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雎教案優秀

校園2.61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雎教案優秀,歡迎大家分享。

關雎教案優秀

關雎教案優秀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窈窕”“淑女”“君子”等詞語含義,瞭解《詩經》“重章疊句”的語言特點。

2、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3、理解詩意,分析主人公形象,領悟詩情。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品、寫等方式學習詩歌。

2、音樂烘托,資料輔助。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淑女風範、君子風度,做文明敦厚之人。

2、正確看待君子對待愛情的態度,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人物形象分析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營造氛圍)

一、走近《關雎》--仰視

1、有一條河,緩緩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縷清風,每一絲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歲月的風塵無法將之淹滅,時光的足音無法將之覆蓋,所有的細節匯聚成一個個富有靈性的文字,輕輕跳躍……這條河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詩經》!

2、《詩經》簡介(屏顯)(生自讀積累)。

3、《詩經》是我國詩歌文學的鼻祖,孔子論詩,必從《詩經》開始,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能讓人“温柔敦厚”。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關雎》是“風”之始,也是《詩經》第一篇。孔子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讓我們帶着仰慕之情去聆聽那經歷了三千年之久卻依然鮮活美好的吟唱!

二、走進《關雎》--透視

聆聽先民吟唱:

1、自由讀,回顧詩歌朗誦常識。

(生先自由放聲朗讀課文一遍,然後據詩歌常識探討如何讀好這首詩,再據總結的經驗試讀。)

2、配樂讀,體會詩歌音韻美感。

(推薦同學示範朗讀,用聲音傳遞出詩歌的美感和韻味。)

3、同桌互讀,探尋人物內心世界。

(讀給同桌聽,並與同桌探討:這首詩講了個什麼故事,讀出了詩中男子怎樣的心路歷程。)

探究人物形象:

1、分析“淑女”形象。

(1)想象“窈窕淑女”模樣。那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女子讓他慕之求之,求之思之的呢?閉上眼,我們來想象一下她的樣子:微風輕拂,河水微漾,金色的陽光鋪灑在河面上,油油的荇菜在水中搖曳,一位挎着籃筐的姑娘不時彎下腰,輕快的採摘着荇菜……也許這個姑娘在我們腦海裏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像,但我們相信,她一定有--

(生隨老師設置的情景想象。明確:不僅有美麗的外表,還有美好的心靈。)

(2)詳解“窈窕淑女”(屏顯)。

(3)“窈窕淑女”的形象在詩歌中是通過她的什麼舉止表現出來的?朗 誦相關語句,感受詩歌重章疊句迴環往復之音韻美。

(男生先讀,女生輕和)

2、分析“君子”形象。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中男子是個“君子”?

(生找出反映男子舉止及心理活動的語句,邊讀邊品邊評價。)

小結:看來是一位德才兼備、有情有義、有禮有節的君子!既寫了他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未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感情率真、淳樸、真摯、健康,難怪孔子評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故事結果探究:他是否如願以償?反覆咀嚼詩歌最後兩行,猜想故事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

(先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自由發表見解,需有理有據有感慨。可能是現實,可能是想象,可能是做夢……允許答案多元化。)

小結:其實,無論結局怎樣都已不再重要!時間的帷幔後,所有的聚聚散散都隨風而散,只有這些簡約、典雅的文字沉澱下來,將她的美麗勤勞、他的真摯執著在我們的腦海中久久回放,將人類最美好的情愫綻放!日漸浮躁功利社會中的我們,是否更應將這古老而文雅的歌謠傳唱?

分角分層全班合作讀《關雎》。

改創優美篇章:

聽着大家深情的朗誦,我們彷彿又聽到了雎鳩鳥在沙洲鳴叫,我們彷彿又看見了採荇女在河邊忙碌,我們彷彿又感受到了男主人公無盡的思念……選擇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情景或一處細節,將其改寫成一段優美的散文或幾行意韻悠遠的小詩,擬個題目,甚至可以配上曲子!

