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學聯考地理:優化複習策略

校園1.25W

大學聯考地理備考:優化複習策略

大學聯考地理:優化複習策略

【摘要】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大學聯考地理備考,供大家參考,希望小編的整理對高三的同學有幫助。

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四部分,是高三地理複習的重點和難點。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識板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複習中,同學們普遍認為自然地理是最難的。對文科生來説,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學習中的"瓶頸",考試中失分的"重災區"。如何優化複習過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和應試能力,是高三師生普遍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戰略決策--精確

1.研究大學聯考地理試題,把握複習重點

研究歷年真題,尤其是近三年大學聯考題,有助於同學們準確把握大學聯考命題趨勢、鎖定複習重點。建議同學們分專題總結近三年大學聯考中出現的知識點,如"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這一專題在近三年大學聯考各地試卷中知識點分佈情況如下表所示:

經過這樣的整理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①該專題往往以自然帶為切入點,綜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非地帶性分佈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山地垂直地帶性規律(不同山脈或同一山脈的不同坡向自然帶數量、基帶,同一自然帶在山體不同坡向的高度、雪線高度等)

②相比較而言,差異性比整體性在大學聯考中出現的頻率更高。複習時可將差異性作為本專題的重點。

③整體性會以熱點作為背景,厄爾尼諾、拉尼娜等氣候異常事件,以及大型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等都可成為命題切入點。

2.考綱是大學聯考複習的綱領和指南

在複習過程中應該注意:①明確考綱對知識範圍的要求;②明確考綱對能力方面的要求;③明確近幾年考綱的變化;④仔細研讀考綱中的試題範例。

複習過程--科學

1.夯實"雙基",形成自然地理知識的骨架

(1)夯實"雙基"

大學聯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源於知識,雖然大學聯考考查的知識點只是全部知識點的一部分,這有限的內容僅僅是對學科內容的抽取,但這種抽取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且每年大學聯考試題都是變化的、求新的、不可準確預測的。因此地理備考要夯實基礎。

在夯實基礎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可將複習方式由結論性知識的獲取轉移到對知識形成的分析上來,以學習過程的探究性達到學習成果的前瞻性,培養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一是分析知識形成的情境,情境材料有文字,也有各種圖表等,同學們可通過分析各種情境材料推導出結論,從而自己發現知識,如觀察分析圖表,據"圖"明"理",統計分析地理數據,以"數"説"理",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鮮明、準確而深刻的知識。

二是分析知識形成過程。如地球運動、大氣運動,大氣環流形成變化等,同學們在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分析並綜合概括,推導出概念、原理和規律的過程中,能形成思路清晰、因果關係明確的條理化知識。這樣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既夯實了"雙基",體驗到了學習的過程,掌握了學習方法,又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這也為後面建立知識間的聯繫線索、形成自然地理知識骨架打下基礎。

(2)建立知識間的聯繫線索

建立知識間的聯繫線索,是對知識的加工和重組,需要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明確聯繫途徑和方向,這樣在遇到新問題時,才能提取應用。舊知識在新的指導思想下,經過重新組合、歸納、聯繫、遷移,就成為"有組織的"新知識。例如:

空間分佈的接近聯繫或對比聯繫如:世界大洲的分佈-板塊的分佈-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佈-年輕的褶皺山脈的分佈-年輕的高原的分佈-某些有色金屬礦的分佈-古老的高原的分佈-主要平原的分佈-與沖積平原有關的大河的分佈。

地理事物間因果關係的聯繫如:太陽輻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佈-氣壓帶、風帶的分佈-洋流的分佈-氣候類型的分佈-植被的分佈-自然帶的分佈。

地理事物間平行並列關係的聯繫如:各種外力作用,共同影響或共同作用於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種因素(如影響氣候的因素)。

地理事物間主次從屬關係的聯繫如:外力作用與其包含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自然資源與其包含的土地資源、大氣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

地理事物間大小包含關係的聯繫如: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統;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陸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潛水、承壓水)等。

(3)形成自然地理知識的骨架

知識具有系統性、關聯性,就像一棵大樹枝繁葉茂,且有縱橫交錯的根。構建網絡可以使零散孤立的知識系統整合,既有利於同學們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又使同學們從宏觀上整體把握該部分知識。

如地球部分的相關知識可總結如下:

2.深刻理解自然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

熟悉地理概念是學好地理的基礎,是掌握地理規律的關鍵,也是正確解答地理問題的前提。建立自然地理知識結構要把握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羣體系,既要了解它們的內涵,還要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例如,地質作用與地質構造、生長邊界與消亡邊界、自然資源與能源、水文特徵與水系特徵等。

(2)重視地理原理和規律的歸納

如通過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根據洋流的分佈和成因,可歸納出:

①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

②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③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

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推理出來的普遍規律。

又如海水鹽度的成因分析思路和方法一般為:

①若兩地的緯度位置不同,靠近迴歸線的地區鹽度高,遠離迴歸線的地區鹽?度低;?

