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海倫凱勒讀後感11篇

校園9.05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海倫凱勒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海倫凱勒讀後感11篇

海倫凱勒讀後感1

《海倫·凱勒傳》講的是一個叫海倫·凱勒的聰慧小姑娘,在她出生19個月後,生了一場重病,不幸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從此,一個才一歲半的娃娃,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他應對着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聲“媽媽”,也不能傾訴心中的期望和要求,脾氣也變得暴躁,但之後在沙利文教師的鼓勵下,她對生活又充滿了期望。

海倫從小生活在一個温暖的家,家裏有愛她的爸爸,媽媽。海倫小時侯被病魔奪走了聽覺、視覺,自從安妮蘇利文小姐走進她的生活,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她封閉的心靈,蘇利文教師先教海倫識字,她認識的第一個字是水。

之後蘇利文小姐帶她去樹葉那裏,蘇利文給她“説”秋天的葉子,這時,海倫興致勃勃地寫了一篇文章,叫《秋葉》,海倫因為這篇文章心都快碎了,她被人們誤會為抄襲,因為她的文章和一篇堪比小姐寫的《霜仙女》十分相似,之後這件事情真相大白了,原先,霍金斯夫人給她“講”過這個故事。

海倫上了中學,經過了兩次考試,飛向了她夢想的天堂大學。上完了大學她和蘇利文開始到世界各地去演講,鼓勵全世界的殘疾人。她活到了八十七歲,被評為百年來風雲人物之一。她一生都在向世人證明殘疾並不等於無能!

沙利文教師每一天教海倫摸盲文,拼單詞。海倫對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總是讓教師帶她去感受世界的萬物。最終,她學會拼寫自我的名字及一些單詞了。她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着知識的甘霖。她拼命地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以至小小的手指都摸出了血。沙利文教師心疼她用布把她的手指包紮起來。這樣,海倫學會了閲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和別人“交談”,她用動人的筆調描繪着他心中“看”到的世界。

海倫這種堅韌不撥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遇到殘疾人應當對她們伸出援助之手,為殘疾人送去温暖。海倫凱勒雖然已經去世了,但她的精神永遠留在人們心中,也永駐在我的心中。

海倫凱勒讀後感2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海倫·凱勒傳》這本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海倫從小就被病魔奪去了視力和聽力,但她仍然勇敢地面對生活,勤奮地努力並最終取得了成功。在海倫摸索學習的過程中,她的母親——凱蒂·亞當斯女士和蘇利文小姐扮演了重要角色,給予了海倫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呵護。她們總是不厭其煩、巧妙地指導小海倫明白一些事情。海倫從小並不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孩子,她天生就有很多的生理缺陷,因此她的老師蘇利文小姐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就不可能用教正常孩子那種方法。

但是,蘇利文小姐的教學方法十分有趣,有時她會領着海倫在茂密的玉米地中快樂的穿梭,去體驗玉米杆在風中婆娑發出的聲音;有時她會把呱呱鳴叫的蛙放在海倫的小手上,讓她感覺一下蛙鳴囊的鼓動。媽媽的鼓勵,老師的引導,再加上海倫不怕挫折,永不服輸的信念,她考上了英國著名的劍橋女子中學,而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雷德克利夫學院,在中學畢業後終於考入了她夢寐以求的劍橋大學!海倫·凱勒真是了不起,如果是別人遇到這種困難,也許會放棄生命,也許會依賴父母一輩子。可她沒有,一個人堅強地走了過來,不但學會了五種語言,而且還成為了著名的作家。記得以前學琴時,一提到鋼琴我就頭疼,每次練琴,我總是不聽話,彈了一會兒就玩玩,一點都不認真,遇到比較難的譜子,我總是想:反正媽媽到時候會教我,算了吧,還是不彈了。但一想到海倫·凱勒,她的一生是多麼的不容易,卻還是挺了過來,我的困難算什麼?這點小困難我一定要克服。

從《海倫·凱勒傳》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很敬佩她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這種精神將永遠激勵着我前進!

