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數學複習課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校園1.59W
數學複習課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上覆習課一般要達到以下的目的要求:

數學複習課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第一,通過複習,使學生對數學的基礎知識能夠準確熟練地掌握,並能靈活運用。

第二,通過複習,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化,使這些知識在學生頭腦中豎成串,橫成鏈,形成知識網絡

第三,結合學生實際,通過複習能夠做到堵漏補缺,揚長補短。同時彌補教師在教學中的不足。

第四,通過複習,使學生在系統深入掌握知識的同時,能進一步提高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通過複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展獨立思考。刻苦鑽研的精神與仔細計算書寫整潔和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

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1、 聯想回憶自主化 每學完一章進行復習時, 首先讓學生把書翻到第一頁目錄, 然後只看本章節中的目錄, 回憶這一節到底學過了哪些知識點, 講了哪些內容, 小組內互相説説, 説説這些內容間的聯繫。

這樣在小組中讓學生親身經歷梳理、 自主建構知識網絡, 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個性、 獨立思考的空間, 使他們人人蔘與學習過程, 情感、 態度、 學習能力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如複習一次函數這一章節時, 學生先小組合作回憶本章節的主要內容-----一次函數的表達式, 函數圖像, 函數性質, 一次函數應用, 每一內容中又學了 哪些知識? 如函數圖像中學會了一條直線, 通過這樣的複習, 這一章中的內容學生在心中一目瞭然, 同時小組內相互補充。

有的小組為了梳理還自主合作繪製了知識樹形圖, 還有不少小組繪製了表格, 這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得到了發揮, 數學知識的提煉加工, 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的建立, 知識系統化、 條理化、 網絡化, 也在學生的自主合作中完成, 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 複習整理知識點的自主化 複習課要把舊知識進行整理歸納, 這一過程, 就是將平時相對獨立的知識點串成線, 連成片, 結成網。

如果教師對複習問題面面俱到, 學生會感到乏味, 引不起興趣, 往往不要深入思考, 張口就來, 牽着學生鼻子走, 老師成了課堂的主角, 學生被動接受, 老師感到累而學生思維受到限制。

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 我們應該相信學生, 留給學生較大的探索空間, 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因此,在課堂上我嘗試把複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讓小組合作探討, 列出本節課的複習計劃, 再讓小組探討、 整理歸納學過的知識, 效果果然不錯。

如在複習一次函數這一課時, 先讓學生説説學過什麼, 我們要複習函數的哪些內容。

明確目的後, 小組共同探究, 列出所要複習的知識再通過交流、 對比補充, 學生把這一部分知識整理得津津有條, 形成了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

自己自己整理得出的結果, 印象深刻, 而且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3、 習題再現自主性 當學生自主對章節內容進行梳理建網後, 如何根據知識網絡確定本章節中自己的缺失在複習課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學生只有確準了自己的不足, 才能有的放矢, 根據自己的疑惑, 彌補缺漏

而這卻正是以往復習課中疏漏之處, 也正是這造成了複習課效率的低下。

在許多教師眼中, 數學書上的習題、 學生的作業、 學生的各類練習, 當學生完成, 教師批改, 學生訂正後就失去了其再利用的價值, 許多教師會棄之一旁, 然而我認為這正是引導學生自我確定缺失的良好素材。

複習一次函數這一章節時, 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梳理後,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看看數學書上本章節的例題和習題, 翻開自己原來就已完成的這一章節的數學 A、 B 冊和數學練習本, 看看自己做對的題目, 看看自己平時做錯的題目, 根據剛才梳理的知識, 根據習題在小組內説説自己對本章節內容掌握的情況, 哪些較好? 哪些仍有疑惑? 學生在小組交流討論後, 確定了自己各自的情況。

有的説本章節我對函數圖像掌握的較好, 有的説本章節中運用函數性質時我還會混淆, 有的説一次函數應用還太會用……。

新課程標準提出“在評價學生學習時, 應讓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 而不僅僅侷限於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我們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舞台, 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學會自我肯定、 自我反思。

