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木簡畫的解析-文章賞析

校園3.25W
  木簡畫的解析

木簡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在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發現“木簡”漢書文字後,又在查科爾帖發現西漢“木板墨畫”一枚,長17釐米,闊3釐米。一面畫《佩劍武士圖》;一面畫《拱手官吏圖》。 墨線鈎描,簡潔流暢,與居延金關發現的《人馬圖》風格相同。 1979年江蘇邗江胡場西漢墓出土“木板彩畫”二枚,一枚長47釐米,闊28釐米,《武士對談圖》;一枚長47釐米,闊44匣米,畫《墓主人生活圖》。人物肖像,形神兼備,色彩明快,筆法洗煉,“彩畫”與“墨畫”俱有簡潔流暢的特點。西漢木簡畫的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美術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印證。

木簡畫的解析-文章賞析

竹木簡帛書的鑑定與辨偽

紙張問世以前,書寫文字的材料除去甲骨、青銅器(以及一些貨幣上的文字)、石刻、陶瓦器等以外,主要的便是竹木簡與帛書。

竹木簡是我國最早的書籍,在甲骨文、金文盛行的商周時代就應該有了。之所以説應該,是因為根據《尚書》所説“惟殷先人有冊有典”並看到甲骨文中“冊”字明顯是以繩索編串起來的簡冊的緣故,商周兩代的史官職掌記事及管理典冊,故名曰“作冊”。只是在考古發掘中尚未發現當時的簡冊遺物。目前所發現的簡,主要是戰國至東漢末年(公元前五世紀末至公元二世紀)的遺物,自東漢以後,由於紙的逐步推廣,簡被取代,直至魏晉才基本絕跡,前後盛行達千餘年。

戰國時代的簡,已出土的有湖南長沙五里牌、仰天湖、楊家灣,河南信陽長台關,湖北江陵望山、藤店、天星觀及隨縣擂鼓墩等地的竹簡。秦簡有湖北雲夢睡虎地11號墓出土的10種,包括《秦律十八種》、《語書》、《日書》等,內容很豐富。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一秦墓中又發現了共計460支秦代竹簡,時代較睡虎地稍早。漢代的簡,較著名的'有長沙馬王堆1號、3號兩墓出土的醫術內容的竹木簡。另有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1號西漢墓出土的4942支竹簡,內容多為兵書,其中有久已亡佚的《孫臏兵法》;武威磨咀子、旱灘坡等東漢墓葬中發現竹木簡六百餘支。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甘肅破城子舊居延漢簡出土遺址一帶,又新發現簡牘19000多支,系解放後出土簡牘最多的地區。晉簡發現很少,在吐魯番TAM53號墓及南昌東湖區永外街M1號晉墓中有零星幾支。

竹木簡的發現較早,自漢武帝末年已有,這是從古文獻記載中得知的。據《漢書?藝文志》等書記載,武帝末年,魯共王破孔宅,得古文竹簡一批,這種文字當時人已不識。後經孔安國鑑定,知其中內容有《尚書》、《禮記》等數十種經典。但其中的《尚書》不久又亡佚了。至東晉,有個叫梅隕的把它獻了出來,據稱還附有孔安國作的傳。但經過後人考證,認為此書的古文部分(即按竹簡所作的釋文)和孔傳均系偽造,現已成定論,這是目前所知最大的偽造竹簡事件。到了近代,外國人如瑞典的斯文赫定(Sven Hedin)、英籍人斯坦因(Aurel Stein)、俄國的柯斯洛夫、日本的桔瑞超和大谷光瑞等先後到我國西北邊陲掘取文物,獲得大量簡牘資料並據以研究、發表。1926年,北平中國學術協會與斯文赫定合組西北科學考察團,赴蒙、甘、寧、新疆等地考察,於數年內得到大批簡牘。這些發掘調查活動目的明確,方法科學,故而從總的情況講,簡牘方面尚未有偽作發現。

再談帛書。帛書又稱紹書,是古代用墨書寫在絲帛上的典籍資料,若在絲帛上作畫9則稱帛畫。帛書起源可上溯至春秋時期,下限是南北朝,從那以後即被紙全面取代。從實物上看,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一件帛書,是1942(一説1934)年出土於長沙子彈庫的戰國楚帛書。這件國寶系盜掘出土,出土不久即落入曾在長沙雅禮中學任教的美國人考克斯(John Hadley Cox,一譯柯強)之手,後帶至美國,又幾度易手,現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有摹本。該帛書所出之墓葬於1973年得以發掘,證實確係楚墓,並又出土了兩幅迄今所見最早的帛畫。1973年年底,在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了大批(經拼綴復原,計有28件)帛書,內容大部分是漢以後失傳已久的佚書,如《春秋事語》、《戰國縱橫家書》。帛書除少數幾件因研究之需而有摹本外,一般均為由科學發掘獲得的真品,在鑑定方面無大問題,似亦談不上專門去做辨偽一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