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科學活動教案集錦15篇

校園1.77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集錦15篇

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認識紙的種類和特性。

2、通過分組討論活動培養幼兒大膽表述的能力。

3、培養幼兒對自然科學探索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

通過自我探究發現紙的特性

活動難點:

在自主空間內總結出紙的特性

活動準備:

(1)教具:遊戲模板:天空板,老爺爺板。表格板塊,複寫紙,紙杯,錫紙,打火機,燃燒照片,CD。

(2)學具:各種各樣的紙:白紙,宣紙,報紙,透明紙,信紙,手工紙,皺紋紙,牛皮紙,臘光紙,包裝紙等。五彩染料,膠棒。

活動流程:猜紙——談紙——玩紙——論紙(總結紙的特性與特殊紙)

活動過程:導入:謎語——四四方方,又白又薄,又能寫字,又能畫畫。(紙)

一談紙

環節重點:引導幼兒運用原有經驗講述紙的種類及用途。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紙,請小朋友看一看,有那些紙是你認識的,請你介紹給旁邊的小夥伴聽。

(1)幼兒自由觀察討論。

(2)幼兒逐個發言。你認識哪種紙,曾經在什麼地方看見過的,誰願意大聲地來説一説?

師:這些紙都一樣嗎?請小朋友再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覺一下它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1)幼兒自由玩紙(有的幼兒拿起紙對着陽光照一照)

(2)集中交流。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同?

(3)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聰明。紙是各種各樣的,有不同的顏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澤,有的暗淡一些。

二玩紙

環節重點:通過遊戲操作,認識紙的特性

1、教師為幼兒提供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輕聲交流實驗結果。

(1)遊戲一:天空中少了誰

師:藍天,白雲,可是我總覺的天空中少了誰,你們來説説!

幼:少飛機,少星星,少……

師:那我就請小朋友來幫老師想想辦法,只用這些紙,怎樣做小飛機呢?

(2)遊戲二:給老爺爺貼鬍子

師:看,老爺爺這是怎麼了,他的什麼不見了?

師:那你們幫我想想辦法吧,我只有這些紙,怎樣幫助老爺爺呢?

(3)遊戲三:花手絹

師:看,這有好多白手帕呀,可是,我想把他們變得更漂亮,這有一些帶顏料的水,就請你來幫我想想辦法吧!

師:這裏每一個小遊戲都包含着一個紙的小祕密,老師希望你們一邊玩一邊想:你發現了紙能怎麼樣?

2、幼兒分組進行遊戲,並思考問題

幼兒表現:幼兒在遊戲時,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進行操作,三個小女生顯然想好了天空中的飛機如何做,一下子就衝到了天空板的前面,開始折起來,而給老爺爺做鬍子小組的幼兒想了很多種藉助工具的方法,我努力地啟發他們,終於有一個幼兒想到可以用手撕得方法,一時,大家恍然大悟,一起快樂的撕起紙來。而第三小組的遊戲顯然有些難,可豐富多彩的教具還是吸引了很多幼兒前去想辦法,他們在一起討論這樣可不可以,那樣可不可以,不亦悦乎,最後一名幼兒無意中説出:“算了,還是扔到水裏吧!”辦法想出來了。

3、教師小結:紙具有折,撕,吸水,燃燒的特點。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説説看,你是用什麼辦法來做小飛機的?

師:小朋友真聰明,我們知道了紙的'第一個祕密:紙能折!

{翻開表格板,插入“折”字,並把幼兒折的小飛機展示其中}

師:那你又是用什麼方法來幫助老爺爺的呢?

師:從而,我們發現了紙的第二個祕密:紙能撕!

{翻開表格板,插入“撕”字,並把幼兒撕的鬍子展示其中}

師:再請你來講一講,你是怎樣變出這麼美麗的畫手絹的呢?

師:啊,我們又知道了紙的第三個祕密:紙能吸水!

{翻開表格板,插入“吸水”,並把幼兒作品花手絹展示其中}

師:紙碰到火又會怎樣呢?

幼兒你一言我一語的猜測着。

{教師演示:點燃白紙,讓幼兒觀察,幼兒得出結論}

師:紙遇到火會燃燒,所以我們小朋友看書,玩紙的時候都不能靠近火,要注意安全。我們知道了紙的第四個祕密,紙能(幼兒)燃燒。

{翻開表格板,插入“燃燒”,並把燃燒照片展示其中}

4、總結

三特殊的紙

環節重點:認識瞭解生活中特殊的紙及其用途。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紙的四個小祕密,我又有一個問題了,所有的紙都怕水嗎?

(出示紙杯)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你在哪裏看見過?它是用來幹什麼的?

師:紙杯是用經過特殊加工的紙做成的,它是一種紙製品。它既硬又不容易吸水,用它喝水,喝茶都很方便。

師:那是不是所有的紙都會燃燒呢?(出示錫紙)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這種紙,你們見過嗎?在哪裏看見過?那麼這種紙遇到火會不會燃燒呢?讓我們來看實驗。(教師用打火機點燃紙)

師:燃起來了嗎?因為這種錫紙不易燃燒,所以用它包着食物燒烤,不僅可以將食物燒熟,而且可以不讓湯汁漏出來,使食物的味道更鮮美。

師:老師這裏還有一種紙,(出示複寫紙)可是我不知道它有什麼祕密,請小朋友下課之後自己去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然後來告訴我,它有什麼祕密,好嗎?

