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童年》交流課教學設計(通用5篇)

校園2.3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年》交流課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童年》交流課教學設計(通用5篇)

  《童年》交流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比喻句的含義。

2、通過反覆朗讀詩歌和句子分析,感悟童年的珍貴與美好,體會詩作抒發的對童年的無限依戀之情,以及對成長的信心和勇氣。

  教學重點:感悟童年的美好與作者告別童年的依戀心情。

  教學難點:體會比喻句營造的詩歌意境。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童年説起)

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畫,勾勒出動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轉悠揚的短笛,奏出了純潔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絢麗的茉莉,兒時的歡笑像茉莉散發出的醉人的芳香,朵朵潔白的花瓣就彷彿是一件件回憶。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朗讀 :劃分節奏。

2、感知內容:通過剛才的朗讀,相信同學們對這首詩有了自己的感悟,下面請同學們交流一下你在朗讀中讀出了詩人的哪些情感?

(1)學生交流

(2)教師總結:回味童年的美好 即將告別童年的依戀 感受成長的快樂

三、再讀詩歌,品味語句。

(一)留住童年,是詩人想挽住如水的光陰,是詩人想珍藏如花的歲月,也是人的一種美好的心願。我們知道詩歌善於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營造優美的意境,請問本詩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來形容美好的童年的?

(二)分析語句:

(1)“摘下這片樹葉,珍藏起一個不老的春天” (也就是 珍藏起永遠的春天)

A、樹葉:比喻,童年。綠葉代表了大自然的春天,代表了生命中的春天,也就是童年。

B、春天:比喻,童年。不老的春天,也就是永遠的春 天。

提問:形象地展現了童年無限的生機、活力。童年就是那春枝上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樹葉,珍藏起它,就珍藏起了“不老的春天”。

(比喻是因為兩者之間有相似點: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人們對它的喜愛讚美永遠不改變。)

提問:為什麼“春天”會不老,而且能被“珍藏”?

是因為童心永存,是因為詩意常在,是因為格外的珍惜,是因為深深的眷戀。童年是永遠不會 枯萎的回憶,生命的詩篇從此常綠。 “不老”與後面的“常綠”、“永遠”相應,表明如春天般的童年將永遠成為生命航程中的旅伴,成為生命中的永恆。這樣,人的一生也就成了“不老的春天”。

(2)“童年沒有遺憾,失落的往事是繽紛的花瓣”?

提問:這裏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作用是什麼?為什麼沒有遺憾?

交流:詩人將“童年的 往事”比作“繽紛的花瓣”,一方面表明童年的美好,另一方面也寫出了花瓣易飄零,往事常失落,但是花落香猶在,事過情常留,童年那種或温馨 、或苦澀的感覺,醖釀成無限的芬芳在生命中瀰漫。

(3)“芳香在生 命中瀰漫”:

童年往事中的點點滴滴所散 發出的温暖和美好,一直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之中、生活之中。

童年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把它留在記憶中,留在生命中,帶着童年的活力、夢想去迎接未來。

(4)“擋在前面的是山,踏在腳下的也是山”

提問:這 裏的山指的是什麼?“踏在腳下”你怎麼理解?

交流:“山”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踏在腳下的也是山”的含義是:經過不斷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達到了自己追求的目標

(5)“迷路的只是眼睛,清醒的總是腳板”:

提問:這句話你怎麼理解?

告訴人們用自己的腳去走,會走出新的天地。童年有時會迷惘,會受到種種誘惑,但只要帶着勇氣和果敢走過去,就能戰勝一切。

(6)“如果前面是一片海,那就做一條乘風破浪 的船”

即使前面有大風大浪,也願意搏擊風浪,展示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再次表達了作者留住童年的願望,也再次表明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7)題目理解:留住兒童對未來的追求, 不怕困難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勇氣和果敢的良好品質

(三)總結:

1、全文分兩部分:

童年(1、2):表現了童年蓬勃的生命力,表達了對童年的深深眷戀。

成長(3、4):表現了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人生道路上闊步前進的精神。

2、主旨理解:

這首詩是寫給即將告別童年的孩子的,通過形象的比喻來告訴孩子們童年的美好與珍貴,希望孩子們能夠把了無遺憾的童年留在自己的記憶深處,帶着勇氣和果敢走上成長之路。

四、拓展遷移

你的童年有遺憾的事情嗎?現在回憶它,心情是怎樣的呢?説説你的繽紛的童年故事。

五、作業佈置

1、背誦詩歌

2、完成練習

  《童年》交流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生字詞和文學常識。

能力目標: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點。

2、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情感目標: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點。

