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橋之美教學設計精選2篇

校園2.89W

引導語:《橋之美》是一篇小品文或者散文,以下是本站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喬之美教學設計精選2篇,歡迎閲讀!

橋之美教學設計精選2篇

 設計一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調動審美體驗,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品讀課文,從語言表達角度品味優美而富有意藴的語句。

3.感受美的薰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從語言表達角度品味優美而富有意藴的語句。

教學難點:

以審美視角形成對橋之美的系統認識。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橋之美》這篇課文,同學們能不能試着在標題後加上一個字,使之構成一個短語。

(橋之美態、橋之美藴、橋之美感、橋之美境、橋之美形、橋之美趣……)

美態、美藴、美感、美境這些詞語我們都可以把它視作美學的範疇,美學是研究自然界、社會領域中美的規律,探討美的本質的科學,下面我們就跟隨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去感受“橋之美”,進行一趟美學之旅。

二、橋之美態——美態尋蹤

(一)進入文本

1.先熟悉課文,請大家輕聲的、自由的朗讀起課文,隨着畫家的構圖框,腦海中再現出美的畫面。

2.美詞美讀。

前瞻後顧(zhān) 纖細(xiān) 點綴(zhuì)

飛瀑流泉 曉風殘月 險峻 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

(二)瀏覽全文,提煉歸納

指導學生對“橋之美態”進行提煉概括。

1.讀完文章,我們先來推敲這樣一個詞語:美態。

(美態即為美好的、美麗的姿態。)

2.請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找尋並勾畫出文中描寫橋的美態的語句,讀語句,並以“橋之美態,美在 ”的句式説話。

(1)人家——房屋,那是塊面;流水,那是長線、曲線,線與塊面組成了對比美;橋與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變化,同時也是線與面之間的媒介,踏實溝通線、面間形式轉變的橋。

(橋之美態,美在對比,美在形式變化,美在線面轉變。)

(2)如果煞它風景,將江南水鄉或威尼斯的石橋拆盡,雖然綠水依舊繞人家,但徹底摧毀了畫家眼中的結構美,摧毀了形式美。

(橋之美態,美在形式,美在結構。)

(3)石拱橋自身的結構就很美:圓的橋洞、方的石塊、弧的橋背,方、圓之間相處和諧、得體,力學的規律往往與美感的規律相拍合。

(橋之美態,美在和諧、得體,美在合拍。)

(4)那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都恰好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照。

(橋之美態,美在對照,美在映襯。)

(5)矛盾的發展促成戲劇的高潮,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橋往往擔任了聯繫形象的重疊及交錯的角色,難怪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經常碰見橋。極目一片莊稼地,有些單調,小徑盡頭忽然出現一座小橋,橋下小河裏映着橋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雜草刺破。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出形與色的樂曲。

(橋之美態,美在形象的重疊和角色的交錯,美在形與色的搭配。)

(6)為了畫長江大橋,我曾爬上南京獅子山,就是想尋找與橋身的直線相襯托、呼應、引申的點、線、面!為了畫錢塘江大橋,我曾兩次爬到六和塔背後的山坡上,但總處理不好那龐大的六和塔與長長的橋的關係,因而構不成畫面。

(橋之美態,美在襯托、呼應,美在構圖的畫面。)

三、橋之美境——美境體味

(一)引導深入

對比、搭配、襯托、呼應這些足以構成一個畫面和層次和結構,但對於一個畫家來説,對於中國畫來説,這樣的畫面未免缺乏一點詩意,缺乏一點靈動。所以畫家更着眼於什麼?

(着眼於橋在不同環境中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這句話表明了作者的寫作重點、寫作意圖。此句中的“作用”作何解釋?

