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人教版四年級《頤和園》教學設計

校園1.41W

《頤和園》這篇課文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以下是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人教版四年級《頤和園》教學設計,更多教學設計請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人教版四年級《頤和園》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頤和園是一座依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典範。長於鑑賞的乾隆皇帝有詩云:“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七冊第18課《頤和園》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旅遊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以遊覽的路線為線索,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學情分析:

1、四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能夠抓重點詞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一單元的“自然景觀”的教學中,學會了邊讀邊展開想象的方法,能夠把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

3、具備了對資料進行蒐集的能力,但對蒐集到的資料整理能力還有待培養

4、在寫遊記類的文章,能夠按照遊覽的順序進行描寫,但是在具體觀察某一具體景物的方法上層次性還不夠,對於這一方法的指導還應加強。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技能目標

①通過對詞句的理解,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訓練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②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從中得到陶冶,激發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點:

⑴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中景物的特點。

⑵學習本課的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本課的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思路:

《頤和園》一課,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分別寫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優美景色。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認識到遊覽景物要有一定的順序,並注意觀察點的轉移;同時還要注意作者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所以在教學《頤和園》一課,我按照了“理清順序”“抓住特點”“展開想象”這一思路進行了本課設計。

教師重點指導“長廊”的學習,指導學生充分地讀書,抓住重點詞句從語言文字中體會長廊的“長” 和“美”,並引導學生總結作者描寫長廊的方法(先看整體——看廊內——看廊外)。在這一方法的指導下,學生自學“萬壽山”內容,説説作者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觀察景物的方法。這一由扶到放的引導,使學生既學到了方法,又培養了能力。

在學習“昆明湖”這部分時,我針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採用了“小導遊”的教學方法,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課外查閲的資料,介紹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橋”“堤岸”“湖中的小島”各部分的景點。 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

頤和園中每部分景物的特點不同,所採用的學習方法也不一樣,但一切都本着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原則,達到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能力的目標而進行教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頤和園的導遊示意圖,頤和園中景物圖片,課件。

學生準備:蒐集頤和園的的風光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理順序。

1、揭題,讀課題。

2、自由讀文,思考:作者遊覽頤和園,看景物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呢?(遊覽)

3、你能看着示意圖,把作者遊覽頤和園的順序説一説嗎?

4、教師小結:在文章中,作者介紹遊覽順序時,很注意用詞和語句的連接,讓我們讀一讀。出示幻燈: (生齊讀。)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 登山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

5、老師板書:

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過渡:讓我們跟着作者去細細遊賞這美麗的頤和園吧。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時,我設置了“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因為在預設時學生可能説不出順序,所以我出示了頤和園的景點示意圖,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在示意圖的直觀視覺下,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這樣文章的順序學生便了然於胸了。再出示文章表達遊覽順序的五個語句,使學生一下子明白並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及語言的表述。)

二、學習“長廊”特點

1、首先,我們來到長廊,這條長廊有什麼特點呢?

請你讀讀第2自然段,體會語言文字,用筆畫出能夠體現長廊特點的詞語或句子。

2、交流:出示幻燈

能通過你的朗讀告訴大家長廊的特點嗎?

指名讀,師範讀,齊讀

綠漆的柱子 ,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長”:①你抓住了數字,讀出了長廊的長。師板書:七百

“七百多米”大概有多長?(熟悉距離舉例,如操場),這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長廊,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因此1992年,被認定為“界吉尼斯世記錄”。這麼長有什麼感覺?(一眼望不到頭)

②(齊讀),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它到底有多長,好嗎?

③小節:通過你們的朗讀,長廊彷彿真的來到了我們的眼前 ,看來列數字的方法很有用。

體會廊內的“藝術美” (師隨機總結)

① “人物、花草、風景”——畫的內容

“五彩的畫”——顏色多,漂亮

“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作者通過比較(師板書:...沒有...相同..)

