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通用23篇)

校園2.19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圖形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通用23篇)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

一、活動目標:

幼兒園數學大綱提出,幼兒園數學必須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教與學的關係,使幼兒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以發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據這一要求,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基本要求和中班幼兒年齡特徵,在制定本節課教學目的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1.能用用語言、圖畫或手勢語描述自己的圖形經驗,大膽與同伴交流。

2.能進行創意動作表達。

二、活動重點:

初步認識各種幾何圖形,區分各種圖形。

三、活動難點:

如何引導幼兒比較和區分長方形、梯形、菱形。

四、活動準備:

學具: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長方形、菱形

本節課採用的主要方法有啟發式談話法、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等。

五、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突出觀察、比較、啟發談話,大膽發現,使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説一説,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且與教法相結合,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及勇於探索,創新,求知的良好品質,這樣做,使幼兒明白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同時要學會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方法和能力。

本節課我設計了這樣三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識;

(三)鞏固強化,完善新知識;

1、採用啟發式談話法——活動開始,以幼兒熟知的各種幾何拼搭的物體引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長方形、菱形等,通過看一看,説一説,比一比。認識各種圖形。

2、採用(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重要環節介紹:幼兒自選認識的圖形,交流和討論:這是什麼圖形?它是什麼樣的?我看見過什麼東西像這個圖形?老師觀察瞭解幼兒已經認識到哪些圖形,能夠説出哪些圖形特徵和相似物。如果在認識長方形和梯形、菱形時,幼兒容易混淆,讓幼兒跟着老師一起變魔術“把長方形紙變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兒進一步掌握三種圖形的區別,同時,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培養了幼兒勤動手動腳,勤探索的良好品質。

3、採用遊戲法——鞏固強化遊戲:照我説的做

教師發信號,幼兒根據信號自創動作到相應的圖形裏。如:請像小貓一樣走進圓形裏,像水一樣流進長方形裏,像支一樣飄進梯形裏。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學與遊戲結合一起自然會讓小朋友們感興趣而不覺枯燥無味了...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冊P9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徵,知道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點,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能夠靈活運用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培養實驗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徵,知道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點,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學難點:

能夠靈活運用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具準備:

每小組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實物各一個。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各一個。

橡皮泥一盒。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老師在網上下載了幾張圖片,非常漂亮。同學們想不想看?請欣賞!

(點擊出示課件。)

師:從畫面上,你看到的是什麼呢?

(學生回答:是建築物。)

師:如果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這些建築物,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築物都是由長方體、正方體、……構成的。)

師:對,這些建築物都是由立體圖形構成的,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立體圖形,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徵。

(板書課題:立體圖形的認識。)

二、新授。

(點擊,出示例3的四幅圖。)

師:首先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把這些立體圖形分兩類,你打算怎樣分?説説理由。

(學學生討論後彙報,長方體和正方體為一類,圓柱、圓錐為一類。)

師:能説一説為什麼這樣分嗎?

(學生回答:因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都是平面分為一類,而圓柱、圓錐都有曲面分為一類。)

探究一: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徵。

1、摸一摸,體驗立體圖形的特徵,並歸納填表。

師:好!我們就按照第一種分類來整理複習,先研究長方體、正方體,再探討圓柱、圓錐。

師:(宣佈複習要求)摸一摸你準備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記一記它們各部分名稱是什麼,它們在點、線、面上各有哪些特點?小組展開討論,交流意見,整理歸納。合作完成表格一。注意用簡練的文字歸納。看哪個小組第一個完成。好,小組活動開始。

(點擊,出示表格。)

長方體特徵 正方體特徵

頂點

(師及時發現並表揚最先完成的小組。)

2、展示彙報:

師:誰上台將你們討論的結果給大家看看,向同學們彙報一下。

(學生彙報,點擊,出示表格內的內容。)

長方體特徵 正方體特徵

頂點 有8個頂點 有8個頂點

線 有12條稜,相對的四條稜的長度相等 有12條稜,每條稜長度都相等

面 有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

面積相等 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並且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3、共同討論:

師:想一想: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共同特徵呢?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小結:相同點: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和8個頂點。

不同點:

(1)“線”上的不同點:長方體相對的稜分別相等,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稜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而正方體的12條稜都相等,叫做正方體的稜長;

(2)“面”上的不同點:長方體至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而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

師: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板書: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探究二:複習圓柱、圓錐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徵。

1、師:你們對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掌握的非常好,真不錯!老師相信你們一定不會忘記圓柱、圓錐的特點。現在請各小組拿出圓柱、圓錐,摸一摸,感受一下它們的特徵,小組交流,合作完成表格二。

(點擊,出示表格。)

圓柱 圓錐

底面

側面

2、彙報交流

(學生彙報,點擊,出示表格內的內容。)

圓柱 圓錐

底面 2個大小相等的圓 1個圓

側面 曲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 曲面,展開是一個扇形

高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 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3、小結:圓柱是一個立體圖形,有三個面,上、下兩個圓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個曲面叫做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它有無數條高,長度相等。圓錐也是一個立體圖形,它有兩個面。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它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展開是一個扇形,只有1條高,即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三、練習

師:你們能不能利用立體圖形的特徵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呢?

1、看圖回答:(課本P109/練習十九11、)

2、填空: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個頂點,()條稜,()個面;長方體相對的面(),相對的稜()。

(2)用一根長132釐米的鐵絲,圍成一個立方體的模型,稜長應是()釐米,如果圍成一個長方體的模型,長、寬、高的和是()釐米。

(3)()叫做圓柱的高,圓柱有()條高。

(4)()叫做圓錐的高,圓錐有()條高。

(5)圓柱的側面沿着一條()展開會得到一個(),它的長等於圓柱的(),它的寬等於圓柱的()。

四、總結

今天我們複習了立體圖形的特點。

(點擊,出示表格進行小結。)

五、作業。

(1)海關大鐘時針長2.7米,時針繞一圈的長度是多少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2)右圖中,ABCD是邊長為a的正方形,分別以AB,BC,CD,DA

為直徑畫半圓。求這四個半圓弧所圍成的陰影部分的面積。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提供一定的學習情景和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經歷對物體的分類、觀察、觸摸和比較的過程,從而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並能識別。

2、能力目標:在經歷認識圖形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初步瞭解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使學生結合具體實物和直觀操作感知立體圖形的特徵並能初步分辨他們。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體會到“體”的三維特徵。

教學準備:

教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三稜柱的模型、易拉罐、乒乓球魔方、藥盒等日常生活用品。猜物箱,內放規則立體圖形。課件。

學具:各種形體的日常生活物品。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認識體。

(一)感知“體”

教師出示袋子(內裝鉛筆、蘋果、書、魔方等)。

師:裏面裝的什麼?想知道嗎?怎樣才能知道?

師:誰來摸一摸?要求:摸到一個物體,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狀,再説出你摸的是什麼。

師:我發現他們都要先摸一摸物體的形狀,再判斷它是什麼,可見物體的形狀很值得研究,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些物體的形狀。

出示課題:認識物體。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師:(學生將自己帶來的物品堆放在桌上)同學們的桌上有許多物品,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我們還要請它們幫助我們學習呢!首先我們把它們整理一下分分類。(小組合作)

2、反饋分類結果

學生把這些物品進行分類,彙報分類結果。

3、命名

師:我們已經把它們分類,再給每類形狀起個名字好嗎?先在小組內説一説。

師:請小組派一名同學選擇一種形狀,説出它的名稱,教師板書名稱。

4、抽象直觀圖

教師説名稱,再出示相應的立體圖形的正視圖,貼在名稱下面。

二、操作體驗、加深感知“體”

1、師:我們知道了每種形狀的名稱,現在來感受一下每種形狀的不同。組長組織組員各選一個物體拿在手裏,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玩一玩,説一説你的感受。(如:長、正方體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球可以任意滾動等等。)

2、遊戲

硬板傳送物品,讓學生體會各種物體在運動狀態下的特徵。(如:球易滾動,圓柱的底接觸硬板易傳送等。)

3、反饋體會

師:誰願意講一講你的感受?(學生自由選擇形狀來講)

三、實踐操作、分辨立體圖形

1、完成書p36頁第二題,説出每個圖形共有幾個。

2、小組合作,矇眼摸物。

一學生髮指令,另一生矇眼摸物,其中可以摻放方一些三稜柱、梯形台等未學過的立體圖形。

3、猜物體

一學生從猜物箱裏摸物體説特徵,其它學生説名稱。

四、返回生活、解釋與應用

1、找出學具盒中所學的立體圖形。

2、學生説一説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立體圖形。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1、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問: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這樣分?

