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課議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1

今天,全市數學教師匯聚一堂,一起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獨學”環節研討課。

從今天的兩節課,我們不難發現以下亮點:

一、 注意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和諧的教學氛圍,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條件。尹老師課前和學生一起玩做相反的遊戲,師生臉上掛着開心的笑容,真正做到學生溝通,拉近師生距離,做好“高效課堂”的前奏。

二、 選擇恰當的閲讀時機

教材既是教本,更是學本,自主學習首先應從“我能讀”教材做起。尹教師從生活中的圖形去掉花外衣引出數學中的三角形,讓學生動手畫和用自己的話説“你認為什麼是三角形?”學生看着自己畫的三角形試着總結,“我們概括的和書上的一樣嗎?”讓學生在想説出來卻説不出或説的不完全正確的時候,老師讓學生第一次讀書。李老師讓學生獨立解放程,並找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同學進行板演,學生的書寫格式肯定是有對有錯,是在學生想做卻做不出或者不能判斷做的是否完全正確的時候,李老師抓住這個閲讀時機讓學生二讀課本,會解方程——這就是學生真正需要“讀”。

三、 精心設計練習,體會學習快樂

練習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質量,兩位教師精心設計的練習題由淺入深,形式多樣,讓每個學生練習的過程中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感悟數學的魅力,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習慣等在編織精巧的練習過程中得到培養,讓學生能夠自主—快樂地學習數學。

聽完這兩節課,使我想到這樣一句話:你講給我聽,我是要忘記的,你做給我,我説不定記住了,你若讓我參與,我肯定能夠學會。讓學生在我們的課堂中自主起來,靈動起來吧!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2

學校的每期新書推介導讀活動中,我認真拜讀了《怎樣觀課議課》這本書,感覺自己受益良多。陳大偉教授提倡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教師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觀課議課”理論,通過書中一個個生動案例的詮釋,讓人讀完不禁眼前一亮、為之震撼。

“觀課議課”,與以往的“聽課評課”有何不同?書中作了詳細闡述:觀課與聽課比較,“聽”主要指向聲音,“聽”的對象主要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有聲語言往來;而“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包括一定的觀察工具)收集課堂信息。更重要的是,觀課追求用心靈感受課堂,體悟課堂。評課與議課比較,“評課”側重對課的好壞下結論、做判斷;“議課”是圍繞觀課所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的過程。其實名詞的變化不是重點,重要的是研究課堂教學的實質理念與方式方法。

研讀《怎樣觀課議課》一書後,再反思以往我們慣常的聽課評課活動,更為觀課議課理論折服。我想在今後的觀課議課中,有一下幾方面是要注意加強的:

1、加強交流。常常我們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聽課的內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課題也不會事先做些瞭解準備,這樣對於不熟悉教材的人來説,聽課的效率就會很低。通常上課者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及意圖聽課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聽課的過程中自己慢慢揣測體會,而如果課前上課者有所説明、聽課者有所瞭解,那麼聽課過程中目的性就會更明確,效率也會更高。在議課的過程中,平等的交流更為重要。陳大偉教授指出:觀課議課不是為了展示教師自己多麼出色優秀,而是為了發現和解決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課者和觀課者消除隔閡、直面問題、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議課的成功。

2、明確主題。通常的聽課評課活動往往面面俱到,這種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隱含着聽課者對課的思考不夠深入,泛泛而談,在有限的研討時間內不能使議課達到一定的深度,對上課者的幫助不大。陳大偉教授提倡觀課議課要有相對集中的問題和主題。看看書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這一點。比如:一節課超時,探討是哪些地方“浪費”了時間?語文課觀察教師在指導學生閲讀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題才能有重點,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學論教。我們習慣在聽課時關注教師是怎樣教的。有時甚至過分注重教師的語調、體態、形象等帶有表演特質的因素。很多時候我們把教學效果不理想歸罪於學生,常常我們會説:你這樣設計是好的,就是學生不配合。加涅認為:教只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重點,以學的方式、效果來思考教學方式的合理性,這樣才能更有效的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4.加強反思。教學反思是當下大力提倡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式。觀課議課的目的是改進課堂教學,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所以無論是上課者還是觀課者,不能滿足於這一課的順利結束。應該立足於一課而放眼於將來,要通過眼前這一課的研究與思考,對自己教學行為背後的觀念進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學行為長效的改進。

