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試論樸素的企業文化與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職場2.54W

企業文化不是唱歌作賦

試論樸素的企業文化與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個誤區,是把企業文化形式搞得轟轟烈烈,作為一種讓員工興奮起來的東西。如北京有的商場,每天早上都起來折騰,又是唱又是跳。牆上寫着團結拼搏,但員工也搞不清楚要團結起來跟誰拼、怎麼拼?還常常花數十萬,聘請歌手、出書、賣飛機,什麼都幹。這似乎是為了擴大企業影響,或使員工亢奮起來,但到頭來,企業就被別人接管了。所以企業文化不是唱歌跳舞,不是上街學雷鋒,不是春遊、秋遊,不是僅僅讓員工興奮,不是淺層次的文體活動。這是第一個誤區。

第二個誤區,用一些美麗的辭藻堆砌企業文化。許多企業你説它沒有文化,都有。在它的網站,在它的企業簡介上,有一系列關於企業文化的美好詞句,幾乎世界上美好的詞都進入了企業文化。但遺憾的是,企業文化沒有落地,沒有紮根,這也不是企業文化。

第三個誤區,企業文化更不是找一幫秀才,寫出一本小冊子,然後放在那兒,客人來了就送一本。

企業唯一的使命是活下去

所以企業文化要有一個定位,把企業文化定在什麼位置上,這是很關鍵的。也就是説到底什麼是企業文化?

我想我們首先要看到嚴峻的現實,這就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處處充滿了陷井,企業活不下去、企業長不大,中國企業就是這兩個現實。

因此很自然我們就要思考做企業到底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做出一個回答。當我們解決了這個命題以後,企業的文化定位也就清楚了。

有的企業提振興中華,有的企業是科教興國,有的企業提為社會服務、為員工服務、為股東服務、為消費者服務,一大堆的服務。甚至有的企業號稱要做中國的GE,現在中國已經有3個公司提出這樣的宣言。我説中國人就是膽子大,非常大。銷售收入才600億,就號稱要做中國的GE。GE是多少?GE是1700億。我們600億是人民幣,人家1700億是美元呢!還沒有長大的小矮人,就要號稱成為企業的巨人。有人講,這些企業是屬螃蟹,得意時橫行霸道,但是一紅就死。精闢!

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它最終的使命就是活下去,是活下去並能夠長大。

那麼企業的使命究竟是什麼?其實,企業唯一的使命就是要活下去。活不下去對企業來講,是最可悲的事情。現在各種統計資料很多,有人講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歲,過把癮就死;有人説是6歲。國外的説法是:一個大企業的壽命小於人的壽命,還要二分之一。所以我祝賀在座的企業,祝賀大家還活着,活下去就很不容易呀。

第二個,中國企業現在還規模太小了。在市場經濟下,規模小是一個企業存在的障礙,小企業稍有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倒下去,而大企業有規模優勢。從這點上講,活下去永遠是企業的使命,活不下去那就是中國企業的現實。

企業“不好活”的三個理由

競爭讓我們不好活

我們現在要思考,企業為什麼活不下去?

中國很多企業確實是有限公司,活得有限,小得也有限。那麼企業為什麼活不下去,我想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激烈的競爭。

激烈的競爭使每一個企業都活得不舒服。

哪些企業最舒服?壟斷企業。壟斷企業因為他對資源的壟斷,它可以壟斷市場,壟斷服務。但是現在是市場經濟,壟斷者的日子也會越來越不好過。

激烈競爭的實質是什麼?是對消費者的競爭,因為企業最大的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而且消費者要能夠認可你這個服務。消費者的最大特點又是什麼?消費者最大的特點是沒“良心”,因為顧客有選擇的權利,但沒有必須選擇你的義務。一旦消費者離開廠家,廠家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和理由,所以激烈的競爭使每個企業都很難活得舒服。實際上我們經常講危機意識,危機意識的源頭就是消費者,消費者沒有和我們締結一個永遠消費的合同

機制退化讓我們不好活

第二個原因,機制的退化。

我經常講,有些企業死得很難看,為什麼難看呢?它不是被競爭對手打死的,而是被自己的機制殺死的。機制退化對企業是更致命的。所以許多企業老闆都很懷舊,懷念當年創業的好時光,沒有錢、沒有技術、沒有產品,沒有市場,但是有那種衝動,有那個激情,有那個精神,把企業做大了。但是當企業大了,什麼都有了的時候,就是沒了精神,沒了活力,沒了激情,窮得只剩下錢了。原因就是機制退化了。一個企業能夠容忍一個億、兩個億的投資失誤,也不能容忍機制的退化。

