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考研西方心理學有哪些考點

校園1.82W

我們在參加西方心理學的考研時,要了解清楚有可能會出現哪些考點。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西方心理學重點指南,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考研西方心理學有哪些考點

  考研西方心理學科學起源考點

一、古代醫學和生理學中的心理學思想

希波克拉底(約前460-前370)西方醫學之父。提出體液説(黏液、黃膽汁、黑膽汁、血液)。

加倫(蓋倫)(130-200)提出氣質類型説。

二、天文學與心理學

三、生理學與心理學(#人物與主要成就)

(一)關於腦機能的研究

1、加爾的顱相學

(顱相學雖然在西方風行了一個世紀,但其缺乏科學依據。)

2、弗盧龍的大腦統一機能説

3、布羅卡言語運動中樞的發現

4、運動和感覺中樞的發現-——弗裏奇和希齊格

(二)關於神經生理學的研究

1、 【貝爾——馬戎第定律】(# 概念)

貝爾於1807年發現脊髓神經的後根只傳導感覺刺激,前根只傳導運動衝動,證明了傳導感覺刺激和運動衝動系由不同的神經纖維分擔,這就是著名的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差異定律。1819年,馬戎第也獨立地發現了這個定律,所以這個定律也稱“貝爾——馬戎第定律”。

2、 赫爾姆霍茨對神經衝動傳導速度的測定

他於1850年第一次對神經傳導的速度進行了測量。他用自己發明的筋肉測量計,以電刺激蛙的神經,然後測量筋肉伸縮和神經長度的關係,測量結果發現蛙的神經傳導速度每秒不到50米。後來他對人的神經傳導速度進行了測量,結果發現人的神經傳導速度為50~100米每秒。其研究的重要意義是使心理學家認識到心理過程是可以實驗和測量的,過去無法形容的“靈魂”居然可以時間化,從而打破了心理不能實驗和測量的神話。

(三)關於感覺生理學的研究

四、物理學與心理學——心理物理學

韋伯定律

K=△I/I 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數量法則。

“觀察彼此對象間的差異時,我們所覺察到的不是絕對的差別,乃是相對的差別,這是在幾種感官內都曾得到證實的觀察。”

“我們把兩件東西比較而觀察其差別時,我們並不是看到這兩件東西的差異,所看到的乃是這個差異對於所比較的東西的分量之比。”

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

S=KlgR 第一次把物理學的數量化測量方法帶到心理學中,提供了後來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工具。

  考研西方心理學內容心理學考點

馮特(1832-1920)德,心理科學的建立者,實驗心理學的奠基人。

主要著作:《對感官知覺理論的貢獻》(第一次提出實驗心理學的概念)、《關於人類和動物靈魂

的講演錄》(收錄實驗)、*《生理心理學原理》(標誌馮特實驗心理學思想的成熟)、*《心理學大綱》(提出情感三維説、標誌心理學體系的完全確立)、《民族心理學》。

◎ 實驗心理學為何產生於德國?

①德國對心理學的界定比英、法更早;

②德國大學崇尚學術自由,而英法比較保守;

③德國人善於純理論思辨的思維方式。

心理學體系:

①個體心理學(實驗心理學)

②民族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一、心理科學觀

(一)心理學哲學的關係

他認為所有學科都源於哲學,哲學是科學的科學。心理學也不例外,哲學是它的基礎之一。

(二) 心理學與生理學的關係

他認為心理學並非生理學的一個分支,心理過程與生理過程是兩個獨立的、平行的系列。

◎心身關係理論

主張心身平行論,認為心理過程和大腦的生理過程是兩個獨立的系列,二者有一致的協調但不存在因果關係。其心身平行論是錯誤的,是一種唯心主義二元論,但在科學心理學誕生之前具有積極意義,區分了心理過程和生理過程,避免了二者的混同。

