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家鄉的美食作文

作文5.11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美食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家鄉的美食作文

家鄉的美食作文1

保山山清水秀、景色怡人,風味小吃異彩紛呈。在保山街頭的風味小吃中,尤以其獨特的風味、齊全的佐料和上乘的做工、刀法的下村豆粉最負盛名。

下村地處保山城北近郊。奶奶告訴我:下村這個小村莊半數以上農户為“豆粉世家”,堪稱老字號的“豆粉專業村”。如今致富門路多了,有些“豆粉户”雖撂下豆粉挑子另謀它業去了,但仍有上百户人家繼承祖業,既農且商,擔兒悠悠地定時定點出現在城街巷尾。“豆粉户”們各有各的主顧和“地盤”,賣豆粉雖發不了大財,小日子倒也過得紅火。

下村豆粉的美味出自其獨特的製作方法。正宗的下村豆粉用地方老品種幹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浸泡後摻水磨成漿,經過濾、熬煮成糊,最後放入一個厚約2釐米左右的木製長方形托盤中,冷卻凝固後即成為豆粉。這種精製的豆粉色澤黃亮,質細嫩而富彈性。此外,觀賞打豆粉也是一種樂趣。賣主右手持一把形如柳葉狀的細刀,左手掌內託一塊火柴盒大小的豆粉,一刀趕一刀地劃打,手腕靈活至極,恰似流星趕月,小刀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弧形白線,只看得你眼花繚亂。劃出的豆粉條細可繞筷,長短一致,粗細均勻,互不粘連,足以見得賣主刀法的精湛。把劃打好的豆粉條放入潔白的瓷碗裏,彷彿一條條可愛的小黃魚在遊弋,煞是好看。下村豆粉最考究的還有佐料:鮮紅的辣椒漂油、橙黃的芝麻油、麻絲絲的花椒油、翠綠的芫荽、乳白的蒜泥、烏黑的醬油、棕色的米醋等,每樣佐料皆各裝一瓶,臨吃時才放,多少隨自己喜好,作料放好後拌勻就可以吃了。當一碗五彩紛呈,香氣撲鼻的豆粉呈現在你眼前時,保準讓你垂涎欲滴。吃上一口,豆粉的柔韌鮮爽,酸香麻辣諸味緩緩地滋潤着每個味蕾,一定會令你過口難忘。保山在外鄉人常因想起家鄉的豆粉而萌生思鄉之情。下村豆粉爽口開胃且物美價廉,成為一方風味美食也就不足為奇了。

家鄉的豆粉不僅好吃,還有好多種吃法,可直接吃、油炸吃、炒菜吃……怎麼吃都行。不過我感覺直接吃最好,拿在手裏顫乎乎的,就像剝了皮的熟雞蛋,放在嘴裏口感更是細嫩潤口。若用嘴“吧嗒”地吮吸一番,脣齒之間便瀰漫着豌豆那淡淡的清香味兒,別有風味。豆粉雖是小吃,還有保健美容的作用呢。豌豆性味甘平,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下村醋味酸中回甜,有清熱除濕、滋潤肌膚之功效,食後渾身清爽。高血壓患者和肝火旺盛的人常吃醋,還可起到降壓平肝的作用。所以,傳統名吃下村豆粉成了家鄉人們常食常鮮的愛物。

如今,豆粉這地道的家鄉小吃已成為保山方域的特色名吃,堂而皇之且頻頻地被端上了當地賓館、飯店的盛宴之上,備受四方食客稱賞。喜歡的朋友,歡迎你來家鄉做客,一品我家鄉的風味小吃——下村豆粉。

家鄉的美食作文2

那是個美食之鄉,温州,也就是我的家鄉。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美食。有香噴噴的豬油糕;有香甜可口的雙炊糕;有長人餛飩;有楠溪麥餅;有縣前湯圓;有色香味俱全的燈盞糕……但我最最喜愛的美食就要數燈盞糕了。

