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熱門】古詩作文彙編8篇

作文1.07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古詩作文彙編8篇

古詩作文 篇1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中華詩詞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一朵絢麗的文學奇葩。古詩詞不僅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歷程,更是一個傳奇!它所代表的是一個永遠令人陶醉的王朝。

唐詩詞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氣,也可以為我們療傷,更是一種享受。每次出去玩,等到高高的山上去,就會想起李白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頓時覺得充滿活力,有了勇氣。每次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就會想起王維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我感受沒有事情是克服不了的,眼前困難只不過是一時的。

古代的人要是和好友送別時,總説“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如果國家慘敗了,心中有許多“離愁”的情緒,總説“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表達了詩人身為亡國之君的哀之痛和思之切。每次走到山頂時,心裏忽然想起了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似乎萬物都可以,盡收眼底。

在所有的古詩詞中,我最喜歡的是抒情這一種。如每次心情不好時,心裏特別愁時,總會説起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覺得自己跟詩人有同感。我還喜歡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一句比喻對意中人至死不渝的愛和無盡的思念;還有人用這句表達對老師的讚美。

每次讀到古詩詞時,我都會覺得充滿了精神,這也許就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吧!

古詩作文 篇2

在我們中華民族的五千多年的畫卷中,有一筆不可磨滅的絢麗色彩,那就是古詩詞。

“鵝鵝鵝……曲……曲項向天歌。”書房內穿出了吞吞吐吐的背書聲。我背得非常吃力,頭腦裏一片空白,只是死記硬背。隔一天,媽媽讓我背誦一下《詠鵝》,可是我腦海裏的古詩,彷彿被微風吹散了,一字不留。“你怎麼又忘記了,昨天不是背熟了嗎?”媽媽批語了我幾句,我又能怎麼樣呢?只能低頭背書了。晚上,鳥兒停止了鳴叫,昆蟲落在樹葉上,而花兒早已埋頭睡着了,但書房還傳出背書聲。一詞一句,一句一停,一停一思索,時間就這些匆匆流逝了。

也不能一直這麼下去,於是媽媽給我介紹了一種方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看到每首古詩,我都會讀上十來遍,自然就會背了。但僅僅背又有什麼用呢?於是,每當我背完一首古詩的時候,我都會藉助書籍或因特網,來諮詢它的背景故事。比如説《贈汪倫》,就是在明媚的一天,江水蜿蜒,一葉小舟停泊在江畔。李白準備乘舟而去,正要抬腳一聲聲爽朗的歌聲在天地間響起,慷慨激昂,他早已聽出這是他的好友汪倫的歌聲,心中感慨不已:“他這是來送我嗎?桃花潭水千尺深,也不及汪倫對我的這一番情誼啊!”就這樣李白揮筆寫下了這首古詩。就用這樣的方法,我不斷練習,在某個街角與古詩相遇,慢慢與它走近。

經過了酸、苦之後,終於迎來了甜。從當初的死記硬背,到如今的倒背如流,甚至還能寫一些關於平仄的古詩。語文作業有背古詩時,我都會利用下課的五分鐘,背下古詩,等放學回到家,再尋找古詩的背景故事。用這樣的方法,每次回顧之前的古詩,腦海裏總能浮現出一些美麗的畫面:紛紛揚揚的大雪,帶着一縷清香的微風,在滾滾江水上的獨木舟,借酒消愁的詩人……其實,古詩並不是向檸檬一樣酸的,也不是像苦瓜一樣苦,而是帶着一縷芬芳的甜的滋味……

古詩,像一束陽光,給我帶來了温暖;古詩,像午後的涼風,讓我感到清爽愜意;古詩,更像一位良師益友,給了我很多教益。在詩海中漫遊,星光在藍天拂過,那便是人類的智慧,我伸手捕捉,拾取詩中的諄諄細語……

