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藏象學説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校園1.48W

藏象學説是關於人體臟器於陰陽五行形象化的學説。比如:肝有病了,要考慮腎;因為肝的象是木,腎的象是水,而水生木。這裏沒有肝的外部表象‘眼’和腎的外部表象‘耳’的事兒。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藏象學説的主要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藏象學説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藏象學説的特點

一是以臟腑分陰陽,一陰一陽相表裏,髒與腑是一個整體。(一髒一腑相表裏的依據是A經絡循行路線的陰陽相對和相互絡屬;某一髒與某一腑之間在生理功能上的緊密聯繫。)

二是五臟與形體諸竅聯結成一個整體。

三是五臟生理活動與精神情志密切相關。

四是五臟生理功能之間的平衡協調是維持機體內在環境相對恆定的重要環節;同時,通過五臟與形體諸竅的聯繫,五臟與精神情志活動的關係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來溝通體內外環境之間的聯繫,維持體內外環境間的相對平衡協調。

  藏象五系統

鄧宇等,1999年提出分形藏象五系統

心繫統

: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脈;②主神志;心開竅於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為表裏。

肺系統

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生理功能:①主氣,司呼吸;②主宣發肅降;③通調水道;④朝百脈主治節;輔心調節氣血運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裏。

脾系統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生理功能:①主運化;②主升清;③主統血;開竅於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脣,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裏。

肝系統

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裏。

腎系統

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長髮育與生殖;②主水;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裏。

  藏象學説的理論形成

藏象學説的形成,可以上溯到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內經》。當時解剖所取得的直觀認識為藏象學説的形成打下了形態學的基礎。如《靈樞·經水》説:“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髒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皆有大數。”説明在《內經》時代,人們已自覺地把解剖知識引進了醫學領域,所記載的人體臟腑的位置、形態、大小等,即是中國古代醫家對人體解剖的真實記錄,許多數據都與現代解剖學非常相近。而且古代醫家憑藉長期的生活、醫療實踐,對臟腑功能活動、臟腑與形體官竅的關係的認識已超越瞭解剖的範圍。

就生活實踐而言,如人飲食過飽則腹部脹滿,因而認識到脾胃居腹裏,胃主納谷,脾主運化,有腐熟水谷的功能;人受涼感寒則病惡寒、發熱、咳嗽、鼻塞、流清涕,從而聯想到肺居胸中,外合皮毛,開竅於鼻,風寒外侵,由皮毛而影響及肺,就會發生這些症狀。這就清楚地説明,人體臟腑與其他組織器官雖然各有分工,但存在着內在的聯繫。就醫療實踐而言,古代醫學家經過多次的重複,從病理現象推論出生理功能,如耳鳴、聽覺不敏的疾患,從腎着手治療而獲效,於是得出“腎開竅於耳”的理論。此外,古代哲學思想——陰陽五行學説滲透到醫學領域,對藏象學説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關臟腑及其他組織器官的屬性及其功能活動,臟腑器官構造與功能間互根互用的關係等都可用陰陽加以概括。為了更清楚地説明五臟六腑的特性以及臟腑間的關係,則運用五行學説加以解釋,一方面把五行歸屬於五臟,另一方面用五行的生克規律説明臟腑間的生化制約,使之處於平衡的運動狀態。這就使藏象學説更為系統化、理論化。

在《內經》所奠定的基礎上,《難經》對臟腑的解剖形態和功能的認識又增進了一步,首次提出“左腎右命門”的觀點,促進了後世對命門的認識與爭鳴。《中藏經》以脈證為中心,分述五臟六腑的寒熱虛實,判斷證候的順逆,形成了系統的臟腑辨證理論。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記述了五臟六腑的輕重、大小、長短、闊狹、容量等,將五臟、五時(春、夏、長夏、秋、冬)、五方(東、南、中、西、北)、五體(筋、脈、肉、皮、骨髓)等納入五行的範疇,説明臟腑器官之間及與自然界的整體聯繫。對於雜病,則以五臟為中心,分列病證並闡述其證治方藥。宋代兒科學家錢乙,治病以五臟為綱,配合五腑(六腑除三焦外)、五官、五志等進行辨證,認為五臟的發病特點是心主驚、肝主風、脾主困、肺主喘、腎主虛,並對五臟為病的常見症狀作了歸納,立法用藥頗具匠心,對後世影響很深。金代張元素,以臟腑寒熱虛實來分析病機,進行辨證治療,並從補虛、瀉實、温寒、清熱幾個方面提出常用方藥,對臟腑辨證作出很大的貢獻。金元醫家李東垣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論點,突出脾胃在發病中的重要性,立方用藥側重補中昇陽。清代葉天士提出了養胃陰的理論和方藥,補充和發展了李東垣的內傷脾胃學説。另一位清代醫家王清任認為業醫治病,當先明臟腑,並躬身實踐,解剖屍體,對傳統理論提出某些質疑,如否定“心主思”之説,認為“靈機記性在腦不在心”。這一矢志實踐的精神十分可貴。經過歷代醫家長期的探索和實踐,藏象學説逐步成為中醫學基礎理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來源於古代的解剖知識。如《靈樞·經水》中説:“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皆有大數。”二是長期對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例如因皮膚受涼而感冒,會出現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因而認識到皮毛、鼻竅和肺之間存在着密切聯繫。三是長期醫療經驗的總結。如從一些補腎藥能加速骨折癒合的認識中產生了“腎主骨”之説。

藏象學説是一種獨特的生理病理學理論體系。其中臟腑不單純是一個解剖學的概念,更重要的則是概括了人體某一系統的生理和病理學概念。心、肺、脾、肝、腎等臟腑名稱,雖與現代人體解剖學的臟器名稱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義中,卻不完全相同。一般來講,中醫藏象學説中一個臟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現代解剖生理學中的幾個臟器的生理功能;而現代解剖生理學中的一個臟器的生理功能,亦可能分散在藏象學説的某幾個臟腑的生理功能之中。

藏象學説以臟腑為基礎,臟腑是內臟的總稱。按臟腑生理功能特點,可分為髒、腑、奇恆之髒三類:肝心脾肺腎稱為五臟;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稱為六腑;奇恆六腑即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五臟共同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六腑共同生理特點則受盛和傳化水谷。髒病多虛,腑病多實;髒實可瀉其腑,腑虛者可補其髒。

猜你喜歡:

1.中醫基礎理論知識

2.考研中醫綜合考研題型和試卷結構指南

標籤:藏象 學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