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語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同步練習題帶答案

校園2.87W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七年級上冊語文的一篇古詩,學生在學完這篇古詩之後㤇多做一些練習題來鞏固知識。小編為你精心整理推薦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同步練習題和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同步練習題帶答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同步練習題

1、詩中融情人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答案: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答案: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3、詩中沒有單純的寫景,總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聯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為什麼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答案: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説,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4、你從詩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節的一種寂寞蕭條氣氛。??體會到作者對故友貶謫遭遇的同情、無奈,以及思念之情。

三、賞析《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1、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作,從內容看詩人很不善種田,但是非常勤勞,分別指哪些內容。

古詩鑑賞(4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詩人在“楊花落儘子規啼”—句裏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2分)

(2)從“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兩句中,你解讀出了詩人哪些情感?(2分)

答案:

8.(1)楊花和子規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2分)

(2)詩人聽説友人將左遷龍標時的惆悵和戀戀不捨之情。(2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重點知識點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

【全文翻譯】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

聽説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考試範圍】

1、表現對遠方朋友的慰問,表現掛念友人命運之情無時不在,並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證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2、本詩表達悲涼氣氛的句子:楊花落儘子規啼

3、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5、第一句選取了楊花與子規兩個意象,有什麼作用?(1)楊花與子規兩個意象的作用是:點明時令,點明主旨,營造基調氣氛。楊花象徵離別與漂泊,子規啼聲悲哀。(2)“楊花”飄飛給人以漂泊之感,“子規”悲啼使人頓生離別之恨,通過特定的景物為全詩渲染了一種愁苦、淒涼的氣氛。

6、第二聯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二聯把明月人格化,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與同情。

7、作者為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於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

8、人們對這首詩後兩句尤為讚賞,請你説説其妙處。

答:詩人將月亮人格化,無知無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穎,令人回味無窮。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貴州省錦屏縣隆裏鄉)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説,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説:“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

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裏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着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風”字亦作“君”。這裏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説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藴藏着豐富的內容,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麼滿懷愁思呢?不妨説,這裏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