四結束,延伸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紙最早是誰發明的嗎?紙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發明

我們中國人是很聰明的。

{出示圖書、扇子、包裝盒等紙製品,告訴幼兒紙可以做成許許多多的物品。}

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那我想請小朋友到你的生活中去找一找,還有哪些物品是用紙做的?紙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你還想發明出什麼樣的紙有利於我們的生活呢?相信聰明的你們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科學活動教案2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天起,他們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賞着媽媽的笑臉、可愛的布娃娃、悠悠的藍天和五顏六色的玩具,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了無比愉悦的心理體驗。再長大些,他們就帶着這架“眼睛攝像機”到公園、到動物園、到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蹟去遊覽,更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導孩子去發現美、感受美。可是,有時眼睛還會帶給我們錯覺,如旋轉的理髮店標誌燈、變幻莫測的霓虹燈,吸引了一雙雙驚奇的眼睛,難道燈也在長個子、霓虹燈也會跑步、做遊戲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意在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感受、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

活動目標

1.感知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遊戲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活動準備

1.教具:①色彩鮮豔的花一束;②兩組圓形組合圖一幅;③花瓶圖片一張;④彩色轉筒一個。

2.幼兒錯覺遊戲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轉傘、陀螺、風車、扇子、硬幣、色盤、小鳥和籠子雙面轉片、動畫遊戲等。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指指點點”形式導入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個“指指點點”的遊戲吧!

師:“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兒隨指令馬上指點相應感官。

(評析:教師以輕鬆、愉快的“指指點點”遊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進入活動狀態。)

二、體會、瞭解眼睛的用途

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變出一束花,問:

1.我變出來的是什麼?你用什麼看到我變出來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還看到過什麼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東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動物園看見了大象;我在幼兒園看見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見了公共汽車;我在公園裏看到了許多的花、樹和草坪;我和爸爸、媽媽去旅遊看見了大海……

(評析: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神祕地變出一束色彩鮮豔的花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兒體會了解眼的作用並進行發散思維,擴展生活經驗,產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體驗。)

三、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錯覺現象

師:看見花兒紅的'是眼睛,看見草兒綠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瞧,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1.觀察兩組圓,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初步體會錯覺。

①圖上有兩組圓,兩組圓中間的兩個圓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

幼:左邊中心的圓大,右邊中心的圓小。

②將兩個中心圓重疊對比,是一個大一個小嗎?

幼:哦,原來兩個圓一樣大呀!

教師小結:由許多小圈圍繞着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大,由許多大圈圍繞着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小,通過對比得知,原來兩個中心圓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2.觀察花瓶圖案和彩色轉筒,進一步體會錯覺現象。

①出示花瓶圖案。

師: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

幼:一個藍色的花瓶、杯子、馬桶、枱燈……

師:如果只看黃顏色部分,你能發現什麼?

幼:哇!我看到了兩個對臉説話的小人兒。

教師小結:小朋友只看藍顏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枱燈、馬桶,只看黃顏色部分時,卻發現了兩個説話的小人兒,這也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②觀察彩色條紋的轉筒。

師:看一看轉筒上面有什麼?

幼:轉筒上有彩條……

教師正反兩個方向轉動轉筒,問:看看彩條有什麼變化?

幼:彩條一會向上跑,一會向下跑……

教師小結:對,老師轉動小筒的時候,小朋友看到花紋一會兒向上跑、一會兒向下跑,這也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評析:教師以詩一樣的語言總結眼睛看到的現象,並提出疑問: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適時出示兩組圓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兩個中心圓的大小,初步體會錯覺現象。接下來分別觀察花瓶圖案和轉動起來的彩條轉筒,進一步發現、體會錯覺現象,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操作探索慾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試一試,難道眼睛真的會看錯嗎?為下一環節的操作探索做了極好的鋪墊。)

四、操作、探索,發現錯覺現象

師:眼睛變的魔術真有趣,這裏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請小朋友動手玩一玩、試一試,用小眼睛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1.教師逐一介紹操作材料:哭笑娃娃、陀螺、轉傘、硬幣、轉筒、魔扇、水果、動畫遊戲……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操作、探索。

2.請幼兒談談自己的發現。

師:小朋友玩得真開心,觀察也很仔細,現在大家一起來談談自己的新發現!

幼:我發現小鳥飛到了籠子裏;我發現小傘這樣轉,就變大了,那樣轉,就變小了;我使勁搓這兩個硬幣,發現變成三個硬幣了;這個陀螺上有紅色和黃色,可一轉起來就變成橘子的顏色了;我看到小蝌蚪找到青蛙媽媽了……

教師小結:小朋友發現的這些現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錯覺,也是眼睛變的魔術。

(評析: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材料,放手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發現錯覺現象。各式各樣的玩具為幼兒所喜愛,孩子們興趣濃厚,探索慾望得到了充分滿足。孩子是天生的發現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的動兒創設了寬鬆的談話環境,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新發現,體驗錯覺遊戲的奇妙,共享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五、觀看錄像:生活中的錯覺現象

師: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的錯覺現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分享一下吧!

師幼交流、分享,體會錯覺現象帶來的美妙感受。

結束語: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許許多多錯覺現象,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還給我們的視覺帶來了美的感受。當你在周圍的生活中發現錯覺現象時,請及時告訴你身邊的人,讓他們也來和你一起欣賞、分享吧!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説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説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台”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説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説説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説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尊重,呵護幼兒與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着力培養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幼兒養成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多動手,多實驗,多交流的良好行為習慣以及尊重事實,尊重他人,樂於合作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 瞭解小手的作用及重要性,懂得愛護自己的小手。

2 讓幼兒對實驗感興趣,進而逐漸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3 通過了解自己的小手,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於嘗試等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讓幼兒自己通過實驗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性。

難點: 沒有小手的幫助不方便。

活動準備

1 蘋果一個

2 皮球一個

3 椅子一把

4 《幫我學科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吸引幼兒注意。

教師提出問題:請小朋友把小手舉起來,説説小手能做什麼?鼓勵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二、基本環節:

1、教師出示蘋果放在桌子上,提出問題:小朋友把手背後,不用手,能吃到桌子上的蘋果嗎?(能或者不能)

2、教師針對有的幼兒説能,有的`幼兒説不能,進一步引導:“你怎麼知道能?”“你怎麼知道不能?”

