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磨課活動總結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磨課活動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磨課活動總結

磨課活動總結1

本次磨課活動的主題是“教學目標的設計和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是教學設計的前提,沒有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

三位參加上課的語文教師執教的是《晚上的“太陽”》的第一課時,她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三框兒”。

2、引導學生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3、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三位數學教師執教的是《認識角》,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初步認識角,瞭解角各部分的名稱,知道角有大小。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語、數兩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對學生來説,是具體、適宜的,是切實可行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目標達成來看,六節課的每一教學環節都能體現教學目標,每個教學手段能較好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課堂上能突出教學重點,保證教學時間來鞏固和強化重點知識。

六節課的教學思路較清晰,語文課從導入揭題→初讀課文→檢查生字詞→讀通課文→學寫生字,數學課從激趣導入→新授→鞏固練習→拓展提高,每個教學程序都在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教學課:激趣導入→新授→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六位執教老師均有較強的基本功:她們有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她們明朗、快活、親切,她們熱情從容,看她們上課不似國小教師,就好似電視裏的少兒節目主持人,富有兒童話的語言融洽了師生關係,活躍了課堂氣氛。

就這六節課,也存在着不足之處:

1、教學目標的設計關注了對學生知識的傳授,缺少了對學生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設計。

2、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制定的是教師目標,缺少學生目標的制訂。

3、在新課程標準中,強調“教‘服務於’學”,六節課中大多數教師在向學生灌輸知識,缺少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4、預設的教學目標還未完全在教學過程中落實。

這次磨課活動也讓我們看到了兩種“精神”的存在:一是團結協作的精神。第二週週五放學後,把任務佈置給8位第一輪主備課的教師,她們利用雙休日備好了課,第三週週一就拿出了教案,之後各教研組組長帶領本組教師在一天內研討揣摩教案,最後定稿,於當天放學前教研組的每一位老師都人手一份教案,為第二天第一輪上課的活動順利開展打好了堅實的基礎。之後各教研組加大集體備課的力度,為第二輪、第三輪上課活動做好積極準備。對抽到上課的老師,各教研組更是羣策羣力,心往一處想,幫助出謀劃策,探討上課的每一個環節。正是由於各教研組的團結協作,才使得青年教師磨課活動得以較圓滿結束。

二是執着的敬業精神。這次無論是8位主備課老師,還是上課的6位老師,在接到任務後都毫無怨言,愉快接受,不折不扣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備課、上課任務。吉爾玲老師為上好課,包裏揣了一大摞輔導資料,徐立華老師虛心向孫麗莉、王霞等老師請教;王平老師不停地試教;季豔萍老師高效率地備課;沈小妍老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製作教具;更令人感動的是外面雨很大,天氣很冷,周曉莉老師放學後在教室裏對着姑娘一遍一遍地説教案。正是這十幾位教師的辛苦執着,正是全體教研組的語數老師的全員參與,才使得本次磨課活動一輪比一輪精彩。

各位老師,這次磨課活動由於時間短,對有效教學目標的探討還比較粗淺,希望老師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正確地把握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新的課程改革的精神,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我們才能正確認識和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為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髮展。

磨課活動總結2

自從教研中心提出開展“導學議練”課堂磨課活動以來,我們教研組按照教研中心和學校的要求,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開學初,我們一起聆聽了教研室劉主任、季科長和姜主任關於導學議練的講座,聽來真是受益匪淺。我校劉校長、劉主任又對全校語文老師進行了培訓,五位教研組長代表教研組談了各自的體會和下步工作打算,老師們也都談了自己的收穫。全校老師掀起了磨課的熱潮。學校制定了磨課安排表,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執教時間。為了把這項工作做得更紮實,學校先後組織了五年級語文組和三年級語文組進行導學議練模式下的校本教研觀摩。可以説,我校的磨課活動在學校領導的精心組織和老師們的大力支持下,工作有目標,實施有方法,磨課有效果。

一、課堂教學中的“導”突出趣味性,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彼此分享思考、見解知識、情感交流、觀念和理念,實現教學相長的過程。以往,我們總是以師者自居,高高在上,把知識“倒給”學生,視學生為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從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導學議練模式猶如一盞指路燈,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我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磨課,也在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角色。三月份,我們組在爭創區“優秀教研組”活動中,需要準備一節課。我們確定了《美麗的小路》這篇課文。這篇課文內容很長,如果引導不到位,學生往往失去學習的興趣。老師們在試講時一直喋喋不休,唯恐學生學不會。結果,一次試教下來,執教教師累得不輕,學生始終在被動的學習。全組教師又坐在一起,反思這堂課的不足,又找來姜主任的講座,逐條學習,並且得到啟發,“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這回我們可以説峯迴路轉,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打破從前的思路,大膽的把教材整合起來,把瑣碎的內容整體化。教師也當退則退,充分信任學生,不越位,不缺位,關鍵的時候還要補位。後來,張豔老師代表我組教師講課,得到了姜主任及張老師的好評。

二、課堂教學中的“學”,突出自主性,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整個教學中,我們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一個槓桿,學生一定能把地球撬起。這個槓桿就是學習方法。在準備四月份抽賽活動時,我們選定了課題《四個太陽》。試講的時候,我們感覺學生的學習有些被動。後來,我們根據課文特點,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內容,和大家交流。學生交流時,不僅把自己喜歡什麼顏色的太陽説得頭頭是道,而且還帶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讀課文。姜主任在講座中指出:學生學習語文,就是為了用語文。語文課,就要讓學生學習語言,學會積累語言。這篇課文寫得很美,我們出示課文中的一句話:春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讓學生帶着自己的體驗談談為什麼説春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再通過播放春天視頻,發散學生的思維:在你的心裏,春天還是一個怎樣的季節?有的學生説“春天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季節”,有的説“春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還有的説“春天是一個奼紫嫣紅的季節”。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還學會了運用語言。我們每節課都這樣讓學生學會自主獲取知識,我想日積月累,學生還會學不好語文嗎?