(輕音樂聲中學生靜心創作,然後全班交流,師簡單點評。)

三、走近《詩經》--正視

(屏顯:王安憶語)

我們又似乎夢迴了三千年前的那一條河,那一片洲,依然是河水清清,草色油油。三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文明,《關雎》只是其中一扇小窗口,還有許多扇窗等着我們去開啟,我們當寤寐求之,我們當琴瑟友之!虔誠的破譯祖先文字的原碼,執著的探尋民族文化的源頭,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我們當永不止步!

關雎教案優秀2

一、教學目的及要求:

1、瞭解有關《詩經》的基本知識。

2、理解這首詩的主題。

3、瞭解詩中運用的反覆和賦、比、興等創作手法。

4、要求學生反覆誦讀,背誦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

理解這首古詩的主題。

三、教學難點:

瞭解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四、教法和學法:

誦讀法、師生互動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研究性學習法等。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大宋年間,遼國使者出使大宋,這遼國使者對大宋朝文人的才學早有所聞,於是,想以他本國一直無人能對的死對來為難他們。且聽他出的上聯是:三才天地人……,(多媒體顯示)

串講:這上聯一出,只見當時在朝的文武官員個個面面相覷,搖頭歎息,同學們,難道真被一小國使者難住了不成。我們來對對看,怎麼樣?不過,同學們對聯接觸得可能不多,我給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經》,“三才”的內容是天才、地才、人才。那什麼內容也包括三部分?請大家打開書本仔細閲讀《詩經》的註解一,你也許能馬上對出下聯。(學生看書,教師提示學生勾畫重點)

串講:有誰能對?(《詩經》風雅頌,很不錯,你已是半個東坡了。)

明確:幸虧我大宋朝有博學多才的東坡先生在,只見他略一沉吟,對:四詩風雅頌(多媒體顯示)《詩經》將大雅與小雅,合稱為“雅”,故此將“風雅頌”稱為“四詩”。三對四,天地人對風雅頌,非常工整,得此對句答覆,遼使為之讚歎驚愕,佩服得五體投地。

師:“風”指什麼?“雅”指什麼?“頌”指什麼?《詩經》是我國第一部……

串講:最能代表《詩經》成就的是“國風”。“風”註解上説是“地方歌謠”那到底是寫什麼內容的呢?為何有如此高的評價呢?我們來看《詩經》的首篇“關雎”,它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風的特色。

(二)理解主題

1、範讀全詩注意字音和停頓。(多媒體顯示)

2、自由讀(注意註釋中的字音)朗讀指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鳩”“洲”“逑”韻角中都有ou,並在同一位置上重複,要拖長讀,顯出聲音的迴環和諧。

3、齊讀(正音、停頓:關關/雎鳩)整體感知

提問:詩也就是歌。剛才我們已經瞭解到,風中的詩都是地方民歌。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歌曲?(愛情)

4、是男子追求女子呢,還是女子追求男子?何以看出?(多媒體顯示)

問:“好逑”、“窈窕”是什麼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讀音為第三聲,因為意思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歡配偶。“窈窕”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結合。)

串講:男子追求女子,經歷哪些過程?這整個過程我認為是一個完整的愛情故事,也可以説是愛情的三部曲。(多媒體顯示主題內容分析)

5、請同學們仔細研讀,哪三部(哪三個階段),用三個詞語分別概括。

學生討論:(相愛或相戀,相即互相,是雙方的。這是兩相情願嗎?)

明確:鍾情(多媒體顯示)哪幾句詩寫的是這一階段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多媒體逐步顯示)

串講:鍾情於女子以後,第二階段呢?用什麼詞語來概括?哪些詩句?(多媒體顯示)

“寤寐”“思服”什麼意思?討論後明確:追求(多媒體顯示)

串講:你認為追求的結果是怎樣的?理由呢?這一階段用什麼詞語來概括?

討論明確:結合(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多媒體顯示)“友之”“樂之”是什麼意思?

