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菜根譚》經典名句

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説的、寫的、歷史紀錄的、經過實踐所得出的結論或建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菜根譚》經典名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菜根譚》經典名句

觀物外物思身後身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譯文:如果一個人能堅守道德,可能會為寂寞的時候,但那些喜歡攀附權貴的人,卻會得到永遠的淒涼的孤獨。豁達、開朗、明白事理的人,考慮死後的千古名譽,所以做人做事循規蹈矩,忍受一時的寂寞,決不去趨炎附勢,以免遭到萬世的寂寞。

評説:蘇武、文天祥就可稱為守道德者,其義膽忠心,高風亮節日月可鑑,萬古傳誦。而那些依仗權勢、阿諛逢承之徒,無不是曇花一現。就一般人而言,也要做到貴人面前不言賤,富人面前不言貧,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方可心地安穩。

抱朴守拙涉世之法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世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譯文

一般來説,涉世不深的人,所沾染的不良習慣也相對來説要少一些;而閲歷比較豐富的人,所懂得的奸謀技巧也就比較多。所以想做一個心胸坦蕩的君子,與其精明老練,熟悉人情世故,不如純樸天真,做個誠懇正直的人;與其處處謹小慎微拘泥小節,不如坦坦蕩蕩光明磊落。

評説

一個人為人處事,必須胸懷正直良心,與人為善,不必矯揉造作,這樣便可以吃得安穩飯,睡得安穩覺。如果一味追求世故圓滑,逢場作戲,勢必鑽進自己的圈套,後悔還來不及。

心事宜明才華宜藏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

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譯文

作為一個君子,內心的思想活動要像青天白日一樣,沒有不能讓人知道的事情。而外在的才華卻要像珍珠寶貝一樣珍藏起來,不可輕易地讓人知曉。

評説

有德之人,並不忌諱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這樣可讓人瞭解自己,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但自己的才華卻不能炫耀,更不能恃才自傲,俗話説槍打出頭鳥,含蓄謙虛才是保護自己的好方法。同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樣就更要謹慎才是。古人云:“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養以養深。別人有不好處,要掩蓋幾分,這是渾厚以總養大。”“步步佔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此話不差。

污泥不染機巧不用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譯文

面對誘人的榮華富貴和炙手的權勢名利,能夠毫不為之動心的人,品格是高潔的,而接近又不沾染奢靡之習氣,這種品格就更為高潔了。對於投權取巧玩弄權術的手段,不知道的人固然是清高的,但知道了卻不去用它的人無疑是最清高的。

評説

俗話説,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也説明做人往往被周圍的環境所左右,但如果身處期間,又能出污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這可謂真功夫。要記住:要得富貴福澤,天主張,由不得我;要做賢人君子,我主畢張,由不得天。事在人為。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譯文

耳中常常聽到一些不中聽的忠言,心裏常常想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這才是修煉道德品行的磨刀石。如果聽到的全是令人高興的話,遇到的全是得意洋洋的事情,這樣就等於把自己的一生浸泡在毒酒裏一樣。

評説

人常説“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只在聽得不同意見,廣納羣言,才可以吸收好的建議,哪怕是真正的逆耳之言,也要虛懷若谷,從反面吸取經驗教訓。易喜易怒,輕言輕動,只是一種浮躁用事,須努力去克服。

和氣致祥喜神聚瑞

疾風怒雨,禽鳥慼慼;

霽日光風,草木欣欣。

可風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

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譯文

狂風暴雨會使鳥獸憂傷悲哀,風和日麗會使草木欣欣向榮。可見天地之間不能一日沒有和平的景象,人的心情不可一天沒有愉快。

評説

生活的環境和周圍的人常常因為自己的心情好壞而變化,心情好時,到處都是明媚的春天,人人都是喜氣洋洋,而一旦自己心情不好,就會覺得一切都與自己作對,使自己更加的煩悶。所以樂觀的情緒,豁達的心胸,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心理基礎,反之,一個人怨天尤人,思想偏激,灰心喪氣,就會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快樂的人生,是健康、豁達、安然的人生,只有在涵養上下功夫,才可以達到這一境界。