②若兩地的緯度位置相同,寒流流經地區鹽度低,暖流流經地區鹽度高;有河流徑流匯入的地區鹽度低;

③高緯度海區結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鹽度高,而結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鹽度低。

(3)突出基本原理、規律的實際運用

理論聯繫實際是地理學科複習的基本原則,複習中要把學到的基本原理、規律等應用於實踐中,以此來解釋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從多角度、多層面、運用多種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複習自然地理知識首先要理解運動規律,如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循環、生物循環、地殼物質循環、地殼變動規律等,要搞清楚"為什麼會運動""怎麼運動";其次要掌握分佈規律,並將其與自然現象緊密結合,如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分佈規律,晝夜長短的時空分佈規律,降水的時空分佈規律,氣候類型的分佈規律,自然帶的分佈規律,火山、地震帶的分佈規律,要搞清楚"為什麼這樣分佈""怎樣分佈"。要用聯繫的觀點看待這些運動規律和分佈規律,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與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有聯繫,也和氣候的成因等有聯繫。

下面以"熱力環流"的複習為例來説明這一複習思路和方法。

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繪製相關的熱力環流圖,並據圖正確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地理現象:繪製城市與郊區之間的熱力環流圖,並進一步分析熱力環流對城市工業(有空氣污染的工業)佈局的影響,或解釋"城市雨島"的成因;繪製山谷風的熱力環流示意圖,並分析山谷或盆地地區多夜雨的原因等。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分析三圈環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對氣候的影響,分析氣旋、反氣旋的形成原因及其對天氣的影響等。

3.正確處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關係

地理試題多以區域地理為載體,以自然地理為基礎,以人文地理為主要切入點,以人地關係和可持續發展為主線。所以,在複習中要把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區域地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與大氣單元結合的世界各大洲氣候要點:亞洲三種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特徵比較、分佈地區;非洲氣候帶沿赤道呈對稱分佈的原因、非地帶性因素對非洲氣候的影響;温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分佈地區及其在歐洲分佈廣,而在其他大洲分佈範圍小或無分佈的原因;北美洲氣候的主要類型及其分佈地區,地形對北美洲氣候的影響;安第斯山對南美洲氣候類型形成和分佈的影響;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呈半環狀分佈的特徵及其原因;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及其成因等。

每個高三的學生都是一顆種子,藴含着無限希望,在大學聯考試卷發入手中之前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關鍵看你現在如何想、如何做,是否能將希望孕育成傳奇。祝同學們來年大學聯考取得喜人的成績!

【總結】大學聯考地理備考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裏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也希望高三的同學們好好複習,為大學聯考做準備。

瀏覽了本文的同學也瀏覽了:

高一地理重要知識點:陸地和海洋

第三單元陸地和海洋

一: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

(1)組成巖石的礦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鋁、鐵

結合

礦物:主要的造巖礦物有石英、雲母、長石方、解石

積聚巖漿巖(花崗巖,玄武巖)

巖石沉積巖: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巖,頁巖,砂巖,礫巖)

變質巖:大理巖,板巖

(2)地殼物質的循環

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的巖漿的產生,這一過程就是地殼物質循環

二: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

1)地質作用:按能量來源不同,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內力作用:地震、火山爆發、地殼運動、變質作用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殼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

地殼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兩者的關係

水平運動形成褶皺山系,如裂谷和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

垂直運動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陸變遷

3)板塊構造學説的基本論點

(1)全球巖石圈共分為六大板塊(課本63頁圖3.11)

(2)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等

(3)板塊張裂地帶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塊相撞擠壓地帶,常形成山脈,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海溝、島弧、海岸山脈,當大陸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

4)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地質構造的概念: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變形變位

(2)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

褶皺巖層形態未侵蝕的地表形態侵蝕後的地表形態與人類生產關係

背斜一般是巖層向上拱起成為山嶺不少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儲油構造

向斜一般是巖層向下彎曲成為谷地不少向斜受擠壓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儲存地下水

斷層沿斷裂面兩側巖塊錯位東非大裂谷、華山北坡大斷崖;上升巖塊: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陽湖。工程建設遇斷層加固或避開

