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通用10篇)

校園9.84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通用10篇)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小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空間關係。

教具準備:投影 8盒積木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組圖片(各種積木搭成的建築物),你看它漂亮嗎?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們來做回小小建築師,造你一做你喜歡的房子。

2、將盒子裏的積木搭成城堡、樓房或者其它的東西,注意要擺放的穩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 並説説怎樣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穩固啊

(多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要豎着放、不要用球等。學生可能説不出名稱,只要那出積木就行。)

它們為什麼能放的平穩呢?(因為它們都有平平的面)

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説的對級了。它們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麼這樣分?

(3)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並相應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後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一邊摸一邊説長方體有6個平面,正方體也有6個平面,圓柱有兩個平面,球沒有平面。

(2)彙報交流

大家都數出來了嗎?你是怎樣數的?

(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數)

三、聯繫實際

小朋友們,除了這些積木,我們生活當中還有什麼東西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呀?比比誰説得好!

學生聯繫生活回答。

看來,積木有不同的形狀,我們周圍的好多物體也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會能更多的發現。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 做一做第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髮現圓柱會滾,然後教師説明,圓柱可以滾動。

2. 遊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説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説物體形狀,學生摸。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2.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的操作實踐能力。

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2頁、第33頁的有關內容,練習五的第2題。

教具、學具準備

1.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以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紙盒或竹籃)、遮蓋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紙)。

2.投影儀和相關的投影片。

3.相關的圖片或掛圖。

教學設計

感知物體的形狀

(上課前,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4名學生組成。教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上一隻籃子,每隻籃子裏都放了各種形狀的物品。這些物品分別是球、易拉罐、茶葉筒、積木塊、魔方以及各種形狀的包裝盒等。各個小組物品相同。老師事先用布把得籃子蓋起來。)

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個小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隻籃子,這是老師特意為大家準備的。大家現在心裏一定在想:籃子裏面裝的是什麼東西呀?這些東西是什麼樣的呢?

1.看一看(引導學生初步觀察)。請各個小組的同學把蓋在籃子上的布掀開,仔細看一看,籃子裏究竟有些什麼東西。(每個小組的學生都把蓋在籃子上的布掀開,將籃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後認真地觀察桌子上的物品。)

2.説一説(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同學們看過這些物品後,請你在自己的小組中向其他同學説一説:這些物品的形狀分別是怎樣的。然後,請每個小組派一名同學作為代表向全班同學説一説這些物品的形狀是怎樣的。(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然後各小組派代表在全班彙報討論的結果。)

3.分一分(引導學生進行辨別和操作。)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沒有形狀相同的物品呢?老師現在請你們每個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塊兒。(各小組的學生將桌子上的物品進行分類,將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這樣,每個小組的桌子上出現幾堆不同形態的物品。)

4.議一議(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活動)。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為什麼把這幾樣物品放在一起呢?這幾樣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請同學們先在小組討論,然後各小組再派代表向全班彙報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各小組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然後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彙報討論結果。)

初步瞭解物體的外形特徵

1.看一看(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從各小組彙報的情況來看,每個小組都會把大小不一樣的球放在一塊兒,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體物品放在一塊兒。但是,各組在形狀分別為圓柱和長方體的物品的分法上不盡相同,有的小組把圓柱形的物體分為細長的和粗短的兩類;有的小組把長方體形狀的物體也分為兩類:即把像牙膏盒那樣兩頭是正方形的作為一類,把兩頭是扁翩的長方體作為一類。那麼,這樣分對不對呢?老師先不讓大家回答這個問題。請同學們再仔細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後來回答這個問題。(各小組進一步認真觀察,並重新進行分類。)

2.説一説(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請同學們説説,你們為什麼把這幾樣物品放在一起呢?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處呢?(每組學生説出各自的想法,教師對有不同意見的學生予以表揚。)

