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假期一本書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校園1.33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假期一本書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假期一本書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假期一本書讀後感1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做《老天會愛笨小孩》。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到處都是聰明孩子的班級,剛轉學來的黃金鑫一開始還真有點不習慣呢,他反應慢、動作也慢,在所有的功課中,只有死記硬背的英語還算過得去,可是,其他科目就不容易了。所以同桌華汪德還有黃金鑫的爸爸,都説他是個笨小孩。但是黃金鑫並不灰心,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拼搏,趕上其他的好同學,於是,他用了這一招:笨鳥先飛。終於趕上了其他的同學,不再成為笨小孩了。

俗話説得好: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成功的。就我個人認為,世上本沒有天才,所有成功的人都是靠自己的汗水和堅持不懈的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像黃金鑫這樣的同學,雖然有點笨,但是仍在默默的努力,從來不放棄。我覺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意識到自己笨,正是聰明的開始,意識到自己笨,所以要更加努力,是邁向成功的開始。意識到自己笨不僅要更加努力,還需要有耐心,這是成為天才的開始。不會就要學,不會就要補!

人與人之間雖然智力方面有一定差異,但大多數人的智力是差不多的。只要自強不息,加倍努力,那些被認為所謂有點笨的來説,採取笨鳥先飛的精神,一分努力一分收穫,終究會取得成功。其實,笨小孩不比聰明的笨多少,那些聰明的也不比笨小孩 聰明多少,決不是不可救藥的笨蛋,也決不應該遭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聰明的稍不努力會變為笨小孩,笨小孩稍加努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會成為聰明的人。只要你認

真學,努力不,就沒有什麼聰明孩子或笨孩子之分!

千萬不要因為是笨小孩而自暴自棄,笨小孩也能成為天才。聰明的小孩和笨小孩將來都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永遠都會相信:老天會愛笨小孩!如果,你認為自己比別人笨,代表你已經開始變聰明瞭,快點努努力,笨鳥先飛吧!老天會在天上愛你的!

假期一本書讀後感2

當我初讀這本書時,便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比喻。我從未將父親與書聯繫在一起,我想過父親是暖陽,是雄山,是峻嶺,幾番糾結下來,竟也覺得把父親比作一本書是如此的合理。我的父親也一本書,我也從未讀懂。

當我看到文中的父親對作者的嚴格要求令作者不解時,我也想起了兒時父親令我心生埋怨的一件事。那是一個金秋的九月,清涼的秋風趕跑了夏日,洶湧的熱浪吹紅了柿子,吹落了桂花。我的老家門前就有一棵柿子樹,在這黃土遍村的貧地中,它是最後一絲甜。每當樹上冒出第一顆青柿時,我便日日地數着,盼着滿樹通紅。那天,我終於等到杮葉落盡,紅杮滿樹的日子。紅豔的柿子掛在光禿禿的樹上,十分喜慶。父親遞給我一個又大又紅的柿子,我小心地捧着,驚歎這粗糙的黃土竟也能養育出如此嬌嫩的水果。把這喜慶的果子吃進腹中,好像我也成了一個喜慶的人。

收成的柿子在滿足一家人的品嚐之後,剩下的就要被父親做成柿餅了。做柿餅的手法是爺爺傳給父親的,須先給柿子去皮,涼曬,揉軟,入缸,等候他的將會是一個漫長的冬季。當時的我很不明白,為什麼在這個冰箱功能齊全的時代,父親仍要用古法保存柿子。我曾多次把杮子藏起來,最終也只是爛在櫃中,被父親發現後挨一頓罵。新鮮甜美的柿子還未及人們品嚐它的甜蜜,就被塞進了漆黑的缸中。“多麼不公啊。”我時常這樣想。

可惜歸可惜,只是一個應季的水果罷了,能在孩子心中掀起多大的波瀾呢?隨着一步步遠離家鄉的步伐,關於柿子的一切回憶都早已淡化在薯片、可樂的陪伴中。

直到那年寒假,我只剩一人前往湖北的姑姑家寄住。姑姑是一位老師,為了給我提高分數,白天送我去補課,晚上親自來教我功課。那段時間忙到自己都沒有時間去埋怨太苦,只是不停的學,儘可能地聽話,兩點一線的來回跑......突然有一天,父親給我寄來一小箱柿餅,當我看到一個個緊密排列的柿餅時,心中蕩起層層漣漪。當時北方冬季的水果很少,不如南方的鮮美,柿子更是少見。

我輕撫柿餅微糙的果皮,想起了它曾經圓潤的模樣,也想到了自己。我想到或許我現今就是一顆埋在深缸黑暗中的柿子,經受着生活的碾壓。可能我將不復從前的樂觀與活潑、天真與浪漫,但我也將變得與柿餅一樣堅韌有耐力。嬌嫩的柿子挨不過一個寒冬,唯有沉澱自己,放棄自己難以捨棄的東西成為柿餅,方能行千里。

寒風吹起許多覆在柿餅上的白霜,我似乎明白了父親堅持做柿餅的意義。往後的歲月中,我學着去擁抱黑暗,接受孤獨。我相信在我苦苦掙扎的分秒中,總會有人以愛的名義,伴我千里不辭。