革新教學觀念,從觀課議課做起。真正深入進去,切實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加強交流,強化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合格教師。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3

認真學習了《觀課議課的準備》這一節的內容之後,讓自己思考了很久的是其中的一項:觀課議課的參與人員。

專家講:參與人員可以有專家、領導、家長、老師、學生……,那麼要精簡的話,首先是簡家長,其次是簡領導、簡專家、簡學生,最後剩下觀課議課的主體——教師。而這個主體中同學科(甚至同年級)老師人多共同語言多,可以參與觀課議課。象我們這種小特科的教師還是渴望跨學科觀課議課的。首先,我們小科教師為數少,參與的人員與課程都比較少,學習的機會就比較少了。其次,我認為共同語言多有利於深入研究,不同語言多卻有利於開闊視野,取長補短,除了具體教學內容,畢竟學科間還有很多可以互相啟發和借鑑的東西。其它學科的教學風格、教學模式我還是都可以拿來借鑑的。所以我也真誠的希望學校不要將語、數等大學科搞成學科式教研,而把我們小科教師拒之門外。

“如果只有我一個人,怎麼辦?只要不墜青雲之志,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觀察、反思、改進,“人人可以為堯舜”!”同意此觀點,但我會很寂寞、很無助。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4

觀課議課頭次聽説,沒有培訓如籠中之鴿,聽x局長一説,真是大有收穫。以往評課婆婆太多,獻課者苦累不説,評課時只能聽喝,一肚子委屈向誰訴説。聽聽網上同行怎麼嘮嗑:“‘我工作時就怕領導聽課評課——就跟挑刺似的。’、‘我看你不順眼就聽你的課’、‘我們這裏聽課一般就是要整人’、‘就是找你的碴’、‘在很多學校,領導就是天,她説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一輩子都翻不了身。’”這樣的教研氛圍,教育改革怎能高奏凱歌?相信所有教師都作過公開課,無論是作為有待提高的年輕教師,還是具有示範意義的資深教師,公開課似乎就是盡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

為此,歷經幾輪試講,反覆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聽課老師呢,事先對該課一無所知,臨時坐進課堂。一堂課觀摩下來,首先要對該老師的教學情況依項打分。若有評課的要求,則聚集老師來評論一番,視該老師情況而定,或者給予其高度肯定,或者以譭譽參半,或者以“僅供參考,很不成熟”的旗子下提出批評意見。上課的老師一律是謙虛的,謙虛之後,心裏暗暗下定決心,不是萬不得已,就決不再開課了。

觀課議課的春風來啦,“觀”是選取案例,“議”是對選取案例的討論和分析。“觀課議課”的主題可以預先研究和準備。在觀課的過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選擇地,把該觀察的東西觀察得仔細一點。為了避免預定的問題和現象在課堂觀察時撲空,預先確定的主題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為課堂教學發展變化具有不確定性,所以還應該承認主題生成,鼓勵老師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課堂,研究課堂,並把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與大家分享。

“議課”和以往“評課”的最大區別有兩點:一是“議課”者並不完全是從旁觀者的立場來評論上課教師,而是把自己融入課堂教學中去,以執教教師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二是“議課”者與執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交流,是“議論”式的而不是“評判”式的。所以,這種方式不但適用於有專家參與的指導性議課,也適用於校本教研中的教師互相觀課的同伴交流。“議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上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入的反思,總結並提升實踐經驗,對課堂上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探討和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辦法。

觀課時必須做到:第一,需要觀察課堂上發生了什麼,觀察的對象不僅有教師,而且包括學生。第二,我需要推斷執教老師的教學行為背後的想法(不能等到議課時再問授課老師,就算要問,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斷執教老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與行為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第三,要思考:假如我來執教,該怎麼處理。第四,要思考:在議課時,我需要交流什麼。別人讓你看了他的課,你有了思考和進步,感謝當然是應該的,但感謝的方式不是嘴上説,而是拿出行動——真誠地交流對對方有價值、有幫助的意見,幫助對方成長和進步。在具體話語結構上,大家比較普遍地接受“假如你來教……”“假如我來教……”

