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賞析

校園2W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賞析1

【詩句】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賞析

【出處】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意思】雲夢澤: 古大澤名,範圍很廣,包括今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 一帶低窪之地,洞庭湖也在其內。岳陽城: 即今湖南嶽陽市,在洞庭湖東岸。句意: 洞庭湖的水氣充滿了雲夢澤,波濤震撼了岳陽城。寫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氣勢。

【提示】雲夢澤,古代水澤名,在洞庭湖北岸。兩句是 説: 湖上水氣蒸騰,瀰漫於雲夢澤;湖中波濤洶湧,搖撼着 岳陽城。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 來反映湖的聲勢。詩句寫得氣勢磅礴,格調雄渾,前人譽為詠 洞庭的 “高唱” 。

【賞析】寫洞庭湖雄渾壯闊的景象。水勢浩渺,與天混一,霧氣蒸騰,籠罩雲夢;波濤洶湧,震撼嶽城。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四評曰:“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

【鑑賞】 洞庭湖水氣迷濛,燻蒸着整個雲夢澤; 湖水波濤洶湧,搖撼着整座岳陽城。雲夢: 古代雲夢有二澤,橫跨今日的湖北省長江南北一帶,江北叫“雲”,江南叫 “夢”。“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這兩句詩和杜甫的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詩一樣,都是描繪洞庭湖的名句,形容湖水的壯闊秀麗。

【全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註釋】平:平闊。涵虛:包容天地,這裏指湖水澄清空明。混:混合。太清: 指天空。氣:水汽。蒸:蒸騰。雲夢澤:水澤名,一在長江之南,為夢澤, 一在長江之北,為雲澤,後淤積為陸地。波:波濤,波浪。撼:搖動。岳陽 樓:在今湖南嶽陽,為古岳陽城西門城樓,瀕臨洞庭湖。濟:渡。舟楫 (jí):泛指船隻。楫,船槳。端居:安居,閒居。恥:慚愧。聖明:聖明的朝 代。垂釣者:釣魚的人。喻指張丞相。徒有:空有。羨魚情:想要做官的 願望。《淮南子·説林訓》:“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全鑑賞詩】

〔太清〕指天空。〔雲夢澤〕古代“雲”、“夢”本是二澤,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江北為雲,後大部淤成陸地,便並稱雲夢澤。宋範致明《岳陽風土記》中説:“孟浩然洞庭詩有‘波撼岳陽城’,蓋城據湖東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晝夜不息。”

唐玄宗開元21年,張九齡為相,孟浩然與他多有交往。這首詩意在通過張九齡而被引薦,但卻毫無趨炎附勢,阿諛權貴的媚態。詩人十分巧妙地運用託物言志的象徵手法,寫了面對煙波浩渺的洞庭湖而生的感慨。曲折含蓄而又極有分寸地表達了幹祿求仕之意。

開頭四句,詩人似乎是在極為客觀地描繪洞庭湖的自然景色:八月的洞庭湖波翻浪湧,水與岸齊。極目望去,水天相接,上下一色。洞庭湖浩渺的煙波籠罩了整個雲夢大澤,而它的波濤卻時時震撼着岳陽城。但是,在這奔騰不息的怒潮,在這遼闊曠遠、煙水茫茫的自然景觀背後,我們又似乎分明可以看見詩人胸中的波瀾,聽到心靈深處的歎息。人生多艱,前途茫茫,詩人那建功立業,施展抱負的理想豈非也象隱藏在煙水迷茫中的地平線,渺不可尋。因此,詩人在對洞庭湖的描寫中巧妙地傾注了自己強烈的主觀感受。或者説這是詩人在特定的心境下,特定的氛圍中,對洞庭湖的特殊觀照。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曾經描繪過洞庭湖兩種迥然不同的景色。他認為兩種不同的景色會給“遷客騷人”帶來截然相反的悲喜之情。其實,一個人在心情不同的時候,他眼前的景色也會因之而改觀。當然,孟浩然所寫的洞庭湖沒有范仲淹所寫的“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的蕭然悲感;也沒有范仲淹所寫的“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的.喜氣洋洋。孟浩然抓住的是洞庭湖的“廣”及“大”,煙水茫茫及波湧浪翻。這與孟浩然當時不甘寂寞,心存進仕,而又無途可通的心境是吻合的。因此,下面四句就將這層意思直言不諱的表述出來。