三、課堂教學中的“議”,突出開放性,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議”,就是學生交流研究、互助合作的過程,是圍繞學習目標進行質疑解惑的過程,是對已有知識的運用和對新知識的獲取、生成、昇華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討論價值。學完《四個太陽》課文之後,老師説:“小男孩畫的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代表了四個美好的願望,而每一個願望裏,都滲透着一個‘愛’字。同學們,你想畫一個什麼樣的太陽,想送給誰?同桌倆討論討論。”孩子的學習不僅向老師學,身邊的小夥伴也是學習的對象。他們在啟迪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的説:“我想畫一個紅紅的太陽,送給南極和北極。讓南極和北極不再那麼寒冷。”有的説:“我想畫一個微笑的太陽,送給全世界的小朋友,讓全世界的小朋友每天都笑眯眯的。”還有的説:“我想畫一個帶翅膀的太陽,送給李老師,讓李老師在夢裏飛翔。”此時的孩子們如一位位詩人,表達着他們美好的願望。

四、課堂教學中的“練”,突出針對性,打造省時高效課堂

練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是,練要有針對性,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情況,設計出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在練的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比如,在講《四個太陽》時,我們要指導學生練習寫字,練習寫哪一個字,才能做到省時高效?後來,我們發現大方框的字學生是第一次接觸,而且這樣結構的字不大好寫,這一課又有三個這樣的字。我們就利用課件把這幾個字都出示出來,讓學生找它們的共同點,讓學生提出最想讓老師指導哪個字。這樣,通過練習寫一個字,學生就能掌握寫好所有大方框的字了,真正做到省時高效。

“十年磨一劍”,好課多“磨”,我們每一位教師通過反覆試教——評析——改進,磨礪教學思想,精煉教學語言,拓展教學思路和方法,互助共享教育資源,教材越磨越透徹,思路越磨越清晰,語言越磨越精煉,方法越磨越精當,教學技藝在磨課中不斷提高,“磨課”讓我們的課堂煥發了生機與活力,使我們感到一次次地顛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蠶的一次次蜕變,最終吐絲結繭,化蛹成蝶、脱胎換骨”——四月份抽賽中,我和張依晗老師講的課都被評為優質課,我在學校的電教優質課評比中獲獎,張依晗老師撰寫的學習體會登錄在中心網站的頁上,受到省教研室李家棟老師和姜主任的高度評價。信心在鼓勵中堅定,亮點在意外中生成,困難在交流中化解,好課在磨礪中誕生。我們感謝給予我們指導的領導和老師。

磨課活動總結3

校本教研交流展示活動暨金匯高級中學磨課總結在金匯高級中學舉行。整個活動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大會集中交流,由金匯高級中學校長朱靖作題為《實踐反思研究》的磨課活動經驗總結報告,然後聽課,最後進行六個專題的磨課現場觀摩交流。參加本次活動的的有區教育局和教師進修學院領導、教研員以及來自全區20所高中學校的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和部分教師共134人。從會後收到的28份意見徵詢表中反映的情況和區教育局教師進修學院領導、教研員的座談中均表示了對磨課活動的實效性和適切性的充分肯定。教師進修學院院長徐國樑在點評時着重談到了學校對於長遠發展整體規劃的重視,並強調了這種整體思想和整體設計的重要性。教育局普教科科長陳健對學校長期重視高品質隊伍建設,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實施途徑表示讚賞。座談中,教師進修學院院長助理江國華在剖析學校濃厚的教研氛圍的成因時提到:學校有部分在學科教學和科研上能起到引領作用的骨幹教師,他們能創造性地進行研究並以他們的學識和人品影響其他人,這在普通高中是十分難得的,有主題的研討形式是對傳統的説課、評課形式的改進,有很好的借鑑價值。有些教研員老師還就研討專題的廣泛性以及是否能組織相關學科的跨學科磨課等問題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磨課活動在我校已舉行了四屆,回顧活動興起和發展的歷程,我們感覺收穫頗豐,甚至有些收穫是在預料之外的。磨課活動的價值和其功能也是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被深入挖掘的。現在説磨課金匯高中的磨課,朱靖校長在報告中作了比較準確的概括。“磨課是基於教師發展的校本研究”,體現了學校從實際情況出發,着眼於學校長遠發展的基本構想,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磨課是基於問題解決的課例研究”,詮釋了磨課的目的指向和基本形式,體現了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務實精神;“磨課是基於過程體驗的行動研究”,闡明瞭磨課實施的基本策略和講求實效的具體方法。金匯高中的磨課活動從其功能和實施形式上分析,有其鮮明的個性特徵。

首先是“重研究,淡評價,重過程,輕結果”的活動原則,反映了學校對教師心理和需求的準確把握,對教師思考研究問題的充分尊重。如果過於突出評價功能,急於打造出一批理想中的“精品課”,教師勢必增加了許多顧慮,從而阻斷“言路”。只有積極倡導“言者無過”“百家爭鳴”,才能營造出當前這種濃厚研究氛圍。有的教研組出現了一下課就“磨”,有時爭論交鋒的激烈程度使得老師不得不採用舉手和站立的方式來爭取發言的機會。數學組的張依昕是該組唯一的青年教師,他曾多次利用課餘時間找我談磨課中的一些疑問,“我感覺磨課越磨問題越多,可選擇的解決途徑也越多”“平時聽課時感覺你的一些辦法和表述有時不夠規範,甚至缺乏數學的嚴謹性,想不到背後還藏着那麼多的玄機”。由此可以看出磨課營造的研究氛圍,對教師思想產生的影響,和教師對教學策略、方法的深層感悟。