 4、 聯想編題自主性 當學生自主訂購完成後, 原有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然而仍需要再次強化、 補充、 完善。

這是可請學生根據自己錯的原因和錯的知識點自己嘗試編題。

自己先做, 然後提供同學做了做, 最後做小老師幫同學批對錯。

這一步看起來很費力, 但效果卻非常好, 學生積極參與, 集思廣益, 課堂教學氣氛活躍。

許多考試中出錯的題目, 往往就是平時經常做錯卻沒注意的題目, 也有些問題中有的極具思考價值。

這些出錯的地方正是最薄弱的地方, 把這些地方弄懂, 避免在同一地方第二次摔倒, 效果也許會更大一些。

而極具思考價值的便給了一些學有餘力或學有興趣的學生課後繼續探究。

這樣不用做大量的習題, 花大量的時間, 做大量的難題, 結果卻非常棒。

 5, 解題方法多樣化 過去由於教學方法的侷限性, 解題方法常常單一, 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隨着新課程的改革、 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 以及不同的學生由於有不同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相同, 同一道題, 學生可選擇不同的解法, 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

例如在複習應用題時, 少先隊員在山坡上栽松樹和柏樹,一共栽了120 棵,松樹的棵數是柏樹的 4 售,松樹和柏樹各栽了多少棵? 這一道題, 經過小組探究就出現了用方程、 按比例分配、 比例三種解法, 交流時, 每種解法又有不同的列式方法, 真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同一題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作出不同的解答, 允許同一道題出現不同的解法, 不同的結果, 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形成積極探索和力求創新的心理態勢, 為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 使不同學生個性得以發展, 象這樣開放性的練習題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 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數學空間, 激起學生的數學興趣, 從而不斷提高了學生數學能力, 進而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總之, 上好複習課, 需要老師預設情境, 大膽放手, 敢於創新,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 相信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 學生將帶給你一個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複習課將取得理想的效果。

 1. 重抓基礎知識的梳理 國中數學內容多而雜, 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散覆蓋在四年的教科書中。

《國中數學教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要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

眾所周知, 基礎知識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因此重抓基礎知識梳理是整個複習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

以往在這一環節複習中, 學生容易依賴老師, 習慣教師帶着複習總結。

這樣做往往是教師很累, 學生還收穫不大, 導致複習效率低下。

俗話説: 聽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

所以, 在教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生學會自己總結是做好基礎知識梳理最有效的方法。

教師在具體操作時可清晰明瞭地給出複習總結的途徑。

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做到以下三點: 一看: 看基本要求、 看教材、 看例題。

對於複習課要講什麼問題, 要達到什麼目的, 學生應學會什麼等等。

這些問題以往都會出現在教師的備課筆記上, 學生並不知道, 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無目的性,降低課堂學習效率。

江蘇洋思中學“先學後教” 的先進教學模式給了我啟發。

於是, 我將洋思中學的教學經驗與我們的教學實際相結合起來, 在第一輪複習考綱進入知識梳理環節之前, 我安排學生在課前先學習考綱中的基本要求, 以達到讓他們明瞭所複習內容由哪些知識點構成? 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以及各部分知識要掌握到什麼程度等問題的目的。

學生在結合基本要求, 通過看教材、 看例題, 就會漸漸地能回憶起以前所學的那些內容。

二列: 在看的過程中, 同時要求學生做到列出相關的知識點, 標出重點、 難點, 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 理清各知識之間的聯繫, 教師並指導學生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整理, 如列表法, 畫流程圖法、 枚舉法等, 使零散的基礎知識系統化, 清晰化, 易於理解記憶。

三交流: 學生在自己動手整理時, 或會出現對複習的內容印象深刻並有體會、 或可能產生疑問; 或是整理得不夠全面等現象。

這時, 交流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於是, 我就要求學生進入此環節的第三階段即“交流”。

在實踐過程中我指導學生進行兩方面的交流: 一是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 主要從知識和方法上進行探討, 交流自主學習的體會,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二是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 教師從知識層面給與學生更多的幫助, 確保學生全面地掌握各部分基礎知識, 為進入下一環節的複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標籤:複習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