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統計》教學設計(精選20篇)

校園2.86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統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統計》教學設計(精選20篇)

《統計》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2、使學生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根據複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有關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相關事例的調查、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並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節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數據。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統計表,(課件出示)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麼收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製作單式條形統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製圖時要注意什麼?生答後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後要標上數據。

2、自主探究

①、學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人口統計圖和鄉村人口統計圖)。

②、設疑問難:

③、生嘗試自主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可根據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並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説一説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學生繪製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生互評後教師點撥:這就是複式條形條形統計圖。(出示製作好的大幅條形統計圖並板書課題)

②、討論交流: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後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③、全班彙報、交流

④、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⑤、聯繫實際 激發情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計圖,回答

①、從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闆,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xx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計圖,觀察並回答問題。

工業廢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麼?(滲透環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實踐活動(可以課後進行):通過調查,或上網蒐集你感興趣的數據,製成統計表,再根據統計表製成條形統計圖,看看你能

從圖中發現哪些信息。

五、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和體會?

2、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用到統計的知識,你想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哪方面的問題呢?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整個教學就是學生親歷探究,自主實踐,分析處理的過程。反思整節課,留下了許多遺憾,在課堂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對統計圖的解讀,沒有呈現一個坡度,從單式統計圖過度到複式統計圖,沒有體現學生的探索慾望。

2、課前的激勵調動不充分,課堂氣氛顯得比較緊張,沉悶。

3、過渡語言生澀,顯得過程不緊湊,連貫。

4、評價語言不豐富,缺乏明顯的指向性。

5、本課的研究點是學生多感官參與下的自主探究學習,感覺學生動口不充分,體現在生生交流的環節上,沒有放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

6、學生在生活中還發現很多統計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讓學生充分表達出來,在以後的課上還應多加思考。

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今後,我將不斷學習,努力改正教學上的一些不足,認真鑽研教材,繼續學習課改的新理念,紮紮實實的上好每一堂課,真正把實惠帶給學生。

《統計》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

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方法

討論法、觀察法、情景法、分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學具準備:操行統計表、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要做個調查,調查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的季節是什麼?

生答。

師:每個季節都有這麼多小朋友喜歡,但是老師想知道喜歡什麼季節的人樹最多,那我們該怎麼辦好呢?、

生:數出喜歡每個季節的人數來比較

(肯定有會有小朋友會説到用統計的方法。)

師:孩子們説得真好,這就要用到我們一年級時所學的統計知識。

板書課題:“統計”

二、探究新知(隨時注意給表現突出的大組或個人加五星和紅旗)

1、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我們要知道喜歡每個季節的人數,第一步就需要我們收集數據。

板書:“收集數據”

師:現在就請小朋友分小組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教師行間巡視,對方法收集好的小組和合作愉快的小組加五星)

生:小組彙報交流各種方法,並説説本小組認為最簡單的記錄方法,談談為什麼?

(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説出“正”字記錄的簡便之處)

師: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就按“正”字的書寫順序在那個季節下畫一筆畫。(學生按大組順序上台投票)

2、整理數據的過程

師:整理喜歡每個季節的人數,再填入統計表中,你們數“正“字筆畫的過程,就是我們整理數據的過程。

師:為了能夠使喜歡每個季節的人數更直觀的表示出來,讓我們來共同製作統計圖。

生:小組討論彙報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在條形統計圖下板書學生們所喜歡的季節的種類。

師:強調0是起點,如果1格表示1人,則數軸上依次應標的數字是1、2、3、糟了,喜歡春天的人最多有17人,只有9格,不夠塗該怎麼辦呢?

生: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彙報交流結果(向上添格子、往旁邊塗格子、一個格子不表示1個人,而把它表示成兩個人剛好用8個半格子)

師:假如喜歡春天的有27人,此時一個格子表示多少人比較合適?(3個人)

小結:一個格子表示幾個人要根據統計表中數量最多的項目和每豎行總共的格子數來確定

用一個格子表示2個人的方法,請各大組代表分別在條形統計圖上表示出喜歡每個季節的人數

3、描述、分析的過程

師:從黑板上的統計表和統計圖中你看出了些什麼?知道了什麼,明白了什麼?

生:喜歡什麼的最多?喜歡什麼的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人?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中一個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個人或物,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表示2個或3個甚至更多個人或物。

師:剛才小朋友們的回答就是我們對統計表描述分析的過程(板書:描述、分析)

4、課堂小結

師:生活中到處都要用到統計知識,那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們的統計知識呢? 生:商場裏的的商品那一樣最熱銷?那一個學習小組的數學成績最好?我們平時最喜歡吃的早餐是那些?

三、聯繫生活實際應用

用所學“統計”知識選出小朋友最喜歡哪門功課

師:請小朋友利用我們所學的統計知識選出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的功課是什麼?然後完成你手上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師:要完成這個統計,你們會用什麼方法來收集數據呢? 生:喜歡哪門課的小朋友就站在講台上,下面的同學就數。 (按照小朋友説的方法進行統計)

三、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穫?學會了什麼?知道了什麼?

《統計》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在讀統計圖,分析、比較統計圖的特徵的過程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

2、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徵,能讀懂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回答有關問題並進行簡單預測。

3、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在表述和交流數據中的作用,能從報紙、雜誌、電視等媒體中有意識地獲得一些數據信息。

教學重難點:

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徵,能讀懂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回答有關問題並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讀統計表

1、讓學生讀五次人口普查統計表。

2、交流從表中得到的數學信息。

讀統計圖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兩幅折線統計圖。

2、看圖回答問題

(1)這兩幅圖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你從兩幅圖中分別瞭解到哪些信息?

(2)我國男女人數的差距有什麼變化?你從中想到了什麼?

(3)我國人口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完成統計圖

1、看書,讓學生了解表中的內容。

2、觀察未完成的統計圖,瞭解圖中不同顏色的點表示什麼?

3、完成統計圖。

4、交流,展示。

5、看圖回答問題。

6、鼓勵學生提出其他問題並解答。

練一練

1、先讀統計表,瞭解表中得數據信息。

2、提出製圖要求,鼓勵學生嘗試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圖回答問題,並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

《統計》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與應用,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運用統計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2,通過探索與實踐,使學生體會統計的廣泛應用價值,感受數學與其它學科的聯繫,感受學習數學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通過評價與反思,使學生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行成。

教學過程:

一、練習與應用

1、出示第4題。

2、用什麼方法調查

3、提出要求:

(1)每人只能選擇一個喜歡的電視節目。

(2)在調查中每位同學都要做好記錄。

4、學生獨立完成,展示作業,集體評價。

5、在小組中看圖提出問題,互相解答。

二、探索與實踐

1、完成第5題。

提出要求:

(1)應按題目要求的時間及時測量蒜葉的長度。

(2)每個蒜頭長出蒜葉可能不只一片,測量時應該測量最長的那片。

(3)以"釐米"為單位測量,測量結果應精確到十分位。

2、完成第6題。

分組開展活動。

提出要求:先在正方形的六個面分別寫上"1""2""3";再輪流再桌子上拋20次。其餘同學幫助記錄,最後分別進行整理,獨立完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四人拋正方形木塊的結果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哪個數朝上的次數最多哪個數朝上的次數最少

討論: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三、評價與反思

瞭解各項評價指標的意思,在小組中自我評價及同學互評。

《統計》教學設計 篇5

教材簡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統計活動,讓學生學習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並初步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例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生日聚會的情境提出問題,體現生活裏需要統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接着通過分類理一理,出現相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它,並依據它描述分類整理的結果。然後學生自己動手,分類整理花的朵數,並引入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用數據表示分類整理的結果。“想想做做”讓學生調查本小組的小朋友各愛吃哪一種水果,統計愛吃每種碩果的人數,填入統計表。這樣安排,意在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收集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感受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統計過程,學習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簡單的問題。

2、、讓學生初步學習有序觀察和有條理的思考。初步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回憶一下,你最高興的是哪一天?哪一天你家來了哪些客人?有哪些使你高興的事?