今後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議課”的實踐探索:一、對於課堂教學中成功的亮點,請上課老師敍述自己的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的一剎那的想法,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在教學時怎樣想到採用這種策略的,過去是否遇到過類似情況,是怎樣處理的。然後由觀課老師們議論,這樣做“得”到了什麼,是否“失”去了什麼?大家對執教老師的方法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意見的建議。從而起到了提升實踐經驗的作用。二、對於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如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教師講解中的存在的問題,師生交流中“卡”住的問題(特別是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有新穎的想法但思維還不完備,老師卻輕易地否決了學生的想法——這是比較嚴重的問題),請執教者談自己當時的想法,所採取處理方法的依據,反思可能導致的正反兩方面的後果,及今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將如何處理。

觀課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這一問題的產生及處理結果作出初步的判斷,與上課老師一起協商,形成解決類似課堂問題的設想或方案。觀課議課它雖然不是什麼靈丹妙藥,包治百病,但可以激活教師的反思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5

繼續學習的目的就是通過研究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從教二十餘載,經歷較多。很多次培訓都是流於形式,對老師的幫助不大。8月28日聽取了進修學校王長麗主任的學術報告後,我對觀課議課有了新的認識:

聽課評課不要再流於形式了,不要再“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 “只聽不評”、“你好我好”了。這樣的教研有什麼意思呢?這樣,還不如自己有問題到電腦上查一查來得快。”可是,當面臨真正意義上的聽課評課的時候,比如評課分等級、評課找問題,我又覺得教學壓力實在太大了,沒有了安定感,更沒有了自豪感。以前總覺得當老師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現在,越來越覺得老師難當,特別是課堂教學,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教了,一旦遇到講課出現問題,被領導批評指責,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緒很消極,自信心都沒有了。和同事們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不可否認,教育的發展對教師來説是個永久的壓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這樣的壓力下,教師的生活、工作負擔明顯加重,身心疲憊的教師們很少有靜下心來專攻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的行為。那麼,如何減輕壓力,讓教師們願意研究教學呢?陳老師提出了“觀課議課”的方法。

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不同,它主張充分發揮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進的功能,以發展性的取向做課,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獻課,主張直面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不讓老師背有被批判得一無是處的包袱。每一位老師或許都曾有課堂教學失敗的經歷,甚至還有被評判得體無完膚的經歷,其實,作為評課教師,第一要做的就是呵護授課教師的自尊心,每一堂課都不會是完全失敗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課 都有授課教師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處。我們教研的目的是,針對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而不是將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沒有教學的勇氣 和熱情。對於其中的失誤,我們要委婉地説出來。而對一些我們公認的“好課” ,我們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討“好在哪裏” ,而是探討“為什麼這樣設計就好”。

觀課議課的教研活動就是研討課堂事實和現象,不針對授課教 師,只針對課堂,探討原因,研究發展變化的可能性和實現條件。從 這一點來看,就大大降低了評課評人的的利害關係,從而減輕教師的 壓力。我們都希望教師們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傷害和打擊, 大家能夠共同觀察、收集、探討、研究和改進教學,這才是幸福而有 效的教研。我認為觀課議課的首要前提是仔細觀察課堂教學情況,收 集課堂教學信息, “坐在學生身邊”觀察學習效果,這樣在議課中才 能根據問題討論解決的方法。觀課時,不僅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心靈感悟和體驗,用頭腦思考和判斷; “觀”對觀課的老師來説只是形式,而實質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總之,觀課議課的教研活動需要改進和學習,在新的理論和方法 指導下,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6

1月5日在李家莊中學,我們觀看了陳大偉教授的《有效觀課議課》錄像這段時間有初步學習了這本書。觀課議課的目的在於促進一線教師的發展和成長,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該書以對眾多案例的運用為載體,以分析、討論案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研討教師教學的目標性和有效性為主要形式。從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學中存在着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方式所存在着的問題。在很多時候,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但與書中的教師們比起來卻如蜻蜓點水般膚淺,反思僅停留於一些表面的現象中,並沒有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思想,和學生長遠的發展以及教師的思想,教學細節等進行更深入更本質的思考和研究。

