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鄉鎮工作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鄉鎮是人民政權的基石、改革的前沿、發展的重點、穩定的關鍵。鄉鎮工作直接影響到政策的落實、農村的發展、社會的穩定、民心的向背、事業的興衰。鄉鎮工作存在的問題怎麼寫呢?下面是的鄉鎮工作存在的問題資料,歡迎閲讀。

鄉鎮工作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篇1:鄉鎮工作存在的問題

鄉鎮作為最基層的一級政權組織,對於領導和指導農民脱貧致富,特別是對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當前鄉鎮工作也面臨着許多困難和問題,需要予以重視並認真研究解決。 鄉鎮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經濟工作力不從心。經濟工作是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衡量鄉鎮工作業績的主要指標。我們為抓經濟,可謂是用盡腦子,想盡法子,但總感到力不從心,有一種沉重感覺。這種沉重感,除鄉鎮主要領導能力水平有限外,還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鄉鎮調控能力差。鄉鎮的上級是縣(市)委、縣(市)政府,而不是職能部門,這一點雖然是明確的,但操作起來難度很大。有少數部門對鄉鎮工作指手劃腳,有難事往鄉鎮推,有好事一杆子到底(林業局),以致鄉鎮調控能力差,政府難以發揮整體效能。二是抓經濟缺乏手段。由於鄉鎮缺乏權力、財力和物力,抓經濟調控手段脆弱,特別是在發展二、三產業方面缺乏調控手段(應付多、觀摩檢查多)。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現象:發展個私工業是“雷聲大、雨點少”,金融部門對發展個私工業很少有貸款扶持;鄉鎮投資環境是“收費多,優惠少”,過去,對辦工業有農轉非指標、税收特殊優惠等,現在這些政策不管用了,但收費卻沒有減少,特別是發展第三產業方面税費名目繁多;部門服務企業是“指責多,指導少”,有的業主反映説,現在的幹部,服務企業的本領沒有,卡企業的本領卻不少。三是鄉鎮財政壓力大,現在鄉鎮吃財政飯的人越來越多,而財政收入渠道則不多,多數鄉鎮財政困難,保吃飯都有問題,少有財力扶持農村發展經濟。

幹羣關係改善缺乏良策。從總體上講,現在鄉鎮幹羣關係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依法行政問題,從中央到地方十分強調依法行政,但鄉鎮幹部為了及時完成上級佈置的一些任務,難免幹出一些越規事情。第二,幹部工作作風不容樂觀。現在鄉鎮幹部工作作風亟需改善,除主觀因素以外,客觀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幹部是“五多”幹部,開會多、參觀多、培訓多、文件多、訂報多。由於忙於應付“五多”,加上普遍“走讀”,農村工作深入不下去,人蹲不下去。

鄉鎮機構臃腫龐大。現在,鄉鎮機構日趨龐大,人員日益增多,辦事效率日益低下,嚴重製約了鄉鎮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制約因素之一,鄉鎮領導職數過多,難以形成合力。制約因素之二,鄉鎮改革不倫不類,財政負擔過重。制約因素之三,鄉鎮幹部出口不暢,“進來”容易“出去”難,已成了一大弊端。鄉鎮幹部一方面存在青黃不接、整體素質下降的情況,另一方面又存在人浮於事,工作效率低下的狀況。

村級組織薄弱,經濟困難。當前村級組織主要存在四個問題:第一,農村黨員年齡結構嚴重老化;第二,農村支部書記總體素質偏低;第三,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第四,少數村黨支部與村委會不協調,甚至鬧矛盾、鬧派性,從而影響了農村社會穩定,也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做好鄉鎮工作的對策和思路

切實提高和發揮鄉鎮的地位和作用。鄉鎮是最基層的一級政權組織,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者,也是帶領農民脱貧奔小康的前沿指揮所,更是面向“三農”最直接的操作者和引路人。因此,在人民羣眾眼裏,鄉鎮黨委就代表着黨,鄉鎮幹部就代表着政府。如果鄉鎮幹部不帶頭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帶領羣眾脱貧奔小康,不為人民羣眾謀利益,不勤政廉政辦實事,黨和政府的威信就不可能提高。

鄉鎮工作面對千家萬户,面臨千變萬化的市場,職責之大、責任之重不言而喻。然而,鄉鎮的權力有限,有時的確難以保證職責任務的有效完成。因此,為便於鄉鎮機關開展工作,縣機關職能部門應當簡政放權,把該放的權力下放到鄉鎮。縣(市)機關部門和鄉鎮都要擺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錯位,互相支持,共同為振興地方經濟作貢獻。