説明畫的不僅多,而且內容豐富,其實,不止橫蹇上有,枋樑上,亭子內部都是,這樣大大小小,加起來達到了14000多幅呢。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看到什麼美景就讓畫師畫下來,都花在這上了。你説長廊美不美呢?

②你現在又會怎麼讀呢?指名學生讀,齊讀。。

過渡: 廊內的繪畫藝術美通過你的朗讀傳達給我們了。 還有哪兒也很美呢?

體會廊外的“風景美”:

① 生自讀句子體會鮮花不敗, 微風送爽的怡人風景。

②你喜歡花香嗎?讓我們吸一口氣,讀一讀這句描寫廊外的風景的語句吧。

3、想不想去看看長廊呢?播放畫面

師:這些都是我國的古典名著啊,民族英雄,神話傳説,花草魚蟲......

還想再看嗎?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老師怎麼能放得完呢?

⑤説話:走進這樣的長廊,就像 。(指名説)

師引導學生練習説話,屏示:

“走進這樣的長廊,就像...”

師:這裏有神話故事,有民間傳説,還有歷史故事,“走進這樣的長廊,就像...”

這就是世界上最長的畫廊,這幅畫裏有風景,有人物,行走在這樣的長廊裏,就像...

這樣的長廊裏,我們觸摸到的是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啊。

⑥帶着這樣的情感,我們再來讀長廊。(配上琵琶樂)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了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薰陶,享受審美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比較長廊與學校操場的長度,通過比較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並以朗讀為主要手段,充分調動學生,以讀句子、説詞語、談感受來學習體會頤和園的長廊之美。儘管長廊的景色很美,課件中準備的圖片也很豐富,但是對於語文學習,要使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對語言感悟是第一重要的。所以,在學生的感悟達到一定的情感認同後,我才出現圖片和學生一同欣賞。在語言文字的想象的美和實際圖片的美相交融的時候,長廊的魅力便會深深地吸引學生的心,自豪感便會油然而生。此時,對學生進行“走進這樣的長廊,就像......”的練説,既是情感的抒發,又是語言文字的訓練,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為一體。)

過渡:看得出,你們都被這廊外的的美景吸引住了,廊內的藝術美,廊外的風景美,相映成趣,這就使我國的園林藝術,因此,長廊成為了頤和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作者是怎樣看長廊的呢?

5、 屏示:師引讀

整體看——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看廊內——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小節:原來作者就是這樣看長廊的,生讀

先整體看,再看廊內,最後看廊外

遊頤和園要有順序,介紹具體的景物原來也是非常講究順序的。作者就是這樣三看長廊,連句成段,用列數字,作比較寫出了長廊的美。

(設計意圖:體會語言文字之美,感悟描寫方法之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這部分教學中,引導學生突破難點,體會作者觀察的方法,為下個環節的自學做好準備。)

過渡: 游完美麗的長廊,我們就來到了萬壽山, 作者又是怎麼看他們的呢?又有什麼特點呢?

三、學習“萬壽山”

1、出示自學提示:

①自由讀3-4節,

②想一想,作者又是怎麼看它們的呢?畫出表示遊覽順序變化的詞句。

③這些景物特點的詞句, 再細細地品讀。

2交流:

A作者來到萬壽山是怎麼看景的?(抬頭一看 向下望 正前面 向東遠眺)

B教師引讀:作者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C這些景物又有什麼特點呢?(學生交流,師隨機點撥、小結。)

“高”___

①“聳立”一詞很準確,難怪人們無論站在哪個位置,只要抬頭一看,就會説:那就是——佛香閣

②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高

③“閃閃發光”“金碧輝煌”這兩個詞連在一起,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壯麗 光彩奪目)“排雲”二字出自古詩句“神仙排雲上,但見金銀台”,神仙都要駕着五彩的雲來了,看到了怎樣的房子啊。這就是皇家建築的宏偉,讓我們捧起書,挺直腰,讀出這皇家建築的宏偉氣勢。

④(男生讀)

壯美:①作者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看到萬壽山上怎樣的景象呢?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樹叢 ( )琉璃瓦屋頂 ( )宮牆 一排排( )的宮殿

這樣的顏色配上這樣的古建築,既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美,)又讓人覺得萬壽山景色的壯麗。

②昆明湖的美:

“昆明湖”——靜 綠。屏示: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作者這是什麼句子?(板書:像)把昆明湖比作?這樣一寫,你覺得把昆明湖寫得怎樣了?體會“滑”: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就像在冰上滑動,像在鏡子上滑過,更説明水面的“靜”就像鏡子一樣啊。如果用“劃”呢?