3、教師分別請幾名猜想不同的幼兒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做實驗,觀察結果。

4、初步結論:教師引導幼兒説出體驗,沒有小手的幫助不方便。

5、擴展實驗。鼓勵幼兒嘗試不用小手拍皮球,畫畫,搬椅子,穿鞋等。然後説説不用小手做這些事情方不方便?

6、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説出手的重要性。

三、 教師請幼兒翻到教材第一頁 ,説一説要怎樣愛護小手?(常剪指甲。不咬小手。天冷給小手戴上手套。那鋒利的東西要注意安全。)

四、結束。教師:“小朋友都知道怎樣愛護小手了,小手很高興,小朋友來親親自己的小手,讓我們給自己鼓鼓掌吧。”

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剝一剝、嘗一嘗等感知活動,感知、探索荔枝的特徵。

2、探索怎樣用又快又方便的方法剝開荔枝,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荔枝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你們吃過荔枝嗎?

師:今天老師就帶來了許多荔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荔枝是怎樣的呢?

二、探索荔枝的奧祕。

1、看一看

師:用小眼睛觀察一下荔枝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

2、摸一摸

師:用小手摸一摸荔枝的殼是怎樣的`?有什麼感覺?

3、剝一剝

師:荔枝裏面有什麼呢?自己想個最好的辦法來打開荔枝,待會請你來告訴小朋友你是用什麼方法將荔枝打開的?

師:我剛發現有小朋友是用嘴巴咬的方法去打開的,這樣一點都不衞生,所以我們不好用嘴巴去咬荔枝。那我們有什麼好辦法嗎?要又快又方便。(嘗試第二次剝荔枝)

4、聞一聞

師:我們都剝好了,發現裏面的荔枝肉是有點透明的,那我們現在聞一聞,荔枝是什麼味道?

5、嘗一嘗

師:我們一起來嘗一嘗荔枝到底是什麼味道的呢?看一下荔枝肉裏面還藏着什麼?

師: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但是荔枝也不能多吃,多吃會出現頭暈、口渴、噁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現象,會得“荔枝病”呢。

三、利用荔枝殼、核製作裝飾畫

師:現在我們用剝下來的荔枝殼或核拼成一幅畫或一個作品。

科學活動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掌握搬運疊加物體的基本方法。

2、感受並瞭解人們利用物體疊加所解決的生活中的問題。知道疊加是一種好方法。

二、活動準備:各種書、保鮮盒四組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這裏這麼多書撒了,誰能幫我把這些書搬到對面的.桌子上,老師要求得一次性把書搬走,哇,好多的書,咦,這麼多的書,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把它們放到一起呢?引導幼兒説出把書摞起來,總結,這就是疊加。

(二)幼兒體驗

1、嘗試疊加

魔法變變變:出示桌面上的盒子,請幼兒觀察。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遊戲。我要請四個小朋友來,用疊加的方法把這些盒子全部都疊加到一起,比一比,看誰又快又穩。

提問:你用了什麼方法?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你覺得這樣的辦法好嗎?引導幼兒發現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小在上,大在下會比較穩固。

2、嘗試把疊加的盒子平移

下面我們再來玩一個遊戲吧。看看我們的盒子都是什麼顏色的?粉、藍、黃、綠。這一次,請四個小朋友來,把這些盒子互相調換(強調一次完成)。

提問:你是怎樣做的?想一想,是什麼原因讓盒子不穩呢?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因為太高太多,盒子不穩。怎麼樣能讓這些盒子變矮呢?説説看!試試看!引導幼兒説出把盒子蓋子打開再疊加(請小朋友都參與進來,一起體驗)。

四、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其實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經常能用到疊加的方法,你們見過嗎?

出示課件,介紹生活中一些疊加的例子(比如:鞋櫃、放衣服、蓋高樓)。

除了這些,生活中還有很多疊加的例子,我們一起出去找找還有哪些吧!

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初步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和用途。

2.對鏡子產生探索慾望,樂意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

活動準備:鏡子人手兩面、兔子手偶、指偶人手一個、音樂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

師:前幾天,我收到了一件禮物,這個禮物可神奇了,我打開一看,那裏面也有一個我,我對着她笑了笑,她也對着我笑,我搖搖頭,她也搖搖頭,你們猜猜我收到的禮物是什麼?

師:你們在哪裏見到過鏡子,它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用?

小結:你們發現了那麼多地方都有鏡子,而且它們的`大小不一樣,形狀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有一個本領,就是能幫我們照到許多東西。

二、玩一玩

1.幼兒自由擺弄鏡子,初步感知鏡子的特徵

師:你從鏡子裏看到了什麼?能看到上面的東西嗎?怎麼看到的?

小結:把鏡子稍微轉一轉,就能看到其他東西。

2.遊戲:找找樂

師:你能從鏡子裏看到我嗎?

教師不斷變換位置,從前至後,要求幼兒不許回頭,從鏡子裏找到“我”。

師:從鏡子裏看看老師手上拿的什麼?小兔子跳跳跳跳到什麼地方了?

師:有了小鏡子的幫忙,一下子就能看到後面的東西了。

三、照一照

師:一面鏡子很好玩,兩面鏡子會不會更好玩呢?