要渡過洞庭湖到達彼岸,可惜沒有舟楫;隱居閒處,又覺於心不甘,有負聖明之世。“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唯一的辦法是什麼呢?詩人沒有回答,結論卻在不言自明之中。恐怕張九齡讀了這首詩,也不好意思迴避甘當舟楫的重任,負起引薦保舉的使命吧。

詩貴含蓄。求薦則更貴委婉。太露太直則顯出淺薄的急功近利的俗態。詩人要保持他的人格,想不失清高風度,意思又不能不挑明,於是他只得苦心孤詣的借洞庭湖來傳情了。就詩而論當然是寫得很高明的。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賞析2

【詩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出處】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意思1】坐着看那些垂釣的人,我沒 有釣竿,只是心裏羨慕釣魚者而已。 徒:空。

【意思2】我看到了那些釣魚的人,空有羨慕的心情,可是手裏沒釣魚工具。婉轉地表達了求人推薦提攜的心情,但話説得曲折含蓄,不露痕跡。“坐觀” 二字,再加一個 “羨” 字,已經把作者的心情全部寫出,寫得如此得體。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沒有希望做 某事,徒有羨慕之心,或形容只是袖手 旁觀別人做事,並不想參與其中。[例] 一種是,面對大好形勢,雖有動於衷,嘖 嘖稱讚,但只聞讚美,不見行動,在躍進 聲中立馬踟躕,在新長征中盼顧不前, 頗類似唐詩寫的那種人:“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李善階《從“羨魚”和 “結網”談起》)

【全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全鑑賞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詩,曾被人譽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無名氏”語)。詩題一作 《臨洞庭湖》。

孟浩然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遊長安,在京城結識了張九齡,兩人結為忘形交。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為相,此詩即是張九齡為相期間孟浩然寄贈給他的一首干謁詩,表達了詩人自傷不遇,希望得到張九齡的推薦援引而出仕從政的心情。

首聯兩句寫洞庭湖水面空闊,混茫無邊。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內,長約二百里,廣約百里。仲秋八月,湖水暴漲,渺無涯際,與岸齊平;在陽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無垠的.湖水彷彿與天空混而為一,水天一色,極為壯觀。“平”、“涵”、“混”三字用得極好,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秋水平湖,與天相接的景象。“虛”與“太清”,均指天空。

頷聯兩句寫洞庭湖的水氣與波濤。湖面蒸騰的水氣,如同淡淡的薄霧,籠罩着茫茫的雲夢澤一帶;湖水掀起的波濤,聲如擂鼓,勢若雷霆,洶湧澎湃,震天撼地,連巍巍雄踞於湖邊的岳陽城似乎也被波濤所搖動。雲夢澤是古代巨澤,位於今湖北省長江南北,原為二澤,江北稱雲,江南稱夢,後大部淤成陸地,遂並稱雲夢澤。此處用 “雲夢澤”指代湖北省東南部及湖南省北部的廣大低窪地區。上句用一“蒸”字, 寫出水氣瀰漫之廣與積蓄之豐; 下句用一“撼”字, 寫出波濤喧聲之大與威勢之強。這兩句詩闊大雄渾,氣象壯觀, 是詠洞庭湖的名句,正如《西清詩話》所説:“洞庭天下壯觀,騷人墨客題者眾矣,終未若此 一語氣象。”後來杜甫亦有“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兩句詠洞庭湖的名句,堪與孟詩媲美,同為千古絕唱, 致使方回歎道, 洞庭湖與岳陽樓之壯觀, “孟杜二詩盡之矣”, “後人自不敢復題” ( 《瀛奎律髓》卷一)。在兩句孟詩中, 尤以 “波撼岳陽城” 一句最為聲勢動人。宋人範志明 《岳陽風土記》 雲: “孟浩然《洞庭湖》詩有 ‘波撼岳陽城’,蓋城據湖東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 晝夜不息。”孟詩此句,既有誇張,亦有寫實, 極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洞庭湖波濤動人心魄的氣勢。

