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精選10篇)

校園1.01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精選10篇)

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頁 《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利用加法和減法的關係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2.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十幾減9的`算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培養學生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用具:

學具盒、課件

教 法:

情境演示法

學 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數。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授新課

1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師:大家會經常去遊樂園玩嗎?

(出示課本第10頁的例1情境圖)

引導學生看圖

提問:誰能説一説這幅圖的意思 (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

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計算 該怎樣列式 學生思考回答後

教師板書:15-9=

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於幾,該怎樣想

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繫舊知識進行計算。

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2.探究“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方法一:連減

15-9=

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

一個一個的減,最後剩下6個。

15-9=6

方法二:想加法,算減法

15-9=

因為9+6=15

所以15-9=6

方法三:破十法

15 - 9 =

5 10

-

1

+

6

①15可以分成5和10

②先算10-9=1

③再算5+1=6

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方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

比較優化計算方法

提問:這麼多的方法都是對的,那麼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

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 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説想的過程。然後指名説,再在方框裏填上數。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學生説一説最喜歡用什麼方法計算。

四、課堂練習

l.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佈置作業。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看着減法想與它相關的加法,從而想出減法題的得數;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出十幾減9的三種方法:連減、想加法算減法、破十法。

板書設計:

十幾減9

方法一:連減

15-9=

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

一個一個的減,最後剩下6個。

15-9=6

方法二:想加法,算減法

15-9=

因為9+6=15

所以15-9=6

方法三:破十法

15 - 9 =

5 10

-

1

+

6

①15可以分成5和10

②先算10-9=1

③再算5+1=6

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體驗理解加法的含義,並學會加法。

2、發展學生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樹立用加法計算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加法含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複習舊知

師:小朋友們喜歡做遊戲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拍手遊戲,好嗎?

師生互動,在拍手遊戲中複習3、4、5的分與合。

師:在剛才的.拍手遊戲中老師發現有位小朋友拍的又快又準,老師獎給你一面小旗子,喜歡嗎?這節課老師要把這些小紅旗給那些上課認真聽講,愛動腦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誰得的旗子多。

二、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在學校裏不僅要學習語文、數學等學科的知識,還要學習做手工。你們看,這兒的幾個同學在幹什麼?(展示主題圖)

(1) 通過電腦反覆演示,把兩組物體(或兩個人)合併在一起的過程,讓學生感知到:先走來1個同學,手中舉着1只紅紙鶴,接着又走來2個同學,手中各舉1只藍紙鶴。直觀看到1個同學與2個同學走到了一起,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到了一塊兒。

(2) 讓學生説一説圖意。

同桌之間相互説一説自己的直觀感受和體驗,再在全班交流。也可由老師引導説:把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在一塊兒,1個同學和2個同學走到了一起都是“合起來”的意思。(一邊説一邊做手勢表示“合起來”)

反覆演示再指名説題意,讓學生體會把兩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這兩部分合起來。從而引出要知道他們合起來有多少,在數學上要用加法計算。

2、學習加法算式。

(1)引導學生説出:由同學或紙鶴的數量抽象出要用數字1和2表示。

(2)教室説明:在數學上,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和多少隻紙鶴,就是要把熟悉1和2合起來,用符號“+”表示,教室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1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説明:等於3,用“=3“表示。

板書:1 + 2 = 3

| |

加號 等號

怎樣寫加法算式呢?

(3) 教師再次強調説明:把1和2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板書:加法),強調:加號前面的“1”表示什麼?加號後面的“2”呢?“3”又表示什麼?

(4) 教讀加法算式。

1加2等於3,或1加2得3.教師範讀,學生學讀,同桌之間互讀。板書課題:加法

3、結合第23頁氣球圖,進行動手操作,加深體驗加法含義。

(1)認真觀察氣球圖,讓學生説明圖意。使學生明白要用加法算式3+1=4表示。

(2)操作活動:讓每個學生一隻手拿3根小棒,另一隻手拿1根小棒,求一共有幾根小棒。

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就是把兩隻手的小棒合併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來,寫成算式3+1=4表示。

(4)發散聯想,近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師啟發、引導,讓學生説説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並會口頭列加法算式表示。

4、實際應用、強化新知

1、先擺一擺,再説算式。(P23)

○○○○○○

2、擺一擺。( P24)

3、遊戲,幫小青蛙找家。

5、總結評價

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了加法,完善課題板書:加法。你學到了哪些本領呢?生彙報,師:看來小朋友們學到的本領還真不少呢?回家後,把你學到的本領告訴爸爸媽媽。

