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給教師的》讀後感

校園4.91K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讀後感

《給教師的》讀後感1

初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一書是我還在讀國中的時候,對文中所表達的思想不甚解,只覺得是一個精彩的故事。老漁夫聖地亞哥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了一隻巨大的大馬哈魚,通過三天三夜的較量,他捕獲了這隻大魚並將它綁在船頭,但是卻吸引了一隻兇殘的鯊魚,它和鯊魚展開殊死搏鬥,最後戰勝了鯊魚,但那隻大馬哈魚卻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瑞典文學院院士霍爾斯陶穆是這樣讚頌這本著作的:“《老人與海》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但曾經的我卻未能感受它的美,甚至在書的最後,看見老漁夫帶着魚頭魚尾和那條光禿禿的脊骨,蹣跚的走回窩棚時,心裏滿滿的都是不解。

之後再讀這本書,是我已經參加工作的半年之後了。從學校畢業到現在的這一段時光,就像給植物播撒下了催長劑,催促我這棵從校園象牙塔裏走出的小嫩芽長出自己的枝椏,萌生自己的對世界和人生的一些看法。這時當我再讀《老人與海》,才明白那蒼涼深刻的文字下表達得是一種這樣的精神,才明白百年來人們對它的讚譽來源於何處。

我工作的地方很遠,需要坐很久的車,經過滿是灰塵的鄉間公路,走過崎嶇泥濘的階梯,遠遠的離開繁華的城市與熱鬧的人羣。我工作的地方很舊,坐落的監房和宿舍都是上個世紀六七年代的舊屋,頂樓的活動板房搭成的辦公室被太陽一曬就像烤箱。

但是現在的我在這裏工作的每一天都決定快樂而滿足,富有希望和動力。

我也不清楚這份所謂的正能量是因為讀了《老人與海》而懂得了在這裏工作的人所產生的,還是看見了在這裏工作的人而懂得了《老人與海》一書所產生的,但是我卻真實的被這樣一種精神而感動與鼓舞着。

單位的同事們年齡都比我大很多,有的甚至差不多與我的父母同歲,他們每天和我一起搭乘公務車來上班,會閒話家裏,也會討論日常瑣事,時而滿足,時而抱怨,不會幾國外語,也不能通曉古今,簡單而平凡的和我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但是在工作中,他們卻認真的感動着我,在艱苦的條件下,恪盡職守的完成工作,從朝陽初升一直忙到日落西山,在平凡的崗位上卻敬業的奮鬥着奉獻着,就好像那位在茫茫的大海里與大馬哈魚較着勁的老漁夫,都一言不發,卻感染着別人。

書中的大海藴藏着可以食用的鮮美的大馬哈魚,也藏匿着尖鋭牙齒的鯊,就好像我們所在的社會,有財富也有危險,還有狂風暴雨,潛伏在看不到的前方。而我們都要行駛好唯一的小船,在一望無涯的海中邊走邊摸索,可能會被顏色美麗的魚所吸引,也可能被一陣大浪打翻在海中。單位裏的前輩們在他們工作與生活的歲月裏,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和風雨大浪,堅定的駕駛着人生的小船,不為誘惑所駐足,不為風雨所畏懼。

也許我們都沒有那麼幸運,可以成就偉大的事業,帶回肥美而完整大馬哈魚,但是在平凡的工作裏敬業奉獻,認真努力,面對象徵邪惡與慾望的鯊魚,勇敢的揮舞拳頭,去和它做鬥爭,這樣在我們要離開工作崗位的那一天,默默回顧,有過捕捉鮮美魚兒的興奮與快樂,也有過打擊鯊魚,拒絕誘惑的勇氣與堅韌,那麼這樣的一生也是有意義的快樂的一生,就算最後帶回家的是魚頭魚尾和那條脊骨,但是也會像老漁夫一樣在心裏默默為自己喝彩。

時值初夏之際,一天午休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暴雨,我回不了宿舍,便索性在窗前看起雨來,雨水如注,拍打在窗外的梧桐樹葉上,在葉片洗得一身新綠,在雨中油油的泛着光,監區的大院裏沒有人走動,遠遠的可以看見對面辦公室還有幾個人在忙,我閉上眼睛,雨水滴在房頂上,像巨大的心跳聲盈在耳際,隨着我的呼吸,默默的鼓勵着我。

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也願如老漁人聖地亞哥,把青春和激情獻給這份事業,在人生的大海里用心駕駛我的小船,用快樂認真的態度換得大馬哈魚,用堅決勇敢的面孔面對來犯的鯊魚,敬業奉獻,努力工作,做一片大雨之後的綠葉

《給教師的》讀後感2

前幾年剛實行新課程改革,為了讓自己多學新理念,無奈之下我訂了五年的《國小青年教師》雜誌,可是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非淺,直到現在我還有訂閲。

該雜誌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有國家課程改革之窗、專家評課、讀書沙龍、教育隨筆、討論吧、實驗研究案例和教師來稿選登等,非常接近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為我的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其中有一篇名為《有感於“小紅花”的魅力》的文章,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作者並不否認在“獎勵”之下,學生“動”了起來,“獎勵”之下,課堂“活”了起來,“獎勵”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但是也提出了質疑:長此以往,一旦失去了這些外在獎勵或者獎勵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的時候,孩子的學習會是什麼樣子的?作者認為在“獎勵”之下,孩子們的學習變味了,外在獎勵成了孩子們關注的焦點,成了孩子學習的源動力,學習成為一種直接追求“功利”的行為。這樣是否會使孩子漸漸喪失那種與生俱來的對於學習的熱愛呢?教育功利讓孩子患上了“表揚依賴症”,做什麼事情總想得到老師或家長的讚揚和獎勵,靠別人的表揚獎勵來主導自己做什麼,怎麼做,一旦失去這些外在獎勵就好象失去了學習的理由。

在閲讀這篇文章之後,我有幾點思考,在教學中,我們的確存在着用“小紅花”激勵學生學習的現象,也同樣存在着這位教師所談及的,學生只是為了爭取“物質刺激”而去學習,而使學生內在的動力喪失和淡化。但問題要分開來看,任何事情只要處理的得當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不贊成不用“小紅花”的激勵機制,這種方式是必要的,因為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環境,這種所謂的“物質刺激”都是時刻存在的,因為無論是一個學校,還是一個單位,他都要靠這樣那樣的“物質刺激”來調動學生以及職工的學習,工作的積極性,如果只單憑一句口號,一個要求,而無任何“物質刺激”是不存在的事實。問題的關鍵不是取消這樣的“獎勵”方式,而是我們如何去利用和開發好這樣的“獎勵”方式。如果我們處理的得當,即能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願意學習,主動學習,那麼為什麼不去嘗試的去做呢?

