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八篇

校園6.31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八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四冊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的活動體驗1dm和1mm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間的關係;

3、通過估、量的活動,發展估測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分米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天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測量。圖上這支鉛筆,你有什麼辦法,説説這支鉛筆有多長?

2、你估計它有多長呢?把你估計的填在表格裏。你怎麼估計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結果也填在表格裏。

4、量得鉛筆有多長呢?

5、10釐米還有個名稱是什麼?

對!10釐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過來説,1分米等於10釐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釐米,用手比劃一下,看看有多長?這麼長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畫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約有多長呢?

5、説説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呢?説想法,在尺子上數一數。

2、分米對我們生活有什麼幫助呢?

3、當量比較長的物體時,我們就可以用分米做單位來測量了。

4、估計一下,數學課本大約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動二:認識毫米

我們認識了1分米的長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與釐米和米的關係。現在來看第二支鉛筆,自學第二支鉛筆這一部分的內容,然後告訴大家你知道些什麼?(字母表示、長度、與釐米的關係等)教師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你有什麼感覺?;拿出你的一分硬幣,你發現什麼了?象這樣的長度就大約有1毫米。

3、説説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有1毫米。

4、估計數學課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畫一條長二十毫米的線段。

6、1釐米裏面有多少個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組裏討論一下)

7、到現在為止,一共學習了哪幾個長度單位?你知道它們的區別嗎?

活動三:練一練(第一題),小組互助。

《鉛筆在多長》教學反思

一、開展體驗性的學習方式,激活學生思維。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它能給予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和情感體驗的時空,激發學生的思維。

《在鉛筆有多長》一課中,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認識分米、毫米,體驗並建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它們與其他單位間的關係。在體驗長度單位的意義活動中,學生的回答極其精彩。分米可以用來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體的長。在體驗米、分米、釐米之間的關係時,學生討論出 10釐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個1毫米。

這樣教學,激活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深化相關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更好的掌握數學有效的學習途徑,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成功的愉悦。

二、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解讀他們的體驗和思維。

學生是數學活動的主體,體驗性學習為每個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台,學生的發展是有差異的,因而當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時,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來審視客觀世界,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便是一個極富個性的過程。

在《鉛筆有多長》教學時,認識1分米後,提出問題,你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嗎?學生有的説從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還有的學生髮現不一定是整十數的,還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後還有學生總結出起點到終點的個位都是相同的,這樣剛好就是10釐米。至此,教師再進行一個定論:也就是説,只要夠10釐米就是1分米。

再如,體驗1毫米的長,伸出你的手,比劃1毫米的感覺,學生説太小了,比螞蟻還小呢,螞蟻都有幾毫米呢 ,這些感覺就説明了學生在腦中已經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時,他們也體驗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體的長度,還有當不是整釐米時,認識毫米就知道多幾小格就是幾毫米了,教師理解了,適時進行點撥:也就是能幫助我們測量更精確,對嗎?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欣賞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在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隨時會閃現與眾不同的想法,耐心聽取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激勵他們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從中解讀他們的體驗和思維,這樣才能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三、本節課的不足

《鉛筆有多長》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間觀念,並能進行估計、測量。除了讓學生説和想以外,更重要的是進行鍼對性的練習,加深他們的感受。本節課就在這方面忽視了,沒有進行鍼對性的操作訓練,以致學生建立的觀念不夠紮實,兩個單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論上,不會學以致用。

四、困惑

本節課沒有能夠加強針對性的練習,最主要因為讓學生探索和交流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於是練習的時間就無法達到充分。那麼,如何處理好探索交流與技能訓練之間的關係呢?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説明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從興趣出發,主要側重於對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和方法的提煉。為此,本節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導入新課。

根據教材提供的情境,創設了讓學生欣賞漂亮手鍊圖片的情境。這一情境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一定經常接觸,貼近生活,便於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出示的手鍊圖片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規律性,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分層次教學。

在新課的講解中,採用“分析理解——解決問題——回顧反思”的順序幫助學生解答問題。這一過程能讓學生抓住關鍵詞,按照發現的規律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在最後設計的回顧反思環節中能讓學生逐步學會根據問題靈活地進行驗證解答對錯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不同顏色的珠子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見過漂亮的手鍊嗎?老師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漂亮的手鍊,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手鍊圖片,學生欣賞後,教師課件出示一條斷了的手鍊)

師:同學們,小紅自己也穿了一串漂亮的手鍊,可是不小心讓她弄斷了,掉了2顆珠子,她自己也不知道掉的是什麼顏色的珠子,你們能幫她找找嗎?