在我家附近,就有一家“大王”燈盞糕的店,每天,當我路過那時,總會看見,一條長龍在店前晃啊晃,哦,原來是一羣人正在排隊買燈盞糕啊!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會攙着媽媽要買一個燈盞糕,可媽媽總是不同意,一會兒説太貴,一會兒説排隊的人太多,反正不給我買燈盞糕的理由有千百條。

但我從來沒有甘心過,這次,我不跟媽媽説,自己湊好了錢,獨自跑到家樓下的“大王”燈盞糕店,準備買一個嚐嚐。排隊的人依舊是那麼多,我站到最後一個人後面,邊排隊邊想着燈盞糕有多麼的好吃,眼看着排隊的人買到一個又一個燈盞糕,我的心情也越來越激動。終於,輪到我了,我對師傅説:“我想要一個豬肉加蛋的燈盞糕。”師傅説了聲“好的”,就開始做了起來。只見師傅先在一個大湯勺裏塗上一層面漿,放進一些蘿蔔絲,抓了一把豬肉條,打了一個雞蛋,然後再塗上一層面漿,接着,就把它放進沸油底下,只聽“茲啦”一聲,香味就冒出來了,然後,師傅把勺子一抖,燈盞糕就在半空中跳了個舞,又安然無恙地落到了湯勺裏,我被師傅精湛嫻熟的技術驚呆了!這樣高超的水平做出的燈盞糕能不好吃嗎?一會兒,色香味俱全的燈盞糕就做好了,我不顧燙不燙,就咬了一口,嗯,這味道好極了!外皮酥鬆脆甜,裏面的豬肉則更是爽口!沒過多久,一個燈盞糕便被我解決了。

我心滿意足地跑回了家,一回家,媽媽就問我:“你個調皮鬼,跑到哪去了?”我毫不猶豫地回答:“跑去吃燈盞糕了唄,可好吃了!”媽媽笑着説:“你小子,可真是個貪吃鬼啊!”我和媽媽都開心地笑了。

燈盞糕可真是好吃透了,你不信,那就請你到温州來,我帶你吃遍温州的美食,讓你吃三天三夜也吃不完,保證讓你大飽口福!

家鄉的美食作文3

我的故鄉在著名的佛教聖地——天台,天台山歷史悠久,是歷代文人墨客的遊玩的地點,而天台美食更是獨樹一幟,糊拉汰、扁食,五味粥、玉米糊……那些味道呀,想起來就讓我垂涎三尺!

故鄉眾多美食中有一種以肉末和雞蛋作餡的“麥餅”,狀若圓盤,香氣撲鼻,直徑約有二十多釐米,厚度僅有半釐米多,一層薄薄的肉餡均勻地分佈於餅內,尤為奇特的是肉餡上還裹着一層更薄的雞蛋皮。咬上一口,頓時鮮香四溢,齒頰留芳。再蘸一蘸醬油、醋、麻油、辣醬之類的調味品,不要吃得太“幸福”哦!要説這肉和蛋皮是怎樣包入餅內的?可以肯定地説,它並非像北方做“合子”那樣用兩張麪皮捏合而成,比起“合子可是精緻細巧得多。對於不懂做餅訣竅的人來説,這簡直是匪夷所思、巧奪天工了。

最好吃又能登得上大雅之堂的還是餃餅筒。餃餅筒是天台特有的最具特色的節日食品。做”餃餅筒“是個”大工程“,從洗、切、炒、糊皮、包,真是一個大的工藝流程,有點類似墨西哥雞肉卷,不過”內涵“是不一樣的。天台的”餃餅筒“裏塞得可”豐滿“了,:肉片、豬肝、蛋皮、、豆腐片、粉絲、筍絲、香菇、小魚乾、黃花菜、、、等炒製成餡,依照一定順序放在糊拉拖皮上卷制而成。吃時不用筷子,雙手捧起,大大咬一口,口感外脆裏糯,肥而不膩。筒裏各色佳餚經過高温的燻蒸已不再鬆散而併成一個整體,多種葷素美味香氣互相滲透,匯成一種絕對特殊的鮮美滋味。吃一條還想再吃一條,一般吃到兩條就心滿意足了。