2、今天是森林王國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來了許多客人,祝賀大象生日快樂,它們還帶來了許多生日禮物。出示情境圖,我們來看一看,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送給大象哪幾種顏色的花?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提出問題。

談話:大下關家的客人排得很亂,不容易看出來有多少,有什麼辦法能知道來了哪些客人,各有幾個呢?

2、分類整理。

先分組整理,再組織交流。

(1)把客人分成三類。

(2)分別把小狗、小猴、小豬排隊,排隊的方法是在情境圖上找一個什麼動物,就貼一個這種動物的頭像,直到把情境圖中的動物都找完。

(3)根據排好的頭像數一數每種動物各來了多少隻,把數目填在括號裏。

3、分析數據。

提問: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麼?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分小組整理各種鮮花的朵數。

(1)談話:客人們給大象送來了哪幾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呢?課本已經把這些花印在了附頁上,請大家把附頁裏的花剪下來,分類貼在課本上。

學生剪貼,教師巡視指導。

(2)分組討論:從圖中知道了什麼?把每種花的朵數填在表格裏。

(3)組織全班交流,啟發學生提出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給予評價。

2、引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

(1)談話:請看書,表中有五種水果,誰來説説各是什麼水果?你喜歡吃哪種水果?附頁裏也印了5種水果。你喜歡吃哪種水果,就從附頁裏把它剪下來。然後以大組為單位,由組長帶領排一排,再數一數喜歡吃每種水果的人數,最後把這些人數填在自己書上的表裏。

(2)讓學生自己動手剪一剪,以小組為單位排一排,填表。

(3)組織學生交流各小組統計的結果,讓學生提出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想一想,説一説。

4、(1)談話:今天我們幫大象統計了來的客人,送的鮮花,大象非常高興。知道了可以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並製成圖或表的方法來進行統計。

(2)回家後把今天大象過生日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教後反思

一、“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活動開始,設計由讀詞語“生日”到“孩子的生日”再到“動物的生日”,讓學生在熟悉的、親切的生活背景的素材中找出具有數學意義的關係和特徵——提出了很多數學問題。這情境的創設既可以導入數學知識教學,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數學的活動化,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也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在活動中,設計了分一分、排一排、貼一貼、數一數等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自己探索出較好的數學方法。在實踐活動中,有的學生還能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整理信息,我抓住這個機會順勢組織學生討論而確定較好的統計方法。

三、“數學的問題化,讓學生學習思考的數學”也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在活動中利用數學教材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並在思維的碰撞中發展思維。從而深化對統計的意義的認識。注重操作和思考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獲取新知。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重視引導學生參與的過程,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多種感官協調合作下獲取知識,教師始終一學生為主體適時有效地給以引導和幫助,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提高學習興趣,引發好奇心和求知慾,主動參與學習,逐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統計》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05~106頁例1、“練一練”、練習二十第1、2題。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初步理解複式統計表的形成過程和意義,認識複式統計表,會根據相關的數據填寫複式統計表,並能對複式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統計觀念。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單式統計表;在此之後,學生還將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學好這部分內容,有利於學生加深對複式統計表的認識,體會初步的統計思想。教材在安排這部分內容時,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引導學生經歷描述數據方式的發展過程;二是引導學生經歷不同難度的統計活動,進一步掌握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三是恰當控制教學要求,避免不必要的製表練習。設計教學時,一方面要讓學生充分經歷描述數據方式的發展過程,即瞭解複式統計表的形成過成,另一方面應注意通過在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體會到製作複式統計表的必要性,從而認識複式統計表,會根據相關的數據填寫複式統計表,並能對複式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形成、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體驗統計方法,在統計過程中初步學習統計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提高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逐步合併形成複式統計表,體會製作複式統計表的必要性,會填寫複式統計表,能對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並能體會其優越性。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練習紙、統計表教具等。

教學過程:

一、預設情境,創造複式統計表

出示課件:第 組最愛色彩統計表

談話:同學們,屏幕上顯示的是什麼表?(小結出:單式統計表,板書:統計表)這張表是統計什麼的?它可以統計幾個組的情況?如果要統計全班4個組的情況,需要幾張這樣的統計表?

貼4張表在黑板上,(按組次,橫擺)

請每一組選一個代表到前面來,幫助調查統計自己小組喜歡紅綠色情況,填到表裏。

師問到前面來的學生:你想怎麼調查?

學生調查,填寫黑板上的單式統計表。

討論:這些“人數”要寫單位嗎?(不需要,只要寫出數據就可以了)

介紹:喜歡紅色的人一般待人熱情大方、積極向上,喜歡綠色的人一般都比較冷靜、智慧、熱愛和平。這只是反映人的一些基本性格,沒有好壞之分。我們來看一看,第一組喜歡紅色的有幾人?第四組喜歡綠色的有幾人?第幾組喜歡紅色的人最多?你看了幾張表才知道的?

討論:你們看了4張表才知道的,怎樣看更方便?

學生討論,提出:把統計表排成一豎看,或合起來看(引導:豎着看)。

老師將四張表豎着排成一列。

討論:怎樣修改,可以看起來更方便?

預設:標題有重複,去掉。(師將二、三、四組的標題覆蓋)

討論:還可以怎樣改一改,看起來更方便?

預設:去掉“紅綠色”一欄。(師將“色彩”欄覆蓋)

討論: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標題反映的是什麼?)

預設:將標題換成反映全班的。(出示:大浦中心國小五xx班同學最愛色彩統計表 年 月)

討論:這樣可以嗎?(填上班級)這個製表日期怎樣填?(現在的日期,填上)

討論: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能看出哪一組喜歡紅色的人最多嗎?)

預設:要將人數改為第幾組。(師將第一到四組貼上)

討論: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色彩表示?)

預設:色彩表示紅綠,不能表示第幾組。

討論:既要表示色彩,又要表示組別,怎麼辦呢?這樣行不行?(出示表頭)

提問引導:這個是表頭,它被分成了幾個部分?(三個)色彩表示?(紅綠色)這一行叫橫欄。組別表示?(第幾組)這一豎叫豎欄,也叫縱欄。人數表示哪裏?用手在空中摸一摸?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這裏是填人數的,因此叫數據欄。

提問:現在能看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喜歡紅色嗎?(不能)怎樣才能一眼看出來?

預設:學生要求加上“總計”

引導:(出示總計)通常總計寫在表頭的下面。誰來填一填?(生填)

提問:總計和合計一樣嗎?哪裏不一樣?(合計算出的是同一組內部的人數,而總計算出的是四個組喜歡紅色、綠色的情況)

提問:這裏的總合計是怎麼算的?還有別的算法嗎?

提問:如果這兩種方法算出的得數不一樣,説明了什麼?(某個地方出了問題,需要檢查)

引導:所以,我們在填表時,可以先用一種方法算出得數,再用另一種方法?(檢驗)

小結:我們用剛才的四張單式統計表合成了這樣一個大表,這個表叫做“複式統計表”(板書完整課題:複式統計表)

講述:複式統計表一般有標題、製表日期、表格三個部分。

二、比較異同,體驗複式統計表

提出要求:如果這個表格裏的數據欄都是空的,你會填嗎?請拿出練習紙,上面就有這樣的一個統計表。我把黑板上的這個複式統計表還原成原來的四個單式統計表,請你填的時候想一想,先填哪一部分,再填哪一部分,最後填哪一部分。

學生填表後,指名一生上講台用視頻展示作品,説一説先填哪一部分,再填哪一部分,最後填哪一部分。

提問:現在我們看一看,哪個組喜歡紅色的人最多?你看的是這個複式統計表,還是那些單式統計表?哪種更容易比較?

小結:所以,複式統計表更容易比較,這既是複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表不同的地方,也是它的一個優點。(板書:容易比較)這兩種表還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討論。

啟發引導:單獨看這一張單式統計表,只能看到哪個組的信息?而看這一張複式統計表,可以看到幾個組的信息?從哪個表中可以看到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喜歡綠色?從那四個單式統計表中可以直接看出來嗎?説明了什麼?(複式統計表反映的內容豐富)(板書:內容豐富)

三、練習分析,應用複式統計表

談話:複式統計表的好處多,用處也多。我比較喜歡體育運動,專門收集了我國體育代表團在第26-29屆奧運會上獲得的獎牌數情況。(課件出示)請拿出練習1(改編後的“練一練”),你能把它們填到這個複式統計表裏嗎?

