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非攻讀後感

校園1.61W

1.

非攻讀後感

偷一個針叫做小偷,竊一個國叫做王侯。小偷渺小,王侯偉大,因為小偷是偷小東西的,王侯是成大事的,所以王侯偉大,小偷不齒。這也符合人類弱肉強食的規律。因為天下本來就是強者的,至於説公平只是一種期望,事實上不會存在,這就叫有強權而無公理。蓋一間房是非法的,挖一座山是合理的。按理説山是大家共有的,可有的人能挖,有的人就不能挖,有的人因為擁有資源,一點汗也不用滴,成為千萬富翁,有的人挖一輩子礦還是個窮鬼。舉手打死一個人要頂命,製假害死一羣人判不了死刑。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州官可以放火燒城,百姓不許點燈照明,這就是權利的功能,地位的不同。所以人就有了爭權奪利的本能,因為站在高處的可以向下撒尿,站在低處的只好仰頭羨慕。

2.

眼前似是真真定定站了一個人:高個子,烏黑的臉,舊衣破裳,布包着兩隻腳——是吧?你也説是,明明是一個乞丐的模樣——全身都蒙裹着一層黯淡的塵礫。可是不對,哪裏不對?是哪一環哪一處出了差錯?是他那散發着堅定卻又從容、氣定神閒的目光。只一抬眼,便足以射穿所有的不屑與“威嚴”。

是啊,是那個人了。被稱“無父”、被詆為“禽獸”也只付之淡然一笑,明明是如此善辯據理力爭的人——並非無言以對,而是自有堅定的執着在心。他全身上下沒有一樣東西逃得出個“破”字,竟是“頭也不回地走了”,哪裏會顧上“學者”的體面與身份,乃至腦中眼前早是裝滿了小小一個“宋”——與他毫不相關的遙遠的“宋”。面對立志稱霸的楚王也是一貫的從容毫無畏懼,終於是軟硬兼施地勸得了對方放棄攻宋,其雄才謀略如此。是説着“我等賤人所謂行義的東西也是大人、王者所需”的人;是公輸班酒後發着“丟飯碗”的牢騷時也要毅然吐出“比敲碎宋國的所有飯碗好”的人;是不懂得稍許恭維談着“木匠的做車輪活比起會飛的木喜鵲還要巧”的人。一個“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的才士——墨翟。

春秋戰國之交,是怎樣的一副情景?在浮躁的現世的日子裏回望,真是愈加模糊了。農業、手工業發展迅速,大工商業爆發,卻只有些“在農與工肆之人”,小生產者,遭受着壓迫,過着艱苦的生活。戰爭也開始愈演愈烈,而痛苦的更當是社會底層的人民羣眾,國破家亡也罷,反正一向是如此疾苦的命。淺陋如我,是不知那別門的諸子百家如何,卻惟墨子讓我心存感動。他體味着最普通卻也最艱難的貧弱,他把百姓的安危放在自己的心裏,當作自己的事業,主張“非攻”、“兼相愛、交相利”,有力要以力助人,有財要將財分人,有道要用道教人,以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創者得治”,而他也正是如此“口言之,身行之”的。這一切主張,哪怕在今天看來,也有其廣泛深遠的意義。充滿着愛與希望的氣息,凝結着將我圍繞,在日趨寒冷的秋末之夜,讓我心裏如有微弱火眼照耀,亮堂而又温暖。

然世人皆知“非攻”卻不知“救守”,我甚而想,魯迅先生在末年寫下此文的.本意或是如此。墨子帶其弟-子三百人守宋,自己前往楚國進行遊説。“就是殺掉我,也還是攻不下的”一言讓我震撼,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光芒。墨子主張“救守”,支持防守誅討之戰,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他提倡“深謀備禦”,而非坐以待斃,以積極防禦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戰爭,並守中有攻,積極殲敵。聯想魯迅先生所處抗日戰爭之時,這條錚錚鐵骨的硬漢,或許正也是藉着這位偉人的光芒,來發出他自己有力的呼喊吧:我魯迅死了不要緊,中國人民不會再麻木,國不會亡!

可值得一提的,卻是像文中墨子歸途的窘境。當他以及如他一樣的魯迅在為救國而奔走時,卻依然有愚昧的勢力在阻擋着他們的步伐,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再回想我們正處的時代,沒有戰爭紛亂,大抵也該慶幸自己的幸福。只但願能感受先哲的理想與崇高的道德,也不要忘記歷史既而“背叛”。

傳説墨子曾製造木鳶,能飛行在天空中。因為“傳説”而真足以“傳奇”,我也為之驚歎。卻想着墨子正如同木鳶一般,飛翔於他自己畢生追求的信念中。而於我,他的影子投射在歷史的藍天中,哪怕不夠廣大,哪怕不是什麼“聖人”,也是那樣燦爛偉大的存在。

後記:總想着一個情景。與墨子交談。分明明白一切也還要問出一句“先生為何定要勸楚勿攻,旅途又如此艱辛的”,想着他淡然回道:“你不懂我的意思……”,慢慢講出些千迴百轉卻又精深的道義來,也是心甘。

查過資料,竟很自然地崇拜起這幾千年的古人來。“崇拜”多少有些低俗與詞不達意,卻很真實。大概年輕是比較泛崇拜吧,有時也只是微小如此的原因,甚至近乎毫無因果。

標籤:讀後感 非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