另外還有故鄉的年糕、清明餃子,豆腐皮,、、、也比別處做得好吃得多。故鄉的美食拴着我的胃,也時時拴着我的心。如果你到我們老家遊玩,不吃上正宗的天台美食,那可真是白跑一趟了。

家鄉的美食作文4

我來自韓國,從小都在北京生長,儘管如此,對那個遙遠的故鄉“韓國”,依舊有着濃濃的眷戀。我的爸爸媽媽也是如此,深深思念韓國的結果,所以我們全家每年都會回韓國一次。

每想到要回韓國,我就充滿了期待,早早的就開始在腦海裏規劃着,要去哪裏玩、哪裏吃美食、哪裏逛街,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我們跟觀光客走的路線完全不同,不但避開人潮,也真正享受到一個在地韓國人的生活了。

酷愛美食的我,心目中早有一個美食口袋名單,一個走透透的美食地圖,在未來的假期裏,我誓言要吃遍所有朝思暮想的美食,好好的解饞一番。

韓國的家鄉味,最特殊的就是在嘴吧裏蠕動的生小章魚,那種新鮮的海味,跟章魚觸鬚拔河的刺激感,加上辛辣的沾醬,不僅有趣、其中的鮮美更是任何美食無法取代的。

在北京很多韓式的海鮮煎餅,都不如在韓國的多變化,種類之多讓我不知如何選起,不管哪一種,餡料豐富加上酥脆的外皮,燙口都值得,值得一提的是沾醬,那是北京吃不到的哦!

泡菜就更不用説了,不管哪家店都一定會提供好吃的泡菜,辣炒年糕到處都有,走100步就有一家,辣辣QQ的炒糕在下雪的冬天裏,不輸火鍋的温暖,邊走邊吃,簡直太享受了。

烤肉加泡菜,也是我的最愛,如果加上冷麪搭配生肉泡菜,我就會是全世界最滿足的女孩了。

此外韓國的豬血糕、泡麪,都是我一點也不想錯過的食物,你能想象吃不停的我,在假期結束後,會增加多少肥肉回來嗎?我一點也不擔心,只想好好吃個夠後,回北京在動腦筋減肥吧!

説到這裏,我的口水滴滴答答,巴不得明天就回韓國呢!

家鄉的美食作文5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監利縣容城鎮,是一個離長江較近的地方。這裏有許多水產品和農作物,所以,我的家鄉常被稱為“魚米之鄉”。在我的家鄉有許多美食,我最愛吃的是江蝦、菱角、鍋塊。

我們這裏的江蝦可不像海蝦一樣大,它只有一到兩釐米長,頭上長着兩根很長的鬍子,這些蝦子還沒炒時是白色的,有些地方還是透明的,好像水晶做的一樣。但是你把它下鍋一炒,它們立刻捲了起來,還慢慢地變成了粉紅色,隔着老遠就可聞到它的香味,饞得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在水產品中,不但有動物,還有植物,那是菱角。菱角外面有一層黑不啦嘰的殼,樣子就好像老牛頭上的一對角,角尖上長着刺,如果你拿的時候不小心,還會被刺傷。雖然它外面長得不好看,但只要你把它剖開,裏面就會落出白生生的肉來。它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當菜炒着吃。蒸的時候,最好用沙木蒸籠,蒸一個多小時後,開蓋就是香味。我們那裏,一到夏天,大街上都是賣菱角的,“賣菱角啦,沙木蒸籠蒸的菱角”的叫賣聲,離很遠都聽得見。有時候家裏圖方便,會直接去了殼,放上辣椒用猛火炒,綠色的辣椒襯托着雪白的菱角肉,又好看又好吃。

我的家鄉還有一種美食,那就是鍋塊。鍋塊只有冬天才有得吃。冬天裏,在街頭巷尾,你總能夠找到鍋塊攤。只要有人來,老闆就會拿出一小塊麪糰,裏包了肉或菜,再攤成餅狀,在餅上拍上芝麻,然後把它貼在用油桶改成的火爐的內壁上,火燒得非常旺,不一會兒,鍋塊就膨脹起來,表面變成了金黃色,冒出一陣陣濃濃的香氣,烤好了,你還可以在外面刷上辣醬或是甜醬,在大冬天裏能夠吃上鍋塊,可是一種享受。