淡中真味常中神奇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譯文

烈酒,肥肉,辛辣、甘甜的東西,並不是真正適合我們的口味,真正適合我們口味的東西是清淡;而舉止怪異奇特的人,並不是真正德行完美的人,真正德行完美的人其行為舉止和普通人一樣。

評説

平平淡淡才是真。酸甜苦辣只是調味品,能讓我們百吃不厭的還是粗茶淡飯。做人也是同樣的道理,做一個平凡的人,是修身養性的關鍵,做平凡的事,才是事業成功的基礎。例如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他對眾生説法絕不用玄虛的高深道理迷惑民眾,而是用簡明切實的教義來普渡眾生。所以説無論多麼偉大的事業都是從平凡中做起的。

閒時吃緊忙時悠閒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少停;日月晝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閒的趣味。

譯文

天地看起來好象寂靜不動,其實充盈在裏面的陰陽之氣無時不在活動;日月雖然日以繼夜的運轉,但它的光明自古不變。所以君子閒散時要有應變救急的準備,繁忙時要有怡然悠閒的情趣。

評説

動與靜、忙與閒是辯證統一的,所以在生活中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閒暇時,才見涵養,若應酬時縈擾,不應酬時牽掛,這是極其吃累的。因此要做到“吃緊時忙裏偷閒,悠閒時居安思危”。閒時吃緊,就是對未來的事情要先作準備,臨事才會不亂;忙裏偷閒就是做事有張有弛,不能急於求成,不然欲速則不達。

靜坐觀心真妄畢現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知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

譯文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反省自己的內心深處,才發現原來的私心雜念都消失了,露出了自己的真正本性,每當這種時候往往使自己領悟到生命的樂趣。但又覺得這是一時的自我的真實流露,最終不能擺脱塵世的念頭,每當此時往往又慚愧不安起來。

評説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很難擺脱世俗的慾望,終日忙碌無暇,對生命的意義也來不及思索,但當你能夠靜坐獨思時,你會覺得一種心靈的寧靜,既然不能脱離塵世,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心靈保持一方淨土呢?

快意回首拂心莫停

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

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譯文

當一個人受到恩寵時往往伴隨來的是災難,所以得心快意的時候要想到早點回頭;當一個人受到挫折時,也可能是另一種成功的契機,所以在不如意的時候不可以輕易放棄追求。

評説

禍福相依,失敗乃成功之母。一個人沒有發達時,不能看輕了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而當自己處在位高權重時就不能看重了自己,俗話説: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聖人的功夫即在於:“得意而憂,逢喜而懼”。

淡泊明志肥甘喪節

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

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

蓋志以澹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譯文

能夠忍受粗粗茶淡飯的人,通常具備有冰清玉潔的情操;而喜好錦衣美食的人,常常是那種卑躬屈膝左右逢迎的人。因此,人的志氣可以從淡泊少欲中表現出來,人的節操也可以從奢侈享受中喪失。

評説

物質享受往往使人意志頹廢,經不起誘惑,在名利面前一敗塗地,在節操面前更讓人瞧不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有通過勞動才能獲得成果,只有通過智慧才能取得成績。在生活中有人貪圖物質享受,不惜卑躬屈膝,喪失人格,結果是貪贓枉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路留一步味減三分

徑路窄處,留一少與人行;

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

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譯文

經過狹窄的道路時,要留一步讓別人走得過去;有好吃的東西,要分一些給別人品嚐,這就是為人處世中取得快樂的最好方法。

評説

處處為他人着想,不僅僅是一種德行的考驗,也是為了取得別人對自己的幫助,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是一個孤家寡人。只有與人方便,才能自己方便。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體會到這一點,比如説,汽車行駛時就要:“寧停三分,不搶一秒”,這一方面是表現謙讓,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證雙方的安全。所以在為人處事時要做到大度、謙讓,才會避免糾紛,得到快樂。