前四句既描繪了湖庭湖氣勢雄偉、波瀾壯闊的景象,同時也用以象徵太平富強、興旺發達的開元盛世。

頸聯兩句表達詩人出仕無門、不甘隱居的心情。上句説自己想渡過波濤洶湧的洞庭湖, 但苦於沒有船和槳, 實際暗喻着詩人想從政做官, 但可惜無人引薦的慨歎。張衡《應閒》雲: “學非所用,術有所仰;故臨川將濟,而舟楫不存焉。”此為 “欲濟無舟楫”所本。詩中之 “濟”字, 語意雙關,兼含 “濟水”與 “濟世”之意。“舟楫”既指渡水器具, 亦指引薦之人。下句説自己雖然身處明君治下的盛明之世, 但卻平居閒處, 無所事事, 實在感到慚愧, 有負 “聖明”之世, 從而表達了詩人不甘長期隱居, 而欲出仕求官, 做一番事業的願望。“端居” 即平居、閒居, 此處指隱居。

尾聯兩句請求張九齡予以推薦援引。詩人説他坐在湖邊看着垂釣之人,只能徒然羨慕別人釣到的大魚罷了。“垂釣者”既實指洞庭湖邊的釣魚人, 亦喻指執掌朝政的丞相張九齡。這兩句詩的言外之意是説: 張丞相主持政事,詩人是很欽佩羨慕的,很願追隨在丞相左右,為朝庭做些事情;但自己現在仍是在野之身, 尚無一官半職, 雖然空有出仕從政的願望, 但卻無法實現, 因而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推薦援引。《淮南子·説林訓》 雲:“臨河而羨魚, 不如歸家織網。”詩人在這裏巧妙地借用了這一古語, 既與有關洞庭湖的描寫相貼合,但又翻出干謁求薦的新意:“唐人上達官詩文多幹乞之意, 此詩收句亦然, 而詞意則超絕矣。” (高步瀛 《唐宋詩舉要》卷四)。

這首詩的構思非常巧妙新穎。前四句雖系寫景, 但景中含情,通過對洞庭湖雄偉壯闊景象的描繪,巧妙地歌頌了開元盛世。後四句雖系抒情,但婉而不露, 寫得縈纖曲折, 含蓄藴藉。詩人雖然希望張九齡引薦, 但又不失身份,寫得詞語得體,不卑不亢,毫無寒乞相。紀昀評此詩曰: “此襄陽求薦之作……前半望洞庭湖,後半贈張相公, 只以望洞庭託意,不露幹乞之痕。” (據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紀氏此評, 可謂一語破的。

孟浩然之詩, 總體上雖以孤寂悠閒、沖淡清遠著稱,但有些詩卻 “沖淡中有壯逸之氣” ( 《唐音癸》卷五引 《吟譜》語)。這首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即是雄渾壯逸風格的代表作。清人潘德輿説,孟浩然有些詩 “精力渾健,俯視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養一齋詩話》),壯逸渾健之詩在孟集中雖然不多,並不代表孟詩的主要風格,但它畢竟是孟詩的一個重要方面。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賞析3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

秋水勝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

註釋

張丞相:指張九齡(673—740),唐玄宗時宰相,後貶為荊州長史。

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

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清:指天空。

雲夢澤:古時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窪地區。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

濟:渡。

端居:安居。

恥(chǐ)聖明:有愧於聖明之世。聖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為皇帝聖明社會就會安定。

徒:只能。

楫:(jí)划船用具,船槳

譯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隻,聖明時代閒居又覺愧對明君。坐看垂釣之人多麼悠閒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註釋

⑴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宰相。

⑵涵虛: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混太清:與天混為一體。太清:指天空。

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雲夢大澤水汽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着岳陽城。雲夢澤:古代雲夢澤分為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低窪地區。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動”。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