對我們家鄉的美食,你感興趣嗎?如果你的家鄉沒有這些食物,那就到我家鄉來做客吧!我請你吃遍我們家鄉的美食。

家鄉的美食作文6

在我的家鄉有一種家喻户曉的美食,家有喜事少不了它,去異鄉看望親人少不了它,久別回鄉聚會少不了它。它就是家鄉人都喜愛的——灰水粄。

説起灰水粄。嘴裏總會冒出一絲夾雜着香辣味粄葉的清香,灰水粄可是我的童年回憶——不,應該是所有定南人童年的回憶。

相傳在南宋時期,中原地區戰火連天,一大批北方、江淮難民遷徒到了定南。發現這裏氣候四季陰濕多雨極易感冒,於是定南客家先祖經過不斷摸索,造就了灰水粄這一美食。灰水粄是鹼性食品,多吃對身體有好處,跟辣椒一起吃還能去寒。

灰水粄製作複雜,卻依然深受人們的喜愛。首先要砍一種灌木曬乾後連着葉子把它燒成灰,拿塊布把灰放上,下面放一個桶,對着灰把滾燙的熱水澆下去,水會透過布流到桶裏,這便是所謂的灰水,現在有的人把它叫做鹼水。之後,把米泡在灰水裏泡幾個小時,再用石磨或者電磨把米打成米漿,接着把米漿倒進鍋裏煮,因為米漿用的米是泡過的灰水,而灰水裏面有許多鹼,米漿就會發生化學反應,變成像橡皮泥一樣的固體,這時候就可以剷出來揉捏啦,揉捏時可以捏成條狀、橢圓形、餃子狀等,這時灰水粄就做好了,鹼的香味讓灰水板聞起來就能讓人流口水呢。

灰水粄的吃法多樣,可以把醬油加上辣椒蘸一蘸吃,鹼的鮮香加上辣椒的爽口,讓人回味無窮;還可以炒着吃,用它跟韭菜或者蒜苗、醬油一起炒,這幾種香味交織在一起,再加上灰水粄上焦面的酥脆與裏面的軟糯,咬上一口,簡直讓人忘卻一切;除此之外灰水粄還可以用酸菜做陷包成餃子形狀吃……僅是這些花樣翻新的吃法就足以看出家鄉人民的智慧。

一塊小小的灰水粄代表了我們家鄉先祖們的智慧,表達了美好的祝福,現在它已經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相信它一定會被更多人青睞。

家鄉的美食作文7

俗話説: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而我的家鄉有着它獨特的味道,那是一種最天然,最淳樸的味道。從小到大,我對家鄉的美食概念便是海鮮,無論是生吃還是燜燉,常常令人垂涎欲滴。

大連作為魷魚產地,這裏的鐵板魷魚味道當然是首當其衝地棒了!當地人把竹籤串起來的魷魚,在滾燙的鐵板上來回翻轉烤制,再加上特製的調料,這樣做成的魷魚,脆嫩爽口,香辣鮮美,紅亮誘人,回味無窮。目前,這道地方風味小吃已經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南方人民甚至改良了做法,並親切的稱之為大連火爆魷魚。看來,大連鐵板魷魚大概已經成為當今的國民小吃了~~ 還有我最喜歡的燜子是由地瓜粉熬製的涼粉做成,把大塊的涼粉放在平底鐵鍋裏,放少量油,用鏟子把它壓成小碎塊,小火慢煎,把外面煎焦後,出鍋後淋上炒好的蝦段、海螺片等海鮮,再加入蒜泥、芝麻醬、醬油、醋、等調料,香噴噴的“海鮮燜子”就做好了。海鮮燜子以前只能在一些小店作為小吃可以吃到,現在在一些大酒店,也可以吃到海鮮燜子或海蔘燜子等,頗具地方風味,不妨一試。不過如果問起大連當地人,哪裏去吃正宗的燜子,他們大多會推薦給你一些小店,例如,青泥窪橋附近的燜子店,五元一碗香噴噴的燜子。