1.幼兒人手兩面鏡子,自主探索。(提供指偶)

2.交流自己的發現

3.幼兒再次嘗試,發現新的祕密。

4.幼兒小結:從一面鏡子裏可以看到另一面鏡子裏的東西。

四、找一找

1.幼兒欣賞音樂,教師將指偶夾在幼兒的肩上或頭上。

師:只要你聽着音樂,閉上眼睛,小動物就會悄悄來到你的身邊。

2.幼兒嘗試從鏡子裏找到答案。

五、活動延伸

師:今天,小朋友、小動物都和鏡子玩了遊戲,太陽公公也想和小鏡子玩一玩,太陽公公照鏡子會發生什麼事呢?

教師帶幼兒出去玩一玩。

科學活動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的興趣並萌發初步的探索慾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並願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動準備:

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裏有什麼?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裏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裏,會有什麼現象呢?”(教師把事先調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裏,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麼現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後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

導語:“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説一説:

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説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

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麼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麼不一樣的。”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裏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麼多的糖在水裏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製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裏,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裏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裏,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五)活動建議:

本活動可以放在大班上學期進行,活動應採取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以方便教師進行指導。

(六)活動評價: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 通過各種感官對比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2、 瞭解水的用途,知道節約用水3、 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2、小勺子,吸管,温開水,鹽、白砂糖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

活動一: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過程:

(一)引導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的興趣"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基本活動1、 水是沒有顏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説出:牛奶是什麼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説説水有沒有氣味3、水是沒有味道的幼兒嚐嚐甜牛奶,嚐嚐醋,嚐嚐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豔的糖,對比觀察:為什麼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活動二:

過程:

(一)引導活動

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嚐嚐3、問:為什麼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分別是白與無色,甜與無味

2、將白糖放進水裏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裏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麼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裏?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裏,過一會兒或攪動一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裏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做類似的實驗活動三:討論水有什麼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科學活動教案9

設計意圖:大班孩子好奇心強,又充滿童心,都很喜歡小動物,但我發現孩子們欠缺仔細觀察圖片的能力,這一主題剛好是動物朋友們,所以我選這節科學活動,目的在於激發他們自己發現探索的願望,同時讓他們對動物尾巴的功能以及外形特徵進行匹配,挖掘他們仔細觀察圖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活動名稱:

有趣的尾巴

年齡段:大班執教老師:XX

二、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動物尾巴,並初步瞭解它們尾巴的做用,激發幼兒對動物尾巴探索的興趣。

2.挖掘幼兒的仔細觀察圖片的能力,探究學習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喜歡科學活動,加深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幾種動物的尾巴。

難點:初步瞭解幾種動物尾巴的妙用,激發幼兒對動物尾巴的興趣。

四、活動準備:

猴子,雪豹,狐狸,老鼠,壁虎等動物身子和尾巴分開的圖片。

五、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小朋友,你們都喜歡小動物?為什麼喜歡它?你能學學自已喜歡的小動物的樣子嗎?

李XX:我喜歡小白兔,因為它很可愛。師:老師也很喜歡小白兔,看來我們愛好是一樣的。

邵XX:我喜歡小貓,因為它抱起來很舒服。師:小貓抱起來很暖和很軟,讓我們特別想要去親近它。

——今天,老師也請來了一些動物朋友?可它們卻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它們的身體藏在了裏面,尾巴卻露在了外面,請你快速找出這些小動物。(出示展示動物的尾巴)

(1)出示袋鼠的尾巴

——這是誰的尾巴?

XX:袋鼠的尾巴。師:你怎麼知道它是袋鼠的尾巴?

XX:我家裏的書上有袋鼠,所以我認出來了。

——XX小朋友喜歡看書,書上有很多的知識,一下子就看出來是袋鼠的尾巴。

(2)出示豹子的尾巴

——這又是誰的尾巴呢?

韓XX:我覺得那是貓的尾巴,因為它的尾巴上有花紋,而且是細細的長長的。

——韓XX小朋友語言組織能力非常好,很清楚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老師告訴你,這不是小貓的尾巴,但是都屬於貓科動物。

——誰還有不一樣的答案?

李XX:我覺得他像豹子的尾巴,因為豹子的尾巴上也有斑紋,而且它的尾巴很長。

——李XX小朋友表達的很完整,能仔細觀察斑紋並作出準確判斷。

(3)出示壁虎的尾巴

——細細長長的會是誰的尾巴呢?

高XX:我覺得這是老鼠的尾巴,因為它的尾巴細細的,黑黑的,尖尖的長長的。

——她的語言表述很清晰,細細的,尖尖的,長長的,但是這個卻不是老鼠的尾巴.

——給你們一個小小的提示,他的尾巴斷掉還會在長出來的

幼兒集體——是壁虎的尾巴,因為壁虎的尾巴斷了還會長出來的

2、活動過程:

——今天我們玩一個拼圖遊戲。

規則:我這裏準備了一些動物的身體和尾巴圖片,請你們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尾巴,並把它們快速貼起來。並告訴我他們的尾巴有什麼用?

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作業

——它的尾巴長什麼樣?有什麼作用?

楊XX:猴子的'尾巴長長細細的,我覺得它的尾巴可以讓它方便在樹上跳來跳去,讓它跳的更遠。

——你表述很完整,猴子的尾巴可以保持身體的平衡,更可以幫助他在樹林裏盪來盪去。(得到表揚的孩子笑眯眯的,臉上表現出了一抹嬌羞。)

肖XX:我找到了豹子的尾巴,我覺得豹子的尾巴可以讓它在奔跑的時候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説的很對,除了保持平衡還有什麼作用呢?

