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做好職業規劃模板五篇

職場1.66W

東流逝水,葉落紛紛,荏苒的時光就這樣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你在職業發展道路上還順利嗎?我想是時候好好地做一份職業規劃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做職業規劃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做好職業規劃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做好職業規劃模板五篇

做好職業規劃 篇1

為啥我們願意招聘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呢?不是我們對應屆生有偏見,主要是應屆生太浮躁,容易辭職。相反一些有工作經驗的人,他們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幹什麼,上崗之後往往能穩定下來,不容易辭職。”濟南世建機械有限公司的招聘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在他們公司裏,職場新人跳槽率高達90%,相反有工作經驗的人往往不容易跳槽。

“從長遠來看,85後、90後很快就會成為人力資源市場的主力軍,對於這些年輕人的招聘和管理,與其"堵",不如"疏"。”我省人力資源專家王志勇表示,現在年輕人的家庭條件都不錯,家裏不急着他們賺錢養家,而且他們大多具有較高的學歷,肯定會對工作也有着較高的要求。

王志勇建議,在提高物質待遇的同時,用人單位應該特別關注年輕人進入單位之後的發展空間和培訓規劃,讓年輕人知道他們通過努力就可以在這個單位取得成功,他們也就願意到這家單位來工作了。

同時,王志勇也提醒年輕人,剛畢業時,多選擇幾份工作嘗試一下,未必是壞事,但關鍵是要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和性格特長,做好職業規劃,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行業,然後腳踏實地地在這個行業裏努力,而不能老是這樣盲目地跳槽。

做好職業規劃 篇2

兩個大學聯考成績不相上下的同學,因為大學就讀的專業不同,畢業後的人生際遇有着天壤之別。選擇一個好的、適合自己的專業,對大學聯考考生來説,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選擇專業應先做職業規劃,讀大學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選專業不能一窩蜂。

如果將來希望留學,或者做研究型人才,選擇基礎學科更合適一些。考生應該對自己有一個職業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不一樣,選擇的專業就不同。

1)瞭解職業行情 參考當地緊缺人才目錄

關注市場上緊缺什麼專業的人才;

關注當地人事部門發佈的緊缺人才數據;

瞭解一些高校的新增專業,這些專業往往是近幾年的熱點;

關注各地就業排行;

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

2)根據自己的興趣 制定職業規劃

根據個人的興趣特點、性格特點來選擇相對適合自己的職業,從而選擇專業。

同時也應思考畢業後是否要繼續深造,是否升本?是否考研?是否考博?是否留學?畢業後是否繼續深造也會直接影響到專業的選擇和職業的選擇。

孩子的興趣、愛好是基本不變的,變的只是愛好的內容。

可是,興趣不只是大家平時説的喜歡學歷史、數學等簡單的學科興趣,而是更深沉、更穩定的興趣,學科興趣只是表現之一。

在興趣類型上,我們通常通過心理測評來判斷。

目前,研究職業就業的人士把高中生的興趣分為九類,分別是:喜歡使用工具、喜歡感性創造、喜歡錶現自己、喜歡控制和影響別人、喜歡幫助別人、喜歡計劃與細節、喜歡挑戰和冒險、喜歡與人打交道、喜歡鑽研思考。

這九個大類是相對穩定的。比如,一個孩子對形狀、顏色的記憶有特殊的興趣和表現,那麼這個孩子學生物可能就比較適合。

所以,家長和學生應該將眼光放遠一點,在大學聯考填報志願的時候如果能結合學生的興趣做好職業規劃則更有利專業的選擇。

做好職業規劃 篇3

上海高職高專志願填報時間為7月30日—8月1日。在之前批次錄取中未被錄取的考生和未參加5月份志願填報的考生,以及單報專科的考生,均可參加7月份的志願填報。

上海的高職高專志願填報,由於報考的院校是高職高專,加之志願填報的方式和填報的院校志願數量與第一階段填報有所不同,考生和家長在填報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四方面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