在書中陳教授提出了“觀課議課”這個有別於傳統的“聽課、評課”的方式。他指出觀課要對教師“教”的行為進行觀察。什麼是教師的教?教師的“教”主要是“教師引起、維持以及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那麼,觀課首先是觀察課堂行為和課堂現象,它解決課堂教學現象的認識問題。而議課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以及寄託的教育理想進行詮釋、理解、討論和對話。通過討論對話,可以深刻揭示其中的內在關聯,挖掘出行為背後的立場、觀點和價值追求。

從關注當下的學校生活,課堂生活質量的角度看,學生在學校,不僅學習着,也在生活着。學生在課堂上,首要的是在生活,然後才是學習。對於課堂教學,強調要關注現實生活質量,意味着教育必須立足於現在;而強調要關注持續學習的要求,則意味着教育必須面向未來。

學生的現實幸福和未來發展是教育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堅持以學習為本,以學論教。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方式討論教的方式,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以學的質量討論教的水平和質量,切實提高教師的教的水平。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7

今天,豫靈各校骨幹教師代表9人,參加了市二小教研室組織的國小數學“獨學”研討會。五樓偌大的會議室裏早早坐滿了前來聽課的師生近五百人,教研室薛豔雲老師主持會議,仁杰主任、李智民老師、許紅娟老師前來聽課,就連張建超、雷藝芳老師也前來參加,和大家一樣,都急於想知道課堂上怎樣組織“獨學”。

研討會在市二小尹娜老師的《三角行認識》中拉開了序幕,在建設國小李淑娟老師的《解方程》中推向了高潮,李智民老師的精彩點評,仁杰主任的精闢見解,使我對“獨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 大膽讓學生“獨學”

今天的課已改常態,變轟轟烈烈為靜靜自學,大膽放手讓學生“獨學”。第一節課四讀教材,一讀課本,看自己説的對不對;二讀課本,找出重點字詞理解概念;三讀課本,明晰三角形的特徵;四讀課本,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並畫高;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第二節課三讀教材,一讀課本會列方程,二讀課本會解方程,三讀課本理解概念,在三讀中,學生經歷自學體驗,掌握知識。

這兩節課是市二小、建設國小兩個優秀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整節課以讀貫穿始終,以獨學為課堂主線,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獨到、新穎,使學生在“讀”教材中發現、感悟、思考。

二、 教師要深入“獨學”

一個不會讀書的教師,決不會培養出會讀書的學生。要求學生讀書,教師要先讀書,要求學生獨學,教師先要深入的獨學。教師只有會讀教材,理解編者意圖,才能指導學生學會閲讀教材,教師只有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教材重難點,才能設計出具有層次性引導學生自學課本的問題鏈。

教師讀書要站在更高的層次,讀教育理論、教育專著,養成多讀書、勤讀書的好習慣,才能培養學生愛讀書、會讀書、提高閲讀水平,形成自學能力。

三、 反思“獨學”

今天,你讀書了嗎?今天的課堂,你組織學生獨學了嗎?儘管這兩節課經過精心設計,每個環節盡善盡美,還是被任主任聽出了破綻,“獨學”時間沒留夠,老師的問題剛出示,三分鐘、甚至一分鐘不到、老師就讓學生彙報。反思我們的課堂,急於完成教學環節,和學生搶時間,再加上學生閲讀能力差,獨學時間更短,學生的學習真正體現多少?