李XX:豹子的尾巴可以去攻打老虎,當做它的武器。

——你一定是看過動物世界吧,觀察的特別仔細,記性也非常好。豹子的尾巴可以捕食獵物,對抗敵人,在奔跑的時候保持平衡。

——除了這些大型兇猛的動物,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請你説説它的作用?

熊XX:小松鼠也有尾巴,它的尾巴可以讓它在奔跑的時候保持平衡,還可以讓它跳的更遠,大大的尾巴可以蓋在肚子上當被子用。

——你一定喜歡看書學習,所以才知道這麼多。原來小松鼠的尾巴還可以當被子呀!

——還有哪些動物有這些特殊的本領呢?

肖XX:我還知道響尾蛇的尾巴,在遇到危險的是會發出響聲,用來嚇唬敵人。

——肖子涵小朋友懂得很多,説明也是愛學習的孩子。

賈XX:黃牛的尾巴長長的,細細的,可以甩走蒼蠅

——黃牛的尾巴可以當蒼蠅拍使用,趕走討厭的蒼蠅。賈欣妍小朋友善於發現生活,觀察的很仔細。

六、出示動物圖片

——現在請你仔細看看,和同伴小聲討論它們的尾巴的作用,一會介紹給大家。

賈XX:小魚的尾巴用來掌握平衡的

肖XX:鱷魚的尾巴可以攻擊別人,也可以保持平衡,同時可以保護自己,因為很堅硬。

李XX:大象的尾巴用來扇蒼蠅。

——小朋友們都觀察的很仔細,同時也發現了它們尾巴的作用,很厲害,你們都是愛學習愛動腦的孩子。其實自然界還有很多動物的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今天請你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蒐集更多的動物,明天把它們尾巴的作用的講給講給大家。現在我把這些動物圖片放到益智區裏,你們區域活動時可以再進行討論學習。

活動反思:

本節科學活動充分激發了孩子對小動物尾巴的探索興趣,這節活動充分説明了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中我通過具體提問和孩子回答後的有效迴應,讓孩子一步一步將動物的特徵,尾巴的作用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出來,同時對於仔細觀察的孩子進行表揚,通過具體的表揚讓孩子懂得愛看書、愛學習就能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小朋友的認可,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活動中,我用連續的提問讓孩子進一步觀察、傾聽、表達,並大膽探索、積極交流動物尾巴的作用。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而且還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探究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作為孩子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我明白幼兒活動設計,要能夠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設計適合他們的遊戲來組織教學,這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出來,從而超出我的預設願景,呈現更好地課堂效果。

科學活動教案10

教學、學習目標及相對應的課程標準: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觀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紋圖樣,讓學生認識每個人指紋的獨特性,學習一些觀察與研究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2.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對自己指紋的觀察,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提出合適的問題。能根據問題,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方案。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觀察、研究和實驗中培養學生樂於合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科學學習中讓學生養成注重事實,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認識每個人的指紋具有獨特性。提出合適的問題,制定研究的方案。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透明膠帶、剪刀、白紙、表格、放大鏡、圖畫紙、印泥、橡皮泥、水彩筆、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魔術“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看魔術表演?接下來老師就來給大家表演一個小魔術。不過表演魔術可是需要助手的,你們誰願意來做老師的助手呢?不過老師要選的助手是有條件的。出示課件。

(一、我是班中最高大的男生,我的手很大,手指很粗,力氣也很大。 二、我是班中最小巧玲瓏的女生,我的手和手指很小,力氣也很小。)

請兩位同學上台,老師請他們留個手印做紀念。取白紙在白紙上印手指印。

師:老師把這兩個手指印調換一下,現在不知道是誰的手指印了。不過沒有關係,老師很快就能分辨出來。(教師給大家做一個實驗:把少量碘酒倒在金屬瓶蓋裏慢慢加熱,移近白紙,白紙上便會出現清晰的棕色指紋。)

師:現在看到了什麼?(教師把分辨出來的手指印向同學們展示一下)老師的魔術是不是成功了。給老師一些掌聲吧。你們知道這手指印是什麼嗎?(指紋)。

2. 出示幻燈片(導入奇妙的指紋一課)。

二、 新授

(一) 研究指紋

1. 提出問題。

師:指紋這麼奇妙,你們都想研究關於指紋的什麼問題呢?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直接在課件上展示出來。)

2. 篩選問題。

師: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是真多啊!現在請你們仔細分析一下我們的問題,哪些我們可以在這一節課上就能解答呢?

(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

問題:

(1)我的指紋是不是一樣的?

(2)我的指紋和同學的一樣嗎?

(3)我和老師的指紋是不是一樣的?

(二) 拓印指紋

1. 導入。

(1) 你們是否知道你的指紋在什麼地方呢?誰能給老師指一下?

(學生指出自己指紋的位置)

(2) 那好我們就開始研究吧!(找一位學生,拉着學生的手走到教室的一端)用放大鏡觀察一下吧!(再走到教室的另一端)在燈光下觀察一下吧。(面向全體)我想在酒精燈上加熱一下大家説行不行啊?在液體裏泡一下可以嗎?

