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西周歷史介紹

校園2.63W

周康王姬釗

西周歷史介紹

姬釗,即周康王,生卒年不詳。漢族,成王子,成王死後繼位,在位26年,病死,葬於畢原。姬釗繼位時,召公、畢公為他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召公、畢公還率領諸侯周康王塑像。陪姬釗來到祖廟,把文王、武王創業的艱辛告訴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誡姬釗要節儉寡慾,勤理國事,守住祖先的基業。 姬釗在位時,不斷攻伐鬼方(今陝西省西北部)和東南各地,掠奪奴隸和土地,分賞給諸侯、大夫。在一次大戰中,周軍俘虜了犬戎兵士13000多人,為了慶祝勝利,姬釗賞給參戰的貴族孟以1700多俘虜,作為奴隸使用,並將此事用文字鑄在鼎上,這隻重500多斤的鼎在清朝中期被髮掘出來,至今還陳列在北京的中國博物館裏。 姬釗在位期間,國力強盛,天下統一,經濟、文化繁榮,社會安定,史書載,“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姬釗死後的廟號為康王。後世將這段時期和成王末年的統治譽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斷代工程考證把康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20年至前996年,在位25年。《考古》雜誌2007年3月發表了朱鳳瀚的文章《堯公簋與唐伯侯於晉》,介紹了香港地區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銅器堯公簋,其銘文有“唐伯侯於晉唯王廿又八祀”的內容。據陳久金説,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就此專門召開會議,認定此“廿又八祀”也就是以28年來紀年的王為周康王,以此器作為周康王在位超過28年的證據。 春秋時代的公元前538年,楚國的大夫椒舉向追求霸業的楚靈王提到上夏啟王、商湯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六王二公”之功業。椒舉提到周康王有“酆宮之朝”的功業,楊伯峻指出酆宮為周文王廟,在今陝西省户縣東五里。齊國第二代君主齊丁公、衞國第二代君主衞康伯、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四位諸侯以珍寶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繹卻無分。春秋時代的公元前530年,楚靈王仍忿然提起此康王即位

與其父周成王類似,姬釗在即位前並沒顯示出過人的能力和資質。為此,周成王自然有些擔心他不能繼承大業,更怕兒子會成為一個碌碌無為的昏君而把祖宗打下來的江山敗在手裏。他想到自己雖然資質平平,但由於有了周公的盡力輔佐,國家還是治理井井有條,取得令人滿意的政績。因此,周成王自然想到要給兒子安排周公式的人物來輔佐他。思前想後,他心中已經有了不二人選,那就是召公和畢公。正是這兩個人和周公同心協力,共同輔佐自己,才有了現在這個大好局面,讓他們來輔佐自己的`兒子,周成王自然是很放心了。其實,姬釗這個人能力不錯,很有作為,只是沒有顯露出來而已,或者是他的父親周成王沒有發現也有可能。於是周成王臨終前,便要求召公、畢公輔佐姬釗,並將召公、畢公等大臣召到牀前,立下遺囑。在遺囑中,周成王要求大臣們根據遺囑的精神輔佐、約束周康王嚴格恪守周文王、周武王的遺訓,使他能夠制定切實可行的治國方略並認真推行,能夠制定嚴密的法律法令並真正實行而不違背,總之就是希望周康王在眾大臣的幫助下,克服困難、度過難關,使周王朝強盛起來,使周康王成為一代明君,而不至於碌碌無為而成為昏君。應該説,周成王的遺囑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更為重要的是周康王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周成王在選擇接班人方面算是選對了。周康王登基時,召公、畢公為他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在登基儀式上,召公宣讀了周成王的遺囑,還將周康王帶到祖廟,向他講述文王、武王創業的艱辛,要求周康王牢記文王、武王、成王的遺訓,嚴格要求自己,勤謹治國,將祖宗基業發揚光大。

政治統治

周康王作了《康王之誥》,除了用大量篇幅來敍述登基事項,更有不少關於加強法律法規和治理整頓軍隊等治國政策。登基伊始,周康王就已經制訂出一套比較合理的計劃。之後在他在位的十六年間,他一直孜孜不倦地按着既定的方針政策履行着他的治國安邦的理念。由於周文王、周武王在位期間,周朝就已經比較強盛,後來再經過周公、周成周康王時期的甲骨文的努力,周朝國力進一步得到發展。周康王即位後,繼續推行周成王在位期間所實行的國策,再接再厲,使經濟得到更大的發展,國庫豐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團結,到處呈現一派昇平盛世的景象。生活好了,犯罪案件也少了,可以説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户,司馬遷甚至在他的《史記周本紀》中説成王末年和周康王統治期間,天下安寧,刑措四十多年不用。雖然有所誇大,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周康王治國的成功。所有這些,跟周康王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軍事方向

軍隊經過一番行之有效的治理整頓,戰鬥力也大大提高。當時的鬼方是北方遊牧族,他們長期在馬上游牧,騎術精湛,機動性極強,由這些牧民所組成的騎兵戰鬥力就特別強。於是這些遊牧族就經常侵擾中原地區,搶掠財物,殺人放火,給邊境帶來極大的隱患。周成王期間周軍忙於鎮壓東方的武庚和管叔、蔡叔的武裝叛亂,從而放鬆了對西北方的控制,結果鬼方乘機對周軍兵力相對薄弱的西北邊境發動經常性的侵擾,給周朝帶來極大的損失和威脅。為了使國家長治久安,周康王果斷做出了發動征伐鬼方戰爭的決定。這次決定是經過一番謹慎的考量和充分的準備的。一方面國內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綜合國力不斷上升,另一方面,軍隊經過治理整頓,戰鬥力大大提高,發動這樣一場戰爭已經是勝券在握了。於是,周康王命得力將領率領大軍進攻鬼方。

