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教案設計的藝術範本

校園2.41W

  第一層面--定義層面:

教案設計的藝術範本

教案,簡言之,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而策劃、而營構的一種教學安排。

  第二層面--技術層面:

教案,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要求而進行的結構完整、目標明確、過程清晰、方法得當、時間分配合理的一種教學策劃。

  第三層面--藝術層面:

教案,是既有理性色彩又具備詩意手法的教學藍圖,是教師文化底藴、個人智慧和教學藝術的結晶。

  第四層面--教改層面:

教案,是從課堂教學實施方案的角度來表現時代教改意志的一種載體。

儘管本章前面以前的所有內容都與教案設計有關,但教案設計這個事物本身仍有自己的特點與個性;儘管課堂教學設計帶有特別鮮明的個人特點,教案設計本身仍有自己的基本表達規律與基本的表現手法,所以我們還需要從整合的角度來對教案設計的藝術進行探討,於是本章安排了這樣五個方面的研究內容:回教案設計的基本要求;2教案設計要力求準確運用教材;3教案設計與教師資料積累;4.一課多案的設計;5教案的創新設計。

  1.教案設計的藝術教案設計的基本要求

筆者曾這樣指導青年教師聽課,要求做到聽課五看:一看教學設計的理念,二看教學設計的創意,三看教學設計的思路,四看教學過程中的活動,五看教學過程中的時間分配。這其實是從聽課的角度來判斷一個教學方案的優劣。那麼,從實際操作上來講,教案設計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基本要求之一:要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案設計。

所謂新的教學理念,目前就是課標理念。

我們的教學方案的設計,從指導思想上講,需要貫徹如下四個方面的重要理念:

1.要體現語文課程的性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3.要突出全新的教學與學習的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要表現語文課程的開放性:注重跨學科的學習,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

  我們的教學方案的設計,從突出教改特色上講,需要滲透如下十個方面的理念:

1.要講求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閲讀教學。

2.要注意簡化教學頭緒,強凋內容綜合。

3.要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

4.應進行平等對話式教學;應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探索。

5.要注重學生基本閲讀技能的訓練,注重對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

6.注重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7.要關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閲讀。

8.要注重語言積累、感悟和運用;要注意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與審美情趣。

9.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嘗試進行跨學科教學。

10.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案設計,其直接結果就是使我們的教案能夠立意高遠。

教學方案的立意,要研究教什麼和怎麼教;更重要的,是研究為什麼要這樣教。課標理念就是我們決定這樣教的依據。在這樣有力的依據指導下,教案設計就能表現出教案的理性色彩,將教案用於實際教學之中,就能表現出面貌一新的教學特色。

基本要求之二:要在比較深刻的理性思考下進行教案設計。

所謂比較深刻的理性思考,就是要進行深思熟慮,要對教案設計進行多方位的立體的思考,要從優質高效的角度來考慮自己的備課。

所謂比較深刻的理性思考,指的是從設計本身表現出來的思考深度。理性思考深刻的課,其課型是創新的,其教學思路是嚴密而又靈巧的,其教學內容經過有角度的選取、提煉且用得恰到好處,其教學活動經過精心的安排已比較充分地表現出各自的表達作用,其教學細節優美得當已經過認真的琢磨,甚至連教師的課堂語言也經過篩選。

因此可以説,一節閲讀課的優劣高下之分,首先決定於設計者的有質量的理性思考。比較優秀的課從其教學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組織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從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來看,其教學層次科學而又嚴謹,生動而又自然;從其外在的形態來看,表現出一種建築之美;從其內在的結構來看,表現出一種或彼此承接、或起承轉合、或拾級而上、或漸入佳境的層次之美;從其活動的細節來看,則表現出一種圓潤、自然、細膩和富有文氣之美。

概括地説,如果某篇課文或某一節課的教學設計表達出如下方面的特點:1、課型新穎,2、思路明晰,3、層次細膩,4、手法生動,5、活動充分,6、積累豐富;我們就可以説,這個教學設計表現出了比較鮮明的理性思考的特徵。

這就是筆者提煉出來的教學藝術設計的24字口訣。在這24個字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活動充分,積累豐富這8個字。課堂的民主和諧與優質高效,教師的設計藝術與教材研讀,教學的生動活潑與紮實訓練,學生的有效活動與知識落實,都在這看似平常而實難做到的8個字之中了。

  基本要求之三:要在大力改革舊習慣的基礎上進行教案設計。

中學語文教案設計中的舊習慣是大面積的,是年深日久的。它所表現出來的本質特點有三個:一是千篇一律的結構模式,二是可以多年沿用的教學安排,三是以教師講析為主的課堂活動。形象一點説,在大面積的教學中,在教案設計上傳唱的幾乎是同一首歌。

所謂改革舊的教案設計習慣,就是要求我們學習新的先進的教學理念,運用新的先進教學方式,養成新的與時俱進的教學設計習慣。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嘗試:

1.在教案設計中説明自己的設計理念與教學創意。

2.在教案設計中説明自己的教材處理方式。

3.科學地周全地設計學生的活動,準備教師與學生對話的一些內容。

4.做到每個學期有幾節課的創新教案或新的教學模式實驗方案。

5.做到每學期有若干節課的多媒體教學設計方案,與之相應的應該有課件設計説明。

6.做到對教讀篇目的課文寫出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詳案。

7.有的教案中要配合相應的教法準備好補充資料、聯讀資料或者擴讀資料。

8.設計出教師的教學示範活動,準備好教師精彩講析的內容。

9.嘗試教案表達方式的創新,如用評點式教案表現自己的理性思考。

10.改革手抄筆寫的備課方式,嘗試電腦備課,以便常備常新。

仍有餘力的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案設計編寫出課文的語言積累卡片或撰寫課文的美點賞析短文。

總的來説,教案的設計要表現出教師思想的深刻性,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個教案是經過了多麼深刻的思考,經過了多少的雕琢。它一個方面表現了教師對教材的反覆咀嚼,有時甚至咀嚼到了化的地步;另一個方面它又表現了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的獨到思路。在一個有深度的教學設計中,一定是有着非常精妙的創意,一定是有着其深層的含義或者説是言外之意。

下面是筆者根據前面所説的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對人教版課標教材《珍珠鳥》進行的教案設計。它以體驗作為教學的線索,組織起比較豐富的學生實踐活動。

[NextPage]

別出心裁讀課文一一《珍珠鳥》教學設計

  一、教學創意

創意之一:從體驗角度組織教學,全課的教學由朗讀體驗發現體驗學法體驗三個部分構成。

創意之二:在學法體驗中向學生介紹若干種閲讀方法,由學生自由選取,進行閲讀實踐。這個教學創意意在開發課文資源,意在對學法指導方面的教學進行突破。意在對學生進行閲讀方法的薰陶。

  二、課時與課型

課時:一節。

課型:學法體驗課。

  三、教學內容與過程

教學板塊之一:同學們進行朗讀體驗。

  1.同學們自由快讀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篇課文是從什麼寫到什麼?

