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討論的話題

網絡語言的流行是互聯網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在互聯網越來越深層次介入大眾生活的時代,網絡語言以它特有的方式改變着人際交往的溝通模式,也影響着基於網絡特點產生的語言表達文化。而這種網絡語言文化在提高網絡用户參與度,縮短虛擬與現實社會距離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造着諸多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表達方式,深深影響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討論的話題

語言文字是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最重要載體

對語言的規範使用,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自覺,而對傳統語言的堅守是對歷史文化的認同和保護。網絡語言的出現和流行,改變了表達方式,進而也將影響到知識傳播和文化傳承。

從目前來看,網絡語言已經以強勢的方式,參與到了歷史的書寫和文化的傳承中。

網絡語言並不是獨立的語言系統,它源於現實社會和傳統語言表達,是網友在網絡傳播方式影響下,產生的一種亞語言體系。網絡語言也是語言,只是它的載體和範圍是網絡,南昌大學中文系教授徐陽春表示,在網絡世界交際雙方無拘無束,創造出許多新奇的詞語和表達方式,以滿足趨新好奇的心理。網絡語言依附於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的互動存在,但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很多網絡語言仍然符合規範漢語的使用場合和使用方法,而獨立性則表現在它非規範化的語言結構,以及相對單一的意義和使用語域。

網絡語言不是長期發展沉澱的產物,因此,網友對其的認可,也僅是特定時期、特定語境下的約定俗成。徐陽春認為,對網絡語言的選擇和使用主要依賴於語域的不同,網絡語言使用的場合是非常隨便非常不正式的,雙方可以隨意約定,只要能達意就可以。

這種特殊的生成模式,使得網絡語言無法實現完整意義的全民普及,多數網絡語言仍僅僅是在“窄域”裏使用的小眾語言。

網絡語言引發了傳統語言文字的革命

網絡語言的出現,註定會引發一場革命,一場語言文字世界的網絡化革命,就如“白話文”運動改變數千年文言表達一樣。但是兩者的不同在於,白話文運動是較為系統完整地改造了文言表達,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表達框架和體系,這種改造主要在做加法,在借鑑和揚棄基礎上豐富和充實傳統表達方式,符合語言發展規律。而當下的網絡語言則是做減法,主要用簡化、單一的詞彙、句式表達多樣化的內容,而且對於語言文字的改造是碎片化、不繫統的。從歷史發展的進程看,白話文和網絡語言,哪個對歷史文化沿襲影響更大,仍很難斷定,但僅從當下現狀看,網絡語言出現和使用的不規範,足以值得引起社會重視。

這場語言革命正在席捲傳統語言文字堅守的文化陣地,其中很多網絡語言,深深影響了相當一部分社會羣體,網絡語言文化也在衝擊着以堅守傳統,傳承文化為己任的文化界。

隨着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青少年學生接觸使用網絡。他們處在知識和習慣的接收階段,對網絡語言的過度接觸,破壞了他們尚未成形的語言認知結構。各類非規範網絡語言出現在學生日常交流,甚至書面作文中。青少年學生是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力軍,但網絡語言對嚴肅語言體系學習的干擾衝擊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從長遠看,也勢必影響民族文化傳承的長期性和準確性。

建設文明網絡語言 傳承民族傳統文化

嚴肅文學、知識分子、大學教育也正走在這樣一條過度網絡化的路上,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的肖鷹認為,近兩年國內流行大學校長演講套用網絡語言、文化人士在網絡上使用暴-力語言表達,都是網絡語言對傳統語言、傳統文化品質傷害的表現,破壞了大學和文人應有的獨立創作屬性;嚴肅文學、純文學也呈現出向網絡靠攏、投降的趨向,文學語言越來越沒有了張力,呈現粗痞化、口水化、“一語打天下”的傾向。網絡語言的低俗化、暴-力化傾向非常突出,普通網友甚至文化人士都經常使用粗俗不道德的網絡語言表達,“用不文明的語言討論文明話題”成為網絡上的慣常現象。

當然,對網絡語言的反思建立在認同網絡的工具屬性和互聯網技術的前提下,對傳統規範漢語的保護姿態,也並不意味着拒絕網絡。語言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文化系統,去粗取精、取長補短的新陳代謝是語言文字得以不斷髮展進步的動力。因此,保持語言本身發展的張力,是促進語言文字緊跟歷史潮流,準確反映現實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以危害傳統語言表達為前提,長期以往,網絡語言表面的多樣化就會陷入失去生命根基的貧血、蒼白、空洞的境地,使表達失去了常態基礎,失去了基本的張力,打破了語言文字發展規律的平衡。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要保持這種張力,就要保證對網絡語言的使用符合兩個標準:一是詞語已經約定俗成、意思被公眾熟知;二是必須符合語法和修辭規範。對網絡語言的規範使用,是對漢語言的尊重,對社會道德文明的堅守,更是對民族文化的尊重,這就需要倡導文明的網絡語言,引導網民提高文化素養,恪守道德準則。網民媒介素養的提高,可以自動限制和壓縮不文明網絡語言的生存空間,同時也是保證文化傳承持續活力的應有之義。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