內部矛盾讓我們不好活

第三個原因,內部的矛盾。

當企業做大了,利益多了,內部矛盾就開始增加了,然後內亂就多起來了。企業恰恰是因為內在的矛盾,而不是因為競爭對手的擠壓,結果使自己活不長,長不大。

正是這三個原因,造成我們的企業有時候一下子很猖狂,很得意,規模上一下子就上去了。但是很快它又回到原點。所以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它最終的使命就是活下去,是活下去並能夠長大。至於振興中華,至於其他的,不是一個企業能夠解決的。你活下去就能夠給國家多交税,所以朱總理講了一句非常實事求是的話,“多交税的企業就是好企業”。你能夠活下去就能夠為國家多交税,就能夠分擔社會就業問題,這就不辱我們的最大使命。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長期牽引力;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是企業內部的動力;而企業科學規範的管理,這個科學規範是指和世界接軌的科學規範管理,則是企業的推動力。這三個力合起來,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支撐企業活下去的三種力量

那麼我們靠什麼活下去?靠什麼長大?一個企業要解決我們剛才講的這三種問題,就必須有自己的力量,使企業能在一個斜坡上往上爬。爬不上去,在原點徘徊,就意味着長不大,活不長。要使企業往上走,我認為需要三種力量。第一種力量是牽引力,第二種力量是企業自身的動力,第三就是後面要有推動力。有這三種力量,企業才能在大麴線上不斷地往上走。每前進一步,就意味着你多活了一會兒。當然還有其他的因素,但是這三種力量是關鍵的力量。

那麼把這三種力量做一個定位,就是核心競爭力。一個企業活下去是靠本事,這個本事是什麼?就是核心競爭力。現在有一個詞叫“核競爭”,核競爭就是核心競爭力的競爭。

把這三種力量歸納一下,它們是這樣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長期牽引力;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是企業內部的動力;而企業科學規範的管理,這個科學規範是指和世界接軌的科學規範管理,則是企業的推動力。這三個力合起來,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種解釋可能不一定準確,但是我認為它應該是核心競爭力的主要組成部分。牽引力、內部動力和後面的推動力,構成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和實質性的內容,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關鍵要素。

企業的最高原則是實事求是

1999年在一個人力資源論壇,當時我提出了兩個口號。第一個口號是:向資本家學習!這是給我們的管理者和老闆講的,因為做企業是有規律的,而中國的企業管理者對企業規律瞭解得還很有限。有限不是説我們笨,而是因為我們接觸企業的時間太短。鄧**南巡講話後,我們才知道什麼是現代企業制度,才知道什麼是市場經濟,什麼是產權。而西方資本家搞企業搞了幾百年,他們更瞭解企業的實質,更瞭解做企業的規律,更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許多企業都在談創新,有時候玩了半天,回頭一看,是人家早玩過的東西,創新是要建立在理智上的。所以我覺得首先是向資本家學習,向西方資本家學習。第二個口號:向農民學習!這是給我們員工講的,就是學習農民實實在在種莊稼的那個勁頭,不要整天盯着天空,等着天上掉餡餅,整天講待遇、講報酬。農民是春播、夏種、秋收、冬藏,要有過程,最終種下的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這就是市場經濟的農場法則,管理就是這麼務實,報酬取決於你的效率,取決於你的付出。

這樣説來,對於一個企業,它的最高原則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説要按着企業成長髮展的規律來經營企業。活下去這就是實事求是,長大這就是實事求是,核心競爭力就是實事求是。

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更重要的就是要為企業自身的生存提供價值和理由。

企業唯有靠核心競爭力才能活下去

在這兒,我們就來給企業文化做一個定位,我們説企業文化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關鍵要素。我們前面提到的企業三個支撐力當中,在企業核心競爭力中,企業文化所提供的.是一種長期的牽引力。

那麼一個企業靠什麼活下去,靠什麼長大?靠核心競爭力。如果你沒有本事,就會被替代下去。有本事就長壽,沒本事就被淘汰,被激烈的競爭淘汰。人再沒有本事也可以活一個平均壽命,六、七十歲;而對企業來講,沒本事你六天都活不下去,有本事你就可以活六百年,這就是人和企業之間的一個區別。因為企業的壽命從理論上講是無限的而人的壽命是受自然的制約的。不管是在計劃經濟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組織一個人的存在總要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更重要的就是要為企業自身的生存提供價值和理由。