2路小丸子也絕對是大連最具人氣的小吃之一。它在日本章魚小丸子的基礎上,改良為最適合大連人的口味,因第一家店開在了2路車終點站,而被人們熟稱得名。主打招牌有章魚小丸子、金針菇牛肉卷、土豆泥、金槍魚三明治等。人氣超旺,一般點餐需要排隊,等餐也需要排隊。

中國的美食文化淵源流長,中國的餐具,飲茶,烹飪,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在中國的各個地方都能吃上各式各樣的風味大餐和小吃。尤其是我國少數民族居多,在不同的民族中有不同的飲食文化,風味特色。如果你有幸能到各個少數民族中吃上一番,真可謂永世難忘呀!

家鄉的美食作文8

在我的家鄉温嶺,有許多有名的特色美食,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嵌糕”了。

在温嶺的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找到“嵌糕”店,店面並不起眼,大多數甚至連個招牌也沒有。但是每天早上,這些“嵌糕”店門前都擠滿了人,不等上幾分鐘是輪不上的。是什麼如此吸引人呢?還是先來聽我介紹一下吧。

“嵌糕”,從字面上理解,首先是一種糕,就是把各種餡料“嵌”在裏頭的一種食物。它的外形比較獨特,上下兩頭比較窄,中間鼓了出來,非常可愛,讓人看着便有食慾。就像日本的壽司、美國的漢堡、法國的三明治一樣,早先大概都是為了能快速地填飽肚子且便於攜帶而發明的吧,後來不斷被改進:從原來的單一的餡料,發展到現在豐富的食材;從原來的店主純手工揉制,演變成了用機器製造的乾淨衞生的食物;從原來用於草草了事般地填飽肚子,逐漸成為一種味覺上的享受。這麼多年的.進化,讓“嵌糕”變得更加美味可口,成為温嶺人的早餐首選。聽説,許多常年在外的温嶺遊子回到家鄉的第一頓早餐就是在“嵌糕”店解決的!

説到“嵌糕”,有一件逸聞趣事便不得不提了:爸爸前幾年一直在杭州工作,只有週末才回來。為了能在家裏多待一晚,他經常在週一凌晨出發去杭州,這樣早飯便只能在路上解決。有一回,他天矇矇亮便開車出發了,忽然看見車站邊上的一家名為“年度糕”的店竟然在營業,於是他作文便買了幾筒新鮮出爐的“嵌糕”帶上。到了杭州的單位裏分給同事吃,這些“嵌糕”竟然還是熱乎乎的。而杭州人從未見過這種食物,對這種吃法也很是驚訝,竟是無從下口,乍一看,還以為是放大了幾倍的餃子哩!爸爸杭州的同事自從這回嘗過“嵌糕”後,一有機會便要爸爸再帶幾筒去。

每個星期我都會去吃上一次“嵌糕”。先自己選主料,我一般會挑上一塊烤得香噴噴的精豬肉和一塊吸滿了肉汁的豆腐乾,再加上另一樣温嶺的特色美食——油鼓,也叫泡蝦,是由麪粉裹了肉和葱花在油中炸成的。“嵌糕”的主要餡料便組成了,師傅會把它們細細地切成條,包入一張由年糕碾壓而成的“大餅”中,再加入一些素的配菜:芹菜、胡蘿蔔、土豆絲、洋葱……足有十來樣,隨便選。隨後,便見師傅把大餅狀的“糕”合上,一隻手託着,另一隻手快速捏幾下,幾秒鐘的工夫,一筒“嵌糕”便遞到了我手上。最後,我再往“嵌糕”的開口處澆上一小勺肉湯汁,便是一樣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了。當你咬下第一口時,還未向下滲透的肉湯汁便與餡料一起被你收入嘴裏,那“肆意橫行”的肉香與樸素淡雅的胡蘿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誰説,這一切餡料混合在一起,不是一場完美的邂逅呢?每一口下去都讓你回味無窮!