3.講一講(教師有重點地進行講解)。各組同學分得對不對呢?為什麼分得對、為什麼分得不對呢?(教師先揭示概念特徵,接着出示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等圖形,最後讓學生感知各種形態的物體。)

a.球是圓乎乎的,它沒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處地滾動。(學生先觀察黑板上球的圖形,然後用手摸一摸並滾一滾桌上的球,親自感知球的特性。)

b.圓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樣粗,它的兩頭是圓圓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夠滾動;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滾動了。像這樣的物體,不管它是長的,還是短的;是粗的,還是細的,都叫圓柱。(學生先看黑板上的圓柱圖形,然後用手摸一摸細長的圓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圓柱,發現它們也是上下一樣粗,兩頭也是平平的圓面。這樣,學生很自然地把原來分成兩類的圓柱擺放到一塊兒了。)

c.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是無法自由滾動的,它有6個平平的面而且每個面的大不都是一樣的;(學生先觀察黑板上正方體圖形,再各自拿一個正方體摸一摸、看一看、滾一滾。)

d.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也是無法自由滾動的。同正方體一樣,它也有6個平平的面,但是,與正方體不同的是,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樣的,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學生先觀察黑板上的圖形,再摸一摸長方體形的物品。有的學生提出:長的長方體和扁的長方體是兩種形狀不同的圖形。教師通過要求學生把桌子上長方體物品翻轉放置,再對這兩種長方體進行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這兩種圖形的實質是相同的。)

初步理解物體的本質特徵

1.比一比(引導學生邊操作、邊思考)。請同學們每個人分別拿出一個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的物品,先各自在桌子上滾一滾,推一推,比較一下:在操作這些物體時有什麼不同的感覺。再請每個小組派一名同學説一説你在操作時的感受。(學生彙報:球和圓柱都能滾,並且,球能隨意滾,圓柱必須躺着滾;而長方體、正方體不能滾,只能推着走。)

2.搭一搭(引導學生動手實踐)。現在請各個小組的同學用桌子上的物品來搭一種造型。請大家先想想搭什麼,然後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建築材料,哪些不可以做建築材料。請各小組的同學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這個任務。(學生的搭的過程中,應用了前面所學習的有關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別的知識,擺出了火車、飛機、遊樂園、兒童城堡等形態各異的造型。)

3.想一想(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通過剛才的搭建,同學思考一下:為什麼長方體、正方體搭起來方便,圓柱立着搭也比較方便,而球搭起來則很困難呢?(學生通過思考,進一步明確了長方體、正方體全部由平平的面構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較牢固;圓柱有兩個平平的面,所以立起來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沒有平平的面,容易滾動,不便搭建,只能放在建築物的上面。)

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1.看一看、數一數(引導學生進行辨別練習)。現在,請各個小組的同學進行以下兩個練習。

a.看圖形。(教師出示畫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的幻燈片,學生觀看幻燈片並説出圖形的名稱。)

b.數圖形。(教師出示畫有各種圖形的幻燈片,學生觀看的同時,説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及其數量。)

2.摸一摸(引導學生進行操作練習)。同學們,老師這裏有一個大盒子,裏面放有各種形狀的物品,盒子是用布蓋着的。現在,請幾位同學到講台上來,和老師一起做遊戲。遊戲是這樣的:老師説出圖形的名稱,請同學從盒子裏摸出相應形狀的物品。(有4位同學到講台上與教師配合,師生共同做教師報圖形名稱、學生摸相應物品的遊戲,其他學生在座位上觀看。)

3.做一做(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請各個小組的同學模仿老師和上來的幾位同學共同做的遊戲,將自己小組桌子上的所有物品重新裝到藍子裏去,並且用布蓋上。然後,每個小組的同學分成兩個小小組。一個小小組的同不先報圖形的名稱,另一個小小組的同學在籃子裏摸出相應的物品。做完一輪遊戲後,請各個小組再交換過來,先報圖形的名稱的小小組再來摸物品,而先摸物品的小小組再來報圖形名稱。(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各個小組做遊戲。)

總結與遷移練習

1.説一説(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概括)。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四種圖形,它們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現在請全班同學對照各個小組桌子上的各種物品,一起説説這四種圖形分別是什麼樣子的。(學生七嘴八舌,説出各種物體和圖形的外形特徵。)

2.講一講(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本課所學的知識)。同學們説得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相同之處是都有6個平平的面,但是它們也有區別:正方體6個面大小是一樣的;而長方體是不一樣的;球和圓柱的相同點是圓圓的,但是,圓柱兩頭有兩個大小一樣的圓圓的、平平的面,而球則沒有面。