(三) 心理學的應用性

把心理學視為純科學,不主張進行應用研究。這就限制了馮特的心理學的研究範疇,使馮特只侷限於感知、聯想、反應時等研究,使心理學從一獨立便脱離了社會生活,從而大大削弱了其生命力。

二、 心理學的對象

他認為一切科學都研究經驗,心理學研究直接經驗,其他科學研究間接經驗。他把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統一起來,推動了心理學的獨立,但是,他用經驗代替心理,偷換客觀事物,抹殺了心和物的區別,從而否定了心理是客觀事物的反映的原則。

三、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實驗內省法和歷史法

【實驗內省法】馮特主張把實驗法和內省法結合起來,以實驗條件控制內省,即在實驗控制的條件下觀察自我的心理過程,以消除主觀內省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馮特為實施實驗內省法制定了四條規則:

1、 要讓被試瞭解自我觀察開始的時間,以便使被試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2、 觀察自我的過程開始以後,被試必須集中注意於內部的心理活動,避免各種無關刺激的影響;

3、 必須控制實驗條件,使自我觀察能重複進行以便於驗證;

4、 經常變換刺激條件,以使被試能把刺激和自己的心理過程分離開來。

儘管馮特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內省法在心理學中的地位,但他更注重實驗。他的歷史功績之一就是把生理學和心理物理學的一套實驗方法引入心理學,把傳統的經驗性內省改造為實驗性內省,特別注重利用各種儀器和工具等客觀實驗技術,使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獲得明顯的進步,也使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

四、心理學的任務與內容——對經驗或意識的元素進行分析和綜合

(一) 經驗的分析

意識是一種過程,其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兩個:感覺、情感。

經驗 :①主體——感覺、心理意識過程

②客體——人對外部世界的經驗是間接推論而來的自然的現象

【情感三維説】馮特通過實驗認為愉快-不愉快、緊張–鬆弛和興奮-沉靜是情感的三個維度。

它們彼此獨立而不相同。每一特定的情感都是這三個維度以不同的方式組合而成的。情感是動態的,不同的`情感元素結合成情緒。

(二) 經驗的結合

1、 聯想 方式:融合、同化、合併(複合)、相繼聯想

2、 【統覺】把特定心理內容由意識的範圍提升到注意焦點的過程。

3、 心理複合的規律:①創造性綜合原則

②心理關係原則

③心理對比原則

▲對馮特的評價

[貢獻]

①由於馮特的努力,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這是馮特最大的貢獻。馮特全面總結了哲學心理學、生理學和心理物理學的研究成果,把哲學心理學的體系和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與心理學有關的研究課題結合起來,把實驗法引入心理學,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創辦第一種實驗心理學刊物《哲學研究》,確定了一批典型的心理學實驗項目,使心理學成為一門實驗科學和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

②馮特不僅是心理科學的建立者,也是心理學發展的促進者。馮特廣招門徒,霍爾、卡特爾、安吉爾、斯皮爾曼、鐵欽納等人都是他的學生。他們多數都成為各國心理學領域的領軍人物,為心理學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③馮特主張以實驗法作為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工具,把傳統的內省改造為實驗的內省,從而使經驗、思辨的心理學成為實驗的心理學。首創內容心理學派。主張二分法,把意識分析為感覺和情感兩種因素。提出情感三維説。這些觀點對心理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侷限]

①以經驗取代客觀現實,把自然科學所研究的自然現象當成主觀經驗,無疑犯了主觀唯心 主義的錯誤;

②並沒有徹底擺脱傳統的內省法,內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佔一定比例;

③馮特的理論體系既複雜又混亂。

◎最早用實驗法研究身心關係的是費希納,為什麼心理學的創始人是馮特?