獨學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起點,獨學的背後是對學、羣學,只有獨學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才算落到實處。

今天我校有幸承接了市教研室主辦的“獨學”研討課任務,由我校長期以來參與“引導—自學”課題實驗的李淑娟老師主講《解方程》一課,接到任務後,我校備課組採取“個人初備、集體研討、完善整理、結合實際、教後反思”的思路,最終達成共識,形成定案。

打造高校課堂的核心就是讓教師由傳統的“二傳手”角色,鼓勵學生“一傳”,放手發動學生自學。在課堂上,如何組織學生獨立學習教材,自己解決問題,提出問題,是我們思考的問題之一。相信學生、解放學生、發展學生、利用學生是我們整堂課教學設計的觀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們採取“三讀教材”的方法,即:一讀教材,會列方程;二讀教材,會解方程;三讀教材,理解定義。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在一讀教材中,通過讓學生仔細閲讀例題及主題圖,獨立思考、想一想能列出哪些方程,並讓學生講出列方程的'依據,最終確定以4x=12為例來研究方程。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就是讓學生自己學,找出“不會的”。在二讀教材中,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先嚐試去解決,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解法(甚至是學生錯誤的解法),然後通過同桌對學,小組羣學,讓學生對各種解法進行討論交流,各抒己見,表達想法。當學生對各自的想法爭論不休時,到底哪種解法是正確的呢?這時老師適時的引導學生“他們的解法對嗎?如何正確書寫,課本是最好的老師,繼續閲讀課本。”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教材中“x是12的因數”、“等式兩邊都除以4”兩個對話框,使學生理解兩種解法的思路,同時通過閲讀,使學生“讀”會解方程的書寫格式。為了使學生對所“讀”的知識能夠熟練掌握,接着又讓學生再解4x=12這個方程,從中發現解方程的解題步驟。在三讀教材中,老師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説方程的定義,之後讓學生對照課本再讀教材,並畫出重點的字詞,並説出這些字詞為什麼重要,你是怎麼想的,從而理解解方程的定義。在本環節的教學中,還是以“獨學”為主線,教師加以適時點撥,讓學生準確把握“解方程”的內涵。最後通過對“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區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解方程”這一知識的理解。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教學藝術的探索也是無窮盡的。老師們,成功往往寵幸勤奮的探索者,讓我們堅持學習與研究、實踐與反思,讓高效課堂成為我們探索的終極目標,讓學生在“我會讀”中獲得自主發展。相信有市教研室的科學引領,我們一定能用智慧演繹多彩的教育生活。今天我所説的僅僅是我校的一點做法和體會,希望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8

肅寧鎮數學教師等級授課活動結束了,我有幸全程參與了這次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國小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聽了各位們的課,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先用情感開啟了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用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配合,探討問題,課堂效率很高。特別是滑村張雲琴老師的數學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靈動性、老師自上課至課終,老師始終圍繞學生運轉,學生一直環繞老師運行。老師對學生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繫是自由進行的,學生佔據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沒有脱離軌道,沒有脱離教師精妙設計的運行軌道,教師充分“放”了學生,學生充分“離”老師,而結果是圓滿的,成功的,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達成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

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每一節課,每一位老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老師們的精煉、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十分值的我們學習、在思想教育方面,這些教師都處理的比較好,自然真摯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學生和聽課的每一位學生及教師。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數學課更能體現語言的嚴密性和嚴謹性,要儘量的簡練,例如東澤城國小李坤麗老師的課,她講的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節,她的語言樸實無華,但恰到好處,一步步引領着學生去探索知識。

以前我也參加過很多聽評課活動,很多老師都不願意或者不敢發言的現象,整個氣氛比較沉悶。但這次議課大不相同,老師們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做課老師大方得體,説着自己的困惑或成功之處,議課老師或直接或委婉的發表者看法,大家一起探討着所出現的問題,是那麼的和諧快樂。

通過這次觀課議課活動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會把這次吸取的經驗應用到教學中,另外我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讓自己有更多的進步。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9

怎樣更有效地觀課,就是讓自己累起來。怎樣議課,就是發現聯繫,發現教學變化的可能性。《有效觀課議課》全書分五個專題,專題一理解觀課議課,專題二準備觀課議課,專題三有效觀課,專題四有效議課,專題五觀課議課與教師專業成長。本書先舉例子講什麼是觀課議課,再講如何有效的觀課議課,最後講觀課議課的意義,全書邏輯井然,非常有條理,也非常有操作性,對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非常有幫助。