對這個結果歷來有爭議。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認為這是追求的結果,也就是結合了。理由是:鐘鼓是我國古代的大型樂器,不象現在的年輕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陣。撞鐘擊鼓不是隨隨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場的,只有貴族在迎娶新娘時才有如此隆重的場面。用琴瑟來比喻婚後幸福的生活。現在,也還用琴瑟之和來表現夫妻和諧。當然同學們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6、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能否概括本詩的主題?(歌頌對愛情的忠貞)(多媒體顯示)

7、有感情地朗讀。

(三)賞析藝術特色(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1、興

串講:剛才我們在分析詩歌內容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有幾句詩我們始終沒有提到。我們先看第一句:導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與後面兩句有什麼關係?(引出)(多媒體顯示詩句)

串講:這在表現手法上,叫興,或者説託物起興。它是一首詩或一章詩的發端。託什麼物興的又是什麼?(託“關雎”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為何不説“關關烏鴉”卻説“關關雎鳩”換句話説,所起興的事物和所歌詠的事物之間有沒有內在的聯繫呢?看註解“雎鳩是一種貞鳥”鳥類一般是羣居的,而雎鳩卻有固定的.配偶,也就是一夫一妻,這説明愛情的忠貞。同時就預示着這首詩的主題——讚美忠貞的愛情。由此聯想到世間美好的婚姻愛情。它在詩中的作用很重要,可以寓意、聯想、象徵,烘托氣氛等。

這首詩中有大量的“興”句,請同學們在以下幾節中找找看,(先言什麼,興什麼?)

討論明確:首章以雎鳥的成雙和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應配君子的聯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無方,隨水而流,興起淑女之難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起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正是運用了興的手法,詩歌將人物內心的感情較好地揭示出來了。(根據分析多媒體逐步顯示)

2、比、興經常和比結合使用,在興的同時,又有比。所謂“比”,簡單地説,就是比喻。(多媒體顯示)我們剛才分析“興”時,同時就有“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還有以荇菜的左右無方,隨水而流,比喻淑女的難求。

3、還有一種很重要的表現手法:賦,所謂“賦”,是鋪陳其事,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説,就是敍述和描寫。這首詩也大量的用了賦這種表現手法。同學們,能找到嗎?(全詩寫愛情故事就是用了“賦”)。

四、欣賞音律(音韻美)

1、重章疊唱

現在我們分組對讀,來思考一下《詩經》在藝術上具有什麼特點?(反覆)

師:對,有哪些句子是“反覆”?

明確:第二章中“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與下文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準確地説應該是“重章疊唱”,(多媒體顯示)這種手法對後代詩歌的影響很深遠,如現在的歌曲,在高潮部分再三反覆,這是為什麼?這樣唱才覺得過癮。使的詩篇迴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歎的效果,突出了詩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長的效果,增強了感染力。這正是民歌的一個特色。(如好一朵茉莉花)

2、偶句入韻

在音韻上,除了重章疊唱以外,還有什麼特點?再讀詩歌(押韻)我們以第一小節為例,看看有哪些韻腳?押了什麼韻?首句鳩”“洲”“逑”韻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全篇三次換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

3、雙聲疊韻

師:詩歌在用詞上也非常講究,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兩個韻母相同的)“參差”是雙聲;(兩個聲母相同的)“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兒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四)對後代文學創作的影響(多媒體顯示)

請閲讀下面幾首詩歌,分析它的表現手法。

《孔雀東南飛》漢樂府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齊讀,思考:這首詩繼承了《詩經》哪種表現手法?根據學生的回答顯示答案:(興)(其他幾首用同樣的方法。)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比興)

《雨霖鈴》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賦)

《紅燭》聞一多

紅燭啊!這樣紅的燭!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火—點着靈魂?

紅燭啊!……(重章疊唱)(用啟發性朗讀學生很快能回答)

總結:由此可以看出,詩經中的表現手法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的深遠:從漢樂府到唐詩、宋詞,甚至現代詩歌。

實錄

(課前播放歌曲《關雎》,營造一種濃濃的詩意氛圍。)

師:今天我給同學們帶來一幅畫,請同學們先欣賞欣賞(屏顯畫面):一對呱呱鳴叫的水鳥歡樂地嬉戲

在青河洲,長長短短的碧綠水草隨水漂流,看到這幅畫,你會想到什麼呢?