3.練一練(引導學生進行遷移性練習)。請同學們放學回家以後,在家裏到處找一找,看看你家裏有哪些物品是長方體,有哪些物品是正方體,有哪些物品是圓柱,有哪些物品是球。下次上課的時候,老師請你把你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師和全班同學介紹一下。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裏。

教學設計説明

本課教學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上突出了以下幾點:

1.本課大部分教學時間都用來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所以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組織教學問題。根據教材安排的教學進度,本課教學應該是在學生剛剛入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進行。此時的一年級學生還不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於學習活動的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因此,為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活動,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兒童表現欲強的特點,採用激勵機制,分組比賽,看哪一組活動的最好,對錶現良好的小組用得紅旗、得五星等方式予以強化;同時,還穿插播放一些舒緩、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樣,既適時調控學生的注意和自控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2.由於低年級國小缺乏一定的基礎知識、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不能充分把握教師的意圖,甚至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領會,因而,他們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往往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有時還可能出現事與願違的現象。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要求學生説、做、想的內容都及時進行示範、引導和指導,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

3.形狀知覺是物體知覺的組成部分,是兒童認識物質世界的重要途徑,而兒童對物體形狀的知覺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覺的協同活動來實現的,因此,本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觸摸、聽講、討論、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活動起來,讓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嘴、動耳的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

4.在教材中,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概念揭示上是按照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順序進行編排的;而教師在課前通過對本班的學生的調查分析發現,學生對上述幾類形態物體的感知興趣由強到弱、認識難度由易到難依次為: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因此,本課在教學過程的安排上打破了教材的編排序列,首先從學生最感興趣的球入手進行教學,接着引導學生認識圓柱,然後認識正方體,最後再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這樣做,既符合學生興趣活動的特點,又能夠使學生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邏輯順序展開學習活動。

5.知覺辨別是形成具體概念的前提和基礎,而是讓學生順利進行知覺辨別必須選好概念的例子。現代數學理論主張,選用的概念例子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廣泛性,還要有一定的實用性。本課選的例子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和學習用品,用這些例子進行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觀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興趣,而且便於學生對例子進行知覺辨別,為認識物體的特徵奠定了基礎。但是,本課所選用的例子數量不夠充分,類型也不夠廣泛。如果教師再多選一些例子,特別是選一些概念的反例,則更有利於學生進行知覺辨別,更有利於學生形成概念。

專家評析

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系國小低年級數學中具體概念教學的典型教例。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國小生學習數學具體概念的一般特點或規律,與現代學習心理學和教學心理學所揭示的知識學習和教學的基本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在教學目標設計上,執教者根據教學內容(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將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確定為具體概念的教學,這一目標定位既符合本課知識點的本質特徵,又符合《標準》的要求,還符合低年級國小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實際情況,因此是十分準確的。

其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本課執教者以現代學習論和教學論關於具體概念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有關原理為指導,按照具體概念學習規律來確定本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教師將本課教學過程確定為觀察物體──辨別比較──提出與驗證假設──抽象概括四個階段;將本課的基本教學方法確定為從概念例證認識到概念意義獲得的概念形成法。這種安排是符合國小生習得具體概念的心理活動的一般機制和實際需要的。這裏需要指出的是,學生通常是在辨別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的過程中達到對概念意義的理解的,因此,教師在呈現概念的例子的時候,不僅要向學生呈現概念的正例(如圓柱的正例茶葉筒、易拉罐等),還應該向學生呈現概念的反例(如圓柱的反例粉筆、削過的鉛筆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知覺辨別,更明確地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本質特徵,以達到對概念意義的把握。

此外,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本課執教者除了按照具體概念習得的一般規律組織教學以外,還充分兼顧了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活動特別和素質教育對國小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將實踐能力的培養、合作意識的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滲透在數學概念教學之中,使學生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方面又受到一定的薰陶和訓練,可謂一舉兩得、一箭雙鵰。

最後,尚須強調的是:對國小低年級學生來説,數學概念往往比較抽象和枯燥,要理解概念的意義有一定的難度,因而學習活動往往難以持久地順利展開。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過程中容易出現動機不強、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執教者還運用了適合國小低年級學生心理特別的遊戲法和競賽法組織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思、在賽中比、在比中做,為國小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總之,《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的執教者在國小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具體概念、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如何引導國小低年級學生愉快地、主動地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積累了良好的經驗,為廣大國小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形狀。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2、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感知物體形狀

以四人一小組為單位,準備好各自的學具。

問:這麼多學具中你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嗎?