首先,與全國其他省市一樣,在填報第二階段志願時,上海也有一些考生選擇放棄填報。放棄填報志願是每個考生的自由,但是,在選擇放棄時,必須謹慎決策。

通常放棄填報志願的考生,無非有兩種選擇,一是復讀,二是出國留學[微博]。在選擇復讀時,必須結合家庭經濟情況和個人的潛力進行理性分析,一些考生的潛力並不大,加之選擇復讀承受的壓力很大,反而導致復讀之後效果並不好。而此時選擇出國留學,多半比較倉促,並沒有做好長遠的規劃。有一些考生和家長選擇出國留學預科,或一些“2+2”、“3+1”的項目,這相對出國留學來説,更為謹慎一些,但也必須做好長遠的打算,要分析所選擇項目的辦學資質和教育質量。

其次,一些考生和家長在選擇院校時比較隨意。從近年來的情況看,報考第二階段志願時,整個社會的關注度下降,考生和家長獲得的信息也相對較少,一些考生和家長也認為高職高專整體社會地位不高,因此隨意選擇。這顯然對未來的求學和職業發展是很不利的。

填報高職高專志願,和一本志願、二本志願一樣,都應該認真分析學校的辦學定位、特點和辦學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專業。我國今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699萬,截止到大學畢業生離校,還有約四成的學生沒有找到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和家長選擇高職院校,就更應該全面考察一所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專業就業情況。

從辦學定位上分析,高職高專主要培養職業技術人才,所以辦學以就業為導向。因此,考生在選擇高職院校時,應關注學校的特色專業,同時做好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只有將未來的職業理想與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結合起來,才能選擇到合適自己的學校和專業。

再次,不考慮自身的`專業興趣,完全按分數定位學校。與一本、二本院校考前填志願不同,高職高專是考後知分知線填志願。這便於考生定位自己的院校志願目標。畢竟,相對於考前預估自己的大學聯考[微博]分數填報志願來説,知道分數並結合高校往年的錄取情況,能進行更準確的定位。

但是,這也可能帶來一個問題,即考生完全按照分數選擇學校,而不考慮自己的興趣。這需要引起考生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填報高職院校、專業時,必須結合個體的興趣、職業發展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專業。

另外,由於高職高專可填8個平行志願院校,這會讓一些考生、家長在組合志願時也很隨意:一方面,會認為8個志願填報沒有了風險;另一方面,會在考慮前4、5個院校志願後,隨意填報後3、4個志願。

事實上,依照平行志願的填報規則,即便可填8個平行志願院校,照樣有風險,具體包括三方面:一是志願定位不準確的風險;二是“投檔而被退檔”的風險;三是志願之間沒有梯度的風險。填好高職志願,同樣要規避這三方面風險,要定位好A志願,在搭配志願時必須保持合理的梯度,同時,在選擇專業是否服從調劑時,要儘量選擇服從。

總之,在高職高專志願填報過程中,考生和家長也必須認真負責,要全面瞭解高職高專院校的辦學情況,注意高職高專志願填報的一些具體技巧,科學、合理地組合自己的平行志願,從而進入適合自己的院校。

做好職業規劃 篇4

據英國BBC英倫網報道,就業一直是學生們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對留學生來説亦是如此。為了幫助留英中國學生的就業問題,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於上週末在英國三座城市舉辦了職業發展研討會暨小型招聘會,向留學生們提供了建議和現場招聘機會。

知名企業人士針對就業問題給了現場留英校友們許多中肯的意見,同學們表示受益匪淺。

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人力資源總監林磊:

雖然中國整個經濟增長形勢有放緩的趨勢,但是我相信對於有一技之長的人一定是個好消息,因為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過往三年國內外企解決到的大學生就業需求是10%-12%,其實中小型私企以及合資企業幫助了更多人解決就業問題。希望大家放寬眼界,而不是隻看到一種類型的企業。招聘渠道除了校招、招聘網站和企業自己的網站,當然還有現在比較流行的微博。

百度高級HR經理Philip:

互聯網不單是技術人員的天堂,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在互聯網領域裏創造一番天地,而且每年國內各互聯網企業對應屆畢業生的需求量都非常大。在這個行業,我們希望招到的人不僅聰明,還要有創新意識和對企業產品的熱情。招聘要求高不是人為定製,而是由行業本身對應聘者的需求所導致。具體到職位方面,對於整個互聯網行業來説,最大的需求是軟件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當然,運營、銷售以及市場方面也需要很多人材,所以缺口還是有的,對大家來説,機會還是很多的。