⑸欲濟無舟楫:想渡湖而沒有船隻,比喻想做官而無人引薦。濟: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槳。

⑹端居恥聖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卻閒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閒居。聖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為皇帝聖明,社會就會安定。

⑺坐觀:一作“徒憐”。

⑻徒:只能。一作“空”。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公元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當時孟浩然西遊長安,張九齡任祕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為忘年之交。後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

賞析二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

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藉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虛”,指高空。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裏。“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雲、夢二澤,“雲、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説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後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撼”,搖動(動詞,生動形象)。“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即今湖南嶽陽市。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湧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岳陽城似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有的版本作“氣吞雲夢澤”),讀到這裏很自然地會聯想起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整個城市都飄浮在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波瀾,遙遠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動。它們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橫渡,可是沒有船隻;生活在聖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已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閒居,這實在有愧於這樣的好時代。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濟”,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槳,這裏也是借指船。“端居”,閒居;“聖明”,聖明之時,這裏指太平時代。最後兩句,説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生羨慕之情。古代俗語説,“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詩人借了這句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的願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裏説“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裏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干謁詩是時代和歷史相互作用的產物,一方面,士子們以之鋪墊進身的台階,因而言詞頗多限制,作起來往往竭盡才思;另一方面,由於閲讀對象或為高官顯貴、或為社會賢達,干謁詩大多表現出含蓄的美學特徵,作者也常以比體為之。

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份,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平接。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着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實寫湖。“氣蒸”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彷彿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鬱郁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盪,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像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而且還充滿活力。

下面四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對方原是丞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端居恥聖明”,是説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閒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説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並非本願,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嚮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於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後兩句,意思是説: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説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述懷詩,寫得很委婉。在唐代,門閥制度是很森嚴的,一般的知識分子很難得有機會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尋找出路,知識分子須向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詩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賞識,引薦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遊長安,時值張九齡出任朝廷丞相,便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希望他給予幫助。但由於詩人顧慮多、愛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説,所以只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願望。這種苦悶的心情,是不難領會的。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把寫景同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觸景生情,情在景中。詩的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緻。“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涵虛,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這兩句的意思是説:“到了中秋時節,洞庭湖裏的水盛漲起來,與湖岸平齊了,一眼看雲,只見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渾然成為一體,美麗極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在這浩翰的湖面和雲夢澤上,水氣蒸騰,濤聲轟鳴,使座落在湖濱的岳陽城都受到了震撼。這四句詩,把洞庭湖的景緻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這樣寫景,襯托出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暗喻詩人正當年富力強,願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這是寫景的'妙用。

賞析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這是一首投贈之作,詩人希望時任中書令的張九齡予以援引,但是,詩人卻沒有直説,而是通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歎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出來,已具濃郁的詩意,同時,對於在此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詩人的筆下卻得到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實際上已成為山水傑作。

首先點明時令,時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見當年秋汛洶湧,一個“平”字,可見湖水漲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與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來就號稱八百里,加上這樣的浩大水勢,其水岸相接、廣闊無垠的情狀更增浩瀚氣勢。此時,詩人面對洞庭,極目遠望,則不僅水岸相平,而且呈現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觀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虛”,足見其大,“混太清”,足見其闊。如此壯闊的湖面,自然風雲激盪,波濤洶湧,古老的雲夢澤似乎在驚濤中沸滾蒸騰,雄偉的岳陽城似乎被巨浪衝撞得搖盪不已,一個“蒸”字,一個“撼”字,力重千鈞,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覺的意識,靜態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飛揚的動勢,足見其非凡的藝術表現力和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賞析4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②。

氣蒸雲夢澤,波憾岳陽城③。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④。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⑤。

【題解】

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此詩贈給當時身居相位的張九齡,為的是博得賞識和錄用。為了保持面子,極力委婉而掩起干謁詩的痕跡。

