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八年級語文上學期聯考試題及答案

校園2.01W

八年級語文是中學教育階段的一門主要的文化基礎課程,勤于思考好好複習語文知識,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八年級語文上學期聯考試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八年級語文上學期聯考試題及答案
  八年級語文上學期聯考試題

一、積累與運用(23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2分)

A、愧怍(zuò) 軒榭(x iè) 寒噤(jīn) 傖俗(cāng)

B、額枋(fǎng) 洨河(xiáo) 差使(chāi) 瘧子(yào)

C、勻稱(chèn) 傴僂(yǔ) 鏤空(lòu) 屬引(zhǔ)

D、飛漱(sù) 閿鄉(wén) 蟠龍(fán) 與能(jǔ)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2分)

A、雅俗之別 重巒迭嶂 鋭不可當 失之毫釐

B、張皇失措 因地制宜 蕩然無存 惟妙惟肖

C、巧 妙絕倫 自出新裁 黃髮垂髫 井然有序

D、四時具備 轉彎抹角 切切察察 微不足道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 (2分)

A、實踐證明,一個人知識的多寡,成就的大小.關鍵在於勤的程度。

B、記者又到學校採訪到了許多張老師的事蹟。

C、就目前來講中 國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還確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過中國男子足球隊的表現,使我們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重要。

4、下列文學常識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 (2分)

A、《駱駝祥子》中的劉四爺是個混混出身的車廠老闆,極端的自私自利。

B、《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追憶自己青少年時期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散文詩集。

C、《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主持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橋。

D、《背影》和《春》都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寫得散文。

5、古詩文默寫(10分)

(1) _________,猿鳥亂命;夕日欲頹,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2)坐觀垂釣者,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3)_________ ,獵馬帶禽歸。(王績《野望》)

(4)_________ , _________,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5)《送友人》中借落日將下抒寫故人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

(6)《黃鶴樓》中最能體現作者思鄉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

6、綜合性學習(3分)

橋,不是沒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築物,它體現着人類的智慧並給人以美感。八年級(1)班要舉行以“橋之美”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務。

(1)歷史上關於橋的故事和傳説有很多,如鵲橋相會,長橋樑山伯十八相送等,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橋的故事或傳説,請寫出來。(1分)

(2)生活中與許多“橋”,它們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陸地上,它們的建造不費一磚一瓦,但卻發揮了橋的作用,它就是心橋,我們心中想象之橋。同學們請展開聯想,以“ 是一座橋, ”的句式寫一句話。(2分)

7、閲讀下面兩首古詩詞,完成下題。(2分)

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同是寫秋,兩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麼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閲讀理解(37分)

(一)閲讀《三峽》一文回答8——12題(12分)

三峽——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 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8、解釋加點的字。(2分)

(1)略無闕處( ) (2)哀轉久絕( )

(3)沿溯阻絕( ) (4)屬引悽異( )

9、翻譯下列語句。(2分)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0、請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點。(2分)

11、文章花了大量筆墨,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直接描繪三峽的景物,第四段中寫到“漁者歌曰”,這是採用 的手法,其作用是

(3分)

12、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聞名於世,並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遊詞,向前來觀光的遊客介紹三峽的風景特點和時代變化。(3分)

>>>下一頁更多關於“八年級語文上學期聯考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