提問:我國體育代表團在第26屆奧運會上分別獲得金、銀、銅牌各多少枚?填在哪裏?互相説一説。其他的都會填嗎?可以用計算器幫助計算。

學生填表,教師巡視、指導。

展示學生作品:你們和他做的一樣嗎?看到這個表,你有什麼想説的?

引導:我國體育代表團在第29屆奧運會上獲得金牌多少枚?這是世界第一名。這一屆是在哪裏舉行的?再來看一看,第26屆共獲得金銀銅獎牌共多少枚?第27屆共獲得獎牌多少枚?第28屆?第29屆?我國的體育事業有進步嗎?明年的第30屆在哪裏舉行?(英國倫敦),估計一下,那時我國一共能得多少枚獎牌?(生説)

談話:我國的體育事業確實有了非常大的進步,至於在明年的奧運會上,成績如何,還要看我國體育代表團的表現。

四、變式練習,認識變化的複式統計表

談話:剛才兩個複式統計表的表格中都有表頭、合計、總計,是不是所有的複式統計表都必須有表頭、合計、總計呢?我們來看看這個題目。(課件出示練習二十第2題)

練習:請大家看練習紙上的練習2。會填嗎?可以用計算器計算。

學生填,教師巡視、指導,選一學生作品展示。

提問:這個“面積”是怎樣算出來的?(長乘寬)

小結:這説明了統計的時候不一定全用加法,還可能用到其它的方法。

提問:這個統計表裏有表頭、合計、總計嗎?(沒有)如果加上合計,面積、長、寬可以合計嗎?(不能)

小結:所以統計表的樣子是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作一些變化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我們學校五年級每週常規檢查表(課件出示)就是一個變化了的複式統計表。

五、拓展練習,靈活應用複式統計表

談話:回到剛才的話題,我們五(1)班的同學也做了一個最愛色彩統計表,不過被墨水弄髒了一部分,看不清了,你能推算出這些數據嗎?我已經將它打印到練習紙上了,請填一填,如果會,就自己填,如果不會,就和同桌商量一下。

學生填,教師巡視、指導。選一學生作品展示。

提問:你是怎樣想的?(生一一説出)

反饋:我們把課件上的墨水移開去,如果和他一樣,就給自己鼓鼓掌。(出示課件,移出墨水痕跡)

六、全課總結,體驗收穫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七、提出假想,課外延伸

談話:對於最愛色彩,我有一種假想,就是喜歡紅、綠色的情況與男女生的性別有關係嗎?有關統計表就在練習紙上,同學們課後可以調查統計一下,説不定你會有驚喜的發現呢!

《統計》教學設計 篇7

同組老師要上《統計》這一課,結合本週的教育沙龍主題寫下不成熟的設計,要在討論後得以成熟。

教學簡析:

統計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認識客觀事物、描述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積累了把一些物體簡單分類和認數的經驗,這些是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基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以便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打好基礎。本單元教材一共安排了一道例題和一道“想想做做”。

例題呈現的是“大象過生日”的童話場景,圖中顯示大象家來了很多客人,他們或快樂地玩耍,或手捧鮮花向大象表示祝賀。教材以此吸引學生觀察,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接着,通過提出問題,使學生初步產生統計的需要,要通過適當提示,啟發學生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在學生充分活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着整理好的象形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然後,進一步利用例題場景中小動物給大象送花的情節,引導學生把附頁上的花分類整理出每種花的朵數,並引入簡單的統計表使學生認識。

“想想做做”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統計喜歡的水果的人數,整理出象形統計圖,並填寫統計表。進一步鞏固例題學習的知識和方法,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等方法整理信息,獲得數據,經歷一些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並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對統計活動有所感悟。所有我在設計“統計”一課時,重視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強調經歷過程中學生的內心體驗;重視讓學生初步學會對結論進行分析,認識統計的意義。數學不是聽懂,也不是教會,而是感悟的。感悟是主體對外部知識、信息的深層次的內化過程。因此,整節課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操作中體驗、在活動中經歷、在交流中感悟,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教學過程:

一、藉助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師:今天是大象伯伯的生日,它邀請了很多客人,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你看到了哪些客人?

(看到的小猴,小豬……)

師:大家觀察很仔細。從圖上看,大象家來的客人比較多,站得亂亂的,都擠在一起一下子看不出小猴來了幾隻,小豬來了幾隻,小狗來了幾隻。大象也犯糊塗了,它説:“客人這麼多,誰能幫我忙?”

你能幫忙想個辦法讓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來了哪些客人,它們各有幾個嗎?

(數一數)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本領來解決這個問題。(揭示課題)

【思考】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是學習的前提。“大象爺爺過生日”這一兒童熟悉的社會畫面,具有鮮明的色彩,精美的動畫,悦耳的音樂,體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圖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讓學生獨立探究,尋找解決生活問題的數學策略,有意識地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鼓勵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但考慮到學生很大可能通過數一數直接説出每種小動物的只數,讓學生先用自己已有的方法幫大象伯伯解決問題,同時提出“還要學習一個新本領來解決這個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主動探索,經歷過程

1.統計客人情況。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1)學生能説到讓小動物分開來站

師:這個辦法好!我們先來把客人分一分類。分別有小猴、小豬和小狗。(板書:分一分)

(2)學生沒能説到讓小動物分開站

提問:我們剛才看到一共來了幾種動物?

引導學生説出有3種,分別是小猴、小豬和小狗。

我們可以將這些小動物分一分。(板書:分一分)

師:老師這裏準備了這些小客人的頭像,我們來給它們排一排隊。(板書:排一排)

(請2個學生上台排小動物。一個人指着圖上的一隻動物報出名字,另一個人就拿一個它的頭像貼在黑板上。)(老師提供的動物頭像是有多餘的,供學生選擇。)

師:其他小朋友睜大你美麗的小眼睛,觀察指的小朋友有沒有漏指,再看貼的小朋友貼得怎麼樣,如果你上去貼你想怎麼貼。

(1)若學生橫着貼

先強調橫着排一般要從左往右貼,一個一個對齊排,這樣比較清楚美觀。

再問還可以怎麼排?(引導學生説豎着排並在黑板上排一排)

(2)若學生豎着貼

師:這樣能清楚的知道來的客人情況嗎?我們的書上也是豎着從下往上排的(P76)下面的藍色的線表示什麼意思?

(從這條線開始排起,我們可以給它取得名字叫它“開始線”)

師:豎着排一般要從下往上貼,要做到一個一個對齊排,這樣比較清楚美觀。

再問還可以怎麼排,出示橫着排的情況。

【思考】學習數學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的過程。希望讓每個學生手腦並用都參與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動過程親自感受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但現實往往是不容樂觀的,只所以這麼説是因為曹老師經過兩次試教後我還是覺得讓每個孩子各自經歷分一分,排一排後容易“散開來”,可是無法“聚起來”。而且統計這一知識,學生第一次接觸,需要我們老師“手把手扶着走一段”。明確指出“藍線表示開始的地方”,要求學生從下往上貼,暗示了製作統計圖必須自下而上的方法,為以後的統計教學埋下了伏筆。

師:三種小動物的隊伍都已經排好了,我們來數一數它們分別有幾隻,請大家在書上填一填。(板書:數一數,填一填)

指名回答小動物的只數並板書。

師:最後請你看着黑板上排的小動物和填的數來説一説。(板書:説一説)(能用我們學過的比多比少的知識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師:像剛才這樣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填一填、説一説的過程,我們可以把它叫做統計。這樣統計,我們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來客人的情況。

【思考】我們強調統計的過程,但千萬不能放棄對統計結果的分析,儘管是在國小低年級段。統計教學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對統計意義的理解,會用統計的結果解決實際問題。“你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暢所欲言,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一次又一次引領着學生進入創新思維的海闊天空。

