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會計信息失真研究論文

職場9.05K

會計信息是記錄會計核算過程和結果的重要載體。關於會計信息失真有哪些研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會計信息失真研究,希望對你有幫助。

會計信息失真研究論文

  會計信息失真研究

會計信息失真是一個國際性、歷史性的問題,它一直是世界會計學界研究的重點課題,也一直是世界各國政府部門着力解決的重大問題。本文分別從會計信息失真的概念、成因以及對策來回顧和評述近十年來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研究成果。

一、近十年來我國對會計信息失真的研究

從現有文獻分析,我國對會計信息失真的介紹與認識始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①,近十年來,我國會計理論界與實務界圍繞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進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信息失真概念

雖然從邏輯上講不真實的會計信息都是失真的信息②,但人們對會計信息的定義與分類卻有不同的認識。主要有以下一些觀點:

1、會計信息失真“三分法”。

以吳聯生教授(1998)為代表的多數學者認為會計規則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無外乎以下兩種情形:一是會計規則執行人故意違背會計規則;二是會計規則執行人由於客觀上的原因在會計規則的執行上存在偏差。據此,對會計信息失真提出“三分法”,將會計信息失真分為規則性失真、違規性失真和行為性失真等三類。

2、會計信息失真分為會計事項失真引起的和會計處理失真引起的。譚勁鬆、丘步輝、林靜容(1997)

從失真的會計信息產生過程分析,將其分為會計事項失真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和會計處理失真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前者指會計事項未能真實反映客觀經濟業務活動,會計事項本身就不真實。會計處理失真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是指,雖然會計事項真實地反映了客觀的經濟活動,但由於會計處理過程的錯誤引起會計信息失真。

3、會計信息失真包括兩個方面的問題:會計造假和會計操縱。

在會計信息失真的定義上王躍堂教授(2001)認為會計信息失真包括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會計造假,這是企業違反會計管制的違法行為;二是會計操縱(西方稱之為盈餘管理),這是企業利用會計管制的彈性操縱會計數據的合法行為③。

4、也有少數學者將會計信息失真分為故意失真與非故意信息失真。

非故意失真是會計人員技術熟練程度不夠、疏忽大意等非故意因素導致的。故意失真是指在企業管理當局的授意下,利用會計規範給予企業的靈活性,有偏向性或誘導性地提供信息,或者違背會計規範製造假賬。還有學者將會計信息失真分為合法性會計信息失真和非法性會計信息失真。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

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眾多專家學者也從不同的研究角度探析了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筆者在此歸納瞭如下幾個主要方面:

1、從會計學自身的限制探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目前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學者對於確認理論的研究,都還是集中在對確認(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討論上,確認標準的制訂旨在解決哪些事項可以計入會計系統和會計報表。張天西教授(1998)認為會計確認標準不能解決幾點會計所面臨的問題,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大體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會計確認對象的隱匿。由於沒有合適的會計規範為依據,企業有些價值不能確認,例如人力資源價值、企業商譽價值、環境成本的確認等。其二,會計確認基礎的主觀性。權責發生制是會計確認的基礎,其確認過程帶有主觀性,這種主觀性的確認必定為製造不真實的會計信息提供了可能和動機。

也有很多學者指出現有的會計理論在很多方面還不能完全客觀地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如會計期間假設,是人為地劃分時期,其結果必然與客觀事實有差距;貨幣計量假設,假設幣值不變,遇到通貨膨脹時,貨幣計量假設基礎上核算的會計信息就不能如實反映客觀情況、真實的現在情況;這些會計學自身因素的缺陷都可能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2、從合約、制度經濟學角度研究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舒爾茨認為,制度是行為規則,他們涉及社會、政治及經濟行為④。社會制度還通過鼓勵和懲罰某一行為,以誘導或禁止該項行為。劉峯教授通過對紅光實業的案例分析得出現有的會計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並誘發會計信息失真。

理論上,政府只是經濟規則的制訂者和監督者,本身不參與市場運行。但我國政府對具體的經濟活動不能“置身事外”,總是存在“親歷親為”的衝動。一些政府部門為誇大政績或出於一些特殊目的,不顧企業實際情況以及所面臨的市場狀況,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給企業硬性下達各項經濟指標,以便迎合有關部門的需要。這在某種程度上促使和誘發企業弄虛作假,人為地調節會計信息,使企業會計報表虛盈實虧。同時,各級政府致力發展經濟,將一個虧損企業通過虛假的會計信息包裝推向資本市場。