5)外力作用與地貌

侵蝕搬運堆積

流水作用沖刷地表,如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寬搬運侵蝕後的產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漸沉積流沙堆積形成山前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

風力作用風蝕溝谷、風蝕窪地形成戈壁、荒漠風沙堆積形成沙丘、沙壟、沙漠邊緣黃土堆積,如黃土高原

2012大學聯考指南:熱門專業 高校收費標準 招生辦聯繫電話 估大學聯考分選大學 大學聯考錄取安排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以經緯網為背景的空間定位和地理計算

空間定位是地理學習的枴杖,是大學聯考命題的切入點。樹立空間意識、準確進行定位是讀圖解題的關鍵。經緯度座標將地理事物定格在地球表面,以經緯網為背景的空間定位是建立在足夠知識儲備基礎上的相對判斷,是由已知推導未知的邏輯推理與假設。

雖然06年大學聯考對地理空間定位能力的考查有些淡化,但這不等於是大學聯考命題的趨向。縱觀連續五年大學聯考,命題始終關注空間定位。以經緯網為背景的地理計算是大學聯考命題的另一鍾情點,關鍵是運用公式轉化條件,選擇方法合理估算。

(05年全國文綜卷I)下圖為亞洲兩個國家略圖。讀圖回答1~3題。

1.兩國的臨海分別是(C)

A.紅海、亞丁灣 B.安達曼海、泰國灣

C.地中海、波斯灣 D.阿拉伯海、孟加拉灣

2.②圖所示國家的自然特點是(D)

A.面臨海洋、降水豐沛 高中學習方法 B.地勢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涼、四季如春 D.沙漠廣佈、炎熱乾燥

3.根據地理座標判斷,甲乙兩地距離約為(C)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 D.1550千米

一、以經緯網為背景的空間定位

利用經緯網進行空間定位是地理學習的難點,要想很好地掌握,一要熟悉經緯度的空間分佈和經緯網圖中地理方位的判讀規律;二要在平時的學習和訓練中加強對經緯線的研究以建立足夠的知識儲備;三要積累答題經驗,熟練調動頭腦中的地圖,利用“控制點”進行相對位置的判斷。

對經緯線的探究大體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畫整體圖:①選準要研究的某一經緯線,如60°E經線,在世界政區圖中找到;②按照一定的方向,如從北極點向南移動,看它經過了哪些國家,並用緯度加以界定其範圍;③用線段法加描述,畫出整體圖;④最後以此經線為中心條帶,向四周輻射觀察與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觀察,為相對定位打下基礎。

第二步:探微觀圖:按照從自然地理要素(位置、氣候、地形、植被、河流)到人文地理要素(農業、工業、交通、城市、人口)的順序對地理事物進行描述和整理,分別畫出簡圖,將地理事物從各自的地圖中提取出來後整合在一幅圖上,形成綜合圖。在探微觀圖的過程中要注意地理事物的典型性,以及區域的整體性。

第三步:解考查圖:查閲輔導資料或做過的模擬題,蒐集與所研究的經緯線相關的題目進行整理歸類,從考查問題入手,思考空間定位試題的命題思路以及解決的各自對策。通過研究和做題,在頭腦中形成特定經緯線的定位方法。

經緯網定位的經驗一方面來自平時對地圖的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靠做題不斷積累。例如在考查河流定位時,我們經常會遇到關於30°N緯線的河流識別,總結河流分佈我們可得下面的整體圖。A、B、C、D四條河流分別是埃及尼羅河河口(30°N、30°E)、西亞兩河河口(30°N、50°E)、中國錢塘江河口(30°N、120°E)、美國密西西比河河口(30°N、90°W)。

2005年客觀題很好地體現了對空間定位能力的考查。下面以此題為例,談一下經緯線定位的方法。

1.養成標圖習慣,確定具體經緯度

經緯線常作為區域試題的背景,信息呈現是經緯網(不標東西經、南北緯)或十字經緯線(一條經線和一條緯線,不給經緯度)。相比之下,經緯網較十字經緯線容易判讀,但都要先確定東西經、南北緯。本題所給兩幅題圖代表上面兩種類型。故在大學聯考考場上,先選擇圖②進行定位,然後從答案入手,不僅會提高準確率,還會相應節省解題時間