(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並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2)彙報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導學生説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後抽象出長方體圖形。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圖,抽象出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

2、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後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後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説圖形,學生想)。

3、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做“做一做”l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髮現圓柱會滾動。

(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搭一搭。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較穩固。

五、課堂小結。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36—37頁的內容。

教學目的: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教具、學具:

課件、小圓印章,三稜柱、圓柱、正方體、長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註

一、聯繫實踐、複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在我們教室裏找出什麼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並説説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麼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説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A: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認識長方形並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用自己的辦法把圖形從物體中“印”下來。

2、能不能找到長方形呢?

3、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用摸、描、印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電腦演示)、彙報交流,説一説圖形形的樣子。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長方體等有什麼不同?)

三、聯繫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誌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説説。

四、探索與實踐。

1、淘氣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淘氣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儘量和淘氣的不一樣。

五、課內小結與課後延伸。

1、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裏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2、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後仔細觀察家裏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互相説一説

學生説

摸一摸,説説感覺,看一看形狀,

在紙上印出來。

説一説長方形的樣子。

學生獨立找、小組內找、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討論,説一説。

學生説一説。

學生説一説。塗一塗。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6

課題一: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P72的內容,練習十五的第1-4題,認識圖形。

教學目的:

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別這些圖形。

教具、學具準備:

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同樣大小的正方體8個。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拿出一個紙盒)。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數一數紙盒有幾個面?教學生有順序的數法:上下,左右,前後各兩個面,一共是六個面。

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的各個面和相對面有什麼特點。

這樣使學生明白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問:誰知道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板書:正方體。讓學生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並且指出正方體的六個面有什麼特點?

3.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出示一些實物,讓學生辨認。

課間活動。

5.做P72的“做一做”

二、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三、小結

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面一樣嗎?

正方體呢?

認識圖形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7

一、學習目標

1.通過網絡學習活動,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並能正確區分這些圖形。

2.通過學生自主拼、擺、畫、折、找等活動,能直觀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徵,體會平面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在經歷觀察、比較,描畫活動過程中,感悟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與聯繫,豐富直觀體驗,發展空間觀念。

二、學習重難點

1.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從立體圖形中“拓”出面、藉助“拓”出的面認識平面圖形。

三、學習過程

1.教師帶領學生回憶立體圖形的特徵

2.播放微視頻,學生觀看

(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以及三稜柱,播放從立體圖形中“拓”出平面圖形的過程)

3.組織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學具的不同形狀在練習本子上描、畫、印、拓出平面圖形。畫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學,可以連麥老師分享他的作品。

4.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

5.認識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師:你能把一張正方形、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的紙折成同樣的兩部分嗎?有幾種折法?誰願意介紹自己是怎麼折的?折出來的是什麼圖形?請大家動手做一做,準備好的同學可以連麥老師哦

6.歸類整理(1)課件呈現多個圖形,讓學生分別跟家長説説每個是什麼圖形?

(2)説一説:你是怎麼記住每種圖形的樣子的?

四、教師直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五、鞏固應用

1.課本第3頁“做一做”的第1題。

跟爸媽説一説,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課本第3頁“做一做”的第2題: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你能用今天所學的平面圖形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嗎?

3.學生利用立體圖形拓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同學們,請爸爸媽媽把你們畫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級羣裏吧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頁例1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正確辨認和區分這些圖形。

2.通過拼、擺、畫、折、找等活動,使學生能直觀地初步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徵和平面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在經歷觀察、比較,描畫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感悟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豐富學生的直觀體驗,發展空間觀念。

4.在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體會到到生活中處處存在着數學,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探求新知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立體圖形中“拓”出面、藉助“拓”出的面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積木、立體圖形物體和平面圖形卡片、釘子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課件呈現主題圖:小朋友,你們喜歡搭積木嗎?

(二)哪位小朋友來説一説:你們都分別有哪些形狀的積木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從學生平時喜歡的積木入手,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知的學習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認識平面圖形

(一)師生互動:

1.你有什麼方法能在紙上得到這些立體圖形的“面”呢?

2.學生動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本子上描、畫、印、拓出各種平面圖形,小組交流自己畫圖的過程與方法。

3.點明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二)認識長方形

1.課件呈現長方形:你是從哪一種形狀的物體得到這種圖形的?

2.讓學生在長方體物體上找一找,摸一摸,説一説。

3.誰能幫這樣的圖形取個名呢?板書:長方形。

(三)認識正方形和圓

(1)教師指着貼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圓問:這些圖形又分別是用哪一種物體的面畫出來的?在這些物體的面上,還能找到這樣的圖形嗎?像這樣的圖形又分別叫什麼呢?(在相應圖形處板書:正方形、圓)

(2)在初步認識新知的基礎上,説説自己生活中見過的正方形和圓。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畫圖等操作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區別;知道這些平面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

(四)認識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張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紙對摺成同樣的兩部分嗎?有幾種折法?誰願意介紹自己是怎麼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學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摺痕剪一剪,分一分嗎?學生分組動手操作、歸類、觀察,並在組內交流、反饋。然後運用多媒體展台選擇性的展示學生分的結果。

(3)問:在上面兩組圖形中,你發現了新的圖形嗎?(板書:三角形)

(4)學生尋找並説説生活中見過的三角形形狀的物體有哪些?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用長方形或正方形紙折、剪、分,直觀認識三角形的過程,親身體驗了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認識平行四邊形

1.用這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麼樣的圖形?可以拼出幾種圖形?

2.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將拼成的新圖形放在多媒體展台展示。

3.引導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指着平行四邊形問:這種圖形叫什麼?

4.小結:像這樣的圖形叫做平行四邊形,板書:平行四邊形

5.出示一個長方形的模型,演示變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

6.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平行四邊形嗎?(課件演示籬笆、樓梯、伸縮門、可拉伸的衣架等)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拼一拼、説一説等學習活動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再通過找一找把知識迴歸於現實生活,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六)歸類整理:

1.課件呈現多個圖形,讓學生分別説説每個各是什麼圖形?

2.説一説:你是怎麼記住每種圖形的樣子的?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分類整理和説一説,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

三、鞏固應用

(一)P3“做一做”的第1題:

1.在圖中找出平面圖形

2.説一説,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3.課件出示:這些交通標誌牌是什麼形狀?

(二)P3“做一做”的第2題:

1.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2.你能用今天所學的平面圖形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嗎?