從功能上分析磨課,它不僅僅是澄清模糊認識,解決一些教學中的困惑,由於我們並不刻意追求結果與形式的完美,而更注重過程中老師們的收穫與積累,因此磨課成為新理念新思想產生的“培養基”。磨課過程中不斷出現新的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成為新一輪磨課主題的產生的基礎,這些新問題是教師們在磨課實踐中發現的,或是由思想觀點的碰撞誘發的,它能有效地激發教師的研究探索慾望,源於實踐而又立足於實踐的學習研究使教師不再拘泥於抽象、晦澀的理論闡述或一些沒有個性的一般化道理的演繹,而經常能從鮮活的事實中抽取其靈動的智慧成分,獲得理論上的感悟,從而使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得到切實的提升。磨課活動中,教師的工作方式和習慣在逐漸發生變化。過去,學校的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研究總有一定的距離(許多學校都存在教學和研究“兩張皮”的現象),教師培訓缺乏有效的形式,教師缺乏參與的熱情。磨課活動有效地改變了這種狀況,因為有的課題本身就是磨課過程中發現的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如數學組發現:學生學習數學普遍困難,學生習慣於等待老師將知識結果完全呈現出來,他們只需記住,然後進行一定的模仿性訓練,學生的任務往往就是記住模仿套用,長此以往,學生就進入一種被動接受而總是不名所以的惡性循環之中。要改變這種狀況,只有從改善學習方式入手,於是《建立數學學習實驗室,優化高中數學學習方式的實踐研究》課題被確立為全組的研究課題,磨課和日常教學就緊密地圍繞着課題進行,教師設計的一則則教學方案,製作的課件,撰寫的諸如《數學實驗的適用範圍》《高中數學學習實驗的特徵》等論文直接成為教師的研究成果,而在此過程中出現的疑問和困難能及時得到課題組骨幹教師的幫助,培訓工作就這樣自然而有效地進行。磨課使得研究、培訓和教學實踐有機整合,使得教師的學習、研究和工作成為一個高效率的聯動體系,使得教師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獲得對研究工作的價值認同。

根據本屆磨課活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意見徵詢表中反映的情況以及區教育局教師進修學院領導、教研員的`建議,我們應思考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1、及時整理分析磨課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比較篩選後,為新一輪磨課作儘可能充分的準備。

2、加強過程性資料成果的總結,使其成為文本型成果。

3、研究相關學科的跨學科磨課的具體方案。

4、嘗試進行一些典型現象、方法、言論和課堂教學主題性優秀片段的音像資料製作。

磨課活動總結4

歷時近一個月的磨課接近尾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經歷“三次備課兩輪打磨”這一過程,使我認識到磨課是經驗的積累過程,數經磨礪走卓越。下面就結合此次磨課活動談幾點反思體會:

1.相同的內容,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詮釋。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認真分析教材,挖掘其中有價值的東西,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精心創設活動情境,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

磨課開始不久就真實地感受到流程設置的科學與嚴密了。因為一同參與磨課計劃的制定,看到每個流程中我們分工清楚,幾乎每個時間段都承載着任務。我雖然沒有機會執教磨課課例,但從制定計劃到備課教案的修改再到觀察維度的確定、觀察量表的制定及第一次聽課和評課,我也一直跟同着執教課例的徐老師忙碌着,真切地感受到被打磨者的滋味。這一個流程的親自實踐,我通過學習磨課計劃知道了自己什麼時間幹什麼,有時不等小組長提醒就提早做着自己該準備的事。第一次修改着徐妮娜老師的備課,自己也不斷用學習完的新理念來嘗試着運用到分析教材,分析學生,所以當局者迷時,自己這個旁觀者還能提出些有成效的改進意見。學習名師時對觀察量表的設計並沒覺出什麼,一旦自己要設計了,就得深入課堂觀察的裏面,去尋找自己的觀察維度,對照着專家的量表自己不斷修正,以期待更加適合自己的觀察。聽課前會議,聽課評課,課後會議我們交流交換着自己對課的看法,在思想的碰撞中我不斷邊深對教材分析、課堂預設,課堂生成的理解與把握,雖説沒有執教,但每一個環節我都是參與者和研究者和學習者。通過這次遠程研修,我學到了更加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又讓我不斷的審視自我,反思不足。

2.通過次磨課,讓我深切體會到只有充分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不過如何更好去關注學生,關注全體學生,充分把握教學的切入口,還需我們不斷實踐、思考。

學生是最需要被關注的,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備課中,教師要找準知識建構點,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習慣等要做深入的瞭解。從細微處去關注學生,去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去鼓勵學生的發現,及時優化和引導學生,促使學習能力進一步的提升。

3.通過打磨上課,一堂好課的誕生除了上課教師的付出之外,離不開全組老師共同的努力。課例打磨將經驗、理論、實踐融為一體,讓我們學習、設計、教學、反思;再學習、再設計、再教學、再反思;繼續學習、繼續設計、繼續教學、繼續反思,磨出了教師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師提升教材的高度,磨出了教師創新思維的火花,磨出了教師合作交流的默契。

課堂上需要打磨的東西很多很多,教學需要全方位的打磨。我需要在平時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磨課活動總結5

為了繼續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打造聯合國中教科研特色,根據該校教研工作安排,11月7日至9日,該校數學教研組第十五次開展“一課三磨”校本研修課例研究活動。