在教學中,我對於“小紅花”的“激勵”方式,採用下面幾種做法,我覺得是可以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的。首先,不要任何小事情都採用這樣的激勵方式,要讓學生體會到只有不斷的努力才能得到獎勵;其次,要發揮集體的力量,要多采用小組比賽的獎勵活動,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個人努力,還要學會合作,只有這樣才能集體得到獎勵,在教學中我經常採用這個方式;最後,要告訴學生,紅花的多少是意味着你努力的結果,你只有努力才能得到紅花,如果不努力就不會有收穫的,那是你進步、付出、努力的象徵。在教學中,我所教學的學生年齡小,所以有的時候我有意的在學生已經努力的情況下,而我也不獎勵學生紅花,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是為了多得一個紅花,而是為了自己多學習知識,多得到能力的鍛鍊。讓學生在努力後沒有得到獎勵的情況下,也學會繼續堅持努力。逐漸的端正學生學習的態度和努力前進的動力目標,逐漸把外界動力轉化為內在動力。

一個人持續一生的學習應該依靠內在的學習動力。作為老師,我們要培養孩子們從內心聲廠出學習的需要,這種需要應該由教師自身的教學魅力來激發,應該由獲取知識的快樂來激發,應該在學生自身不斷的努力和獲取成功之中得到生長。激勵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藝術。但願所有的老師能讓所有的孩子在文化的天空中仰望知識的星辰,不是出於外物的誘惑,而是發自內心的渴望。

《給教師的》讀後感3

假期我讀了《今天怎樣做教師》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在自己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每一個案例,我都認真去讀,甚至有的案例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也曾親身體驗到,當看到專家們的點評,我時而慚愧,時而自豪。慚愧的是沒有按照專家學者那樣去思考問題,去解決問題,而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去看問題,可以説沒有科學頭腦。自豪的是,偶爾也會和專家的思想火花碰撞,感覺自己在成長着。

書中有一個案例《善待“老鼠屎”》這個案例主要講的是對待差生的一個問題。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的老師因為考核,平均分、及格率……直接掛鈎,因此對班裏的差生開始埋怨,把“老鼠屎”當成自己的出氣桶。對他們冷嘲熱諷,或嚴盯死防,或冷落懲罰,或驅逐出“班”。總之,大家都不能容忍“老鼠屎”的存在,有的老師覺得老鼠屎會攪混“班級”這鍋粥。歧視他們,學生們也和老師一樣開始排斥這些“老鼠屎”。看了這個案例,我一下想到我班裏的張,每次考試,不管是語文,還是數學,他都給班級拉後腿。為此,我也頭疼的不得了,想了一切辦法和家長溝通,爭取把成績提高上去。可是每次都讓我失望。雖然我失望,但我沒有失去信心,對他仍然有期待。因為他學習不好,班級的學生總是欺負他,有一次,班裏的顧罵他傻,他也不敢告訴我,後來我想了想,他不告訴我的原因一是害怕顧再找他麻煩,二是他已經失去了自信,覺得自己學習本來就不好,學生總欺負他,老師也不會向着自己。通過調查我知道學生欺負張之後,我在班裏教育了他們,給同學們上了一節怎樣做人的課。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也沒有權利去欺負別人,例如張,他雖然學習不好,但是他身上有很多優點,説到這,同學們都紛紛發言,“老師他幹值日很認真;老師他很有禮貌;老師他愛幫助同學,有一次,咱班同學文具盒掉在了地上,他主動幫助撿起來……”是啊,這些都是他的優點,我們看在眼裏,可是為什麼有的人偏偏扯住人家小辮子不放,學習總是倒數第一,總給班級拉分。這些話語去侮辱他呢?難道你們沒想過這樣會傷害他的自尊心嗎?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為什麼要拿別人的弱點來當笑料?設身處地的為別人着想,將心比心,同學們,我們學過這篇課文,難道文章的內涵我們不記得了嗎?希望你們大家好好反省自己,怎樣對待別人,尊重別人。我和同學的談話足足一節課,雖然這節課沒有講課,但是我覺得自己講了,而且是很精彩的一節人生課。我想每個同學都能去反思,而張對我更是感激不盡,他總是來親近我,和我説説話,因為在他的眼裏我是一名正義的老師,我對每一個學生都很公平。在我這裏,他能得到快樂,不壓抑。雖然每次考試他都給我班裏拉分,我也很生氣,但是我從來沒侮辱過他,我總是在為他加油、吶喊。他也總是和我保證“老師我一定好好學,不讓你失望!”這點保證就夠了,這是孩子的真心話,他也努力去做了,所以我對他沒有任何埋怨,我也相信他一定能把成績提高上來,因為有我和同學們對他的幫助,鼓勵,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是對的,他的成績也是在不斷的提高,他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我們也為他高興。真的希望我們當老師的善待“老鼠屎”、珍惜“老鼠屎”、改造“老鼠屎”,這是我們老師的一種責任,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美德。讓我們給學生多點人文關懷,教育不是萬能的,但我們都該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為!

