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

幼兒4.62K

教學設計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

  【1】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這篇説明性文章融知識性與科學性於一體,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感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自主閲讀、小組研討、朗讀比較等形式,瞭解恐龍的演變過程,感悟語言的生動與準確,體會文章科學的推理想象及有序的表述。在此基礎上依本拓展,引導質疑深入探究,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與綜合性。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圖片、文字、影像等)。

2.學生準備:課前查找有關恐龍的資料。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交流資料

1.齊讀課題,引導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2.你瞭解恐龍嗎?根據查閲的資料進行交流。

(出示課件:恐龍和鳥兒的圖片)

小結:從交流中,我們知道恐龍是一種龐然大物,現在已經滅絕了。然而誰會想到這種龐然大物會與靈活的鳥兒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呢?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學生對恐龍已有的瞭解,啟發談話,豐富學生的認知。在交流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體驗,實現向課文內容的自然過渡。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用完整的語言説説課文大意。

2.再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畫出生字詞,藉助拼音或工具書把生字詞讀準確,運用已學方法識字。教師巡視瞭解學習情況。

(2)學習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通過多種形式從音形義上交流鞏固。

①認讀詞語。

正音:“凌、恐、兇、盈”都是後鼻音,“笨、僅、敏”是前鼻音,要準確,“嶄”的聲母是翹舌音。

②辨析字形。

鞏-恐、會-繪、頓-噸等。

③猜測詞語。

顏色多,燦爛多彩。 (五彩斑斕)

在空中迴旋地飛。 (翱翔)

動作迅速而靈敏。(敏捷)

説話或寫文章時最重要的部分。(點睛之筆)

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茹毛飲血)

指無需懷疑,是鐵一樣的事實。(毋庸置疑)

設計意圖:通過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獲得初步感受,訓練閲讀概括的能力;運用已經學習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提高識字能力;教師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增強教學活動目的性。

 三、理清層次,分析結構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與同學討論,試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顯示,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成了飛翔的鳥兒。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學家假想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兒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學家希望能從化石中重現這一歷史進程。

3.交流概括,滲透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設計意圖: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分段概括段意中,引導學生思考,小組合作分析概括。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看法陳述理由,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教師適時滲透概括方法,培養分析概括能力。

  四、通讀全文,深入感知

設計意圖:再次通讀全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為下節課學習作鋪墊。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測導入,瞭解學習情況

1.認讀生字詞。

兇猛、笨重、描繪、敏捷、嶄新、頓時、輕盈、欣喜若狂

2.説説課文主要內容,你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麼?

設計意圖:鞏固複習,瞭解學習情況,便於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二、閲讀重點段落,領悟文章寫法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引導理解課文第二段。

1.瞭解演化過程。

(1)自主閲讀,想一想:恐龍是怎樣演化成鳥類的?

畫出課文中的相關語句,再認真讀一讀。

(2)小組研討:根據課文內容和表格提示,與同學合作填寫表格。(如下表)

繁衍情況

時 間

特 點

第一代恐龍

和狗一樣大小,像鴕鳥

數千萬年後

兩足奔跑

獵食性恐龍(其中一支)

許許多多年後

討論:根據表格,看作者是怎樣清晰有序地介紹這樣一個龐大家族的。

(3)學習彙報:

①在恐龍大家族裏,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②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提示學生根據表格或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融入自己瞭解到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學習作者清楚有序的表達。

小結:恐龍演化過程是以時間為順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行走方式;接着介紹了經過數千萬年之後,它的後代繁衍變化、形態各異的情況;由於它們的體態、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學習需求,順應學生閲讀心理,引導學生直奔學習重點,通過自讀自悟、小組討論、合作填表、個性表達等形式理解感悟語言,體會表達特點,達到內化吸收的目的。

2.感悟語言特點。

(1)齊讀第三自然段,滲透寫作方法。

説説這段在課文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過渡段:這段以設問的形式激起了讀者強烈的學習興趣,它循着讀者的閲讀思路,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讀者視線引向中生代,再現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

(2)自主品讀,體會語句特點。

找出你認為寫得生動的句子讀一讀,説説它好在哪裏?

去掉句子中的橫線部分,比較讀一讀,説説有什麼不同?(出示課件)

如:①“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一支”是指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長的演化”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而不是突如其來的變化。

②“一些與鳥類親緣關係較近的恐龍應該長有羽毛。”

“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龍;“應該”表示一種推測的意思,説明在沒有找到證據之前,還不能確定。

③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

“逐漸”指經過了較長時間的變化,慢慢地變小,不是一蹴而就的。

(3)感情朗讀生動的句子,感悟語言的準確生動,體會科學家嚴謹執着的工作作風。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語句,通過比較朗讀等形式感悟語言表達特點,在語言實踐中體會説明文中用詞的正確生動,學習錘鍊語言。

  三、學習其他段落,把握全文內容

1.第1、2自然段。

(1)“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二者”指的是誰?去掉“似乎”行嗎?

找出介紹恐龍的句子和鳥類的句子,讀一讀。

(2)科學家提出了怎樣的假説?依據是什麼?

(3)科學家有怎樣的發現?這些發現為什麼讓全世界的研究者們“欣喜若狂”?結合課文內容説説:

(課件出示)

“遼寧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點睛之筆”指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古生物科學家們漫長的研究歷程與取得的成果比作“畫卷”。而要證明恐龍向鳥類演化, “羽毛”是非常關鍵的部分。帶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的發現,為研究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加速了這項研究的進程。因此,説它是“點睛之筆”。)

標籤:恐龍 藍天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