古詩作文 篇3

夕陽西下,天邊留下一抹殘存的晚霞,濃濃地糊在天邊。青山旁,有一個孤獨的小村子,靜靜地躺在大地上。村裏有幾間小房子,升起裊裊炊煙,與天邊的晚霞融為一體。一切都是那麼平凡,那麼安靜。村裏沒有大聲喧譁的人,沒有小販的吆喝聲。村口,有一棵幾百年的老樹,仍佇立在那裏,葉子被時光染黃,一片一片地離開老樹的手,撲向大地的懷抱。一隻烏鴉站在樹梢,梳理着羽毛。它不敢唱歌,怕打破了這片沉寂,驚嚇到在這小村裏安詳生活的人們。天空中忽然掠過一隻大雁,叫了幾聲,彷彿在説:"怎麼這裏這麼安靜?我的朋友們,你們在哪?是不是不在這兒呢?”回答它的只是寧靜。它無奈地繼續向前飛去,逐漸成為一點黑影,越來越小。

山上樹木茂盛,一片綠色的海洋。在這綠色的海洋中,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給它圍上了一條“圍巾“。小河慢慢流淌着,帶走了夕陽投下的最後一點金暉。

天靜,地靜,村也靜。晚上,一片昏暗,只有村裏還有幾家燈火沒熄,成為黑暗中的守護者。天空中,月亮與星星也甜甜入睡了。

古詩作文 篇4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題記

如今算來,我已經度過了十餘個春秋。幾千個日日夜夜,猶如白駒過隙。在寒來暑往之中,古代文學的精華——古詩詞,一直都在。

中秋夜半

農曆八月十五,正值中秋佳節,夜半,月色入户,家中如積水空明。想必將近千年之前,東坡先生也是見此景才留下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吧!一輪孤月懸在高空,我不禁吟誦“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端起杯子,又吟誦起“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陶醉於這亦真亦幻的空明世界。

這中秋佳節的夜半時分,古詩詞,一直都在。

感傷時分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每當我心情不順,總愛打開書本,融入詩詞的世界。感傷於詞人孤寂,思念親人,只能寫下“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被“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所感動,也會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潸然淚下。“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則將我,送入作者的心深處,感傷於他的一腔報國熱血卻無處施展才華。

在我感傷之時,傷心難過之時,古詩詞,一直都在。

會考衝刺

進入會考倒計時,緊張氣氛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一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道出了每個人的心聲。每個學子都想要“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為自己拼搏向前。“三更燈火五更鳴,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每位學子都牢記於心,期盼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一天。

百日會考衝刺之時,古詩詞,一直都在。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心情如何,古詩詞,一直都在。等待我去尋求,將人生的哲理銘刻在我的心田。

古詩作文 篇5

“古詩太難學了”我第一次接觸古詩就有這種感覺。可是國小每冊教材裏幾乎都有古詩,而且都要求背頌,還得知道它的意思。我心裏老在想:再忍忍,過了國小這一段就好了。

誰知到了中學,古詩不但還有,而且更多更難。看一看七年級教材裏的古詩,我根本就讀不通,意思也不懂,學起來真吃力。

這時,大伯幫助了我。他的講解,讓我覺得古詩是那麼有趣。每一首詩都生動、感人。

大伯讓我把古詩中的詩句想象成一幅幅的畫面,前後聯繫,我彷彿置身畫中,不但理解了詩詞的意思,還能形象地記住詩詞原句。

比如“兩隻黃鸝鳴翠柳”,可以想象成一棵茂密的大柳樹上有兩隻黃鸝在唱歌。“潮平兩岸闊”可以想象成兩岸之間很寬闊,河面很平靜,水流很平緩。大伯讓我一邊朗誦詩詞,一邊想象詩詞描寫的畫面,一邊用手勢輔助表達。

用了大伯教我的方法,我發現學故詩不難了,而且覺得古詩是那樣生動可愛,我好想在畫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活的。從此,我再也不覺得學古詩乏味無聊了。

這個辦法實在是太好了,我深深感謝大伯,給我幫了大忙。

古詩作文 篇6

從古到今,古詩文都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寶庫中的精髓,它們就像我們的親密好友,伴我成長,使我受益。就拿一年四季來説吧,我們古代的詩人都能用最精悍的詩句來描寫。

當春暖花開時,我就想起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詩的前兩句,畫出了由春日,春風,江山,花草構成的闊遠而明麗的春景。詩的後兩句具體描繪銜泥的飛燕,安睡的鴛鴦,一上一下,一動一靜,相映成趣,充滿了生機勃勃而又安寧的春天氣息。

當夏日炎炎時,唐代詩人高駢的《山亭夏日》就在我耳邊響起“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這首詩,詩人彷彿畫出了一幅夏日風光圖:“樓台倒影”,“水晶簾動”,“滿架薔薇”,動靜結合,顯得生氣盎然。