【註釋】

①張丞相:即張九齡。 ②“八月”兩句:平,指水與岸平。虛,指元氣。太清,指天空。 ③“氣蒸”兩句:雲、夢本為二澤,在今湖北省安陸縣、雲夢縣以南,湖南省華容縣、岳陽縣以北地區,方圓九百里。後來大部分淤成陸地,便合稱雲夢澤。宋人範致明 《岳陽風土記》 :“孟浩然洞庭詩有‘波撼岳陽城’,蓋城據湖東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晝夜不息。” ④“欲濟”句:想渡洞庭,卻無舟楫。暗示欲出仕濟世,卻無人援引。端居:獨處、閒居。恥聖明:有愧於聖明之世。 ⑤“坐觀”兩句:垂釣者,比執政者,指張丞相。徒有,空有。羨魚情,比喻希望出仕的心情。

【原詩今譯】

洞庭的湖水,在八月格外平靜,

茫茫一片,水光天色難以分清。

雲夢水氣蒸騰,迷離如煙似霧,

洶湧的波濤,搖撼着岳陽古城。

我無人引薦,有渡水無楫之苦,

恥在聖明時代安閒,自愧前途。

我對坐磯垂釣的漁翁十分豔羨,

但因結網無絲,只好觸景生情。

【鑑賞提示】

此詩寫洞庭湖的壯麗景象,並表達出作者渴望出仕的 心情。題一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張丞相,即張九齡。“丞 相”是指其所任的尚書右丞相之職,而並非宰相之職。張九 齡於開元二十一年(733)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明年遷中書令。這時他所任的是宰輔之職。開元二十四年 (736)十一月遷尚書省右丞相,並罷知政事,這才是孟詩中 所提的“丞相”之職。“宰相”與“丞相”兩職在隋唐區別甚大, 細檢唐人詩文和史料可以找到許多例證。後人不察,誤以為 兩者實即一職,所以多將此詩繫於開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四 年九齡任宰輔時期。表面上似乎合於詩意,但卻有悖事理。 我認為此詩當作於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以後,或者開元二 十五年張九齡貶荊州長史時期,其時孟浩然正在九齡幕中, 唐人有例稱前資的習慣,所以仍稱九齡為丞相。另外,孟浩 然在張九齡執政期間所寫的幾首詩中明確地説: “故人今在 位,歧路莫遲迴”(《送丁大鳳進士舉呈張九齡》),“當途訴知 己,投刺匪求蒙”(《書懷貽京邑故人》)。而此首詩中説“無舟 楫”,則顯系故人已不在其位,沒有人再能援引簡拔自己 了。兩種情緒,判然分明。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首聯兩句寫秋天的洞庭湖 水一片浩瀚,渾茫空闊,水光接天。這兩句不過説湖水廣遠, 然起得雄渾稱題,雖律詩而含古意,被後人稱為 “起句之 妙”。頷聯兩句説湖面上水氣蒸騰,籠罩着它四周的遼闊地 域,湖上起風之後,浪濤奔湧,響聲如雷似鼓,把整個岳陽城 都震動了。據《岳陽風土記》記載,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 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晝夜不 息。震撼着岳陽城。洞庭湖的山水形勝是天下壯觀的,古來 騷人墨客題詠甚多,但像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 城”兩句,能寫得如此氣象雄張,曠然如在目前者,還確實不 多見。

三、四兩聯表示自己仍想要出仕幹一番事業,但因無人 引薦,只好坐以待老。“端居恥聖明”表面上是説自己就此閒 居實有愧於聖明之世,有自責自慚之意。但草澤遺賢,盛世 明時仍未見用,這個責任不應歸咎於作者個人。朝廷對於 “欲濟”者不能廣開才路,使之成為“端居”的隱逸之士,這應 該是“聖明”之“恥”。表面上的自慚自責和對開元盛世的歌 功頌德,被詩中潛在的情感邏輯所推翻,於是歌頌和溢美之 辭就變成辛辣的'諷刺和嘲弄。末兩句引申 《淮南子·説林 訓》中“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意,説自己空有濟世的 願望而無法實現。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張丞相的汲引簡 拔。舊評多以此詩長處在寫景壯闊和干謁不露痕跡。我認 為,説寫景壯闊是事實,但要説干謁不露痕跡則不然。從三、 四兩聯中可以看出孟浩然不僅有用世之情,而且這種心情 還是相當迫切的,以致字裏行間充滿煩惱和牢騷。如果把 “端居恥聖明”與“不才明主棄”(《歲暮歸南山》)兩句對照起 來看,就會發現這種牢騷實際包含着對自己的哀傷之感和 對“聖明”的怨恨之情,對遭貶的張丞相傾訴這種情緒也含 有引為同調的意思。所以,倒是沈德潛看得透徹:“讀此詩知 襄陽非甘隱遁者。”(《唐詩別裁集》卷九)