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 篇3

一、 教學設計思路

針對課前對學生的調查,我發現整理書包並不是難點,關鍵在於藉助整理書包讓學生建立分類的概念,學會尋找分類的標準或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為此,我還把全班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組4名同學,每一小組選一名組長。課堂上我放手讓學生各自整理自己的書包,把重點放在讓學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整理書包》。

三、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觀察、操作、遊戲等活動中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知

道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體會分類的作用。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培養學習興趣,培養操作、合作、表達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學重難點

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如形狀、顏色、大小)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

五、教具準備

書本圖片若干、人物頭像圖片若干、帽子圖片若干、大小圓紙片、大小正方形紙片等。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猜謎語

四四方方一口箱,書本文具裏面藏,每天上學離不了,它是我們的好夥伴。

小朋友們爭相回答:“書包。”

師:老師想知道你們的書包平時都是誰整理的呀?

生:“爺爺”、“奶奶”、“媽媽”、“我自己”。

師:這幾個同學平時是自己整理書包的,這個習慣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你們願意做好孩子嗎?

學生齊答:“願意!”

師: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整理書包。

2、自己動手整理書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師:小朋友們趕快把書包裏的東西拿出來!誰來説一説,今天你們的書包裏都裝着什麼呀?

生:語文書、數學書、語文基礎訓練、數學基礎訓練、拼音本子、數學本子……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該怎樣整理自己的書包,這樣每天上學的時候才能很快的拿出需要的書本呢?

學生開始自己動手整理書包,整理好後和小組內同學交流整理的方法。

3、學生彙報整理的情況:有按大小分的,有按學科分的,有按書、本子分的……(學生邊介紹邊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不同分類方法)

(二)動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動一:分人物頭像

(1)師:小精靈同學的家裏來了很多的客人,我們一起看看都有誰來了?(老師將人物頭像的圖片,依次擺在實物投影儀上)哎呀,這麼多客人呀!小精靈一邊忙着給客人們倒茶,一邊在開動小腦筋了,這麼多客人可以分幾類呢?小朋友能猜一猜小精靈是怎麼給客人們分類的嗎?請組長把一號信封裏的客人請出來,小組同學互相討論一下可以怎樣分類?

(2)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互相合作、交流之後,紛紛舉起手來,要求彙報不同的分類的'方法。

(3)分的結果大致有以下幾種:按年齡分;按性別分;按是否扎辮子分;按是否眯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老師請學生上來彙報,同時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分的過程)。

活動二:分帽子

(1)師: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漂亮的帽子,藏在二號信封裏。趕快拿出來,小組合作分一分,看看你們能想出幾種分法?

(2)分的結果大致有以下幾種:按顏色分;按款式分……(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彙報、展示不同的分類方法)。

活動三:分車子

(自行車、卡車、公共汽車、小轎車)

(1)師:小朋友們有本領把車子也分分類嗎?把書翻到第55頁。這回有個要求,請小朋友們自己先獨立思考,想想我要怎麼分,按什麼分,分幾類?看哪個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學生彙報分類的結果大致有:按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分;按車輪的個數分……

活動四:給小組同學分類

(1)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想想,你們組的人可以怎樣分?

(2)學生分類的結果有:按性別分;按是否少先隊員分;按衣服的顏色分;按是否戴眼鏡分……

(三)全課小結

今天你們學會了什麼本領?平時,你們還在什麼地方看過、接觸過分類?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把分類的本領掌握得更好了!從現在開始,你們的書包誰整理呀?

(四)校外實踐活動

同學們回到家裏,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書櫃、衣櫃整理好,然後請爸爸、媽媽參觀,好嗎?

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 篇4

第一單元認識圖形(一)

新知識點:

1、初步認識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感知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徵。

2、正確區別辨認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體會二者之間的關係。

3、認識七巧板,並學會用七巧板拼組圖形。

教學要求:

1、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七巧板拼組圖形,能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徵。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建議: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和動手擺實物,對幾種基本的平面圖形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它們的名稱,能夠辨認,能初步感知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徵。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如何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分別是什麼形狀的,哪些物體的形狀相同等。

2、要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和時間,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與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4、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教學中老師要經常為學生創造“最佳發展區”,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主動探索和發現新知識。老師要注意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1、認識平面圖形

第一課時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

2、平面圖形的拼組

一課時解答平面圖形的拼組,認識七巧板

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新知識點:

1、 十幾減9的口算。

2、 十幾減8、7、6的口算。

3、 十幾減5、4、3、2的口算。

4、 綜合應用。

教學要求:

1、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夠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 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建議:

1、 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數學計算往往只重視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訓練,而忽視與情景的結合,使計算教學變成枯燥的訓練。老師應努力改變狀況,在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例題時,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出結果,然後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激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運算之間的關係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計算方法。

2、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3、 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

教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特別化的學習,充分發展個人的學習潛能。但是學習還具有社會性的一面,就是要從和別人的交流中吸取“營養”,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學13-8,13-5的例題時,如果讓學生展開思路,由於學生的基礎不同,經驗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可能會出現“破十法”“想加算減”,甚至還會有“連續減”“點數”等方法出現,但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後,再加上應用中的體驗,學生會在“自己反思”的基礎上掌握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這一過程實際是把老師“教方法”轉變為學生自覺構建方法,學生學得會更深刻。

4、 採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

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重要的計算技能,在運用中必須達到熟練、準確,但這個要求不是一下就能達到的,是到學期結束時逐步達到的,到那時一般要求每分鐘正確口算8—10道題。根據學生特點,多采用遊戲、比賽等方式,如“開火車”“找朋友”“小貓釣魚”和“蜜蜂採蜜”等方法進行練習,在玩中學、玩中練,運用激勵性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計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不斷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 篇5

一年級是孩子們正式進入到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起始。無論是知識的學習、數學思維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等,都需要老師傾注更多的精力去引導他們。那麼在教學之初,就必須要全面去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及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目標、教學策略等,以幫助自己更好地進行教學。

一、學情分析

剛進入到學校的孩子們,他們的原有基礎也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在幼兒園階段已經學會數10以內的數和簡單的一位數加法和減法,有的什麼都不會。這種情況下進行教學,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又需要慢慢養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學會一些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需要教師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編排。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五、課時安排

一準備課:數一數 比一比3課時 二位置:3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圖形3課時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六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課時 數學樂園1課時

七認識鐘錶2課時

八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九總複習4課時

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習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這一部分教材進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幾減9和十幾減幾這兩節課的內容整合到第一節課,集中教學計算方法,再安排練習課進行鞏固複習。我比較了蘇教版和北師大教材,發現用14-9作為例題最為合適,先從實際問題引入14-9,再讓學生聯繫實際情境和生活經驗,探索算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和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學具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在寒假裏,婷婷、明明和小蘭三個好朋友參加了社區的遊藝活動,拍了不少的照片,你們想看看嗎(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中的套圈遊戲)

在這幅照片上,你們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幾個圈沒套中”,該用什麼方法計算呢

指名回答並板書:14-9

2、14減9等於多少呢你是怎樣想的藉助你手邊的學具驗證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確,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説一説你的想法。

(學生活動,討論)

3、學生彙報,隨機板書:

預設:

A、一個一個的減;

B、做減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問:為什麼要用14先減4減去4後還要減幾,你怎麼知道的

(課件演示拿走小棒的過程)

D、10-9=1,4+1=5

提問:10是哪來的為什麼要用10-9

板書:14-9=5

4101

+5

(課件演示拿走小棒的過程)

E、14-10=4,4+1=5

提問:為什麼要用14-10,10從哪來的減了10後為什麼要加1

4、質疑:

仔細看一看,想一想,你對這些方法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練一練:

用你喜歡的辦法計算13-8,並跟你的同桌説説你是怎樣算的。

(課間休息)

三、鞏固提高。

1、口算(開火車)。(課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鳥找家。(課件五)

(1)觀察圖畫,注意房子上面的數字。

(2)你想幫哪隻小鳥找家

(3)還有一隻小鳥沒有家,誰來想辦法幫助它

(4)一間房子只能住一隻小鳥,那麼我們大家就來給這隻小鳥添一個家,好嗎

(學生齊答:15-9=6,課間添一個房子,小鳥回到了家)

(5)這些小鳥的卡片上的算式有什麼特點(都是十幾減9),你發現這些算式的差有什麼特點呢

(有條理的板書: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導學生髮現規律。)

3、看圖列式。(課件六)

詳見教材P16。

4、發散練習。(課件七)

()-()=7

四、全課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

同學們知道嗎,今天我們一節課學習了幾節課的內容,你們真是太棒了。可能有的小朋友還不能熟練的計算,讓我們在後面的課堂中再多多練習,爭取算得又對又快,好不好

教學反思:

一、情境的創設要靈活機動。

新課程理念下的計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進行計算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產生對計算的需要,並在教學計算的同時有機的滲透解決問題(應用題)的教學。但我認為創設情境切忌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創設既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又要照顧到知識的適用性,要靈活機動。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學知識有其內在的邏輯性,教學中充分把握這一邏輯性,不必每一部分內容都大搞什麼情景創設,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如何很好的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分析學生知識體系的新的生長點上。

