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與學生的對話以及對活動成果的精彩小結匯總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就是事先的設計、謀劃。可以説,設計之於閲讀課堂教學,猶如枕木之於綿綿鐵軌,基石之於巍巍高樓。作為教師,人人需要作課堂設計,因為人人都要上課。然而,作為教師,最難的教學基本功也是“設計”。如果説,作者撰寫的課文是一度創造,那麼教師的教學設計就是二度創造,而課堂教學的實施則是教師和學生合作的三度創造。作為“教學設計”這個二度創造來説,只能説是一個“半成品”,一個“中介”,還有待於學生的創造參與。

與學生的對話以及對活動成果的精彩小結匯總

一、理性思考 詩意策劃

理性思考與詩意策劃是教學設計中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像寫文章的“意在筆先”一樣。

所謂“理性思考”,指的是對“教學設計”本身所進行的比較嚴整細密的思考。理性思考比較深刻的課,從教學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組織起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從教學過程來看,其步驟、層次科學而又嚴謹,生動而又自然;從其外在的形態來看,表現出一種建築之美;從其內在的結構來看,表現出一種或彼此承接、或起承轉合、或拾級而上、或漸入佳境的層次之美;從其活動的細節來看,則表現出一種圓潤、自然、細膩和富有文氣之美。

所謂“詩意”,在這裏可以理解為教學過程比較生動美好,比較有文氣和比較雅緻;所謂“詩意策劃”,就是指充分地考慮與設計閲讀教學過程中層次的美、活動的美和細節的美,就是指教師在閲讀教學的某一細節、某一步驟方面所醖釀的具有文趣、具有情味、具有美感、具有詩意的`教學情境。理性思考與詩意策劃,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其實是統一的,是同步的。比如前面所説的“簡化教學思路、細化課中活動、美化教學手段”等內容,就既是理性的,同時又是詩意的。所以我們説,一節層次比較高的課,從整體的佈局上,應該讓人們看到它表現出了一定的理性特徵;從教學情景中,應該讓人們感受到它運用了一定的詩意手法。

二、整體勾勒 勻稱安排

整體勾勒,指的是在整體思考的基礎上簡潔地、提綱式地描畫出某一篇課文或某一節課的教學步驟、教學角度及教學內容。其要求是合理。勻稱安排,指的是在通盤考慮的基礎上根據每一步驟的教學內容規劃一下所用的時間,力求各個主要步驟的時間大致相當。其要求是恰當。我們學習的實際上是一種閲讀方法——小説閲讀三步法:理解內容,揣摩妙點,評説人物。

根據上述例子,有兩個問題需要強調。

第一、“結構勻稱”時要充分地琢磨教學的角度。要對課文內容進行整合,從這種整合中提煉出優美實在的教學角度,既要有整體的考慮也要力求恰切新穎的角度。

第二、“勻稱安排”是要反覆考慮時間的切分。在教學設計中要考慮課的節奏,考慮課的從時間安排上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比較勻稱的節律之美。

在備課時要將“整體勾勒,勻稱安排”做得比較好,除了認真研讀課文之外,還要在構思上下一點“苦心孤詣”的功夫,要用設想的方法、實踐的方法、比較的方法來形成、修正、完善我們的教學構想。

三、説讀交流,眾説紛紜

説讀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讀起來,想起來,説起來,品起來,能使學生有充分的活動與豐富的積累,有創造的條件與成功的希望。説讀,要求我們有科學而又藝術的指導,讓學生美讀起來,美説起來;讓學生言之有味,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説讀講究引導技巧,講究調控有度,講究角度豐富。如,概括式説讀講求一個“精”字;發散式説讀講求一個“廣”字;分層式説讀講求一個“厚”字;賞析式説讀講求一個“美”字;説讀,要求我們精心思考,巧取角度,創新活動,話語紛紜,讓思想交流,讓發現閃光。如“一句話説讀”,更是一種精緻的説讀活動,它引導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説上一句話,它所形成的眾説紛紜的課堂交流氛圍,常常給人以意想不到的驚喜。

如,一句話課文內容概括

以《散步》為例:一片表現家庭生活、表現親情的美文。三代人之間沉沉的愛。中年人的責任感。尊老與愛幼的傳統美德。親情·真情·責任感·使命感。互相愛護、尊重、體貼和理解的一家人。沉重的責任,自需揹負。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幸福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搖籃。成熟的生命愛護幼小的生命,善待衰老的生命。背起生活的重擔,架起上下兩代人之間的橋樑。作為中年人,長輩和晚輩就是他的

整個世界。寫了景,寫了情,寫了事,寫了意。用生活的一角表現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寫了一件事,表達一個“理”。…

如,一句話課文妙要列舉

以《狼》為例:妙在開頭寫屠夫遇狼,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雙方。妙在文章開門見山,扣人心絃,又在表達過程中預伏波瀾,為情節的展開埋下了伏筆。妙在開頭渲染出了緊張的氣氛。妙在寫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夫面臨巨大危險。妙在後狼止而前狼又至,寫出了屠夫隨時有受到攻擊的可能。妙在描寫細膩、生動,投,復頭——表現了屠夫一讓再讓;妙哉“並驅如故”——不僅表現了狼的貪得無厭,而且表現了狼懂得配合作戰。妙在用一連串的動詞——恐、顧、奔、倚、弛、持——寫出了屠夫在緊張險惡的環境中還能保持清醒的用腦,搶佔有利地勢,準備與狼搏鬥。妙在寫狼的一走一流,讓人擔心屠夫是否會中計。妙在“一狼洞其中”,將危險性渲染到了極點,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禽獸“頃刻兩斃”,讀者懸着的心才放了下來。妙在“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寫屠夫的醒悟,更寫狼的狡黠。妙在教育人對狼一樣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妙在文章全文暗示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妙在指出對狼一樣陰險狡詐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協退讓,要勇於鬥爭,善於鬥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有“一句話畫面描繪”、“一句話收束課文”、“一句話展開想象”、“一句話學法介紹”等等,都可以有機地進行運用。這個細節看起來好像只是“大家都來説句話”,實際上它是一種有效的個性化的課堂交流。不僅如此,我們常常有的課“進不了課文”,但這種手法卻能很輕巧地將同學們的眼光與思緒帶到課文之中。

四、挈領而頓,百毛皆順

藝術地設計“主問題”,是進行課文整體閲讀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法。設計到位的“主問題”,能夠輕便有力地牽動對全篇文章的整體感知、整體理解和整體賞析。形象地説,就像拿起一件毛皮大衣一樣,從袖子拿起,拖泥帶水;從衣領處提起順當當。這就是“挈領而頓,百毛皆順”。

所謂 “主問題”,就是閲讀教學中能從課文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思考、討論、理解、品味、探究、創編、欣賞的重要的提問或問題,主問題在教學上的重要作用是“整體牽引”。

不僅如此,由於每個“主問題”都要牽動有一定時間長度的討論,於是教師的講析就可以轉化成對學生的評點、與學生的對話以及對活動成果的精彩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