"觀課議課"能夠改進課堂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比聽課評課有一定的優勢,可是"觀課議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觀課人,除需要時間和精力外,還需要所有的觀課者共同研究、探討。因此,我們在觀課和議課時要積極主動地思考。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由學生的活動中分析與教師教學方面的聯繫情況;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課教師,由學生的活動,自己如何的處理教學;觀察授課教師的教學情況,思考其行為與教學理念的聯繫程度;觀察教學中學生掌握情況,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觀察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的聯繫,思考怎樣通過優化過程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等。通過學習《有效觀課議課》我深深體會到觀課議課比聽課評課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觀點,能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以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給教師帶來了更多的尊重,營造了教師之間平等對話的氛圍。

"教師成長=經驗+反思",經驗是建立聯繫,建立聯繫的目的是為了從經驗中學習,要想積累經驗關鍵要主動,主動就是建立教學活動與教學結果前後的聯繫,這是教師成長的一個祕密。反思是比較和批判,經驗很重要,並不一定正確,反思的目的就是批判和改造已有的經驗,從中獲得相對正確並且有用的經驗。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擔負着太多的責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師這個崗位的時間還很長,讓我們在創造中為生命歷程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10

我反思平時我們上課,在聽課時,我們經常關注教師的多一點,議課時,教師們會針對授課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課堂的設計,教學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少關注學生的發展。通過新課改理念的學習,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聽課者必須對課堂認真觀察,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出現。而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觀點,教學意圖可以闡述,可以爭論。其次他轉變評課的着眼點,把學生的發展作為關鍵點,對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從授課教師的教學活動轉向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和結果(注意,這裏提評價重點必須轉向,並不是完全忽視或否定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情況)。看教師是否想盡辦法、合理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是看教師講得怎麼樣。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參與面有多大;是否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於質疑,能否提出有價值問題;關鍵還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激發、學業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發展與提高、學習興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發併產生持續的學習慾望。這樣的課就可以認為是一堂很好的課。

在課堂中,問自己到底能夠給學生什麼?學生能得到什麼?用什麼樣的方式幫他們得到?這樣的方式恰當嗎?這些問題是把學生的需要放在了課堂的首位。而如何幫助學生實現這些需要,則是我們課堂教學設計所要考慮的問題。只有思考了這些,我們備課才真正為學生而備,不會出現老師台上表演熱情高漲,台下學生聽課昏昏欲睡的尷尬局面。

有效議課呢?要致力推進有效教學.教學的效益在於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觀課議課追求有效教學,在思想上堅持以學論教。它強調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方式討論教的方式,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以學的質量討論教的水平和質量,通過學生的學來映射和觀察教師的教,通過以學論教,實現有效教學。在方式上要求到學生身邊去。“到同學身邊去”是觀課議課的一個基本要求。“到同學身邊去”的主要作用當然是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活動,附帶的作用則是幫助和指導學生的學習,對授課教師的教學實施配合、進行幫助。這種參與,有利於培養參與者彼此的合作精神。瞭解學生另外的方法是請學生提供課堂教學的信息,提出改進課堂教學的建議。

通過學習,我比較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認識到觀課議課在提高教學質量過程中的重要性。在接下來學習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處,更有深度的參與到觀課議課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教學、觀課議課水平。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11

觀看陳大偉教授的《有效觀課議課》錄像也有了較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裏我也有了一些想法。觀課議課的目的在於促進一線教師的發展和成長,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陳教授以對眾多案例的運用為載體,以分析、討論案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研討教師教學的目標性和有效性為主要形式。從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學中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方式所存在着的問題。在很多時候,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但與錄像中的教師們比起來卻如蜻蜓點水般膚淺,反思僅停留於一些表面的現象中,並沒有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思想,和學生長遠的發展以及教師的思想,教學細節等進行更深入更本質的思考和研究。

在錄像中陳教授提出了“觀課議課”這個有別於傳統的“聽課、評課”的方式。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有着本質的區別,對於我來説這是一個意識上的轉變,轉變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極的思想。他指出觀課要對教師“教”的行為進行觀察。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觀察對象,而不是觀看老師的表演。而議課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以及寄託的教育理想進行詮釋、理解、討論和對話。議課是寫問號,評課是寫句號,二者的內涵和外延,前者更豐富深刻和有效。觀課議課摒棄了傳統評課的概括式評價,議課者要作為參與者帶着問題和研究方向全程參與授課的全過程。

