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淺談如何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校園2.34W

摘要:國小語文教學在基礎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提高國小語文教學效率是語文教師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是提高國小語文教學效率的保障。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地讀,並全面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還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淺談如何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國小語文;教學效率;興趣教材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與我們平時的教學活動是分不開的,上課是關鍵。上課目標明確,學生易於接受,複習起來也就比較容易,聽課收穫大,做作業就順利,就能很快掌握所學知識。教師要在課前深入研究教材,在上課的過程中,採取多種教學方法,使語文課堂內容豐富多彩,貼近生活,富有情趣,使學生樂學、善學,使學生獲得進步和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體而言,提高小語課堂教學效率應着重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正確把握和使用教材

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範祥善在《國文教授革新之研究》中説:“宜善用教科書而不為教科書所用。教科書,死物也。教授國文,舍而弗用固不可,用之不當,其害立見。善教授者,一時間內,變化多端。務使兒童對於教科書,若醴泉之甘美,而郯郯有味。能觸類旁通,增長見識,啟發思維,則是上乘。故以教科書為文字之借徑則可,以兒童為教科書之奴隸則不可。”語文教師在課前應深入研究教材,正確把握教材,超越、發展教材,恰當地使用教材,使語文教學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使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還要挖掘教材的創新因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開展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各種語文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

興趣是動態的,只有在活動中興趣才能發揮其對認識和活動本身的推動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組織各種語文活動,加強師生的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重視新課導入的趣味性。上課一開始教師就要以趣引入,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導入,把課堂教學變成學生探索知識奧祕的活動,一開始就要把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有猜謎語、設置懸念、講故事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儘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引起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求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各種語文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表演、遊戲、競賽等活動。通過遊戲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能使他們在遊戲過程中相互幫助,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由於國小生具有很明顯的爭強好勝的心理傾向,在課堂上適當組織競賽活動可以作為激勵手段,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朝着目標努力,學生的思維會更靈敏活躍,從而加速知識內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教學對話較多的課文時,教師可讓學生分組分角色進行朗讀比賽,看誰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三、潛心讀文本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前提

學習語文離不開讀書。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使學生真正領悟文本的內涵。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正確解讀文本就是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及課文特點等,站在學生的角度,確定每節課的語言訓練內容和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正確解讀課文,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化解讀,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再次,課內外相結合,教師要讓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閲讀。教材中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學生只有經過大量的閲讀實踐,才能提高語文能力。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閲讀方法,課外積極組織引導學生廣泛閲讀,根據教材內容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讀的書籍,拓展閲讀空間,讓學生多閲讀名家名篇、自選讀物、即時讀物等,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

四、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堅持以“朗讀”為切入口,多法配合,優化組合

教師在教學課文時要改變以往的純分析式的教學方法,要以朗讀為主線,以讀寫訓練為主要手段,在朗讀過程中進行字詞句篇的訓練,從而達到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目的。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初讀感悟,通讀全文,瞭解全文的要點,要讀得正確、流利。其次,精讀領悟,強化誦讀,注重感悟,以學生的讀為主,教師要適當講解,以幫助學生領悟文章內涵。再次,積累遷移內化知識,積累字詞句,好的語句要在課堂上當堂背誦,通過造句、仿寫等使所學的知識內化遷移。

(二)創設情境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多創設情境,巧妙地將聽、説、讀、寫結合起來,融入到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而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多媒體為教師創設有聲有色的語文教學情境提供了方便。教師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可合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閲讀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進行激勵性評價

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如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發表見解、課堂練習等,教師要給予及時而積極的評價,以激勵為主。教師要用充滿關愛、信任與期望的語言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努力學習。通過這種激勵性評價能夠使師生關係更加和諧,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和獲得成功的願望,促使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建龍,王雲峯.“國小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5(2).

[2]崔巒.國小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加強語文教育、提高教學效率的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07(12).

[3]高貴忠,任京民.國小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困惑與轉向[J].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