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小班數學教案四篇

校園1.78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數學教案四篇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教具:森林場景創設、花園寶寶依古比古、演示板、紅旗、音樂

學具:人手一份:4紅4黃樹葉共8個、帽子底版一塊。

重點難點

嘗試將兩種顏色的樹葉有規律的進行交替排序。

活動目標

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物品的排列規律。

積極參加排序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嘗試將兩種顏色的樹葉有規律的進行交替排序。

活動過程

一、排隊去森林,欣賞交替排序的楓樹和銀杏樹帶來的美。

1.出示依古比古實物,相互問好。

2.排隊去森林,瞭解森林裏樹的顏色,欣賞楓樹、銀杏樹交替排序的美。

評析:依古比古是幼兒最熟悉的動畫片人物,通過與動畫人物打招呼,很好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排隊也是按照男孩女孩的順序排列的,無形中給予幼兒排序的概念,同時在到達森林以後,對楓樹和銀杏樹的欣賞,又一次感受到了間隔排序

二、排樹葉,瞭解交替排序的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排序的興趣師:一陣大風吹來,把美麗的樹葉都吹倒了地上,讓我們一起和小樹葉玩排隊的遊戲好嗎?

2.幼兒個別嘗試排樹葉。

教師:可以怎麼排呢?誰上來試試?

教師小結:原來小樹葉排隊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照一片紅樹葉一片黃樹葉這種方法間隔排隊,另外一種是兩片紅樹葉兩片黃樹葉間隔排隊的。

3.幼兒模仿。

教師:小朋友,風兒把小樹葉吹到了你們的盤子裏了,請也用這兩種方法排一排。

評析:通過情境的創設,引出給樹葉排序這個環節,這樣的設計使環節過渡自然,幼兒容易接受,通過請個別幼兒展示給樹葉排隊,總結出樹葉排隊的兩種方法,並在幼兒模仿的環節中讓幼兒自由的選擇兩種方法中的任意一種排序方法給樹葉排隊,感受兩種顏色的樹葉交替排序的規律

三、做帽子,學習應用交替排序的方法

(每人4紅4黃共8片樹葉)

1.明確製作要求。

教師:依古比古要開舞會啦,小花瓣要把我們寶寶打扮的更漂亮!

出示三張操作卡,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觀察。

完成快的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

評析:本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鞏固兩種顏色樹葉按規律排序這個知識點,老師提供的`三種材料具有層次性:第一種材料是老師已經貼好紅黃紅黃四片樹葉,請幼兒接下去排序,第二種材料是老師已經貼好紅紅黃黃紅紅六片樹葉,請幼兒接下去排序,第三種材料是空白的操作卡,幼兒可以任選一種進行方法進行排序,這三種材料的提供能很好的順應孩子的發展需求,體現了因材施教

四、戴帽子,體驗活動的快樂

1.講評。

教師:誰來説一説你是怎麼給小樹葉排隊的?

2.參加舞會。

評析:本環節是對幼兒的操作活動進行講評,同時也是讓幼兒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以及成功感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中繼續感知兩種物體按規律交替排序。

評析:生活是豐富多彩、生動真實的,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材料,給孩子提供一個樂中學的空間。但是活動的結束並不代表這個知識點的結束。老師在區域中繼續提供各種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體,讓幼兒不斷地感知,動手操作,數數排排,注重幼兒主體性的發展,注重形成幼兒持續學習的意向。幼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孩子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因此幼兒的興趣得以激發,各種潛能得以開發。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能區分物體的大與小,並能按大小給4個物體排列順序。

2、鞏固認識大小標記,有一定的觀察和比較能力。

3、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情感。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魚兒快樂遊。

(1)教師(出示四條大小不同的魚):小朋友們,你們看,誰來啦?他們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

(2)教師(出示海洋背景圖):“小魚們要去參加遊戲比賽,要求它們有順序地排成一條線。

(3)師:“請你來幫小魚排排隊,從小紅旗的地方開始,怎樣排隊才能有順序呢?”

(4)個別幼兒示範:哪位小朋友願意試一試給小魚排排隊,我們要從小紅旗的地方開始排隊。

(5)請你説一説你是怎麼給小魚排隊的?(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

(6)除了這樣排隊,還能怎樣排隊也是有順序的呢?(揭示圖譜含義:從大到小;從小到大)

2、幼兒操作活動。

(1)師:“今天,水族館要舉行游泳比賽,讓我們看看有哪些小動物參加呢?