11月7日,該校數學組召開了“一課三磨”準備會,確定磨課的年級為七年級,磨課課題為“解一元一次方程(1)”,確定了課堂教學環節組、課堂提問組和前後測組的人員分工,確定了上課的教師,並開始集體備課。11月8日,數學組再次召開會議,討論、修改教案和課件,確定了“一磨”的教案和課件。11月9日上午第二節課,盧義軍老師開始在七(1)班上課。課後,課堂教學環節組就本節課的情境創設、新知的探究、鞏固練習、課堂小結等環節以及每個環節所用的時間、每個環節中教師和學生的活動,進行細緻的剖析,指出存在的問題;課堂提問組就提問的有效性、提問語言的準確性、提問的形式、提問的涉及面、整節課教學語言的規範性等提出修改意見;前後測組根據學生課前、課後測試的結果,提升幅度,就教師教學方法的實用性、對學生學法指導的有效性、例題設計的科學性、重難點突破的技巧等提出修改意見。全程回放錄像,逐一評議。全體成員再根據各組提出的意見,修改教案、課件和教學方法。下午第二節,趙呈意老師在七(3)再次上課。“二磨”之後的課堂環節更為緊湊,教學思路清晰簡潔,教學效果更為顯著。課後,磨課組成員進行第三次磨課,最終“磨”成一套符合該校實際教學的教案和課件。

“一課三磨”教研活動,集中了該校數學教師的集體智慧,提升了他們設計課堂教學的能力,體現了教研為實際教學服務的務實的教研理念;“一課三磨”活動也是該校正在積極探索的校本研修的活動形式,體現了該校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校本研修特色。

磨課活動總結6

今年暑假,當我剛聽説“磨課”一詞時,我感到很納悶,什麼是磨課?課怎樣去磨?一直是我感到困惑的問題。後來,我閲讀了有關文件,聽了聯校有關領導的報告時,我才茅塞頓開。“磨課”就是用心思考,深入研究,反覆推敲,細緻“打磨”一堂課,“磨課”是把一節普通的常規課打造成一節優質課的過程。

“磨課”活動開始了。聯校組建了所謂的名師團,到下面學校去“磨課”。我做為名師團的一員,深感愧對這一稱號,又深感責任重大。我下決心一定要不負使命,出色完成任務。

“磨課”前,我首先對所選的課做了精心準備,從教材教法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的研究。通過幾次“磨課”活動,我發現和相對應的被磨教師相比,其實我們各有所長。可能是自己聽的課多點,看的書多點,被灌輸的新的教學理念多點的緣故,我的教學方法和他們相比比較接近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中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起到一個引領、組織、激發、點撥、合作、提升作用。被磨教師的業務能力都非常強,特別是他們的敬業精神,讓我感到震撼。和我對應的幾位被磨教師年齡都在四十歲以上,但他們的工作態度、學習精神是我沒想到的。每次聽他們的課,雖説是聽的家常課,但課中的設計,從教材的設計到教具學具的設計甚至是問題的設計,都做得非常到位,非常細緻。可見平時工作的紮實,課前的用心。

通過這段時間的“磨課”活動,我把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帶給了被磨學校的相對應教師,而他們的敬業精神、認真的工作態度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

“磨課”不僅讓被磨教師得到了專業提升,而且讓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是我專業成長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磨課活動總結7

教學生涯中首次參加這麼精細的磨課活動,收穫頗豐,感慨良多。深刻明白要想磨出一節好課,需要經過無數次的試教、研磨,進行不斷的修改。通過備課研討、修改教案、觀課評課等一系列教研活動,我感受到集體磨課的巨大力量。我珍惜每一次聽課以及與研修小組老師們交流的機會,尤其是聽了劉老師對自己上課的反思及聽課老師們的評價,使我有許多的感想和收穫。下面談一談我在磨課活動中的認識和思考。

一、找準結合點,讓學生主體參與學習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説:“影響學習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通過對教案的反覆修改,讓我深切體會到只有充分關注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

二、強化主體意識,培養探索精神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低起點,多層次的訓練,真正使每一位同學的智能得到發揮,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要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組織教學,面向全體設計問題,給學生創造思維的情景,就是要圍繞學習的主線去開展教學,在學生的認識情趣、主觀意識中去開發課堂。

三、注重評價研究,增加課堂活力新課程呼喚充滿活力的課堂,提倡“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評價。國小生非常看重教師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語言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的評價要做到語言簡潔,客觀具體,要能讓學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既不能一味的肯定,也不能一味的批評,要讓學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對的,哪是錯的,錯在何處。

四、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劉老師的課堂根據學生學習的規律和年齡特點,通過教師的“教”和教師的“導”,把有關學習方法的概念和理論,科學地變成學習過程中可供實際操作的具體步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步步按計劃有序的進行學習。

磨課活動總結8

為了全面、紮實、高效地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聯校嘗試和探索着一種新的校本教研模式:開展區域性教研活動,磨課活動總結。活動方式有集體研討式和校際間聯合式。本次以集體研討式為主,確定的主題是“磨課”;校際間聯合式各校要自主結合,長期開展活動。活動內容有教研人員參觀承辦校的校園文化、觀看“陽光大課間”、聽評課。執教教師熟悉教材、教學方法靈活、能為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教學效果好;聽評課教師踴躍參與,認真聽課,評課時積極發言,收穫頗多。這種方式利於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們互相學習與交流,能切實解決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校主動發展。

開展活動前聯校把活動方案發到各校,通知承辦學校,做好教研活動的各項準備工作。這也是對該校的校園環境、教學常規、學生良好習慣、課堂教學改革等進行檢查和督導。發現問題,現場解決,也就對該校的各項工作起到了督導的效果,發揮了“教研+督導”的作用。通過聽課、集體評課、問題交流和寫聽課心得,解決了教學中的疑難和困惑,一次一主題,一次一活動,有效地指導了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發揮了“教研+反思”的作用。通過搭建教研交流的平台,學校對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學生良好習慣、備課作業材料等進行展示和交流,提升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水平,發揮了“教研+提升”的作用。