海倫凱勒讀後感3

海倫 凱勒一個在黑暗和沉寂中度?了87年,一個弱女子天天面對的是無聲無色的世界。翻開課本49頁,一起來了解海倫 凱勒。

1880年海倫 凱勒出生在美國。命運似乎再戲弄她,一歲半時海倫因為生了一場重病而:“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一個一歲半的孩子,就因為一場重病失去了享受這個世界的資格。一個一歲半的孩子,剛學會説話、走路,卻沒能來得及叫聲“媽媽”,也沒能來得及和小朋友們奔跑、玩耍。她看不見自己常住的家,看不見媽媽的樣子,看不見蔬菜的樣子。她也聽不見勺子和碗碰撞發出的“鐺鐺”聲,聽不見小夥伴叫她的聲音,聽不見小溪流淌的“嘩嘩”聲。她什麼都看不見!她什麼都聽不到!

但上帝並沒有忘記海倫,他讓沙利文老師來到了海倫身邊。她讓海倫感到了新的希望,感到了世界的奇妙。一次她們路過水井房時,沙利文老師把海倫的手放在水管口上。哦!這種清涼的東西蔓延在海倫手上,涼涼的,滑滑的。把它捧到鼻邊,無味的。正當海倫想這是什麼東西?莎莉文老師就把“水”這個單詞拼寫在海倫手上。這是海倫第一次學習單詞,海倫感到了知識的趣味。於是海倫一發不可收拾,她不分晝夜的書寫單詞和句子,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鮮血流淌在盲文上,鮮血流淌在衣服上,鮮血流淌在我們心中!當海倫10歲時,她越來越想開口説話。然而,上帝滿足了她。盲啞學校的薩勒老師來教海倫説話,這種完全靠觸覺學習説話的難度可想而知。是啊!普通的孩子學習説話只要學着大人的口型就行了。可海倫不行,她只能靠觸覺來感受嘴部的顫動。終於,經過海倫的努力,她的説話能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了。這是多麼不容易啊!可海倫卻做到了!

海倫是一位英雄,一位值得我們敬佩的英雄!

海倫凱勒讀後感4

在這本書中清楚地記敍了美國盲聾女作家、女教育家海倫-凱勒的一生。海倫-凱勒在一歲半時就因病而喪失了她的視覺和聽力,這在常人看來就是一種不可想象、無法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因此而向命運屈服。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之下,她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和用手指“聽話”,並且掌握了五種文字!

在她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女子學院。此後,她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及高等院校的讚揚和嘉獎。

一個盲聾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何等令人驚訝。如果海倫屈服於不幸的命運,那麼她將成為一個可憐而又愚昧無知的寄生者。然而她並沒有向命運低頭,她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精神走完了人生的道路,併為人類作出了貢獻,成為一個令人尊敬的學者。

海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它給予人們極大的鼓舞,使那些虛度光陰的人萬分悔恨。在我讀完這本書後,我常常反問自己:海倫不屈不撓的一生,給予那些殘疾人以生活的勇氣和力量,難道就對於我們這些健全人沒有啟示嗎?不,不是的。記得海倫曾經提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的眼睛明天將要失明,那麼,你今天要看看什麼?這個問題使我感到我們這些健全人,不能再遲疑,不能虛度年華,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時光,珍惜這幸福的生活!

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於條件的好壞,而在於有沒有奮鬥的精神。在平時,總有人以條件差呀,困難多呀作為沒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倫相比,這些困難是多麼微不足道呀!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奮鬥目標,就會擁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就不會被客觀條件所束縛,就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創造優良的條件,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海倫不就是這樣的嗎?

這些日子,我常常沉思一個問題:人應該如何對待人生?人生的價值何在?我覺得海倫那光輝的一生,為我們做出了圓滿的回答,她的生活道路就是我們大家應該走的路!

……

海倫凱勒讀後感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震撼了我的心,書中的每一個字都直擊我的心靈。

這本書就是海倫·凱勒的成長史,她在莎莉文小姐和家人的幫助下,克服身體上的缺陷,堅持不懈地學習,取得了健康人都難以企及的成績。她不僅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還將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勉勵後人。

此時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人是否能成功,不在於自身條件,而在於能否堅持不懈。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總以條件差、困難等為理由當作沒有成功的原因。但是,和海倫。凱勒相比這些困難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啊!