四個小朋友共同試試看。

(二)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①、活動:按老師要求,學生分組活動。

②、學生彙報,在投影儀下分類。

③、揭示概念。

師:每種形狀相同的物體,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麼嗎?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④、活動:師板書球,生拿,並檢查是否拿對了。

再依次出現圓柱、正方體、長方體。

2、摸感知特點

①、感知長方體。

活動: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先和小朋友説一説。

彙報:用你的話來説一説長方體有什麼特點。

②、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活動: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麼形狀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

彙報:説説這三種立體圖形的特徵。

③、比較

投影出示33頁第一幅畫,問: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大家?

④、形成表象

師:去掉長方體的花卦衣,你還認識他嗎?請閉上眼睛想一想。

⑤、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板書:認識物體),他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⑥、聯繫生活實際説説身邊哪些事物的形狀是這樣的?

(三)、活動

1、猜物體

請兩位小朋友上來,蒙上眼睛猜猜這是什麼?(如圖2)

2、搭一搭

用自己手上的學具搭一搭,你能搭出什麼?

(四)、小結

今天,小朋友不僅認識了各種物體的形狀,還用他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識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工具

6袋各種形狀的物體,圖形卡片,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百寶袋中有什麼?誰能按照形狀分分類。

二、新授課:

1、根據學生分類,板書形狀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我們來看一看、摸一摸、來感受一下這些不同的形狀有什麼特徵。

(1)找一找學具中有沒有和這些形狀一樣的,一起找一找有什麼特點:

方法:

1、看一看每個面什麼樣子;

2、摸一摸面有什麼感覺,平的還是鼓鼓的;

3、輕輕的推一推、滾一滾,那些能推動,那些能滾動,滾動的方向是怎樣的。

長方體,每個面什麼樣的(長長方方的,每個面平平的)

正方體,每個面什麼樣的(正正方方的`,每個面平平的)

圓柱,面什麼樣的(兩個面是平平的,一個面是鼓鼓的,可以滾動)

球,什麼樣子,(圓乎乎的,可以滾動)

3、玩遊戲,小組比賽

教師説名稱,學生分三組,每組一次拍一個代表來比賽,教師先説名稱,學生在實物袋子中,找出相應的形狀的物體展示,然後教師説特點,讓學生拿出來相應形狀展示,分小組評比,對的畫五角星展示評比結果。(小黑板粘貼展示評比結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概念

演示各種圖形實物和相應的畫出來的圖形

5、小組拼一拼擺一擺,

問題一:兩個大小相等的正方體能擺成什麼形狀?

問題二:4個大小相等的正方體能擺成什麼形狀?

問題三:書上35頁做一做。

6、課堂練習:書上37頁1、2題

7、作業,下課和同學們找一找教師中哪些是我們今天學到的形狀。

回家和父母説一説,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們今天學到的形狀。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認識物體和立體圖形

教學內容:

教科書32頁、33頁做一做,練習五第2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識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 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6袋各種形狀的物體,圖形卡片,計算機軟件、投影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情 :

小朋友們,我們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麼禮物嗎?把袋子裏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智慧爺爺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麼這樣分?

學生可能回答可分成這樣幾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並隨機板書名稱。

2. 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2)彙報交流

學生可能説出:

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圓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平平的。

球:是圓圓的。

(如果學生説出長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等,教師應給予肯定,但不要求學生必須説出來。)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 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

投影出示實物圖“鞋盒”,引導學生説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後抽象出長方體圖形。

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抽象出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

2. 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辯認,然後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後再拿出相應的實物。

(2)學生閉眼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説圖形,學生想。)

(3)學生閉眼按教師要求拿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後教師給出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讓學生進行辯認。

3. 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 做一做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髮現圓柱會“軲轆”,然後教師説明,圓柱可以滾動。

(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搭。

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穩。

2. 遊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説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説物體形狀,學生摸。

3. 數圖形。

投影出示練習五第2題,問:這隻小動物是由什麼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

五、小結: 你今天有什麼收穫?