3.學生利用立體圖形拓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4.展覽學生作品,師生評價。

(三)P5“練習一”的第1題:塗一塗

(四)P5“練習一”的第2題:把各種圖形的序號填在括號裏。

(五)P5“練習一”的第3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分類、數圖形等數學活動中,加深對各種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意識。】

四、課堂小結

(一)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

(二)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9

1.連一連。

考查目的:通過對具體物體的觀察,體會“面從體來”知識同時,能用語言表徵出圖形的特點,並熟練掌握。此題用連線方式突出對應的關係。

答案:略

解析:此題不僅讓學生要熟練掌握各立體圖形的特徵,還得仔細審題,分辨其需要的對應條件,避免干擾條件。

2.填一填。

(1)至少()根同樣長的小棒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至少()個同樣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

(2)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還可以拼成()。

考查目的:學生能根據圖形的特點,進行拼組,發現圖形間的變化和規律。

答案:(1)4 4(2)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解析:由學生通過對圖形的實際操作,直觀感悟上升到語言表述能力。

3.數一數。

考查目的:學生對組成圖案的不同圖形的數量進行分類計數,及鞏固對平面圖形的認識又滲透分類與整理的知識。

答案:圓4個正方形6個長方形4個三角形3個平行四邊形2個

解析:培養學生能正確對圖形的計數,有序思考和計數的方法能力。

4.畫一畫,算一算。

缺了()塊。

考查目的: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能利用實際操作與實際探究相結合的方法是學生能力的體現。

答案:13塊

解析:此題可以根據學生程度不同進行講解,估計、補充畫圖或學具擺出,容許學生有一個理解、感悟的過程。

5.實踐作業:“小小設計師”。

親愛的小朋友:

請你用彩色的手工紙,先動手剪一剪,剪出幾個我們最近學過的平面圖形,再把它們拼一拼,設計一幅你喜歡的作品,並給它起個名字吧!

小小設計師

家長評價:

考查目的:讓學生分解圖形,設計圖案。既直觀感受到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徵,又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習興趣,還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創造出數學美,感受、欣賞到數學美。

附優秀作品: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認識物體和圖形(第32頁――――第37頁)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初步認識。由於在現實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把立體圖形的認識放在平面圖形之前,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知識的引入―――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應用,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在知識的引入和運用上,要注意體現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和生活化。在這部分知識中,應考慮到學生認識事物都有一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所以對於每一種圖形,都要按三個層次進行:從實物引入――抽象為一般模型――給出圖形名稱。最後,讓學生説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使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所處的生活空間,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要求充分利用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係來引入平面圖形,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同時,本單元的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可以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徵。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和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5、在愉悦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單元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法:

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想遷移。

學法:

操作法、小組合作學習、想像

單元課時安排:

2課時

1、認識立體圖形…………………………………1課時

2、認識平面圖形…………………………………1課時

NO:1

教學內容:

認識立體圖形(第32頁)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36頁的第2題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 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和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弄清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形卡片

學具準備:

各種形狀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

1、説學具:

1)師:同學們,瞧誰來了?(出示課件:帶音樂的機器人)

2)生:對!機器人想和我們共同學習,還給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什麼禮物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麼,就給組裏的小朋友説什麼,每個人都説説。(學生以組為單位説出禮物名稱)

3)彙報:哪個勇敢的小朋友能大聲説説你們的禮物?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有不同的嗎?(組內小朋友輪流説學具)

2、提要求:這麼多學具中,你們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嗎?四個小朋友共同試試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動:按教師提的要求,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彙報: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説一説你是怎麼分的?師:他們是這樣分的,和你們一樣嗎?(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3)揭示概念師:每種物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麼嗎?教師根據學生所説在電腦分出的各類實物中出示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4)活動教師板書:

球 問:請你高高舉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對了嗎?放回學具籃中,依次出現:圓柱、正方體、長方體(長方體不放回籃中)

B:摸―――感知長方體

a:感知長方體

(1)活動: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先和組裏的小朋友説一説。

(2)彙報: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麼樣子?你是怎麼感覺到的?(學生口答)

b: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①活動: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麼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給同組的小朋友説説心中的感受。

②彙報:學生仿照長方體的彙報,依次説:

正方體:方方的,6個面,稜,頂點,不能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圓的,能滾動

球 :光光的,能滾動

學生每彙報完一種物體的特徵,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趕快找一個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c:比較

①電腦出示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圖

師:看了叮噹帶來的這幅圖: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大家嗎?(學生討論)

②電腦出示圓和球的滾動圖

師:圓柱和球能滾動,但它們滾動的一樣嗎?

d:形成表象

師:去掉長方體的花外衣,你還認識它嗎?(電腦依次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依次分四種圖形)一樣嗎?

e: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板書:認識物體)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f:聯繫實際説一説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三、活動

1、數一數(電腦出示)

數一數剛才的機器人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地數,也可以自由組合)

2、搭學具

(1)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説説準備搭個什麼?然後再分工,由誰來搭,誰來傳遞,誰來講解。討論好了,就用你們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各小組彙報: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各種形狀的物體,還用它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

五、課後作業

P36頁的第2題

NO:2

教學內容:

認識平面圖形(第34頁)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P36頁的第1、3、4、5題

教學目標:

1、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瞭解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小組合作開放型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於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從物體表面抽象成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

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積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學生每5人一組,每人備有3支水彩筆、1把尺子、1塊釘子板等

教學過程:

一、搭玩積木,體驗形體

師:(媒體播放)春天來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這美麗的大森林裏搭一座小木屋,怎麼搭呢?小朋友,你能幫它設計一下嗎?(學生小組合作,用台上的積木設計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問:你們在搭時小木屋時,用到了哪些形狀的積木?請大家把積木按不同的形狀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請摸一摸自己的積木拿在手裏,看一看,摸一摸,跟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你拿的是什麼體,它的面是什麼樣子的。(學生邊摸邊説)

2、問:誰知道圓柱的這個面是什麼樣子的?

(這一個面是圓圓的,平平的)

問:你有沒有辦法把它記下來呢?

3、師:請你用我給你們準備的工具(白紙、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組裏説一説,你想用什麼辦法記下這些面,每個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樣,比一比,哪 個小組的辦法多。(學生開始活動,並將自己組記下的面貼在板子上,然後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們覺得哪個組的方法最多,我們就請哪個組的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他們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學生演示、操作)

師:小朋友的辦法真多!(用電腦演示,從長方體、正方體、三稜體上分別移下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圖形,讓我們來跟這些新朋友打聲招呼吧!(生齊讀圖形名稱)

三、鞏固延伸,加深認識

1、請你説出我們教室裏哪些物體面的形狀是與這些圖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面也是這些圖形。(電腦播放小免的家,讓學生尋找並交流)

3、師:小白免家門前有一塊空地,它想圍一塊地種蘿蔔,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學的本領,幫小白免圍圍呢?圍好後跟你的小夥伴説一説你圍的是什麼圖形。

4、學生活動反饋

5、請你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三角形嗎?請你試一試。

6、學生作品展示

7、師:現在許多圖形都趕來開會了。(電腦播放)來了哪些圖形,請小朋友用三種顏色的水彩筆給這些圖形塗上顏色,統計好個數,填在表格裏。(放輕音樂)

8、反饋:選兩種不同的塗法在投影上展示

問:你喜歡哪一塗法?為什麼?

教師小結:用一種顏色塗同一種圖形看上去比較清楚。

9、請小朋友每人拿出一個長方體,在紙上度着畫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四、全課總結、迴歸生活

今天我們學的這些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請小朋友課後留心觀察一下,把它記下來,然後與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球和圓柱體。

2、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區分長方體和長方形,區別正方體和正方形。

教學準備:

課件,多個四種不同形狀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導語:同學們,我們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麼禮物嗎?

2.提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物體。(板書課題:認識物體。)

(二)進行新課

1.活動一:分一分。

(1)桌面上有許多這些物體,摸一摸它們,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同?跟同桌的小朋友説一説。

(2)剛才小朋友發現了很多不同的地方,那你們再想一想,能不能把他們分分類?

(3)誰來説一説你們組分了幾類?怎麼分的?

(4)我們來聽聽這個小組是怎麼分的?

