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世説新語兩則教學設計2015

校園3.04W

《世説新語》兩則是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文章以家庭、親情為主題。其中,《詠雪》一文展現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畫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畫面,展現了一個典型的書香家庭。這篇課文看似淺顯,但若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領會,自會翻出新意。

世説新語兩則教學設計2015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同學們,我國古代流傳下來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不僅有我們所熟悉的司馬光、孔融,還有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2.檢查預習:學生簡介作者和作品、教師補充。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愛好文學,招納文士。撰有《世説新語》,記述漢末、魏、晉士大夫的言行。原有集,已失傳。

《世説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本書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敍其事,不作任何誇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六朝志人小説的代表作。

二、點讀字詞。

1.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注意糾正讀錯的字音。

強調讀準如下字詞的讀音:太傅 欣然 差可擬 無奕 在否 慚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節奏,讀順句子。

3.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

4.學生分小組討論解決字詞句方面的疑難。如有小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可提交班上集體解決,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

5.教師點讀如下字詞,檢查同學們的理解情況。

兒女 講論 俄而 欣然 未若 期行 捨去 尊君 家君

驟 差 擬 因 戲 否 委 引 顧

三、譯讀文句。

1.學生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意。

2.女生讀《詠雪》,男生説譯文。

3.男生讀《陳太丘與友期》,女生説譯文。

4.教師讀課文,學生説譯文。

5.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語調的輕重。

四、問讀疑難。

1.學生熟讀課文,並就課文的內容、情感、寫法等提出自己的問題。

2.教師歸納所提問題。重點問題學生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①謝家聚會吟詩,為什麼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從“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中我們能感受道怎樣一種家庭氛圍?

②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意古今有何不同?

③“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④文中把雪比作鹽、柳絮,你認為哪一個比喻好?你還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嗎?

⑤《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何不同?

⑥文中的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⑦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3.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依據回答情況給予必要的引導。

明確:①開頭一句“謝太傅……講論文義”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雪寒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事件。在雪花飛揚的寒冷天氣中,外出不便,聚會詠雪不正是賞心樂事嗎?文中“欣然、大笑、樂”等詞營造出一種融洽、歡樂、輕鬆的氣氛。

②古義:指子侄輩,指家族中年輕的一代人。今義:專指子女。

③對“公大笑樂”,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後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讚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④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有人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有人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藴。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藴。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藴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學列舉的喻體有“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師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引申其他詠雪名句,如韓愈《春雪》“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

⑤君,是對人的尊稱: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謙詞,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

⑥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當他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不但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斥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見他是一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但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後,他悔愧地下車“引之”,又表現他誠懇、勇於改錯的精神。

閲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徵。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呢?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認為元方並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於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麼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