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幼兒1.85W

引導語: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那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是哪七招吧。

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一、他想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到牀上

解讀:“我很害怕。”

每天抱着孩子陪伴他入睡的你,決定讓孩子自己睡覺時,他就把自己的牀裝扮成現代藝術一樣——把所有能讓他覺得有安全感的東西都放到了牀上。小孩的想象力是無窮的,開始獨自睡覺時,他的腦洞就開始大開了,比如覺得衣櫥裏有怪物之類的。

專家建議:小孩子他們會天真地認為怪獸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單純地把衣櫥打開告訴他們這裏什麼都沒有,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他們只會認為是你沒有看見怪獸而已。所以,就讓他們在自己周圍放一些毛絨玩具或者書吧,如果你擔心東西太多會被她踢掉,就讓他自己決定只選一兩本書或者一兩個毛絨玩具。

  二、遇到陌生人的時候總是用衣服遮住臉

解讀:“我很緊張!”

大人在陌生的環境中也是很緊張的,想想如果你去一個陌生的party,你也會渾身不自在吧!孩子也是這樣的,但孩子還不能控制自己緊張的情緒,所以他會通過單純的行為來表達出來,如一些孩子會咬衣服、揪褲子,而一些則會抓大腿、咬手指,或者是直接趴倒在地板上。

專家建議:用温和的方法幫助孩子從自己封閉的殼中走出來。一般情況下,孩子會觀察父母,學習父母的行為來應對新環境。所以你可以鼓勵孩子,讓他學會放鬆自己,微笑着和新朋友問好,讓他明白他所處的環境非常安全友好,給他時間去熟悉。

  三、當孩子想拉粑粑到尿布上的時候,他會藏起來

解讀:“我想要隱私。”

這個行為反映出兩件事:第一,你的孩子意識到自己要拉粑粑;第二,他通過對父母的`觀察,發現拉粑粑是件私密的事情。有個明顯的信號表明孩子可以接受如廁訓練了,那就是,他馬上要求把髒的尿布換下。如果一個孩子不在意穿着拉髒的尿布,説明他還沒有準備好如廁訓練。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孩子在2~3歲的時候會對使用洗手間上廁所產生意識。

專家建議:鼓勵孩子保護自我隱私,引導他使用衞生間。把孩子帶到一個正確的如廁環境裏,是培養孩子隱私意識的第一步。值得注意的是,還沒有必要一開始就逼着孩子坐馬桶上方便。

  四、他不敢直視你的眼睛

解讀:“我很尷尬。”

當孩子避開你的視線時,他們是想要告訴你他們現在不堪重負,不知所措,需要短暫的休息來緩解自己。有些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就會慢慢開始形成,比如自尊心、羞恥心等等。打個比方,孩子知道家長會因為自己又把弟弟的玩具熊據為已有而生氣。當他拒絕直視你時,這意味着,他已經知道自己的行為有錯。

專家建議:你需要簡單直接地告訴孩子哪裏錯了,比如“不要撕書了”、“不要推人了”,同時和孩子一起彌補錯誤,把撕壞的書粘起來,和正在哭的朋友道歉並抱抱他。通過這些行為,你要讓孩子知道人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承認錯誤並且想辦法改正錯誤。

  五、當你親近其他孩子的時候,他會大叫:“她是我的媽媽。”

解讀:“你要更愛我。”

孩子黏人的行為可能意味着孩子認為他們沒有得到家長足夠的愛,尤其是在家長長時間工作或剛有了新寶寶的時候。如果家長並沒有忽視孩子,那這種佔有慾很可能代表小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發育。這個階段,他們會一直強調“那是我的”,雖然很惱人,但這確實是好事,因為孩子正在捉摸自己是誰,他們會把自我形象與對他來説最有價值的人或物相聯繫,比如媽媽。

專家建議:抱抱他,告訴他,你當然是他的媽媽,而且你很愛他。你可以也用這件事情教他學會分享,你可以説:“我是你的媽媽,不是Betty的,但是我也可以和其他孩子打招呼,對其他孩子好。”

 六、他完全變成了一個壞孩子——亂扔吃的,打人,破壞玩具

解讀:“我感覺很不舒服。”

當一向温和可愛的寶貝變得粗魯無禮,粑粑麻麻可能覺得很震驚,也很頭疼。但重要的是家長要明白,這些令人討厭的行為只是他對當前狀況的反應,並不代表孩子性情大變。通常,孩子只是想告訴家長,“我無聊”、“我累了”、“我需要關心”……

專家建議:試着找出發生了什麼。如果他是因為無聊,那你就掏出積木和他一起玩,或帶他去公園風景散散步。有時候“靜思”Time-out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讓你的孩子獨自在某個地方靜思幾分鐘,不允許玩,不允許説話。”粑粑麻麻需要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會容忍粗魯的行為,讓他們知道,比起大喊大叫、亂扔東西,他們還有更好的方法來得到你的注意。

  七、當你在切草莓的時候,他表現得很焦慮

解讀:“我現在就要!”

小朋友天生就沒有耐心,他們一哭鬧,大人就會立刻給他們吃的,從現在從嬰兒期開始改變這種行為。小朋友沒有能力控制急躁的脾氣,意味着,儘管他們個子長得很快,體重長得很快,他們還只是個嬰兒。大腦負責自我控制的區域,在2-7歲才開始發育,但家長也可以通過一些行為教育他們自制。

專家建議:不要立刻滿足他的需求,而是告訴他,你已經聽到了,你會盡快給他他要的東西。然後逐步抽時間滿足他的需求,邊做邊告訴他:“媽媽馬上就把碗洗好了,然後等媽媽把手擦乾淨就給你倒蘋果汁。”通過這樣的步驟,你可以教孩子學會耐心,堅持等待他要的東西。

標籤: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