通過開展區域性教研活動,聯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將會更真、更實、更高效,較好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各種疑難和困惑,對提高辦學質量和學校內涵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根據全體聽課教師反映和聽課評價表量化評價的結果,兩位教師教學效果好。吳明國、王維兩位教師被評為鎮級優質課教師,特發獎狀以資鼓勵。

為紮實、有效地開展此項工作,進一步提升學校快速發展,結合實際,特提出以下建議:各校校長要把開展活動的目的、意義向教師講明白,認真組織教師參加活動;承辦學校要充分準備,把自己的閃光點展示出來,以此來提高學校的品味;參加活動的教師要按時到達指定的教研地點,要按規定上交活動材料。

磨課活動總結9

語文教研組結合學校工作,在本學期進行了磨課,磨課教師是青年教師王如翠。 磨課按照:選定磨課課題—開展備課分析,編制教案---在備課組説課(磨課教師應持有稿子),集體研討,對比研討,二次修改教案---組織同伴觀課、議課,三改教案—執教,形成終結教案---撰寫磨課體會---如此反覆,直至滿意為止。

首先由執教教師個人精心鑽研教材,潛心設計教學,精心設計問題,確實把握好不講和精講的尺度,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訓練的時間落到實處,備出最初執教方案,各備課組老師圍繞執教老師的説課進行交流,從教學目標的確立到教學重難點的體現,到教學過程每一個環節的落實都一一做出相應的預設及處理措施。

然後由執教教師按照磨課第一方案的內容組織教學活動,教研組教師分工合作,從教師的課堂引導組織、對於生成的處理方法、學生的參與度等方面分別進行關注,認真地做好聽課記錄。執教教師上完課,教研組集中到一起共同探討,集思廣益。評課教師全面、辯證、理性、透徹地對授課教師及其課堂進行深入剖析。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交流分享,綻放羣體智慧的光芒。評課後,教研組教師再相互交換意見、心得、體會,根據改進的方案,對課堂教學重新整理、構建,準備第二輪的磨課。第一輪的磨課意在嘗試、實踐與反思,有拋磚引玉的意思,第二輪的磨課旨在深化、創造與再提升。磨課的六個環節有如一條精品課的流水生產線,將教師的課堂教學打磨成“精品”,最後教研組教師共同反思總結,形成全面的過程性資料。

第一次磨課:(20xx年9月26日)

一、教學內容:

五年級上冊 11、新型玻璃

二、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二)、出示學習目標,明確目標;

(三)、預習交流;

(四)、合作學習;

(五)、展示交流;

(六)、拓展練筆;

(七)、反饋總結。

三、教學效果

導學案設計合理,小練筆設計新穎,板書清晰。

四、下步改進措施

課前多熟悉教材,抓住教學重難點進行組織教學。

第二次磨課(20xx年10月10日)

一、教學內容:

五年級上冊 12、假如沒有灰塵

二、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二)、出示學習目標,明確目標;

(三)、預習交流;

(四)、合作學習;

(五)、展示交流;

(六)、拓展練筆;

(七)、反饋總結。

三、教學效果

教學思路清晰,教學內容由易到難。完成預定的教學目

標。

四、下步改進措施

多關注學困生,注重培養學生抓關鍵詞進行理解的學習

方法。

第三次磨課:(20xx年12月5日)

一、教學內容:

五年級上冊 24、最後一分鐘

二、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二)、出示學習目標,明確目標;

(三)、預習交流;

(四)、合作學習;

(五)、展示交流;

(六)、拓展練筆;

(七)、反饋總結。

磨課活動總結10

今天的活動中有兩節集體教育活動,一節是中班語言《雲彩和風兒》,另一節是大班社會《身邊的廣告》。兩節課都是在本學期優質課評比中選拔出來的課,並由教研室的領導指導修改過的。

上下午的活動都分為觀看原始活動的錄像、研討、修改後的活動展示、點評四個環節。在中班語言活動《雲彩和風兒》這節課中,我認真的記錄着每一環節,並對每一環節的感覺和不足認真的標記,給我的總體感覺就是課堂氣氛很好,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師幼互動積極有效,而且授課老師的甜美的語言和親切的教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研討的環節,我被點名談談自己的看法。我在羅列了授課教師的一些優點後,只提了一個小小的、不痛不癢的建議: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想到的情景用詩歌裏的句式表達出來,以便於幼兒理解並記憶散文內容。可是對於活動目標中第三條“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整個活動中我並沒有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而我在發表自己的看法時沒敢説出來,原因有二:其一,認為能到這裏展示的教師都是能力很強的,哪輪得到我品頭論足呢?不能自不量力;其二,沒有自信,沒敢指出這次活動的不足。我怕如果我説錯了怎麼辦?在這麼多人特別是領導面前丟臉,還是不説吧,説到底還是自己的底子不足,沒義氣啊。學習,必須得學習啊!