雖然這本書讀完了,但是我覺得我還沒有讀完,裏面鮮明的案例,還有那些深刻的道理,不得不讓我一輩子去讀,去體會,也讓我不得不一次次的問自己,怎樣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給教師的》讀後感4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麼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 做陽光教師》後,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於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裏,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髮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説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美”,略高於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於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在讀過《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這本書後,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體會。

首先,我們要有強烈的師德意識。教師這個職業,是被人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此,每一位教師都應有一種極大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只有盡職盡現,鞠躬盡瘁方不辱使命。像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認真備課、專心上課、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這些都應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

其次,我們要加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質。當今社會發展之快,科技發展之快,新的東西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業務能力,努力做到業務精湛,教學科研水平爭創一流。同時,應注意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瞭解各專業、各學科之間的聯繫,相互促進、充實和豐富教書育人的內容,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再次,我們在學生面前要以身作則。教師教學生學何等人,首先得自身得會做人。教師的言傳身教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主導因素。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學識淵博、教學得法之外,還有更高的追求,這就要以育人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靈為己任,這是沒有功利目的,而是完全出於對社會、對學生負責的責任感。做一個有德之人、有為之人。因此,師德建設首先要明確教師的首要職責就是教書育人。

最後,我們要熱愛我們的學生。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愛滿天下”。在教學法中,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尊重和充分信任學生,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並深入瞭解學生,真誠關心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力爭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當然,愛學生不是一味的遷就、放縱學生。在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的同時,又要循循善誘,耐心啟發,講清道理,説明利害關係,並加以啟發。對違紀的同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個性辦事。雖然老師也是普通的一員,有自己的個性,也會發火,但是教師要受師德的限制,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個性,而不能意氣辦事。

通過這次讀書活動,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無論做哪個行業都是要有職業道德的,做教師的更應有師德。“為人師表”更能體現出教師神聖的職業。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對教師的道德修養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給教師的》讀後感5

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無可非議。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從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幸福在哪裏?

假期中,有幸拜讀了陶繼新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這本書,感覺自己對幸福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我們的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要靠勞動,幸福是幫助人們做有意義的事情。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們的工作是平凡的,瑣碎的,有時甚至覺得是枯燥的,在這樣年復一年的平淡中,有時會覺得幸福與我們總是擦肩而過。如果我們在工作的同時就能感覺到快樂和幸福,那樣的人生會是多麼有意義的啊!

羅蘭説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要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師的師德就應如同這陽光,教育是心靈的事業,更應是幸福的行業,如果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心殘身弱”,哪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學生?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尋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麼學生的幸福又在何處?做個幸福的教師,既是教師個體生命的必需,也是教育事業的必需。那麼,作為教師到底如何為自己創造幸福的人生?

做一名幸福的教師,一定是有所追求、熱愛生活的教師。陶繼新老師認為“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教師的工作是塑造人的靈魂和人格的事業,作為老師,大量地誦讀經典,大量地讀書充實自己,就會使自己的心靈平靜,陶老師説:“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識,那你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看到一粒沙子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擁有智慧,就可以從一塊石頭裏發現一道風景,從一粒沙子中感悟靈魂的律動。”文化一旦在心靈裏安頓,就成為人一生的幸福的儲備。每一個人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但你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你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生命的質量。特別是讀一些經典書籍,來提高我們的思想文化品位,有了高質量的思想文化品位,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才會有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閲讀,向大師們汲取智慧與思想,甚至與大師進行心靈的對話,久而久之,便會向大師靠近,那種真善美的東西就會走進你的心靈。

在陶先生的書裏,他倡導一種“取法乎上”的讀書走向。他用“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一些人看書雖多,但由於理。陶先生説,“要學會取捨,捨得捨得——有舍有得嘛!我們捨棄的是那些低層次的文化,取來的是思想與語言俱佳的作品。”,今後我必須要對自己的閲讀有個認真的思考和謹慎的選擇了。開卷未必有益,一定要有選擇地閲讀。

做一名不讀經典之作,在時間一久,便將低級的藝術當成了藝術的最高標準,將自己的思維搞得很平庸,讀來讀去也讀不出一個名堂來。仔細想想,確實有道幸福的教師,必定肩負着無限責任,充滿着堅定的信念。有了強烈的責任感與事業心,教師才會樂業、敬業。唯有這樣的堅定信念,才能為我們的內心帶來滿足與幸福。尼采曾説過一句話:“假如上帝不給我歡樂,我就為自己創造歡樂。”他的這樣的執着的追求快樂與幸福的精神卻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相信,縱使平凡的我們也能憑着這樣的信念和追求抵達幸福的彼岸。

我想, 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麼,我也會説----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為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給教師的》讀後感6

讀《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藴》,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原本枯燥乏味的教育學在作者筆下竟詮釋得如此生動形象、如此具體。

讀完此書,我深深地認識到智慧並非“遙不可及”。對於智慧,我一直認為是教育者一種臨場的應激表現,學是學不來的,那是天生的。對大多數的人來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讀完書才發現那只是我對教育機智一種狹隘的理解。書中寫到:“機智表現為剋制,表現為對孩子的體驗的理解,表現為尊重孩子的主體性,表現為‘潤物細無聲’,表現為對情境的自信,表現為臨場的天賦”。“機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間,保護那些脆弱的東西,防止傷害,將破碎的東西變成整體,使好的品質得到鞏固和加強,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個性成長”。而且教育智慧也可以通過學習來積累。

“機智表現為剋制”

平時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習慣性行為,總是憑着“自以為是”的經驗,機械化的進行着。記得有一次,上完課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發現有一道題大多數學生都是錯的,包括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學生,而且我清清楚楚地記得,這道題在上課時講到過,我改着改着,氣就不打一處來,幾乎把學生的作業本都扔在了地上,孩子們嚇得大氣也不敢出,自己也氣得呼哧呼哧直喘。現在想想,自己當時的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在這本書中,範梅南這樣説,“未經反思的行動是‘缺乏智慧’的”,機智表現為剋制。當時,我要是能剋制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行為,可能就會想到,學生不會故意把題做錯,原本就是自己沒有教會這節課的知識,這怎麼能怨學生呢!這樣下去,不但自己的教學水平難以提高,而且嚴重地影響了師生關係。

