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錦集六篇

校園1.88W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錦集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教學重、難點]

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板書鍾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説的是什麼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採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樑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説: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覆言。初無奇闢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評價如此之高,而後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鑑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麼?其目的是什麼?

(提示:方式是試圖採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於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麼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託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採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託了對親朋的美好祝願。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麼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麼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採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後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麼?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四、問題探究

關於《涉江採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麼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及新詞。

2、瞭解按遊覽路線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學習“孔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瞭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雙龍洞的奇異的景象,激發學生熱 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學生依據課文內容,蒐集資料、豐富課外知識,運用有關課外材料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初步瞭解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孔隙”和“內洞”是全文重點內容,也是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讀中感悟,瞭解到“孔隙”和“內洞”景觀特點。

【教學用具、學具準備】

石鐘乳、石筍圖片數張,維美光盤。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金華──羅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簡介作者葉聖陶。

3、學習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意思。

4、逐自然段讀課文,瞭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5、練習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學生讀課題)。

我們隨着葉聖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就漸漸入山了。在山上,我們看到了哪些景物?

二、學習課文

1、學習二、三段:

⑴ 默讀,畫出沿途景物。

⑵ 看到文中景物描寫,你想説什麼?

⑶ 有感情讀2、3段。

2、學習第五段:

⑴ 過渡語:

山上景色美,雙龍洞呢?讀課文,看我們隨葉老遊覽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麼?板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⑵ 很多同學對“孔隙”和“內洞”感興趣,那我們就先學習這兩處,看孔隙。

⑶ 課前,不少同學查閲了雙龍洞資料,誰來説説你瞭解到的孔隙什麼樣?(學生簡介)

⑷ 如欲觀賞內洞美景,唯有平卧小船、擦崖逆水而入,這種遊覽方式堪稱一絕,我們也去感受一番!

⑸ 自由讀,結合語句談談遊覽孔隙後給你留下的感受。

個人學習後,小組內互相補充。

⑹ 彙報:

窄小 船小

低矮 行船方式

乘船姿勢

乘船感覺

⑺ 看過孔隙光盤。

3、學習6~8段:

⑴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過了孔隙就到了內洞,我們看到了什麼?結合文中語句談感受。

⑵ 彙報:

① 看到黑、大,洞頂的雙龍和各種石鐘乳和石筍。

② 讀中感悟,雙龍、石鐘乳、石筍的美和奇特。

知道雙龍洞洞名的來歷。

③ 師生展示石鐘乳圖片,加深體會。

4、學習第4段:

⑴ 過渡語:

學完內洞,咱們再來看看外洞和洞口,請你們自學。

讀一讀課文,看看外洞和洞口有什麼特點?

⑵ 自學彙報:

洞口 寬 外洞 高 大

三、瞭解過渡句作用

1、學完雙龍洞,作者介紹的最詳細的是哪個地方?為什麼作者不先寫這兒?這樣重點不就更突出了嗎?

(遊記要按遊覽順序來寫)

2、指板書,説説作者的遊覽路線。

3、把文中描寫作者遊覽路線的句子找出來。

4、請你們按順序讀讀,體會它們的作用。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隨葉老遊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內天然形成的景觀令人驚歎,其實,我們國家還有不少自然形成的奇異景觀,介紹你知道的景觀。

五、作業

蒐集祖國奇異景觀資料,兩週後辦圖片展覽。

第 三 課 時

1、檢查朗讀。

2、檢查字詞情況。

3、處理課後練習,指導仿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字。

2、領會課文內容,知道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分角色朗讀。

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2、烏鴉、狐狸等頭飾。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

一、板書課題

看課題:這是誰和誰?我們來看看它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二、激趣引入

教師口述,同時課件演示:狐狸直流口水。

師: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請大家繼續看演示。請一位同學朗讀。

狐狸三次説的話及烏鴉的三次反應。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有內容,大家説説怎樣學習才有趣。

學生提出多種學習方法。教師歸納:先讀書,後表演,再質疑。

三、通讀,分小組自由讀,充分熟悉課文內容

打開書,分小組自由讀課文第4—8自然段,讀流利為止。

四、分小組議讀

小組邊讀邊評,瞭解課文內容。

五、各小組分角色朗讀

師:請小評論員評論一下,他們誰得最像狐狸和烏鴉?

請評選出的優秀者帶大家讀相應的課文段落。

六、説課文意思

師:回顧一下我們讀書的過程,讀完了這幾段課文,你知道了什麼?你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嗎?