2、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難點: 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誦讀古詩《村居》、《宿新市徐公店》,播放《童年》,讓學生談自己對童年的認識,導入新課。出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

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2。注意以下詞語的字音和字形

肅然起敬 萬象更新 誕生 孤苦伶仃

教 諭龍肝鳳髓溺愛 躥房越脊

渾渾噩噩 習以為常 光大門楣 椽子

做選擇題和寫話進行檢測。

三、初讀課文,感受童年。

自學指導:

1、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理清文意。

2、文中找出重要詞句,寫出感悟或提出問題。

3、試着概括每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總寫作者對童年的感受

第二部分(2——13)寫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層(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憶童年在家鄉的生活。

第二層(11——13)離開故鄉,抒發思鄉之情

四、合作梳理,回眸童年

1、圍繞“我的童年”,作者寫了哪些人,哪些事?

2、作者開篇即説“ 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來,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結合課文,説説作者為什麼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3、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麼特點?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特點的。 明確:

1、介紹了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父親與叔父艱難的生活;我童年的苦難與享受;我最早的學習生涯:老師與同學;傷感中離開故鄉,踏上新生之路。

2、作者的童年是物質和精神都飽受苦難的年代。在父母身邊時,物質生活極度匱乏,吃的是紅高粱麪餅,連鹽都無錢可買;“半個白麪饅頭”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東西,家裏“連帶字的什麼紙條子也沒見過”;在濟南叔父家,“我”的物質生活好些了,但精神生活並不如意,一個六七歲的孩子離開母親,經常在夢裏哭醒。所以作者回憶起童年生活,眼前沒有喜氣洋洋的紅色,也沒有生氣勃勃的綠色,只是一片無奈悲涼的灰黃。

3、作者的童年可以説是苦難的童年,在苦難之中飽含着深沉的親情、淳樸的鄉情、誠摯的友情。叔父對我家生活的關照和接我去他家;我童年的享受吃到半個白麪饅頭;和同學玩。

五、把握語言,品味童年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言進行賞析。從用詞、修辭、情感等角度進行。可能會出現的句子:

(1)4、5段中那些語句寫出了“我”父輩生活的艱難?寫父輩生活的艱難有什麼作用? “孤苦伶仃”,“相依為命”,“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兩個無父無母的孤兒”,“餓得到棗林裏去撿落在地上的幹棗充飢”。

父輩生活的艱難,是他們去濟南謀生的直接原因,也為後文“我”離開故鄉去了濟南做鋪墊。

(2)6—8段中“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什麼?説明了什麼?

“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我”三四歲時,奶奶每天給“我”的半個饅頭。説明了當時物質條件的缺乏和家境的困苦。

(3)第8段中説“這些芝麻綠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邊瑣事”,“我”寫這些“瑣事”的目的是什麼?

這些瑣事使我終身受用不盡。寫這些瑣事,一方面是為了激勵自己前進,鼓舞自己振作;另一方面是為了激勵後輩,讓現在的孩子瞭解舊社會的苦難生活,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我們走進了季羨林先生的童年,展現了童年了生活的苦難,同時也包含了深沉的親情、淳樸的鄉情、誠摯的友情,揭示了童年生活對自己的深刻影響,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何其幸福,讓我們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七、佈置作業

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以《我的童年》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童年》交流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梳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質樸語言,領悟季羨林先生苦難童年的意義

  【課時設計】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走近大師,引童年

播放2006年《感動中國》季羨林先生部分:(屏顯)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同學們,你們知道他嗎?認識他嗎?被人們稱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的季羨林先生又有着怎樣的人生,怎樣的童年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大師,一起去感受他的童年歲月吧!(板書標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知童年

1、請大家自由的大聲的朗讀課文,讀完之後,談談自己的疑問和感想。

2、收集整理學生的疑問和感觸。

(問題預設:

學生的問題呈現可能有:

①季羨林先生為什麼説他的童年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暗呢?

②他為什麼以能有“山大王”的同學為榮呢?

③離開故鄉,他過上了好日子,為什麼還寧肯再啃紅高粱餅子就苦鹹菜呢?