俠心交友素心做人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譯文

交朋友要有三分俠義的氣概,做人處世要保存一顆赤子的情懷。

評説

成為朋友理由很多,但無疑俠義心腸是朋友們之間最看重的一種品質。既然是朋友就得相互幫助,同甘共苦。在朋友之間狗肉朋友是次一等的朋友,狼狽為奸的朋友就不成其為朋友了。交朋友也是做人的一種必需,做一個光明磊落的君子之交,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

利勿在前德勿在後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

受享毋逾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譯文

個人的名利恩寵不必搶在別人面前去爭取,而有利於社會有利於道德的事情要不落人後地積極去做;對應得的東西要小心謹慎不要越過自己的本份,對於修身養性的道理,則要儘自己的本份努力去追求。

評説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自范仲淹以來成為人們追求一種完美道德的標準。這個標準對一般人來説可能太高,但要做到在名利面前不動心,不貪圖自己利益之外的東西,在培養品性方面努力進取,也還是要下一番功夫。

退亦是進失亦是得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已的根基。

譯文

為人處世懂得謙讓容忍是高明的做法,因為表面上的退讓往往是事實上進步的基礎;待人接物能夠寬厚大度的人是有福的人,因為便利別人同時也是便利自己。

評説

進一步萬丈懸崖,退一步海闊天空。在事理面前,沉着冷靜,不可魯莽意氣用事,君子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要過分計較眼前的得失,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是為自己積德造福的根本。在生活中處處要高姿態待人,不與人爭長短計得失,給人方便與已方便,這是最的處事技巧。

驕矜無功懺悔減罪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

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譯文

一個人即使立下了舉世無雙的汗馬功勞,如果他恃功自傲自以為是的話,他的功勞很快就會消失殆盡;一個人即使犯下了滔天大罪,卻能夠浪子回頭改邪歸正的話,那麼他的罪過也會被他的懺悔所洗淨。

評説

驕傲不僅是有功之臣的大敵,也是我們平常之輩應該除掉的不良習慣。真是偉人之言。有功相對於有罪來説,並不是不可跨越的鴻溝,矜與悔之間也只是一念之差,關鍵在於自己的態度。俗話説,浪子回頭金不換,也是説得這個道理

讓名遠害咎已養德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

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已,可以韜光養德。

譯文

完美的名譽節操,不可以獨自擁有,應該讓別人一起分享,才可以避免災害在自己身上發生;不光采的舉止名聲,不要全部推卸給別人,應該自己承擔幾分,才能夠收斂光華修養品德。

評説

功成名就時要懂得明哲保身,多少年來許多有識之士恪守此信條,激流勇退,才避免了遭到打擊和排擠,保全了性命和家園。有識之士在榮譽面前居安思危,在錯誤面前也能承擔責任,決不見功勞就搶,見錯誤就推,只有具備了這種修養,才能算是最完美和最清高的人。做人的原則可以歸納為: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功盈召忌業滿召損

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

譯文

如果凡事能夠留有幾分餘地,不把事情做絕,那麼造物主就不會忌恨我,鬼神也不能傷害我;如果在事業上過度好強,功業追求絕對的完善,那麼即使內部不發生變化,也必然會招來外面的憂患。

評説

凡事要思前顧後,做到恰如其分,不可不掌握分寸,否則都可能引來麻煩。滿招損,謙受益,一個頂峯的到來恰恰是一個下坡的開始,追求盡善盡美的同時也正好留下了許多的遺憾。同時這也是一個處世的方法問題,比如錢財的積累使自己變成了守財奴,功名太盛又不知激流勇退,結果被人算計。所以在得意時莫忘了失意時,上台時莫忘了下台時,要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

誠心和氣勝於觀心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用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譯文

家庭裏如果存在一個真正的佛,日常生活中就會有一個真正的道理可以遵循,人與人之間就能心平氣和,坦誠相見,彼此能以愉快的態度和温和的言辭相待,於是父母兄弟之間感情融洽,沒有隔閡,意氣相投,這比起坐禪調息觀心內省要強萬倍。