同學們發言。

同學們與老師的對話內容可能有:

這篇課文由怕人的鳥寫到與人親近的鳥,由鳥兒怕人寫到信賴人,由大鳥寫到小鳥,由鳥寫到對生活的感受,由愛心寫到哲理,由描敍到抒情,從情感之美寫到意境之美,由實寫到虛。

  2.朗讀寫小鳥這一部分課文--體味課文重點內容。

①大聲地朗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構圖之美。

②再有情感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語言運用之美與細節描寫之美。

③再動情地朗讀課文,體驗、表達對小鳥的喜愛之情。

先討論一下,我們的語調應表現出小鳥的哪個方面的可愛。

討論後進行朗讀體驗:我們應讀出(表現出)小鳥的稚嫩可愛、調皮可愛、活潑可愛和嬌憨可愛。

④同學們進行體驗式演讀。

教學板塊之二:同學們進行發現體驗。

教學活動圍繞着這樣一個主問題進行:這篇課文中有什麼?(請同學們進行自主的、合作的學習)

同學們發言的內容可能有:

課文中有一隻可愛的鳥,有一位愛鳥的人,有我和珍珠鳥之間的信賴關係,有在對小鳥神態、動作的描寫之中融人的喜愛之情,有温馨和諧的環境,有一個簡潔美好的開頭,有統領全篇的點睛之筆,有生動的擬人筆法,有色調暖和的色彩詞,有十幾個充滿愛意的小字,有幾個表達喜愛之情的小傢伙,有幾十個用得輕盈活潑的動詞,有時間的順序--敍述了我和珍珠鳥一家三口從相識、熟悉、親近到相依相伴的關係變化過程

老師在對話中可能要表述的內容有:

課文中有滿溢着愛意的描寫,有盎然的詩意,有畫的色彩,有哲人的思索;有一幅愛意盎然的雛鳥初出圖,有一幅活靈活現的小鳥玩耍圖,有一幅攝人心魄的小鳥甜睡圖;有細膩的筆觸、綽約的文姿、委婉的風格、清雅的格調、濃郁的詩意;有美好的語言,有美好的畫面,有美好的意境;富有情趣的生活畫面,富有情誼的情感流露,富有情味的生活感悟

教學板塊之三:同學們進行學法體驗。

向同學們介紹幾種別出心裁讀課文的方法:

1.多次概括法--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從不同的角度對文章進行幾次概括。

2.文序把握法--找出表現文章順序的關鍵詞語或句於,迅速理解文章的脈絡。

3.畫面標題法--從文章中選出一個或幾個精美的片斷,然後給它命名。

4.句典編寫法--選一個或幾個句子,對它的作用、妙處進行評點。

5.形象素描法--抽取文中詞句,組成對描述人或物的材料,如小小珍珠鳥素描。

請各位同學任選一種方法進行嘗試,並進行課中交流活動。

有的同學如果認為自己還有更為美好的讀課文方法,也可將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教師準備的內容有:

  1.多次概括法:

①人鳥情②我愛珍珠鳥③圖畫組成的美文④一曲愛的頌歌,一首動人的抒情詩⑤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⑥愛心·哲理⑦愛心·尊重·信賴⑧情感濃郁,描繪細膩,樸素而有文采⑨語言美,構圖美,意境美⑩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意⑾信賴創造美

  2.文序把握法:

①文章按照時間順序敍述了我和珍珠鳥一家三口從相識、熟悉、親近,到相依相伴的關係變化過程。

第一部分(第l-段)寫我為珍珠鳥佈置了一個舒適又温暖的巢。

第二部分(第6-16段)寫珍珠雛鳥與我由疏遠到親近的感情交流過程。

②由大鳥寫到小鳥由怕人的鳥寫到與人親近的鳥由鳥寫到對生活的感受。

③小鳥兒先是鑽出籠子,繼而落在書桌上,再又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着筆尖蹦來蹦去,最後竟然落到我的肩上睡熟了。

④起先,這小傢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裏飛來飛去漸漸它膽子大了它先是離我較遠便一點點挨近然後蹦到我的杯子上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它完全放心了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睡得好熟

  3.畫面標題法:

陽光·吊蘭·小鳥

陽光從窗外射入,透過這裏,吊蘭那些無數指甲狀的小葉,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駁駁,生意葱蕪。小烏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調皮啊

起先,這小傢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裏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櫃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着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着逃到畫框上去了。只要大鳥兒在籠裏生氣地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裏去。

  4.句典編寫法:

①只要大鳥在籠子裏生氣地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裏去。

--擬人筆法,生氣二字,真是神來之筆。

②更小喲,雛兒!正是這個小傢伙!