這一天的活動,我都在認真地學習着,也是收穫不小的。

1.活動目標的制定。

每個活動在制定目標時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同時還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目標的表述要以幼兒為主體,儘量使用“理解”“知道”“懂得”“體驗”“嘗試”“感受”等,避免使用“教育”“培養”“讓”等以教師為主體的語言。

比如大班社會活動《身邊的廣告》活動目標:

1.瞭解各種各樣的廣告形式。

2.知道廣告的用途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3.激發興趣和創造力,讓孩子們自己設計廣告。這三個目標缺少“過程與方法”這個維度的目標,第三條目標的表述很明顯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沒有把孩子放在主體的位置上。經過研討交流將第三條目標進行了修改:體驗設計廣告的樂趣。

2.活動過程的設計。

要思路清晰,環節緊湊,形式多樣。以遊戲為主,吸引幼兒的注意,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將每個環節的目標夯實。

3.教育機智的體現。

這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當活動過程中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時,怎麼不慌不忙地、巧妙的處理,使活動能順利很好的進行下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很深的功底。

4.課堂提問的斟酌。

教師在活動中的提問是否明確,是活動進行是否順利的關鍵。在活動《身邊的廣告》中,當幼兒觀看完感恩父母的公益廣告之後,範老師問:你看到了什麼?孩子們由於自己生活的經驗不足,不知道怎麼回答老師的提問,範老師馬上追問:寶寶睡覺的時候,媽媽在做什麼?孩子們一下子明白了視頻中人物是媽媽和孩子。我們平時在設計提問時,也應該仔細斟酌,要有針對性,越具體越能更好地啟發幼兒的思考,引起幼兒的想象,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磨課活動總結11

伴隨着遠程研修的深入進行,我們組根據研修要求,積極開展紮實有效地磨課活動。通過這次轟轟烈烈的活動,教師的教學能力有了提高,研修組的整體教學水平也有了跨越式發展。大家忙碌着、快樂着,收穫着。現將我組活動總結如下:

一、理論先導,為磨課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在研修專家的引領下,我們積極參加組內的磨課活動,吳青組長給我們做了細緻深刻的解讀,為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明確了方向。在參加多次培訓基礎上,我組教師利用課餘時間,對培訓內容進行消化吸收,反覆研討,大家清晰認識到,對教師來説,磨課的過程既是一個學習、研究、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合作交流、反思和創新的過程,更是一個專業素養提升的過程。於是,組內每位老師都自我加壓,主動學習,晚上有時忙到半夜,QQ交流,手機短信息隨時聯繫,為磨課活動順利進行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二、有效舉措,確保磨課活動紮實開展

為保證磨課活動有序的開展,我們教研組按照研修組統一要求,周密安排,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施。

(一)步驟明確行動有效

對於此次磨課活動,我們立足人人蔘與,積極踐行的原則,採取了“六步驟教研法”即:個人備課——小組討論——課堂觀摩——教後研討——二次試教——反思總結。我們組有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朝氣蓬勃的青年教師,還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羣策羣力,創新安排以確保行動有效。

制定計劃,確保磨課順利進行:吳老師制定磨課計劃,教師個人制定磨課計劃,將如何堅守語文本質,實現“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怎樣將“教的課堂”轉為“學的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指導?等幾個方面作為研究的重點。合理安排活動時間,為磨課提供保障:由於組內教師多數是班主任,有的還是別的學校的老師,因此磨課時間的安排,我們也做了調整,磨課活動大聚,小聚隔幾天穿插進行,聽課時全部到多媒體教室,課後接着評課,網絡視頻交流進行的多一些。

(二)課堂引路指引方向

孫豔老師執教了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識字8》一課,這次活動也可以看作是我們組開展的第一次磨課。在重點分析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們達成共識,確定好目標,重難點,然後有孫老師精心準備教學設計。“猜謎導入——學習兒歌——自主識字——寫字。”第一次試教結束,感覺老師講的太多,學生學得沉悶,總結原因後,我們又進行了第二次研討,就如何堅守語文本質,實現“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教學設計中一改以往集中識字的教學方法,把識字和學習兒歌有機結合,並增加淺顯的字理分析,如“苞”為何是草字頭?學生理解記住了這個字,同時也與其它字區別開來。孫老師還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讀好兒歌。這一次的試教,感覺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識字的趣味性增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特別是設計練習這個環節,孫老師除了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的生字外,還引導學生給“包”字加偏旁組字,學生入乎其內、化乎其中、遷移運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經過多次實踐和調整,整節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緊湊,老師精彩的教,學生紮紮實實地學,無不感染了每個參與者,為我們進行“識字教學”指明瞭方向。這次磨課讓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勵中堅定,困難在研討中化解,好課在磨礪中誕生。

(三)利用錄像課彰顯磨課活動效果

得到局領導和學校領導的支持與幫助,我們經過多次研討,最後由孫豔老師進行第三次上課實錄。孫老師激趣的導入,多媒體小金魚泡泡和荷花苞的舞動,吸引着學生進入文本,他們的思維激活了,由“包”媽媽生出的“娃娃”一個個出現了,結合生字意思,學生紮紮實實掌握了生字,在後面的練習填空中得到證實。

三、感受領悟,推進磨課活動縱深發展

本次磨課活動時間雖短,但整個磨課的過程卻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和收穫。

1、教研組的成長。整整兩個月,團隊成員一起紮紮實實地進行着集體備課——試教——磨課——再試教——再磨……真是一種碰撞、激活、提升的過程。教研組的教研氛圍濃厚了,凝聚力增強了,感情加深了。

2、教師的提升。執教的老師汲取組內老師的智慧結晶,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每位老師,在磨課中都有了提升。活動結束後,我們一起交流的時候,孫老師説“通過這次磨課,使我感到一次次地顛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蠶的一次次蜕變,最終吐絲結繭化蛹成蝶、脱胎換骨”。

3、課堂的變化。經過備課團隊的精心打造,集體研磨,我們低年級對識字教學模式的掌握越來越靈動、高效,飄逸着濃郁的語文味兒。學生能夠紮紮實實地學,興趣盎然地學,實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這次磨課活動促進了我組教研氛圍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師專業化的水平,對教師隊伍的建設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將起到深遠的影響。“磨課”活動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我們的思考和研究將在新的起跑線。