2.樹立分類討論思想,在假設的基礎上進行驗證

按照多數同學的思路先對圖①進行定位,發現圖①只給出了海陸的相對位置和橫向、縱向經緯線,有度數但不明確。因此所給的34°緯線和36°經線就可演繹為四種情況:(34°N,36°E)(34°S,36°E)(34°N,36°W)(34°S,36°W)。接下來就是在假設的基礎上,聯繫實際海陸分佈對每一種情況進行驗證,最終確定甲地座標。

3.學會知識遷移,利用控制點進行定位

如果甲地為36°W,南半球定位海洋(不是陸地),北半球陸地只是格陵蘭島,緯度要高得多(60°N以北),故西經情況排除;如果甲地為36°E,根據開普敦(35°N,20°E)可推斷34°S的地方應該為海洋。通過排除最終確定圖①座標為(34°N,36°E)。

接下來是對該座標具體定位,一般採用控制點平移的方法。所謂控制點是指我們最熟悉的地理事物的座標,選取的原則是與要判斷的地理事物在位置上最接近。控制點平移就是將已知地理事物的'座標在經緯網圖中平移,來確認不熟悉的事物以實現具體定位。

甲地座標為(34°N,36°E),我們選擇北非埃及首都開羅(30°N,30°E)作為控制點,然後以開羅作為起點向東北方向平移,即可確定該位置為土耳其南部的敍利亞位置。西部所瀕臨的海洋為地中海。根據試題提供的答案信息,可直接選出C。通過對圖②的定位進行驗證。標註圖②各經緯線座標,據控制點30°N、50°E)為兩河流域的河口,即可判斷B地瀕臨的海洋為波斯灣。

空間定位僅是解題的突破口,圍繞區域實現綜合考查,在知識運用過程中體現地理思維方法和地理能力考查是大學聯考命題的鮮明特點。其應對策略:一般先根據位置特徵聯想自然地理特徵,再由自然地理特徵聯想人文地理特徵,並注意題圖所呈現的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繫和相互作用。如第2題,由定位知乙地位於阿拉伯半島,為熱帶沙漠氣候,因而出現沙漠廣佈、炎熱乾燥的自然特徵。

二、以經緯網為背景的地理計算

地理計算是將數學中的簡單計算學科化,用地理信息作為數據源,以揭示事物發展變化規律。與數學不同的是,地理計算更強調學科計算方法的使用和地理估算能力的考查,更注重理論聯繫實際。經緯網是人類附加在區域上的空間反映,根據經線、緯線的長度特點可求地球表面任意兩點間的距離。

涉及長度、距離問題的計算,一般要落在求經緯線長度上。同一經線上兩點間距離為111千米×緯度差,同一緯線上兩點間距離為111千米×經度差×緯度的餘弦值。題目中的第3題要求根據地理座標判斷甲乙兩地距離。但不同的是兩地分別處於不同的經緯度,其處理辦法是利用數學上的等效法,將所夾的經緯線長與兩點連線等效為一個直角三角形,利用公式分別求出兩直角邊的長度,然後根據勾股定理進行估算求值。

以經緯網為背景的地理計算,由於問題背景不同,命題形式靈活多變,但解題都要抓住問題的實質,其突破口都要從利用公式計算長度開始,注意條件信息的轉化和合理進行估算。

高二地理必修33.1 能源資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習題(含答

能源資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第2課時 能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治理 每課一練(人教版必修3)

【基礎過關】

山西省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國魯爾區以能源優勢成為世界著名的工業區。它們都以重工業的發展為主,請結合山西省的發展狀況回答1~2題。

1.目前山西省和魯爾區在能源開採和利用方面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是( )

A.酸雨蔓延 B.市場萎縮

C.資源枯竭 D .運輸量大

2.為了繼續發揮資源優勢,兩地共同採取的改造措施是( )

A.調整工業結構 B.調整工業佈局

C.發展有色冶金 D.實行產業轉移

能源重化工業發展需 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而山西省又是缺水的省份,為了保證能源重化工業的發展,山西省建設了一系列的引水工程,其中最大的是萬家寨引水工程。據此回答3~4題。

3.有關萬家寨引水 工程的敍述,正確的是( )

①山西省最大的引水工程 ②位於陝西、山西和內蒙古的交界處 ③處於黃河的下游 ④緩解了太原、大同、晉城一帶嚴重缺水的局面

A.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② ④

4.山西 省缺水特別嚴重的地區是( )

