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審計職業判斷偏誤分析

職場2.88W

審計職業判斷,通常也稱為審計專業判斷,是指審計人員根據其專業知識和經驗,通過識別和比較,對審計事項和自身的行為所作的估計、斷定或選擇。而審計判斷偏誤,也稱認知失誤,是指可能導致審計人員做出錯誤判斷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的後果是審計判斷錯誤。

審計職業判斷偏誤分析

一、人的認知行為過程

對於人的心理認知過程,可以借鑑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進行分析。認知的理論指出:人腦是一個信息加工系統,人只要醒着,就會不斷地通過眼或耳等感覺器官接受外界的信息,進行一系列複雜的加工活動。這個過程如圖1所示:

人腦的信息加工系統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感受器。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感受器,其主要作用就是把來自外界的刺激的特徵真實地保留下來,即信息錄入。二是信息加工系統。其主要作用是對感受器獲得的信息進行必要的加工,或者是對記憶系統裏提取出來的信息進行加工,即信息處理。三是記憶系統。這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信息庫,包含了人對於客觀世界一切事物的認識。四是效應器。其作用主要是輸出經過加工的信息,即信息輸出。整個信息加工過程可以概括為信息輸入,信息加工,信息輸出三個步驟。

可以通過一個實例來看看人是如何認識事物,做出判斷的。某審計人員接到一個審計委託,但他對這家公司並不是很瞭解,他是如何做出是否接受審計委託決策的呢?筆者把他判斷決策的過程分為三部分:一是審計人員通過和公司內部人員交流,通過分析報表數據等各種渠道瞭解這家公司的情況,這些信息進入該人的視覺,聽覺等系統;二是審計人員檢索和利用記憶庫裏面的信息,取出可接受其委託的公司的模式和不可接受委託的公司的模式,然後與這個公司各個信息特徵進行對比,從而識別反映這個公司的情況的信息;三是審計人員把經過識別的結果輸送出來,作出判斷是否接受委託。當然,以上幾步只是對審計人員判斷過程比較粗略的敍述。

 二、審計人員判斷的偏誤分析

如果信息能夠準確無誤地輸入,審計人員在考慮了一切因素的情況下是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的。這樣就不存在審計判斷偏誤問題了,當然這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現實生活中的情況紛繁複雜,加上審計人員自身的侷限性,導致在信息加工過程中判斷會出現偏差。按照上面所説審計人員的判斷決策過程的三個部分,分別進行分析,可以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輸入過程

信息的獲取渠道有二:一是從環境中獲得;二是從記憶庫裏面提取。

1.從環境中獲得信息時產生的判斷偏誤

(1)資料的不充分或質量低下導致的判斷偏誤。與審計判斷事項相關的資料或證據是做出判斷的基礎。資料是否充分、是否真實可靠直接關係到判斷偏誤的產生與否。當與判斷事項相關的全部資料容易取得且資料真實可靠時,容易得出正確的判斷;當缺乏某一方面的資料或資料不具有可信度時則容易產生判斷偏誤。

(2)資料之間的次序與內在邏輯性差導致的判斷偏誤。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判斷的過程中,必然要用到與任務相關的各種信息,然而各種信息對審計人員作出判斷的影響是不同的。一般來説,在一系列與判斷事項相關的信息中,由於審計人員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重視所有的信息,所以經常是有時重視先來的信息,有時則重視後來的信息。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可能導致對某些信息的不恰當的重視,進而產生判斷偏誤。在有些情況下,與審計判斷相關的資料從形式上表現得似乎是十分合乎邏輯而且很完全,但事實上可能存在重要遺漏,而審計人員則往往容易被表面現象迷惑,導致判斷偏誤。比如,許多出問題的上市公司都利用了看似合理的 會計 處理假象掩蓋舞弊行為。

 2.記憶方面產生的審計判斷偏誤

(1)信息選擇導致的判斷偏誤。根據心理學原理,人們有一種很強的趨勢:尋找與自己的預期一致的信息,而嫌棄使他們拒絕這一預期的信息。這一傾向會導致審計人員不能客觀地接受各種信息,從而容易導致審計判斷偏誤。比如,如果審計人員相信某一賬户錯報的風險很低,就可能促使他去尋找支持這種結論的審計證據,而不去找相反的證據。

(2)錯誤的經驗導致的判斷偏誤。審計人員對信息的蒐集總是根據已掌握的知識結構和以前的經驗來進行的,如果在審計人員以前的經驗中存在偏誤,這會讓審計人員在蒐集證據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上主觀色彩,其收集到的信息也不可避免地會帶有偏誤。

(3)易記性產生的判斷偏誤。人們在判斷某事發生的概率時,往往覺得那些給人印象深刻,容易記起來的事情發生的概率大。比如,某被審單位以前內部控制系統曾出現過重大漏洞,發生過重大舞弊行為,雖然舞弊再次發生的概率很小,但後任審計人員往往特別關注該公司的內部控制系統,以確定是否有舞弊行為發生。其實易記性和概率的大小並無直接的因果關係,過分關注易記性事件容易產生審計判斷偏誤。