同時,從目前會計師事務所的體制上看,絕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採用有限責任制形式⑤,而有限責任制可以使其機構和從業人員在獲得高額利潤後只承擔有限的經濟責任,客觀上助長了從業者的冒險心理,必然使CPA在“讓客户滿意”的幌子下弱化其客觀公正職能。我國不健全的法律制度、特別是沒有嚴格的民事賠償制度,也在相當程度上助長了中介機構的冒險意識。

3、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雷又生、王秋紅(2004)等學者認為社會倫理道德滑坡,人們在競爭時違背誠信的原則,使會計信息失真具有了宏觀社會背景。這種虛偽欺詐的社會習氣對會計工作者、部分政府人員以及進行社會會計監督的會計事務所產生了不良影響。作為經濟信息提供部門的會計,為了單位或個人的利益可能會喪失誠信原則進行造假;部分政府人員官僚作風嚴重,盲目追求“數字”經濟,進而放棄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在會計報告上弄虛作假;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為了穩定客户,拓寬業務,在相關法規執法不嚴、處罰力度不夠的情況下,違背會計職業道德,喪失了其客觀公正的立場,忽略了其社會責任,出據虛假的證明,為企業作假賬提供便利,成為會計造假的保護傘。

楊雄勝教授也認為會計誠信的缺失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但他認為制度的原因、監督不力的原因等等不是會計誠信缺失的內在機理。會計造假損害的主體不確定使會計誠信缺失成為一種必然,會計造假問題氾濫成災就不足為奇了。

4、從哲學的角度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吳聯生教授(2004)認為人類的有限性決定了會計信息失真的客觀存在。他指出人類的有限性在會計的生產過程中表現為:會計規則執行者對會計規則理解得不完美性、會計規則執行者對客觀經濟活動把握得不完美性以及會計規則執行者具體執行行為的不完美性。

  會計信息的重要性

會計信息是企業從會計視角所揭示的經濟活動情況,包括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等。

會計信息主要用來處理企業經營過程中價值運動所產生的數據,按照規定的會計制度,法規,方法和程序,把他們加工成有助於決策的財務信息和其他經濟信息,具體地説,會計信息是指會計數據經過加工處理後產生的,為會計管理和企業管理所需要的經濟信息。它包括:反映過去所發生的財務信息,即有關資金的取得,分配與使用的信息,如資產負債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種財務分析報表,對未來具有預測作用的決策信息,年度計劃,規劃,金額等,會計通過信息的提供與使用來反映過去的經濟活動,控制目前的經濟活動,預測未來的經濟活動。

會計信息是社會經濟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而真實性是對會計信息質量最基本的要求,社會經濟的有效運行要求會計信息能夠與它所反映的客觀事實相符。我國目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嚴重的問題如國有資產流失、證券市場發育不良、社會交易費用高昂、企業籌資困難等很大程度上都與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有關。由於國有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會計信息失真所帶來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會計信息的作用

會計信息是價值運動及其屬性的一種客觀表達,包含相互關聯,互為制約的"數據輸入,系統轉換,信息輸出"三個有機過程。它是整個會計行為系統的核心部分,其實質是各種利益關係的反映。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隨着經濟主體和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經濟活動的全球化,國際化, 以及經濟規模的日益擴大和內涵的日益複雜,會計信息在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上越來越顯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1、會計信息能幫助投資者和貸款人進行合理決策。在市場經濟環境裏,企業的資金主要來自股東和債權人,無論是現在或潛在的投資人和貸款人,為了作出合理的投資和信貸決策,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瞭解已投資或計劃投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會計信息能評估和預測未來的現金流動。企業內外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主要是為了幫助未來的經濟決策,預測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其中主要內容側重於財務預測, 如現金流量,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等。通常,預測經濟前景應以過去經營活動的信息為基礎,即由財務報告所提供的關於企業過去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信息作為預測依據。

3、會計信息有助於政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國家財政部門根據企業報送的會計報表,監督檢查企業的財務管理情況;税務部門通過閲讀企業的會計資料,瞭解税收的執行情況。

4、會計信息有利於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企業將生產經營的全面情況進行蒐集,整理,將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統的信息資料,傳遞給企業內部管理部門。企業管理者可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決策,採取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