①費希納的研究只限於感覺,而馮特的研究志在建立一門新的學科;

②任何一個學科的出現都要具備三個條件:明確的主題、具體的方法和系統的理論,馮特的研

究恰好具備;

③馮特創立了心理學實驗室,培養了數以百計的實驗心理學家,使得科學心理學得以在全世界

迅速發展。

艾賓浩斯(1850-1909),著作:《記憶》、《心理學概論》

△對艾賓浩斯記憶研究工作的評價:

[貢獻]

①他的研究是心理學史上第一次對記憶的實驗研究,是首創性的工作,具有歷史意義;

②康德曾認為高級心理活動不能用實驗研究,而艾賓浩斯用實驗方法研究學習、記憶、思維等

高級心理過程,打破了這一禁區,為實驗心理學打開一個新局面;

③在方法上力求對實驗條件進行控制和對實驗結果進行測量;

④激起了各國心理學家研究記憶的熱潮,大大促進了記憶心理學的發展。

[侷限]

①艾賓浩斯對記憶過程的發展只作了定量分析,對記憶內容性質上的變化沒有進行分析;

②他所用的無意義音節是人為的,脱離實際,有很大的侷限性;

③他把記憶當作機械重複的結果,沒有考慮到記憶是個複雜的主動過程;

④他以自己作被試,產生大量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且知道實驗意圖,就給實驗結果帶來微妙

的變化,因而不具有普遍性。

格奧爾格•繆勒(1850-1934)

△關於記憶的實驗研究

修正了艾賓浩斯的缺陷。提出記憶干擾理論(前攝抑制、倒攝抑制)。與舒曼一起發明了記憶鼓。使用聯對詞,發現人的記憶過程是有目的、主動的過程。

△繆勒的學生

舒曼(1863-1940)強調視覺整體性,以研究視覺的空間知覺著稱。

喬斯特(1870-1920)“喬斯特法則”,如果新舊兩種聯想的強度相等,那麼每重複一次,都有加

強舊聯想的作用,因而使舊聯想比新聯想更有效地保持它的強度。

卡茨(1884-1953)以研究顏色現象聞名,強調經驗在顏色知覺中的作用。

魯濱(1886-1951)研究對象和背景之間的關係,認為圖形和背景的關係因注意點而互換。

  考研西方心理學斯頓夫的機能心理學考點

斯頓夫 Stumpf(1848-1936) 樂音心理學

音與音之間的諧和是形成音樂的基礎;

同時發生的數音是否和諧決定於音與音的融合程度,融合程度越高,音樂越和諧;

諧和的數個音使人在心理上形成一個統一體,即形成單一音;

人對音樂諧和的辨別不是經驗的,而是先驗的。

形質學派

主要觀點:認為形、形質的形成有賴於意動。

代表人物:

1、 厄稜費爾(1859-1932)形質學派的創立者,著作《論形質》。他拋棄了形質的要素構想,提出:

①形質具有感覺和觀念複合的新屬性;

②形的概念具有限定的特徵;

③把形的概念由空間的形擴展到音的形。

他認為比較或集合的心理的意動可把形質從基體中抽出來,這樣,就使形質和意動聯繫起來,他也就成了一位意動心理學家。

2、麥農(1853-1920)形質學派或格拉茨學派的領袖,著作《復型和關係的心理學》,

主要觀點:

創造的(即厄稜費爾的基素)和被創造的內容(即厄稜費爾的形質)合起來可造成一種復型。復型分實在復型和思想復型兩種。實在的復型等於知覺,思想的復型等於概念。思想的復型形成於創造的行動,即創造意動,再通過創造意動把感覺元素變成統一的整體,而實在的復型的形成除有賴於創造的行動之外,還有賴於被認識事物所固有的關係,也就是刺激的特徵。

3、威塔塞克(1870-1915)

他認為,復型的形成主要依賴於心理的創造意動。並且,復型可以是簡單的,在這時,創造幾乎是自動的;復型也可以是複雜的,在這時,復型既取決於客體刺激物的外在因素,也決定於內在的創造的意動。

二重心理學

麥塞爾最早提出二重心理學的主張

符茨堡學派代表人物:屈爾佩、馬爾比、瓦特、阿赫、彪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