二、創設遊戲的樂園。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當我説接下去要做遊戲,小朋友一定會坐得端端正正,因為我説過我喜歡請守紀律的小朋友來玩遊戲。

在做書上的數學遊戲的'時候,我採取小組比賽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擺在講台上,每一輪每組派一個代表,按照教師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數是7的減法算式,找出得數和11-2一樣的算式。學生躍躍欲試,能安靜的為組裏的同學加油。

三、練習形式多樣,及時評價跟上。

對於純粹的計算,我通常採取開小火車或隨叫隨答的形式。特別是隨叫隨答,通過叫答能不動聲色的讓開小差的學生回過神來。説計算過程的時候,往往就是紀律最差的時候,很多學生不願意聽。這時候,獎勵認真聽的學生一顆“數學之星”並大聲進行口頭表揚能給其他學生榜樣作用,但持續的時間不長。也就是教師要耳聽六路,眼觀八方,隨時抓住可利用的資源。學生對站起來負責報答案很感興趣,如果事先説“誰最認真,就請誰報答案”,學生處於這種自己實現的需要,會很認真。

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國小數學新教材一年級第一學期第19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數軸的正半軸----數射線

2、會在數射線上標數。

3、會在數射線上比大小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結合生活實際來探求數射線的意義。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數射線及其特點(方向,起點,單位長度)

教學難點:

在數射線上標數、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兩幅樹圖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小樹。你喜歡哪副圖?

師:為什麼你們覺得他排的整齊呢?

師:我們都喜歡排列的整齊的事物,所以我們小朋友在排隊的時候也要像他們一樣排在一條直線上。

(多媒體)出示2副樹的.圖

2.生活中的隊列

二、初探數射線

1.初探數射線的特點(起點,單位長度,方向)

師:看,數寶寶們也來參加我們的數學課了,想一想,怎樣才能讓數寶寶拍的整整齊齊的呢?

師:你們覺得誰應該排在第一個呢?

(板書:0是起點)

師:0排好了,那接下去的就應該是幾?

師:接下去就應該是2了,你們來説説2排在這裏好不好?(不好)

師:那你認為應該排在哪裏?上來指一指?

師:你能告訴下面的小朋友為什麼要排在這裏嗎?

師:把2放在這裏,看看從0-1,再從1-2,他們每格一樣長嗎?

師:原來每格應該一樣長,

(板書:每格一樣)

師:現在數寶寶都整整齊齊的排好了。看,誰來了?(11)

師:11説,我也想加入他們的隊伍,你們覺得應該把它放在哪裏?

師:好的,我把這根線延長,把11放在10的後面。這樣行嗎?

師:那12呢?再延長。13呢?再延長。請你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黑板不夠了怎麼辦?你們有什麼好的方法?

師:這裏我告訴大家一個符號,用箭頭來表示,這個箭頭就表示往右還有好多數寶寶。而且你們仔細觀察,這條直線上,起點是0,從0往右數,越數越大。

師: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就叫做數射線。

生齊讀數射線。

(板書:數射線)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數射線,誰能説説看它有什麼特點嗎?(同桌討論各自觀點)

同桌討論,交流彙報

師小結,齊讀板書

2.鞏固練習判斷,哪些是完整的數射線?用手勢表示。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1 2 3 4 5 6 7 8

(3)1 2 3 4 5 6 7 8 9 10

(4)0 2 4 6 8 10

小結: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數射線上每一個間隔都是相等的,數射線上不但要

有起點“0”,還要有正方向(用箭頭表示)。

三、深入探究,強化數射線認識

學會標數

送數寶寶回家

師:這些數寶寶都迷路了,他們找不到家了,你們能不能幫忙找找看啊?

找鄰居

師:看着這條數射線,你能知道他們的左右鄰居是誰嗎?

師:不看數射線,現在你知道師:剛剛我們是看着數射線找鄰居的,現在我把數射線拿掉,你還能找到數寶寶的鄰居嗎?

(練習: , 6 , 3 , 4 , 2 想一想,看一看,用數射線來驗證)

動物跳遠比賽

1、小熊在數射線上是怎麼跳的?

(小熊貓從起點起向前跳,一格一跳,跳三下,成績是3)

2、小兔在數射線上是怎麼跳的?

(小兔從起點起向前跳,2格一跳,跳4次,成績是8)

3、小袋鼠在數射線上是怎麼跳的?