--三次稱呼,三種角度,三種語氣,作者的喜愛之情溢於筆端。

③一會兒落在櫃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着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着逃到畫框上去了。

--三個一會兒,五個動詞,一個神氣十足,寫出了小鳥的活潑好動調皮可愛。

④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後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

--寫出了小鳥的心理活動,傳神地繪出了小鳥招人憐愛的神情。

⑤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鑽進去。

一一簡筆概括,淘氣寫出了性格特點,再三寫出了貪玩,飛扭動擠開鑽充滿動感。

  5.形象素描法:

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鬆的球兒,紅嘴紅腳,銀灰色的眼瞼,灰藍色的毛,後背有着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鮮紅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傳出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

教學板塊之四:教師小結。

2.教案設計的藝術教案設計要力求準確運用教材

凡方案,都得講究有所依憑和有所意圖。閲讀教學方案的設計也不例外。

教材,就是教案設計最為基本的依憑。

但在平時的教學中,人們對準確運用教材這個話題顯得比較淡漠,提得較多的是如何生動地運用教材,如何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等等,研究與實踐得較多的也是這些方面。

所以有必要提一提準確運用教材的問題。

研究如何準確地運用教材,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收益就是準確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使我們能最大限度地靠近教材的教學要求並落實這些訓練要求;經常地思考這方面的問題,能夠讓我們注意通讀教材的編寫説明與教材單元説明,從而養成理性思考的習慣。

一般來講,要做到準確地運用教材,在教學設計時應注意如下內容並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係。

第一,要關注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或訓練要求。

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的教學方案便會表現出目標準確的特點。

因為此時的教者是在準確理解併力求有效地貫徹教材的編寫意圖。

請看下面內容,這是筆者從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課標教材七年級(下)的單元説明中提煉出來的精華:

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成長。

教學這個單元,要達到的目標是:①瞭解他人的成長足跡,正確對待成長中的苦與樂、得與失、成功與失敗,勇於面對生活,面對挑戰;②閲讀課文,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③在此基礎上,要學會根據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濃厚的語句,以便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情感。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祖國。

教學這個單元,要達到的目標是:①聯繫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現代國情(如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抗日戰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和語言文化的愛國主義情操;②細緻分析,細心揣摩課文中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③繼續注重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出感情,通過反覆朗讀自行領會文意,培養語感。

第三單元的主題是名人。

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是:①理清作者的思路②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第四單元的主題是文化藝術。

本單元教學目標是:①鼓勵學生開闊視野,接觸各種各樣的文化藝術形式,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②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對文化藝術有一定程度的自己的認識;③要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文化藝術發表自己的見解。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探險。

本單元教學目標是:①激起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開拓創新精神、團結協作觀念和捨己為人的品質;②豐富探險知識、地理知識和其他文化知識,繼續提高閲讀能力;③繼續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第六單元的主題是動物。

本單元教學目標是:①激發學生珍視生活、關愛動物的情感,思考和認識人與動物的關係,感悟動物身上折射出來的可貴的精神和品質;②反覆誦讀課文,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提高整體感知能力;③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以上內容,能夠在我們設計教學時提示我們,至少提醒我們的教學設計不要離題太遠,否則我們就難以從知識能力目標、過程方法目標、情感態度目標等方面來準確有效地貫徹其訓練要求,否則就大有買櫝還珠的味道。所以,像這樣的對單元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提煉,不論國中高中,不論是哪一冊教材,我們都應該理一理,做一做,以使自己心中有數。

第二,要關注單篇課文的訓練要求,要研究課後練習設計。

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的教學方案便會表現出重點突出的力度。

課文後面的練習設計,往往不是我們所理解的一般意義上的作業,它們往往承載着、表現着課文的訓練方式與訓練重點,往往折射出教材編者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要求。如果我們有機地利用課後練習中透露出來的教學信息來進行教學方案的立意,這樣的教學方案肯定是簡潔、明瞭而又重點突出的。

[NextPage]

下面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例一:透過《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後的研討與練習來進行教學立意。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七年級下學期第2課,課後的研討與練習是這樣一些內容:

1.課文中,我從爸爸的一席話引出對往事的回憶和眼前事的思考。閲讀下面爸爸的三句話,看看勾起了我對哪些事情的回憶,簡要敍述這幾件事情。

(1)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國小的最後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3)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2.重點閲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後我急着回家兩部分,討論下面的問題。

(1)前一部分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2)想象我回家時所見到的情景,説説這情景預示着什麼。

(3)我是不是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廣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感受,試結合自己的體驗與同學討論:我們為什麼既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

  上面這三個練習啟發我們:

1.這篇課文的教學程序可以是:整體理解(練習一的信息)--重點突破(練習二的信息)--體驗表達(練習三的信息)。

2.這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是:速讀,複述(練習一的信息)--精讀,品析(練習二的信息)--討論,交流(練習三的信息)。

3.這篇課文要突出的重點內容可以是:理解插敍的巧妙--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練習一的信息)。感受與品味課文語言所表達的情感--文中貫穿着作者對父親的摯愛,也透露出父親對自己的關愛(練習一、練習二的信息)。

以上就是這篇課文的教學立意,這樣的教學立意,你能説它不是緊扣課文、重點突出麼?

例二:透過《與朱元思書》課後的研討與練習來進行教學立意。

《與朱元思書》是八年級下學期第21課,課後的研討與練習是這樣一些內容:

1.背誦課文。

2.作者説: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裏,異在哪裏?

3.把課文改寫成現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以上這三個練習,有着各自的表達作用:

練習一--這是整體感知練習,也是一道背的練習。《與朱元思書》是傳世名篇,提出背誦的要求,意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通過背誦,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增強文言文的語感。

練習二--這是文筆精華練習。目的在於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讓學生體會作品語言方面的特色,體會寫景的妙處。同時,這也是一道説的練習。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內容。

練習三--這是遷移拓展練習。是一道開放性練習,同時也是一道寫的練習。這個練習,就是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動手改寫,體會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的語言特點,培養學生對古詩文作品的想象、聯想能力。

綜合起來看,這三個練習所透露出來的教學信息是:背一説一寫。

將這三點擴展一下,在細節方面雕琢一下,在資料方面充實一下,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案嗎?這樣的教學方案是一定能體現課文的訓練要求的。

順便説一句,很多語文教師沒有閲讀課文編寫説明(含全冊説明和各個單元的説明)的習慣,這其實是教學設計理性思考不強的表現。

如果我們細讀這些説明,就會發現其中有不少的內容對我們進行教學設計是有啟迪作用的。比如説在單元説明中,教材編者也往往以對話者的身份出現,談一談對某篇課文的教學建議,這真是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因為編者的建議一定表現出他對課文與教法的深刻思考,我們為什麼不去有效地利用呢?