必須大刀闊斧進行鄉鎮機構改革。改革雖説減少了領導職數,但沒有實現精幹、高效,黨委書記和鄉鎮長一肩挑導致黨政不分,改革走過場,導致人浮於事、無人幹事。其次對鄉鎮機關的其他崗位,也要壓縮編制,一人多崗,兼職使用,大大精減人員。與此同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錄用、晉升和辭退制度,營造一個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對優秀的鄉鎮幹部要及時表彰使用,對不稱職的鄉鎮幹部及時進行辭退,缺編人員公開向社會招聘,從而形成一種“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生動活潑”的用人機制。

重視和強化村級組織建設。村級組織是鄉鎮政府的基礎和延伸,因此,要做好鄉鎮工作,必須抓好村級組織。措施主要是三條:一是強“龍頭”,即配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二是強“龍”身,即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培養和發展中青年黨員,為農村培養一批思想進步、觀念先進、文化素質較高的後備幹部;三是通過多種措施,興工興農發展第三產業,夯實農村經濟基矗

  篇2:鄉鎮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問題

1.事權與其他權力不相匹配。即一些崗位賦予單純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卻無有效推動工作的其他權力(手段),導致工作無法有效開展。如計劃生育工作,任務重、責任大,但在面對違法計劃生育違規問題時,缺乏直接、有效的處理手段。

2.人員的流動、晉升渠道不暢通。表現為一個鄉鎮中很大一部分鄉鎮幹部少則五年、多則十年任職於同一個工作崗位,流動性差。晉升上,多數鄉鎮幹部為事業編制,受政策限制,晉升空間不大。

3.對鄉鎮工作缺乏科學有效的績效評價、運用體系。表現為沒有考慮鄉鎮工作的實際,考評方式、方法、內容不夠科學合理。同時對於考評結果沒有“獎優罰劣”,考評的導向、推動作用差。

4.人浮於事,工作缺乏積極性。由於“1”、“2”、“3”,導致人浮於事,工作積極性差。表現為工作以應付為主,精神懈怠,缺乏工作的主動性。

二、針對“對鄉鎮缺乏科學有效的績效評價、運用體系”的對策

針對此問題,就是要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建立“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績效工作機構組織協調、部門各司其責、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績效管理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實施一套

科學的、量化的、操作性強的績效考評辦法。

1.健全績效工作主體和機制。成立以多部門為主體,引入第三方的績效工作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政府績效管理的調查研究、制度建設、方案制定、業務培訓、督促檢查、綜合彙總等工作;統計和調查部門負責牽頭實施績效指標考核和公眾評議;數據採集責任單位負責績效指標數據的監控和採集,確保指標數據真實有效;被評估鄉鎮實施績效管理制度,制定績效目標,強化全程管理,推動績效目標順利實現。

2.規範績效工作運行。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先進性、合法性、實踐性的原則,以績效目標、績效責任、績效運行、績效評估、績效改進提升為主要內容的政府績效管理制度基本框架。一是健全績效目標制度,包括績效目標確定、審核、公示等制度,確保了年度政府績效管理目標重點突出、切合實際、質和量有機統一。二是建立健全績效責任制度,包括績效責任分解、責任公示、責任追究等制度,對績效目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了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三是建立健全運行監控制度,包括績效運行定期分析、預警預測、點評通報等制度,確保績效目標的落實。四是建立健全績效評估制度,包括績效指標數據採集、聯合評審、公眾評議、察訪核驗、專項評估等制度,規範績效評估,確保客觀公正。五是建立健全績效改進制度,包括雙向反饋、結果通報、績效獎勱、績效問責等制度,督促各級各部門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剖析原因,積極整改,促進績效持續改進和提升。