(3) 這樣觀察太麻煩了,誰能給老師想一個辦法?(引導學生説出把指紋拓印下來研究)

2.拓印指紋。

(1) 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要把指紋印下來。和自己的同學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把我們的指紋印下來呢?(學生討論)

(2) 教師提出要求

·小組成員互相幫助

· 注意紀律,不要大聲喧譁。

· 注意衞生

(3) (學生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拓印,教師巡視指導)

(4) 考察學生的方法,及時的發現並給予表揚。

(5) 展示一下自己拓印的指紋。

3. 研究問題。

(1)分小組研究問題。討論交流研究方法和在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佈置要求:①搞好分工。②注意紀律。③做好記錄。

(2)集體解決問題。

鼓勵學生動起來。可以向其他的'同學借指紋;也可以向老師借指紋。

(3) 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做好紀錄。

4. 交流答案,展示研究成果。

(引導學生將研究的方法、過程、研究的結果和遇到的問題都説出來。其他學生認真地傾聽。)

5. 指紋的分類。

① 教師出示三種指紋類型,主學生觀察它的形狀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哪種物品十分相像?根據自己的觀察,給這種類型的指紋起出自己喜歡的名字。(適時的表揚學生的回答)

② 總結出:人的指紋大致可以分成三類:弓形、箕形、鬥形。(幻燈出示三種類型指紋的特徵)

③ 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指紋屬於哪種類型。

6. 知識擴展。

(1) 師:現在到了獎勵的時間了,老師這有一本有關於指紋知識的小冊子。這上面有我們剛才在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的材料。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呢?這是一本贈給熱愛科學,樂於思考的孩子的。你們是不是這樣的孩子呢?請班長代表全班同學到台上領下去。

(2) 指紋畫創作

① 向學生展示一些中外有趣的指紋畫。

② 鼓勵學生自己創作指紋畫。(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進行指紋畫創作)。

③ 展示自己的指紋畫。(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指紋畫進行評價)

(3) 特色作業

① 回到家後把爸爸、媽媽的指紋拓印下來做一個家庭指紋檔案。

② 研究一下自己的趾紋。看一看你的趾紋和你的指紋有什麼相似或是不一樣的地方。

三、 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我們本來很熟悉但又不太詳細的知識,它是我們的朋友——指紋,有關於它的知識,你們還想再繼續研究嗎?那麼,這項研究就交給你們了,老師祝你們成功。下課。

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不同透鏡的特徵,並用語言表達其發現。

2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

一、 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1師:小朋友,教師為大家每人準備了兩塊奇妙的鏡片,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現了什麼?

2幼兒操作嘗試。

3引導幼兒討論:剛才用兩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得出結論: 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

二、 第二次嘗試:引導幼兒發現:凹面鏡、凸透鏡的特徵

1師:兩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麼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哪種變大?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幼兒嘗試操作,發現不同的原因。

3引導幼兒討論。

1)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小)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凹透鏡(幼兒學説)

2)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厚的鏡片看東西變大)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説)。

3)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 第三次嘗試:

1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現了這麼多奧祕。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奇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麼?

2 請幼兒看看這三面鏡子裏看到人是一樣的嗎?為什麼會不一樣?

3引導幼兒討論:這兩面鏡子和我們剛才看到的透鏡有什麼不一樣?

4得出結論:這兩面鏡子是工人叔叔們利用凹透鏡、凸透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後面塗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凹面鏡、凸面鏡。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説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 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12

設計思路:

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季節,鮮花盛開、新芽吐露、北燕南飛,冰雪融化、萬物復甦,處處洋溢着春天的氣息,及人們迎接春天的那份欣喜,如何把握教育契機,豐富孩子們關於春天的經驗呢?引導感受春天的美好。

春天裏有太多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和素材:春天的花草樹木、春天的動物,如:小蝌蚪、春蠶、蜜蜂、蝴蝶等,以及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都十分貼近孩子們的生活。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分類、交流、記錄等活動豐富關於春天的經驗,激發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慾。

2、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發現的快樂,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選擇自己喜歡的手工操作活動來表現春天。

活動材料:

1、“春天在説話”的配樂詩 “春天在哪裏”的音樂錄音。

2、春天的情景創設:表現春天的自然角及有關春天信息的圖片展示。

3、一張供幼兒分類記錄的大圖表

4、可供幼兒進行春天環境佈置的場景及美工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尋找春天

1、播放課件配樂詩“春天在説話”引入:

“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對,是春天。”“聽,春姐姐在説話呢!”

2、播放音樂“春天在哪裏”,引導幼兒自由尋找春天的氣息,幼兒簡單記錄自己的發現。

“春姐姐已到小朋友的身邊,她在小朋友的眼睛裏,你們可以把春天的'祕密,告訴老師、或用小卡片將它記錄下來”。

3、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教師結合圖片以“春姐姐又説話了”口吻進行小結:

“是啊,冬爺爺走了,春姐姐來了,柳樹抽新芽了,梨花、李花開了,桃花紅了,蝴蝶、蜜蜂飛來了,冬眠的青蛙、蛇、熊、烏龜醒了,燕子飛回來了,小河裏的冰融化了,鵝與鴨子們在河面快活地游泳,人們脱掉了厚厚的棉襖,有的忙着播種,有的在運動,春天到處充滿活力。”

二、操作活動:引導幼兒將收集的春天的信息進行分類。

“春姐姐想舉辦春天盛會,她想請一些朋友來,這是春姐姐的邀請函。”

1、出示分類記錄大圖表:

2、引導幼兒利用小圖卡按植物、動物、人類進行分類:

三、幼兒美工活動:美麗的春天:

“春姐姐想在這裏舉辦春天的盛會,草地上應該有什麼,水面上,天空上呢?大家有什麼辦法讓這裏變得美麗而又豐富?”

1、美工分組活動:幼兒通過簡單地畫、剪、折、捏等各種美工手段來參與春天的環境創設。

2、引導幼兒將自己製作的作品並根據環境(如:天空上,水面上、草地上)進行分類佈置春天環境。

四、户外活動:尋找春天

“春天不僅在小朋友的眼睛裏,大家還可以用鼻子聞,耳朵聽,春姐姐又在户外向小朋友招手了,我們一起去找她!”幼兒隨音樂《春天在哪裏》走出活動室。

五、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春遊,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風景。

2、指導幼兒繼續春天小種植和小飼養,如:龜、小蝌蚪、蠶等,並記錄它們生長情況。

小資料

春姐姐的話

嗨,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春姐姐,當冬爺爺揮手向你們告別時,我就悄悄來到了你們的身邊,我能看到你們,你們能看到你嗎?