生:春天。

生:希望。

生:愛情。

師:想像很豐富,那麼同學們知道三千年前的人們又是怎樣聯想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聆聽三千年華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東方文明輝煌。

師:未讀《詩經》,先聞其名,《詩經》究竟是怎樣一部書,哪位同學為我們介紹介紹?

生:《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又稱“詩三百”,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

師:善於查閲資料,好。《詩經》是詩歌的源頭,讀着《詩經》,你會覺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那麼,大家知道冠於《詩經》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詩嗎?

生:《關雎》。

師:不錯,是《關雎》。孔子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今天這節課,我將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關雎》

[一唱三歎吟誦《關雎》]

師:學習詩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麼?

生:朗讀。

師:朗讀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生:讀準字音、節奏、重音。

生:還要注意語氣感情和表情。

師:看來,同學們掌握了不少學習詩歌的經驗。現在,請大聲自讀課文,對照註釋,讀準字音和節奏。

(生自讀,師板書課題。)

師:哪位同學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他讀的怎樣?

(生説,師評。)

師:齊讀一遍,讀準字音和節奏。(齊讀)

師:字音、節奏把握的不錯。聽着同學們琅琅的讀書聲,老師也忍不住想來讀一讀,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師配樂朗讀)。

(師讀完,掌聲響起。)

師:説説看,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

生:這首詩寫一個青年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愛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過程。

師:語言準確、簡潔。這首詩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優美動人的愛情故事,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大聲朗讀,可以小聲吟誦,還可以閉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畫面。老師先給同學們做個示範,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我在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句詩的時候,眼前不禁浮現出這樣的情景:碧藍如洗的天空下,一條玉帶似的河流靜靜流淌。河中的小島上,芳草如茵,一對對雎鳩鳥在草叢裏、河水邊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戲……你的眼裏心裏會出現什麼情景呢?請同學們邊讀邊想。

(生自讀,想像畫面)

師:説一説,你看到了哪些畫面?

生:我在讀“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這幾句詩的時候,好像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清清的小河邊,一位身穿粉紅色衣裙的少女正兩手不停地在水中採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長髮輕束腦後,直垂腰際。她雙袖挽起,露出瞭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轉,笑容粲然,像三月桃花一樣美麗。

師:好一幅清新怡人的少女採荇圖。

生:我在讀“優哉遊哉,輾轉反側”時彷彿看見了這樣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懸,萬籟俱寂,屋子裏滿是明月的清輝。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在牀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採荇少女的美好身影使他魂牽夢縈,意醉神迷。

師:生動的語言描摹了君子寤寐思服的畫面。

生:我在讀“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這兩句詩時看到了這樣的畫面:紅對聯,紅窗花,紅蠟燭,紅衣,紅蓋頭……鑼鼓陣陣,鞭炮聲聲,喜氣盈盈。

師:君子淑女,相親相愛,比翼雙飛,好生讓人羨慕。這是現實嗎?

生:想像之景。

師:雎鳩和鳴、少女採荇、君子寤寐思服、君子淑女琴瑟和諧的畫面,一一展現在我們眼前。請同學們任意選擇你喜歡的一幅畫面,同桌互讀,看能否讀出情感,讀出韻味。(生讀,做陶醉狀。)

師:哪兩位同學讀一讀君子長夜難眠的詩句?

(兩生讀)

(師生同讀)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挺投入,現在,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生齊讀)

[美不勝收品味《關雎》]

師:好詩不厭百回讀,同學們一遍比一遍讀得好,可見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説: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關雎》被冠於《詩經》三百篇之首,一定有着獨特的藝術魅力。請同學們深入研讀這首詩,小組討論交流,以“我從()這一句、這幾句或這首詩中,品出了《關雎》的()美”的句式,説一説你的思考和發現。

(師板書“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瞭解學習進展,引導分析,最後全班交流。)

生:我從“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這幾句詩中,品出了《關雎》的人物美。(師板書“人物”)

生:這幾句詩寫出了採荇女的勤勞能幹,心靈手巧。

生:我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幾句詩中,品出了採荇女是一個文靜美好,賢淑善良的女子。

生:我從“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遊哉,輾轉反側”這幾句詩中,品出了《關雎》的人物美。詩中的年輕人對愛情非常執著,他愛慕、追求美麗的採荇女,求之不得時,日思夜想,輾轉難眠,可見,他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師:你很有發現的眼光。

生:我從這首詩中,品出了《關雎》的語言美。(師板書“語言”)

師:何以見得?