生:能。

師:這節課我們就應用前幾節課所學的知識來幫助小紅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找規律(三)]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貼近學生的生活,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新課的開展打好基礎。

⊙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理解題意。(課件出示教材88頁例5)

(1)想一想:在這道題中,你認為哪個詞語最關鍵?(關鍵詞語就是“按規律”)

(2)説一説:小紅是按什麼規律來穿手鍊的呢?

預設

生1:這串手鍊是用2顆黃珠子、1顆藍珠子為一組依次重複穿出來的。

生2:這串手鍊是用1顆黃珠子、1顆藍珠子、1顆黃珠子為一組依次重複穿出來的。

(對於學生所發現的規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引導學生説出:第一種規律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觀察得到的;第二種規律是按從右往左的順序觀察得到的。

2.分析解答。

(1)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是什麼?那我們能不能利用我們發現的規律來解答呢?

(2)引導:你從哪邊開始看?(左邊)所以發現的規律是黃黃藍為一組重複排列。掉的珠子應該是1顆藍珠子和1顆黃珠子。(課件演示,圈出一組)

(3)你還有不同的發現嗎?(從右邊開始看)所以發現的規律是黃藍黃為一組重複排列,掉的珠子應該是1顆藍珠子和1顆黃珠子。(課件演示,圈出一組)

(4)師小結:我們發現,從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方向觀察,發現的規律是不一樣的。

3.回顧反思。

(1)我們的解答正確嗎?(正確)如何證明是正確的呢?

引導學生説出:要動手擺一擺,看看是否正確。

(2)同桌合作:利用學具擺出小紅的手鍊,看符不符合規律。

(3)彙報結果:學生彙報時,教師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得出:通過擺一擺,證明剛才同學們的解答是正確的。

設計意圖:在這幾個環節中,教師既要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的同時,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旋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

感知旋轉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1、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

2、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它們是怎麼動的。

3、舉生活中有沒有象這樣子的一些運動呢,請呢舉例子説明。

象這樣的一類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什麼什麼呢?

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屬於旋轉。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説説你為什麼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麼樣旋轉的。

4、給旋轉按不同的旋轉方向起個名字。

小結:象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動手做一做

1、完成43頁第三題。

2、自己表演一個旋轉。讓你手裏的東西旋轉起來。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轉動。

4、動手完成課本42頁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轉美,創造旋轉美

1、出示紫荊花圖,讓學生想想它是怎麼樣被創造出來的?

2、用旋轉創造出美麗的圖案。

全課總結

同樣注重口語的表達,有的學生説電扇是旋轉現象,還有的學生説水龍頭是旋轉現象,必須糾正:電扇扇葉轉動是平移現象,打開或關閉水龍頭時是旋轉現象。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麼建築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的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彙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麼方向,為什麼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後,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説一説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場

教學樓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説一説教室裏東、南、西、北各有什麼?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説一説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説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難點:

會在圖上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簡單的用四個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演示設疑:兩支鉛筆落在地上,可能會形成什麼樣的圖形?(教師兩隻手各拿一支鉛筆,同時鬆手,兩支鉛筆落在講桌後面,不讓學生看到落地後的情形)

2.嘗試探究:先獨立思考,用小棒擺一擺;再在小組內交流,由組長組織大家把不同的擺法放在展示板上。

(教師巡視,並參與討論)

3.展示分享:

(1)展示其中一個小組的展示板。

(2)討論:除了展示板上的這幾種情況,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得出結論:把小棒的位置稍微變動一下,就成了不同的圖形,情況有很多種。

教師從中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圖形並畫下來,作為研究的對象。

設計意圖:通過對兩支鉛筆落在地上,可能會形成什麼樣的圖形的探究,初步感知同一平面中兩條直線存在相交、不相交的兩種可能。

二、分類比較,掌握特徵

(一)圖形分類。

課件出示:

1.嘗試把老師畫在黑板上的圖形進行分類。

要求説出:怎樣分?為什麼這樣分?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和同組小夥伴互相交流,請組長歸納小組的觀點並彙報。

可能出現:

生:①和④是一類,因為它們是交叉的,②和③是一類,它們沒有交叉。

生:①②③是一類,因為線是斜的,④的兩條線是橫平豎直的,可以單獨是一類。

(學生如有交叉這樣的説法,引導表述為數學語言相交,並説明相交的一點是交點)

設計意圖:通過對這四幅圖的分夾,學生對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由於沒有分類標準的限制,孩子們的想象任意馳騁。

2.把鉛筆想象成直線,再次分類。

引導:生活中很多物體是線段,像剛才我們研究的小棒、鉛筆,假如把線段兩端無限延長就成為了直線,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假如把這幾幅圖中的直線無限延長,又該怎樣分類呢?