①晉中地區 ②晉東南地區 ③晉北地區 ④晉西南地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關於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 地的敍述,正確的是( )

A.從新中國成立時起,國家就加快了對山西省 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的步伐

B.為了緩解交通壓力,提高煤炭外運,山西省逐步形成了以鐵路、水運為主、公路為輔的煤炭外運路網體系

C.山西省積極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不僅能緩解交通壓力,也能提高經濟效益

D.山西省從“九五”時期開始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能源的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能力提升】

讀“幾種能源的發電成本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圖”,完成6~8題。

6.圖中發電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能源是( )

A.煤炭 B.核能

C.天然氣 D.可再生能源

7.考慮二氧化碳排放和發電成本因素,目前最受歡迎的能源應該是( )

A.煤炭 B.核能

C.天然氣 D.可再生能源

8.“加快發展核電、可再生資源和大力發展水電”是“十一五”規劃“多元戰略”的主要內容。關於下列地區應重點發展的能源,敍述正確的是( )

A.內蒙古高原和四川盆地應大力發展風能發電

B.青藏高原地區和新疆應該充分利用能

C.東南沿海工業發達地區可以重點發展核能

D.海南島和台灣島應該大力發展太陽能

9.下列關於山西省對重化工業調整的敍述,不正確的是( )

A.煤炭工業向氣化、液化產品發展

B.冶金工業向不鏽鋼系列、鋼製品和鋁製品系列發展

C.化工業向精細化方向發展

D.建材工業向高精尖方向發展

德國魯爾區豐富的煤炭資源使其成為世界著名的工業區。山西省是我國主要的煤炭產地,但尚未成為我國的經濟大省。回答10~11題。

10.與魯爾區相比,山西省明顯匱乏的資源是( )

A.水資源 B.鐵礦石

C.勞動力資源 D.煤炭資源

11.與魯爾區相比,山西省欠發達的社會經濟因素是( )

A.廣闊的市場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水陸交通 D.煤炭資源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讀“露天採煤區生態建設理想圖&rdquo 高中物理;,回答(1)~(4)題。

(1)黃土高原很多地區都能夠建設露天 煤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露天煤礦的建設易對自然環境產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露天礦區建設隔離護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復墾區對環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基礎過關

1.D 2.A 3.A 4.B 5.C

能力提升

6.A 7.C 8.C [第6題,根據圖中橫座標,發電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能源是煤炭。第7題,考慮發電成本、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因素,則天然氣的發電成本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小。第8題,四川盆地適宜發展天然氣工業;青藏高原和新疆適宜發展太陽能產業;海南和台灣多雨,不適宜發展太陽能產業,可以發展風能;東南沿海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可以發展核能。]

9.D [山西省重化工業調整,使其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其中建材工業向輕型、薄型方向發展。]

10.A 11.C [本題主要考查了魯爾區與山西省的資源對比。山西省與魯爾區相比,首先水資源缺乏,其次交通運力不足,而魯爾區有充沛的水源和發達的水陸交通。]

12.(1)當地的煤礦資源埋藏淺、煤層厚

(2)破壞植被,加劇水土流失;地表裸露,產生沙塵,污染大氣;露天採礦,雨水沖刷下滲,污染水源

(3)保護河道和礦區,防止廢棄物進入河道,防止洪水沖毀礦區

(4)恢復植被,減少水土流失,保護土 地,減少大氣污染和水污染

什麼是“經濟地理特徵”?

所謂“經濟特徵”,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狀況、主要物產,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的特點及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等等。

那麼,如何去歸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特徵呢?

通常,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進行回答:

一、經濟體系的性質 如我國是社會主義經濟;日本、西德、美國等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非洲的一些國家,如埃及、坦桑尼亞等國則是發展中的民族經濟。

二、工業地理 這裏主要包括工業生產水平、內部結構、主要工業部門,供、產、銷的關係,工業佈局、發展趨勢等等。例如日本,工業現代化水平高,技術力量強,生產設備好。但國內礦產資源極度貧乏,對外依賴性很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鋼鐵、機械、電子、、紡織為其主要工業部門。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户內海沿岸狹小地區。東京、大阪、名古屋、九州北部為四大工業區。