“嵌糕”——我家鄉的特色小吃,凝結了幾代人的智慧,在我眼裏,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像是一件藝術品!

家鄉的美食作文9

我的家鄉在山東省東明縣,那裏風景宜人,民風淳樸,家鄉的美食也是一絕,有王炳乾的牛肉,靳家粉肚,東明集的大西瓜,家喻户曉的西瓜醬……真是數不勝數。不過我更喜歡家鄉的西瓜醬。

家鄉的西瓜醬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可想而知多有名吧!每天的吃客都絡繹不絕。西瓜醬不僅味道鮮美,看相也不差。光滑而又不膩的油澆在上面,一粒粒金黃色的大豆伴着一顆顆白嫩的花生,又黑又亮的花椒籽散落其間,如果想讓西瓜醬更加美味,加上適量的大葱是最好的選擇。做好之後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其實西瓜醬的做法很簡單:每年七月下旬,西瓜大量上市的時候,將黃豆挑選後洗乾淨,在大鍋裏煮至八分熟,用一個竹簾或涼蓆均勻攤開,上蓋紗布(温暖、弱光下自然發酵,約7——10天后,豆粒上密生1——2cm長白色菌絲),讓每粒黃豆都長出一層土黃色醭。先將西瓜去皮抓碎,薑切片,煮開鹽水後加黃豆、姜再燒開一次,冷卻後加西瓜入缸發酵。在城市裏,也可以用廣口的玻璃瓶,瓶口用潔淨的紗布密封以利透氣。每天早晚用筷子上下攪拌,充分發酵,半個月後醬體不再產生泡沫時可加入薑絲,一個月後醬香濃郁即可食用。食用之前盛出適量,在鍋裏大火過一下油,喜歡吃辣的還可以澆上一些紅紅的辣椒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西瓜醬就做成了。

吃西瓜醬時我喜歡用饅頭夾住一些後大口吃或用饅頭沾着吃。有一次我吃西瓜醬時用饅頭夾住一些後大口地吃起來,結果油流滿了我的嘴角。從此,我給西瓜醬起了一個別名——“滿嘴油”。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來嘗一嘗這美味佳餚了?

家鄉的美食作文10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沒幾個人會拒絕美食,特別是家鄉的美食。各位讀者請跟隨我一起去品嚐品嚐我家鄉的美食吧!

NO:1烤肉串

每當夜幕降臨,街邊的夜宵攤前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各種烤串,只見攤主一隻手靈活地翻動着食物,一隻手迅速地抹油,撒上辣椒、鹽、芝麻等佐料,待一股股濃煙不斷升騰後,肉串們的顏色由紅變成金黃色、棕色、有些甚至變成了黑色,同時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味,讓每一個經過的人都“口水流下三千尺”,等到這些“油光滿面”、“濃香四溢”的烤串們下了烤架端到面前時,我早就迫不急待地伸手抓上一把往口裏送,油而不膩,嫩嫩的、香香的、酥酥的肉串們會令你脣齒留香,讓人回味無窮,一下征服你的味蕾,直呼:“老闆,再來一打,好吃,真過癮”。

NO:2臭豆腐

“賣臭豆腐嘍!賣臭豆腐嘍!”隨着喇叭裏的陣陣吆喝聲,一羣人就會隨之圍到臭豆腐推車跟前,別看擺在你面前的它又臭又黑,並不怎麼招人喜歡。可瞭解臭豆腐的人會自豪地告訴你: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它外酥裏嫩,香辣味美,別有一番風味,準包你吃了一片還想吃第二片、第三片……這是不是故意誇耀呢?決不是,你看,老闆把一片片黑不溜秋的小方塊扔進熱滾滾的油鍋裏,不斷用大長筷正反兩面翻動着,等到小方塊一點一點地膨脹起來,面上滋滋的冒着油珠時,便撈到瀝架上瀝去一點點熱油後,拌上紅通通的辣椒粉、脆脆的榨菜絲、綠油油的香菜葉,最後再澆上一勺老闆密制的湯料,哇!一碗香噴噴的美食就誕生啦,一口咬下去,熱、辣、滑、香各種滋味一一呈現在嘴裏,豪不誇張地説,吃上一口,足以解決你的所有煩惱,讓你回味無窮,這味道,在我的味蕾中排名“老二”。