讀句子,發現問題,辨別“滑”和“劃”

③(女生讀)要求讀出昆明湖的靜美。

(設計意圖:教師是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在這部分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體會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的特點。通過引讀這一讀書方法讓學生感悟作者不同地點,不同角度看到不同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通過比較“劃”和“滑”的不同效果,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過渡:在這兒,作者先看佛香閣,再看排雲殿,又變換位置和觀察的角度寫出了萬壽山的美,也是很有順序的。在頤和園,佔地面積最大的還不是萬壽山呢?是...

四、學習“昆明湖”

1、(播放畫面) 師述:煙波浩渺的昆明湖佔整個頤和園的四分之三,我們可以登上萬壽山向下看,也可以來到昆明湖畔漫步,來到湖心的小島上,走上十七孔橋。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角度,一定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覺,那你最想到哪兒?請你找到相應的語句去細細發現它的美吧!學生自由讀

2、交流:

師:喜歡昆明湖嗎?就連乾隆皇帝都説“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誰願意當個小導遊帶着我們去遊玩呢?

指名介紹,

我想帶大家到(),因為這裏( )。

謝謝你帶着我們去看(十七孔橋...),聽了你的介紹,我也想去那裏看一看。

①“十七孔橋”——獅子多,作者又在做比較,“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十七孔橋的石欄杆的128根望柱上,都雕刻着姿態各異的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鬧,有的你追我趕,有的凝神觀景,個個惟妙惟肖。

②小島:綠

③堤岸——垂柳美

3、師小結:

①我最想帶大家泛舟昆明湖,因為昆明湖靜得...綠得...兩岸的垂柳,岸邊的長廊,萬壽山上的佛香閣,排雲殿倒映水中,那真是“舟行碧波上,如在畫中游”啊!

②跟着小導遊們欣賞了昆明湖的美景,深切地感受到乾隆皇帝説的(齊讀)“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

(設計意圖: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讓學生當小導遊,來介紹昆明湖的美,這樣便把學生帶入“情境場”,實現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欣賞。學生對頤和園的讚美,對昆明湖的喜愛,對中國世界遺產的景觀的自豪感便在他們的導遊介紹中盡現。設計中也實現了多重對話的目的。)

五、總結

①在頤和園中除了精美的長廊,壯美的萬壽山,秀美的昆明湖,還有哪些美景呢?(智慧海、知春亭、大戲台、玉帶橋、石舫……)

正像作者所説的那樣:(學生齊讀,師板書:美麗)“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它的美麗的説也説不盡 ” 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作者在開頭和結尾讚美了頤和園的美麗,中間按照遊覽的順序,移步換景分別寫出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②頤和園這座昔日的黃家園林已經被記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了人人可以去遊賞的大公園,它的美麗説不盡,説不盡的又豈止是頤和園呢,在我們陝西,可以去遊覽《兵馬俑》..放眼我們的祖國, 還可以去“故宮”“張家界”“樂山大佛”...中國已經有40個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居世界第三。多麼讓人驕傲的中國啊,課外,就讓我們蒐集我國“世界遺產”的資料,漫步其中,細細遊賞吧。

(設計意圖:課文只是一個引子,把他引進來,讓他走進去,品嚐探索的樂趣。通過此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繼續瞭解中國“世界遺產的願望”,感受“世界遺產”的魅力。)

六、作業

蒐集有關我國“世界遺產”的資料,可以是圖片、詩詞、也可以是故事、傳説,從中感受“世界遺產”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