六、遊戲 :先讓學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狀的實物能搭出什麼來?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 篇6

課例類別:部分探究

學習課目:數學

學習年段:國小一年級

學習時間: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的觀察及操作,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

2、小組合作:搓、切、搭等,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讓學生這樣自由捏橡皮泥並展示作品等練習設計,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對數學知識日益濃厚的興趣。

二、學習資源

1、多媒體動畫:故事內容為機器人(帶音樂)叮噹來到了小朋友們的中間,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些什麼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麼,就跟組裏的小朋友説什麼,每人都説説。

2、各種物品的演示。

3、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

4、生活中的物品形狀、舉實例。

(1)冰箱、洗衣機、彩電、櫃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筆筒、乒乓球、皮球。

三、學習實施方案

·學習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第32、33頁。

·組織形式:小組合作討論。

·學習流程:創設情景—討論探究—鞏固拓展—實際應用。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互評、小組討論評議。

·教學重點:認識所學幾何圖形,並説它們的名稱。

·教學難點:從生活中找出各種形狀的物品説名稱。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遮蓋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紙)。

(2)學生每人準備一盒橡皮泥、積木一盒。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

目標:從兒童喜愛的機器人叮噹如上入手,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與課本數學知識的密切聯繫。

過程:電腦出示動畫(見學習資源)

針對學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狀,説説是怎樣分類的?

2、探究釋疑:

目標:讓學生 自主探究分類的方法。

過程:

(1)教師用電腦出示討論題:

a、説説你是怎樣分類的?

b、把你分的“形狀相同的”每一類物品告訴大家,你覺得它們分別長的是什麼樣子?

c、你是怎樣感覺到的?

(2)讓學生按以上步驟在小組中討論,教師巡視。

(3)交流:

探索的途徑:指幾生上台演示他們是怎樣感知的,電腦再顯其過程(學習資源)。

(4)討論與小結:

a、説説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b、電腦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幾何圖形、名稱。

3、鞏固與拓展:

目標:利用電腦展示各種動態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認識所學幾何圖形,並培養學生的積極的創造情感和濃厚的興趣。

過程:

(1)課本中的題改編:看圖形,説名稱。

(2)數數製造叮噹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數,也可以自由組合數。

(3)搭學具:

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並説説準備搭個什麼?然後拿出自己的積木,分工合作完成。

彙報:城堡、動物園、飛機、世貿大樓、航空的母艦……

(4)轉化: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見的見到一些組合圖形。比如説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圓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説出身邊有哪些是這樣的例子?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確地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學過的立體幾何圖形的活動,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幾何形體的形狀。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識。

二、目標解析

本節課將所觀察的物體由實物變成立體圖形,通過觀察,使學生對所學過的立體圖形從整體認識到局部特徵的認識,並溝通了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在根據一個面的形狀猜想幾何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通過交流,使學生逐步由根據直覺進行猜想過渡到有序地思考,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會辨認立體圖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能根據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判斷觀察的視角,建立一一對應的關係。

四、教學準備

課件,積木,長方體、正方體等。

五、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激趣感知

1.活動引入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積木搭一搭。

(2)組長組織組員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搭好的積木。

2.導入新課

(1)教師介紹:像這樣的積木,沒有確定哪個面是正面,我們通常把正對我們的這個面稱為正面。

(2)這節課,我們要利用這些積木繼續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搭積木這個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引入新課,引發學生的觀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觀察中感受每個面的形狀,為新課的探究做好準備。

(二)觀察體驗,探索方法

1.觀察學過的立體圖形

(1)合作探究,直觀感知。

①小組活動:將長方體擺放在桌子中間,組內同學分別從正面、上面、側面進行觀察。

②全班交流:我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什麼樣的圖形。

(2)初步滲透三視圖。

①課件出示例2,提出問題:小英、小強和小剛也在觀察長方體,從他們的角度,這幾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②學生再次結合組內的長方體模具,判斷出觀察的視角。

③交流: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長方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3)觀察正方體。

①小組活動:將正方體擺放在桌子中間,組內同學分別從正面、上面、側面進行觀察。

②全班交流:我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什麼樣的圖形。

③設疑:為什麼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④交流: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正方體,看到的形狀相同。)

(4)師生小結。

①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②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的所有的面,最多隻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5)學生觀察。

照樣子觀察圓柱和球,你有什麼發現?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中,學生將用眼觀察和動手操作結合起來,在親身經歷中體驗,直觀地感受到每種學過的立體圖形正面、上面、側面的形狀,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解決問題

(1)猜猜看。

①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提出問題:我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是我們學過的,它可能是什麼?