記得暑假前幾天,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就是計劃在假期裏寫完一本鋼筆字。我覺得這個目標很有意義,於是我就開始一筆一劃地認真寫起來。第一次練習寫鋼筆字,我覺得很新奇,因為鋼筆寫字和鉛筆不一樣,握筆姿勢稍有不正確就有可能把字寫歪,甚至弄一手的墨水。而且寫了幾篇後總覺得自己寫得很難看。時間一長,我覺得練習鋼筆字是一件極其枯燥和無趣的事。這讓我有了放棄的念頭。

爸爸見我一臉灰心的樣子,並沒有責怪我,而是語重心長地跟我説:“遇到困難,你應該迎難而上。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告訴我要想寫好鋼筆字,握筆的姿勢很重要。以前我都是怎麼握筆舒服怎麼來,現在一下子讓我改變習慣還真的很難受,堅持寫了幾個字就覺得手都快抽筋了。但是我記住了爸爸的話,心裏升起一股力量繼續拿起筆,練習正確的握筆姿勢,一筆一劃地練習鋼筆字。我想:只要我堅持不懈,終有一天我的鋼筆字會寫得很好。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回想起我練字的經歷,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我們像海倫。凱勒一樣,有着堅持不懈的精神,還有什麼事情幹不成呢?

海倫凱勒讀後感6

殘疾人,多麼熟悉的名字呀!堅信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其實身體殘疾一點也不可怕,正因上天為他關上了一扇窗,那麼,就會為他另外其他的門。

很多殘疾人,並沒有因此放下一切,他們雖然變成了一位殘疾人,但是,他們仍然要取得成功,讓自己重新變成一位完整的人。美國殘障教育家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市——塔斯喀姆比亞。她在19個月的時候失去了視覺和聽覺潛質。但她在一個黑暗的世界裏茁壯地成長着。她在她的導師安妮·莎莉文的發奮指導下,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了自己因身體殘疾而造成的心理裏的陰影。她熱愛生活並且從中的道理許多的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説話”,並且開始和其他人溝通。之後,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掌握五國語言,分別是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和語言,成為了一位知識淵博教育學家。她走遍了世界各地,為育學校投入了很多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獲得了世界各地的人的讚揚並且得到了許多的嘉獎。海倫是一個不幸的人,但是她又是一個幸運的人。正因她“身殘志不殘”憑着頑強不屈的意志和毅力,佔勝了自我,也征服了全世界。

做為一個身體健康的人,我們也就應多為殘疾人做貢獻,不歧視他們,不排斥他們,從而使他們走出心中的陰影,回到“陽光”下,我們堅信世界上只要有真愛,世界會變得更完美。

我們一齊來關心殘疾人,為殘疾人奉獻出一絲絲的真愛吧!

海倫凱勒讀後感7

馬克吐温曾經説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是一位偉大特殊的女性。

1880年6月27日,一位女嬰來到我們的世界,她就是海倫,她之所以特殊,是在她剛剛才出生六個月的時候,小海倫就起了高燒,醫生診斷的結果是急性的胃出血以及腦充血,已經宣佈無法挽救了,但在一個清晨,小海倫的高燒退了,全家人對這種奇蹟的發生,高興得難以言喻,但小海倫突然看不見,聽不見,不能哭叫笑了…

1887年3月3日,只有六歲半的小海倫接受了沙麗文老師的教導與學習,沙麗文送給小海倫一個洋娃娃,並在她手上寫上“DOLL”,小海倫似懂非懂,想了幾遍,就跑去給媽媽拼寫看。七歲時,小海倫已經會一些簡單的單詞了,在沙麗文老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精心教導下,這位與普通人不一樣的女孩,通過勤奮努力考上了著名的哈佛德克利夫學院,一個跟正常人比有缺陷的弱女子卻考上了常人所難考的“最好的學院”,真是很偉大。

就這樣,一個看不見,聽不見,不能説話的女性用勇敢堅強的方式震撼了世界,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為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用頑強精神艱辛渡過87年無光無聲的女性—海倫凱勒,創造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她接受了生命的殘酷,去挑戰生命,用愛心去擁抱世界,戰勝了一切艱難險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似乎正常人沒放在眼裏,對這三天不屑一顧,但對海倫這樣的人三天的意義有多麼重大,處於黑暗中的人的三天光明 就像一盞明燈指引着他們不斷進取,我們每個人心中也應該有這樣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們達到成功的'彼岸!