產品、技術和人才都不是核心競爭力

現在回到了核心競爭力問題上。我認為產品、技術和人才都不是核心競爭力。現在許多人一談核心競爭力,就談到了產品、談到了技術、談到了人才等等給企業帶來的變化。其實產品是有壽命的,有周期的,是可以替代的,一個企業不可能依靠一個產品永遠地生存下去。核心技能、技術也不等於核心競爭力。為什麼?第一,技術有專利,我們可以通過獲取專利的方式來獲取技術。第二,技術會流失。第三,沒有技術,我們可以引進技術,開發出技術來。所以技術它本身不是固有的。你可以講我的技術是世界領先的,但顧客不認同,領先的技術恐怕只能拿諾貝爾獎。相對落後的技術,能夠被客户所接受,才是硬道理。戴爾公司恐怕沒有什麼世界領先的技術,但賣電腦賣出了世界水平。你技術領先,別人不買你的,沒用。

人才也不是核心競爭力

人才更不是核心競爭力,人才會流失的,説不定明天他就走了。為什麼?外面的世界很精采,外面有無窮的誘惑,當他耐不住寂寞的時候,當你的機制對他不靈的時候,人才就會走。再者人才會退化,今天是人才,如果他得不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人才的能力也會慢慢退化。還有,人才會沉澱,也就是沉澱不幹了,結果實際上的人才變成了名義上的人才。最後人才會轉變,人才會變成庸才。

現在許多企業都講重視人才,我覺得也有一個誤區,一講到人才就和學歷、和文憑、和企業的經歷、和是否海歸掛在一塊,這實際上就是一個誤區。什麼是人才?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領域,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是資源,不存在特殊的人才。一個員工能夠把地掃成世界一流他就是人才,一個祕書能夠做成世界一流水平,他也是人才。第二點,我們的勞動人事部規定,中專以上學歷的人都是人才。我國豈不是人才滿而為患了。第三人才要證明,人才得不到證明,人才不創造價值,其實是很可怕的。因為人才是最難管理的,人才創造能力強,人才的破壞能力更強。人才就是U235,管好了,核發電,產生巨大的能量;管不好,核輻射,誰也無法倖免。

我們的企業現在重視人才是好的,但往往又遷就人才,把那些所謂的人才養得一身毛病。管理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一個企業只依賴少數人才而生存和發展,那是非常危險的,人才是可變的。

什麼是人才?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領域,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是資源,不存在特殊的人才。

企業家同樣不是核心競爭力

那麼企業家是不是核心競爭力?我認為企業家在一定競爭時期可能是核心競爭力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企業家不可能是永恆的核心競爭力,很簡單,企業家有壽命。我們講每一個成功的企業背後都有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但是這種企業也很危險,萬一出現像老闆出事或去世那種事情怎麼辦?企業家犯了錯誤怎麼辦?企業單純地依靠一個企業家也太危險了。企業家也會沉澱。

核心競爭力是一種整合的力量

那麼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我們用一個經典的説法,這就是潘漢爾德與哈默在《哈佛商業評論》的説法:核心競爭力是在一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於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我們看在這個定義中的核心競爭力強調什麼?強調兩個字:整合。核心競爭力不是技術、不是人才、不是市場、不是企業家,而是被整合的東西。它不是知識與技能,而是能夠整合及時與技能的知識與技能。可以説,技術不是核心競爭力,但是被整合的技術就是核心競爭力。

正是從這一點出發,我們説一個企業經過整合了的東西,第一是核心競爭力是別人學不到的。據説每年去某公司參觀學習的企業人數達到20萬,看了都覺得好,確實不錯,但是哪個企業把它的模式移植到本企業了?到現在還沒有一家。邯鋼經驗哪個學到了?大慶經驗哪個學到了?某企業最近又出書了,出了好幾本書,還做成VCD,到處宣傳。它為什麼敢這麼做,因為他知道競爭對手學不到他的經驗,把經驗賣出去賺競爭對手的錢。核心競爭力是不可以交換的,能夠通過交換的都不是核心競爭力。

第二核心競爭力是一個整體。因為核心競爭力不是體現在一個人或幾個人身上。如果這個核心競爭力能被別人盜用,或者因為我們員工泄密,我們沒有了核信競爭力,這是一個玩笑。

第三核心競爭力是被整合的核心技能。核心競爭力是不可分割的,你不能説這是我的核心競爭力,那是我的核心競爭力,你只能説這是我的核心技能,而核心競爭力體現在“核心”上,具有整合性。

第四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生存發展之本。核心競爭力具有向最終產品附加巨大價值的能力,同時它提供了進入多樣化市場的可能性。企業的多元化並沒有錯,錯的是企業不具備實現多元化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不可或缺的東西,離開了核心競爭力,企業就難以生存。我們看街上擺攤的也有核心競爭力,一個企業只要它存在,應該講都有或多或少的核心競爭力的支持。從這個角度講,只有被企業整合了的東西,才是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