②學生在組內討論、猜測,並説出理由。

(2)彙報交流。

(3)討論:我們單憑一個面能不能確定這是什麼物體?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內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探索和應用知識,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第71頁練習十六的第5題。

以同桌為單位,用準備好的小正方體擺一擺,再分別從正面、上面和側面看一看,並説一説看到的形狀,最後獨立完成連一連。

【設計意圖】通過擺一擺的活動,讓全體學生真正動起來,教師隨時參與到各組的活動中去,從實物到圖片,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立體圖形的基本方法。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你能用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解決身邊的哪些問題?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32--P33,1.4.1 認識立體圖形|人教課標版。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觀察、滾、推、搭、轉、摸”等過程,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並能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含義。

2、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通過學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學數學的價值。

教具、學具準備

1、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

2、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一個盆子,每個盆子裏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朋友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你們喜歡的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師出示多媒體,屏幕上有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葉筒、積木塊、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稜鏡等實物)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嗎?(學生自由説)它們的形狀一樣嗎?(學生搶着説)

【過程説明】學習素材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學生感到親切,符合國小生愛玩玩具的心理特點,激發了國小生的學習慾望。

二、探索新知

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

1、分一分

師:請小朋友們把桌子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塊兒。(師不停地轉着,指導小組合作。)

【過程説明】滲透分類思想,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不同。

2、議一議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為什麼把這幾樣物品放在一起?請小朋友們先在小組內商量商量,然後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討論的結果,咱們比一比,哪一小組説得最好。

【過程説明】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觀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傾聽能力。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 篇9

一、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大量物體,認識基本的幾何體。

2、經過比較不同的物體學會觀察物體間的不同特徵,體會幾何體間的聯繫與區別。

3、進一步認識點、線、面、體,感受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

4、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習重點:

1、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一些基本的幾何體,並能描述這些幾何體的特徵。

2、認識點、線、面、體,感受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

學習難點:

1、是描述幾何體的特徵,對幾何體進行分類。

2、認識點、線、面、體,感受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

二、自學導引

自學檢測:

1、畫出在國小的時候學習的平面圖形和幾何圖形,並將它們分類,説出分類的標準和理由。

2、在生活你還見到那些幾何體?

三、典例精析

1、指出下列幾何體的名稱

2、討論並填寫下表:

①生活常見的幾何體有那些? ②這些幾何體有什麼特徵

③圓柱體與圓錐體有什麼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④圓柱體與稜柱體有什麼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⑤稜柱的分類 ;⑥幾何體的分類

(1)、幾何體特徵表:

分類名稱圖形主要特徵

柱稜柱

球球

(2)、相同點與不同點:

分類相同點不同點

圓柱

圓錐

分類相同點不同點

圓柱

稜柱

3、小組活動,討論並交流下列問題及其解答:(對比觀察,理解相關性質)

(1)正方體是由_____個面圍成的;圓柱是由______個面圍成的;它們都是平的嗎?

(2)圓柱的側面和底面相交成_____條線?它們是直的還是曲的?

(3)正方體有______個頂點?經過每個頂點有______條邊?

(4)圖形是由______ _______ _______構成的。

(5)面與面相交得到______,線與線相交得到______。

四、隨堂演練:

1、用筆點一點,讓點動起來,然後把你得到的圖形平移,觀察圖形。

2、想象下列平面圖形繞軸旋轉一週,可以得到哪些立體圖形?

(1)(2) (3)(4)(5) a b c d e

總結:點動成 ,線動成 , 動成體。

3、你能舉出更多反映“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例子嗎?