3、在學生疑問和感想基礎上梳理文章的內容:

投:作者都是從哪些方面回憶了童年的生活片段呢?作者是用哪一個詞來概括自己童年生活的感受的呢?

明確:一共從五個方面回憶了自己的童年:家庭、父輩、“享受”(吃食)、識字、離鄉。這一切都是“灰黃”的。(板書:家庭、父輩、“享受”、識字、離鄉 灰黃)

4、如果用“金色”來形容我們的童年的話,那你是怎樣來理解季羨林先生對童年的感覺——“灰黃”的呢?仔細品讀課文,試着換一個詞來詮釋“灰黃”,並結合課文説明你這樣表述的理由。(屏顯)

灰黃的童年就是 的童年。

教學預設:

灰黃的童年就是貧窮的童年——我們家是最窮的村中最窮的家。當時全中國的經濟形勢……而我們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窮的家。

灰黃就是家庭苦難的童年——父輩們孤苦伶仃,相依為命。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兩個無父無母的孤兒,活下去是什麼滋味,活着是多麼困難。幾次餓得到棗林去撿落到地上的幹棗充飢。最後被迫棄家出走,到濟南賣苦力。

灰黃的童年就是家境異常艱苦的.童年——一年吃白麪的次數有限,平常只能吃紅高梁麪餅子;沒有錢買鹽,把鹽鹼地上的土掃起來,在鍋裏煮水,醃鹹菜,什麼香油,根本見不到,一年到底,就吃這種鹹菜。

灰黃的童年就是單調的童年——家裏沒有一本書、連帶字的什麼紙條也沒有見過。連有“山大王”這樣的同學都成為了驕傲。

灰黃的童年就是孤獨的童年、難過的童年——一個六七歲的孩子離開了自己的母親,他心裏回事什麼滋味,非有親身經歷者,實難體會。我曾有幾次……就苦鹹菜。

教師總結:其實,我不難發現作者談到了灰黃就是心靈的苦難,苦難是家庭的貧窮,苦難是生活的艱辛,苦難是求知的單調,苦難是心靈的孤獨。這個苦難分為兩個方面:生活的苦難和精神的孤獨。(板書:生活的苦難 精神的孤獨)

三、細讀課文,品童年

(一)季羨林先生曾經説過:“我甚至想説,沒有身邊的瑣事,就沒有真正的好散文,我們的靈魂往往以一些瑣事觸動起。”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就是着眼於身邊的瑣事來寫。細細品讀課文,抓住文中最能觸動你的一詞一句,讀一讀,品一品,談一談。要求先大聲朗讀,再小聲品讀,並圈點批畫。先在組內交流,然後推舉代表發言。

教學預設:

1、品讀第一部分:

我們家是最窮的村中最窮的家。當時全中國的經濟形勢……而我們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窮的家。

教師引導:窮到什麼程度?引導學生結合相關背景,品讀“……最窮的縣。我們村在窮縣中是最窮的村,而我們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窮的家。”中三個“最”字的含義,並指導朗讀。

適時補充:(屏顯)

家裏日子是怎樣過的,我年齡太小,説不清楚。反正吃得極壞,這個我是懂得的。按照當時的標準,吃“白的”(指麥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麪或棒子麪餅子,最次是吃紅高粱餅子,顏色是紅的,像豬肝一樣。“白的”與我們家無緣。“黃的”(小米麪或棒子麪餅子顏色都是黃的)與我們緣分也不大。終日為伍者只有“紅的”。這“紅的”又苦又澀,真是難以下嚥。但不吃又害餓,我真有點兒談“紅”色變了。

——《賦得永久的悔》

我出生在魯西北一個極端貧困的村莊裏。我們家是貧中之貧,真可以説是貧無立錐之地。她手下的小嘍囉們曾兩次躥到我的故鄉,處心積慮把我“打”成地主,他們那種狗仗人勢窮兇極惡的教師爺架子,並沒有能嚇倒我的鄉親。我小時候的一位夥伴指着他們的鼻子,大聲説:“如果讓整個官莊來訴苦的話,季羨林家是第一家!”