元代方回説:“予登岳陽樓,此詩大書左序毬門壁間,右 書杜詩,後人自不敢復題也。劉長卿有句雲:‘疊浪浮元氣, 中流沒太陽’。世不甚傳,他可知也。”(《瀛奎律髓》卷一)“七 歲侍行湖外去,岳陽樓上敢題詩”,這是晚唐鄭谷在《卷末偶 題》中自視甚高的話。可見,自從有了孟浩然和杜甫的詩後, 題詩岳陽樓,當時已被看作一件大事情了。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賞析5

【詩句】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出處】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意思】面對浩浩的洞庭湖水,欲過卻無舟可 乘。用“無舟楫”來喻自己想出仕卻無人可以引見的現實,在如此 “聖 明”的時代端坐閒居怎能不慚愧呢?藉助比喻來表白詩人希望被賞識、 重用的心理,委婉、懇切的言辭中飽含懷才不遇的怨憤之情。

【全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註釋】 ①涵虛: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②楫(jí):划船工具。

【全鑑賞詩】

唐代人要進入仕途,往往需貴人引薦,寫詩作文給有名望的 人看,以期得到賞識提攜,時稱干謁。這首詩主要表現了孟浩然積極入世 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孟浩然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 都在隱居,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他迫切需要貴人的引薦,這首詩就是一 首有名的干謁詩。

八月的洞庭湖水高漲,水面幾乎與湖岸持平。湖面浩渺無邊,水天相 接,含混一片。雲夢二澤水氣蒸騰,波濤洶湧似乎要把岳陽城撼動。想渡 水卻苦於找不到船與槳,在這個聖明時代,人人都在建功立業,自己卻閒 居無事,委實羞愧難容,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 得魚成功。

開頭四句着意寫景。看似不涉干謁,不關情思,其實不然。“氣蒸”句 乃本詩中的名句,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詠洞庭湖的佳 句。宋代範致明《岳陽風土記》:“孟浩然洞庭詩有‘波撼岳陽城’,蓋城據 湖東弱,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晝夜不息,漱齒 城岸,歲常傾頹。”故有“波撼”一句。《西清詩話》評詩的此聯説:“洞庭天 下壯觀,騷人墨客題者眾矣,終未能若此詩頷聯一語氣象。”才情卓異,奇 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潑墨如水,濃描洞庭,絕不是等閒之筆。孟浩然的高明 就在於表達心意旁敲側擊而不顯山露水。這天地之間的浩蕩汪洋的一湖 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經世致用的凌雲壯志和積極進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 張九齡寬宏大度,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度。壯景奇觀,驚天動地,隱喻風流 俊傑即將橫空出世。此為借景傳情,託水言志。

後四句是本詩主旨所在,由寫景轉入抒情,生出求薦之意。“欲濟無 舟楫”,是從眼前湖水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渺的湖水,想起自己還是在 野之身,要找出路卻無人援引,這正如想渡水卻沒有船隻一樣,類比非常 巧妙。《唐詩從繩》評此處雲:“此篇望人援手,不直露本意,但微以比興出 之,幽婉可法。”“坐觀”兩句暗指自己希望像眾多漁夫一樣那樣,能有垂釣 的工具和機會,意即能得到對方的賞識,肯為自己援引,給自己提供一個 機會,不要使自己的雄心壯志淪為一場空。《淮南子·説林訓》:“臨河而 羨魚,不若歸家織網。”此處不禁讓我們想起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的 古語,孟詩反其意而用之。《唐詩舉要》説此詩末聯:“唐人達官詩文,多幹 乞之意,此詩收句亦然,而詞意則超絕矣。”