生:押韻,讀起來很好聽。

師:有道理。僅此而已嗎?

生:“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句式大致相同,聽起來悦耳。

師:大多數句子相同,少數字詞不同,這是《詩經》特有的藝術表現手法,叫(停頓)——

生:重章疊句。

師:除這幾句外,還有哪些詩句也是重章疊句?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生:刻畫了採荇女的勤勞能幹。

生:使採荇女的形象深入人心。

生:可以看出君子對她愛慕之切。

生:表現了君子對愛情的執著專一。

師:同學們還有新的發現嗎?

生:《關雎》的語言美還體現在用詞的準確傳神上。

師:能舉例説明嗎?

生:如“流”、“採”、“芼”這三個動詞,“流”是“撈取”的意思,“採”是“採摘”,“芼”是“挑選”,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採荇女勞作時的情形,嚴謹有序,一絲不苟。

師:除此以外,還有哪些字詞用得好?

生:“參差”二字修飾“荇菜”,寫出了長短不一的荇菜在水中漂流的具體情態。

生:“窈窕”用得好,刻畫了淑女的美好品德。

生:“優哉遊哉”的“悠”用得好,“悠”,“長”的意思,這個詞惟妙惟肖地描寫了小夥子長夜難眠、輾轉反側的情形。

師:這首詩用詞準確傳神,同學們找的詞也極具代表性。從字裏行間,同學們品出了《關雎》的人物美,語言美,用心品味,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多發現——

生:我從這首詩中,品出了《關雎》的意境美。(師板書“意境”)

師:簡述你的理由。

生:“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兩句詩寫了關關鳴叫的雎鳩鳥,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還有參差的荇菜,美麗的採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畫面,有情感,交織融合,意境優美。

師:由景及人,觸景生情,這就是《詩經》特有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起興”。

生:我從這首詩中還品出了《關雎》的情感美。

師:何以見得?

生:君子初見淑女時,心中充滿着喜悦和愛慕之情,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來;君子追求淑女時,特別是“求之不得”時,內心一定是焦慮、苦悶、失望的,從“優哉遊哉,輾轉反側”可以看出來,情極生幻,睡夢中、嚮往中,出現了和淑女相親相愛的愉悦情景,此時此刻,君子的內心一定會滿溢着陶醉和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可以為證。因此,我認為這首詩抒發的情感是生動細膩、健康明朗、質樸直率的。

師:從字裏行間,同學們品出了《關雎》的人物美,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實,它的魅力,它的佳處,還遠遠不止這些。這首詩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於難於自拔的低沉哀吟,難怪孔子説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看來,被冠於《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詩趣盎然美讀《關雎》]

師:美詩若美讀,定能錦上添花,別有意趣。現在,分男女生兩大組配樂朗讀《關雎》,比一比,看哪個組的朗讀技高一籌。(生充滿期待,躍躍欲試。)

(男生、女生配樂齊讀)

師:男同學讀出了陽剛之美,女同學們讀出了柔情之美,平分秋色,不相上下。現在,老師想和同學們合作,共同演繹《關雎》之美。

(師領讀前四句,全班齊讀前四句,第五句開始男生先讀,女生後讀,形成一種參差錯落之美,最後兩句詩男生讀兩遍,和女生的朗讀合在一起。師再輕聲朗讀前四句。)

(師生美讀,其樂融融。)

師:美詩可美讀,美詩也可以歌唱,因為詩歌本是可以和樂而歌的。同學們想不想聽今人譜曲的《關雎》?