機智表現為“潤物細無聲”

“傑遜是一個大小夥子。因為他時常心不在焉的樣子,英語老師開始懷疑他是否吸毒。照其他老師的看法,傑遜只不過是坐在學校消磨時間罷了。他很少完成家庭作業。”

“有一天在上課前,傑遜早早地進了教室,在老師的周圍踱來踱去。顯然,他有什麼心事。‘瞧,我寫了這個’,他説,將一張紙片放到老師的桌上。是一首詩。詩寫的不錯,老師很吃驚。‘這首詩寫得很好,傑遜,我喜歡它的意境。’‘我喜歡寫詩’,傑遜説,‘我已經寫了好一陣了……自從我上您的課開始’。接着,他有點不在意地説,‘也許,您可以將它貼起來’。老師一直習慣將選中的學生的詩貼在大廳的一塊大貼板上。”“傑遜建議她展出他的詩令她感到吃驚。她吃驚的是傑遜也在乎這樣的事。但她還是非常高興的答應了。那天晚些時候,她注意到傑遜和一個朋友在一起。他正指着牆上:‘就那首詩,是我寫的。”任何一個差生都並非一無是處,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抓住這些閃光點就抓住了教育的契機!

範梅南教授告誡我們,當傑遜把詩遞過來的時候,我們絕不能説這樣的話:“唔,傑遜,你這兒還有幾處拼寫錯誤。”或者説,“傑遜,這結尾還不太好,你應該修改一下後幾行”。老師知道將來還有機會幫助傑遜修改他的詩。首先,她可能通過在班上將詩的收尾作為一個一般題目的討論,試圖間接地給傑遜指出某些給這首詩收尾的看法。用這樣的方式,她可能又能夠微妙地影響傑遜,使他學會理解更多的詩歌寫作技巧,而不是單單挑選出他的詩進行批評。

“傑遜的例子同樣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是多麼地容易錯誤地判斷孩子和年輕人。即使其他人已經對孩子失去信心了,我們仍然還是有辦法‘打動’學生。”

總之,教學機智不是單純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稟賦,更不是虛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種充滿教學智慧,具有較高層次的教學藝術,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反映,是教師個性品質、教育理論素養、教育實踐經驗等多種因素綜合起來的結果。我決心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給教師的》讀後感7

讀完《致加西亞的信》,頗有些感觸。書中所倡導的“敬業”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1895年,西班牙佔領了古巴並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美國在古巴的利益受到直接威脅。1898年,作為美國在古巴軍事存在標誌的,停泊在古巴哈瓦那海灣的“瑪恩”號軍艦被西班牙軍隊擊沉。美國決定對西作戰。戰爭的關鍵在於美國必須與古巴國內反抗軍領袖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繫,協同作戰。但是沒有人知道加西亞將軍究竟在古巴從林的什麼地方。總統找來了一名叫羅文的上尉軍官,交給他一封致加西亞將軍的信,要求他把信送給加西亞。接受任務後,羅文馬上出發,祕密潛入古巴,歷盡千辛萬苦,冒着生命危險,憑着機智和勇敢,最終完成了任務並帶回來大量寶貴的軍事情報,為美西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作為一名軍人,羅文深知隻身潛入敵佔區的危險,而且他並不知道在什麼地方能找到加西亞將軍,甚至不知道加西亞將軍究竟長什麼模樣,他沒有問任何問題,沒有提任何要求(例如,如果不幸遇難,家屬是否能得到撫卹等),沒有任何猶豫(這麼危險的事為什麼就要我去,而不要其它人去呢?),他只是毅然地、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執行任務的進程中,並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這裏,體現了一種對事業高度認真負責及對職責高度忠誠的精神。

作為教師必須敬業愛生。敬業愛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底線。

教師從事的是一種培養人、教育人的事業,這一事業對社會的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現代社會,教育事業的興旺發達,直接關係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教育被各國普遍認為是立國之本。與此同時,教師職業還聯繫着千千萬萬的社會個體的自我實現和幸福的可能性,關係到社會成員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程度,關係到人的切實利益的擁有和維護,教師成為學生通向幸福之途的導向。正如誇美紐斯所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基於此,愛崗敬業是人民教師最高尚的美德,也是人民教師最基本的道德規範。

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加裏寧説:“國家和人民把兒童託付給教師們,要他們來教育這些按年齡上最容易受影響的人,託付教師們來培養、教育和造就這代人。也就是説,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來都完全囑託給他們”。這種委託不是無條件的,在將兒童交給教師的同時,規定了教師應當履行的責任或義務。愛崗敬業是教師對各種規範、要求的自覺認同和內化,是自覺承諾、履行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的表現。

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自覺地、不斷地完善自我。教育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的活動,對教師的素質有很高很嚴格地要求。時代在飛速發展,要求教師的知識、能力、道德情操、心理素養等這些方面的素質,必須與時代相吻合。要提高這些素質,主要是依靠教師的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完善來達到。那麼這種動力來自何方?主要來自於愛崗敬業精神,有了愛崗敬業的精神,教師就能夠對自身素質水平有一個理性認識,並努力使之與教育工作的客觀要求不斷接近,通過自身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為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務提供保證。反之,則要落伍,被淘汰。

愛崗敬業能幫助教師正確處理各種社會關係,化解各種矛盾,提高工作效益。教育是一種複雜的社會勞動。教師要面對複雜的社會關係,處理千差萬別的矛盾衝突,這是完成教育任務的必備前提。教師要想取得工作成就,必須有社會的理解,領導的信任,同事的支持,家長的配合,學生的自覺努力,而“愛崗敬業”精神在這方面大有助益。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則可以感染同事和學生,使其成為他們的榜樣;感染領導和家長,使之對教師信賴和尊重;愛崗敬業精神也可以影響社會各方面的敬重和支持。這一切,無疑將有助於教師提高工作效益。