生:①和④是一類,因為它們已經相交;③是一類,因為這兩條線延長後肯定相交;②是一類,因為圖形的兩條線無論怎樣延長都不會相交

生:①③④是一類,無限延長後它們會相交;②則無點;而②號圖形中的兩條線無論怎麼延長都不會相交。

揭示:研究兩條直線位置關係不僅要看表面現象,更要注重實質。

生:③號圖形中的兩條線延長後會相交,有一個交點;而②號圖形中的兩條線無論怎麼延長都不會相交。

設計意圖:當直線的特點賦予其中,這幾幅圖的分類則有了明確的指向,學生的思考自然指向相交和不相交。

3.得出結論。

在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可能。

(二)認識平行。

1.介紹: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板書:互相平行 平行線

説一説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閲讀課本第39頁,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平行。

2.我們每天都和平行線打交道,説説哪些物體或圖形的邊是互相平行的。

教師適時出示:

3.強調同一平面。

教師出示一個長方體,請學生在長方體上找平行線。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不在同一個平面內也不相交的兩條線,提問:這兩條線是互相平行嗎?

得出結淪:研究平行線要在同一平面內。

4.判斷:哪幾組線互相平行?哪幾組線不是平行線,為什麼?

(三)認識垂直。

以下三幅圖,老師已將它們分類,認真看、仔細想!老師是按照怎樣的標準進行分類的?靜思後小組內交流。

啟發:兩條直線相交,形成了幾個角?這幾個角有特點嗎?(用三角板的直角驗證圖④中的直角)

1.得出結論。兩條直線不僅相交而且形成了直角,數學上是怎樣描述的?看書第42頁。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互相垂直、垂線。

2.互相説説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3.練一練:你能找到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垂直的?

設計意圖:在動手擺兩支鉛筆的位置、圖形的分類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平行線垂線。採用學生看書自學、在實物圖片上找、判斷等方法,學生的感性認識得到強化,從而逐步認識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特徵。

4.判斷:哪組線是互相垂直的?哪組不是?為什麼?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一)找生活中的垂直和平行。

引導:我們天天都在和垂線與平行線打交道。你們看書本封面相鄰的兩邊是互相垂直的,相對的兩邊是互相平行的。同學們想一想、找一找,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後快快把你的發現告訴同組的同學。

(二)下列圖形上有幾組平行線和垂線?

( )組平行線( )組平行線( )組平行線

( )組垂線 ( )組垂線 ( )組垂線

(三)摺紙:你能折出有平行線和垂線的圖形嗎?

1.引導:同學們在平面圖形上和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組平行線和垂線,那要是給每個同學一張不規則紙,你們能動手摺一折,折出具有垂線與平行線的圖形嗎?

2.展示分享。

四、反饋評價,全課總結

同學們,你覺得這節課裏你表現得怎樣?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設計説明

本節課複習的是百分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常見的百分率是國小數學中的重要基礎之一。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創設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複習百分數的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生活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於學生髮現問題,探索新知。複習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並在列表對比中,明確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和聯繫。

2.巧用圖示,有序地複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備受關注,因為它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考過程,把知識要點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引導學生有序地複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時,結合學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間互化的方法用圖示表示出來,使學生直觀地瞭解並輕鬆掌握三者之間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間的`可逆關係。

3.重視遷移,培養學生類推的能力。

根據百分數與分數的密切關係,百分數問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與分數基本相同這一特點,聯繫分數知識複習、理解百分數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能夠正確解答百分數問題。這樣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溝通分數、百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繫。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激趣

(出示課件)一件絨衣的成分如下:

羊絨:14.8%

超細羊毛:73.5%

天絲:11.7%

讀出這件絨衣成分的相關數據,並説出這些數據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情境,調動學生複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複習熱情,為高效複習作鋪墊。

⊙複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

1.複習百分數的意義。

(1)什麼叫百分數?它的意義是什麼?(板書:百分數)

(像14.8%、73.5%、11.7%…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有什麼不同?

(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展示,列表對比)


百分數




分數




意義




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1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區別




百分數通常只是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係。




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係,又可以表示一個具體數量。




聯繫




百分數可以看作分母為100的特殊分數。





2.複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是什麼?

①小數與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②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③百分數與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2)鞏固練習。

①把下面各數化成百分數。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數化成百分數。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數化成小數或整數。

42%= 108%= 5.4%= 200%=

3.複習百分數應用題。

(1)複習常見的百分率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116頁12題)

取小麥500 g,烘乾後,還有428 g。計算出這種小麥的烘乾率和含水率。

烘乾率=×100%

含水率=×100%

(解決問題,然後複習其他常見的百分率)

(2)複習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課件出示教材113頁3題第(3)、(4)、(5)小題]

①一件襯衣原價125元,現在降價20%。現在售價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襯衣降價20%後,售價為100元。這件襯衣原價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襯衣售價為100元,一條長褲的價錢是這件襯衣的150%,這條長褲的價錢又是一雙皮鞋的。這雙皮鞋售價是多少元?