縱觀全詩,寫景雄闊,氣勢非凡,闡述心跡,不卑不亢,露壯志才情,隱 寒傖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氣磅礴,才氣縱橫而又開合有度。孟詩清淡, 但清淡中常見傲氣,本詩可謂一流。《瀛奎律髓匯評》謂此詩“當與杜詩俱 為有唐五律之冠”,此言不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賞析6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⑴,涵虛混太清⑵。

氣蒸雲夢澤⑶,波撼岳陽城⑷。

欲濟無舟楫⑸,端居恥聖明⑹。

坐觀垂釣者⑺,徒有羨魚情⑻。

註釋

⑴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宰相。

⑵涵虛: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混太清:與天混為一體。太清:指天空。

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雲夢大澤水汽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着岳陽城。雲夢澤:古代雲夢澤分為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低窪地區。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動”。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

⑸欲濟無舟楫:想渡湖而沒有船隻,比喻想做官而無人引薦。濟: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槳。

⑹端居恥聖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卻閒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閒居。聖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為皇帝聖明,社會就會安定。

⑺坐觀:一作“徒憐”。

⑻徒:只能。一作“空”。

(9)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是説,看着人家垂釣,只能白白的產生羨魚之情了。這是隱喻想做官沒有途徑,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張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羨魚,《淮南子·説林訓》中説:“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譯文

譯文一: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隻,聖明時代閒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麼悠閒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譯文二

秋水勝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

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

詩歌賞析

孟浩然早年有志仕進,曾人京求仕,失意而歸。唐時,士人要進人仕途,必須有達官貴人引薦。此詩是詩人寫給張九齡的,希望張薦引他。張九齡在唐玄宗時曾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因事徙嶽州,孟浩然此時遊經嶽州,故作此詩。

全詩先寫景後抒情。

前四句以景物點出“望洞庭湖”的題意,展示了詩人所望的洞庭湖的壯觀遠景。這時已屆八月之秋,湖水漲滿,一片汪洋浩瀚,水天相接,洞庭湖與太空混而為一;湖上迷濛,似乎整個洞庭湖都籠罩在雲夢澤所蒸發的水汽之中;湖裏波翻浪湧,其磅礴的聲勢,使整個岳陽城都受到震撼。這幾句寫出了洞庭湖的雄偉壯闊,空濛浩瀚的撼動乾坤的氣勢,也表現了詩人此時爽朗開闊的胸襟。

後面四句由寫景轉人抒情表志,透露出以此詩“贈張丞相”的'心意。先以“欲濟”一句承接上文寫景,似乎詩人在歎惜沒有船可以渡過洞庭,而實際上並非如此。後面“端居”一句方表露出真意。兩句意思説:我要進人仕途可是沒人引薦,在這聖明的時代閒居獨處真是有愧啊。最後兩句運用《淮南子》“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的典故,説獨坐着看別人出仕,而自己空有這種願望,沒有這種機會。説得十分委婉,沒有直接提出要求,而實際正是要求張九齡為他的出仕出力薦引。

全詩借景抒懷,表現了詩人積極用世的思想,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詩人寫此詩匠心獨運,與一般干謁詩不同。先從寫景人手,寫雄偉壯闊的景觀,暗寓自己的心志。然後以“欲濟”一句作為過渡,既承接前面寫景,又巧妙地轉人抒懷。而在抒懷之中,沒有直接説出請求薦引的話,而是運用比喻和典故,委婉地表明瞭自己的希望,而請求薦引之意也無須直接表白而自明瞭。

此詩不僅抒情婉轉巧妙,寫景也很出色。詩人緊扣詩題,突出湖水,不寫其他。用“平”字寫出湖水漲滿之後,以廣闊的太空、雲夢澤和雄壯的岳陽城與之映襯,又用“涵”、“蒸”、“撼”等字加以點染,從而顯出了洞庭湖水的雄偉壯觀和震撼乾坤的氣勢。“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因之成為詠唱洞庭湖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