(5)你們組分了幾類?你們組把這一類(正方體)舉給大家看看。這類有些什麼?

(6)他們把這些方方正正的物體歸為一類,我們給這類物體起一個統一的名字吧!

(7)請你們舉這一類(長方體)給大家看看。這類有些什麼呀?

2.活動二:認一認。

(1)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電腦把這四類物體的形狀畫出來了,你們還能認出它們嗎?我們一起來認一認。

(2)小朋友學得很認真。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我們請四個小同學來扮演這四個夥伴。

a.他演誰?(長方體)他的朋友在哪裏?

b.你演誰?自我介紹一下吧。(正方體)

c.你演誰?(圓柱)

d.下面該誰出場了?(球)

(3)小朋友,你們真能幹,都找到了好朋友。那你看看我們周圍,還有哪些東西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呢?

3.活動三:記一記,想一想。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後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後再拿出相應的實物。

(2)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説圖形,學生想)。

(3)讓學生閉上眼睛按教師的要求摸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三)鞏固練習

1.做“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髮現圓柱會滾動。

2.遊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説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袋子裏的物體,看誰摸得準

(2)教師説物體形狀,學生摸。

(四)課堂小結

提問:今天我們和誰成了好朋友?(引導學生小結)

小結: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些好朋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朋友,大家去找找它們吧!

(五)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看一看、認一認各種圖形標誌的不同含義,使學生了解圖形標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引導學生欣賞圖形標誌,使學生了解具有直觀、簡明、易懂、易記的特徵。

教學重難點:

讀懂並理解圖形標誌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收集各種圖形標誌的圖片資料,拍攝學生熟悉的商店、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車站等處的圖形標誌,供學生識別和欣賞用。

學生:收集一些圖形標誌的圖片資料,供上課時討論、欣賞用。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小朋友們,我們今天要認識一些新朋友,它們會教會我們在一些公共場合裏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呢,下面請大家跟着老師,一起來迎接它們。載示一些簡單的圖形,詢問學生它的意思是什麼?2、小組討論,彙報結果。

同學們,它們在公共場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義,這樣的圖形我們稱它為圖形標誌。

導出課題:認識圖形標誌(板書課題)

二、加深學生的認識,討論課本上圖形標誌的意思。

1、在我們的書上,有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圖形標誌,你們知道它們都是表示些什麼意思嗎?

2、看圖小組討論,比一比,哪一組説出的.各種圖形標誌的意思,最準確,數目最多,並告訴大家你們都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它們?

三、學生彙報自己收集到的圖形標誌

對課本中的圖形標誌進行補充説明。通過小組評比的方法,對圖形標誌進一步的瞭解。

1、圖形標誌包含好多方面,現在請小朋友們來介紹自己在課前去找尋的圖形標誌好朋友,告訴大家,你是從什麼地方找到它的,這個標誌出現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不能做什麼?

2、學生上台彙報自己找到的圖形標誌,其它小朋友補充説明。

四、課後拓展

1、留意生活中的各種圖形標誌,想一想,這些圖形標誌的作用。

2、用繪畫、拼貼等方法設計一個圖形標誌。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

教材43-45頁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1、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世課我們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圓,今天我們將繼續來認識一些理面圖形。

二、新授

1、認識三角形

(1)教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紙,提問:這張紙是什麼開頭你能把一張正方形對摺成一樣的兩部分嗎?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摺紙的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你是怎樣折的,折出了什麼圖形?

板書:三角形

(2)出示教材第43頁第二組圖,教師介紹:下面是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還見過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體。)

出示教材40頁積木拼搭,認出有三角形面的積木,指一指哪個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邊形

板書:平行四邊形

(2)出示教材44頁例題説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見到的平行四邊形,你能從這引起物體上找到平行四邊形嗎?並把圖中的平行四邊形塗上顏色。

想一想,你還見過哪些有平行四邊形面的物體?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至第五題。(分小組比賽)

四、全課小結

五、作業佈置

六、教學後記:

以遊戲形式,比較直觀的教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

青島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和模型,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知道這些形體的名稱,並能辨認和區別這些形體。

2 .在拼、擺、摸等探索活動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感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對身邊與立體圖形有關的事物產生興趣。培養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探究每種圖形的特點,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4種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

找到每種圖形的特點並用語言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導入:小朋友們都搭過積木嗎?喜歡搭積木嗎?老師這兒有幾個小朋友用特殊的積木拼搭的作品,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幅圖,從圖中你都看到了什麼?用一句完整、好聽的話來説一説。(學生彙報)

二、小組活動,操作感知。

師:他們搭的好不好啊?你們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物體也來拼一拼、搭一搭?但是,在拼搭前老師有幾個要求:

1.請小組4個人把積木放在一起拼搭,先商量好拼搭什麼,再動手拼搭,拼搭完成後為你們小組的作品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2.在拼搭的過程中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聽清楚要求了嗎?請小組4個人開始動手吧!(學生交流、拼搭)小朋友們拼的都非常好的棒,老師選了兩件最漂亮的作品與大家一起分享,現在請作品的小設計師來介紹一下吧!(學生介紹,你作品的名字叫什麼?你們是怎麼拼搭的?有什麼發現?)

三、形成表象,建立觀念。

師:小朋友們真是愛動腦、善於觀察的好孩子。在我們的作品中用到的物體的形狀相同嗎?剛才我們的發現就與物體的形狀有關係。

現在請同位兩個人把你們的物體放在一起,按形狀把他們分分類吧!開始動手。(學生分類,教師巡視指導。)

師:小朋友們已經分完了,哪個小朋友來説一説你是怎樣分的?(你們分成了幾類?你們是怎樣分的?找小組上前展示)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棒了,都可以成為小數學家了,按形狀我們可以把這些物體分成4類。讓我們認識一下每一類形狀的名字吧!師:(手拿模型)像這樣的形狀我們叫它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師板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像這4種不同的形狀,畫出來就是4種不同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4種立體圖形吧!(板書:認識圖形)

四、遊戲活動,體驗特徵。

師:在小朋友們的發言中老師發現大家都是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好孩子。你們想不想成為小數學家呢?要想成為小數學家得先認識每種圖形長的什麼樣子才可以。要想知道每種圖形的特點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我們仔細看、動腦想、認真説,咱們比一比誰發現的特點最多、誰説的最好。

1.認識長方體:

師:現在請大家拿出長方體的物體,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拿對了嗎?請你輕輕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請你動手摸一摸、看一看長方體長什麼樣子的呀!然後同位互相説一説自己的發現。(同位討論,師巡視指導)

師:誰能來説一説長方體長的什麼樣子的呀?(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師帶生一起感受長方體的特點)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點扎手,樣子是長長方方的。

師:現在請把手中長方體的物體放到一邊,請動腦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呢?(學生彙報:XX的形狀是長方體)2.認識正方體:

師:小朋友們説的非常的好,離小數學家更進一步了,我們再來看看正方體吧!現在請大家拿出正方體的物體,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拿對了嗎?請你輕輕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請你動手摸一摸、看一看正方體長什麼樣子的呀!然後同位互相説一説自己的發現。(同位討論,師巡視指導)

師:誰能來説一説正方體長的什麼樣子的呀?説給大家聽聽你的發現。(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師帶生一起感受正方體的特點)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點扎手,樣子是正正方方的。

師:迅速把你手中的物體放到一邊,看誰的坐姿最美麗。請動腦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的呢?(學生彙報:XX的形狀是正方體)3.認識特殊長方體:

師:老師這有一個積木請你仔細看看它是什麼形狀的呢?(學生彙報交流)

(分別讓兩種説法的孩子,説一説為什麼?)