(二)信息加工過程

1.經驗的侷限性導致的判斷偏誤。審計人員經過實踐經驗的積累必然形成一些成功的經驗或習慣,並在以後的信息加工中加以利用。但是,過去形成的經驗,對當前的情況未必適合,如不適合就可能出現判斷偏誤。

2.調整不及時,不充分導致的判斷偏誤。作出審計判斷總是以一定的信息為基礎的,審計人員進行判斷是以初步的信息為起點的,這個初始點就是“錨”,但在判斷過程中會有新的信息出現,當收到新的信息後,審計人員往往不能根據新的信息對原有的看法進行充分修正,這就是所謂的“錨定”調整不充分。據不充分的信息做出的判斷產生偏誤就在所難免。比如,一個審計人員用以前年度的重要性水平作為設計一個審計計劃的起點,而沒有根據今年的風險變化情況對其進行調整。

3.忽視樣本規模產生的偏誤。根據概率統計原理,樣本越大則抽樣誤差越小,調查結果就越可靠。由於小數置信率的作用,人們只想到小樣本中獲得的數據同大總體的相似性,而不管因為樣本大小不同而影響代表性的不同。因而,人們在進行判斷時往往忽視樣本大小對結果的不同影響,而給小樣本的結果以過高的可靠性。

4.高估能力引起的判斷偏誤。有關決策行為的`許多研究表明,人們有一種傾向——過分自信自己具有準確估計概率的能力,或者説對自己的校準能力估計過高。任務越困難,這一趨勢越明顯。而過分的自信必然會導致審計偏誤。其原因在於判斷者由於錨定效應而調整不足,沒有隨着任務難度的增加而降低校準能力的自信水平。審計中,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做出判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三)信息輸出過程 三、如何防治審計判斷偏誤的一些設想

第一,提高對判斷偏誤的洞察力並強化專業知識,提高綜合素質。防止出現審計判斷偏誤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審計人員對判斷偏誤的洞察力。而提高洞察力的主要措施是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幫助其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綜合素質。作為負有 經濟 監督使命的審計人員,應具備如下知識結構:一是 會計 及其相關知識,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證券和資產評估等;二是 企業 管理知識,如經濟學、組織學、營銷、國際貿易等;三是國家政策和相關的 法律 法規,如公司法、經濟法、税法等;四是相關外語知識;五是信息技術知識,主要包括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管理、 計算 機審計技術的運用以及計算機經營系統的評價。審計人員不僅要在以上學科方面具有比較深厚的理論功底,還應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能夠運用多學科知識進行專業判斷。

第二,牢固掌握審計準則,虛心學習和借鑑國外先進審計技術和經驗。無論是國家審計準則還是獨立審計準則,都要求審計人員在進行專業判斷時須以審計準則為依據。但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 發展 、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原有的審計準則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這就要求審計人員應注意保持和改善執業所需的技術知識和專業技能,及時瞭解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問題、新方法、新技術以及審計的發展動態,熟練掌握最新審計準則和實務標準,這樣在進行專業判斷時就能得心應手,儘量避免判斷失誤。同時,我國在加入WTO後,審計將逐步按照國際規則執業,由於我國的審計準則和程序與國際上有較大差異,虛心學習和借鑑國外先進的審計技術和經驗能夠使我們少走彎路,結合 中國 的實際學習和借鑑其理論和實踐經驗有利於提高我國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

第三,匯眾家之長,充分發揮集體判斷優勢。集體判斷的最有效方式是向他人諮詢或與他人共同做出判斷。由於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總是有限的,向他人諮詢或與他人一起做出判斷可以彌補個人認識的侷限性,從而能有效避免或減少個人做出審計判斷時產生的判斷偏誤。另外還可採取相互核查的方法來發揮集體判斷優勢,當一名審計人員複核其他審計人員的工作時,可以發現他人出現的判斷偏誤問題。

第四,運用判斷輔助工具。運用判斷輔助工具能指導證據的收集和鑑定工作,避免常見的判斷偏誤。審計判斷輔助工具包括兩類:簡單審計判斷輔助工具和複雜審計判斷輔助工具。包括統計抽樣、內容控制調查表、重要性水平的計算公式、樣本的計算公式、審計手冊等。其中,統計抽樣是運用樣本量確定的客觀性和 科學 性來實現對審計事項的判斷,運用統計抽樣能大大減少個人判斷的主觀性,是減少判斷偏誤的手段之一。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主要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簡單審計判斷輔助工具,比如統計抽樣、內部控制調查表、各種具體的審計指南和手冊等。在學會運用簡單審計判斷輔助工具的同時還要懂得諮詢。不同審計人員的判斷有助於對審計事項全面的認識,也能使錯誤的審計判斷得以修正,因此,向其他審計人員尤其是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諮詢是避免審計判斷偏誤的有效途徑。關於複雜審計判斷輔助工具的運用,國外已成功開發出審計判斷專家系統,藉助於該系統能大大避免和減少審計判斷偏誤的發生。筆者認為,我國應積極嘗試開發以審計判斷專家系統為核心的複雜審計判斷輔助工具。

標籤:偏誤 審計 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