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六年級下冊科學我們身邊的物質教學設計

幼兒1.45W

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我們身邊的物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六年級下冊科學我們身邊的物質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我們身邊的物質》選自教科版國小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物質的第一課,本課的內容主要分為“世界由物質構成”、“物質在變化”、“讓物質發生變化”三部分,主要是呈現生活中物質變化的實例,從這些變化的實例中比較出兩類不同的變化,一類是隻改變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另一類是產生了心的物質。

物體變形、水的三態變化、燃燒、生鏽這些常見的現象,背後有哪些科學道理?這是我們希望學生進行探索的,因此本課的引入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因此,本課具有前瞻性質和鋪墊性質。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這些觀念是科學的概念,也是哲學的概念。因此,本單元的概念具有觀念層面上的意義。而這些概念的形成,並不是通過一節課的教學能夠達到的,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該滲透這些觀念,為學生的發展成長奠定基礎。本課也並不要求讓孩子們通過一節課的學習馬上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而是要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質的變化和思考這些變化的異同點上。

  學情分析:

學生對物質的變化比較熟悉,看到的現象也比較多,許多變化發生於學生的生活實際,這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了經驗上的準備。

學生對身邊的一些物體是由物質構成的很容易理解,但對不能直接觸摸到、觀察到的東西確定為物質接受起來會有一些難度。很難分清物質的變化是否產生了新的物質。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過程與方法: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可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在不斷地變化着的。

教學重點: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教學難點: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化。

確立難點的依據:物質是指直接或者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但是把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東西確定為物質學生接受起來會有難度,物質都在變化,而且變化存在着相同和不同,學生很難分清變化是否產生了新的物質,即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介紹物質以及物質變化的影像資料。(幫助學生認識、理解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以及物質的變化,解決難點。)、易拉罐一個、火柴一盒、生鏽和未生鏽的鐵釘各一枚、鐵絲一根、小紙片一張、蠟燭一支、澄清的石灰水一杯、燒杯一個。

每組:火柴一盒、生鏽和未生鏽的鐵釘各一枚(研究物質的變化產生新物質,藉助實物,親身體驗幫助解決難點。)

一根鐵絲、一張紙、一支蠟燭、燒杯一個。(進一步體驗物質的不同變化。)記錄單。(整理、記錄實驗現象、發現)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兩包物質,想知道是什麼嗎?打開看

看吧!比較兩包物質,(一包沒有變化,一包發生一些變化的物質)看看你們發現什麼問題?

2、學生觀察、比較、彙報。

3、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入物質的變化單元,從我們身邊的物質開始研究。(板書課題)

  二、世界由物質構成

1、什麼是物質呢?你是怎樣理解的?

2、師生交流得出:我們能直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都是物質。(板書:直接觀察、實際存在。)

3、深入討論:空氣、火、聲音、電、光,它們是物質嗎?為什麼?能説説你這樣認為的理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