師拿特殊的長方體與正方體模型讓學生找不同。

小結:你説它是什麼形狀的啊?4.認識圓柱和球: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是善於觀察的好孩子,再過最後一關就要成為小數學家了,現在請你拿出圓柱再拿出球,看看你都拿對了嗎?請你輕輕地、慢慢地把它們放到桌子上,請同位兩個人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圓柱長的什麼樣子?球長的什麼樣子?看誰發現的又多,説的又好。

師:誰能來説一説圓柱長的什麼樣子的呀?説給大家聽聽你的發現。(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師帶生一起感受圓柱的特點)用手摸一摸面是滑滑的,立起來像個柱子,躺倒會滾動。

師:誰能來説一説球長的什麼樣子的呀?(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師帶生一起感受球的特點)球是圓圓的,可以來回滾動。

師:既然圓柱和球那麼好玩,可以滾動,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學生彙報:XX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球?(學生彙報:XX的形狀是球)

五、全課總結,拓展昇華。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棒了,把4種圖形的樣子都記住了,恭喜你們現在已經是小數學家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小朋友們認識了哪幾個立體圖形啊?你都記住他們的樣子了嗎?

這節課啊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看看是誰吧!(課件展示機器人)誰呀?這個機器人是用我們剛剛學的立體圖形拼成的,現在請你數一數他們分別用了幾個?説給你的同位聽一聽。(同位討論)

師:誰能來説一説你發現了幾個?

(小朋友們你們的眼睛真是太亮了。)

總結:小朋友們你們這節課高不高興啊?認為自己的表現好嗎?你們表現的真是太棒了!下課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5

一、設計思想

"認識圖形"一課是國小低年級數學中具體概念的教學內容。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形狀概念。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密切。為此,我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設計學生能親自參與又有興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合作意識。同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合理設計活動程序,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鞏固。由於在現實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把立體圖形的認識放在平面圖形之前,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這是一堂複習課,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回憶舊知―――練習鞏固―――聯繫生活。在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讓學生説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哪些圖形在哪裏看到過……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積極主動地探索生活中的圖形。同時,本單元的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可以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

三、學情分析

這是一堂物體和圖形整合的複習課,學生基本能説出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並能區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進一步的練習,使學生從生活中能很快找到相應的圖形。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很快地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分、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徵。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和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5、在愉悦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建立空間觀念。

五、重點難點

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六、教學策略

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想遷移。

七、課前準備

教師的教學準備:各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卡片(裝入禮物袋)、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快把眼睛閉上吧。(伴着音樂,老師發禮物)

師:小朋友們摸摸看,禮物是什麼形狀的呀?

(學生興高采烈地摸着各自的禮物,並説出四個物體形狀)師板書:"立體圖形"

師:摸得真準。老師想考考大家,摸着這些物體,你能想到哪幾個圖形。

(生回憶舊知,説出四個圖形)師板書"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現在這些禮物都歸大家了,不過,老師有個要求,把袋裏的禮物分一分。可以怎麼分?(師看情況,可做引導,指點板書)

生:物體和圖形。

師:那趕緊動手吧!

(伴着音樂,生動手分禮物)

(二)練習鞏固

師:大家個個都是小能手。禮物分好了,把它們放進抽屜吧!現在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些朋友,看!他們來了(課件出示各種圖形一一出現)

師:它是?……

生:正方體……

(師點擊,生説名稱)

師:真棒,接着我們給他們安排房子吧!(課件出示8所房子)

(生在作業紙上獨立完成,反饋)

師:老師找來了一些有趣的組合圖片,看看他們由什麼組成?(課件出示圖案—卡車和蜻蜓)

師:小朋友們看仔細,數清楚,完成作業紙反面的作業。

(生在作業紙上獨立完成,反饋)

師:大家做得既對又快。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剛才的禮物袋,用裏面的物體,我們也來搭一件最喜歡的東西,當一個小小的設計師。(允許學生下位欣賞)

(師拿幾組好的作品,加以表揚)

師:在我們生活當中,這8個圖形隨處可見,它們的用途可廣了,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方便,還能美化我們的生活呢!

九、板書設計

立體圖形(貼實物)

平面圖形(貼實物)

十、作業設計

1、我會把他們送回家!

2、我會數

有( )個 有( )個

有( )個 有( )個

十一、鎮街交流意見

十二、教師使用體會

問題討論

讓學生畫一畫幾個立體圖形,或許對空間的概念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只是難度比較大。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內容

P27例1,P29課堂活動第1題,P29練習六第1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會長方形和正方形拼組簡單的圖形。

2、在認識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學生準備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曆、釘子板、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

1、出示P21的單元主題圖。

教師:這是在第二單元學習時我們看到的一幅圖,那時小朋友們在圖中找到了很多有關方向和位置的內容。這節課我們再來看這幅圖,從圖中你能看到一些圖形嗎?

引導學生説出圖中人行道的地磚是正方形的,人行橫道是長方形的,吊牌也是長方形的,崗亭的頂上是圓形的,還有玻璃窗也是長方形的。

教師:這些圖形在我們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們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一些圖形了,這節課我們就在你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圖形的基礎上,繼續來認識圖形。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會長方形和正方形拼組簡單的圖形。

2、學生根據P27例1的要求獨立自主學習、深思。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大家一起學習,學會了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長方體有的面是長方形,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六、檢: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説一説教室裏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嗎?

學生回答,回答時強調是物體的面。

七、練

1、P29課堂活動第1題。

2、P29練習六第1題。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一)

主題圖例1

(圖略)(圖略)

長方形正方形

課後反思

認識圖形(二)

教學內容

P28例2,P29課堂活動第2題,P30練習六第2、3、4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三角形和圓,能辨認三角形和圓,會三角形和圓拼組簡單的圖形。

2、在認識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認識三角形和圓,能辨認三角形和圓。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和圓柱的學具和釘子板。

教學過程

一、導:

複習引入

教師:我們在前面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圖形中辨認出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嗎?

學生辨認後,要求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辨認的。

教師:你在上節課是怎樣認識這些圖形的呢?

學生自由地説,教師根據學生的敍述作以下的板書。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圖形—圖形分類—物體與圖形的聯繫—説生活中的圖形。

教師:這節課就小朋友們掌握的這些方法來認識新的圖形:三角形和圓。

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結合生活實際認識三角形和圓,能辨認三角形和圓,會三角形和圓拼組簡單的圖形。

2、學生根據P28例2的要求獨立自主學習、深思。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出示P28“議一議”。

教師:除了有的交通標誌牌的面是三角形,圓桌的面是圓形外,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説幾個例子來大家聽聽。

學生自由地説。

教師:你們在説的時候都到一個“面”字,能説一説這個“面”字是什麼意思嗎?不要這個“面”字對不對呢?

讓學生理解圓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個圖形,而整個圓桌不是一個平面圖形,而是一個物體了。

教師:這樣一來,小朋友對三角形和圓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大家一起學習,學會了辨認三角形和圓,知道了圓柱體的上下面都是圓。

六、檢:

師出示帶有三角形和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物體,指着一個面,讓學生説出是什麼圖形?

學生回答,回答時強調是物體的面。

七、練

1、P29課堂活動第2題。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7

一、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中有關圖形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這些常見的平面圖形。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為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讓學生體會“面”在“體”上,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實踐能力,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各種活動,滲透審美情趣教育,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三、教法學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最主要體現在教學模式的轉變上。根據一年級國小生的好奇好動的特點以及本課的內容特徵,我採用了:

教師活動:創境設疑——協作指導——拓展延伸

學生活動:體驗感悟——自主探究——應用創新

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設置了教學流程的三大環節。從學生的認知需要出發,把操作與思考探究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把操作作為探索知識的一種手段,而學生在大量的動手操作中,通過親自感知,親自體驗,從初步認識,到頭腦中建立模型,最後到解釋與應用創新的一次知識的飛躍。

四、教學過程

(一)創境設疑,體驗感悟

我們的好朋友機靈狗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裏,住着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説一説這些圖形的名字。

學生分別指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出這幾種圖形。

接着,我抓住學生愛交朋友的心理,問:“你們願意和這些圖形交朋友嗎?”在學生興致高昂的氣氛中,我導入本節課的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圖形”。

俗話説:“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級學生對漂亮的動畫片特別感興趣,所以一開始,我採用了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城堡上找出自己認識的平面圖形。與圖形交朋友又使學生產生急於探索的情感,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自主探究,協作指導

1.新朋友的家——面從體來。

同學們,這些新朋友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互相指一指,趕快行動吧!