評説

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令,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家規,一個人做人有自己的準則,社會、家庭、個人之間才能有秩序存在。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裏以什麼來維繫一種平和的關係,以良心以道義,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就是中國的傳統倫理綱常,也是儒家所提倡的齊家之道。一個連家都管不好的人,又如何能談治天下。

動寂適宜道心之體

好動者雲電風燈,嗜寂者死灰槁木;須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氣象,才是有道的心體。

譯文

生性好動,做事忙碌的'人,就像雲中的閃電風中的殘燭一樣搖擺不定;嗜好安靜寂寞、避世脱俗的人就像燃盡的冷灰、枯死的樹木一樣死氣沉沉。應該像在靜止的雲中有飛翔的鳶鳥,在不動的水中有跳躍的魚兒,符合這種中庸之道,才是有智之人所應有的胸懷。

評説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經驗告訴我們,凡事不能走上極端,否則就會違背自己的初衷。過分的逃避社會躲進自我成一體,必定限制了自己的眼界,孤立了自己的靈魂,忍受着寂寞會讓你痛苦不堪;而過分的張揚自己,又會在虛假的繁榮中迷失自我。因此,在生活中要尋找到自己最理想的位置,中庸可能是一個好方法。

責勿太嚴教勿太高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譯文

批評人家的過失,不要過分的嚴厲,要考慮對方能夠承受的程度;教人家做善事,也不要要求過高,要考慮對方能夠做到而不會感到有困難。

評説

良好的願望並不一定帶來良好的效果,這就涉及到一工作方法問題。善於做官的人在批評下屬時往往先來一段自我檢討作開場白,讓挨批評的人覺得領導在替他承擔責任,首先在心理上接受了領導,當然也接受了批評。教人為善,信心是很重要的心理因素,空洞的説理還不如鼓勵對方去幹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更要注意教育方法,父母對孩子不當的言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棍棒底下無孝子,循循善誘才是家庭教育的好方法。

潔自污出明從暗生

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

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採於夏日。

因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

譯文

糞土中的蟲是最髒的東西,可當它一旦蜕變成蟬後,卻吸飲秋天潔淨的露水為生;腐敗的野草不會發出光芒,但當它一旦變成螢火蟲後,卻在夏日的夜裏發出明亮的光采。由此可知,潔淨往往來自污穢,光明往往來自黑暗。

評説

一個人所處的環境並不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養尊處優可能導致一個人的腐化墮落,身處絕境也許會激發一個人的鬥志。犯錯誤的過程是一個積累經驗的過程,失敗的過程也是接近成功的過程,老鼠的兒子並不一定都去打洞,只要自身的努力再惡劣的環境都是可以改變的。可見一個人不必太計較環境,關鍵是要自強、自尊、自愛、自信、自律,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降服客氣消殺妄心

矜高倨傲,無非客氣;

降服的客氣下,而後正氣伸。

情慾意識,盡屬妄心;

消殺的妄心盡,而後真心現。

譯文

心氣高傲自以為是,無非是表現出一種脱離實際的虛浮之氣,如果能夠制伏這種浮誇的不良習氣,心中的浩然之氣就可以伸張出來;心中的七情六慾都是意念活動的妄想,如果能夠消除這些胡思亂想的念頭,真正的本性就會出現。

評説

沒有學問的人常常裝淵博,沒有金錢的人喜歡裝大款,其實人皆有虛榮心,只不過有的人過分了,過分了結果是自作自受,矯揉造作的外表下裝着一顆容易受傷的心,這樣不如承認了自己的不足還坦然一些,再作一些努力,自己才會有長進,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臉紅的,只要你有上進之心。

志在林泉胸懷廊廟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

處林泉之下,須有懷廊廟的經綸。

譯文

身居高官厚祿的人,不可沒有隱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想法;而隱居山林清泉的人,要有治理國家的胸懷大志和才能。

評説

身處名利場中,往往被困擾在事務主義中,不得有一刻清閒,是否可以在百忙中走進大自然,休閒一下,然後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呢?與此相反的一種人生是對時事不聞不問,名曰修身養性,實則逃避社會責任,如果你有滿腹的學問,貢獻於社會又何樂而不為呢?這也不是修身的一種,出世是為了更好的入世嘛。