概括起來説,教師只有愛崗敬業,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穫;反之,搪塞、敷衍、馬虎,對工作缺乏熱情和積極追求的教師,只能是一事無成空嗟歎。

讓敬業愛生的精神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

《給教師的》讀後感8

假期,在家拜讀了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覺得陶公雖已離開了我們這麼多年,但他的思想放在我們今天還是非常實用的,他在轉化後進生的問題上頗有獨特見解。

陶行知曾經説過:要蹲下來和學生説話,要和學生做朋友。確實如此,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走進學生的心靈,就無法和孩子溝通,更無法真正的讓學生掌握知識,尤其是對後進生,這一點就更為重要。

我們班有一個姓張的同學作業完成的非常慢,每次交作業,他都是最後一個,而且要老師和組長三番五次的催,他才會慢吞吞的做完作業。有時他不想做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也好,嚴肅批評也好,他就是無動於衷,好像任何批評表揚都與他無關,你越是急他就越是慢。靜下心來我決定不再盯住他,開始幾天,他照例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後來,發展到什麼作業也不做了,我估計他這樣做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於是,一天放學後,我把他帶到辦公室,和他聊聊天,問一問他最喜歡幹什麼,説實話,這孩子見我跟他笑眯眯的,一點都沒有以前催作業時的嚴肅樣,他完全放鬆了警惕,像朋友一樣的和我聊起了天,此後,我一有空就找他聊天,上課也多找他的閃光點,並不適時機的當眾表揚他,漸漸的,他的作業再也沒有拖拉的現象。

讓後進生體驗成功。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與愛迪生。的確是這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可是好學生與後進生相比,好學生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讚揚要更多一些。而後進生就經常成了被人遺忘的對象,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呵護,他們如同一棵小樹,被風吹斜了、被雨淋濕了,如果經常有温暖的陽光照耀,他們定會和那些好學生一樣,會成為有用之材。我在上課時,經常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只要他舉手,就喊他回答問題,即使回答錯了,也要給他一些鼓勵。經常會對後進生説:“你真聰明!”“再想想,你就會想對的”“你的進步真大!”“你真棒”……

班上有一個女生上課時不是走神,就是做小動作,因為長期養成了上課不聽講的習慣,久而久之也在後進生的行列中。但是她很聰明,只要認真動腦筋,成績就會上升。一次,在輔導作文時,我説我們寫作文時儘量用跟作文有關的學過的字詞句,如:描寫秋天的小河,用(北大荒的秋天)中的一段,我讓她背那一段,她很快就背出來了。我説:我們今天的作文就可以用這一段。在讓學生們試寫過後,我讓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站起來念作文,然後再讓她站起來念,結果,她真得把描寫小河的那一段寫了上去,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説:“你們看,某某同學真聰明,她真會活學活用。”她聽了,喜悦之情溢於言表,從此,上課比過去進步多了。

給後進生制定學習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一個稱職的老師像磁鐵一樣把學生吸引到他的周圍,一起走進知識的殿堂。我讓後進生制定學習計劃,課前做好預習,課後做好複習。這樣他們上課時心裏有了底,我講課時儘量講的生動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做作業時多面批,幫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批語多用褒義詞,用老師的熱情去融化他們的心,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我堅信,只要老師積極想辦法,耐心幫助,以火熱的情感去温暖他們,再發動周圍的同學幫助他們,組成“一幫一”的小組,後進生一定會有所進步的。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獻身人民教育事業,尋求探索中國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動寫照。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教師,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我們要學習陶行知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盡心盡力,使自己成為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種者,人類文明的傳遞者。

《給教師的》讀後感9

書中15頁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要想做“懶先生”,課堂的教學形式要放開,要大膽採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課堂管理形式。我認為就是要讓課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式”課堂教學模式。有知識問題上百花齊放,表達問題上百家爭鳴。具體來説,在表達創作上,允許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題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時存在,自由發展;在理解分析上允許不同觀點互相爭鳴,自由討論。

“百花齊放”是一種非常理想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對其具體操作程序為:

⑴課前根據本堂課的預習內容,收集資料,記錄體會,分工合作,準備展示。

⑵屆時,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設計成自己喜歡的或者符合該成果展示的方式。

⑶將課堂布置成“百花齊放”展室。

⑷學生展示(或演示)自己的成果,同學們互相參觀、學習、借鑑。

“百花齊放式”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文學才能和文學素養的空間。新課程突出語文教育的人文性,需要新一代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有較強的聽説讀寫能力,有較強的文學閲讀和鑑賞能力等。那麼“百花齊放式”課堂教學模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而且提供了一個學習、借鑑、促進、提高的場所。同時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上的重大變革,使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自身的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從而具備良好的文學素養。以下為我教學中運用的案例:《扁鵲治病》一文

國小語文第八冊《扁鵲治病》這課,在總結全文的時候,提問:“學完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穫和感受?”學生地爭先恐後的回答。

A生説:“我知道扁鵲的醫術高超,不用任何檢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現在的醫生強多了,他真了不起。”

B生説:“我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知道了‘諱疾忌醫’的含義,就是説有了病,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認認真真地改過。”

c生説:“我知道蔡恆公太驕傲了,聽不進別人正確的勸告,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學生們各抒已見,説得都很好。)

D生説:“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樣,我認為扁鵲不該跑到秦國去。因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即使不能挽回蔡恆公的命,總可以延長蔡恆公的壽命吧!生命無價!”

聽了他的發言後,學生們有的甚至站了起來,或離開座位,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似乎在小聲討論扁鵲的對與錯。此時,我想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現他們個性的時候。於是,趁熱打鐵:“同學們,扁鵲應該怎麼辦呢?請説明理由。”

有的説:“扁鵲應該跑到秦國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恆公,説不定還會搭上自已的小命。”

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雖然蔡恆公開始不聽扁鵲的勸告,但現在他已知道錯了,肯定會配合治療,説不定會治好呢!”