第三,為了準確運用教材,教師要深刻研究和準確理解教材。

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的教學方案便會表現出訓練到位的分量。課標説,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但課標還有一點沒有説到,閲讀也是教師個性化的行為,沒有教師個性化的閲讀,沒有教師對教材的力透紙背的深刻理解,沒有教師在這種深刻理解下的導引、點撥、應接與交流,學生個性化的閲讀行為只能是低層次或者淺層次的。從師不高,學藝不妙,此話也是規律的概括。所以,即便是短小淺顯的課文,教師也應着力鑽研,悉心玩味,積累豐厚,準確教學。

比如課文《三峽》,不少教例都涉及對它的層次結構之美的教學。

筆者以為,教師對此文的賞析應力求達到如下闡釋的深度與美感,達到真正的準確理解,教學起來才能顯得有底氣:

《三峽》的層次之美

酈道元的《三峽》精緻小巧,凝練優美,將長江三峽美麗的風光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可謂尺幅之內,氣象萬千。文中美點雲集,且不説它的描繪技巧,且不説它的視點變換,且不説它的選詞煉句,僅文中的層次之美就夠我們欣賞的了。

先看全文的層次之美。

《三峽》全篇文章150來字,共分為四個段落,大體上表現出一種由總到分的層次結構。第一段大筆勾勒,總寫雄峻壯美的山勢,自三峽七百里中籠罩全篇,兩岸連山,略無閥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為下文所有的寫景設下了伏筆。第二、三、四段生動描繪,分寫季節與景色:第二段寫夏,描寫兇猛的水勢;第三段寫春與冬,描寫秀美的山水;第四段寫秋,描寫悽清的秋意。四個段落字數相當,排列有致,文面清朗美觀。

再看各段層次之美。

第一段分為兩個大的層次。先是正面描繪,寫峽之長、山之高、谷之深。有趣的是正面描繪中還有小的層次,你看,作者寫了兩岸連山,略無暇處,但他覺得這概述的一筆還不夠,又加上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這形容的一筆,這一來,雄偉的山勢不就突現出來了嗎?然後是側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用誇張的手法來寫,啊,不到亭午夜分,連太陽月亮都看不到哩,三峽競是這樣的巍峨而又幽深啊!

第二段也分為兩層。先也是正面描繪,寫水勢之大,水流之急。同樣有趣的是這一層也寫得很細膩。夏水襄陵,沿阻絕已經寫出了夏水猛漲的兇險,但作者又加上一個生動的特例,用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讓我們具體地感受到了奔騰的江水一瀉千里、洶湧向前的狂放。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是側面的烘托,作者假設了一個情景--連乘奔御風都不能與江水的急迅相比,那江流該具有何等的排山倒海的威力!在這幾筆之中,寫得最美的就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那幾句,它不僅僅只從時間之短、距離之長寫了水之流速,它可讓我們想象三峽江流的洶湧向前、奔騰咆哮,它可讓我們感受到我們坐在小小木船上飛流直下、一瀉千里、蕩魂攝魄的快感,它還讓我們聯想到,李白那極具美感的《早發白帝城》,是不是對此的創造性改寫呢?

第三段的寫法又有變化,這一段寫春冬江景,全段分為兩大層,先分而後總。先寫江水,寫那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漩的清波,閃動的物影;再寫山巖,寫那極高的山峯,山上的怪柏,下垂的瀑布,飛濺的水花,最後總寫一句,用評讚語結束--水清、樹榮、山峻、草茂,實在是很有趣味啊。這一段寫得很美,畫面是立體的,有高山也有流水;畫面是流動的,波浪在回漩,飛瀑在跌落;畫面更是交相輝映的,深潭之上有晃動的倒影;絕之巔有婆娑的怪柏,山水之間懸掛着像白練一樣的瀑布,實在是山川秀美,風景奇特。

第四段層次更為細膩,層層相聯,情景交融。睛初霜旦,林寒澗肅為一層,點明季節與景物特徵。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為一層,寫悽清秋景中猿的哀嗚和鳴聲在空曠山谷中的迴盪。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嗚三聲淚沾裳'為一層,寫哀婉的猿聲中旅人的悲涼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淒涼。這最後一層在文中有着特別的韻味,作者在盡寫了山光水色之後將筆觸轉向猿與人,從而使全文情景交融,極好地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由以上內容,我們可以想到:如果我們能夠精讀課文,從對課文的揣摩品評之中提煉出最有價值的語言訓練的點和能力訓練的點;如果我們能夠將精讀課文所得化為簡單明晰、操作性強、於平實之中又帶有一點兒藝術性的教學思路;如果我們能夠運用科學而生動的教學方法,着眼於語言與思維訓練,巧妙地設計、安排自主、合作、探究的課中活動,那教學效益該有多好。

3.教案設計的藝術教案設計與教師資料積累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初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閲讀教學提出嶄新的教學理念的背景下,在課標教材帶着嶄新面貌和清新氣息進入教學的背景下,教學設計不僅僅只是對方案的表現形式、教學角度、活動內容等各個方面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更在佔有教學資料方面對廣大教師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打開教材,對教學資料提出的要求俯拾皆是。如果説2000年以前大面積上的那種靠一本教材及一本教師用書進行教學的狀況可以用窘迫囊中羞澀一類的詞來形容,那麼,為了標準地實現現在的教學要求,每位教師即使擁有一家出版社也不為過。

筆者認為,在現在,在課文的閲讀教學方面,我們至少在以下10類教學資料的積累上要下一點功夫,花一點時間,付出一點代價:

1.指導教師提高素質、把握方向的綱領性文獻。

2.有助於教師開闊眼界、啟迪思維的專家學者的論述。

3.與課文作家作品有關的各類背景材料。

4.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數量眾多的論文資料。

5.與教案編寫有關的教學札記、備課參考、教學實錄、創新設計等參考資料。

6.與課文教學有關的擴讀材料、聯讀材料。

7.與教學手段密切有關的各類音像資料。

8.與綜合性學習有關的文化著作、科技作品、現代綜合性報刊等。

9.與名著導讀與古詩詞背誦有關的古今中外名著及指導性書籍。

10.與選修課教學有關的各種參讀資料。

另外,還應該掌握一定數量的網站名錄。

以上內容,籠統地説,都是教學資源。積累教學資料,也就是在進行某個方面的課程資料的開發工作。這種開發的途徑多種多樣,但從教師自身的角度來看,主要有兩種。

第一,教師要勇於磨練自己,撰寫對課文教學確有心得的教學資料。

這裏指的是教師自己要動手寫。

這是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立身之本,這是相信自己、磨練自己。

激發自己潛力的必經之路。這就是用寫作的方式來激活自己的智慧並積累着凝聚自己心血的資料。

堅持在研究教材、設計教學中進行寫作,這就是在做學問。

能夠堅持像這樣積累資料,就是在往專家的道路上走。

下面是筆者對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進行的一次別出心裁的資料寫作--假設這篇課文僅僅只是一篇文章,沒有任何教學參考資料而需要我來編寫,我該怎麼辦?