長褲: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結。

解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解題思路與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一樣:單位“1”已知,求比較量用乘法計算;單位“1”未知,求單位“1”用除法計算。

設計意圖:在系統複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重點複習應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題方法,使學生利用百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114頁5題。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複習,你都進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識?

⊙佈置作業

教材116頁13題。

板書設計

百分數(一)

1.百分數的意義

2.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

3.百分數應用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設計説明

發現和應用乘法的計算規律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點:

1.關注學生的發現。

在教學中,出示幾組算式,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算式之間的聯繫,再進行計算;在計算之後,觀察乘數和積的變化,從中總結出規律。通過這樣的反覆觀察,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關注學生的應用。

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在學生理解並掌握了一些計算規律之後,及時地安排學生按照規律寫算式,根據規律進行計算,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和鞏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出示複習題,直接寫得數。

200×6= 30×8= 400×5= 8×60=

13×4= 16×3=

指名口算,並説説算法。

2.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

設計意圖: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在學習新知之前,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有利於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算一算。

(1)課件出示教材30頁第一個問題中的三組算式。

師:請大家先觀察一下每組中算式之間有什麼聯繫,再想想該怎樣計算出結果。

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該怎樣計算出結果。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師:計算出結果了嗎,是怎樣計算的?請説一説。

預設

根據乘法的意義計算出結果,重點理解下面四個算式的算法。

50×10就是50個10,是500,即50×10=500。

30×20就是30乘2個10,30×2=60,所以30乘2個10等於60個10,即60×10=600,所以30×20=600。

12×40就是12乘4個10,12×4=48,所以12乘4個10等於48個10,即48×10=480,所以12×40=480。

120×40就是12個10乘40,12×40=480,所以12個10乘40等於480個10,即480×10=4800,所以120×40=4800。

根據學生的彙報,師用課件出示每組算式的結果。

2.看一看。

(1)提出問題。

師:觀察上面每組算式中乘數和積的變化,你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説説自己的發現。

(2)集體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們有什麼發現?跟全班同學説一説吧。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描述:

①兩個數相乘,其中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乘10,積也乘10;

②兩個數相乘,當一個乘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另一個乘數不變時,積也擴大到原來的10倍;

③兩個數相乘,如果每個乘數都擴大到原來的10倍,那麼積就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3.根據規律寫算式。

(1)課件出示下列算式。

6×3= 15×4= 18×2=

提出要求:根據你的發現再寫出幾組算式。

學生仿照上面的算式自己想一想,寫出幾組算式。

(2)交流想法和體會。

組織學生説一説各自的想法和體會。

師:你們是怎樣想出這些算式的?通過寫這些算式你們體會到了什麼?(生自由説一説)

4.根據規律計算。

(1)課件出示教材30頁的第四個問題,請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師:還記得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嗎?你們能利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這些算式的結果嗎?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根據16×3=48,直接寫出其他算式的結果。

(2)引導學生交流,用已經發現的規律來説明計算的過程。

師:這些算式你們分別是根據什麼規律算出結果的?説一説。

學生交流彙報,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計算規律,而學習計算規律的目的在於指導計算,本環節就是給學生提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平台,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書第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想一想、試一試第1、2題,練一練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推導,使學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過程與方法:能夠正確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常用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準備:

稜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和稜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填空:30釐米=( )分米 5米=( )釐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計算:

(1)一個長方體盒子,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水池,它的底面積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質疑:猜測一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麼方法驗證你的猜想?

2.師: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1)説一説:你準備怎樣利用學具來操作。

(2)四人小組活動。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過程:1排擺10個,每層正好擺10排,也就是説,每層可以擺100個。高是1分米=10釐米,盒子裏正好擺10層。

(4)師:如果用分米作單位,大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如果改用釐米作單位呢?

(5)師:由此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據學生回答板書:1分米3=1000釐米3

師:1立方分米等於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於多少毫升?

你還能想到什麼?

據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師:關於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你有什麼想法?

(2)四人小組交流。

(3)抽生彙報,師注重引導學生表述準確、完整:體積為1米3的正方體,它的稜長為1米;也可看成是稜長為10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設計:

1.書第50頁試一試第1題,獨立完成。

2.書第51頁試一試第2題,獨立完成,引導學生比較。

3.書第51頁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書第51頁練一練第2題

通過計算第三種包裝比較合算。如果學生有其他的比較方式,只要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5.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對電視機包裝箱上“60×50×40”這個數據信息進行解釋,然後再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並計算。體積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換算成120立方分米。

6.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説説是怎麼想的,實際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體積。50×20×1.5=1500(立方米)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的換算

30釐米=( )分米 5米=( )釐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釐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