緊接着,一學生反駁説:“蔡恆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現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又有一生説:“扁鵲在初遇蔡恆公時,就應想法設法讓蔡恆公配合治療。這樣,扁鵲不但救了蔡恆公的命,也許還會得到好多珍寶呢。”

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鵲……》

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學片段主要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觀念。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

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幹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教師只是在規範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與質辯:扁鵲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他應該怎麼做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將扁鵲與現在的醫生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因此,適時適度的“懶”也是一種教學藝術。願大家能做懶老師,願“懶”師出高徒。徐應新

《給教師的》讀後感10

這幾天都在讀王三陽老師的《做幸福的老師》一書,一口氣讀了近百頁,自己也感到驚訝,實在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令人不捨放下,裏面的每個故事都令人值得深思,值得回味,讀來心情時而沉重時而喜悦。我知道,要成為一名真正幸福的老師,還任重而道遠。其實,不管是稱呼學生的姓名,還是學會微笑教學,學會欣賞,教學相長……歸根到底,都是用我們真摯的愛來“換”作一名人民教師的幸福。

用愛微笑

作為教師,我們的微笑擁有着無窮的教育魅力。教師微笑着面對學生,能給學生一種寬鬆的師生交往人際環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理解、關心、寬容和激勵。教師的微笑是靦腆學生的興奮藥劑,使他們得到大膽的鼓勵,敢於去表達自己;教師的微笑是外向好動學生的鎮靜劑,使他們得到及時的提醒,意識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學工作中教師的微笑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活躍學生思維,活躍學生的情緒;教師的微笑和嚴厲同樣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親、可愛。嚴厲的教師令學生敬畏,微笑的教師令學生喜愛,善於在嚴厲中不時滲透會意微笑的教師,則令學生敬愛。

教師的微笑應該是善意的、會意的,發自內心的,而不應該是裝出來的、無奈的、痛苦的笑。只有心中裝着學生的教師才會有甜美的、會心的、善意的微笑,只有真正尊重學生的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潛能,教師的微笑才會起到作用。

用愛賞識鼓勵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收成;教師怎樣對待學生,決定了學生的命運。農民希望莊稼快成長的心情和教師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樣,可做法卻往往不同。農民日夜思考的是莊稼需要什麼?怎樣滿足莊稼的需要?教師為教育學生想盡辦法,嘔心瀝血,但沒有想到學生心靈深處最強烈的要求是什麼?怎樣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呢?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相反,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困。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教師總抱怨、指責孩子愚笨,不好好聽課,很少想過自己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本書的第三章《要習慣誇獎學生》一篇中所舉的這些例子給我感觸頗深,他説誇獎孩子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手段,適時適度的誇獎會給學生的自信心加碼。還要變着法子來誇獎孩子。故事裏面的韓老師用五顏六色的貼花、寫着各種獎項的彩色卡片,還有給家長的喜報,這一系列的做法都充分説明了韓老師的用心良苦,以此來激勵學生更大的進步!我現在也有這樣的體會,兒子上一年級了,每次回家告訴我今天繆老師表揚我看書認真了,獎勵我一本課外書;今天我英語讀得好,倪老師獎給一個漂亮的貼花紙,還給我畫了個大大的蘋果;我寫字還差一個優秀加星了,不然就可以去換一本本子了。從兒子的臉上洋溢出得那份喜悦、激動,我也為此感到欣慰!

是啊,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一個孩子來説同樣如此。我們在欣賞他們可愛、嬌憨的同時,也要容忍他們的任性與調皮;在享受他們給你帶來的快樂的同時,又要面對他們所犯的錯誤。由於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有些家長或教師一味地誇大學生的缺點:希望孩子膽大,卻老説孩子膽小;希望孩子聰明,卻老説孩子笨;甚至認為“優點不説少不了,缺點不説不得了”。用客觀的眼光正確地面對孩子的優點與缺點,甚至在必要時放大孩子的優點,縮小孩子的缺點,鼓勵孩子的失敗,讓他們在失敗與成功、成功與失敗的交替中快樂地成長。

具體而言,教師應學會欣賞每一個學生,欣賞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

《給教師的》讀後感11

這個暑假,我們學校又給我們買了很多好書,其中吳非老師《致青年教師》一書,我是翻了又翻,讀了又讀。這本書給我的收穫很多,反思也很多。我認為這是一本實實在在的好書。書中85篇文章篇篇讓我受益匪淺。

我知道了“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職責,更應當是我們教師自身的追求。

我知道了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寫作者”。

我知道了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裏。我還知道了教師的心中沒有陽光,學生的心靈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陰暗。

回顧《做個有胸襟的老師》這篇文章,我更加深信: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他的學生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為了讓學生胸襟開闊,我要先做個有胸襟的教師。

回顧《不能讓學生認為我們不認真》這篇文章,我一直深深反思我自己: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有沒有出現過不認真?吳非老師的一句話“我寧可讓學生認為我的教學水平差,也不願意他們認為我不認真”説到了我的心裏,我更加明白了我以後的工作該怎麼做。

《不能疏忽的教育細節》這篇文章中説道“因為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係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看到一些青年教師注意辦公桌的整潔,簿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分信任感。”我想到了我自己,有很多時候也會因為各種原因,我忽視了教育中的細節問題,真是倍感羞愧。校園裏有些事,在教育圈外的人看來,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有人去關注,但對教育者來説,如果不關注細節的作用,很難為人師表。在和老校友的接觸中,我發現他們能記住當年學習生活中許多有意思的細節,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過他們,如影隨形半個世紀,還會通過他們傳到更遠的年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這篇文章,我很贊同吳非老師的思想。語文教育除了教學生能正確使用母語,還應當有更重要的目標,那就是在創造性地使用母語和發展母語文化的過程中,懂得愛,懂得美。如果沒有這樣的追求,語文學科也就不成其為基礎學科。蘇霍姆林斯基説:“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我們思考問題不應當脱離實際,我們應當考慮學生的實際利益,這是不需要爭論的。