3.健全指標體系。一是導向性。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

為導向,既注重評估經濟發展,又關注民生保障、生態文明、環境保護、依法行政等方面的工作,形成綜合評價結果。如,根據不同鄉鎮特點和實際,調整經濟類、民生、環保等方面指標的權重。二是可行性。始終堅持指標體系的具體可操作性,力戒形式主義。由績效工作小組提出基本框架,通過召開協調會、座談會、發函等方式,充分徵求各鄉鎮的意見,形成最終方案下發實施,確保每個指標可比較、可量化、可執行。三是動態性。始終堅持動態調整指標體系,建立指標增減審核機制,每年根據新任務、新要求,對指標體系進行調整和完善,使指標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4.落實結果運用。有利於獎優罰劣,調動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營造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一是通報反饋。績效工作小組對被考評鄉鎮逐個形成績效評估報告,及時反饋,要求針對存在問題進行深度分析,找準癥結,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整改情況要及時反饋,並作為下一年度檢查的依據。同時,還要向社會公眾反饋,接受羣眾監督,促進問題的解決和績效的提升。二是實施獎懲。將績效評估結果與評先評優、幹部考核、精神和物質獎勵緊密結合起來,綜合運用,成果共享。績效評估結果,抄送組織部,作為年度考核、評先評優和幹部任用的重要依據。三是嚴格問責。對政府績效管理和評估中發現的一些機關工作人員不認真履行職責、推諉扯皮、效率低下、貽誤工作,甚至“吃拿卡要”等問題,嚴格實行責任追究。

  篇3:鄉鎮工作存在的問題

基層工作一些不利現象淺析

縣委提出“強工、重農、興旅、活商、建城、促鄉”的發展戰略,基層鄉鎮作為實現這一目標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正確解析和應對存在的問題,蓄勢待發,這就需要我們對基層存在的一些問題要有清醒的認識,要凝集分析存在問題的睿智,並用於指導工作實踐,為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謀力。在全縣上下奮力謀發展的進程中,基層工作還有以下問題不容忽視:

一、基層工作中不利現象和問題

(一)“法”在基層正確推進難,對基層工作特別是工業強縣戰略的實施存在一定的阻力。主要表現在:一是“法”的不正確運用,導致一些不穩定因素的產生。例如:根據村民自治的相關規定,集體土地徵收後,“三費”的分配方案由村民大會決定,而村民在形成方案的過程中,往往是依照當地的一些習慣,如女兒的孩子入户孃家不給予分配等問題,這種明顯不合法的方案因涉及大多數人的利益,當然能順利的形成共識,而最後的結果是沒有享受分配的羣眾不停地糾纏政府;二是法定的事情缺乏執行機制,給基層工作帶來阻力。例如:經一事一議通過了的公益事業決定,在執行過程中總存在部分羣眾不盡義務,形成負面的影響,使決定的公益事業推進困難。比如:在農村通達工程的推進過程中,除國家、政府補助的部分外,差額部分資金難籌措,儘管是村民代表大會形成了的決定,有的羣眾始終不盡義務又能把他怎樣呢?三是有法不能依,形成尷尬局面。如前面説的應該參

加分配的孩子沒有參加分配,在法院勝訴後,法院如何執行也是一個難題,最終往往是把問題交給地方政府,從而給地方政府形成新的工作壓力和矛盾,也集聚了一些不穩定因素。

(二)基層政府權責的不統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基層工作的有序推進。表現在:一是政府職能瑣碎。説我們是無限責任有限權力的政府一點也不離譜。在鎮屬範圍內,雞毛蒜皮的事可以説是面面俱到,稍存疏忽,就可能形成信訪、上訪問題,幹部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怕出事,也不能出事!成天被一些家庭糾紛、鄰里矛盾的問題,糾纏得脱不開身,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二是一些“大”政策不配套給基層工作帶來新的壓力。例如以前在不同崗位工作過的同志要求解決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可又不是我們鄉鎮甚至於縣一級能夠解決的,問題不是出現在基層卻要把他穩定在基層。為保證穩而不亂,給全縣一個安定的發展環境,消磨了基層幹部很多精力。三是基層政府工作推進存在無奈性。在基層工作推進過程中,特別是在項目的推進過程中,為求“穩”而往往使工作開展起來很被動,也存在潛在一些的問題和矛盾。

(三)部分基層幹部的綜合素質滯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工作的強力推進。表現在:一是缺乏與時俱進的學習氛圍。例如:由於鄉鎮條件的原因所配備的電腦有限,有的同志以此為藉口不接觸電腦,更有甚者還把不懂電腦作為一種資本,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積極的工作氣氛。二是有抱“金飯碗”“鐵崗位”的想法。存在反正我沒有“追求”,工作幹好幹壞又能把我怎樣呢?只要我不犯大錯,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到時照領工資不誤。

三是用辯證的方法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被動工作的時候多,主動工作的時候少,存在工作是領導的事的認識。四是宗旨、信念淡化。在物質致上的今天,有的幹部認為奉獻也是過去式,一些不良現象讓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偏離,沒有了激昂的工作熱情。