我想,每一位老師或許都曾有課堂教學失敗的經歷,甚至還有被評判得體無完膚的經歷,其實,作為評課教師,第一要做的就是呵護授課教師的自尊心,每一堂課都不會是完全失敗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課都有授課教師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處。陳教授認為教研的目的是,針對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而不是將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沒有教學的勇氣和熱情。對於其中的失誤,我們要委婉地説出來。而對一些我們公認的“好課”,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討“好在哪裏”,而是探討“為什麼這樣設計就好”。

學生的現實幸福和未來發展是教育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堅持以學習為本,以學論教。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方式討論教的方式,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以學的質量討論教的水平和質量,切實提高教師的教的水平。陳教授的話,具有很深遠的教育意義,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理念,時刻都是以學生自主發展為前提,倡導了與時俱進的綠色教育,他的講座實在幽默,能夠讓人聽進去,不會枯燥無聊,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收穫了很多,觀課議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道路上的有效途徑,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更應該積極地參與到觀課議課中,以不斷地加強自己的教學水平與發現自己的不足,能夠迅速的在教師領域中成長起來。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12

有幸參加靈寶市高效課堂之“獨學”研討會,兩位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至今仍歷歷在目,為我們的課堂教學起了示範引領作用,領導的講話精神更是發人深思——師生共讀,促進“獨學”出成效。現就本次活動我的收穫總結如下:

一、 師生共讀,為“獨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1、 教師的讀

教師首先應是一位樂讀的人,讀教育理論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讀經典美文豐富自己的內涵;研讀課程標準及教材,準確把握每節課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教師還應是一位善讀的人,能讀出文章的內涵與外延,更要善於將讀書的方法經驗梳理概括以便授之於學生。

2、 學生的讀

讀是“獨學”的最基本的途徑,李智民老師對學生“我能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讀書時,要不斷提高要求,培養學生會讀書、善讀書,進而愛讀書,形成終身受用的自學能力。

二、 學生主體,促進“獨學”出成效

學生不是產品,不可以用模具來進行規模生產,他們是具有獨立思維能力的個體,只有讓他們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自己的閲讀、觀察、思考、操作、表達等一系列活動,才能形成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尹娜老師的課堂思路清晰,一步一步的隨着學生的認知需求通過觀察、抽象出三角形的數學圖形,再畫三角形、進而去讀一讀知曉定義,深刻理解,明晰特徵,輔以及時恰當的檢測活動,一直把學生放在構建知識的主體位置,很值得我們學習。

總之,每參加一次教研活動,都會帶來心靈的觸動,都有沉甸甸的收穫,教學的方向越來越明,思路越來越清,真誠地感謝領導組織的教研活動讓我們更快的成長,希望這樣的活動能經常開展,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聆聽專家的引領,實地感受精彩紛呈的課堂。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13

觀課中更要重視捕捉與生成有研究價值的問題。一般來説,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加困難,所以生成出有價值的問題對教師的“觀課議課”能力是一個考驗。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還是需要提高綜合素養,需要在長期的“觀課議課”實踐中“修煉一雙看課的眼睛”。應鼓勵教師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課堂,研究課堂,捕捉各種信息,確定議的問題,並把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解與看法,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與大家進行商榷

首先,“觀課議課”要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教學研究文化,這種文化需要解放教師,需要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和自身實踐經驗的意義和價值。它立足改變傳統教研文化中,教師單純接受專家、教研員的觀點和意見,只是被動的執行者的角色。

其次,“觀課議課”致力改變教師的生活態度和工作方式。這種態度是積極主動的參與態度,從接受到參與,從被動到主動,從天天如此到不斷髮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致力改變。在同事關係改善方面,“觀課議課”強調開放,促進互助,致力建構教學中互助、生活中彼此關照的人際氛圍。