語文學科的教育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生長遠的甚至終生的利益和精神追求,這一點也不應當有什麼分歧。遺憾的是,極度功利的教學觀往往在左右評價。當今之世,一名語文教師,如果他的教學富有詩意,未必會受到敬重,經常受到的卻是批評或嘲笑。有一次在骨幹教師培訓班上課,課間和幾位教師閒聊,隨意説到普希金,有位教師疑惑地問:“這個不可能考的吧?”一時便不知説什麼是好。

學生在青少年時代讀什麼書,思考什麼樣的問題,將決定一生的精神高度。語文教育要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不但需要詩,還應當有琴聲,有樹,有虹,有夢。

回顧吳非老師《致青年教師》中的85篇文章,篇篇都觸動我的心,其實篇篇都充滿着愛。

讓我們始終記住:我們是教師,可是和所有的人一樣,我們在成長中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東西。那這些像夢一樣的詩,像詩一樣的夢永遠不再回來了,可是它還留在孩子們的眼睛裏,孩子們就坐在你的面前……

愛所有的孩子!

《給教師的》讀後感12

通過這次學習,我感悟很深。作為一名教師“德高為師,學高為範”,為人師表一舉一動代表的不是一個教師,而是一個羣體。比如説教師人生觀的體現,在每一個人求學的過程中,可能或多或少都能遇到好老師,他們不僅僅學識淵博,更重要的是在治學和為人上給我們影響,讓人終身難以忘懷。

好的教師是是學生生命歷程中的幸運。教師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影響着學生的一生,教師的啟發與引導讓人終身受益無窮。我國著名新聞事業家鄒韜奮先生在其自傳中回憶他的教師沈永癯時説:“我尤其受他的薰陶的是他人格的可愛。我這裏所謂人格,是包括他性格的一切。他的服飾並不華麗,但是非常整潔。他對於所教授的科目有着充分的準備。我對於他所教的科目有任何的疑難,他都能給我以滿意的解釋。他教得非常認真,常常好像生怕我們有一句一字不明瞭。他的認真和負責的態度,是我一生做事所最得力的模範。他並沒有什麼呆板的信條教給我,但是他在舉止言行上給我的現成的榜樣,是我終身所不能忘的。”

教師的教學能力、認知水平會有高低的差別,但對學生的關愛和責任心卻應該是一樣的。只有對職業忠誠、對學生心存愛心的教師,才能真正體會職業的幸福感,也才能得到學生的敬愛和尊敬。

在教學工作中,我深深的懂得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在教學生始終堅持學得知識的同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的學生具備豐富的情感,務實的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我們的工作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吶——不再為學生的學習而操心,不再為他們的安全與健康而擔心。我們的課堂是輕鬆的,孩子們的課外生活會是豐富多彩的,成長的快樂會充滿和諧校園的每個角落。可是這一美好憧憬的實現是不易的,是艱鉅的,容不得我們教師有絲毫的懈怠與馬虎。特別是新課標實施以來,新課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目標體系提出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新要求,我們更應該注重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怎樣做好這一頗具難度的工作吶,結合我在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感受如下:

首先,我們要準備充分的載體。教師可以從三方面進行蒐集:一是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藴含的情感價值觀,這一點我們絕大多數教師都意識到了;二是要從影視作品中搜集極具感染力的場景,這對豐富學生的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結合生活實事,這些身邊常見或曾經造成一定影響的真人真事説服力強,易入人心。此外,若是能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容作為校本課程進行教師間的大範圍合作共享,可取得更好效果。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要長期進行。教師要明確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長期性,反覆性,在工作中要言正身正,以身示範;面對學生的錯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切不可簡單施暴,讓前功盡棄。教師要傾入更多的情感才利於學生情感的培養。

其三,開展的活動要目的明確,主題突出。待人接物的內容大致分為四類:一是對己要培養自尊自知自控自信自強;二是對別人要理解寬容關懷;三是對自然要熱愛珍惜;對社會要負責奉獻,親和等。這些生活中的基本素質應作為重點要求學生掌握。第四,教師要做好反饋評價工作。培養離不開嚴密的“監控”,教師要多渠道的瞭解學生的表現做到及時和真實;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家長能評,同伴評,發獎狀,戴標誌等等。

人的情感是細膩的,豐富而多變的,要實現預期目標,培養學生樂觀的態度,健康的人格只靠上述幾點是不夠的,我們教師應齊心協力,交流經驗,找到更多成熟的教育方式方法進行推廣。讓工作中少一些操心,多一些順心;少一些擔心,多一些放心。

《給教師的》讀後感13

拜讀了《做卓越的教師》,我對教育有了更全新的認識,彭老師不但教給我如何做一名會育人、會上課、會當家長的合格教師。彭老師説的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是一張已經過期的支票,明天是一張還不能兑現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真正唯一可以使用的現鈔。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一定要開心過來每個今天,時時做好迎接明天的充分準備,把握好每一個今天吧,才會有更好的明天。該書內容全面,理念深刻,給我心靈又一次洗滌,使我對教育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豁然開朗的同時感覺到教育所涵蓋的真諦。

一、愛。

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學思想雖不盡相同,教育風格也各有千秋,但對學生的情感都離不開一個“愛”字。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礎。托爾斯泰曾經説過:“一個教師如果只愛事業,他是一個好老師,一個教師如果只像父母那樣愛孩子,他是一個比那種雖讀過萬卷書但既不愛事業也不愛孩子的教師更好一些的教師。而如果教師把事業和對學生的愛兼備於一身,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中國也有一句令人深思的話: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這是教育人的一種境界,更是從教者的一種至高追求。從今以後我會多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用情去施教,用愛去開導,像所有優秀老師那樣,用真情、愛心換來學生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二、責任。

“有人説,選對環境,快樂一生;選對伴侶,幸福一生;選對教師,智慧一生”。蘇霍姆林斯基説:“責任心是一種習慣性行為,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素質,是做一個優秀的人所必須的”。責任,是教師之本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師必須牢牢地樹立起責任意識。教師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點點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組成。然而,“一個孩子的失敗,對一個教師來説,只是幾十分之一的失敗,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説,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作為教師,我們要勇敢面對工作中的各種挑戰,擔負起我們身上的責任。一個成功的老師責任感必須要放在首位,有責任的老師才會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