假期一本書讀後感3

寒假,學校提倡與孩子共讀一本書。我家孩子向我推薦《夏洛的網》。這本書在家裏躺了大半年了,我卻沒能翻閲過。過三天的仔細閲讀。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正如這本書的封面一樣:一隻蜘蛛和一頭小豬的故事,寫給孩子,也寫給大人。

書中介紹一名為夏洛的蜘蛛和一隻孤獨名為威爾伯的小豬結為朋友,併為了讓威爾伯擺脱被變成燻肉火腿的命運,而織出了“王牌豬”、“了不起”、“光彩照人”這幾個字,以及用盡最後的一口絲織出了“謙卑”二字,為威爾伯創造了一個永遠生存下去的光輝未來。

夏洛用生命為威爾伯編織的愛網中,縱橫交錯,掛滿無私,勇敢和真實的愛,這網刻滿了夏洛的真誠和高尚。威爾伯從夏洛的身上也學會了感恩與回報。悉心護衞者夏洛的540個未出生的孩子。直到它們都安全出生。時光流逝着,而威爾伯從不缺少朋友,夏洛的子孫後代總有2、3只留在門口安家。與威爾伯成為朋友。威爾伯永遠忘不了夏洛。他雖然熱愛夏洛的子孫後代,可是這些蜘蛛沒有一隻能取代夏洛在他心中的位置。夏洛對他的影響是深遠的。是無可比擬的。

小孩讀了這本書,他覺得夏落和威爾伯之間的友情很讓他感動。他説以後也要學習夏洛做一個處處為朋友着想的人。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最不缺少的就是愛了,沒有了愛,我們就猶如迷途的小鳥,茫然無助。因為愛宛如陽光雨露,森林,滋養着我們,有了愛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讓我們能成為朋友眼中夏洛這樣的人。蛛網有痕,大愛無痕,讓愛灑滿世界各個角落,讓我們的明天更加美好!

假期一本書讀後感4

雖然那已經是老《讀者》了,老的頁面都微微泛黃了,但文章卻依舊不老。那篇《愛的力量有多大》讓我有感而發。文中,記敍了那麼一件事:

一位編輯找隔壁的小女孩,讓她為他的雜誌寫一篇文章,小女孩花了三天,擠出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語句不同、沒條理、錯別字多、字跡如同狗爬。編輯部不忍心退稿,便登上了雜誌。原本的稿費是25元,但編輯覺得太對不起小女孩的努力了,於是倒貼了15元,湊成40元給了小女孩。那個女孩欣喜若狂,從此,她沒事就寫文章,最後,作文以幾乎滿分的成績考進了北大。

那40元錢,它代表的不只是稿費,代表的,還有編輯對小女孩的愛。愛使小女孩走進了北大的校門。

寫到這裏,所有人都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愛的力量是偉大的。世上有很多愛:關愛、父愛、母愛……這許許多多的愛,都是偉大的。

還有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弱智哥哥的愛——那全身心的愛。因為他是弱智,一個有愛的弱智,所以他才會把原本就少得到的糖全給弟弟;因為他是一個有愛的弱智,所以他才會把所有新年裏長輩們給他的新衣服,在弟弟考上大學的那一天,全給弟弟,而自己一生只穿着同一件衣服;因為他是一個有愛的弱智,所以他堅決地把“兄弟”讀成“弟兄”,只是為了告訴所有人,沒有弟弟就沒有哥哥;因為他是一個有愛的弱智,所以儘管他不會游泳,也要跳入河中救出溺水者,而不在乎自己的死活。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為,它是一個有愛的.弱智。

我們的生活需要愛,世界需要愛,愛的力量永遠是偉大的。

假期一本書讀後感5

寒假很快結束了,信息綜合組的讀書會推薦了《如何閲讀一本書》一書,要求進行閲讀並在羣裏分享,本書很實用對閲讀也很有參考價值,共分為四篇,講述了閲讀的層次、閲讀不同讀物的方法以及閲讀的最終目標等內容。書中的具體內容在此不做表述了,通過大家的分享與精彩展現,大家肯定都熟練掌握了,在這裏我想結合閲讀本書,分享一點自己關於閲讀的一點想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個人認為,我們在確立閲讀目標時,功利心不能太濃,人一旦有了功利心就會出現一些功利性的思維與行為,這對於閲讀興趣的培養及閲讀行為的發生並不是一件好事。當一個人將自己的閲讀目標定位在獲得利益或者想讓閲讀為自己或別人獲利的時候,其實他已經把閲讀的最根本的價值給丟棄了,因為不管是什麼利益,只要是利益都是一種“即刻索取”的心態-----即我要通過閲讀應該立刻獲得什麼或者取得什麼,而這種“即刻索取”的心態會給我們的閲讀帶來很大的影響,因為有些時候的閲讀並不一定會立刻促進你取得什麼,或者使你成長多少,而這種功利性的“即刻索取”心態在沒有獲得滿足時就會嚴重打擊個人的閲讀習慣,使一些人放棄閲讀,甚至是厭惡閲讀,所以我們在閲讀時,儘量要像魯迅説的那樣,儘量讓我們的閲讀成為一種嗜好,就是出於自願,全不勉強,離開了利害關係的閲讀。這就像有些人“愛打牌一樣,天天打,夜夜打,連續的去打,有時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來之後還是打”(摘自網絡),其實就像打牌的人的目的並不在贏錢,而在有趣一樣,我們閲讀的目的也不應在於“功利”,而在於點亮自己的生活。