學習閲讀就像一條架在懸崖上的獨木橋,既然給了你過橋的機會,就要好好把握,否則,就會摔下無底的懸崖,海倫幸運和不幸運的那充滿多姿多彩的一生感動了我,感動了所有人。她那堅持不懈的美好品質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海倫凱勒讀後感8

“海倫凱勒!”聽到這個名字,恐怕無人不讚歎幾句,無人不豎起大拇指。海倫凱勒,是19世紀的一個奇蹟。

海倫凱勒,令世人讚歎。她一歲半時患病,成為一個盲、聾、啞人,後來在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的精心指導下,憑藉着頑強的毅力,學會了指語、説話。後來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福利和教育事業。馬克吐温説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

今天,我再次閲讀了《海倫凱勒》這篇文章,我感到無限的自豪與羞慚。“她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着知識的甘霖,她拼命地摸讀盲文,不停的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飢似渴,以至於小小的手指頭都磨出了血。”這段話,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靈,我自愧不如,想想,一個身體殘缺的人,一個生活在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沉寂中的人,會怎樣度過餘生?如果是我,絕對一死了之,但海倫凱勒,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弗大學,竟學會了説話,竟寫下了十四部著作!這,似乎是童話中才有的結局,可是海倫凱勒卻把童話變成了現實,貨真價實的擺在我們眼前,這其中有多少莫大的困難?有多少艱難的阻礙?我們無從體會,但難度可想而知。

明亮寬敞的教室中,和同學一起學習,回到家,熱乎乎的飯菜早已端上桌......你有沒有想過,這也是一種幸福?可我們,卻不好好學習,和老師作對,和家長鬥嘴,和同學吵架......該醒悟了,我們不能逃避自己的命運,要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在人生的道路中,要不畏艱難險阻,勇於面對困難,決不輕易屈服,要好好學習。為社會,為人民,為祖國做出應有的回報!

《海倫凱勒》這篇文章,相信一定能感動更多的人點燃我問的心靈之光,體會到生命的價值,

海倫凱勒讀後感9

生活,就像一架鋼琴:有的人在琴鍵上彈奏出了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穫,冬天的喜悦;也有人彈奏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灼,秋天的憂愁,冬天的悲涼……然而,琴音如何,都取決於彈奏者對生活的態度。

而海倫·凱勒,雖然在生了一場重病以後,雙目失明,雙耳失聰,正因為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 海倫才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海倫之所以會有這樣偉大的成就,都離不開她一顆堅強的心,及莎莉文老師和父母對她的愛,對他的鼓勵和幫助。

海倫之所以會有這樣偉大的成就,都離不開她一顆堅強的心,及莎莉文老師和父母對她的愛,對她的鼓勵和幫助。

海倫,是莎莉文老師的第一個學生,也是唯一一個學生,她在海倫身上傾注了大半生所有的精力。莎莉文老師不僅教會了海倫知識,還讓海倫感受到了世界的多彩,體會到了生活的美好,更讓海倫學會了愛。是她莎莉文老師,喚醒了海倫的靈魂,給了海倫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莎莉文老師對海倫的師生之愛,終其一生!

我想,海倫的父母面對着海倫的不幸,他們一定承受着巨大的悲傷和壓力。世上不會有任何父母忍心讓自己年幼的孩子面臨如此殘酷的打擊。海倫的父母積極地想辦法為海倫尋找家庭教師,同時還在生活中小心翼翼的呵護着海倫,給她鼓勵,給她信心,給她希望。父母對海倫的愛,是無私的!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老師、父母。老師每天不辭辛勞地備課,盡心盡力的教我們知識,像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父母辛苦的養育我們,陪伴着我們的成長。

愛是情感的最高境界,它足以改變人的一生,因為有了老師和父母對海倫的愛,才有了海倫的成功。愛的力量,是那麼的強大!