課前,我讓學生事先準備了一些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實物學具。學生在物體上找到圖形後,指給小組內的同學看一看,摸一摸,説説自己的感覺。學生可能會説:“我在牙膏盒上找到了正方形”也可能會説:“我在餅乾盒上找到了長方形,長方形摸起來很平”

學生通過在實際物體上找平面圖形,初步體會了面在體上,通過摸平面圖形,對平面有個初步的感知。在這一系列小組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2.給新朋友照相——體上有面。

同學們,想不想給這些新朋友照張相,把他們留在紙上,在學生興趣高昂地回答了“想”後,讓學生到組長那兒找幾個自己最喜歡的朋友,把它描下來,並激勵學生“比賽看看誰先描完,誰描的朋友最漂亮”。

給先朋友照相,這一發散性的問題讓學生親自動手,充分給學生“做”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在上一個環節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面”從“體”來,從而突破本課難點。

學生可能會用描的辦法,也可能會用印的。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我到各小組巡視。對先完成的同學,我會鼓勵他“你還能想到其他的辦法嗎”充分體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對於一些有困難的同學,我會請其他的小朋友幫助,使這些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愛,增進同學間的情感。

3.介紹新朋友——平面圖形的特徵

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怎麼把新朋友介紹給爸爸、媽媽呢?

我先給學生示範:媽媽,今天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它長得長長的,平平的,它不像長方體,因為它不能裝東西,它是誰呢?然後,學生小組內互相介紹。

學生介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時候,有可能都會説:“方方的,平平的。”這時,我問:“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樣嗎?”經過學生的再次觀察,再次描述,引導學生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的表現慾望很強,可是由於他們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不夠,也怕出錯。而此處介紹新朋友的活動提供他們説的平台,增強了學生的表達意願和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鞏固了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認識,使用學生對這一知識的把握更準確,也使學生的思維更深入。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圖形的介紹會慢慢説得更清楚,更有條例,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試用)第一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形狀和名稱。

2、通過數一數、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實際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上述圖形的特徵,能辨認和區別這幾種圖形。

3、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區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各種圖形的紙片若干。

學具:小棒、各種圖形的紙片若干、練習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請來了四位小客人。(多媒體出示,毛巾、手帕、三角板、光盤伴着輕快的音樂手拉手走出來。)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你們知道它們的形狀嗎?學生回答後,多媒體從上述實物中抽象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然後導入新課。

(意圖:新穎有趣的新課導入,旨在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入課堂,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二、操作探究,主動參與發現。

(一)找圖形。

小朋友,你知道老師在你的信封裏都裝了些什麼?找出來一一告訴你的同桌。

(二)給圖形分類。

小朋友,你能給這些圖形(如圖1)分一分類嗎?想一想可以怎樣分?為什麼這樣分?(同桌同學討論後再分。)

(意圖:讓學生對圖形進行分類,這實際上是以圖形為載體,對兒童進行一次邏輯訓練,達到啟迪思維的目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從中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領域。)

學生彙報交流分類情況。(分類情況如圖2。發現按第三類分法的學生人數最多,接着順着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

(三)自主探究。

1。為什麼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分在一起?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回答後,讓他們通過數一數、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同桌同學一起驗證和發現它們的特點,然後反饋交流。

(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長方形對摺還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對摺再對摺變成四個小正方形,斜對摺變成兩個三角形等。)

小朋友,你能把剛才研究的圖形用小棒擺出來嗎?請試一試。

2。小朋友,接下去你想研究什麼圖形。(如三角形。)

(1)拿出三角形,觀察它有什麼特點(運用前面的方法同桌同學進行合作探究),然後反饋交流。

(2)請小朋友用小棒把三角形的形狀擺出來。

(3)老師也擺了一個三角形,你們有意見嗎?(多媒體出示:)誰能幫助老師把它擺好。

3。接下去你還想研究什麼圖形。(如圓形。)

(1)拿出圓形,觀察思考它有什麼特點,同桌同學一起合作探究,然後反饋交流。

(圓形沒有角、任意對摺都變成兩個一樣大的半圓、任意一條對摺線都一樣長等。)

(2)如果學生把圓形和球混淆的話,則拿出圓和乒乓球進行比較。

4。舉例。

讓小朋友各舉例説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意圖:順着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力求創設寬鬆的環境,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來學習。這樣學生對圖形的理解就更透徹了。舉例則是為了讓學生找出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它再現於課堂,把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

三、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1。找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出示圖3,請學生手舉相應的圖形來表示。)

2。數圖形(出示圖4)。

3。拼圖形。

(1)(出示圖5)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不但可以拼出美麗的魚,還可以拼出其他美麗的圖案。你想試一試嗎?

(2)拿出各種圖形的學具若干個,進行自由拼圖。然後反饋交流,説一説你拼的是什麼圖案,它是由哪些基本圖形拼成的,各有幾個。

(3)結合拼圖進行課堂小結。

(意圖:鞏固練習,立足基礎,力求變化,適當發展。按辨圖形、數圖形、拼圖形三個層次安排,使學生在創造性練習中內化新知,培養空間觀念、想像能力及創新意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悦。)

專家評析

葉建娥老師編寫的的教學設計,目標明確,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視基礎,注重創造。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目標全面、合理、恰當。

教育部頒佈的《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中,把數學教學的目標分為四個領域。葉老師在教學設計中所闡述的教學目標,基本上體現了《標準》的精神,既有知識與技能的要求,又有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與態度的要求;既重視了結論性的目標,又注重了過程性的目標。

2、注重創設情境。

葉老師在導入新課時,充分運用多媒體,用擬人化的手法創設了一個有利於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情境,這樣的情境創設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相應的幾何圖形,能使學生感受到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標準》中十分強調: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創設學生學習數學的情境。葉老師的這個設計體現了《標準》的理念。

3、重視動手操作。

本設計在導入新課後,就讓學生“操作探究,主動參與發現”,這個環節包括下述兩步:(1)教師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分類。這有利於學生正確識別圖形。(2)讓學生通過數、折、量等具體操作活動,研究長方形、正方形這兩種圖形的特徵。這樣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經歷和體驗的過程,它有利於學生初步形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重視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當中的動手操作正是《標準》中十分強調的數學教學觀念。

4、關注學生差異。

葉老師在教學設計中,當學生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後,就讓學生自己選擇要進一步研究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在課的最後一部分“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這個環節中,不僅練習的形式多樣,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和空間觀念的培養,而且教師設計的問題具有層次性,這樣的教學突出了因材施教,關注了學生的差異,較好的體現了《標準》中“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大眾數學的思想。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9

【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這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四單元的知識。這節課是讓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有關圖形的知識。主要是認識立體圖形,能夠區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與操作活動,初步學會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3、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辯認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現“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

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若干、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出示圖片:美麗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種城保裏住着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來認認:説説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稜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裏除了立體圖形的家族,還住着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教師出示圖片字:平面圖形學生嘗試認識的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教師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兗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是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漠,説一説,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説一説:你在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在摸一摸找到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 (引導學生説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老師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示範在黑板上畫一畫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就住在立體圖形上面。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面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這個要求具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也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匯振、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方法(可能措、畫等方法)

(充分生説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板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與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並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通過學生閉眼想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接

(變式圖樣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徵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的進一步瞭解。)

2、找一找:在教室裏有這樣的圖形沒有?