憂勤勿過待人勿枯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

澹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譯文

勤勞、憂虛本是一種美德,但如果把自己弄得很苦,會使得性情抑鬱不展,享受不到生活的樂趣;淡泊、寡慾本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但如果過分逃避社會,就無法對社會作出貢獻。

評説

勤勞是為了過上好的生活,勤勞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會勞動還要會休息,這樣才會勞逸結合,體會到勞動的樂趣,淡泊名利在利慾薰心的今天,自然有它令人佩服的地方,但無視自己對社會的責任,也只能算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因此儒家主張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要保持均衡狀態,走向極端都會使生活失去樂趣。

原其初心觀其末路

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

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譯文

對於時運不佳的、事業失敗的人,要體諒他當初的本意是為了奮發上進;對於事業成功、萬事如意的人,要考察他是否能保持住晚節。

評説

犯錯誤是積累經驗的過程,只要你不是犯重複的錯誤,只要你初衷是好的,再大的錯誤是可以原諒的。善於用人之人就會觀其行,察其心,而不是簡單下結論,將人一棍子打死。所以有過錯誤並不可怕,只有知錯就改,不揹包袱,事業就會取得最後成功。

富多施捨智勿炫耀

富貴家宜寬厚,而反忌刻,是富貴而貧賤其行矣!如何能享?

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

譯文

富有高貴的人家對待人應該寬容、仁厚,如果對人挑剔、苛刻,那麼即使是處在富貴之中,其行為和貧賤無知的人沒有什麼兩樣,怎麼能夠長久享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聰明有才華的人應該隱藏自己的才智,如果到處炫耀張揚,那麼這種聰明就跟愚蠢沒有什麼區別,哪裏還有不敗的道理。

評説

一個人的言行要與自己的身份相稱,尤其是那些社會名人,其一舉一動都要為社會作出榜樣,為社會負責,如果他做不到這一點,他也就不配做一個名人;一個富裕的人,要想到幫助比自己貧窮的人,多做善事,才能永保富貴;一個聰明的人最聰明的做法是將自己的才能默默運用到工作中去,否則就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登高思危處亂思治居卑而後知登高之為危,處晦而後知嚮明之太露;

寧靜而後知好動之過勞,養默而後知多言之為躁。

譯文

處在低矮的地方,才知道攀登高處的危險;處在陰暗的地方,才知道光亮會耀眼;持有寧靜的心情,才知道四處奔波的辛苦;保持修養的沉默,才知道過多的言語所帶來的煩惱不安。

評説

沒有對比就很難真正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的優劣。生活中處處充滿了辯證法,勞逸結合、有張有弛也是對生活經驗的一種總結。整日四處奔波忙忙碌碌的人一旦休息,才享受到悠閒的樂趣,而一個無所事事的人做了一點工作,就品嚐到了勞動的快樂。經歷過痛苦的人會更加珍惜幸福,處在幸福中的人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做官也是如此,有權有勢會帶來許多方便之處,但事務的沉重、工作的繁忙恰恰使他失去了做一個普通人的自由和平靜。用辯證法去認識生活中的人和事,會對生活有一個公正的看法。

得心下即可入聖

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脱凡;

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會入聖;

譯文

一個人如果能夠放棄對功名富貴的追求,就可以超脱世俗的一功;

一個人如果能夠掙脱對仁義的居心,就可以達到聖人的境界。

評説

忙碌、奔波、心計都是受到功名富貴的驅使,什麼時候能夠認識到富貴如浮雲時,什麼時候才會享受到平凡生活的意義;追求道德完美的過程,有可能是一個弄虛作假的過程,一味地追求完美會走向事物的反面,道德的意義在於善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而不是不擇手段地達到某個目標。在現代生活中,財富當然是很重要的,但君子受財取之道,積財的同時千萬別忘了積德。

偏見害人聰明障道利慾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蝥賊;