——《賦得永久的悔》

教師總結:三個“最”字,讓我們理解了季先生童年家庭的境況。貧賤家庭百事哀。灰黃或許就是貧窮,就是作者對飢餓、對貧窮的深刻回憶。

2、品讀第二部分

可是我降生時祖父、祖母都已去世……幾次餓得到棗林去撿落到地上的幹棗充飢。最後被迫棄家(其實已經沒了家)出走,兄弟倆逃到濟南去謀生。

重點品析“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無父無母的孤兒”、“餓得到棗林去撿落到地上的幹棗充飢”的細節,為什麼“被迫棄家出走”,“逃”字的含義等等。

適時引導並補充:(屏顯)

母親的孃家姓趙,門當户對,她家窮得同我們家差不多,否則也決不會結親。她家裏飯都吃不上,哪裏有錢、有閒上學。所以我母親一個字也不識,活了一輩子,連個名字都沒有。她家是在另一個莊上,離我們莊五里路,這個五里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

——《賦得永久的悔》

總結:灰黃或許就是苦難的家庭,苦難的家世。那些父輩痛苦的記憶,留給季羨林先生深深的傷痛。

3、品讀第三部分:

一年吃白麪的次數有限,平常只能吃紅高粱麪餅;沒有錢買鹽……一年到底,就吃這種鹹菜。

重點品析:“一年到底”這個詞的含義。“一年到底”是什麼意思?“一年到底”説明了什麼?你能體會到那種生活嗎?明確:可見生活的艱辛,艱苦。

我三四歲的時候……這是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

重點品析:為什麼是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説明了什麼?

作者在寫這一部分的時候是一種什麼心情?哪些詞語體現了這種心情?是不是給“灰黃”不一致了呢?

討論明確:連吃一個白麪饅頭,都成了我一天的最高的享受。“最高享受的深層含義”——應該是帶淚的微笑——更折射了家中那種生活的苦痛!

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麥子比較多……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麪餅子盡情享受了。

重點品析:吃完了飯,為什又偷一塊吃?體會“盡情”的深刻內涵。

總結:作者就是這樣,如話家常般的敍述、沒有矯揉、沒有造作,只有質樸和真純,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童年所經受的苦難。

增加下面的內容:

屏顯:

季羨林先生的語言特點:

①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風格平實、誠摯,是不曲不隱的本色寫作。讀其文,可見其人。

②季老的文字平白淺近,沒有華麗詞藻,沒有駢四驪六,甚至不表露深愛和沉痛。

③昔年黃遵憲倡導“我以我手寫吾口”,季先生則是“我以我手寫吾心”。文字平淡如水,而其中對生活的感悟卻醇厚如酒,質勝於文,不捨本逐末以辭害義。

讓我們再一次朗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那種平和、沖淡而又質樸的情感。

4、品讀第四部分

家裏沒有一本書、連帶字的什麼紙條也沒有見過。”、“連有“山大王”這樣的同學都成為了驕傲。

重點品析:為什麼頗有驕傲之意?

總結:灰黃的童年或許就是單調、就是寂寞。

5、品讀第五部分

到了濟南以後,過了一段難過的日子……但我寧願再啃紅高粱餅子就苦鹹菜。

重點品析:為什麼會“從夢裏哭着醒來”?為什麼寧願啃紅高粱餅子就苦鹹菜?這説明了什麼?

總結:灰黃的童年或許就是孤獨的童年、難過的童年。那種心靈的寂寞和無助。一個六七歲的孩子離開了自己的母親,多少次夢中醒來。讓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那種精神的孤獨和心靈的無助怎麼能讓人相信和理解?

讓我們再一次齊讀文章的最後一段,體會作者——一個六七歲孩子離開母親後的那份深深的孤獨和內心難言的苦痛!

四、資料鏈接,悟童年

季羨林先生是怎樣面對這段生活的,又有着怎樣的感受呢?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到能表達這種感受的句子讀一讀,説一説。(板書:以苦為樂、受用不盡、習以為常)

齊讀:“每天最高享受”一節。

總結:這就是季羨林先生,雖然他用了灰黃來描述自己的童年,其實在他的內心深處存在着深深的感激。或許,也正是這種苦難的童年才成就了他堅忍不拔的個性和非凡的人生。(屏顯)

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背井離鄉,飄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

——季羨林《月是故鄉明》

他在《我的童年》(完整版)的結尾這樣寫道:(屏顯)

今天我把自己的童年儘可能真實地描繪出來,不管還多麼不全面,不管怎樣掛一漏萬,也不管我的筆墨多麼拙笨,就是上面寫出來的那一些,我們今天的兒童讀了,不是也可以從中得到一點啟發、從中悟出一些有用的東西來嗎?