惠普中國Jenny:

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不管在哪間公司哪個職位,都要清楚你的客户是誰。此外,雖然個性化是件好事,但團隊合作能力也要非常強。就業者應該瞭解自己的職業規劃。跳槽之前要知道接下來的職業方向,跳應該有跳的邏輯。永遠記得,在任何情況下,勇敢地表現自己的潛能。

德勤英國Vivian:

像跨國公司的小組面試,申請國內的職位建議同學們展示更多的團隊合作;在英國雖説團隊合作很重要,但更需要展示到自己的閃光點。面試的差距在於你是否做好全面的準備。許多同學或許對於面試之前的問卷感到麻煩,可是有沒有用心筆試或做好面試準備,面試官是可以看出來的。具體怎麼準備可以參考網上分享的經驗,公司的網站也不可忽略。

參加職業發展研討會的同學們來自不同專業,如傳媒、金融和IT,他們針對就業前景和競爭壓力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PSW簽證取消所帶來的遺憾

龍菲,Queen Mary:

找工作不是畢業再找工作,而是在畢業前就要準備。正因如此,許多同學或許在一開始找工作時給自己的定位就不是留下來,而是回國。缺少了在英國的工作經驗或機會,對留英同學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Leslre,LSE:

10月份畢業,而學生簽證多數是在下一年-、二月份到期,所以如果到期前還沒有找到實習或者其它機會,那麼只能選擇離開。當然每個人的計劃也不一樣,有的人會考慮去別的國家,不一定選擇回國。這不是二選一的問題,想法一直都在改變。

海歸的國內就業優勢

馬同學,LSE:

英語雖然已經不算是優勢了,但是在跨國公司工作的話,對英語的溝通和西方文化了解是會對就業有所幫助的。如果按照本科和碩士的教育內容來説的話,英國所給予的專業知識會更強一些。

Amy,UEA:

海外留學生在時間安排以及獨立能力上會比較好一些,緊迫感也相對較大。

留學生回國就業的壓力

學校名稱:英國鄧迪大學 University of Dundee 所在位置:英國,鄧迪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881年學歷: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17883人院校地址:University of Dundee Nethergate Dundee DD1 4HN UK 電話:01382 38 81 11 / +44 1382 38 81 11 傳真:01382 38 55 00 / +44 1382 38 55 00 Email:9912

Apple,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對於我個人來説,我的中文不是很好。高中就過來英國讀書,所以在中文書寫方面可能不如國內畢業生好。

Amy,UEA:

來到研討會看見這麼多中國留學生就已經感到一定的壓力了,其實海歸與海歸之間的競爭力已經很大了。 因為目標相同,競爭幾乎永遠都是那一部分人。

做好職業規劃 篇5

從“小零件”到總監 商婷婷是這羣30歲前讀MBA羣體中的一員。一聊起熟悉的HR行業,她的表情中透露出超出實際年齡的成熟。作為長江20xx屆MBA最年輕的學員,商婷婷已經先人一步,拿到了美國奎克化工亞太區總部(上海)人力資源經理的職位。讀長江MBA前,她的主要職業經歷是三年時間內在LG電子上海分公司一路從培訓和招聘助理做到薪酬主管。立志未來做高級職業諮詢顧問的她很早就給自己的職業發展做出了規劃:讀MBA,借一年時間迅速完成個人在橫向知識面上的拓展,拿到高學歷敲門磚,然後再回到人力資源行業的更高領域深耕細作。

按照常規職業發展週期,在國際型企業裏,從助理做到總監級別一般需要8~10年。很多80後職場新人在經歷完短暫的自豪感和新鮮感後沮喪地發現,每個人都是龐大機構裏小小的一個零部件,身在其中很難了解到整體如何運作,以及自己又應該往哪裏走。商婷婷説,接受一年全職MBA教育,通過教授授課、案例分析、企業實踐、校友經驗分享等途徑迅速積累同齡人無法擁有的廣博知識量,這就如同在尋找寶藏的探險中擁有了一張藏寶圖。