  如下內容就是在研讀了課文之後寫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文資料

課文提示

困難與挫折,畏懼乃至恐怖,是青春少年花季生活的又一側面,也是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含義之一。讀一讀這個發生在懸崖上的故事,也許你會有身臨其境之感;想一想作者的這次經歷,也許你對戰勝膽小有新的認識;體味一下作者對這次經歷的感悟,你會明白藴含於故事中的道司理。

閲讀中可將表現、描寫作者內心活動的詞句勾畫出來,體會作者在這次難忘事件中的心理歷程。

  目標定向

1.整體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課文的結構層次。

2.整體理解全文,體會記敍過程中的心理描寫。

3.重點品讀我從石架向下望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驗這一部分,體會我在這次難忘事件中的心理歷程。

  文本分析

1.怎樣分析這篇文章的結構?

這篇文章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全文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我的攀崖和下崖。第二部分,寫我的感悟。第一部分又可分為如下幾個層次:攀崖之前,攀上懸崖,我在崖上,走下懸崖。其中'我'在崖上與走下懸崖也可視為一個層次。第二部分就是文中最後一段。

2.文中對我的描寫,成功的地方是什麼?

文中對我的描寫,成功的地方是心理的刻畫。

課文的第一部分,基本上由細節構成,幾乎每一段都是故事中的一個細節。

在這些細節描寫之中,不斷地出現表現我心理狀態的句子,它們有的直接進行心理刻畫,有的用感受來表現心理,有些用動作行為來折射心理,生動微妙地表現了我在這次難忘事件中的心理歷程。請看下面的一些句子:

我一時拿不定主意--它只有大約20米高,但在我眼中卻是不可能登臨的禁地--我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心驚肉跳--嚇得幾乎暈倒--我感到頭暈目眩--我絕對沒法向下爬回去,我會滑倒摔死的--我聽見有人啜泣,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恐懼和疲乏使我變得全身麻木,不能動彈--我頓時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它們真實、生動、細膩,它們連點成線,起伏於文中,成為故事發展的一條線索。

3.這篇文章有哪些特別的表達技巧?

①省筆技巧。就是在寫作中儘量節省文字,用盡量少的文字表現儘量多的內容。這篇文章的省筆技巧就是在文章的鋪敍之中巧妙地交代有關作者自己的背景材料。如自我出世以後,八年來我一直有病這一句,不露痕跡地交代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寫的是我8歲時的故事;如我一直把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牢記在心裏實際上是在寫我從來就是一個循規蹈矩、膽小柔弱的孩子;又如朝着離崖頂尚有三分之二路程處的一處狹小巖石架進發一句,巧妙地寫出了我攀爬的高度最多隻有六七米。

②變議為敍技巧。就是在寫作中巧發議論而不讓人覺得這是議論。如文章的最後一段,如果用純粹議論的方式寫,給讀者的感覺就會不一樣。那麼現在這種寫法給讀者是什麼樣的感覺呢?是敍述的感覺,是面對面説話的感覺,如我曾屢次發現我提醒自己説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等等,而就在這娓娓道來之中,文章所要點示的道理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後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已深深進入讀者的心中了。

③伏應技巧。就是伏筆和照應。文中最關鍵的伏應之處就是傑利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和樹林裏有一道手電筒光在照來照去。我聽到了傑利和我父親的聲音。傑利不放心地走了,這是伏下的一筆;傑利帶着我的父親來了,這是照應的一筆。這一伏一應,不僅僅是寫出了故事的波瀾,更重要的是讓故事能夠發展,能夠進行。

④小段連綴技巧。即文中的段落都很小巧,全文用很小的。很短的段落連綴而成。這種小段連綴的技巧使全文從文面上表現出一種散文式的美,從故事的發展上表現出一種鏡頭轉換之美,能夠表現出較好的閲讀效果--讓人覺得輕鬆。

4.感受文中的父親。

文章對父親着墨不多,故事的內容也不是在表現父親,但我們對父親這個人物還是應該有些感受,父親這個人物還是應該對我們有些啟迪。

作者寫父親就像寫自己一樣,在細節中加以表現。從文中的細節,我們可以感受到:父親是一個鎮定的人,父親是一個温和的人,父親是一個能安慰孩子的人,父親是一個能給孩子以主意的人,父親是一個能讓孩子自己戰勝恐懼的人,父親是一個即使在危險的情況下也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人

備課策略

教學這篇課文,可安排一個課時。

  教學主要過程大致如下:

l.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課文的結構層次。時間大約15分鐘左右。

這個步驟的教學,主要完成教學目標之一。教學方法主要是朗讀、討論。

2.認識文中的人物。主要是認識文中的我,時間大約12分鐘左右。這個步驟的教學,主要完成對課文主體部分的品讀。在角度處理上,通過對我的品讀來理解故事內容,同時為理解課文對我的描寫作好鋪墊。教學方法主要是討論。

3.品味文中的描寫。主要是品味對我的心理刻畫,時間大約18分鐘左右。這一個步驟的教學主要完成教學目標之二、之三。

視野拓寬

建議同學們課外選讀下面的文章。

1.(美)克馬·黑格《第一次掙到的錢》(人民教育出版社《我在北極光下》)

2.張豔梅《千金一諾》(《讀者文摘》1994年第7期)

3.林清玄《和時間賽跑》(《中學生閲讀(國中版)》2002年第1期)

第二,教師要講究治學方法,提煉對課文教學確有見解的教學資料。

這裏指的是教師要善於向別人學--要進行資料性閲讀。資料性閲讀是語文教師的一門基本活路,在現時來講,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的特點、語文教學中探索性學習、研究性學習要求的提出,教材的深刻變化等等,都對資料性閲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關於這一點,已在第一章助讀這一節中作了説明。現在從更高的層面上進行一下再説明,那就是不僅要樂於積累,還要善於提煉。