磨課活動總結12

參加國小語文課程標準遠程研修,充滿許多期待,伴隨着磨課活動的深入開展,有的期待在驚喜不斷中逐漸變為現實。七彩的果實在磨課中漸漸成熟,我們似乎已經聞到了沁人心腑的誘人的果實飄香。本次磨課活動,我們確定了研究問題,經歷了“三次備課,兩輪打磨”的過程。同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張真真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精彩的閲讀教學課。在《釣魚的啟示》一課的課例打磨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穫是,我的語文教學思路逐漸清晰了起來。

一、不是教“啟示”,是教“啟示是怎麼來的”

從教十八載,一直任教國小語文課程,多次教授《釣魚的啟示》一課,每一次授課,總是習慣性地把教學的重點傾向於獲得的啟示,即“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儘管也引領學生朗讀感悟,看到學生似乎麻木的表情,看到學生的眸子中沒有煥發出我想象中的獲得新知澈亮,我的心也似乎涼了半截。

在本次磨課活動中,我們調整了教學思路,把教學的重點集中在父子倆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之前的心情變化。通過換詞練習、對比閲讀、朗讀感悟、聯繫生活實際體悟等多種方式體味這種心情變化的自然與艱難,最後總結出“釣魚的啟示”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學生的豁然開朗與課堂表達的精彩紛呈讓我們看到了調整授課思路帶來的可喜變化。

我想,隨着國小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大家把焦點集中在“教什麼”之後,教學理念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當然,這種變化還只是一個開始。

二、不是教“心情變化”,是教“怎麼寫心情變化的”

參加國小語文課程標準遠程研修的重要轉變之一就是明確了國小語文教學不是僅僅“教課文”,而應該是落實到“教語文”。教學《釣魚的啟示》,把教學重點集中在“把大鱸魚放回湖中之前父子倆的心情變化”,儘管比以前有所進步,但是,這樣做依然停留在了課文的文本層面,並沒有走出文本。儘管學生的朗讀有了起色,甚至於有的學生能讀得聲情並茂,可是,學生到底從中學到什麼了呢?如果説,只是學到了父子倆的心情變化,這不依然是“教課文”嗎?

閲讀《釣魚的啟示》所在單元的“單元導讀”,結合本課的文本,我們不難發現《釣魚的啟示》一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學習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句子的含義與表達效果”,具體到這篇課文中,也就是“學習抓住關鍵詞句體會父子倆的心情變化”。這樣一想,問題就明確了,“學習父子倆的心情變化”是表面的,而學習“抓住關鍵詞句”體會父子倆的心情變化的方法才是較為深層次的學習。也只有這樣做,才初步完成了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課程”的轉變。

“教什麼”的問題解決了,目標也就明確了,剩下的問題也就是“怎麼教”的問題了。

三、不是“教語文”,是“教語文”與“學語文”的統一

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語文教學的歸宿是學生的“學”,也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語文。

具體到《釣魚的啟示》一課,學生怎樣才能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體會父子倆的心情變化”的方法呢?這是“怎麼教”的問題。我們採用換詞練習、比較閲讀、朗讀感悟等手段學習課文的第3、4、5自然段,學生學得輕鬆,課堂氣氛和諧,教學十分流暢。如此,再回顧我們的教學目標,就變成了“運用換詞練習、比較閲讀、朗讀感悟等手段學習抓住關鍵詞句體會父子倆心情變化的方法”。這樣描述的教學目標,不但做到了挖掘文本中的語言文字學習目標,而且細化了語言文字學習目標,這也是我們本次磨課活動的第一個研究問題。

老師如此教學,一定能夠達成目標嗎?也就是學生一定能學會嗎?有時,即使學生學會了,也需要一個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3、4、5自然段後,體會到了從“得意”到“急切”的心情變化,學會了“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句子的含義”。接着,老師放手引導學生自學,運用“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學習課文的第7、8、9自然段,繼續體會父子倆的心情變化,體味從“沮喪”到“依依不捨”的變化過程,然後引導學生暢談感受,朗讀感悟。如此以來,也就做到了抓住語言文字訓練點,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這也就是我們在本次磨課活動中確定的第二個研究問題。

經歷了“三次備課,兩輪打磨”,知道這是一個艱辛的教學研究過程,從研究目標的確定到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再到第三次教學設計的完美呈現,凝聚着老師們的心血和熱情。同時,在課例打磨的過程中,我們也經歷了教學理念的轉變到教學實踐轉變的轉型,使我們的語文教學之路向着語文教學的本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磨課活動總結13

課堂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質量的主渠道、主陣地、最關鍵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最基本的教學活動。根據《嶧城區教育局關於開展“磨課”活動的實施意見》的精神,我校堅持做到高標準,嚴要求,重實效,做到“磨課”活動“全員、全程、全方位”,不斷完善“磨課”活動的形式,認真開展校本“磨課”、區域“磨課”和網絡“磨課”,不斷豐富“磨課”的內涵,注重磨教師的素質,磨教學的技巧,磨新課改的理念,磨課堂教學的模式。本學期第三週,我校與南關國小、榴園中心校,舉行了聯合區域教研活動,引進來他們學校的優秀學科,進行觀摩、探討,同時,我們還專門請了教育局教研室的領導前來我校,進行了大型的教育教學專題講座。像這樣的活動我們還準備繼續舉行,這學期我校將分別去南關國小、榴園中心校進行區域教育活動,力爭把好的經驗引進來,優秀的學科推出去。

我們本校的“磨課”活動仍然象常規一樣,有始有終地進行着,週二數學磨課日,週三語文磨課日,週四常識磨課日,週五英語磨課日,各磨課組能按時有序地進行“磨課”,“磨課”活動開展的紮紮實實。對於網絡“磨課”,我校教師每人都建了自己的博客,積極發表博文,有些教師的博客內容豐富多彩。除建博客外,各磨課組還進行了集中網絡教研,針對某一問題、某一講