三、“學會寬容”。

“當你的腳踩到薔薇花瓣的時候,薔薇花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腳上,這就是寬容。”“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他人,才擁有了幸福!”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在反覆研讀之後,從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很多時候我們總和自己過你不去胸襟不夠開闊、氣度不夠恢宏、眼界過於狹隘。同樣,我們對待同事、朋友、親人、以至於自己的學生,如果以寬容之心面對他們,那麼我們的收穫也一樣是豐厚的。對他人的寬容是對自己的解放,對自己的寬容是對心靈的解放。

四、“學會感恩”開闊了胸襟

“花朵綻放絢麗,彙報陽光普照;草木舒展青春,彙報雨露的滋潤;桃李滿園芬芳,回報園丁的培養;兒女寸草之心,回報父母的恩澤。”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於是這世界就多了美好這個詞語,讀來不僅語言美,心靈也隨之美化了。

“感激曾經傷害過你的人,因為是他幫你磨練了心態;感激曾經欺騙過你的人,因為是他幫你增進了智慧;感激曾經蔑視過你的人,因為是他幫你喚醒了自尊;感激曾經遺棄過你的人,因為是他讓你學會了獨立。”因為懂得感恩,有了提升自己靈魂的質量的機會;獲得了温情與友愛;因為感恩,所以幸福。如果你我他都心中常存感恩,那麼,痛苦孤獨無奈就會遠離我們的生活,我們多會在幸福中被陶醉。

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讀來都會深受啟發,使我體會到做卓越的教師原來可以這麼簡單,簡單的讀了本書就會有奮鬥的目標,但是,又是那麼的不容易,必須經過潛心的研究,辛苦的實踐。總之,讀了這本書,我們距離卓越會更近了。

《給教師的》讀後感14

作為一,讀完此書,可以説是受益匪淺。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

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感受也頗多。比如“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討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後進生,學生常規管理;有時還要接待家長,佈置班級,完成大隊部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着作。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我想,作為教師,每天還是應該擠出點時間,閲讀一些和教育教學相關的刊物或書籍,了育新動態,學習先進的經驗,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當我讀到“第一次學習材”這一章節中,似乎找到學生學業落後的根源--就是第一次學習材沒有學好。很多學生,作業的正確率不高,考試成績不理想。有些作業中的錯誤,甚至糾正的四、五遍,還是不能理解或者正確改正。我總認為是他們上課不或者業粗心導致的結果。其實,讀罷這一章節,我有所鈍悟,第一次學習材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的過程。所以,不管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要重視“第一次”,在“第一次”中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真正理材內容。

再比如“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和許多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一樣,我也困惑,要做的事情很多,該如何着手?在這一章節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必須點滴的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教書育人”,作為老師,作為教育工作者,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知識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學校教育,使得他們獲得真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要培養學生,首先要培養自己。我們不妨按照書中的嘗試一下,帶着這樣的一些問題讀書:怎樣生活?怎樣成為學生的楷模?怎樣把人類積累、獲取的財富,從年長的一代的心靈和智慧中傳授到年輕一代的心靈和智慧中?怎樣才能使理想的照進學生的?將書本上獲得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的反思與改進,讓我們的教學工作不再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提升至對學生思維和思想的關注。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和內省,既要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打牢根基。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給教師的》讀後感15

我在家裏認真讀了《有效教師》這本書,《有效教師》關注的是學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注重過程,我感受到書中字裏行間流露着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着教師的智慧的光芒.這本書主要是寫教師的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着教師的智慧的光芒.細細品味它,我更加明確了自己前進的方向,收穫良多.

在這本書中,寫了諸多名師成長的經歷,這些經歷告訴我們:教師的成長,首先取決於對教育事業的態度.有什麼樣的精神態讀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生活來源於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態度的創造與給予.教書時間長了,有的教師教學碩果累累,但有的教師卻停滯不前,似乎對工作失去了熱情.是什麼造成了這巨大的差別?就在於他們持的態度不同.平庸者經常埋怨出身低微,埋怨領導偏見,而很少靜下心來想想自己.魏書生説過:“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方法太少.”眾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環境,只要你有奮鬥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會自覺地去改變自己把外在的壓力轉化成巨大的動力,不斷地學習,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愛因斯坦説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成功源於熱愛,讓愛伴我們走向教育的高點.《有效教師》這本書從有效教師的內涵與發展目標、發展環境、有效教師的核心素質、發展策略和發展性評價等方面為學習者提供基本理念和實踐報告指導.

《現代漢語詞典》對“效”的解釋是“效果,功效”,其詞條包括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綜合起來就是各種力量、做法或因素產生的結果和作用.

有效就是高效能.“效能”主要指辦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結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據.高效能就是效果、效率、效益的綜合體現.可以説: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進效能、追求效益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日夜探尋、反覆實踐的課題.

大教育家孔子説“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也要善於反思.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基礎是讓教師體會到反思意識的重要價值和反思能力對專業成長的作用,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重點是讓教師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的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的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即教師以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其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

具體而言,教師要善與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進行反思,也要善於通過閲讀思考反思比較自己的實踐效果,從其中發現差距.

《有效教師》不像平日裏的理論書籍那樣枯燥無味,整本書中都自自然然的書寫着教師對教育的熱愛,字字散發出來的是執着的人才有的努力與付出;句句相連的是傾心於教育的人才有的思考與奉獻;篇篇傾談的是充滿熱忱的人才有的智慧與希望.

正如文中的提問“什麼是有效教師?我怎樣成為一名有效教師?這需要多長時間?”這麼簡單的幾句深深地吸引了我,這不正是我內心的疑問嗎?多少個日日夜夜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賞了兩邊的風景,卻看不到前方的路標,低頭前行的那份茫然讓我的內心格外苦悶.順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讀下去,一切都讓我豁然開朗.

標籤:讀後感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