所謂提煉,就是面對資料進行去粗取精的篩選,進行分門別類的組合,進行事物規律的發現:這就是分析提煉的技巧。運用分析提煉之法積累資料,是教師善於訓練自己的表現,也是一種高層次的積累。因為:

分析提煉本身就是研究。

分析提煉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階梯。

擁有分析提煉的手段,能夠讓我們在做學問上成為一個清醒的人。

分析提煉的基本手法可以是三步走:第一步,積累;第二步,挑選;第三步,提煉。

  第一步,積累:

1.做課文賞析筆記。

2.做課文教例及教例分析筆記。

3.做課文資料目錄卡片。

4.做課文背景資料課文釋疑資料課文評析資料課文練習資料等方面的筆記。

  第二步,挑選:

如《荷塘月色》的教學參考資料。

筆者手中關於《荷塘月色》的教學論文資料,有目錄可查的有70餘篇。

現進行挑選,教學《荷塘月色》,如下14篇文章要重點讀:

1.錢理羣《關於朱自清的不平靜'》(《語文學習》1993、12.Pll)

2.張文斌《〈荷塘月色〉--一篇娛樂性情的美術文》(《語文教學與研究》1995、10、P39)

3.石險峯《誘導啟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學語文教學》1995、10、P30)

4.衞建平《談兩篇文章的比較閲讀教學》(〈〈〈荷塘月色〉與〈故都的秋〉〉〉)(《語文教學通訊》1995.12.P14)

5.常文《入境悟神學技一一現代散文教學管見》(《語文教學通訊》1996.1.P9)

6.陳玲珍《以現代感讀現代文一一余光中談朱自清散文》(《中學語文》1997、3、P16)

7.喻天望《穿越藝術世界的一次精神之旅》(《語文教學與研究》1998、5、P5)

8.許建國〈〈〈荷塘月色〉示範課訪談錄〉〉《語文教學通訊》1998、5.P10)

9.韋喻《把握散文情感的教學嘗試》(《中學語文教學》1999、6、P15)

10.楊紹崇《限定語揭開了朱自清微笑的面紗》(《中學語文教學》1999、7、p21)

11.黃品泉施建玉《<荷塘月色=語言教學新探=(《中學語文教學》1999.7.P19)

12.衞晨霞《新教材教學設計ABC--〈荷塘月色〉》〉(《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0.6.P56)

13.倪劍《有關<荷塘月色=教學方法的再探討》(〈〈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4、P63〉

14.程紅兵《<荷塘月色=教案=(〈〈語文學習》2002.7-8、P36)

  第三步,提煉:

從上面《荷塘月色》的教學論文資料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問題(這僅是提煉的角度之一);1、語言賞析的文章很少。

2、優秀的教學設計太少。

3、精美的課堂教學實錄幾乎沒有。

4、基本上沒有課標理念下的以學生實踐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案。

5、缺乏精妙的教學藝術鏡頭。

6、缺少名流大家的教學範例。

7、缺少完整的多媒體教學方案。

8、板書設計依然繁雜。

經過這樣的三步,我們在《荷塘月色》的教案設計上是不是就有了思想呢?因為這提煉出來的種種內容,就是我們可以進去的空白,就是我們可以經過努力而取得成果的地方。

4教案設計的藝術一課多案的設計

教案,課堂教學的藍圖。

好的教學方案,應該是一種創造,一課多案就是這樣。

一課多案,指的是教師本人對一篇課文設計多種可運行的教案。

中學語文教學中,基本上沒有進行過一課多案的探索,更談不上有一課多案的設計習慣近年來人們已開始關注到這個方面的研究。如《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雜誌上就開設有《教學設計ABC》這一個欄,其表現形式就是一課三案。

研究一課多案的教學設計,在現實的教改前景下,有着比較重要的意義,其關鍵是它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藝術,養成教師多角度思考的習慣,同時使教學更能適應學生的需要。

教師的教學智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學設計、宏觀構想的水平,一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調控、應對、引導、撩撥、激勵的微觀操作水平,一是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之中對教學內容恰到好處的處理。一課多案的設計,能立體地表現出教師的教學智慧。

一課多案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進行教學視點的變換、教學手段的更新與教學角度的創新。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它表現出很大的牽引力,使得教師要關注很多方面的問題,如:

1教師要深刻地理解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設計中多維地表現課標對教學設計的新要求,如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等。

2.教師要感悟諸如活動式、學長式、訓練為主式、自學輔導式等有影響的教學實驗與教學風格給自己以啟示並進行實踐與探索。

3.教師要注重對知名教育教學專家教學風格的前沿研究,儘可能地吸收其新的美的長處,以豐富自己的教學設計思想和教學設計手法。

4教帥應在不同教學方案的對比施教中體味最優的設計角度和最好的課中活動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設計水平。

5.教師要不斷更新、調整教學設計的視點。根據時代的進步與形勢的正確發展,努力創新自己的閲讀教學設計。

6年輕的語文教師要追求變化,拓展思維,經受磨練,開闊眼界,提高自己的教學設計素質,使自己有一些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藝術的學術背景。

一課多案的教學設計,並不要求語文教師對每一節課都設計出幾種詳案,也並不要求每一位語文教師都來進行一課多案的教學設計。我們應當從教學科研的角度,從教學藝術的角度,從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的角度來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一課多案的教學設計,就某篇課文的教學,可以有如下表現形式:

1、設計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教學詳案。

2、設計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教學簡案,乃至多種微型教案。

3、設計出幾種教學方案,做到有一篇詳案,其他的為簡案。

4、設計出幾種教學方案,做到有一篇為主要方案,其他的為預備方案。

5、勾勒出多種教學設想,優化其中的一篇。

  一課多案的教學設計,就某篇課文的教學,可以有如下思考角度:

l、不同教學思路的一課多案。

2、不同教材處理的一課多案。

3、不同活動方式的一課多案。

4、不同教學手段的一課多案。

5、不同執行對象的一課多案。

下面是《散步》一課兩案的教學設計。

  教案一:

設計角度:學生的語言學用活動。

課型設計:自讀課。

課中活動:一讀,二背,三寫。

  教學過程:

l、學習內容之一:整體理解課文(理解一篇)

①導入: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表現家庭生活、表現親情的美文。先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然後用一個句子介紹課文中的人物。