2.統計鮮花情況。

師:在這張圖上,我們還能統計什麼?我們再來統計一下大象收到鮮花的情況。

操作活動:拿出準備好的花,想一想怎樣進行統計,得分幾個步驟?先按什麼分一分?(按照顏色)看看有幾種顏色的花,再排一排,把相同顏色的花放在一起,排排整齊,你準備先排什麼顏色的花?(建議小朋友們看一下下面的表,最好順序和表中一樣。)請大家貼在虛線方框內,最後數一數每種顏色的花有幾朵並填完整表格。

巡視指導,選擇不同的統計的作業貼在黑板上,師生共同評價作業情況。

有沒有發現多了一列(行)怎麼辦?(空着)

師:經過這樣的統計活動,你知道了什麼?看錶,你還能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思考】統計教學,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目標是“重視經歷,強調體驗”,具體説來都要求學生重視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教師千遍萬遍的強調,抵不上學生自己親自實踐。在經過老師扶持走了一段路後我們也應該適當放手了,所以統計花朵這一過程讓學生自主經歷過程,強調學生的內心體驗。創設了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活動氛圍,讓學生從活動中初步感受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全過程,從而形成統計觀念。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想想做做”

師:大象今天特別開心,他想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參加它的生日party,大象打算給我們準備一些水果(出示大象準備的水果)可是不知道哪種水果多買一點,哪些少買一點。怎麼辦呢?

我們班同學最喜歡吃哪種水果?(學生自由答)

師:但這些結論都只能代表你一個人的想法,要知道我們班的整體情況就得用上統計的知識。

師:我們用什麼方法來統計呢?同桌互相商量一下。(指名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真了不起!老師為你們鼓掌!

師:老師考慮到20以上的數我們還沒學習,現在我們就先分小組來統計,其它方法課後再進行統計。

操作要求:因為是選你們最喜歡的水果,所以只能選其中的一種水果,把最喜歡的水果圖交給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在白紙上排一排,排好後,數一數,填表;小組內説一説,看圖和表知道了什麼。看哪一小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聽清楚要求了嗎?帶上你最喜歡的一種水果和你的數學書和筆集合到小組長身邊完成這一活動。

出示幾張小組統計表,讓學生説説從這張表上看出什麼?

【思考】《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統計的過程很多活動都要與同學分工合作,各施其責。為了讓學生在參與統計活動的過程中,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價值,最後一個統計活動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將全班同學適當進行分組,對組內各位同學初步大概的分工,確立好小組長,保證合作的有效性。

四、全課總結

1.師生共同小結。

師:你們今天學到了什麼新本領?(統計)

對呀,我們可以通過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好方法進行統計。

師;你還想應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統計些什麼?

師:看來,統計的作用可大了!課後我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然後與同學相互交流進行一次統計。

【思考】“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統計”讓學生把所學的統計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説:“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於周圍的世界中,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統計》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93-9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初步瞭解分類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統計的含義。會看統計圖、統計表,進行簡單的統計。

教學難點

進行簡單的統計。

教學用具

統計圖、統計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一)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統計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熱鬧路二小的校園,它有寬敞、美麗的教學樓,同學們在整潔的環境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你們看,他們都在幹什麼?

教師出示課件。熱鬧路第二國小的校園生活:舞蹈組、電腦組、籃球隊等在活動。

師:(出示課件:一個小花壇中有26朵四種顏色的鬱金香。)我最喜歡學校的這一處小花壇,看到這些美麗的花,我想知道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塗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

學生完成題卡(先數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再塗色)。教師提示:塗完後注意標上下面的數字。

(二)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引出新知

師:(出示統計圖)説一説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

生:(齊答)紅花有8朵,黃花有7朵,藍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師:(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比較題卡與剛才的畫面,哪一個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圖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圖分開了就很清楚。

師:(小結)像我們剛才那樣把花的朵數數出來並用塗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統計,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 (板書課題:統計)。

二、實踐操作,掌握新知

(一)讓學生體驗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都喜歡什麼顏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歡的花下面打“√”告訴老師?

學生完成題卡後,教師收上題卡。

(二)讓學生體驗整理數據的過程

1.初次進行記錄。

師:現在老師手裏拿着同學們的題卡,你最想了解什麼呢?

生1: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最多?

生2:喜歡黃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歡紅色的人多還是少?

生4:喜歡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歡藍色的人多還是少?

生6:喜歡紅色的有多少人?

師:讓我們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吧!

教師較快地讀數據,學生記錄不下來。

2.小組討論記錄的方法(方式開放,教師簡介寫“正”字的方法)。 師:前後的同學研究一下怎樣才能記下來?

學生討論記錄的方法。

師:研究出來了嗎?你打算怎麼記?

生::老師説紅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師説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説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説粉色的,我在下面畫“○”。

生::老師説紅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師説紅色,我在下面寫“1”。

生2:老師説紅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説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説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説粉色的,我在下面畫“△△”(教師指導:如果用一個符號記會更快)。

教師簡介寫“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結構,説明為什麼。

3.再次進行記錄。

教師讀數據,學生記錄(大部分學生不用“正”,有的寫成“┃”,有的寫成“┣”)。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是用什麼樣的方法記錄的?

生1:喜歡紅色的有11人,喜歡黃色的有10人,喜歡藍色的有9人,喜歡粉色的有8人。老師説紅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師説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説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説粉色的,我在下面畫“○”。

師:有沒有結果一樣,方法不一樣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寫“正”。

師:有數據不一樣的嗎?

生5:喜歡紅色的有10人,喜歡黃色的有12人,喜歡藍色的有9人,喜歡粉色的有8人(教師指導:記錄要認真,並請該生重複正確的答案)。

(三)認識統計表、統計圖

師:(出示統計表)請同學們説數據,老師把它們填在統計表裏。

紅色11人黃色10人藍色9人粉色8人

學生們説數據,教師把它們填在統計表裏。

師:(出示統計圖)如果我們還用塗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話,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應該用多少個小格表示呢?

隨着學生們的回答,教師從統計圖中抽拉出11個單位格的紅條,10個單位格的黃條,9個單位格的藍條,8個單位格的粉條。

師:如果沒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嗎?

生:(齊答)不能。

師:(抽拉出縱軸左邊的數字)沒有小格,這回能看出來有多少人嗎?

生:(齊答)能,因為上面有數字。

師:像我們剛才這樣把雜亂無章的數據整理成這樣有條理的圖形,這個圖就是統計圖。那麼你們能不能給這個表格起個名字呢?

生:(齊答)統計表。

(四)通過統計圖、統計表回答問題-

師:看着統計圖、統計表你還能知道哪些問題?

生1:一個比一個少1。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

生2:一個比一個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後面的最低(教師訂正:喜歡紅色的人最多,喜歡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歡紅色的人比喜歡黃色的人多1,喜歡藍色的人比喜歡黃色的人少1。

生5:黃色比紅色少1(教師訂正:喜歡黃色的人比喜歡紅色的人少1)。

師:喜歡紅色的比喜歡藍色的怎麼樣?

生1:少2(教師糾正:多2)。

(五)小結

師:這樣可以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每種數據的數量和它們之間的關係,這就是統計圖(表)的意義。

三、聯繫實際,鞏固練習

(一)野生動物園

師:(出示課件:野生動物園中各種動物數量的統計表)瀋陽的野生動物園裏有許多動物,老師整理出一張統計表。你能根據這張統計表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老虎駱駝長頸鹿獅子大象斑馬12只8只4只7只5頭26匹

老虎xx只,斑馬xx匹,xx最少。

生1:老虎有12只。

生2:斑馬有26匹。

生3:長頸鹿最少,有4只。

(二)生日統計圖

師:(出示統計圖:各月份出生的人數為2、5、7、4、3、4、1、1、6、2、3、2)説一説你看出了什麼?

生1: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

師:能看出數據的變化嗎?

生1:7、8月份出生的都是1個人。

生2:3月份人最多,2月份比3月份少2個人,1月份比2月份少3個人,4月份比3月份少3個人,5月份比4月份少1個人,9月份比8月份多4人(教師訂正:多5人)。

師:還能知道什麼?

生1:班裏有多少人?

師:怎麼算的?