(結合全文,此句中的作用應是指橋在不同環境中帶給人美的感受和體會。)

(二)精讀語段,表達運用

指導學生對“橋之美境”進行體味。

1.我們再來推敲這樣一個詞語:美境。

(優美的環境,美好的意境。)

2.請同學們精讀課文第四、第五段,看看作者重點描寫了哪些橋,美美地朗讀語句,並以詩意的語言再現這種美。“橋之美境,美在 ”

(1)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那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都恰好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照。

(橋之美境,美在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美在疏密有致、張弛有度,這是一種疏朗開闊之美。)

(2)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卧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

(橋之美境,美在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緻,美在動靜結合,這是一種剛柔並濟之美。)

(3)頤和園裏仿造的盧溝橋只17孔,蘇州的寶帶橋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你會感到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

(橋之美境,美在長橋打破了背景的單調,富有靈氣和生命,這是一種豐富想象之美。)

(4)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橋之美境,美在風雨橋形成形式獨特,美在氣定神閒窺山水,這是一種安閒自若之美。)

(5)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裏將橋作為畫卷的高潮,因橋上橋下,往返行人,各樣船隻,必然展現生動活潑的場面,兩岸街頭濃厚的生活情調也被橋相聯而成濃縮的畫圖。

(橋之美境,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美在它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是一種生活情趣之美。)

四、橋之美藴——美藴涵詠

(一)引導深入

作者是一位畫家,着眼於畫意去描述橋的景緻,橋之美態、橋之美境帶給我們一種寧靜、淡美的境界,同時畫家的審美慧心、人們的審美感受又使得這些橋煥發出新的靈性與生命力,富於濃濃的情味,這情味便是“橋之美藴”。

(二)涵詠美句,品味欣賞

指導學生對“橋之美韻”進行品味涵詠。

請同學們勾劃出最能引起你審美體驗的語句,品讀語句,從語言表達的角度,欣賞文字美和手法妙,去品味“橋之美藴”。

(1)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這是擬人的修辭,其實,葦叢不會“發悶”,也不會做“深呼吸”,也是作者移情的表現,把人的感受投射到蘆葦身上,表現了作者與周圍環境已融為一體,此境令人神清氣爽。)

(2)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石橋”“細柳飄絲”“纖細”“拂”“堅硬的石塊”一系列詞語,勾畫了一副小巧玲瓏而又古樸典雅的畫面,細柳拂石橋,剛柔相濟、厚重輕盈、寧靜鮮活。)

(用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化用宋詞名句,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運用比喻的修辭,把橋與流水的配合比作一支樂曲一樣,寫出它們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形與色的搭配,動與靜的結合,顯得神奇而壯觀。)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着和諧的韻律,説明了畫家對橋的熱愛,是橋的美吸引了畫家們在追尋着橋的身影。)

美態、美境、美藴,這些都是橋之美的表現形式,或是姿態,或是情境,或是意藴,其實只要有審美的慧心參與其中,也就具備了橋之美。用文中的話説,就是——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這句話收束全文,是全文的文眼,也是全文的總結。

五、課堂小結

“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這句話真是別有深意啊,是因為人的審美慧心賦予了橋之美,換而言之,只要有了審美的眼光,生活中凡是能夠與之構成關聯作用的形象也就具備了美。願今天的美學之旅能夠伴我們一生,讓我們的生活也呈現出一種美態、一種美境、一種美藴。

設計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美感、史詩、駐足”等詞語,並練習用詞造句。

2.瞭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學原則。

3.認識橋的美學價值,掌握與“橋之美”有關的美學常識。

能力目標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説明對象的特徵,理解課文所介紹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

2.理解本文的説明順序,探究作者説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閲讀説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滿詩意的描寫文字和帶有説明性的文字,體味語言的個性色彩,培養良好的語感。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橋之美》,讓學生充分受到美的薰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賞,用“美”的心靈去感受,最終成為一個有品位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橋美在何處。

2.揣摩文中富有個性色彩的句子。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

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把握説明方法,探究作者説明的技巧。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文是一篇帶有説明性質的小品文,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通過反覆朗讀,展開想像,進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悉心體會,反覆揣摩,和作者產生共鳴,接受美的薰陶。