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課文的意思。

七、表演,創造性地表達課文內容

1、同學們通過自己讀書,已經初步懂得了課文內容,可以表演了嗎?怎樣演呢?請小組討論,討論好了就開始表演。

學生在組內自由組合,練習表演。

2、誰準備好了可以上台來給我們大家表演。

請幾組小演員上台扮狐狸和烏鴉進行表演。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課堂練習

一、朗讀課文,回憶上節課的內容

二、質疑,引出寓意

1、大家有什麼問題要問“狐狸先生”和“烏鴉小姐”嗎?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狐狸先生:

你為什麼要用那麼親熱的語氣問候烏鴉?

你為什麼要問候烏鴉的孩子?

烏鴉的羽毛並不漂亮,嗓子也並不好,可你為什麼還要誇她?

烏鴉小姐:

為什麼你第一次不作聲?

為什麼第二次看了狐狸一眼,還是不作聲?

為什麼第三次那麼得意,唱起歌來?

由狐狸和烏鴉的扮演者回答以上問題。

2、同學們,從他們的回答中,你可以看出這是一隻怎樣的狐狸,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從狐狸和烏鴉的話裏,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三、總結

這篇課文雖然短小,卻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把這樣的故事叫寓言故事。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就選自一本有名的寓言—《伊索寓言》,課後請同學們找來讀一讀。

四、複習生字

1、用生字卡片齊讀、指名讀。

2、指導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

差:半包圍結構,注意下面是“工”,不是“土”。

張:左右結構,左右大致各佔一半位置。注意筆畫筆順,“弓”的第三筆是“豎折折鈎”,“長”的第一筆是“撇”。

肉:筆順是丨、冂、內、肉,共6畫。注意兩個“人”的第二筆都是點。

叼:最後一筆是“提”,不是“撇”。

雀:下面部分是4橫,不要少寫一橫。

(2)學生練寫,完成課後練習第2題。

五、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

教師巡視指導,課堂訂正。

六、做遊戲

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好嗎?假如像烏鴉媽媽,你會對你的寶寶説些什麼呢?

學生扮烏鴉媽媽勸誡孩子。

七、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談話導入,簡介冰心

1.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許多朋友,你喜歡和什麼樣的人做朋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和冰心奶奶來談談友誼。

2.出示課題《大海中的燈塔》,從課題中你讀懂了什麼?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出示自學要求。

(1)閲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勾出對你有所觸動的句子,在旁邊批下你的感受。

(3)畫出你不懂的地方,提出問題,小組討論解決。

2.學生分組學習,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三、品讀感悟,交流體會

1.全班交流,説説自己讀懂了哪些內容,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釋疑。

2.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有啟迪性的句子理解。

信一開頭,冰心奶奶就説讓我們來談友誼,友誼是什麼?用信中的語言來説説。抓住文中重點句子理解友誼的重要,掌握交友的.藝術。

友誼是人我關係中最可寶貴的一種情緣。強調友誼有情。

肯耕種的才有收穫,能貢獻的才配接受,對朋友要有付出,有奉獻。

使你墮落,消沉的,不是你的好朋友。同時也要警惕,你是否在使你的朋友積極向上?交友要交摯友,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要只想你能從朋友那裏得到什麼,也要想你的朋友能從你這裏得到什麼。朋友之間有索取,更要有奉獻。

各種不同的人格,如同琴瑟上不同的弦子,和諧合奏,就能發出天樂般悦耳的共鳴。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朋友之間要做到性格互補,取長補短。

友誼是大海中的燈塔,沙漠裏的綠洲,朋友之間的真誠幫助,猶如雪中送炭。

對這些句子的理解,要注意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從讀中感悟句子的意思。還可讓學生聯繫生活中的事例,交流與朋友之間發生的事例。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友誼。在生活中真正的朋友應當互相幫助,互相提醒,共同進步。

3.交流談體會。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許多小朋友,甚至有大朋友,説説你是怎樣與他們相處的。

  四、選讀感悟,情感昇華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2.把文中對自己有啟迪的句子抄寫在摘錄本上。

  五、延伸拓展,指導生活

1.課外閲讀冰心的作品。

2.小練筆:寫寫你和朋友之間發生的事情。談談你對友誼的認識。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學習目標:

1、熟讀成誦,翻譯全文,各累詞彙。

2、掌握“龐然大物”、“外強中乾”、“黔驢技窮”三成語,理解文章的內容及寓意。

二、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翻譯,理解文章內賓。

2、由“龐然大 物”、“外強中乾”、“黔驢技窮”引出文章寓意。

三、教學設想及準備:

1、讓學生對作家、作品做簡要的瞭解,反覆誦讀,逐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寓意。

2、通過投影,結合自己思考題,引發學生對黔之驢的新解,擴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由《左傳》中成語故事“外強中乾”導入。

二、學習目標:

1、熟讀成誦,結合註釋試譯全文,積累文言詞彙。

2、掌握“龐然大物”、“外強中乾”、“黔驢技窮”,理解文章的寓意。

(指導學生預習新課,先自讀,然後分段朗讀,及時正音)(5’)

三、作家作品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被後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文學成就包括多方面,有論説、寓言、傳記、遊記等。

四、自學指導:

1、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翻譯全文。

2、記下有疑問處,互相討論質疑(10分鐘後比較自學效果)。

五、根據譯講要求,翻譯全文。

1、文中的哪些詞語表現了驢子的反映和老虎的心理變化過程?

簡析:“龐然大物”是經虎的眼光來顯示它的心生畏懼,“以為神”更是敬畏之至。“蔽”、“窺”、“稍”更反映老虎既好奇,急於摸底,又害怕的心理。“終不敢搏”可見虎之謹慎,“稍稍近之”,“往來視之”,“近出前後”,“蕩倚衝冒”可見虎之生性大膽和工於心計。

2、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呢?試從好事者、驢、老虎等角度談談你的看法,五分鐘後各抒已見。

比如,首先可以黔之驢真的沒有用處嗎?為什麼稱船載驢以入的人為“好事者”呢?你為驢子感到悲哀嗎?你又為老虎感到驕傲嗎?

簡析:

(1)黔之驢並非廢物,而是“虎落平原”,沒有發揮自己的特長,英雄也要有用武之地,若在內地它吃苦耐勞可負重千里。

(2)“好事者”未能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沒有能使驢子進入“用武之地”,“止增笑耳!”

(3)老虎,我為你驕傲。“你”膽大、心細、勇猛而不失謹慎,無論外物是如何貌似強大,“你”毫無畏懼,善於鬥爭,所以能取得勝利。

(4)驢子,我為你悲哀。無論是做人還是驢,都要有自知之明,徒有其表,名不符實,輕舉妄動逞英雄,只會落下可恥的下場。

六、課堂作業:

1、背誦全文。

2、寫一篇50字左右的小短文,談談這則寓言對你的啟示。

附板書:

黔之驢

柳宗元

好hào窺kuī載zài驢:黔無驢龐然大物一鳴再鳴蹄之

載以入:連詞“而”虎:以為神且噬已覺無異能技止此耳

以(之)為神:介詞“把”,“之”代指驢寓意:辛辣的諷刺了貌似龐然大物,實以為且噬已也:動詞“以為”則外強中乾,遇到困難就黔驢技

蹄之:名詞活用為動詞窮的人。

益習其聲:益“更加”,習“習慣”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第二單元 太陽與時間

認識太陽

一、教學目標:

1.在交流有關太陽的信息資料的過程中體會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想法;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過程和結果。

2.在蒐集及交流信息資料的過程中體會合作與交流的愉快。

3.初步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知道太陽是一個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二、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知道太陽是個温度很高的大球體。

三、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太陽的資料。

教師:蒐集有關太陽的視頻、圖片、文字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教師敍述謎語內容:勞動英雄面孔紅,天一亮來就出工。從東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學生説出謎底,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究活動:

1.提出問題:關於太陽,你都知道些什麼呢?

2.組內交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交流,將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師巡視,注意傾聽,適時指導。)

3.彙報交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各小組互相補充。

4.思考與總結

各小組根據交流情況進行總結。

5.展示交流

學生再次進行彙報。

6.師生共同總結。(可投影太陽的相關圖片或製成課件)

(1)太陽的外觀和銀河系

(2)太陽的結構

(3)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耀斑和日珥。

(4)太陽的大小、體積、質量。

(5)太陽與地球的比較

7.對蒐集信息資料的方法進行總結交流。

(三)自由活動:

1.説一説太陽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2.假如沒有太陽,會怎麼樣?

3.評價:從我學到的知識.學習的方法.表達與交流方面讓學生進行自評。

(四)拓展活動:

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來創作有關太陽的科幻小説或科學童話。或者讓學生繼續查閲相關的資料,將對太陽的研究繼續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