清新的風,暖和的太陽,春的氣息瀰漫了四野,我,輕悄悄的來了。我走近小草,輕輕一親,小草醒了,樹葉綠了。草叢裏的花兒也露出了笑臉。

我走進樹林,輕輕一吹,冬眠的小動物醒來了,青蛙、蛇、烏龜、熊、都欣欣然張開了眼,蠶寶寶沙沙地吃着桑葉。

我走到田野,輕輕一揮,種子發芽了,麥苗長高了,農民伯伯忙着在插秧,蜜蜂在飛,蝴蝶在飛,聽!是誰在枝頭上,嘰嘰叫喳喳。哦,原來是小燕子從遠方飛回來了。

我走進花園,輕輕一唱,花兒開了,雪白的李花像雲朵,粉紅的桃花像彩霞,河邊楊柳綠,田裏菜花黃。牽牛花爬上了小籬笆。到處散發着春的馨香,處處迭印着春的韻律。

我走到河邊,輕輕一摸,冰雪融化了。

我走到幼兒園,在藍藍的天空下,飛翔着隨風飄揚的風箏,小朋友邊笑邊跳着叫我:“春姐姐到了”。

活動點評:

活動內容的選擇體現新《綱要》精神,活動內容源於生活,老師能緊抓住季節時令這一教育契機,使這活動來得自然且又符合教育的需要和發展的需要,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有以下幾點突出的特色:

(1)活動中始終以一個情境“春姐姐”為主線,讓幼兒從“感受春天——尋找春天一—説説春天——表現春天”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啟發引導方法,使“春天”這個抽象的概念,在幼兒心中清晰明朗起來。

(2)整個活動從聽覺和視覺都讓人充分感受美:聽覺上以配樂詩的引入,視覺上創設兩個適宜的環境:一個讓幼兒體驗;一個讓幼兒表現春天環境。使幼兒通過尋找活動有了親身感受春天的經歷,並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動手錶現、創造春天美的情景,可謂注重幼兒的體驗,避免單一的言語説教。

(3)活動要求明確,活動靈活多樣,教師始終將幼兒置主體的地位,引導幼兒的主動探索。 整個活動中,學習目的就是在這種輕鬆自然的氛圍中得以實現,每個孩子在活動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在一個洋溢着美和體驗着快樂中進行學習。

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對身邊的小動物都是跟喜歡的,可是小班的孩子對於它們喜歡的食物還不是完全瞭解,為讓孩子們了加深對動物食物的瞭解,我特意設計了這樣一個一遊戲為主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關心和愛護動物。

2、初步發展幼兒的創新意識,能主動參與遊戲,體驗愉快的情緒。

 教學重點、難點

在給“小動物”餵食的同時説出“XX,XX,我請你吃XX”,比如:小兔,小兔,我請你吃青草。

 活動準備

貼有小動物頭飾的小紙盒(小羊、小貓、小兔)和小動物的“食物”(青草、蘿蔔魚)若干。

活動過程

1、兒歌引入:“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白兔最喜歡吃的東西是什麼嗎啊?”(蘿蔔和青菜)“你們還知道其他小動物喜歡吃什麼嗎?”比如小狗喜歡吃骨頭,小貓喜歡吃魚、、、、、、

2、模仿小動物,學小動物走。出示教具:“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請來了幾位客人,你們看看它們是誰啊?小兔、小猴子和小貓。小朋友們知道它們是怎樣走路的嗎?請小朋友們來學學好嗎?”鼓勵幼兒大膽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3、給小動物餵食。“家裏來客人了,我們要熱情地招待他們,看看有沒有什麼好吃的拿出來分給它們好嗎?”(拿出小動物的食物)“你們知道它們都喜歡吃什麼嗎?”(小兔喜歡吃蘿蔔、小猴喜歡吃桃,小貓喜歡吃魚)“我們把它們喜歡吃的東西送給它們吃好嗎?等會兒,請小朋友學小動物走到到它們面前説‘XX,XX,我請你吃XX’説完就把它喜歡吃的.東西放到它的盒子了好嗎?小朋友們要記住了,你要記住你送食物給誰吃就要學誰走路知道嗎?”先請兩至三個幼兒示範再請全班小朋友來玩給小動物送食物的遊戲。

4、結束。“小動物跟小朋友們玩累了,也吃了很多他們喜歡吃的,現在他們想回家了,跟他們説再見吧!”

教學反思

我的這個活動準備得還是很充分的,教具色彩也很鮮豔,特別是小動物讓幼兒很喜歡,一下子就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給小動物“餵食”的時候孩子們都很積極也很興奮,可是在餵食過程中卻沒有達到我的要求,孩子們只顧給小動物餵食卻沒有按我的要求説出“XX,XX,我請你吃XX”,這主要是因為我沒有想到孩子們會如此興奮,有點控制不下了,我應該在第一輪的孩子餵食結束的時候再次強調遊戲規則的。

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內容,初步感知鈕釦的特徵(顏色、形狀、大小、釦眼數量),並知道鈕釦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比較,能根據鈕釦的特徵進行配對。

3.能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體驗操作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能根據鈕釦的特徵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1、教具:PPT、動物穿衣服的大圖

2、學具:動物衣服的圖片(上面有一顆釦子圖片)人手一份、不同樣子釦子的可粘貼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鈕釦圖片,講述故事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和鈕釦有關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有一隻小老鼠出來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見前面有一個東西向他滾過來,撿起來一看,哦,原來是一顆鈕釦。

提問:咦,這是一顆什麼樣子的鈕釦呀?誰能來説一説?(圓形的、白色的、上面有兩個洞眼)

嗯,觀察得真仔細,那這顆釦子會是誰的呢?小老鼠決定去問問他的朋友們。二、觀察畫面,感知發現鈕釦的顏色、形狀、釦眼數量、大小的不同。

(一)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的顏色不同。

小老鼠在路上看見誰?(小狗)那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小狗丟的嗎?為什麼?兩顆鈕釦哪裏不一樣?