生:(大聲)想。

師:現在,讓我們和着音樂,一齊深情吟唱這首傳誦千古、經典古樸的愛情歌謠。

(課件播放歌曲《關雎》,師生齊唱)

[結束語]

(音樂再次響起)

師:《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淨。課後,讓我們進一步聆聽華夏先民吟唱,吟誦優美文字,傳唱古老歌謠,進一步感受我國古代文明之輝煌!

教學反思

本詩是《詩經》的首篇,運用“比興”和反覆詠歎的手法表達思想感情,給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本詩還注重音韻和諧,是訓練朗讀的好材料。誦讀欣賞既要誦讀更要欣賞,學生應在誦讀中培養語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誦讀中形成良好的欣賞品味和高尚的審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誦讀與欣賞不能割裂開來,兩者是交融的。誦讀欣賞很講究誦讀,但這種誦讀不能停留於一般的朗讀,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讀出詩、文的韻律節奏之美,要讀出詩、文中字裏行間藴藏的真摯感情。

全詩寫一個青年男子對他所喜歡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愛情幻想。共分四章。首章四句,以雌雄鳩鳥和鳴求偶連類起興,寫青年男子(君子)對“窈窕淑女”一見傾心,被她的嫻靜漂亮所打動,想和她結成配偶。次章八句,寫男子對女子的相思和熱戀到了“寤寐求之”的程度。第三章、第四章,寫男子以琴瑟、鐘鼓追求意中人,彷彿那位窈窕淑女在鐘鼓聲中與他真的結成了美滿姻緣,詩篇反反覆覆吟唱男子對女子的思戀、追求過程,詩意層層遞進,感情奔放熾熱,體現了民歌樸實清新的風格特色。

這是一首典型的愛情詩。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學,他們(她們)正處於青春期,他們(她們)對愛情有着一種渴望瞭解的心理,同時他們(她們)往往又體現出一種非常害羞的心理。

所以我們面對這首詩絕對不能“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和學生一起探討這一古老而神聖的話題,尤其是通過這首描寫君子對淑女思念得輾轉反側並進而以琴瑟和鐘鼓追求的愛情詩。但是在探討的時候必須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膚淺了,否則就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基於這點考慮,這堂課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中產生正確的愛情觀。在解析《關雎》的基礎上,通過詩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詞過渡到對真正的愛情闡釋中。我先讓學生迴歸中國古代社會的愛情故事。學生在蒐集討論的基礎上主要蒐集到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愛情故事……然後我讓學生思索是什麼讓這些愛情能夠永恆。然後我進行總結:千年的歲月沒有抹去這些愛情的榮耀,空間的轉換也沒有褪去這些愛情的光環,風雨的歷練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與質感。每年的七夕我們都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雖然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是悲劇性的,然而“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依然昭示後人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梁山泊和朱英台的愛情化為了蝴蝶,穿越時空的隧道依舊飛舞於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説真正的愛情應該能夠經受住時空的考驗。最後學生自然而然將周圍同學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愛情愛情進行比較,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關雎教案優秀3

[教材分析]:

《關雎》寫一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悦。教學本文,應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應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直至成誦;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瞭解《詩經》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認識《詩經》在中國文學的重要地位另外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詩經》中的名篇,提高詩歌鑑賞的能力。

課堂教學採用朗讀法、討論點撥法、品讀法等教學方法。注重自主學習、自我探究,全面領略詩歌的美感,力求在詩歌鑑賞和文化積澱上都有所收穫。

[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反覆朗讀,直至成誦。

4、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於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本稱《詩》,編成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詩三百》。孔子將《詩三百》做為道德教育的教材,後來儒家學派把它當成經典,奉為“五經”之一,才稱為《詩經》。《詩經》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於寫實精神,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説明對它評價很高。孔子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詩經六藝:風、頌、賦、比、興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提示:第一章的妙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形成全詩的基調。第二章、第三章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悦。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四、解題

《關雎》是《詩經》開卷的第一首詩,歷來為人重視。它描寫了一個青年小夥子偷偷地愛上了一位姑娘那種單相思的動人情景。所以本詩可以理解為一首愛情詩。“關雎”是以詩歌首句中的兩個字作為題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標籤:關雎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