②學生用不同的語言介紹課中的人物:

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慈祥的奶奶,孝順的兒子,天真可愛的孫子。

③教師指出: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④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然後用一個句子概括介紹課文的內容。

如: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中年人的責任感;親情·真情·責任感·使命感。

⑤教師完成板書:成熟的生命愛護幼小的生命善待衰老的生命責任

2.學習內容之二:品讀記誦文段(記誦一節)

①導入:剛才我們説課文中寫了景,寫了情,寫了事,寫了意。在寫事之外,有兩段文字十分重要,它們是

②教師指導從不同角度品讀下面兩段文字: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③學生自由背讀這兩段文字,老師對這兩段文字由實到虛的結構略作講析。

3.學習內容之三:學用文中句式(突破一點)

①導入:文章的情感,文章的情意,要靠作者的語言來表達。這篇課文之所以人們覺得它美,就在於語言文字中滲透着情,在表情上,作者注意選用了精美的句式。

  ②講析:

如比較句式: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係,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如反覆句式: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傢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③請同學們重點學習對稱句式,如: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他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上面這些句子的特點有:

第一,每個句了中都有一個分號,將句子分為明顯的前後對稱的兩個部分,顯得特別精練、精神,形式美觀,是句式中的精品。

第二,這種句式講究對稱。前後兩個分句的音節和字數基本相等,不僅有一種格式之美,讀起來傳達出一種音樂美。

第三,它們除了用於記敍之外,還可以用於議論,用於寫出精闢的警句、格言。

④請同學們學用對稱句,以親情為話題,每人寫幾個這種形式的句子。

  教案二:

教學創意:對學生進行審美閲讀的啟蒙。

設計角度:學生的學法實踐活動課中活動:品讀文章,美點尋蹤。

教材處理:聯讀課外美文《送小龜回家》。

  教學過程:

1.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①導入: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中也往往滲透着深情的愛。進入《散步》的牧歌式的情景,你就會感受到這一點。今天我們學習這一課,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②同學們聽讀課文,感受體味文中的美。

③同學們輕聲地自由朗讀課文,再進行體味。

④師生從不同的角度,概括介紹課文的內容。

2、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①點撥:所謂美點尋蹤,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切最生動最形象、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等等內容。

②教師舉例説明對課文美點的尋蹤:

文章的開頭很美,美在開門見山,美在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這個有詩意的鏡頭。

③同學們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美在文中對春景的生動描寫;美在小傢伙的話表現出兒子的天真可愛;美在生活的細節中表達出深愛的感情;美在文中表現出家庭的幸福、温馨;美在文章的語言:美在結尾段的最後一句話。

3、遷移閲讀,學法實踐

①同學們輕讀《送小龜回家》(作者:楊進):

一把花傘下,擁擠着我、妻、五歲的兒子,還有一隻小龜。這是一個温情的世界。

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街上,流動着七色傘。

兒子在我懷中,小龜在兒子懷中,而妻,則依偎在我身旁。

那隻小龜原是妻從市場買給兒子玩的。那天,兒子很驚奇很高興地和小龜做了一天的遊戲,可小龜不吃也不喝。晚上,兒子擔心地問我:小龜不吃飯,餓嗎?我想了想回答:小龜大概想念爸爸媽媽了。兒子聽我這麼説,想了想便央求我和媽媽帶着小龜去找它的爸爸媽媽。

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在這秋雨紛紛的夜晚,帶着小龜,來到了城西的河邊。

到了。我們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嫵媚,兒子很莊嚴。河水無語,秋雨在微風中飛舞吟唱。河上,幾條撈沙的木船上亮着燈,那跳動的火焰映出幾條漢子粗擴的臉。他們在喝酒哩。一隻水鳥很孤獨地在水面扇動着翅膀。

小龜的家在河裏嗎?兒子認真地問我。

我彎下腰對兒子説:是的。小龜的爸爸媽媽就住在河裏。

兒子這才小心翼翼地把小龜放在河邊,輕輕向前一推:小龜回家吧。

小龜縮着頭一動也不動。我們耐心地等着。小龜終於伸出了腦袋,瀟灑地搖搖頭,像是向我們致謝,又像是向我們道別。水面出現一圈美麗的漣漪,小龜潛入水中,走了,永遠地走了。

兒子很興奮地擁入我的懷抱,又擁入妻的懷抱,歡呼:小龜找到爸爸媽媽啦--

我和妻相視一笑。我們給兒子編了一個多麼動人的童話啊!我突然感動得要流淚。

而妻,真的流淚了。

②同學們進行自主的合作的學習,尋找《送小龜回家》中的美點:

美在一把花傘下的温情的世界;美在微風、秋雨、夜色中的一片秋意;美在秋雨紛紛的夜晚表現出一種思家的氛圍;美在對河上情景的描寫;美在一隻水鳥很孤獨地在水面扇動着翅膀;美在水面上出現一圈美麗的漣漪;美在兒子的歡呼;美在我的感動和妻子的流淚;美在故事的童話色彩;美在美麗的童心;美在爸爸媽媽理解孩子的童心;美在文中有一種思家之情、團聚之情;美在文章告訴我們從幼年起就應該培養孩子的善良

③同學們進行課堂學習交流活動。

④教師進行教學小結,總説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的角度。

如果要設計教案三,可用人教版課標教材中的建議,將《散步》與《三代》進行聯讀,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談自己更喜歡哪篇文章。

如果要設計教案四,可以摘錄語文報刊中對《散步》進行品析欣賞的文章片斷,用資料助讀的方式,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多角度品析。

[NextPage]

  5、教案設計的藝術教學方案的創新設計

在教學藝術的海洋中,教學方案的創新設計永遠是一片激盪美麗浪花的水域,奔湧的浪花永遠不會平息。可以説,閲讀教學藝術50講中大多數內容,都與教學方案的創新設計有關,然而在即將結束全書的這一講中,就此內容還可以再一次展開話題。

這是因為,在本章開始的時候説過,教案,是從課堂教學實施方案的角度來表現時代教改意志的一種載體。試想,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連教案的設計都不能進行創新,那麼改革還有什麼力度?