讀了季羨林先生的《我的童年》你又有了哪些感悟呢?

季羨林先生長年任教北京大學,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其著作已彙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現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説,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

教師小結:其實,或許正是這些童年的“苦難”、“經歷”才讓季羨林養成了堅韌的品格,能夠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忍受孤獨努力求學,從而成為學貫中西的大師。有人這樣評價他:“生於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逝於安樂,用赤誠贏得生前身後名。”是啊,也許正是苦難的童年,才成就了一代大師。(板書:一代大師)

五、關照自我,説童年

同學們,到現在為止,你的問題是不是都解決了?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教師小結:後人在評價季羨林先生的時候這樣寫道:他“生於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逝於安樂,用赤誠贏得生前身後名。”是啊,也許正是苦難的童年,才成就了一代大師。箇中滋味,我們應該懂得。

季羨林先生用“一片灰黃”來形容他的童年,那麼你的童年是什麼樣的呢?你願意用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呢?為什麼呢?

生談自己的童年。

佈置作業:季羨林先生一生筆耕不輟,你們如果有興趣的話,就把我們自己的童年也寫出來吧,題目也可以叫做《我的童年》。

下課!

  《童年》交流課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品味雋秀的語言,在頭腦中再現優美的畫面;

2,感受並理解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3,培養學生的感悟創新能力及朗讀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雋秀的語言,理解作者對童年的愛

 教學難點:感悟創新,閲讀中再現優美畫面,

課型: 賞讀活動課

教法與學法:朗讀品悟法;賞析再現法;

課前準備:錄音機、輕音樂伴奏磁帶; 多媒體輔助課件

教學時數:1課時

  創意説明:

七年級教材第二單元選用了唐弢先生的《童年》。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詩,語言秀美生動,畫面豐富多彩,情感真摯充沛。本着“美文美教”的原則,我將其設計為賞讀活動課,採用板塊式的設計思路,在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説、美美地想的活動過程中,感受美、表現美、品味美、評説美、暢想美。本課注重學生閲讀的感受,讓他們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表達出來,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發現美,用自己的頭腦領悟美,用自己的語言傳達美,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一點浪漫、有一點創造、有一點暢想、有一點感悟。意在以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對話、在活動中交流,讓學生真正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有人説童年是一首歌,歡快的音符卻難以唱盡它豐富的旋律;有人説童年是一幅畫,絢麗的色彩卻難以描盡它多姿的回憶。那麼,就讓我們説童年是一首詩吧,讓色彩、旋律、情感共同燃燒成澎湃的詩篇,奉獻給我們所摯愛的童年!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誦——“童年呵,/是夢中的真,/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那麼,今天讓我們隨着唐弢先生深情的目光,一起走進他的《童年》,領略散文詩中謳歌的童年生活之美吧!

第一板塊:“ 美美地聽”——激趣感知活動

1、伴隨優美的輕音樂,快速默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些字詞你注意到了嗎?

認知下列字音、字形:(多媒體出示)

洗濯 鷓鴣 翱翔 驀地 踱過 倩影 笑靨 遨遊 採擷

2、教師配樂範讀課文。請學生美美地聽,初步感受作者抒發的感情;同時留意老師朗讀時表情達意的方法和技巧。

你感受到的作者的情感是什麼?大膽地説出來吧!(請學生自由地説出自己聽讀的感受來)

第二板塊:“美美地讀”——真情體驗活動

這樣優美的文字、這樣真摯的情感,你不想試一試嗎?來,在優美的音樂中想象童年的畫面,把你對童年的感情表達出來吧!

1、學生自由配樂朗讀,頭腦中再現優美的畫面,進一步感受作品的主題情感——對童年生活的熱愛和讚美。

請你一展身手吧!朗讀你最喜歡的一部分,並請告訴大家你所表達的情感,好嗎?

