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如何令國中的語文課堂效率化

校園2.81W

摘 要:有效教學指的是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其中,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陣地,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主要途徑。所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令國中的語文課堂效率化

關鍵詞:國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國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各要素都得到有效發揮、各要素間得到優化組合,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知識。如何做好有效教學工作,加大課堂效率的提升呢?

一、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隨着社會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教師需要提高,需要學習,需要加快專業化進程。因此,教師要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採取參加職後培訓、院校研修和自主學習等多種途徑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以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變革。在校本研修中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二、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

在這需要指出的是在目標確定上要轉變更新固有觀念,重視學生學習的情感培養、態度轉變和學生價值觀教育,注意調整教學方式與內容的統一。注重加強學生主動性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持久熱情。合理篩選教學內容,要“用教材教”,對教材作出準確的分類,在此基礎上對教材知識梳理,進行適合自己學生的加工與改造。需要注意的是“教教材”不等於不鑽研教材、不把握教材的編寫目的。把主要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與自己所想傳授的內容加以融合。高效的課堂是需要教師對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的解讀。通俗點説,就是我們教師在備課之前必須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的“底子”。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對課堂教學有良好的掌控,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共同探討,使課堂教學變得活躍。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學生有足夠的熱情來學習,就一直能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姿態。、如今,中國社會的教育制度是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學習語文的重要關鍵。只有使學生對國中語文產生興趣,才能讓學生能夠駕馭語文知識,成為語文的主人。綜上,教師就必須不斷改善教學策略,提高國中生對國中語文的學習興趣。例如,根據國中生對網絡信息的不斷認識,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看小説的特點,引導學生閲覽世界名著,讓學生在閲覽名著的過程中體會語文生活。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在多媒體技術來增加教學趣味性;以《蘇州園林》為例,這是一篇説明文,説明文的學習相對枯燥,學生大多不感興趣,況且對於一個偏遠小縣城的學生來説,他們沒有去過蘇州園林,對蘇州園林的美景也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為了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有一句諺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見蘇州之美;還有一句諺語“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足見蘇州園林之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遊覽蘇州園林,領略它的美景。然後播放蘇州園林風光圖片,學生羣情激奮,邊看邊發出一陣陣驚呼:“真美啊!”於是我因勢利導,讓他們以“蘇州園林真美,美在D”來説感受,學生情緒激動,踴躍發言,為下面的授課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優化教學過程,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1.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它表現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對於求知的學生來説,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所以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生只能跟着教師學,複製教師講授的內容。先教後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麼教、怎麼學,不教不學。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於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消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教育是一項不斷開發的活動,教師必須要迎合時代的發展,摒棄不好的教學模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要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2.優化教學過程――有效提問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就是通過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能誘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能啟發學生自省,從而引起學生的活動。而現實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多半是老師問,學生答的方式。所以,教師必須優化教學過程,做好提問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效提問的問題要深度適宜。如魯迅的《風箏》是一篇發人深省的散文,文中寫到的温馨的手足情,玩具對兒童的重要啟蒙作用等內容,學生都不難理解,而文中藴含的對整個中華民族精神的麻木狀況的思考,卻是學生難以把握和理解的。處理教材時,教師先從淺處提出問:“我們看見風箏時都會感到高興、快樂,但作者從小就不喜歡風箏,在他成人後看見風箏,內心湧起的情感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學生讀書,略做思考,便得出結論:“我們是高興、快樂,他卻是驚異、悲哀。”老師接着問:“他為什麼驚異呢?他悲哀的又是什麼呢?”教師一邊引導學生讀書,一邊梳理魯迅“悲哀”的原因,教師由淺入深,一步步追問,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在故鄉放風箏的時節,我幹着虐殺兄弟精神的事,在那個封建教育思想佔統治地位的年代裏,精神‘虐殺’者到處都有。被‘虐殺’的絕不僅僅是小弟一人的精神,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

國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眾多語文教育者關心的問題。它兼顧知識傳授、情感交流、智慧培養和個性塑造的,是全面關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樂園。所以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有效課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成績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