2.討論法。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努力提高討論的質量,通過生生互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3.比較閲讀法。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同樣寫橋,但表現手法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同。可把兩文比較,體會它們的相異之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明確説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徵;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説明順序;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的個性色彩;比較閲讀,體會兩文的相異之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橋是充滿魅力的一種建築,它集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於一身。生活中少不了橋,而且橋本身的美以及它給人的豐富的聯想和感受,使橋歷來都是文人畫士筆下的寵兒。作為中國現代著名的畫家,吳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滿詩情畫意的筆為我們介紹橋之美,讓我們一同欣賞《橋之美》。(板書文題)

設計(二)

橋樑專家茅以升筆下的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在畫家眼裏,橋的魅力在哪裏?讓我們隨着畫家的構圖框,對“橋之美”進行一番新的審視與追尋吧!

二、明確説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徵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齊讀課文,並思考:

(1)在作家看來,“橋”美在何處?請畫出揭示“橋之美”的文句。

(2)你對此有何感想,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發?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力求人人發言,個個參與,然後以小組組長為本組代言人,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1)課文揭示“橋之美”的文句有以下幾句:“‘小橋流水人家’,固然具詩境之美,其實更偏於繪畫的形式美”“我之愛橋,並非着重於將橋作為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並非着眼於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樑的發展,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矛盾的發展促成戲劇的高潮,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橋往往擔任了聯繫形象的重疊及交錯的角色”“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這些文句揭示了“橋之美”的含義。

(2)學生從中得到的啟發是多方面的。有的領悟到:橋樑除了具有實用功能外,還具有審美功能。有的領悟到生活周圍本身就有飽含畫意的景緻,只是自己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有的同學領悟到:文中講究對比、變化、和諧等,不光適用於發現、欣賞、品味“橋之美”,還可以把它們作為通用的原則對某一處自然風景及室內佈置進行一番美的品評。有的領悟到: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與周圍環境和諧交融才是美的極致。……

三、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説明順序

1.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默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説明順序。

(1)教師提示:可以先逐段概括內容要點,再把內容相近的段併成部分,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若干部分,歸納出每部分的大意,將這些大意依次銜接起來,就形成了全文的思路,也就得出了全文的説明順序。

(2)學生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概括段意,理清行文思路。

(3)同桌之間交流看法。

(4)教師選三位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

明確:畫家眼中的橋的特殊美感,概括地説,是橋在不同環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為了能讓普通讀者理解和接受這個觀念,文章從大家熟知的“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入手,首先擺出一個看法:它“固然具有詩境之美,其實更具有繪畫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筆勾勒、大塊塗抹的方式迅速將小橋、流水、人家提煉成構圖所需要的塊、線、面,並把它們搭配、組合起來,構成畫面,強調橋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後又大而言之,指出橋在江南水鄉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樣在構成當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接下來作者強調不着眼於從橋自身的結構來欣賞“橋之美”,而是更着迷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為下文張本。

課文隨後採用舉例子的説明方法。選用四個例子——石橋與葦叢的配合,石橋與細柳的合作,在背景烘托下的長橋之美,險峯、急流映襯下的風雨橋——説明橋在外觀、材料與所處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然後,作者比較概括地寫橋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聯繫形象的重疊與交錯。這是對“橋之美”的進一步補充。文章以《清明上河圖》裏的“虹橋”及鄉間小橋為例,指出通過橋能構成豐富的畫面。此後作者宕開一筆,結合具體實例談橋與周圍景物要互相襯托、呼應的問題。

最後收束全文,用一句話總結上文,迴應文章的.標題。

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形成板書。

多媒體顯示:

四、揣摩語言,體味本文語言的個性色彩

1.多媒體顯示:

體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2)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學生品讀這些句子,欣賞其鮮明的個性色彩。