第三,“觀課議課”是學習課堂教學的研究方法,並在研究中改進和發展。這種方法就是不再孤立地看待教的行為和建議改進教的行為,而是通過現象觀察、對話討論等方式對觀念、行為、效果進行整體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斷髮現自己,不斷改造自己,不斷成就自己。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14

學習了《有效觀課議課》之後,深受啟發,使我對觀課議課有了明確的認識。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有着本質的區別,對於我來説這是一個意識上的轉變,轉變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極的思想。

從教多年來關於聽課評課,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維定勢。聽課者認真聽認真記就完成了任務,在多人蔘與的集中評課時沒有人願意第一個發言。即使發言了,也是對問題輕描淡寫一帶而過。評課者的收穫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對於如何解決問題的探究較少。觀課議課所倡導的前提基礎是授課者和觀課議課者是平等的地位,觀課時我們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後,可以坐在學生的旁邊,學生自主探索階段,在小組內合作交流之時,在學生做課內練習之時,我們可以站起來,看看學生們在做什麼?瞭解學生的認知策略,合作意識,性格特徵,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觀課的老師,可以不必再那麼規矩。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看老師的教學策略是否是正確,引導是否得當,組織是不是有效,看學生是不是有興趣,老師教得是不是有效。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觀察對象,而不是觀看老師的表演。而是帶着共同研究課堂、改進教學,提高自身課堂實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參與的。觀課議課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願意自己的工作被別人指手畫腳”。也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教學”這種“私下默契”的狀態,它致力於讓所有教師互相觀摩教學,直面現有問題,相互坦誠批評,共同商議辦法,謀求教學創新,實現共同成長。

觀課議課摒棄了傳統評課的概括式評價,議課者要作為參與者帶着問題和研究方向全程參與授課的全過程。研究的是點而不是面,有很強的針對性。觀課議課的人不僅僅是在幫助他人,更是在提升自己並通過集體的智慧解決自身在教學上存在的困惑。觀課議課者在提出問題的同時,要闡明如果我是授課人,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會怎麼做,拿出自己的意見。這種思考使觀課者不做旁觀者,而是置身其中。對“假如我來教,我該怎麼教”進行思考,一方面能夠讓自己在觀課中真正有收穫,有改變,使觀察和研究一節課的過程成為自己學習這節課、準備這節課的過程,從而使議課能夠真實地對教學實踐產生影響。

反思以往我們的聽課評課活動,更為觀課議課理論折服。我想在今後的觀課議課中,要注意加強的是:常常我們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聽課的內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課題也不會事先做些瞭解準備,這樣對於不熟悉教材的人來説,聽課的效率就會很低。通常上課者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及意圖聽課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聽課的過程中自己慢慢揣測體會。而如果課前上課者有所説明、聽課者有所瞭解,那麼聽課過程中目的性就會更明確,效率也會更高。在議課的過程中,平等的交流更為重要。書中指出:觀課議課不是為了展示教師自己多麼出色優秀,而是為了發現和解決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課者和觀課者消除隔閡、直面問題、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議課的成功。

我們常説做研究型教師、建立學習型團隊、提高有效教學等。這些都可以通過觀課議課的形式來體現,觀課議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道路上的有效途徑,因此,我要自覺地積極參與到觀課議課的活動中去,使自己在觀課議課的同時得到發展。

觀課議課心得體會15

感悟之一: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觀課議課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陳大偉強調要加強與師生的溝通,瞭解學生為什麼這麼做,瞭解教師這樣教,沒有了解情況前不隨便下結論。

感悟之二:觀課議課是促進教師思想、實現專業成長的捷徑。

陳老師在聚焦課堂教學中,走出了一條適合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觀課議課的模式。並用“以學論教”指導我們的思想,“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通過學生的學來映射和觀察教師的教。”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以生為本”、“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等先進的理念。

感悟之三:觀課議課是教師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質量的過程。

課堂教學是教師生命流淌的過程。作為教師,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生命價值的體現。因此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

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幸福的教師能影響和促進學生幸福的校園和課堂生活。因此我們不能不小心謹慎,不能不奮力成長和改變。研究課堂,改進課堂就是我們教師的一種倫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