又如西德。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絕對優勢。工業的部門結構以重工業為主體,重工業產值約佔工業總產值的70%。工業部門也比較齊全,鋼鐵,機械、汽車、電器、化學、精密儀器和光學儀器工業在世界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但工業原料除煤炭和鉀鹽外,皆不能自給,對外有一定的依賴性。萊茵河右岸的魯爾區,是西德以煤炭、冶金為主的最重要工業區;位於西部邊境的薩爾區,利用當地的煤和進口的鐵,發展了鋼鐵、機械製造等工業。

三、農業地理 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農業地理,是指耕作業、林業、牧業和水產業;狹義的農業則單指耕作業。農業地理的內容包括農業生產水平、經營方式(耕作業、畜牧業、漁業中以哪一種為主。是集約農業還是粗放農業)、耕作制度(一年幾熟)、地區分佈上有何差異,主要農作物有哪些,等等。例如,我國東部季風區的農業特徵:本區是我國最重要的農業區。全國的人口和耕地,全國的商品糧基地,主要棉區以及各種纖維、油料、糖料、飲料等作物,淡水漁業、家畜、家禽等重要生產基地,大部分都分佈在本區。

又如西德的農業生產,實現了機械化和電氣化。畜牧業在農業中佔重要地位。北部平原發展了乳肉畜牧業,並種植麥類、馬鈴薯、甜菜等。中部高原山地發展了乳牛業。南部的河谷種植葡萄和其他水果。

四、交通運輸及其他 這裏主要指公路、鐵路線,內河航運與海上航線,主要交通樞紐和港口,海陸交通聯運,貨物流向等方面,有些還可考慮它的名勝古蹟及紀念地。

例如法國的巴黎,位於巴黎盆地中部,跨塞納河兩岸,河上有大橋溝通。水上運輸方便。市內有多條鐵路和運河通往全國各地。那裏集中了全國主要工業部門,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四分之一。巴黎又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一八七一年建立過世界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市中心區還有舉世聞名的埃菲爾鐵塔。

五、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 包括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礦物資源、資源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是否合理等等。

例如蘇聯。森林、礦物和土地資源都很豐富。西伯利亞的大部分和東歐平原的北部,廣佈着針葉林。它的煤、鐵、石油、天然氣、錳、銅、鉛、鋅的探明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東歐及西西伯利亞地區平原遼闊,有利開發。境內大河不少,為水運、水利、水力、航運、灌溉提供了有利條件。

大學聯考地理備考:高中地理基礎知識之分界線

【摘要】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基礎知識之分界線,供大家參考,希望小編的整理對高三的同學有幫助。

我國人口分佈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衝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地勢階梯界線

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崑崙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

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準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崑崙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口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氣候界線

(1)1月0℃等温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温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着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着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大學聯考地理知識點及答題規範:乾旱

整理了大學聯考地理知識點,答題規範。包括高線地形圖;海洋資源;鹽度和洋流;河流及交通;地質地形等專題,對提高大學聯考地理分數極為重要,建議考生認真閲讀。

>>>大學聯考地理知識點及答題規範彙總<<<

7. 乾旱小專題:

⑴ 温帶沙漠-----塔克拉瑪干(卡拉庫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陸內部,遠離海洋,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變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亞沙漠的成因:

地處温帶,盛行西風,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處於背風坡,降水稀少。

⑵ 熱帶沙漠-----撒哈拉(維多利亞)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或信風控制,終年炎熱乾燥。

變式:南亞塔爾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風不易到達,原始植被遭到破壞,地面缺乏植被保護。

⑶ 智利沙漠南北狹長的原因:

① 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熱帶沙漠氣候難以向東擴展;

② 受祕魯寒流影響,使熱帶沙漠氣候向北延伸;

⑷ 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形成的原因:

地勢較高,氣温低,對流弱,降水少,不具備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條件.

⑸ 華北春旱原因:春季氣温回升快,蒸發旺盛;降水稀少。

⑹ 東北無春旱的原因:緯度較高,氣温較低,春季有積雪融水。

⑺ 華北地區缺水問題:

產生原因: ① 自然原因:温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

② 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污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種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① 南水北調;

② 修建水庫;

③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素質;

④ 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利用率;

⑤ 限制高耗水工業的發展;

⑥ 發展節水農業,採用滴灌、噴灌技術,提高利用率;

⑦ 實行水價調節,樹立節水意識;

⑧ 海水淡化等。

⑻ 死(鹹)海面積縮小的原因:

① 地處熱帶沙漠氣候區(深居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自然原因)

② 工農業引用約旦河水(棉田面積擴大,引阿姆河、錫爾河灌溉),

使匯入死(鹹)海的河流徑流量減少.(社會經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