座、某一節多媒體課,磨課組的全體教師認真觀看、討論、講評、寫心得,積極探討網絡“磨課”的形式和方法。總之,我校的區域“磨課”、校本“磨課”、網絡“磨課”,經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開展的紅紅火火,有生有色。

雖然我校的“磨課”活動 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但“磨課”的質量還有待於提高。如何磨出高效課堂,還是全體“磨課”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目標。如何有效地開展區域教研,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和步驟。如何更深入的進行網絡教研,還是全體“磨課”教師想探究的。今後,我校還將繼續完善“磨課”工作,建立健全“磨課”活動過程監管機制、獎懲機制和磨課組的捆綁的考評機制,以保證“磨課“活動紮實有效地開展。

磨課活動總結14

4月2日到4月3日,我校進行了以“保證課堂練習時間,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為主題的數學磨課活動,有幸請來了區教研室的教研員楊老師和區學科帶頭人楊慧、戚南鳳和陸鳳兒三位老師,在這幾位老師的親自上課引領,面對面指導下,在我校全體數學教師的積極參與下,這次磨課活動非常成功,老師們受益匪淺。

一、磨課過程是避免重蹈覆轍的過程

在磨課教學中,執教教師能根據自己上節課中所出現的缺陷做一個比較全面的反思,揚長避短,聽課的教師根據課堂上的生成及時向執教教師提出合理建議也同時引起自己的思考,最後在指導教師的引領下避免重蹈覆轍,使課堂教學更具特色,更加完美,也讓執教教師的個人優點發揮到極至。如俞盛老師執教的《10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課,第一次試教後,指導教師楊慧老師在計數單位的認識和練習環節重新進行了修改,使第二次的課堂更突出了本課的重點,一題多練更好地凸顯了練習的有效性及層次性,保證了課堂練習的量及作業時間,給予人煥然一新的感覺,既達到教學目的,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二、磨課的過程是教師們努力提高自己執教水平的過程

為了舉行這一次磨課活動,執教的三位教師進行了精心準備,花了不少心血,如王妙紅老師找了一直困惑於她的《小數的意義》這一課進行教學,課後積極向指導教師戚南鳳老師講解自己的困惑,請教教學設計的突破口,通過提煉在第二次教學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次磨課活動不僅解決了她教學中的疑惑,同時更使她在整個知識系統中得到了全面的認識。

三、磨課的過程是教師吸取精華找到自己教學特色的過程

磨課過程中,我校數學教師全員參加,全過程陪同,為了能磨出好課,每一位教師可算是費盡心思,在磨課的每一個要求,每一個步驟的實施中,足讓教師受益匪淺。在磨課教學前,通過借閲,查尋資料,同時又幾經易稿,幾經推敲;在磨課教學中,教師們都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教學特色,努力尋找自己的教學平台,如馬優芬老師執教的三年級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在陸鳳兒老師的指導下,第二次的教學更加簡潔流暢,給了學生大量的學習空間和時間,使聽課的教師讚歎不已;在課後的評課環節中,聽課老師講述了自己的感受和意見,以及教研員的全面周到專業的分析,使我校的數學教師既能跳出課堂看課堂,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待我們的課堂,又能反思出課堂的不足,及時向四位專家請教,使這一次的磨課活動成為人人的磨課活動,不僅體現了教學活動的實效性,還體現了教師執教能力培養的實效性,兩者得到和諧促進

這次活動結束了,然而值得我們思考、摸索的問題還有很多。感謝楊老師和三位學科帶頭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不厭其煩地為我們分析教材,修改教案,一次次地聽課評課,給我們提出寶貴的建議,我校的數學教師在教學理念上才有了新的突破;因為有了她們的引領,我校數學教學方向才得以明確。

磨課活動總結15

進入20xx年11月下旬,參與遠程研修的國小語文教師進入磨課活動,由王麗老師執教《搭石》。接到通知後,研修組的全體老師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對王老師執教的這一課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進行了課堂觀摩、評課議課。在一次次思想交流碰撞中,大家收穫頗多。

一、研修組成員對磨課流程有了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

按照“三次備課兩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指導教師、教研組長制定完善了磨課計劃。組織開展了教學研討專題活動,集中解決教學問題,有效促進打磨計劃的順利實施。執教人認真完成了三次備課的教案;針對兩次打磨情況,老師們整理出個人反思;兩次打磨後,進行了上課,並上傳教學實錄。全組教師認真參與研課打磨、觀課評課等活動;根據分工進行觀課評課,合作完成觀課報告,並已上傳;最後教師完成總結反思。通過這次課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組全體成員的教研水平。

二、對王麗老師執教的《搭石》的認識。

這節課圍繞中心句、重點詞展開多元的讀,充分滲透新課標新思想和新課改理念。具體表現在:

1、抓住重點詞語、句子突破重難點。

這節課,教學流程清晰,環環相扣,教師不作秀,不作假,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無論是導入新課,環節之間的過渡,句段的聯繫都兼顧了文本、教師、學生三者間的有機統一。詞語的理解更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之一,課中,王老師追求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如“人影綽綽”是文章的重點詞語,從理解到運用、拓展,再到積累,體現了過程和方法,同時也融入了情感。

2、留下思維空間,再現文本美

這節課的亮點還在於,學生的想像翅膀被老師一次次放飛,學生思維的火花被老師一次次點燃,把學生的思維拉得更遠,讓家鄉的美再次閃現。

通過這次教研研修明白要想磨出一節好課,只有通過無數次的試教,不斷的修改,才能成為一堂優質課。而正是一次次地試教,一次次的與個性完全不同的學生個體進行交流,真切感受到了課堂教學的生成性本質,才一次次地發現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

標籤: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