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藩屏。

譯文

對名利的慾望並不一定會傷害到自己的本性,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偏見才是殘害心靈的毒蟲;淫樂美色並不一定會妨礙一個人的品德,自作聰明、目中無人才是阻礙道德的屏障。

評説

做人做事內心的意志往往起到決定的作用,不能過分強調客觀原因。意志堅定的人面對金錢美女的誘惑毫不動心,而那些意志薄弱的人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出許多的理由,這些人常常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因此,酒醉人不醉,色迷人不迷,也是對一個人意志的考驗。

知退一步須讓三分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

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

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譯文

人情冷暖變化無常,世路崎嶇坎坷難行。走不通的地方,要懂得退一步讓人先行的道理;走得過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給予人家三分的便利,這樣才能逢凶化吉,一帆風順。

評説

做人和走路有着同樣的道理。常言説退一步海闊天空,也是説明做人的一種技巧和方法。人事關係是複雜的,做人猶如在網中行走,不小心避讓就會此路不通,撞得鼻青臉腫。從另一方面説,予人方便,予已方便,霸道、好強,只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你要想事業有成,你一定要懂得謙讓的妙法;你要想一帆風順,你一定要有給人讓路的胸懷。

不惡小人禮待君子

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

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

譯文

對待品德不端的小人,做到對他們嚴厲苛刻並不難,難的是不去憎惡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對他們恭敬服貼並不難,難的是遵守適當的禮節。

評説

對待別人的缺點和過失,我們常常是連人帶事一起批評,而不是從愛護的角度出發,對事不對人,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傷害了人的自尊心。與其批評一個人還不如真正去愛一個人。而對待比自己地位、聲望高的人,一般人都會以禮相待,在這種情況下,最難做到的是禮節有度,而不是奉承諂媚。一件平凡的事也足以體現一個人的德行。

正氣天地清名乾坤

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

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

譯文

寧可保持純樸自然的本性,拋棄機心巧詐的聰明,也要留些浩然正氣還給大自然;寧可謝絕富麗繁華的誘惑,甘心過着淡泊寧靜的生活,也要留下個清白的名聲在這個人世間。

評説

聰明過份的人喜歡耍弄自己的小聰明,這種自作聰明往往抹殺了心中的正氣,使自己的人格在一種巧詐中墮落。榮華富貴之人一味追求權勢地位,心中充滿私慾,更加遠離了人的真性。純樸的生活才能表現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我們每個人本着淡泊的態度來對待生活,才能做一個真實自然的人。

伏魔自心馭橫氣平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羣魔退聽;

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譯文

要想降伏惡魔,必須首先降伏自己內心的邪念,只有把自己內心的邪念去除了,那麼所有的惡魔自然會消除;要想駕馭住悖禮違紀的事情,必須首先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緒,只有自己的浮躁情緒控制住了,那些外來的悖亂事物就自然不會侵入。

評説

生命中最難戰勝的便是自己,因此在任何時候都要警惕自己內心的邪念,做到常常反省自己。古人提倡“慎獨”,便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考驗。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如能沒有邪念,才算是踏上了進德修業的坦途。

種田除草子弟謹義

教子弟如養閨女,最要嚴出入謹交遊。若一接近匪人,是清淨田中下一不淨的種子,便終身難植嘉禾矣!

譯文

教育子弟就好像養閨中的女兒一樣,最重要的是嚴格要求其生活起居,注意她所交往的朋友。一旦讓他結交了品行不端的朋友,就好像在肥沃的土地中播下了一顆不良的種子,這樣一來就永遠也種不出好的莊稼了。

評説

孟母三遷的故事講的就是環境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好的生活習慣、好的交友環境,都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所必須具備的要素。一個好的朋友能春風拂面,而一個酒肉朋友會使人走向墮落。因此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時,一定要嚴格要求,不能放任自流,否則後患無窮。

俗路勿染理路勿退

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

理路上否,毋憚其難而稍微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

譯文

對於情慾方面的事情,不要因為一時的環境方便而放縱自己,如果一旦放縱自己而去嘗試的話,就會掉入萬丈深淵不能自拔;對於道義方面的事情,不要因為害怕它有困難就退步不前,如果缺乏前進的通氣,就會離高山越來越遠,永遠也達不到目的地。