教師選四位同學品評這些句子。

明確:(1)葦叢是不會感到“發悶”的,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現了作者已全身心融入周圍環境,或者説自己已成為環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楊柳拂橋是江南常見的景色,作者將時間限定為楊柳剛剛返綠髮芽的早春天氣,將橋限定為石橋,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雨霖鈴》中的名句,這裏説“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3)這句話的意思是,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錯;同時,橋的顏色與流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一個整體。

(4)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着和諧的韻律,這吸引着畫家總是追尋着橋的身影。

2.學生自己在文中另外尋找一些充滿詩意、語意藴涵豐富的語例,品讀賞析,感受其鮮明的個性色彩。

五、比較閲讀

本文在內容和寫法上都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説明文有很大區別,試具體説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從兩文的説明對象、説明順序、説明方法及語言特徵等角度進行比較、評析。

學生明確:本文是一篇帶有説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説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裏橋美在何處,隨後舉一些具體例子。着眼於橋的美學價值,發掘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文章語言優美,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較為規範的説明文。它説明對象(石拱橋)分明,特徵(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成就突出)清楚,順序合理,語言平實自然而又準確、嚴密,説明方法(舉例子、引用、列數字、打比方等)得當。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表格設計如下:

比較篇目説明對象着眼點説明順序説明方法語言特徵

中國石拱橋

橋之美

學生根據表格要求填寫相關內容,充分理解規範説明文與科學小品的區別與聯繫,全面認識“説明文”這種文體。

六、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一幅山水畫,畫面上有高山、流水、長橋、樹木、薄霧。要求學生運用對比、變化、和諧的美學原則來品味、欣賞畫面美,並模仿課文第4段的寫法把它表述出來。

學生觀賞畫面,並口頭描述。

七、佈置作業

課後閲讀科學小品文《得樂園?失樂園?》完成文後題目。

教師可以打印成閲讀試卷,分發給學生。

得樂園?失樂園?

我是通信時代的臣民!我是網絡時代的順民!我是數字時代的刁民!偉大的因特網啊,對你的愛越深就越讓我心痛。

作為比特族中的一員,我慨歎當今溝通的便利。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可以被比特這種元素縮短到近在咫尺,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隨着網絡的構架而延伸至無垠的宇宙。人是多麼的偉大啊,人又是多麼的渺小!

我是數字時代的“孟嘗君”,我愛高朋滿座,我愛食客三千,把酒臨風,填詞詠歎!因此,我喜愛chat Room(聊天室)。在那裏,從未謀面的老朋友會帶來有關“金龜子下巴”的新鮮事;初來乍到的“幼蟲”的勃勃生機,令每一位“老蟲”激動不已。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各抒己見,高談闊論;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真可謂壺中天地闊,網內日月長。

不過,每一個深深躲在顯示器後面的面孔,真像他(她)在顯示器前表現得那樣純潔嗎?如果你去過上海電信、中國黃頁或杭聊的chat Room,你一定遇到過poseidon、劍聖、軒轅氏。你很快就會打聽到poseidon是如此的多才,詩詞歌賦,中西合璧;劍聖是如此專橫,逮誰挖苦誰,哪壺不開提哪壺;軒轅氏是如此的温文爾雅,口吐珠璣,人見人愛。其實這三個人是同一個人!唉,想一想,以後你還會相信在chat Room裏交的朋友嗎?

我是信息時代的掠奪者。信息,對於我來説,就像滋養身體的維生素一樣重要。所以,每天我會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很多E—mail。這些E—mail給我帶來了大量的我所感興趣的不同信息,為我小小的個人世界,增添了豐富的色彩。我能在國內新聞媒體之前瞭解到了最新的美伊戰事;足不出户我就可以給朋友送去賀卡;最新的遊戲攻略,我永遠最先得到;不用去圖書館,便可以讀到川端康成的《雪國》的原本……