商婷婷的成功並非偶然案例。80後開始成為MBA的主力軍,他們希望通過MBA教育加速個人成長。

80後學習能力強

不少MBA學院的教師代表認為,80後有較多的信息和知識儲備優勢,並有着特立獨行、性格張揚、追求個性化的特質,在價值觀念、品格、能力和社會經驗等方面都與以往的學生有很大不同,這與80後的成長環境密切相關。

傳統培養方式顯示出的弊病則困擾着MBA教育,比如學生的動手能力不足,注重通用能力而缺少個性化能力引導,過分功利化而缺乏人文素養方面的培養等等,而受社會開放和互聯網信息的影響,80後的思維更活躍,學習能力和創造性、突破力都很強,這對提供教學服務的機構和師資都提出了挑戰。記者致電多所商學院瞭解到,近幾年,商學院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並沒有針對80後學員做出調整,教學改革基本上是依據市場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業內人士分析,今後MBA教育將更貼近80後羣體的需要,除了培養學員的社會責任感、全球視野和領導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還需要重視學員個性化的培養,同時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使其更加符合80後學員的思維和接受能力。

競爭壓力助力年輕化 原本以招收有工作經驗特別是管理經驗者為主要目標的學位教育,為什麼會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熱捧?“就業壓力是一大原因”,長江商學院MBA項目高級經理劉衞宇分析認為,國際化視野、商業網絡的拓展對學員的提升作用能加大就業的砝碼。隨着高校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人才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就業難使繼續深造成為熱門。而MBA對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畢業後待遇相對較高的現實迎合了人才的需求,使得不少本科生在剛滿3年工作經驗的情況下,加入了報考行列。企業管理人才的年輕化是促使MBA學員年輕化的另一原因。在職者和想要晉升更高職位的年輕人把讀MBA作為通向成功的理想途徑,自然帶動了MBA報名者整體年齡的下降。

投入早能否收益長 有人説,假如把MBA教育作為一項投資,那麼越早投入,收益期越長。就此,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招生及職業發展主任李瑗瑗認為,MBA教育對職業發展是一項重要的投資,但並非早讀為上,僅為一紙文憑盲目就讀已遠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申請人切記在工作實踐中認清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此乃立足之本;與此同時,通過對目標職業所需的技能和知識、工作特點、挑戰的瞭解,找出兩者的差距,此時才是考慮MBA教育的恰當時機,因為差距的填補正是MBA教育的價值所在。

MBA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位教育,目前國外對MBA的入學標準一般都有嚴格的規定,報考MBA的人員必須具有3年以上的管理經驗。但這只是最低的門檻,在中國內地,雖然MBA考生普遍具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但很多人卻並未從事過管理工作。由於很多MBA學生實際管理經驗的缺乏,導致MBA教育步入傳統應試教育的誤區。據統計,我國MBA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很少,僅佔總數的7%,這與國外有着很大差距。面對MBA教育的年輕化趨勢,教育者需要在MBA的個人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方面下工夫培訓。

80後找準職業定位 “最擔心的還是80後年輕人的職業規劃”,一位業內人士説。80後如何使自己的MBA教育有的放矢是成就人才的關鍵。李瑗瑗介紹,一些職場新人或應屆畢業生過於追捧市場熱門行業,或以“薪水”為唯一準繩,但實際上對這些行業認識頗少,即使有機會涉足,也會發現並非自己所求。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就業市場,這種盲目所帶來的錯誤或彎路會導致優勢的喪失和時間的消耗。

清楚了目標職業與現狀之間的差距,也充分了解了需要補足或加強的方面才能讓MBA的投資物有所值。MBA教育提供的是一個平台,彙集了各種豐富的資源,只有清楚自己的目標,才能充分利用資源,避免學習過程中迷失方向。

“盲目報考MBA與頻頻跳槽一樣,很多時候是因為對自己不夠了解以致迷失。”劉衞宇説,中國傳統應試教育不以就業為導向,有些人在報考MBA時,也並不瞭解自己的職業定位以及市場需求。從就業方式上來説,金融、財務等專業人士更適合年輕化的人羣,而打算畢業後帶團隊進行實戰管理的人更適合在報考前積累更豐富的工作經驗,特別是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