什麼是點亮自己的生活,個人認為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有“開卷有益”的習慣。二是要有選擇優秀書籍的方法。三是要有分析閲讀與主題閲讀的能力。只要具備了這三個方面,我們的閲讀就不會是一種“逼迫”,更不會是一種“要求”,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自願的興趣盎然的行為,這樣的閲讀也一定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灑脱,更加自由,更加和諧,最終就會像蘇軾那樣將閲讀融入到自己的血液裏,“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最後,祝願閲讀都能點亮我們的生活,點亮我們的人生,感謝大家的陪伴,祝大家新年新進步,事事更如意!

假期一本書讀後感6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讀者》,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把笑帶回家》。

這篇文章講了作者那時侯是一個高中生,由於分數不夠,要交八千元。那天作者回家,父親笑者説下崗了,於是,作者非常生氣。第二天,父親找到了工作,晚上回來衣服上都是泥,作者嫌父親身上髒,就把碗端走了。父親笑着説這孩子。從此,父親每天回來都先把衣服換了,再進家門。兩個月工程完了,父親又去找工作,作者生氣地説他現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活的。最後父親決定用三輪車拉貨掙錢。有一次,作者看到了父親的三輪車翻了,冰箱壞了,父親一手摸着冰箱,一手蓋住眼睛,作者從來沒有見過父親那麼悲傷。於是趕緊回家叫母親,他們趕到時,父親已經走了。晚上回家時,父親象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父親這種樂觀拼搏的精神鼓舞了作者。作者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大學,報答父親。父親就用三輪車掙夠了作者上大學的錢。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遇到事情時,要有種樂觀、拼搏的精神。

假期一本書讀後感7

利用週末的時間讀完了樊登老師的作品——《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詳細講解了如何選書、讀書、解書和講書。選書是起點,有可借鑑參考的標準和訣竅;讀書和解書是過程,是看明白一本書的關鍵;講書是結果,是驗證讀書效果的有效途徑。

相信每一個愛好讀書的人都在追求高效讀書的方法,我也不例外。但是每次不是被手機吸引,就是邊讀邊忘,合上書根本不知道講了點啥,浪費時間不説,整個人還備受打擊。樊登老師的這本書可以説直擊痛點,如剝筍般層層剖析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對我而言猶如撥雲見日。

首先要養成閲讀的好習慣。讀書期間一定要跟手機保持距離,物理上完全分開,眼不見心不煩;大部分人讀書喜歡邊看邊畫線,標出認為重要的內容,這期間雖然感受是愉快的,貌似很用功,但真實情況是你的大腦根本沒記住,要學會放下筆,專心閲讀,過後再回憶書中內容,讓大腦運轉,使大腦與知識反覆摩擦,這樣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其次是讀書前要做好解構工作。所謂解構,就是弄明白這本書着重要解決的問題,接着以問題為導向去了解研究現狀、影響及解決方案等。這樣讀書是有目的且脈絡清晰的,不會邊看邊忘。同時還要學會劃重點,對此樊登老師為我們歸納了8條評判標準,分別是:主題的概念被清晰界定;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某種解釋或者觀點令你意外的時候;遞進關係;轉折關係;不同側面彰顯書籍內在價值的時候;感受到心靈衝擊時;奇聞異事。當這些內容出現時,要着重注意。

第三是要不斷做大理解力的池子。讀書在精不在快,讀書的目的不是讀完,而是將書中的知識化為己有,轉變為自己的能力,但知識到能力是有一個界限的,量變不經過積累進步的過程是很難產生質變的。為高效快速完成到能力的轉化只有提升理解力,不斷擴大理解力的池子。理解力的池子都應該包含哪些知識呢?樊登老師歸納了7類,分別是邏輯學、心理學、經濟學、哲學、國學、管理學和人生經驗。

第四是做好知識的反芻。《論語》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就是教導看完一本書後不要將其束之高閣,要及時温習。樊登老師的方法是過一段時間後,拿出紙和筆,按照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繪製腦圖(思維導圖),對有印象但是回憶不起來的內容可以翻書去找,繪製完成後再通過比對查漏補缺,這樣掌握的知識才是牢靠的,才是質變前的有效量變。

最後是通過講書加深印象。《論語》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教導我們在學習後要把知識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通過講述不僅可以有效發現自己遺忘的知識,同時聽眾的提問還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幫助建立知識之間鏈接,進而形成知識體系。

《讀懂一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讀書法,對講書的內在價值進行了詳盡的闡述。講書只是形式,推動自己不斷進步、傳播知識才是目的。借用樊登老師的話,“求知的渴望必將引領我們共同進步,每個人都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進步階梯”。期待每天都是一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