小結:小狗的鈕釦的顏色是黃色的,和小老鼠撿到的不一樣,鈕釦不是小狗丟的。

(二)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形狀的不同。

小老鼠又看見誰了?(小白兔)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小白兔丟的嗎?

小結:小白兔的鈕釦是三角形的,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圓形的,鈕釦不是小白丟的。

(三)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釦眼數量不同。

小老鼠這次見到了誰?(小貓)鈕釦是小貓丟的嗎?你是怎麼發現的?

小結:小貓的鈕釦顏色、形狀和小老鼠撿到的一樣,可是鈕釦上的洞洞數量不一樣, 小貓的鈕釦有 4 個洞洞,小老鼠的鈕釦只有兩個洞洞,鈕釦也不是小貓丟的。

(四)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大小不同。

接下來小老鼠又遇到了誰?(大象和蜜蜂)鈕釦是他們丟的嗎?

小結:大象的鈕釦比小老鼠的大,蜜蜂的鈕釦比小老鼠的小,都不是他們丟的。三、觀察畫面,感知發現小老鼠撿到的鈕釦與媽媽的鈕釦相同。

師:那鈕釦到底是誰丟的呢?小老鼠回到家,發現了什麼?(媽媽衣服上的鈕釦丟了。)你們和小老鼠一起觀察他手上的鈕釦和媽媽身上的鈕釦一樣嗎?有哪些地方一樣?

小結:小老鼠撿到的鈕釦與媽媽鈕釦的顏色一樣、形狀一樣、釦子上的洞洞數量一樣、還有大小也一樣,是媽媽的鈕釦。

四、操作感知,體驗配對活動的樂趣。

1.師:剛才我們幫小老鼠找到了丟釦子的人,小老鼠和老鼠媽媽可開心了。可是小老鼠的好朋友們的鈕釦還沒找到,他想請你們幫助他,給他的`朋友找釦子。請你從盤子裏找出一顆正確的鈕釦補上去。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根據需要介入指導。

3.小組或個別幼兒分享操作作品。五、活動結束

今天小朋友們都幫助小動物找到他們丟的鈕釦了,你們真棒!老師這裏還有一顆鈕釦,我們一起出去找找是哪個小動物丟的吧。

活動總結

《綱要》指出:“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繪本故事《一顆鈕釦》的內容簡單有趣,小老鼠找鈕釦的故事情節更具有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們。加上活動中不是直接講述繪本故事,而是將繪本中的動物呈現到小朋友眼前,更具直觀性和操作性。

繪本中的價值點和數的知識點巧妙銜接,讓故事更好的為數學 活動服務。同時結合《綱要》精神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發揮兒童的想象力,引導幼兒把自己融入到遊戲角色中,在遊戲裏活動中加深對故事的體 驗和理解,通過一顆鈕釦引發幼兒不斷觀察和比較不同動物鈕釦的不同特徵,最後進行匹配,對幼兒的觀察思考情感等能力有一定的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背景

自從體育區有了各類民間體育玩具後,孩子們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在玩耍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轉陀螺遊戲情有獨鍾。於是我便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生成了主題活動“有趣的轉動”,並在科學區提供了各種形狀的紙片和積木,讓幼兒製作、探究。有趣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在製作、玩耍時,一般都會選擇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選擇其他形狀紙片的幼兒少之又少。其實,只要中心點確定正確,不管什麼形狀的紙片都能旋轉起來,而且在旋轉時都會呈現出圓形。為了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我設計了“旋轉的紙片”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猜、做做、説説中探索、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同時藉助這一載體,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製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遊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什麼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製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製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説一説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幼A:我的陀螺轉動起來是歪歪斜斜、搖搖擺擺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後來越轉越快,最後就停下來了。

幼C:我的圓形陀螺轉起來也是圓形的。

幼D:陀螺轉動起來它的形狀有點模糊。

(評:在這裏,教師因勢利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先選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這樣既有利於幼兒習得製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於引導幼兒更多地關注陀螺在轉動時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為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三、在猜猜、試試、説説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 “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後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園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麼形狀的,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轉動起來是三角形、橢圓形轉動起來是橢圓形、正方形轉動起來是正方形,不會變的。

幼B:它們轉動起來都會變成圓形。 幼C:轉動起來會變成花形。 幼D:正方形會變成圓形,三角形還是三角形.

(評:“猜測與假設”有助於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激活狀態+這無疑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裏,我對幼兒的任何猜測都不作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

4、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麼形狀的,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才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幼A:我試下來發現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B:我猜對了,這些圖形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C:我發現三角形轉得很快很快的時候,當中是圓圓的,邊上還有一圈花邊呢!就像一個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轉起來的。

幼兒E它們在快要停下來的時候,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了。

(評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述的潛力’和傾向,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與同伴間相互的信息交換,孩子們不但建構了有關圖形轉動的正確知識。還在無形中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2、在紙片上塗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後色彩的變化。

標籤:教案集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