(小袋鼠也是從起點起向前跳,3格一跳,跳3次,成績是9)

學會比大小

起點相同,比較大小

師:小熊,小兔子,小袋鼠誰是跳遠冠軍呀?三者比較3<8<9 2)起點不同,比較大小

比一比,誰跳得最遠。

(1)小兔: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老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袋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跳得最遠

小結:本題在比較時,要注意小動物們的起跳點不同,所以不能光從跳到哪一點

來判斷。可以通過數格數的方法進行比較。

看數射線比較圖形大小

師:4放在了數射線相應的位置,一顆愛心放在了4的右邊,請問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小太陽也來了,他們又是什麼關係呢?

(師小結:數射線越往右,數越大,越往左數越小。)

鞏固練習

看數射線,比7小的數有哪些?比2大的數有哪些?

四、小結

小朋友,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同步導學第22頁

板書設計:

數射線

0是起點

每格一樣

是正方向

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一些圖形紙製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並説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裏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麼感覺呢?

那麼,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並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用釘子板圍。

2、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着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麼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遊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説。這是什麼?它的面是什麼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一數。

看,數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數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誌)

小朋友,看!這是什麼?(交通標誌)這些交通標誌表示什麼?每個圖形裏有哪些圖形?誰來説?(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誌,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駛。)

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在觀察人民幣以及換幣、取幣等活動中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學會簡單的購物,培養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3、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勤儉節約的教育。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題第一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2、提問:你們從圖中看到些什麼?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要用什麼?各個國家的錢都有不同的名稱,誰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麼?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你們認識人民幣嗎?請你從盒子裏找出認識的人民幣,介紹給本組的小朋友聽。分組活動。

組彙報: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逐一介紹面值不同的人民幣,教師隨機補充,並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分別展示出來。

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讓學生辨認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的思想教育。

提問:小朋友,你們能把這些人民幣分分類嗎?請學生拿出盒子裏的人民幣,小組合作分類。

學生彙報分類情況,並説説分類的依據。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幣的種類有:硬幣、紙幣;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2、例題第二幅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

提問:圖中的小朋友想買什麼?(手錶)

買手錶該付多少錢?(1元)

請學生從盒子裏拿出1元錢,比一比誰的拿法多。

學生彙報拿1元錢的不同方法。當出現拿一個1元的和10個1角的時候,引導學生建立“元”與“角”之間的進率關係:1元=10角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1元=10角”,那麼1角等於幾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試一試:一張1元的`人民幣可以換幾張5角的?幾張2角的可以換1張1元的?同桌互換。

請學生説説互換的結果,以及為什麼要這樣換。

三、應用拓展

1、連一連。(“想想做做”第1題)觀察並説説圖上畫了些什麼?每種物品的價錢是多少?有幾種面值的人民幣?分別是多少?

請學生把要買的物品和對應的人民幣連起來。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説説每個題目的意思,再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説説是怎樣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

思考:用一種人民幣怎麼拿?兩種呢?三種呢?

遊戲:購物。(“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貨架:橡皮(每塊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鉛筆(每枝4角),自動鉛筆(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請小朋友用1元錢購物,想一想,説一説,可以買哪幾樣東西?應找回多少錢?

四、總結延伸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認識元角分)知道了什麼?(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1元=10角、1角=10分)關於人民幣,小朋友們還知道什麼呢?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幣,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一年級數學下冊 2.1 《十幾減9》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小貓釣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0”表示的幾種含義,可以表示沒有、水結冰時的温度、起點的含義等等;並且能正確地讀、寫“0”。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0”的含義,在生活中會運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認識到數學和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結合進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0”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出示小貓釣魚圖,講故事導入,提出問題?

第1只小貓釣了幾條魚,寫幾呢?

第2只小貓釣了幾條魚,寫幾呢?

第3只小貓釣了幾條魚,寫幾呢?

再來看看,第四隻小貓它釣了幾條魚呢?

一條都沒有怎麼來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體驗0的'含義。

(1)學生自主思考,怎麼來表示“一條都沒有”。

(2)同桌交流。

(3)集體反饋。

得出:一個也沒有時用“0”表示。

0是一個數,比1、2、3、4……要小。

(4)指導“0”的書寫。

三、實踐體驗。

(1)學生“分鉛筆“。

理解“0“的含義(表示一個物體都沒有)。

想一想“0還可以表示什麼?

同桌交流,全班反饋。

四、拓展鞏固

(1)數一數有幾朵花,並寫下來。

(2)讀一讀,寫一寫。

(3)説一説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0”

五、小結:這節課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