(2)師:“它們有小魚、小烏龜、小螃蟹。”

3、展示和。

(1)教師請幼兒拿上自己的操作材料坐回座位,集體操作結果。

(2)教師

綜合評語: 教師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自主探索進行學習”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幼兒創設自由的學習環境,引導他們主動積極地探索,並獲得相應的發展。

本活動是一個數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知了解魚大小方面的特徵,並能根據特徵進行分類。幼兒已初步瞭解“大”和“小”的概念,但要求他們根據魚的大小特徵進行分類,還是稍有難度的。需要教師重點指導。

幼兒在大和小的探索過程中不斷享受着發現的樂趣。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多種感官感知1、2。

2、能從許多物體中取出數量為1、2的物體。

  教學準備:

1、積木及各種文具,紙盒子1個,有一面留一個洞,能伸進一隻手。

2、每個幼兒1、2點卡各一張。

  活動過程:

1、教師將一塊積木放在桌子上,問幼兒:桌子上有幾塊積木?然後手裏拿一支鉛筆,問幼兒:我手裏的東西和桌子上的積木一樣多嗎?都是多少?教師手裏拿兩塊積木,問幼兒:老師手裏有幾塊積木?

2、分別出示畫有1個、2個實物的貼絨圖片,讓幼兒説出其數量,教師將其放在貼絨板上,讓幼兒分別在實物上方貼上相應的點卡。

3、幼兒根據點卡上的圓點數,分別從一堆物體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實物。

4、教師敲擊琴鍵1次、2次,幼兒根據發出的聲音次數,舉起相應數量的圓點卡片。

5、遊戲:摸一摸,這是多少?事先把長短不一、大小不一的文具和積木放在盒子裏,讓幼兒不用眼睛看,從裏面摸出1、2件東西,摸好後未拿出來時要説出:所拿物體的名稱、數量和特徵,如:我拿的是一塊大(小)積木或一支長(短)的鉛筆。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白晝與黑夜的含義。

2.能正確運用白晝與黑夜的時間詞彙。

3.養成定時作息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白晝黑夜》掛圖、《白晝黑夜》遊戲卡(見教具盒)。

◎《白晝黑夜》操作單(見幼兒操作包)。

活動過程:

☆感知依次出示《白晝黑夜》中太陽、月亮、星星遊戲卡,引發幼兒説出標記圖表現的時間。

師:太陽掛在天空中,説明是白晝還是黑夜?

月亮、星星什麼時候掛在天空中?

☆討論

1.與幼兒討論白晝小伴侶在幼兒園活動的情景,把白晝區分為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師:小伴侶什麼時候上幼兒園?

小伴侶在幼兒園都做了哪些事情?

這些事是在白晝的什麼時候做的?

2.先討論黑夜活動的情景,再出示《白晝黑夜(一)》掛圖。

師:黑夜裏你做什麼事情?最後呢?

關燈了,你敢一個人睡小房間嗎?

你看到什麼東西的影子?

☆分一分

1.出示《白晝黑夜(二)》掛圖,請幼兒進行觀察區分。

教師:圖中畫的是白晝還是黑夜?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出示《白晝黑夜》操作單,引導幼兒區分並塗色。

師:下面四幅圖中做的事是發生在白晝還是黑夜?

師:發生在白晝,給太陽塗紅色;發生在黑夜,給月亮塗黃色。

3.教師説活動內容,請幼兒搶答來區分白晝和黑夜。

活動建議:

《白晝和黑夜》是關於認識時間的數學活動。本活動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進一步感知白晝和黑夜,並能正確區分和表達。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使用一些時間詞彙,所以時間對幼兒來説並不陌生,只是需要在活動中通過回憶、梳理,進一步明確和規範。由於小班幼兒思維比力形象、直觀,為了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表象來加強對"白晝黑夜",尤其是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的具體感知,教師在活動前應結合本班幼兒在園的作息活動進行影像記錄。活動中通過形象化的視覺圖片,在視聽同步的感知體驗中,可以較好地資助幼兒對時間分段的感知和認知。

通過看看説説影子,讓幼兒感受到雖然到了晚上,但是白晝周圍的事物都在,只是光線變暗了看不清楚了,有的就是影子了。其實晚上並不行怕,看看影子也很好玩。引導幼兒不怕黑,做個勇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