所以,應該從表現新課程深度與廣度的角度來看教學方案創新的問題,讓教案成為落實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創新的真正載體。在這個方面,沒有更多的原則可言,也不必用大多的原則來限制教師的創新精神,總的目標是,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規律。

筆者認為,進行教學方案的創新,除了理念的更新之外,除了手法的變換之外,更應以思維創新為先行,用開放、靈活、深層的思維來引領教案設計的創新。

比如説,我們能不能打破常規的思維模式,從下面一些角度來進行教案創新的思考與嘗試:

l、從學習與實踐的角度編寫學案。

2、為學生自主的閲讀出金點子。

3、指導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

4、進行師生對話型語文教學新方案的設計。

5、從實踐活動課的角度來設計教案。

6、從課文內容整合的角度設計教案。

7、創造教師限時講授的教學方案。

8、嘗試進行由學生選用的一課多案式教學方案。

9、設計無分析過程的積累一感悟一運用式教學方案。

10、設計資料助讀資料助學式教案。

11、着眼於語言模式學習與實踐來創新教案。

12、着眼於閲讀技能訓練來設計一次多篇式教學。

13、嘗試文言詩詞吟唱的教案設計。

14、設計增加教學容量的擴讀式聯讀式比讀式插讀式教學方案。

15、設計培養學生髮現能力提煉能力的教學方案。

16、進行詩化教學的嘗試。

17、從指導學生別出心裁讀課文的角度設計教案。

18、從形式各異的課文作文的角度來設計教案。

19、從生活化的角度來進行閲讀教學設計。

20、進行美教説明文巧教議論文趣教文言文的案例研究。

21、設計精短課文的名作重讀式教案。

22、有效利用課文《研討與練習》中所滲透出來的教學要求並設計教案。

23、從不同形式的閲讀活動人手,分別設計以自主閲讀朗讀品味讀寫結合精析巧練品析揣摩遷移聯想比較探究為主體活動的教案。

24、探索教案設計的建築之美。

25、研究淡化課堂提問的課題並設計教案。

26、研究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教學設計。

27、探索特殊形勢下遠程教育的講授型教案設計。

28、嘗試綜藝化的教學方案。

29、設計課文閲讀教學的綜合性學習教案。

30、設計課文閲讀教學的研究性學習教案。

這些探究內容豐富多彩,像奔流歸海的百川,有着各自的特色風貌;像深邃夜空中閃爍着神祕光輝的羣星,引發着我們的嚮往與遐思。

然而它們並不像星星那樣遙遠,經過探索與實踐,我們能夠捕捉到它們的神光。

請看下面三個例子。

例一:這是筆者設計的學案編寫模式,相對於傳統的教案及那種書面作業式的所謂學案,這種模式表現出平等對話、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閲讀、進行語文實踐的特點。

國中語文學案編寫模式

  [學習目標]

(教師根據單元及課文訓練意圖指出學習目標,20字以內。)

[教師建議]

(下面四項,根據教學實況進行組合,不一定讓四項都出現在一課的教學之中;也還可以根據課文學習的需要刪減項目或增加新項。)

1、建議你這樣初讀:(教師從幾種整體理解的不同角度,建議學生如何初讀課文。教師寫的文字量在100字左右。)

2、建議你這樣品析:(教師建議品析哪幾個方面的內容,角度要小,內容要美,要舉例説明品析的方法。教師寫的文字量在200字左右。)

3、建議你這樣積累:(教師指出本單元中或最美的、或最好的、或最有情味的、或最有趣味的內容,只突出某一個方面,引導學生將這個方面的內容集聚成一個知能板塊。教師寫的文字在100字以內。)

4、建議你這樣探究(教師建議探究什麼並如何探究。教師寫的文字在100字以內。)

  [智能練習]

編寫內容精美活潑的課內精段閲讀智能練習,所謂智能練習,不僅僅只包括閲讀練習,還包括思維練習、運用練習、探究練習與學習方法實踐等。在這樣的練習中不設計拼音、文學常識之類的練習,不設計選擇題。600字左右。

  [美文聯讀」

選與課文內容或主題相近的課外美文或美文片段,出兩個思考題,指導學生閲讀感悟。600字左右。

  「練習答案」

(1)智能練習答案,要準確、靈活、簡潔。(2)美文聯讀思考題的答案要簡明。

例二:這是筆者從學習與實踐的角度編寫的《馬説》自主學習方案。它將教師研讀教材所得及教學構思變化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從讀一讀練一練的角度充分地展開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

《馬説》練讀課自主學習方案

  一、初識課文

1、《馬説》是()文體。馬説這個標題是後人加的。説,就是()的意思,比論顯得隨便些。這篇文章以()為喻,談的是()問題,馬説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或()。

2、《馬説》的作者韓愈,是()代文學家,散文尤其著名。《馬説》以()的故事為喻,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表達了深沉的歎息和不平的感慨。

  二、朗讀課文

1、大聲地自由地朗讀課文,要求讀得通順,讀音正確。

2、中速朗讀,讀出文章句內的停頓,體會文中的語氣。

3、輕聲朗讀,要讀好句中的關鍵詞語中表達出來的語氣。

4、有情感地讀,讀出三個段末的也字所表達出來的語氣。

5、體味式地讀課文的最後一段,運用多種語氣表現作者內心不平。

建議:可邊朗讀課文邊感受每一段的意思。

  三、理解字詞

1.請同學們以課文中的兩個''字的意思不同為探究的內容,進行一詞多義的辨讀。請接着例子往下寫:

①食: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

②能:雖有千里之能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策:策之不以其道執策而臨之

④盡:一食或盡粟一石食之不能盡其材

2.再請同學們以課文中的兩個''字的意思相同為探究的內容,進行詞義的辨讀。

請接着例子再往下寫:

①於: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流之間

②雖:故雖有名馬雖有千里之能

③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裏不能盡其材

④食:食馬者食之不能盡其材

3、請同學們進行合作的學習,就下面的問題進行解説:

①一個不好懂的奴隸人--奴隸人指:

②兩個不好懂的其(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前一個其是()的意思,後一個其有()的意思。

③三個需要着重理解的詞--馬説的説(),馬之千里者的之(),不以千里稱也的以()。

④四個沒有註釋的字-一雖()有名馬是()馬也,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可邊辨析詞義邊感受每一段的意思。

  四、品讀文意

1、請同學們進行譯讀練習。

①自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