生2:1月有2人,2月有5人……(學生心算,沒算出來)

師:大家幫他算一算。

生:(齊答)連加。

生1:25。

生2:40。

師:對了。

(三)統計課外活動小組人數

師:(出示課件:熱鬧路第二國小的校園生活,鋼琴小組1人、舞蹈小組6人、計算機小組3人、田徑隊5人、籃球隊8人在活動。)你們參加課外活動小組嗎?請幫老師算一下參加課外活動小組的有多少人。

學生一邊看課件,一邊完成各自題卡中的統計圖或統計表(只需完成一項就可以了)。

師:你填的是統計圖還是統計表?

生1:統計表。

師:為什麼?

生1:因為老師只讓完成其中一個。

師:在統計的過程中,我們要靈活選用統計的方法。

(四)遊戲

師:老師被難住了。春節到了,要開聯歡會,可是班費有限,只能給同學買兩樣水果,買哪兩樣呢?怎麼辦?

生1:買喜歡吃的人最多的兩種。

師:我怎麼知道呢?

生1:問一問他們。

師:(出示:西瓜、橙子、草莓、蘋果、葡萄的圖片)你們説一説自己喜歡吃的水果。

學生在下面一起説。

師:這樣非打起來不可,怎麼解決呢?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幫老師決。

生1:看一看喜歡哪兩種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師:我們來統計一下,把小星星貼在你喜歡的水果上。

學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貼在喜歡的水果圖片上。西瓜、橙子、草莓、蘋果、葡萄的圖片上分別有6、6、21、1、4顆小星星。 師:我們應該買哪兩種水果呢?

生1:應買草莓和橙子。

生2:應買西瓜和橙子,西瓜和橙子一樣多。

師:讓我們來數一數。

生齊數。

師:這兩種水果我們都少買一些好嗎?

生:(齊答)好。

四、總結

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統計來解決。……

《統計》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複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二)過程與方法

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目標解析】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收集數據、記錄數據的方法已經有初步的體驗,會將數據整理後填入單式統計表,並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問題,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本單元藉助複式統計表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體會數據中藴含的豐富信息及其應用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統計的方法和意義。複式統計表呈現、處理數據的方法也是學生以後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複式統計表,能正確填寫數據,並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生交流:同學們,課餘時間你有什麼興趣愛好?

2.(相機出示情境圖中的六項活動)提出問題: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怎樣驗證你的想法?

學生意見不一,引發用統計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實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創設了一個調查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為複式統計表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1.複習舊知,鋪墊新知

(1)收集數據

統計一下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每人限選一種)。你打算用什麼方式進行調查呢?

預設1:全班集體舉手表決;

預設2:男生和女生的特點不一樣,喜歡的活動也有很大差別,應該分開統計。

集體討論後,用男女生分開統計的方法進行調查統計。

(2)整理數據

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並填入以下表格。

問題1:觀察統計表,能驗證你剛才的想法嗎?

問題2:從統計表中還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統計表時有什麼發現?

(3)分析數據

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對比分析,引發衝突。

(1)觀察討論:這兩張表有什麼共同點?又有什麼不同點?

(這兩張表統計的項目都是一樣的,但調查的對象不同,每項的數據也不同。)

(2)提出問題:最喜歡看書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歡踢球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3)引發衝突:兩張表不方便比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項對比更方便?

3.合併表格,揭示課題。

(1)合併表格,認識“表頭”。

(2)比較表格:這張統計表與合併前的統計表有什麼不同?

(3)揭示課題:複式統計表。

4.解讀信息,體驗優勢。

這張表包含哪幾項內容?根據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男生最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參加調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對調查的結果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新課教學的主體,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從複習二年級上冊學過的單式統計表入手,把握學生知識的起點,通過對比分析,引發學生內在的認知衝突,從而產生合併創造一個更簡潔的表格的慾望,真切地感受到複式統計表的優越性和必要性,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1.課件出示教材第37頁“做一做”。

(1)全班討論,集體收集數據。

(2)記錄數據,小組討論分析。

(3)解讀信息,完成三個問題。

2.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題。

思考:這個表格與例題相比有什麼不同?怎樣閲讀表格?

引導學生根據表格結構有序地閲讀信息,在此基礎上完成本題辨析。

3.課件出示教材第39頁練習八第2題。

4.設計活動(課件出示對應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鞏固運用複式統計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回顧總結,積累經驗

1.回顧課堂,暢談收穫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問題?你有什麼收穫?

2.新舊對比,積累經驗

複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表相比有什麼不同?它有什麼優勢?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暢談收穫讓學生重温回顧本課內容的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複式統計表的優越性,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深化統計思想,享受數學的簡潔美。

(五)佈置作業

教材練習八第4~6題。

《統計》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9——104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讓學生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並將學生的眼光引向社會。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能自主繪製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結合實際問題,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

2、難點:讓學生體會出從單式條形統計圖到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及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勢。

四、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五、學具準備

直尺、鉛筆、水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課件出示鳳凰山主題圖照片)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裏嗎?對了,這就是北侖的鳳凰山主題公園。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出示調查表,複習條形統計圖

師:前兩天呢,費老師對四年級160名同學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的內容是:鳳凰山活動項目你最喜歡什麼?

師:調查後呢,我把收集到的數據整理成了一個統計表。(課件出示統計表)

請你仔細看,上面一行是項目,有旋轉木馬、立體電影、激流勇進、海盜船。下面分別是男女各項目喜歡的人數。

師:從表格中你知道什麼?

(1)、引出條形統計圖

過渡:師:同學們都觀察非常仔細,從這張統計表中獲得了那麼多的信息。

師: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分別來繪製統計圖嗎?

男女生動手操作單式條形統計圖。

師:請我們班級的男生完成練習紙中左邊的——男生喜歡的活動項目統計圖。

女生則完成右邊的——女生喜歡的活動項目統計圖。

(2)、分析統計圖,體會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師:左邊這張圖是反映男生各個項目喜歡的人數,右邊呢,反映了女生各個項目喜歡的人數。仔細觀察你們繪製的這兩張統計圖,想一想,老師如果不看統計表,只看統計圖,有沒有辦法一眼能看出旋轉木馬男生喜歡的人數多還是女生多?四人小組交流討論一下。

師:有沒有好的辦法,把這兩張圖中,男女生各項目喜歡的人數全繪製在一張統計圖中呢?

課件簡單演示同學們設想的統計圖。

(預設一:學生最容易想到的是:在男生的基礎上再往上畫女生。

教師引導:對於這種方法你們有意見嗎?能一眼看出這個項目中,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呢?)

預設二:如果學生一下説出了把男生的畫左邊,女生的畫右邊。師:誰聽懂了他的方法再來説一説?多請幾個學生來説一説。

預設三:如果學生説不出,讓學生觀察這兩幅單式圖。師:仔細觀察一下,這兩張統計表,它們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有什麼地方是不同的?

相同:橫軸上的項目和縱軸上的數據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橫軸上每個項目的人數。

引導:師:那我們可以怎麼樣來把他們男女生的總人數合併在一張表格中呢?

(3)、學生嘗試畫複式條形統計圖。

師:現在請你想一想,要求在一張統計圖中展示所有的信息。在嘗試着在練習紙中間的這張圖中畫一畫。

2、作品展示

師:誰能給他提提建議,怎麼樣能更明確,更清晰,哪裏還可以改進?

先選擇1、2個塗得好的複式條形統計圖在班級裏展示,滲透認真、仔細的品質。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這幅圖,這裏的淡綠色縱條表示什麼?深綠色的縱條又表示什麼呢?

質疑一:師:這兩條,哪條是男生,哪條是女生啊?別人怎麼能看清楚呢?

質疑二:只有我們知道不同的顏色表示的是不同性別,那其他看圖的人能明白嗎?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那麼多的辦法,但在人們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他們想出的'方法是:在統計圖的右上角塗出一個小方形,寫上表示的是什麼,他們把這個叫做統計圖的圖例,“圖例“是視圖者看懂統計圖的關鍵,所以,人們在繪製這種統計圖時,往往先確定圖例,現在同學們利用你剛才學到的知識,把四年級同學鳳凰山喜歡的活動項目都繪製在一個統計圖裏吧!