五、本節課你有那些收穫?跟大家分享吧:

六、練習設計

自己動手用一張白紙經過裁剪圍一個三稜柱(不必粘貼),再圍一個四稜柱、正方體及一個五稜柱。(注意:可先找一些實物研究)

第2課時 1.2展開和摺疊

一、目標

1、通過展開與摺疊活動,瞭解稜柱、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認識稜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製作簡單的立體模型。

2、經歷展開與摺疊、模型製作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在動手實踐製作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學會交流自己的思維與方法。

3、瞭解立體圖形可由平面圖形圍成,立體圖形可展開為平面圖形;瞭解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斷立體模型;

4、通過展開與摺疊的實踐操作,在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轉換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概念,發展幾何直覺。

重點:

1、通過展開與摺疊活動,瞭解稜柱、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認識稜柱的某些特性

2、認識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

難點:經歷展開與摺疊、模型製作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二、典例精析

1、動手操作、認識稜柱:拿出你們做好的三稜柱、四稜柱、五稜柱,觀察並回答問題:

稜 柱頂 點稜 數面 數側面形狀

三稜柱

四稜柱

五稜柱

六稜柱

(1)請學生從圍成這個稜柱的各個面(底面、側面)以及稜的角度看看稜柱有哪些特點。

(2)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一下稜柱的特徵,完成下表

2、拿出你的正方體,將正方體的表面沿某些稜剪開,展成一個平面圖形,回答問題:

(1)你能得到那些平面圖形?

(2)能否將得到的平面圖形分類?你是按什麼規律來分類的?

(3)既然都是正方體,為什麼剪出的平面圖形會不一樣呢?

(4)一個正方體要將其展開成一個平面圖形,必須沿幾條稜剪開?

3、展開下列幾何體的表面

三、隨堂演練:

1、下圖⑴、⑵、⑶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展開圖.

2、貼出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面A、面B、面C的對面各是哪個面?

3、下面平面圖形能折成正方體嗎?

4、下面的圖形中,是三稜柱的側面展開圖的為( )

A. B. C. D.

4.如圖,有一個無蓋的正方體紙盒,下底面標有字母“M”,沿圖中粗線將其剪開展成平面圖形,想一想,這個平面圖形是( ) .

四、本節課你有那些收穫?跟大家分享吧: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 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和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弄清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形卡片

學具準備:

各種形狀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

1、説學具:

1)師:同學們,瞧誰來了?(出示課件:帶音樂的機器人)

2)生:對!機器人想和我們共同學習,還給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什麼禮物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麼,就給組裏的小朋友説什麼,每個人都説説。(學生以組為單位説出禮物名稱)

3)彙報:哪個勇敢的小朋友能大聲説説你們的禮物?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有不同的嗎?(組內小朋友輪流説學具)

2、提要求:這麼多學具中,你們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嗎?四個小朋友共同試試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動:按教師提的要求,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彙報: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説一説你是怎麼分的?師:他們是這樣分的,和你們一樣嗎?(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3)揭示概念師:每種物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麼嗎?教師根據學生所説在電腦分出的各類實物中出示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4)活動教師板書:

球 問:請你高高舉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對了嗎?放回學具籃中,依次出現:圓柱、正方體、長方體(長方體不放回籃中)

B:摸―――感知長方體

a:感知長方體

(1)活動: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先和組裏的小朋友説一説。

(2)彙報: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麼樣子?你是怎麼感覺到的?(學生口答)

b: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①活動: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麼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給同組的小朋友説説心中的感受。

②彙報:學生仿照長方體的彙報,依次説:

正方體:方方的,6個面,稜,頂點,不能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圓的,能滾動

球 :光光的,能滾動

學生每彙報完一種物體的特徵,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趕快找一個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c:比較

①電腦出示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圖

師:看了叮噹帶來的這幅圖: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大家嗎?(學生討論)

②電腦出示圓和球的滾動圖

師:圓柱和球能滾動,但它們滾動的一樣嗎?

d:形成表象

師:去掉長方體的花外衣,你還認識它嗎?(電腦依次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依次分四種圖形)一樣嗎?

e: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板書:認識物體)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f:聯繫實際説一説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三、活動

1、數一數(電腦出示)

數一數剛才的機器人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地數,也可以自由組合)

2、搭學具

(1)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説説準備搭個什麼?然後再分工,由誰來搭,誰來傳遞,誰來講解。討論好了,就用你們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各小組彙報:

四:全課小結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各種形狀的物體,還用它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