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八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校園1.98W

  【教學目標】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八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 目標 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闡述實驗精神的重要。

2、 結合文本分析擺事實講道理以及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 學會圈點批註關鍵詞句的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準確的理解課文中大量的名言警句,瞭解其中的論證方法和修辭方法;學習製作卡片。

難點:理解文章的論證結構。

【教學方法】

這是一篇大科學家的小講演,卻反思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弊端──即重哲理玄談輕科學實驗。作者古今中外打通,將學理分析和現身説法結合,學識宏博,思辨深刻,體驗剴切,話出肺腑,切中時弊。學習本文,宜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研讀説理文的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

 【教學輔助】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堂

同學們,當我們津津樂道於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四大發明和奧數奪冠的時候,你是否知道當代十大科技發明中沒一項是咱中國人的?著名的李約瑟命題就是探討近代中國的科技為什麼落後了的。從五四時起很多有識之士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可直到現在中國學生“高分低能”,創造和實踐能力不足,仍是不爭的事實。原因何在啊?讓我們和丁肇中教授一起探尋這個極有價值問題。

二、整體探究

1、速讀全文找出中心論點,以備交流。

中心論點的特徵:表判斷的`陳述句;凝練概括,統領全文的觀點。

明確:中國人缺乏格物致知精神/中國學生大都偏向於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於抽象的思維而不願動手。/我們需要培養實驗的精神/或標題。

2、用勾畫評點的方法,跳讀文章,説説作者怎樣分析“格物致知”這個概念的?

明確:開頭點出“格物致知”就是“科學實驗”,然後由“《大學》裏格物致知”“傳統儒學的格物致知(王*明)”到“真正的格物致知”等,“析本意”“舉反例”再到“探真義”,正──反──正的螺旋上升或層層遞進,直達真理。

作者在文中探討了哪四個問題?

明確:①《大學》裏格物致知的含義是什麼?②作者所説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義是什麼?③傳統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傳統的中國教育有什麼弊病?④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怎樣培養“格物致知精神”?

文章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氣呵成,逐層深入説理,思路十分清晰,有很強的説服力。

三、重點難點突破

1、三種論證方法:

⑴ 引用古語:如,開頭引用《大學》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3段中引用《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

⑵ 擺事實與講道理有機結合:列舉事例時,採用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相結合説理的方法。反面事例:①列舉明朝大理論家王*明“格竹子”頭痛失敗的事例,闡述了傳統儒家對實驗的錯誤態度。②中國學生功課成績好,面臨實際工作卻束手無策③作者在念大學時,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於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④正面事例:通過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瞭解竹子的性質。

好處:典型事例論證,説理充分,令人信服。

⑶ 運用對比:如,中國傳統教育通過內心體悟和自我檢討維護社會制度,與科學進展的歷史説明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形成鮮明對比。好處:正反互陳,發人省思。

2、關聯詞與邏輯思辨:

本文的關聯詞的運用繁複嚴謹。它們起承轉合,閃轉騰挪,肯定否定,遞進因果,一方面將較為豐富零散的材料焊接的很嚴密,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作者極強的邏輯思辨能力和語言駕馭能力,增強了本文的邏輯力量,也起着表情達意的效果。如第三段:“但是……這可能是因為……並不是……,而是……。……是使人……,從而……。因為這樣,……便……。”又如第九段中:他用“……不是……而是……決不是……”,“它……是要……就要……需要……”等自己的觀點、態度、語氣表達的極其鮮明。

四、課外拓展(選做一)

1、有人認為:丁肇中先生將中國學子的“不願動手”歸咎於王守仁,有失公允。為了強調自然科學而否定社會科學,有否定中華傳統文化之嫌。你怎麼看?請依據本文,獨立思考,做出回答。

2、推薦閲讀(上網搜索篇名可得)①《丁肇中致同學們的一封信》②丁肇中《太空站找反物質實驗》演講(實錄)。

3、自己親手做一小的科學實驗(如:將兩杯水放入冰箱,1小時後,看熱水先凍還是涼水先凍?)結果和你想得一樣嗎?有何啟發和收穫。

【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1段):提出問題。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問題。

(3~5段):指出傳統教育的弊端。

(6~10段):分析科學上的實驗精神的重要性。

(11~12段):分析國情及個人經驗進一步揭露傳統教育弊病,説明重視實驗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段)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