評説

情慾是最容易讓人深陷而難以自拔的,因此進一步都是萬丈深淵。平日收斂自己的慾念,是一件有困難而又必須做到的事情,放縱自己的情慾猶如引火燒身,而修煉德行也就像逆水行舟,不進便退,除了德行以外,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而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怠惰。

不陷濃豔不入枯寂

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濃;

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

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豔,亦不宜太枯寂。

譯文

一個想法很多的人往往能夠善待自己,同時也能善待別人,他要求處處都豐富、氣派、講究;而一個想法簡單的人,不僅處處刻薄自己,同時也處處刻薄別人,於是事事便顯得枯燥無味毫無生氣。所以作為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日常生活的喜好,既不可過度奢侈華麗,也不可過度枯燥、孤寂。

評説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的問題,生活也不例外。貧與富、苦與樂都是生活的極端情況,太窮了失去了生存的保證,太富了也容易迷失生活的目標;樂極了就會生悲,苦盡了才會甜來。所以一個善於生活的人,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座標,遵守一定的生活原則,既不要奢侈豪華,也不能寡淡無味。

超越天地不入名利

彼富我仁,彼爵我義,

君子故不為君相所牢籠;

人定勝天,志一動氣,

君子亦不受造物之陶鑄。

譯文

當別人享受富貴的時候,我仍然要堅守仁德之心;當別人升官發財的時候,我仍然堅守忠義之道;君子本來就不會受高官厚祿的左右;只要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人力就一定能夠戰勝自然,只要意志專一就可以發揮出無堅不摧的精氣,所以君子當然也不會被造物者所侷限。

評説

達到了能夠不受自然所左右的境界,才真正算是聖人。仁義道德是戰勝一切的力量,所以君子才能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説,不去追逐名利,不去攀附權勢,自由自在,又有什麼可以來鉗制自己呢。

立身要高處世須退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裏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

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譯文

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不能比人家站的高一些,就好像在塵灰中抖衣服,在泥水中洗腳一樣,如何能夠超然顯達呢?為人處世如果不能謙讓容忍,就好像飛蛾樸火,羝羊用角去撞籬笆一樣,如何能過安樂的生活?

評説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一個人具備的學識、修養豐富,對人對事才會有符合常情的看法,才能夠處世大度、寬容、謙讓,以進為退,獲得美滿的生活。相反,凡事斤斤計較的人,目光短淺的人,一輩子也沒有出頭之日

修德忘名讀書深心

學者要收拾精神,並歸一路。如修德而留意於事功名譽,必無實詣;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定不深心。

譯文

研究學問一定要集中精神專心致志。如果在修養道德的時候仍然不忘記功名利祿,就不能達到真正的道德的境界;如果讀書的時候仍然喜歡附庸風雅,吟詩詠文,就不能有真正的心得而顯得學問淺薄。

評説

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學問的獲得也沒有什麼可以投機取巧的地方,只有靠勤奮和努力。常言説得好,書山無路勤作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花架子,趕時髦,都只會對事業有害。要想有一定的造詣,就必得下苦功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説得就是這個道理。

一念之差失之千里

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

處處有種真趣味,金屋茅檐非兩地也。

只是欲閉情封,當面錯過,便咫尺千里矣。

譯文

人人心中都有一顆大慈大悲的心腸,維摩居士和屠夫劊子手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同;世間處處都有一種真正的情趣,金樓玉宇和草寮茅屋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同;所不同的只是,人心常常被貪慾和私情所封閉,以至於錯過了慈悲的胸懷和真正的情趣,雖然看起來只是毫釐之差,實際上已經相差千里了。

評説

人之初,性本善。人與人之間沒有什麼不同,住茅屋與住高樓,也只是形式的不同,人生是否真正幸福只存在一念之間。一個人貪得無厭或無惡不作,即使擁有金屋也如同是地獄一般;一個人知足常樂或心地善良,即使處茅屋也如同天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