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國內外企業文化研究現狀是什麼

職場1.56W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對於國內外的企業文化有哪些研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國內外企業文化研究現狀,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內外企業文化研究現狀是什麼
  國內外企業文化研究現狀

企業是一個以營利性為目的的組織,主要由商業模式、戰略規劃、執行團隊這三個方面組成,但是要把這三個方面與組織緊密聯繫在一起就需要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一種管理實踐。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就提出:“管理,應以文化為基礎”,在《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一書中説過:“管理並不是同文化無關的,它是一種社會職能,既要承擔社會責任,又要植根於社會文化之中”這一觀點。

八十年代初期,加州大學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內出版了《Z 理論—美國企業界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一書,通過分析企業管理和文化之間的關係,提出了“Z 型文化”等概念,認為企業的控制機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還有R·帕斯爾和A·阿索斯的《日本企業管理藝術》,將日本企業文化作為研究基礎,結合日本迅速崛起的企業實例,對其快速崛起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得出了日本企業快速崛起是因為日本企業在管理方面的優勢這一結論。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美國著名學者特雷斯·E·迪爾和阿倫·A·肯尼迪撰寫的《企業文化一一現代企業的精神支柱》一書,被稱為企業文化理論誕生的標誌性著作。企業文化理論彌補了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理論以及管理叢林理論的不足,強調“軟”“硬”結合的管理方式,把企業管理理論推進到一個新高度

企業文化的概念最早在1984 年傳入中國,逐漸引起了國內學術界和商界的重視,並開始對企業文化各方面的研究與實戰運用。

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長張大中認為,企業文化是一種新興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是企業真正步入市場,走出一條發展快、效益好、素質高以及協調發展道路的基礎。我國學者關於企業文化建設問題的研究角度也有不同:有以經濟全球化為大背景,有結合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從經營業績效率與企業文化的關係來探討企業文化建設。

2007 年邵豔梅提出企業文化具有導向功能、凝聚功能和約束功能,要建設企業文化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管理者的'素質;提倡創新注重個性化發展;重視員工的人文精神。

2012 年,宋海峯、劉秋香指出我國國有企業文化的特點為精神性、羣體性、差異性、社會性和可塑性,根據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要吸取傳統文化的優點,借鑑外國的成功經驗以及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等建設對策。

2010年夏紅雲就企業文化的員工導向和任務導向兩方面對員工情感忠誠、持續忠誠、規範忠誠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構建了一個文化導向與員工忠誠度關係的理論模型,為企業提高“知識型”員工的忠誠度提供瞭解決方法和理論依據。

2010年紀曉麗等對重慶市多家企業的知識型員工進行了問卷調查的實證研究,分析得出企業文化對知識型員工工作滿意度所具有影響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即企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以及物質文化均會從不同方面對知識型員工工作滿意度產生不同程度影響。

發展趨勢

企業文化的發展水平將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是企業在發展中最寶貴的無形資源。哈佛商學院的著名教授約翰.科特提出了一個重要論斷:企業文化對企業長期經營以及有着重大的的影響,在下一個十年內企業文化很可能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

國際化對中國企業文化的溝通與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世界上的交流必須要以對文化的理解為前提,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程度越來越高,要求企業應更多的站在世界的角度來考慮自身的發展,不斷學習其他國家優秀企業的優秀文化不斷完善自己。

  國外企業文化理論的研究

企業文化是一種管理實踐。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就提出:“管理,應以文化為基礎”,在《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一書中説過:“管理並不是同文化無關的,它是一種社會職能,既要承擔社會責任,又要植根於社會文化之中”這一觀點。七十年代末,日本經濟實力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此同時也對其他地區的經濟產生了巨大的競爭壓力,引起了各界人士各國學者們的關注。八十年代初期,加州大學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內出版了《Z 理論—美國企業界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一書,通過分析企業管理和文化之間的關係,提出了“Z 型文化”等概念,認為企業的控制機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3]。還有R·帕斯爾和A·阿索斯的《日本企業管理藝術》,將日本企業文化作為研究基礎,結合日本迅速崛起的企業實例,對其快速崛起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得出了日本企業快速崛起是因為日本企業在管理方面的優勢這一結論。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美國著名學者特雷斯·E·迪爾和阿倫·A·肯尼迪撰寫的《企業文化一一現代企業的精神支柱》一書,被稱為企業文化理論誕生的標誌性著作。企業文化理論彌補了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理論以及管理叢林理論的不足,強調“軟”、“硬”結合的管理方式,把企業管理理論推進到一個新高度。1982 年,美國托馬斯·彼得斯與小羅伯特·沃特曼的著作《尋求優勢——美國最成功公司的經驗》中,以幾家優秀的革新型企業為研究對象,對其管理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得出美國最成功的公司以文化為動力、為方向和手段,進而取得驚人成就,也就是説是企業文化為公司帶來了成就。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Schein 教授於1984 年發表了名為《對企業文化的新認識》的論文,1985 年出版了專著《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對組織文化這一概念進行了系統説明,認為企業文化是在企業成員工作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為大多數成員所能夠認可的,並用來培養新成員的一套價值體系。綜上所述,沙因教授對企業文化理論的研究屬於定性化研究。後來的多數學者對企業文化的研究偏向於定量化研究,如奎恩教授,通過研究組織文化的特徵和不同維度,建立組織文化的模型,進而對組織文化進行測量、評估和診斷。

  國外企業文化概念的研究

企業文化的概念,國外學者各持己見。美國學者約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企業中各個部門所共有的價值觀念和經營實踐,是企業中一個分部的各職能部門或地處不同地理環境的部門所擁有的那種共通的文化現象”。美國學者特雷斯·E·迪爾和阿倫·A·肯尼迪認為,企業文化是“價值觀念、先進人物、風俗習慣、文化網絡以及企業環境的總稱”。美籍日裔管理學家威廉·大內認為,傳統與氣氛兩方面組成了一個公司的文化,而且企業文化就意味着一個公司的價值觀,是確定活動、意見和行為模式的價值觀。

綜上所述,國外關於企業文化概念的研究主要有幾種:一則是五因素説;二則是七因素説;三則是層次説,這幾種觀點是國外企業文化研究中比較常見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於企業文化的觀點,如精神現象説、羣體意識説等。這些觀點形成於不同的歷史時期及獨特的社會環境,從不同的角度對企業文化的內涵進行了闡述,這些觀點都有其適應範圍及可行性。現在學術界普遍認同的是沙因教授對企業文化的定義,較全面的涵蓋了企業文化的要素,用層次結構解析企業文化,清晰、形象且易於接受。


標籤: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