(預設:同學肯定認為,在條形的上面寫上男、女,男、女的方式——有沒有更簡單一點的方法?)

橫軸下面寫得是什麼?---項目名稱,還要有説明——項目,縱軸上要寫上單位。還有統計圖的名稱。

師:現在請你把剛才的統計圖補充完整。

3、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過程。

師:誰來説説看,畫複式條形統計圖要注意什麼?

(別忘了:統計圖的名稱、橫軸上的項目名稱和項目,縱軸上的數量和單位,及圖例——課件演示)

師:那統計圖上的縱條是怎麼來的呢?左右兩部分合並在一起。課件演示拉過來的過程。

三、分析複式條形統計圖,揭示課題。

1、分析數據

師:看着複式條形統計圖,你還能提出新的問題嗎?

2、揭示課題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這個統計圖分析了四年級同學鳳凰山喜歡的活動項目的情況,大家探索出了統計圖不僅顯示了男生各項目喜歡的人數,而且,還顯示出了女生各項目喜歡的人數,像這樣的條形統計圖叫做“複式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師:相對來説,我們最開始繪製的那些只能統計一種量的,這些是“單式條形統計圖“

4、對比分析

師:大家對比一下:複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

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上一頁[1][2][3]下一頁

小結:在單式條形統計圖只能展示一種數據的情況,而複式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反映出各個量的變化過程。

三、學以致用,鞏固練習。

1、提供數據,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

過渡:師: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都願意花錢去體驗刺激的活動,進而帶動了一系列的消費,鳳凰山周邊超市的營業額也隨之上升。請看一看小超市棒冰和牛奶在4個月中銷售情況統計表。

師:同學們能根據統計表畫出複式條形統計圖嗎?請你完成在練習紙中。

2、複習畫條形統計圖的注意點及縱座標的確定

展示學生作品,師:這張複式條形統計圖完整嗎?請你給他補充一下。

師:他這張圖縱軸每個單位表示多少?這張又表示多少呢?都對嗎?

3、分析數量關係。

師:你能分析這張統計圖上的信息嗎?

如果你是超市經理,下個月該如何進貨?

師小結:通過這張條形統計圖,我們發現了很多信息,也瞭解了很多情況,也能預測事物變化規律。

四、全課總結

師:1、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2、你覺得畫複式條形統計圖時應注意什麼?

3、你認為複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優勢?

五、聯繫生活、拓展介紹。

師:日常生活中,你們在哪些地方見到過複式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各種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並與橫向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引導的作用,還可以介紹像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等等,關注知識的延續性。

六、根據統計圖來完成統計表並分析數量關係。

1、根據圖完成表

師:這是幾屆奧運會美、中、俄三國金牌統計圖,根據統計圖你能説説,在每一屆中每個國家獲得的金、銀、銅獎牌分別是幾枚嗎?

2、觀察這張複式條形統計圖,你能從圖中發現哪些信息?

3、根據你們的分析,請預測一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績會有什麼趨勢?

4、通過分析,你想對中國的體育健兒們説什麼?

《統計》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十單元P11921—22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作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複式統計表、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能對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加以解決。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重點複習簡單的統計,包括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同時複習用計算器計算。通過複習,要能比較熟練地用計算器計算整數、小數的四則運算和四則混合運算;進一步掌握繪製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加深認識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二、複習計算器計算

1.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計算後交流每題的得數。

2.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混合運算。計算後學生説説每題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交流每題的結果。

三、複習複式統計表,複式條形統計圖

1.這學期學過了什麼統計表,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是怎樣表示統計結果的?

2.做第21題。

統計表裏統計的是什麼數據?統計的結果如何?投票來選最受歡迎的學科,彙總填在自己的書上。

你能在本子上的橫軸和縱軸上完成條形統計圖,表示統計表裏的數據嗎?

請大家在本子上完成條形統計圖。

向學生提問題目下面的兩個問題,指名回答。

提問:你認為條形統計圖有什麼特點和作用?(用直條表示數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出數量的多少)

從統計表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從統計圖中呢?

3.做22題,投票自己喜歡的課間活動。

彙總填在自己的本子上並完成統計圖。注意提醒男生,女生。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複習了哪些內容?通過複習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五、作業

教學後記

應用廣角

《統計》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繫,能綜合應用本冊教科書所學習的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感、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本冊教科書的整體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成功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交流活動體會

1.談話:同學們,你們前幾天佈置的作業完成了嗎?在調查過程中一定增長了很多見識吧?誰來給大家談你的活動體會?

2.學生交流活動體會。

二、反饋

1.從不同途徑獲得的信息在小組中交流。

2.交流收集到的天氣預報的信息,填在書上的表中。

3.學生觀察統計表提出一些問題,並選擇一些自行解決。

結合具體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在地圖上找7個城市的位置:在我國,通常越往北方,氣温越低。

三、實際測量

(1)第25題

1.分工,明確要求及測量方法。

2.小組合作並及時記錄測量結果。

3.填寫統計表並交流體會。

(2)第27題

1.之前填好統計表。

2.審題。

3.計算結果,觀察,推算,得出規律。

4.實際應用,理解影長與實際高度的規律。

四、完成相應實際應用題

1.讀題。

2.學生探索交流

3.交流後獨立完成

如果不分等級出售,總收入為“2400×1.8”即4320元;如果分等級出售,至少可收入“1200×2.4+1200×1.6”,即4800元。所以,分等級出售比較合適

五、本課小結

六、作業

練習冊

教學後記

《統計》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需要;能看懂複式條形統計圖,並能根據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數據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和簡單的分析,同時提出合適的問題加以解決。

2、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並能用數據來説明、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3、在認識、分析、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中,體會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感受到統計的廣泛應用價值,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初步形成統計的思想。

教學重點:

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從統計圖中發現信息。

教學難點:

能繪製、補充完整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2、出示北京市氣温統計圖

問:(1)從這幅統計圖中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2)統計圖的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

(3)一幅條形統計圖包含哪些內容?

(4)條形統計圖具有什麼特點?

二、引導探索,建構新知

1、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交流信息,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

説明:能同時反映兩個或兩個以上對象的條形統計圖,叫複式條形統計圖

問:通過觀察,你瞭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組內和同學交流信息。

2、師:紅色直條表示北京市的氣温,那麼深藍色的直條表示什麼呢?

問:你還知道些什麼?

3、填寫下面的統計表,比較統計圖、表,思考問題:

(1)這兩個城市的平均氣温,哪個季度相差最小?

(2)北京市哪兩個季度的平均氣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

(3)這兩個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氣温變化有什麼相同特點?

(4)你從圖上還知道些什麼?

4、歸納:

通過剛才的觀察、分析你對複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評價?

三、鞏固拓展練習

1、指導完成“試一試”

先讓學生説一説統計表中提供的是什麼數據,再説一説統計圖中電腦組表示的是什麼意思,然後讓學生把數據填寫在統計圖中。

生先獨立完成,反饋交流,總結如何繪製、補充完整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還能瞭解些什麼?

2、指導完成“練一練”

(1)觀察圖:説説污染指數的含義和每個城市的污染指數是多少?

(2)討論:説説兩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為什麼?

(3)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還能瞭解些什麼?

3、獨立完成練習二十的第1題。

四、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和體會?

生自由回答,師總結(多媒體出示)

五、課外延伸,感知應用

師: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複式條形統計圖,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多媒體出示幾幅複式條形統計圖)

《統計》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第一課時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引導學生初步體驗信息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初步學會有序觀察和思考,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從不同情境中抽象數學問題的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統計問題,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藉助有趣、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能看懂統計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具準備:各種顏色的旗幟圖片,空白統計圖和統計表,水果箱,水果圖片若干,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各種物品。

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下一些教學理念:

1、在生活中學數學

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如買彩旗、遊動物園等,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2、在活動中學數學

本課設計了一系列數學活動,充分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獲得數學知識。

3、學有價值的數學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學會有序觀察和思考,並能對生活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統計。

4、人人都得到發展

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統計的過程,並在過程中理解和感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

教法學法

1、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本節課運用學生小組學習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精神。

2、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教學程序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教師情境引入:“同學們,十月十八日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成立二十週年紀念日,是全縣人民大喜的日子,到時候可熱鬧了!你們想去參加嗎?我們班準備組織一支彩旗隊前去祝賀,我們需要買很多面旗幟,到底哪種顏色的旗幟需要多買些呢?每種顏色需要買多少面呢?你能想想辦法嗎?”

