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解比例》教學設計

校園1.29W

教學設計包括教案、學案、評價方式,甚至學生問題的創設、教具的應用等,所有與教學設計有關的內容都是。所以,教學設計是一個泛化的概念。現在由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解比例》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解比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0頁例3,練習十一3~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解比例的意義。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3.讓學生在解比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意識和能力,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什麼叫比例?什麼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2)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學生獨立完成後,抽取個別學生的答案在視頻展示台上展示。

(3)填空。

3.6∶9=2.4∶6 ( )×( )=( )×( )

  二、導入新課

教師:誰能很快説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項各是幾?(學生試説)

14∶21=2∶( ) 1.25∶( )=2.5∶4

教師:在一個比例式中,共有四項,如果已知其中的任何三項,要能很快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就要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解比例。

板書課題:解比例。

  三、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教師:像這樣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項,求另外一個未知項叫做解比例。同學們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求出34∶12=x∶49中x的值嗎?

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再組織學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聽取學生的意見,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把比看做除法,那麼34∶12=x∶49就可以轉化成34÷12=x÷49,學生就可以運用原來學習解方程的有關知識來解;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把34∶12=x∶49轉化成12x=34×49來解。

教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下面請一個同學回答,你把34∶12=x∶49轉化成12x=34×49來解,根據是什麼?(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

2.鞏固練習

教師:你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下面的比例改寫成含有未知數的乘法等式來解嗎?在黑板上出示:

3∶4=x∶21 4∶13=9∶x x∶8=12∶32

學生解答,抽取幾個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台上展示,並集體訂正。

3.教學“試一試”

出示 教師:這個比例和前面幾個比例有什麼不同?(這個比例是分數形式。)

指出它的內項和外項。像這樣的.分數形式的比例,同學們會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嗎?想一想,怎樣解?

學生討論並解答,完成後,請學生説一説是怎樣求出x的值。

教師:解分數形式的比例時要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要注意用交叉法找出比例中的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驗算,注意書寫格式的規範性。

  四、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的第3題和第5題。

(2)討論完成練習十一的第4題。

教師先引導學生做:這道題需要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裏,兩個內項的積等於兩個外項的積。這道題是知道兩個積相等,如果我們把左邊的兩個數當作比例的內項,那麼右邊兩個數就應當作為比例的外項,這樣就可以寫出比例式了。如果我們把左邊的兩個數當作比例的外項,那麼右邊兩個數就應當作為比例的內項,也可以寫出比例式。

學生自己寫出比例式,課件顯示:

如果把6,1.2作為外項,有下面這些比例式:

6∶x=3.6∶1.26∶3.6=x∶1.2

1.2∶x=3.6∶61.2∶3.6=x∶6

如果把6,1.2作為內項,有下面這些比例式:

x∶6=1.2∶3.6x∶1.2=6∶3.6

3.6∶6=1.2∶x3.6∶1.2=6∶x

教師:寫比例時,我們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才能寫出所有的比例式,即不重複又不遺漏。

(3)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的第6題,然後教師講評。

  五、全課總結

(1)什麼叫解比例?

(2)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的一般方法。

①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改寫成方程。

②根據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3)這節課你運用了哪些學習的方法?還有哪些問題?

 教學反思:本課時新內容不多,主要把新知識融入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依靠學生已掌握的知識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本課設計時重點展示如何將新知識(解比例)轉化成學生原有知識(解方程)的過程,並且這個轉化過程完全建立在學生的自主探索上,教學中運用“同學們能運用原來學習的知識求出34∶12=x∶49中x的值嗎?”的提問,密切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建立用原有知識推動新知識學習的策略,然後運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歸納總結”的學習方式,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