當秋意濃濃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它把深秋時節楓林的美景描繪得淋漓盡致,彷彿置身其中,讓人流連忘返。

當隆冬來臨,雪花紛飛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讓人不免感到冬天的空曠寂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詩文讓我受到了良好的薰陶,啟發,激勵,受益匪淺。它將成為我一生的摯友,我時刻銘記着;“讀千古美文,作少年君子。”

古詩作文 篇7

説到詩,與我而言,有喜歡的,也有無感的。我認為詩和人之間,是有共鳴一説的,愛詩的人,必定是與某個詩人,或者某個派別的詩有共鳴的。而我,在看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之後,深陷其中。

這句詩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春秋時孔子偕徒外遊,忽聞道旁有哭聲,停而趨前詢其故,哭者曰:“我少時好學,曾遊學各國,歸時雙親已故。為人子者,昔日應侍奉父母時而我不在,猶如‘樹欲靜而風不止’;今我欲供養父母而親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難忘,故感悲而哭。”歎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

父母的養育之恩已經不必再説,但是,作為父母,言傳身教把孩子帶大,除了養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怎麼做人。一個孩子,在離開父母之後,有很好的發展前途,不是應該感謝自己的父母嗎?等意識到要供養父母時,雙親都不在人世,這是多大的悲哀?

都説人不能忘本,這個本不在於別的,而在於自己的父母,我已經無法數清我的父母在我十幾年的'歲月中為我做過多少事情了,那那些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人呢,就算孩子再大,依舊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依舊會愛着他們,依舊會做什麼事情都為孩子着想,父母不就是這樣的存在嗎?

而作為孩子的人呢?為什麼要等到“親不待”了才“子欲養”呢?這句詩承載了多少孩子的後悔,更可怕的是這份後悔後面,父母的心酸和無奈。中國有一句諺語“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雖然在以前,是因為那時候的習俗,但是現在呢?不也有很多人是這樣嗎?當我們在指責那些打掉女兒的父母時,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想,作為父母,是多怕自己養大的“甜白菜”被“豬拱了”啊。

其實,作為孩子,作為一個人,父母和孩子,莫過於最重要的存在,我們總不能等父母不在了才開始後悔吧?後悔又有什麼用呢?而父母的父母或許已經不在了,他們把情感都放在孩子身上了,我們應該給他們迴應。子欲養,而親不待,孩子要贍養父母了,可是父母已經不能等待了,無盡的悲哀。

想那孔子遇見的哭者,他心底的自責和後悔一定似翻江倒海一般席捲,毫無退路。雖然父母希望孩子有前途,但是在有前途的路上,我們可不可以,把父母一起帶上?像父母對小時候的你一樣對待他們?不管生活有多艱苦,他們都希望孩子可以在他們身邊,那是精神上的“養”。

借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

比子欲養,而親不在不待世之為實。

古詩作文 篇8

詩詞是我們從小到大必備的一項任務,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記住一些詩,包括文言文。

我從小就喜歡背一些詩,因為我的記憶力比較好,所以每次背詩都是第一個背完的,心中就會有一種滿足感,成就感。從幼年時我們見過最多的詩人就是李白杜甫,我們背過幾十甚至上百首李白的詩,從開始學的牀前明月光,到《將進酒》《行路難》,對於李白我們再熟悉不過了。還有李白的好友杜甫,《春望》,《春夜喜雨》,《月夜憶舍弟》杜甫的詩我們也背了不少。在國小還有一本書叫昆吾詩韻,是學校自編的一冊書,從四年級下冊開始背,一年半的積累,説我們會背了很多首國中的詩詞,比如七年級下冊的台城(江雨菲菲江草齊),望嶽(岱宗夫如何?)

還有就是文言文。在國小的時候,我們全班買了兩本小古文,一共100多首,我們用了一年的時間讀完,即使遇到高中的文言文,我們也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雖然不會背,但也會讀起來很順暢,不會有梗。而且在畢業考試的時候,就出了一道文言文的題,名為《道邊李苦》,當時我們班的同學這道題都做對了,還不是因為讀的多了熟練了,在沒有刻意背的情況下,甚至都會背了。

我們日常一定要多積累詩詞,總會有用處的。

標籤:古詩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