海倫凱勒讀後感10

最近我參加了學校開展的紅領巾圖書大漂流活動,每天中午我都會迫不及待地到校圖書館去借閲書籍。這一天我讀到了《海倫·凱勒》這一本書。這本書寫了一個真誠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從中也受到了許多教育。

這本書記敍了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的一生。小海倫出生於1880年,原本她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一場重病,使她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她面對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在那裏,她看不見曾經美好的世界,她不願意向別人傾訴自己的痛苦,脾氣越來越壞。在這時候,她得到了沙利文老師和薩勒老師的幫助。從此,她便開始學習説話和拼寫單詞。經過常人難以忍受的刻苦訓練,她終於掌握了5種文字。24歲那一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女子學院。

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久久不能平靜。一個盲聾啞人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真是令我無比驚訝!要知道,海倫·凱勒是一個盲聾啞人呀!她既不能聽也不能説,眼睛也看不見任何東西,可她就是憑着自己的毅力學會了“説話”,學會了寫字,這是多麼了不起呀!我想,如果海倫屈服於不幸的命運,那麼她將成為一個愚昧而可憐的人,也就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了。事實上,她並沒有向自己不幸的命運低頭,而是以自己驚人的毅力,走完人生的道路,併為人類出現了貢獻,成為了一個知識廣博、令人尊敬的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同時,我也深深地認識到: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於條件的好壞,而是在於有沒有頑強奮鬥的精神。在生活中,我們身邊總有些把自己不能夠成功的原因是歸結為生活條件多麼不好,所以沒有成才,從來也不去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努力過,有沒有堅持過。要知道,這些困難跟海倫相比,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呀!

讓我們為自已偉大的目標而堅持不懈、勇敢頑強地奮鬥吧!

海倫凱勒讀後感11

在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假如你真的面臨那種厄運,你將比以往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眼睛。你所看到的每一件東西,對你都是那麼珍貴,你的目光將飽覽那出現在你視線之內的每一件物品。然後,你將真正看到,一個美的世界在你面前展開。”

我們都有一雙美麗的眼睛,一對能聽鳥兒歌唱的耳朵,它們貌似並不重要——你有,我有,他也有,然而,它們非常重要。沒了它們,你的眼前,永遠一片黑暗,沒有白晝黑夜,也沒有家人的模樣;沒了它們,生活猶如失去了意義,枯燥而又悲傷。

然而,你可曾知道,海倫正是這樣的一位聾盲女作家,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裏,講述了她的經歷。

在那樣痛苦的日子裏,我相信,無論是誰,都不一定能堅持下來,但海倫做到了。為了像常人一樣地生活,海倫不得不付出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不得不捨去自己僅有的一點休息時間,堅強地學習。她一刻也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她一樣去劇院看戲,一樣去博物館參觀……我想,在她柔弱的身軀裏,一定有一顆堅實的內心。

除此之外,更讓我感動的,是海倫給所有人的啟示。

海倫心知肚明,她永遠不會復明了,也永遠不可能再一次聆聽這世間的聲音了,可是,正因她失去了復明和傾聽這個世界聲音的機會,她才更加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眼前的一切。

是的,所有的一切,所有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切,都被人們認為這是永遠存在的。然而對海倫凱勒而言,失去,是隨時可能發生的,珍惜,則是應對失去最好的方法。

海倫曾在書中告訴我們,如果給她三天光明,她會去看人,看物,看景,看世界,儘管只有短短三天的光明,但是,她也能感受世間的美好。

相比之下,我們比海倫幸運得多,我們遠遠不止有三天光明,我們能看、能聽、能蹦、能跳,那我們想過珍惜這一切嗎?既然我們如此幸運,那麼,為何不從現在做起呢?這也正是海倫給我們的啟示:珍惜眼前的一切吧,你將看到一個美的世界在你面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