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課堂如何進行概念教學

校園1.65W
  數學教學一

概念的鞏固

國小數學課堂如何進行概念教學

鞏固概念是概念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而且是將概念從一般轉向特殊的過程。在學生已理解和形成概念之

後,教師應引導他們對學過的有關概念進行比較歸類,既要注意概念間的相同點和內在聯繫,把有關概念溝通起來,使其系統化,又要注意概念之間的不同點,把有關概念嚴格地區分開來,不致引起混淆。

從概念的引入到形成,是一次認識上的飛躍,但同時是新認識的開始。國小生要真正理解和鞏固一個概念,還必須藉助“反饋”的作用,及時地利用剛剛形成和建立的概念知識去作用於一些數學材料,加深對其內涵和外延的認識。國小生對概念的掌握,既依賴於他們的經驗和智力,又依賴於他們的數學認知結構狀態,還受到學習對象所提供的感性材料的影響。所以,這時所採用的手段主要是練習。教師要精心地設計練習題,真正做到優化課堂練習設計,使學生在不同題型、不同方式的訓練中,深化對概念揭示的本質屬性的各個方面的理解。

概念的運用

數學概念來源於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實際中去。教師應通過設計富有實用性的習題進行訓練,讓學生思考“是怎樣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還可以怎樣做”等問題,根據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把理解引向深層。例如,學習了等腰三角形後,我設計了一組操作題:(1)畫一個等腰三角形;(2)畫一個頂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3)畫一個腰長為2釐米的等腰三角形。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概念去解決數學問題,是培養學生思維,發展各種數學能力的過程。並且,教師只有讓學生把所學習到的數學概念,拿到生活實際中去應用,才會使學到的概念鞏固下來,進而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運用技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在掌握國小數學教材邏輯系統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深化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概念。

  數學教學二

給學生提供想的機會

  (一)大膽猜想。

讓每個學生在已學得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和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對問題的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促進智力的發展與提高。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板書課題後問學生:“看到這個課題後,你們想知道什麼問題?”學生們爭着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需要知道什麼條件?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求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有關係嗎?”這就促使學生積極尋求解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方法、途徑。

  (二)充分思考。

每個學生對待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給他們留出一份自由自在進行思考的空間。例如,在學習了分數的認識後,讓學生取一張正方形紙,把它折出面積相等、形狀相同的4份。大家的興致很高,很快得出4種折法。

這時我並沒有急於告訴學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勵他們再想想還有沒有別的折法,造成了懸念,激起了學生積極探索的慾望,促使他們去進一步思考、嘗試,終於又得出了3種折法。勤于思考使學生們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悦!

  讓學生想説就説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又是密切相關的。而國小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又表現為不同步性,分析問題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達不出來,再加上數學學科特有的抽象性、邏輯性,使學生更是感到無從説起。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首先要不斷鼓勵學生,使他們敢説、愛説,怎樣想就怎樣説,説錯了重説,

培養學生慢慢學會説話。其次,課堂中還應充分利用討論的機會,鍛鍊學生去説。如在學習“時分的認識”一課時,學生對“時針指在2、3之間,分針指在11”時,是2時55分還是3時55分出現了不同意見,我讓學生結合自己手中鐘錶模型分組討論、探索,最終得出了統一答案。這樣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再次,在教學過程中,一些簡單的例題可由學生模仿教師到講台上給大家講解,説説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為什麼這樣理解,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

  數學教學三

(一)引進概念途徑

數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所以,新概念的引入,一定要堅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要密切聯繫生產、生活實際。不同的概念的引進方法也不盡相同。對於一些原始概念和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教師應通過一定數量的感性材料來引入,要密切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看得見,摸得着”。引用實例時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特徵,要着力於揭示概念的真實含義。如“平面”的概念,可讓學生觀察生活中一些如桌面、平靜的水面等,通過自己的探索和與同學們的交流得出結論。但是,教師一定要想辦法讓學生自己得到“無限延伸性和沒有厚度”的本質特徵。

(二)形成概念的方法

認識一個特殊的心理過程,由於每個學生之間存在一些差異,那麼完成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也不一定相同。但是就認識過程而言,卻不能跳躍。教學中,引入概念、並使學生初步把握了概念的定義以後,還不等於形成了概念,還必須有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改造、製造,必須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概念作辯證的分析,用不同的方式進一步提示不同概念的本質屬性。

(三)概念的發展

學生掌握某一概念後,並不等於概念教學的結束,要用發展的眼光教概念。

1.不失時機地擴展延伸概念的含義。一個概念總是嵌在一些概念的羣體之中。它們之間有縱橫交錯的內在聯繫,必須揭示清楚。如學習比的意義之後,就要及時地把“比”、“分數”、“除法”三者聯繫在一起,找出三者的聯繫和區別後,使學生居高臨下,在一個廣闊的背景下審視“比”這個概念,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2.在一定的階段形成一定的認識。抽象概念不要超越教材要求,否則會超越學生的承受能力。如一年級學習加法,只讓學生認識到,加法表示“合併在一起”,“把兩個數合併在一起”要用加法即可,而不能告訴學生確切的定義:“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