每天,我面帶微笑,將成K成M的E—mail輕輕地瀉在我小小的硬盤上,其實我根本笑不出來。每天我必須像清潔工一樣,幹掉大量的Mail垃圾——廣告、免費雜誌、郵購圖書、目錄等等。即便是我需要的Mail,閲讀時總有些不太習慣。我是多麼的傳統,我喜歡閲讀用筆寫在紙上的信件。一邊輕拈着帶有花香的信封,一邊細細閲讀;一邊欣賞寫信人的書法,調侃偶爾出現的錯別字,一邊揣摩他(她)寫信時的心情,想像他(她)蘸着墨水筆走龍蛇時的神態,甚至是每一個塗改。我可以從傳統的信件上感受到對方的內心世界,而網絡帶來的E—mail呢,是永遠做不到的。你難道能夠接受闊別十多年的好友帶給你的僅僅是一堆五號宋體外加10.5磅的字母嗎?不,絕不。

我是信息時代的夜行俠。多年的俠客生活,讓我脱胎換骨,造就了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領,也給我帶來了不少麻煩。

據我的醫生説,我患有輕度的鼠標多動症,中度的電腦亢奮症,重度的網絡依戀症,外加溝通障礙。他讓我相信他説的都是真的,他還列舉種種例子。

他説:只要你坐在有靠揹帶扶手的椅子上,手就會不由自主地抓一件東西做圓周運動。

他説:只要在電腦面前,你就興奮無比,可以不喝水不吃飯不睡覺甚至不用上衞生間。

他説:沒有Modem(調制解調器)的日子沒法過,你會焦躁地踱來踱去,試圖用嘴吹出MHz的音頻來模仿Modem的聯接信號。

他説:別人有時候不能理解你在説什麼——朋友託你找件東西,你毫不猶豫地讓他去?YaHoo找。

你告訴司機你家住在http://—。你要求服務生把你的咖啡升級到3.0版本,否則不付小費……

醫生警告我——離那些玩意兒遠點。

嘿嘿嘿,我能再説些什麼呢。因特網啊,這就是我愛你的回報嗎?難道這就是我狂熱追求的樂園嗎?!因特網啊,對你的愛越深就讓我越心痛。

1.給下列加粗的漢字注音。

珠璣      專橫      軒轅      調侃

2.解釋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的意思,然後分別寫出含有這個字的一個成語。

①中西合璧

②足不出户

③高談闊論

④把酒臨風

3.“我是數字時代的‘孟嘗君’”“我是信息時代的掠奪者”,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

4.把下列句子改為平實的説明,體會這兩種語言的不同表達效果。

①初來乍到的“幼蟲”的勃勃生機,令每一位“老蟲”激動不已。

②你難道能夠接受闊別十多年的好友帶給你的僅僅是一堆五號宋體外加10.5磅的字母嗎?

5.文章第5自然段末尾有一個省略號,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在這個省略號前再補寫兩個例子。

6.文中的“我”即“網蟲”,他稱自己為“通信時代的臣民”“網絡時代的順民”“數字時代的刁民”,還稱自己是“信息時代的掠奪者”“夜行俠”等。想一想,“網蟲”還可以是什麼?請以“我是……”的比喻句形式開頭,再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提示:1.jī hèng yuán kǎn

2.①美玉珠聯璧合

②門户樞不蠹

③廣闊海闊天空

④對着雙喜臨門

3.孟嘗君,戰國四公子之一,門下有食客數千人。“我是數字時代的‘孟嘗君’”,表現出“高朋滿座”“食客三千”的網蟲形象。“掠奪者”原本是貶義詞,句中全無貶抑的意味,“我是信息時代的掠奪者”表現了網上信息資源的豐富及網蟲對信息的大量獲取。

4.①新上網的人的勃勃生機,讓久已上網的人激動不已。②你難道能接受闊別十多年的好友帶給你的僅僅是一些漢字與字母的印刷符號嗎?

原句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極盡生動説明之能事,寓知識於情趣之中。

5、6答案略。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