先由教師引導學生看看教室裏哪些物體有這樣的圖形。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球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知道可以按邊數給平面圖形分類。

2、讓學生通過圖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動,感受圖形之間的聯繫與變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邊的概念,明白圖形按邊的數量分類、命名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起興趣

談話: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給我們學校的地面進行整修,就買來了這兩種形狀的地磚,(電腦出示)地磚的面是什麼形狀呢?

生回答,是:長方形和正方形。(貼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圖形上標出名稱)

二、操作觀察,探索新知

1、認識四邊形

小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兩個,他們還有個共同的名字呢?你們知道嗎?猜猜看?指名幾人猜一猜(四邊形)。

你們為什麼稱它是四邊形呢?指名學生説。

教師贊同學生的意見,並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反貼出,同時板書“四邊形”。

a、知道長方形、正方形可以叫四邊形

那好,我們就先一起來數一數長方形的四條邊。

(1)操作:請大家拿出自己的數學書,它的封面就是一個長方形,用左手豎直舉在面前。

師示範摸一條邊,這就是長方形的一條邊。

請小朋友自己摸一摸、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

反饋:你是怎麼數的?指名2個學生上台數。(可能會有不同的數法,要肯定有順序數的一種,同時強調要記住第一條在哪裏)。

跟着電腦一起有順序的數。

(2)那正方形呢?你也能來數一數正方形有幾條邊嗎?請一人上台指。

電腦演示。

小結:通過數,我們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條邊,它們都是四邊形。

2、練一練

(1)問:小朋友想一想,我們學過的圖形裏,還有哪個也是四邊形?

指名學生回答(平行四邊形,出示)。

(2)還會有其他形狀的四邊形嗎?(有)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哪些圖形是四邊形呢?

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再校對。

小結:第1、第2、第4個圖形雖然形狀各不相同,但都是四邊形。凡是四條邊圍成的圖形都是四邊形。(把這3個圖形貼到長、正方形一起,寫上“……”)

3、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1)認一認

問:工人叔叔搬運時不小心把瓷磚打破了幾塊,我選了2塊,把它們的形狀描下來了,看看,它們有幾條邊?是幾邊形呢?(出示書上的五邊形)

你能來指出它們的五條邊嗎?指名上台指,第1個由1人指,第2個由1人帶領全班一起數。

小結:這兩個圖形各有五條邊,叫做五邊形。

(2)説一説

問:四條邊圍成的叫四邊形,五條邊圍成的叫五邊形,那六條邊圍成的呢?(學生猜:六邊形)

看,蜜蜂的蜂巢就是由許多六邊形組成的。

我們書上也有兩個六邊形(出示六邊形)。

打開書,把p、26的這兩個圖形,挑選其中一個把它的六條邊數給同桌聽。

指名問:你剛才數的圖形有幾條邊?是幾邊形?

小結:這兩個圖形各有六條邊,是六邊形。板書:六邊形

(3)搭一搭

五邊形和六邊形還有其他樣子的嗎?(有)(……)

那你想用小棒來搭五邊形和六邊形嗎?先再腦子裏想一想,你準備怎麼搭?

操作:請同桌兩個小朋友一人搭五邊形,一人搭六邊形,看誰用的小棒最少?

學生活動,一人在實物投影上搭。

問一問用了幾根小棒。

小結:我們用5根小棒,做五邊形的5條邊,用6根小棒,做六邊形的6條邊,搭出了五邊形和六邊形。

小棒收起,推至桌角。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

1、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現在它們在一起聚會了,你還能分得清嗎?

出示第3題。一人讀要求,解釋題意。獨立在書上完成。指名回答。

2、小朋友分得真清楚,它們還會在一起變魔術呢。四邊形可以變成五邊形,五邊形可以變成六邊形,六邊形又能變成四邊形,你相信嗎?

好,請小朋友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跟我一起變。

師示範,是幾邊形?再依次折,是幾邊形?請一人數一數。最後又變回四邊形。

請大家把紙夾進書裏,看電腦老師再來給大家變一遍,邊看邊想象自己剛才折的過程。再填空。

3、剛才的摺紙有趣嗎?

再來看,我這裏還有一張長方形紙,如果從上面剪去一個三角形,剩下的是什麼圖形呢?猜猜看。

指名回答。那怎樣剪是四邊形,怎樣剪是五邊形呢?

想好了,就請你拿出剪刀,來試一試吧。

學生操作,師挑選好的貼上黑板。

4、剛才我們活動開展的熱熱鬧鬧,現在,我們要來安靜的讀題、做題,能做到嗎?

出示第5題。把下面每個圖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幾個?

審題。這句話裏要注意什麼?

試畫第一個,猜猜看,可以怎麼畫,最少分成幾個三角形?指名回答,師畫。

第二、三個學生獨立完成,2人板演,反饋。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這些圖形(揭題、板書課題)。

猜猜看,還會有幾邊形呢?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21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一年級的國小生年齡還小,知識面窄,生活經驗不足,構成了概念教學中的障礙。作為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充分運用實物、教具、圖表等直掛教具,以及動手操作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獲得正確、完整、豐富的表象,把純粹的數學知識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這樣就有利於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便於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求新知的慾望。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16~18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體會“面在體上”。

(2)通過觀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動,只管地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平面圖形的名稱,並嫩個識別這些圖形。

過程與方法:通過摸一摸、畫一畫、找一找,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化形象為抽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並能識別這些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體”與“面”的關係,知道面來自於體。

【教學準備】

老師:多媒體課件,牙膏盒一個,魔方一個,水彩筆筆筒一個(圓柱形的),長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圓形卡片各一張,磁鐵

學生:一盒積木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識,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我們經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提問:你們都用過這些東西嗎?他們的形狀屬於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哪些圖形朋友?

老師出示實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筆筆筒)。請同學分別來説一説。(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談話:同學們都帶來了一些積木。請拿出相應的物體,向大家介紹介紹它的名稱,好嗎?

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們的小朋友這麼熱情,所以又給我們帶來了幾個新的圖形朋友。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圖形,提問:你們認識嗎?(學生口答後,把圖形卡片貼在黑板上)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二、操作領悟,探究新知

1.摸一摸。

談話:剛剛我説今天的這些朋友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它們帶來的,可它們到底藏在哪裏呢?請你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積木,看誰先發現其中的奧妙。

學生在幾何體上找圖形,教師巡視。

組織交流時,注意讓學生説一説摸這些物體面的感覺。

2.畫一畫

談話:剛才我們分別從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面上找到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如果它們能從物體上走下來跟大家見見面,那該有多好啊!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請小朋友在小組內商量商量。

學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把這些圖形從紙盒上剪下來;②把這些圖形描下來(先讓學生説一説怎樣描,再示範)……

談話:小朋友想的辦法都很好,下面就請小朋友像老師那樣把這些圖形畫下來。()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並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先在小組裏説一説自己是怎樣做的,再組織全班交流。

3.找一找

談話:其實我們生活的周圍就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只是我們平時沒注意罷了。現在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的,哪些物體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的。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説一説,再組織全班交流。

談話:多媒體出示課本第17頁的“試一試”,你們能説一説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的嗎?

三、操作練習,鞏固新知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自己的活動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動手創造這些圖形,好嗎?

1.圍一圍“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並組織反饋。

提問:你是怎樣圍的,怎樣想的?