學生討論後,教師揭示課題:統計----漂亮的彩旗。

二、親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新知。

(課前教師給每組準備空白統計圖表,紅、黃、藍、綠各色旗幟圖片。)

1、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讓學生在組內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傾聽他人意見中使自己長進,在交流評價中發現新的方法,從而確定最佳調查方案。

2、分組活動,調查整理

要求學生調查自己組內喜歡各種顏色的人數,用比較簡單的方法整理調查結果,完成各組的統計圖表,並準備向全班同學介紹各組的方法與結果。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獨特的想法,應允許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允許多種方法並存。

3、交流彙總,初構模型

組織學生全班交流統計情況,展示各組的統計圖表。然後讓全班同學把喜歡的旗幟圖片貼到黑板上,共同完成全班的象形統計圖及統計表。在全班同學的交流彙總中,讓學生初步體會到統計的優越性。教師對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並給表現突出的小組發給一顆“合作星”,表現好的同學發給“智慧星”。

4、分析結果,合理猜測。

教師出示全班的彩旗統計圖,提問:從這張統計圖上,你能發現什麼?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有什麼好的建議嗎?然後引導學生猜測:“老師剛才沒有參加同學們的調查,你們猜一猜,老師會喜歡什麼顏色的旗幟?為什麼?”對統計結果的分析是一個開放的過程,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並適時加以引導。

三、加深拓展內化,學會解決問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但能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1、遊動物園

創設動物園情境(課件顯示),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教師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去過動物園嗎?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去動物園玩一玩,看看動物園裏都有些什麼動物?每種動物有多少呢?你能試着統計一下嗎?”

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有哪些動物,每種有多少,並記錄下有關數據,然後在組內統計表,然後全班交流,共同完成統計圖表,並説説從統計圖表上可以發現什麼。

2、實物統計

課前,佈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了一些實物。並在每組桌上放有空白統計圖表。

在學生體驗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後,讓學生把各組的物品統計一下,看看每種物品有多少,並將統計的結果填在桌上的表格內,試着完成象形統計圖。學生準備的物品可能多種多樣,有水果、文具、玩具等等,都可以讓學生去進行統計。接下來,指定各小組説出統計結果,並展示自制的象形統計圖。最後,讓學生嘗試提出數學問題,教師加以評價和鼓勵。

四、落實課堂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1、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穫,並結合各組所得“紅星”情況進行統計。

2、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評價,並完成下表,採用學生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的方式,體現評價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統計》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統計知識進行整理,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體驗統計的全過程,掌握統計的方法。

2. 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使學生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問題,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整理統計知識,進一步體驗統計的全過程,掌握統計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提高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

空統計表、統計圖,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 知識梳理

師:説説本學期我們都學習哪些統計知識?

生:複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師:本學期我們學習統計表和統計圖,與以前所學的有何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麼優點?

學生小組交流整理。

師歸納(板書):

複式統計表:可以表示兩個事物,便於比較。

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

二、 統計知識的應用、內化

1、統計表

師:下面我們就用所學的統計知識來解決身邊的一些問題。

師: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你們都打算到哪裏度過呢?就讓我們來統計一下吧。出示:

海洋公園

市民廣場

兒童樂園

男生(人)

女生(人)

合計(人)

(動手操作完成表格)

師:你能根據表中的數據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

(教師摘錄問題)

師:這些問題你會解決嗎?(人)

學生解決問題。

2、統計圖

師:請你根據統計表,完成下面統計圖。

(要求:獨立完成,同桌交流,相互評價並回答問題)

海洋公園

市民廣場

兒童樂園

(1)想去( )的人最多,( )的人最少。

(2)如果你是老師,你準備帶全班同學去哪裏?為什麼?

(3)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綜合應用

獨立完成書本P127題15

反饋----交流-----評論

三、總結昇華

本節課,我們複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統計》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 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2、 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 會將實驗中所得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教材分析:

重點:單式條形統計圖

難點: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

準備:、將個人觀察、記錄的蒜苗生長情況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 瞭解學生記錄蒜苗的生長情況。

將組內同學記錄的蒜苗第15天生長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二、 製成條形統計圖

利用書99的方格進行製作。

學生製作中會發現問題:

1格表示1釐米不夠畫怎麼辦?

用一格表示2釐米,……

三、 小組討論用條形統計圖中的優點。

形象具體、一目瞭然。

四、 完成課本試一試第題。

1、 你能説出各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嗎?

2、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3、 學生製作條形統計圖

4、 説一説你是怎樣畫條形統計圖的。

五、 課堂小結: 你學會了什麼?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栽蒜苗(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2、 理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的實際意義,能從複式條形統計圖中儘可能多的獲取信息

3、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複式條形統計圖。

重點:理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出示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

到底誰的蒜苗長的高呢?

二、 探索活動

解決辦法:

將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較了。

我們稱之為複式條形統計圖

問題:從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問題: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是?

三、 畫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注意事項:

1、 要有圖例

2、 找好間距

3、 一格表示的數量相同

4、 製圖名稱

四、 完成試一試

五、 課堂小節

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反思:

第三課時:栽蒜苗(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成單式折線統計圖。

4、 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教材分析:

重點 :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成單式折線統計圖。

難點 :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我們學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是它能清楚地比較兩個數量。

我們想知道蒜苗生長的趨勢該用什麼辦法?

二、 製作單式折線統計圖

1、 先在格子圖中描點

2、 然後連線

三、 回答下列問題

1、 觀察折線統計圖,你能發現哪幾天蒜苗生長得比較快?

2、 估計蒜苗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釐米。

3、 估計蒜苗第20天大約長到多少釐米。並説説你的想法。

4、 把你栽的蒜苗生長情況在付頁5的格子紙中製成折線統計圖,並與同學進行交流。

四、 完成練習。

練一練1、2、3

着重於説明變化趨勢的原因

五、 課堂小結

你學了什麼?

《統計》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

1、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收集、整理數據

教學準備:

水果圖片、統計圖、統計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喜羊羊歡迎大家來羊村,還準備了許多的水果準備招待我們,可是灰太狼把水果弄亂了。

二、問題設疑,自主探究。

1、喜羊羊給我們準備了什麼水果?能一眼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嗎?你能有什麼辦法嗎?

2、小組合作,操作學具。

①教師説明操作要求

②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③展示學生擺的圖片。提問:看了擺好的圖片,現在能不能比較快的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④把相同的水果放到一起。在數學中,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分類,這是數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

3、統計表(出示統計表)

這個表的第一排表示什麼?第二排表示什麼?

請一個小組彙報你們是怎麼填的。

從表中你能看出什麼水果最多,什麼水果最少嗎?

小結:像這樣的表格我們把它叫做統計表。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種數量的多少。

4、統計圖(出示統計圖)

除了用統計表表示水果的數量外,你有辦法在圖上表示它們的數量嗎?(學生説一説自己的方法)

請大家塗一塗,看誰塗得又快又好。

教師巡視指導並收集學生作業展示。

説明:像這樣的圖我們把它叫做統計圖。

從統計圖中你能很快地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嗎?蘋果比菠蘿多幾個?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小結:從統計圖中我們也可以知道各種水果的數量和它們之間的關係。

三、鞏固深化

1、懶羊羊吹泡泡(課件)

懶羊羊吹了幾種顏色的泡泡?每種顏色的泡泡各有幾個?

有沒有辦法能讓我們清楚地知道每種顏色的泡泡各有幾個?