2、請學生配樂表情朗讀,讀出畫面的美,讀出作者的情。可就一個畫面、一個段落、一個部分來朗讀展示。

師生共同評價學生的朗讀,藉此指導朗讀,鍛鍊和提高朗讀能力,進一步領會作者的情感。

例如:“月/是她的臉,一抹輕雲/是她的笑靨,幾顆星星/是她的眼睛,晚風/吹過/垂楊,這上面/散佈着/她的風韻。”這一段要讀得緩和、柔美、深情,飽含對夜、對生活的讚美。

備註: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對詩歌內容情感的感悟與表達能力,不求全責備,重在鼓勵、欣賞、陶冶。

第三板塊:“美美地品”——品悟賞評活動

1、(多媒體出示)話題一:你感覺這首散文詩美嗎?美在何處?説説你的發現。

話題二:你能説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句子或詞語嗎?能否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話題三:文中有你欣賞的寫作手法嗎?可以指出來並説説你欣賞的原因嗎?

請自由選擇話題,從自己感受最鮮明的、興趣最濃厚的、發現最獨到的、領悟最深刻的方面賞一賞、品一品、説一説,比如一個凝練的詞語、一句傳神的描寫、一幅生動的畫面、一份真摯的情感、一種巧妙的寫法……當然,大家也可以合作探討。

2、學生反覆品讀,可在小組內合作探究、自由交流一段時間,然後表達自己的感受、見解。

備註:學生只要有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見解就好,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苛求深刻老練。旨在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發現、感悟興趣和探究、品悟能力,在師生與作品的交流中,相互借鑑,共同提高。

第四板塊:“美美地説”——再現創新活動

1、示範引導:這樣優美的畫面和情感,也激起了我創作的熱情。我對第三節中的畫面產生了興趣,將它創新改寫為:(多媒體出示)五月的陽光熱情地親吻着我的臉,瀟灑的清風調皮地拂弄着我的亂髮,慈愛的老牛,揹着我慢悠悠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田野這樣的清新,一望是無垠的碧波,路旁那金黃的油菜花在微風裏搖曳起舞,婀娜的身姿逗惹得柳枝也翩然顧盼了,恰遇到檐下多情的石榴揚起醉紅的笑臉,呵,你看它們不禁笑得全身酥顫了!此情此景,我又怎能不歌唱?再吹一曲短笛,給這美好的時光助興吧!

俗話説“拋磚引玉”,你的創作熱情點燃了嗎?展開想象和創新的翅膀,把你們欣賞的優美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吧!

2、自由創作,也可以小組合作。

3、表情朗讀(可按學生要求配樂)自己的作品,大家交流共賞。

第五板塊:“美美地想”——暢想延展活動

1、(多媒體出示)話題一:讀了這首散文詩,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

話題二: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情感,你讀了有什麼感觸?你想到了什麼?

2、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自由暢想表達。

備註:自由表達不限內容多少。培養學生閲讀作品後自然地聯繫自己生活、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的良好閲讀習慣。

隨堂練習:要求:依興趣自選練習,自主完成。

1、摘抄自己喜歡的優美詩句,反覆吟誦,最喜愛的也可以背下來;

2、就自己所喜愛的句式或寫作手法仿説、仿寫;

3、學用優美的、凝練的語言寫寫自己的童年生活;

4、將你的欣賞所得整理一下,把板書設計補充完整。

5、蒐集你所喜愛的名人的童年生活或有關童年的詩、文,積累素材並與同學交流。

  教學反思:

在“美美地品”環節中,學生可能較多地注意詞、句,注意描寫、畫面,對含義較深的語句和值得仿效的寫法,可能因水平所限而注意不到或説不好,這也不必過高要求,因為本課注重訓練的是學生的閲讀感受,教師亦應在學生賞析時適當提示和補充。當然,教師也可安排“質疑”或在解決練習時探究句子深刻含義,可在練習中安排句子仿寫,進行語言的學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品悟、探究、體驗、練習的環節中設計的話題是自由選擇的,必須給學生以真正的自由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童年》交流課教學設計5

  一、遊戲目標:

1、能夠參與小肌肉操作運動

2、會手腳協調的曲線走

3、在綜合練習走 跑 跳動作的同時,練習滾球

4、會雙腳連續跳5米以上

  二、遊戲用具:塑料車輪 皮球

  三、遊戲過程

1、小猴起牀(沿直線走)鍛鍊幼兒沿直線走的能力

2、跨過走地(雙腳連續跳)培養幼兒雙腳彈跳的能力

3、穿過樹林(手腳協調曲線走)培養幼兒能夠沿曲線走過障礙的能力

4、摘桃子 (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5、小猴騎車回家(滾球)鍛鍊幼兒的滾球能力

標籤:童年 教學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