追問: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幫助學生體會圓的邊是彎曲的,在釘子板上圍不出圓)

2.畫一畫“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並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畫出的圖形。

3.塗一塗“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你能用三種顏色分別塗下面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嗎?請小朋友們按要求塗上顏色,並數出每種圖形各有幾個。

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塗色,並填表。

組織全班交流。

4.遊戲。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好不好?

隨着音樂的節奏,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形,把它們分別放入相應的盒子裏。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提問: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朋友?你們對它們熟悉了嗎?(先讓學生總結,然後教師歸納)老師希望我們能在數學課上結識有越來越多的朋友,一起快快樂樂學習長大好不好?

五、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長方形正方形圓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22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這些立體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它們的名稱。

2、結合分一分、認一認、玩一玩等學習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經驗,感受分類思想。

3、培養觀察、表達和歸納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初步瞭解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課型】新授課

【學習重點】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並加以識別。能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

【學習難點】能根據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徵,對物體進行精準的區分。

【學習方法】講解法、觀察法、討論法。

【學習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模型、各種形體實物。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神祕的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大家喜歡它嗎?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機器人的到來。

師:悠悠為我們準備的物品可真多,其實在這些物品身上都藏着許多小祕密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認一認、看誰在這節數學課上的收穫最多,好嗎!

二、合作學習,認識圖形。

1、給圖形分類。

師:看到小朋友們這麼積極,機器人很高興!它想請你們把這些物品按照形狀分分類,看看哪些物品能歸為一類。同桌互相説一説,你打算怎麼分,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分了幾類,是怎樣分的?

2、揭示名稱。

師:大家自學了微課,能給這幾類物品起個名字好嗎?像牙膏盒、墨水盒這樣長長的方方的物品叫做長方體(一邊演示教具,一邊板書名稱);像魔方這樣正正方方的叫做正方體;

像茶葉筒這一類物品叫做圓柱;像籃球、乒乓球這樣圓圓的叫做球;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圖形。

(板書課題)

3、瞭解特徵。

師:剛才通過分一分、認一認的活動我們認識了新的幾何體,我們用手可以摸到這些圖形的輪廓,感受到它的厚度,它們是立體的,這些圖形又叫做立體圖形。

師:課前讓大家自學了微課,相信同學們對立體圖形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大家也帶來了很多物品,對嗎?它們是幫助你今天學習的好朋友,下面請聽活動要求: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圖形,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然後同桌互相説一説你的好朋友長得是什麼樣,摸起來有什麼感覺。趕快行動吧!

(學生活動)。

(每小組的學生拿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摸摸、看看、玩玩、説説。老師參與小組活動和學生一起玩。)

師:誰願意上台來介紹你的好朋友。願意介紹哪一種都可以,説一説它們長的什麼樣。其他的同學要仔細看、認真聽。

生:這是我的好朋友球,它長得圓頭圓腦的,摸起來圓乎乎的,沒有平平的地方,它愛滾來滾去的。我很喜歡玩球。

師:你真會觀察,讓它滾給大家看看(在實物投影上滾一滾),請同學們從你帶來的物體中拿出這位同學的好朋友球。我們的下一個好朋友是誰呢?

生:我的好朋友有點圓,又有點長,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圓的,要它站它就站,要它滾它就滾,它站着不會滾,只有躺着才會滾。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讓你的好朋友在台上表演一下好嗎?(生在實物投影上演示。)

師:請同學們拿出他的好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它長長的,有的地方摸起來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來有點扎手,有尖尖的角,它有六個面。

師:你能有順序地數給大家看看嗎?大家都來數數。

生:六個面摸起來是平平的,有的面大。有的面小。它很聽話,它不會亂滾,我很喜歡它,我家裏有很多東西跟它長得一樣。

師:你真聰明!對你的好朋友非常瞭解,請同學們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誰知道它的名字嗎?你們還有好朋友介紹給大家嗎?

生:我的好朋友是方方正正的,也有六個面,六個面是一樣大的,有的地方摸起來是平平的,

有的地方有尖尖的角,有點扎手,它也不會滾。

師:你真了不起,請同學們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誰知道它的名字嗎?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不僅會聽、會看、還會説,真了不起!掌聲送給自己。老師把大家剛才的發現整理了一下,我們一起讀一讀,記一記。

4、辨析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和球的不同之處。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長得很像,那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小結:長方體長長的,方方的。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六個面,但長方體有些面大,有些面小,正方體每個面都一樣大。

師:圓柱和球長得也很像,那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小結:圓柱可以直直的往前或後滾動,但球可以四處自由滾動。

5、找朋友。

師:看來大家都認識了立體圖形的特徵,請幫這些好朋友拉起小手。

6、猜圖遊戲。

師:看着圖形我們一下就能認出來,看不到圖形你還知道嗎?來一組猜圖遊戲好嗎?

(1)圓圓鼓鼓小淘氣,滾動起來不費力。

(2)正正方方6張臉,平平滑滑都一樣。

(3)上上下下一樣粗,放倒一推就滾動。

(4)長長方方一物體,平平穩穩隨處見。

7、欣賞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師:這些圖形是不是很神奇啊,其實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它們,不信我們來看一看吧!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四種立體圖形,圖形王國給我們發來了邀請卡,只有答對了問題,才能開啟圖形王國的大門,有信心嗎?

1、師:這不是我們的機器人悠悠嗎?它的身體也是由不同的立體圖形組成的,快數數每種圖形分別有幾個吧,請大家拿出課前發的邀請卡,完成第1題。

2、師:看來剛才的題目沒有難倒大家,下面一道可有點兒難度的哦,完成邀請卡的第2題。

3、師:還是沒難道大家,你們太聰明瞭!看來我必須要提高難度了,請同學們思考,可以和同桌説一説。

師:我們成功地打開了圖形王國的大門,圖形王國中除了我們今天學習的立體圖形外,還有很多神祕的圖形等着我們去探索呢!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認識了哪些圖形朋友呢?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今天回家找一找自己家裏哪裏有我們今天學過的圖形,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一聽,好嗎?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23

總複習的編排注意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便於在複習中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常見的四種立體圖形,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的幾何圖形的認識。

2、一方面鞏固鐘錶中整時和半時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看接近整時的鐘面,使學生進一步説出大約是幾時。

3、練習生活實際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認識圖形,並能夠形成對這些圖形的表象

教學難點:辨認所學的幾何圖形

一、認識圖形

二.認識鐘錶

三.遊戲:

四、課堂小結

1、出示第106頁第3題,

(1)學生看書並回答有哪幾種圖形,教師板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問: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各有幾個?學生再書上完成,集體訂正。

(3)教師分別指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學生舉起對應的幾何圖形。

(4)教師出示實物,讓學生説出每種物品是什麼形狀?

(5)指名説一説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出示第109頁第12題

(1)學生看書並回答有哪幾種圖形,有幾個?

(2)並填寫在書上。

3.完成書上第109頁第13、14題,集體訂正。

1、撥鍾

分組活動,讓學生利用鐘錶的學具撥出每個整時和半時,小組中同學相互檢查。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在撥表時,時針和分針一定要撥到準確的位置上。

2、認鍾

教師撥鍾,學生認;指名撥鍾,學生認。

(1)引導學生觀察整時:

時針和分針沒有正對着鐘面上的數,而是稍稍偏了一點。

告訴學生:像這種差一點不到幾時,或是幾時剛剛過一點,我們就不能説正好是幾時,應該説“大約是幾時”。

(2)問:你們認識電子錶上的時間嗎?

請學生説一説怎麼認的?

如果我們要把鐘上的時間跟電子錶一樣表示,你會嗎?

老師撥時,學生用電子錶形式表示出來。

在盒子裏摸圖形,學生摸出來後,告訴大家這是什麼?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設計:1、課堂作業本

板書設計:總複習:複習認識圖形、認識鐘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