説明:用符號記錄是我們收集數據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出示統計表,根據收集的數據填表。提問:從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麼?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2、小朋友星期日最喜歡做的事

課件出示統計圖提問並解決問題。

四、總結提高

統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今天課上我們所學的就是簡單的統計。(板書:統計)從這些統計圖和統計表中清楚地看出每種數據的數量和它們的關係。

五、課後延伸

二甲班小朋友最喜歡的體育運動。課件出示統計圖(一格表示數量2)

提問:這個統計圖和我們所學的統計圖有什麼不一樣?(課後思考)

《統計》教學設計 篇18

一、課題:

統計

二、教學內容:

教科書P93—97頁。

三、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蒐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用簡單的方法蒐集、整理數據。

四、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分類整理的統計方法。

五、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整理數據方法。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練習法、談話法等。

七、教具:

小黑板、掛圖等。

八、教學課時:

1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老師手中拿的盒子裏裝的是什麼嗎?怎樣才能知道裝的是什麼?

2、那麼你們知道盒子裏有多少種顏色的花?説説是哪些顏色的花?怎麼樣才能知道各種顏色的花有幾朵?

(二)教學例1

1、教師小黑板出示條形統計圖,並説明:圖中的四根條形柱分別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數、統計時,有幾朵,就在條形柱上塗幾個小方格。

2、師:小朋友們,請仔細看圖,你從圖中知道了什麼?同桌互相説一説。學生先看圖交流後,再全班彙報。師:你能提出些什麼問題?指名提問並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問題。)

在集體活動的基礎上,分小組進行提問練習:一生提問,一生回答。師小結:剛才大家的提問都很不錯,老師也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例2)

(三)教學例3

1、師:你們喜歡這四種顏色的哪一種?大家先不要着急回答。喜歡紅色的舉左手,喜歡黃色的舉右手,喜歡藍色的拍手,喜歡紫色的搖頭。

2、師:小朋友們都在動,老師還是不知道喜歡哪種顏色的人多,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辦法嗎?讓學生同桌互議後發表。

3、師小結:這些方法都不錯。請同學們分小組,用你們喜歡的方法在你喜歡的顏色下面作記錄。

(四)教學效果測評

生活中的統計。師:統計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裏每個月都要交水費、電費等,那麼就要統計電的度數,水的噸數。大家想想我們生活中還要統計哪些數據?給每組學生準備一份統計表,讓學生合作完成。

《統計》教學設計 篇19

單元教學目標

1、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單元教學要求

通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調查及一些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慾,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

單元教學重點

1、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

2、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及初步的推理判斷能力。

3、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單元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的統計知識。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2、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和初步的推理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會把統計的結果在統計圖上表示出來,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如果我們班要組織一次比賽,同學們想一想組織下面的什麼活動好?

1、出示:

(1)踢毽子、跳繩、拍球、套圈

(2)學生自由選擇。

(3)為了使大家都滿意,我們來統計一下。

2、出示統計圖。

3、根據數據在統計圖上塗一塗。

4、觀察統計圖,並回答問題。

(1)統計圖中可以看出,調查了xx名學生。

(2)喜歡xx活動的人最多,喜歡xx活動的人最少。

(3)如果你們班有一名同學沒來,猜測他最有可能喜歡xx活動。

(4)你認為你們班最好組織什麼比賽?

二、課堂作業:

調查本班參加課外小組的人數,整理後製成統計圖。

看統計圖回答問題。

1、從圖中看出,一共調查了xx名學生。

2、參加哪個組的人數最多?哪個組的人數最少?

3、唱歌組比美術組多xx人?

4、電腦組和手工組一共有xx人?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統計,統計的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用處非常廣泛。我們今天只是學習了初步的統計知識,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它的用處在於可以直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非常直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統計的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統計的過程,掌握統計的方法,會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2、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使學生掌握統計的方法,體驗和感受整理數據的過程。

教學難點

觀察統計圖,回答提出的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

同學們,新年快到了,我們佈置教室需要一些氣球,你們説是哪種顏色的氣球可以多買一些。

二、製成條形統計圖。

紅色黃色綠色藍色

1、統計圖中可以看出,調查了xx名同學。

2、喜歡xx顏色的人最多?喜歡xx顏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們班有一名同學沒來,他最有可能喜歡xx顏色?

4、佈置會場,多買些什麼顏色的氣球比較好呢?

三、實踐活動:

每一位同學調查本組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麼?做一次統計。

《統計》教學設計 篇20

(一)教學設計思路: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統計的思想方法是數學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要求學生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能通過收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作出合理的決策,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對數據的來源、處理數據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結果進行合理的質疑。統計與現實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所以學生對統計知識的學習並不神祕,反而有更深厚的生活體驗。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是《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一年級時,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這節統計課最大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

教學設計中,把“統計”這一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將學生置入他們喜聞樂見的情境,使他們在輕鬆、愉悦的情境中,深刻體會數據的收集來源於日常的生活實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的進行情感教育,當學生在“格子不夠”產生認知衝突,感到困惑時,及時引導學生自覺地進行探索、交流,最終引導學生指向“1格表示2個人”這一新知的前沿。

學生在現實的數學情境中參與數學活動,從事數學探索,進行數學交流,開展數學操作,在學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認識到“以一當多”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數據與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進行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3 、情感與態度:

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

1、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理解1格表示2個單位。

(五)教具:

調查表、統計圖、多媒體課件等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1、孩子們你們喜歡動物嗎?誰來告訴大家你最喜歡什麼小動物?

2、老師知道你們喜歡的小動物都是非常可愛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隻小動物,想知道它們是誰嗎?(師課件逐個出示:小貓、小狗、小兔、小烏龜)

3、大家喜歡他們嗎?現在老師非常想了解在這四種小動物中我們班喜歡哪種動物的最多,喜歡哪種動物的最少?你們想知道嗎?我們就來統計一下我們班喜歡這幾隻動物的情況。

4、板書課題:統計

設計意圖:把“統計”這一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將學生置入他們喜聞樂見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並通過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1、收集整理數據師:由於時間關係,我們統計一下1、2組的同學喜歡的動物,好嗎?我們要進行統計,首先就要收集記錄數據,收集數據的方法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呢?生:…師:你們可真聰明,現在我們就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吧,老師請四名小記錄員來前面來,誰想來?記錄員要注意認真聽,仔細記,千萬別漏記。1、2組同學要以開火車的方式依次説出喜歡的小動物,注意做到聲音響亮,吐字清晰,並且要監督記錄員記的是不是準確。好,開始吧。

2、製作統計表

(1)、完成統計表師:我們一起把統計的結果填在統計表中。(注意統計人數是否和實際人數一致。)師:我們已經把喜歡各種小動物的人數統計出來了,看看統計結果,誰有什麼想説的?

(2)、探索完成統計圖嘗試:統計表不夠清楚明瞭,有沒有別的統計方法能讓我們一眼就看明白的?(出示統計方格紙)請學生根據統計表的數據試着塗一塗,分組完成統計圖。(學生嘗試活動,發現疑難:格子不夠)

(3)、探討:格子不夠怎麼辦?請每組小朋友共同討論研究。用你們想的辦法試一試,看哪種方法好?交流、彙報:請各小組上實物投影展示統計結果。

預設:

1、學生把格子塗到外邊去。(往上塗)

2、把不夠的格子塗在左邊或右邊。

3、把不夠的格子分開,即原來一個表示2個。(不能只是不夠的一格表示2應全部都表示2。)

(4)、演示:一格表示2個人,2格表示幾個人?3格表示幾個人?(依次出現數字)大家覺得這個方法行嗎?

(5)、請你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張統計圖上再來畫一畫。

質疑:用1格表示2人,如果是單數怎樣畫?

(6)、交流、展示。注意單數的畫法————畫半格。

質疑:用1格表示2個人的方法我們終於畫出了統計圖。如果統計的人數很多時你覺得一格還可以表示幾個人?

3、看圖提出並解答問題。

現在這張統計圖能讓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嗎?你看明白了什麼?誰來説?

根據這幅統計圖,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4、小結:小朋友用1格表示2個人的方法畫出了這麼清楚、這麼漂亮的統計圖,並且通過統計圖還發現了許多的知識,你們真了不起!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認知衝突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的方法:1格代表2個單位。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讀圖能力,增強學生的統計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