(四)村社幹部整體素質不高,工作責任感不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整體推進。一是由於村組幹部職位受綜合因素的影響,所推選出的村組幹部綜合素質普遍不高,謀發展的意識不強。二是有的兩委班子不配合,各跳獨腳,工作中不通氣,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三是幹部責任心不強,有和稀泥的現象。有的村社幹部想着反正三年一選,怕得罪人後在選舉中吃虧,工作中放不開手腳,抱着幹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得過且過,更有甚者認為自己是選舉產生的,工作中還講條件。四是我們有的村組幹部利己意識過重。為自己想得多,為羣眾想得少;大局意識淡簿,小集體利益過重。

(五)繁重的鄉鎮債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鎮工作的發展。據瞭解,多數鄉鎮都是揹着繁重的債務艱難地運轉。而且由於政府因素而產生的債務讓鄉鎮應對吃力。例如:以前村組幹部墊支的農税問題等。

二、成因分析

(一)存在法不治眾的問題。現在的羣眾都是“明白人”,知道社會發展進程中穩定的重要性,於是明知是不對的,但只要是大多數人同意的事情,少數人又能把我們怎樣呢?把矛盾推給政府,讓政府埋單吧。羣眾法制意識淡薄和個人利益至上的觀念

讓基層政府的'工作開展困難重重。

(二)政府職責在羣眾中還存在“萬能性”。作為最基層政府,我們始終堅持“羣眾利益無小事,羣眾的事就是我們的事”。但我們的政府畢竟不是“萬能政府”,許多問題政府並沒有辦法也沒有權利為羣眾徹底解決,比如“鄰里糾紛”、“家庭糾紛”、“歷史遺留問題”等等,但一遇到這些情況,很多羣眾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要通過政府解決,在大多數羣眾眼裏,政府就是萬能的,羣眾對政府職責的誇大理解加重了基層政府的工作負擔,而且處理結果往往也不能得到全部人滿意。

(三)幹部職工管理機制和容納村社幹部的機制不夠完善。由於各種管理機制的不夠完善,使一些幹部職工在工作中始終缺乏責任感和上進心,在影響鄉鎮工作開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政府的形象。而對直接面對羣眾的村幹部,現有的容納機制是很不完善的,繁雜的工作和經濟發展中的待遇始終留不住人、留不住心。

(四)鄉鎮沒有消化債務的能力。基層的多數負債都是由於時代的工作要求和政策的變動形成的,而在目前的財政體制下,鄉鎮可用財力少,償債空間十分有限,自身基本沒有消化債務的能力,不僅影響了基層政府工作的正常運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鎮經濟發展。

三、就如何解決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整合部門力量,為“強工”戰略保駕護航。長寧近幾年來的發展讓廣大人民羣眾看到了希望。特別是在工業強縣的號角聲中,初具規模的工業集中區振奮人心。各個項目的土地徵收

工作在不斷的進行。涉及到拆遷、安臵、土地費的分配和各種矛盾糾紛的協調不容忽視,相關政策的宣傳更應深入人心。為確保項目工作的有序推進和地方穩定,應該整合全縣各部門力量,各司其職,應對有序。例如在集體土地費的分配問題上,應該隨時有權威工作人員及時解釋,指導分配。

(二)不斷完善政府職能,促進基層政府權責統一。一是要充分發揮各級幹部的能動性和責任心,把各種矛盾和糾紛化解在基層;二是要爭取執法部門對基層政府工作的支持配合力度,減輕鄉鎮社會穩定壓力,讓基層有時間和精力思事、幹事。

(三)完善管理制度,激活幹事氛圍。要調動幹部職工們的積極性,就應使他們有危機意識的存在。假如對一般幹部的管理上形成交流制度,同時加強對幹部考核執行力度,轉變其“金飯碗”、“銀職位”觀念。同時明確獎勵,以激勵大家不斷學習,認真工作,從而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對於村組幹部,要加強對他們進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同時還要加大對後備幹部的培養力度,完善較為優惠的政策吸引能人充實到我們的村組幹部隊伍中,真正增強農村的致富綜合能力。

(四)逐步化解鄉鎮債務,減輕工作壓力。鄉鎮應把債務的化解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層層落實化解工作目標責任制,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推進。同時努力探索和建立增收減債、嚴控新債、保證運轉、確保穩定的長效機制,真正實現舊債化解和新債控制。

標籤: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