鬼方之戰

周康王二十五年(約公元前11世紀),周軍進攻鬼方(今陝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的一次作戰。鬼方是古代北方遊牧族之一,經常侵擾中原地區。周初,武王滅商後曾將其放逐至涇、洛(今陝西涇河、洛河)以北,令其按時入貢。後因周軍鎮壓東方管叔、蔡叔和武庚的叛亂,進攻東部的準夷等而放鬆了對西北方的控制,鬼方部落乘機從岐周(今陝西岐山)以西和隴(今陝西幹陽、隴縣)之間,經常對西周西北邊境侵擾,威脅周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二十五年,為了消除邊患,周康王命盂率領大軍進攻鬼方。鬼方亦調兵迎戰。經兩次大規模作戰,周軍斬殺鬼方4800多人,俘獲其4名首領及以下1.3萬多人,還繳獲了很多車馬和大量牛羊。周軍將鬼方又驅逐至遠離鎬京的汫隴和岐周以西。周西北邊境暫安。下安寧,舊史家誇稱當時“刑錯四十餘年不用”。 經過兩次大規模的作戰,戰鬥力已經大大增強的周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殲滅敵人四千八百多人,俘獲一萬三千多人,並繳獲大量車馬和牛羊等戰利品,使邊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得到安定。這樣,周朝在周康王的統治下,經濟、文化繁榮,社會安定,國家統一,國力強盛,成為周朝的盛世。後世便將周成王末年和周康王在位的這一段時間,譽稱為“成康之治”。公元前979年,周康王去世,其子周昭王姬瑕即位,周王室開始走向衰微。

外服制

外服制周滅商以後,變商朝的百僚、亞尹、宗工內服制及侯、甸、男、衞邦伯外服制為侯、甸、男、採、衞五服制,把原來屬於商朝外服的土地和人民收歸周王室所有,以周王室的名義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室子弟、功臣和臣服的部族首領,所以説周朝諸侯領有的土地和人民是由周王室賜予的,即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點不同於商代。

褒姒

褒姒,西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有謂她是龍沫流於王庭而變玄黿使女童懷孕所生女,棄於路被一對夫婦收養於褒。她甚得周幽王寵愛,生下兒子“伯服”。

周幽王姬宮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眉頭,在褒國(今陝西省漢中西北)長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歎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豔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後並駕遊驪山,燃起逢火,擂鼓報警諸候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心看見一隊隊兵把,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啟脣而笑,幽王大喜,終回此失信於諸侯,公無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候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説被殺),司馬遷説:“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知,”(《史記·周本紀》)意思是説,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西周遂亡。

鎬京

鎬京在今陝西長安縣西北,是西周時代的首都,又稱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後,由豐遷都鎬京,《詩·大雅·文王有聲》篇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鎬京與東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陽西),為西周時的兩大都城。漢武帝時在此鑿昆明池,遂淪入池內.

西周青銅工業的發展

在西周官府手工業中,最為重要的仍然是青銅工業。早期銅器的分佈地點,除了豐、鎬和成周外,各地的諸侯國大概也都有鑄造。已經發現的西周早期最大銅器如《大盂鼎》,雖然沒有商代《司母戊鼎》大,但這時發現的青銅器總量卻超過了商代晚期。可見,西周早期的青銅工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西周中期以後的銅器出土數量則超過了早期,例如在長安、扶風、岐山等地歷年來發現了多批窖藏銅器,一窖少則四五十件,多則百餘件,其中大部分是屬於這一時期的。又如,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銅器竟達一百八十一件,其他大宗的工具、武器、車馬等器物,更不下五千件。其數量之多,説明了那時生產規模的擴大。商代銅器中以酒器的門類最為豐富,西周時代則着重於飪食器。西周銅器的主體是鼎、鬲、甗、和、?、簠。我們説周人減少了酒器的鑄造,並不是絕禁飲酒,不過是有了一些節制而已。西周中晚期的青銅酒器主要是壺和盉。西周晚期青銅酒器非常少見,如爵,改變了形狀,成了有柄的圈足小杯,觚也降低了高度成了有把手或雙把手的杯形器。與銅器的形制相適應,西周時代銅器藝術裝飾的題材和風格,與商代大體相同,也有濃厚的民族特色。這種銅器裝飾題材的獨特的內容和風格,以及極為別緻的裝飾方法,完全説明了商周的銅器藝術是在中國的土地上生產和發展起來的。再從鑄造技術看,這時已經擺脱了商代的鑄銅工藝,發明了一模翻制數範的方法。例如虢國墓出土的鬲、、簋、壺等器,和其他地區西周中晚期常見的同類器物,往往都是採用這種方法鑄造的。在虢國墓中還發現有三面銅鏡,這表明在當時的青銅工業中不僅有禮器、武器,而且有了生活用品。

標籤:西周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