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北京大學聯考文綜政治知識歸納

校園1.66W

政治應該文綜科目中最好拿高分的,但是大學聯考前的備考也要十分重視才行,北京的小夥伴知道哪些政治知識點是比較重要的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政治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北京大學聯考文綜政治知識歸納

  大學聯考政治考點知識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一,經濟生活

1.轉變發展方式的經濟原因。

①針對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提出的。

②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利於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③有利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④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利於提高經濟效益,優化資源配置。

⑤有利於提高自助創新能力,建設創新性國家。

⑥有利於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

2.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①提高自助創新能力,建設創新性國家。

②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③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義新農村。

④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能力。

⑤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⑥調整內外需結構,逐步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倒經濟增長新局面。

3.經濟生活分析我國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的原因。

①消費反作用於生產,增加居民消費有利於促進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

②是社義生產目的和社義本質要求的體現,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促進生產力發展。

③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倒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當前我國外需不足,需要擴大內需。

4.經濟生活分析如何擴大內需,讓人民放心消費?

①大力發展生產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②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增加居民收入。

③發揮財政作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④保障社會公平,完善一個制度(堅持以按勞分配為基礎,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和兩個舉措(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佔合理比重、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佔合理比重以及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

⑤宏觀調控穩定物價。

⑥擴大就業。

⑦企業要誠信經營,提高產品質量。

⑧勞動者樹立正確消費觀。

第二,政治生活

1.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國人大角度分析應如何履行職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①人大代表:提出關於轉發的議案,審議相關議案以及表決相關決定,並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相關部門質詢監督。

②政協委員:積極進行社會調研,建言獻策,參政議政,對相關部門民主監督。

③全國人大:行使立法權,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法律保障。行使決定權,審議通過相關決議。行使監督權,監督各級政府

  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識

1、國際社會(構成)

⑴主權國家:①地位:是最基本的成員,是國際關係的主要參加者。

②分類:按國家性質分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按經濟發展程度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③基本要素: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權;

④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管轄權、自衞權。

⑤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⑵國際組織:①分類:政府間和非政府間;世界性和區域性;

②作用(積極):促進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係;調節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

⑶聯合國:①性質:是當代國際社會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②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③原則:瞭解

④作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實行人道主義援助。

⑤中國與聯合國的關係:

A.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常任理事國之一。

B.中國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按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中國在世界裁軍、環保、保障人權和解決地區衝突等一系列全球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國際關係

(1)含義: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係。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之間的關係。

(2)內容:政治關係、經濟關係、文化關係、軍事關係

(3)基本形式:競爭、合作、衝突

(4)決定因素:國家利益

3、國家利益:

(1)國家利益歸根到底是該國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2)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的對立則是引起國家衝突的根源。

(3)國際關係的實質是一種利益關係。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4)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的內政。

(5)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當的、正義的。

(6)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4、時代主題

⑴和平與發展問題的特點: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但當今世界仍很不安寧,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

⑵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⑶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5、國際格局——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

⑴原因:兩極格局打破;各種力量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

⑵表現:出現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

⑶意義:①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②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有利於國際關係的民主化;③有利於遏制美國搞單極世界的圖謀,有利於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6、國際競爭:

⑴表現:經濟競爭、文化競爭、軍備競爭、人才競爭、科技競爭。

⑵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⑶我國的對策: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增強綜合國力。

7、我國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⑴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⑶基本內容(基本點):

①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是我國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

②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③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係的基本準則。

8.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發揮着重要的建設性作用。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高中政治經濟生活知識

產業和勞動者

(1)三大產業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2)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擴大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勞動合同制度;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注: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

1、企業不是唯一的市場的主體。法人是一種組織,不等於經濟組織,也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企業不一定是法人。公司是企業。

2、利潤高或勞動生產率高≠經濟效益高。經濟效益既考慮勞動產品,又考慮這些勞動產品價值的實現,還考慮生產這些產品所消耗的勞動俄本〉。經濟效益是衡量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綜合指標,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可以説是企業規模、競爭力之源。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須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經濟效益的兩條途徑都圍繞着利潤的增加、成本的減少兩方面。

3、產品的質量對實現經濟效益至關重要,但不能説質量好就一定效益高。高效必須優質,優質未必高效。優質產品如果消耗的勞動多、成本高,就可能不會高效;優質產品如果不適銷對路,不符合市場的需求,造成積壓也不會高效。

4、企業的規模大,可以產生規模效益,但是不意味着規模越大效益就越好。我國組建大企業集團,從根本上來説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從而能參與國際競爭。

5、要區分法人、法人代表、廠長經理、企業法人=法人企業、公司等概念。

6、合法的競爭才會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應對競爭加以引導和規範。

7、名牌代表了高質量、高市場佔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信譽和形象。其根本目的還是企業的經濟效益。正因為名牌往往有好質量,使用價值高,往往耗費了更多的人類勞動,因此價格更昂貴。

8、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統分結合雙層經營機制,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它是農村集體所有制形式,既是一種經營形式,也是一種分配方式。但家庭承包經營不是集體經營。

9、農業結構,不等於農村經濟結構。它是指農業缺義〉內部糧食和經濟作物結構或者廣義農業內部農林畜副的結構。農村經濟結構是指農村中農業和非農業的比例關係。

10、增加農民收入是解決當前農村問題的關鍵。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是發展農村經濟,當前解決農民負擔過重問題的關鍵是減輕農民負擔。

11、加工業不等於產業化經營,鄉鎮企業不等於農村中的工業。

12、三大產業總括了我國所有的國民經濟部門。一、二產業的發展為第三產業提供了條件,第三產業又為鬥、二產業提供服務,所以它們相互促進。

13、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是結合在一起的,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存在統一。義務不可以放棄,而權利能放棄。

14、我國現在的失業是稱為結構性失業。原因:①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②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制轉變的必然產物。③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結果。④計劃經濟時代,重複盲目建設的後遺症影響。⑤我國的改革,尤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用人單位逐步建立人才競爭機制的影響。解決:①生產力有較大的發展,提供條件使之再就業②由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15、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地域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等。調整經濟結構的原則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以企業為主體,以科技為依託,勞動密集和技術密集產業相協調,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相協調,地區經濟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