NO:3蛋炒飯

看到這個標題,你也許會問,蛋炒飯怎麼會是家鄉美食呢!全國各地哪裏沒有蛋炒飯?可我卻認為只有我們家鄉特有配料炒出來的才夠韻味,自家練的豬油來上一勺,當油鍋裏滋滋地冒着煙時,把早已冷好的白米飯倒入鍋中翻炒成粒,再加入幾枚土雞蛋。説到這土雞蛋,就忍不住要給大家介紹介紹了,在我們家鄉散養的走地雞,每天吃的是青草、小蟲和五穀雜糧,生出來的蛋不僅美味,而且營養豐富,和米飯融合到一起時,就像給白色的米飯披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外衣,再撒上一把葱花,香噴噴又色彩斑斕的蛋炒飯就出鍋了,黃白綠相間色彩,不僅讓人賞心悦目,而且能讓人味口大開,一口氣幹下三大碗不成問題!

怎麼樣,饞了吧!勤勞的家鄉人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美食,而時間有限,我僅僅紹了我心中排名前三位。朋友,有機會來我的家鄉——寧鄉吧,我一定帶你們去大飽口福!

家鄉的美食作文11

我的家鄉是四川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它雖然毫不起眼,但是卻有着自己獨特的韻味。

我最喜歡吃酸辣粉和麻辣燙了,將光滑、雪白的粉條倒進沸騰的開水中煮一會兒,待粉條煮熟了以後,就被倒進乾淨的瓷碗中,在上面撒上葱呀、蒜泥呀、胡椒粉等作料,再將鮮紅的湯汁倒進半碗進去,就這樣,一碗美葉的酸辣粉就做好了。麻辣燙的做法更簡單,將粉紅的火腿呀什麼的串在乾淨的竹籤上,放進鍋裏鍋邊用夾子把竹籤夾着,防止它整個兒都進了鍋裏,鍋內鮮紅的湯汁翻滾着,湯麪上密密麻麻地漂浮着花椒、辣椒,以及一些我叫不出名的作料,過了一會兒,麻辣燙煮熟了,將它從鍋裏撈出來就可以吃了。

小孩子特別愛吃麻辣燙,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他們都要買上一串在路上吃。大人們比起麻辣燙來,似乎更愛吃酸辣粉一些。難道不是嗎?不論是下雨還是別的什麼壞天氣,小店裏的人總是滿滿的。而且坐在桌旁埋頭吃酸辣粉的總是大人們,在熱氣騰騰的鍋旁等候的除了幾位給孩子買麻辣燙的大人和幾名中學生外,大多數是活潑的孩子。

我和媽媽也很愛吃酸辣粉和麻辣燙。如果一個星期沒有吃到一碗香噴噴的酸辣粉和幾串美味的麻辣燙,我心裏就不踏實,怪難受的。每個星期日我都會拖着媽媽一起去吃酸辣粉。也許是國為大家心靈相通吧!小店裏總是擠滿了人:有工人,有學生,還有教師……

遇到人滿的時候,我總是把嘴一噘,站在一旁,責怪媽媽誤了時間。這時,和藹可親的老闆娘總會過來打圓場:“小姑娘,別生氣了,是我的錯,是因為我這店太小了!”那幽默風趣的話逗得我導火線涕為笑。

人少下來的時候,我和媽媽就坐在位子上,津津有味地吃着。酸辣粉的味道好極了,酸酸辣辣的,讓人忍不住吃了還想吃。吃完粉後,我總會多要幾串麻辣燙在回家的路上細細品嚐,可最後的一串我絕對會風捲殘雲般地把它吃得乾乾淨淨。

啊!家鄉的美食!

家鄉的美食作文12

我的家鄉在石浦,這裏的美食可多了。你聽説過用魚做的麪條嗎?告訴你吧,它就是我們這兒遠近聞名的魚滋面,也是我們招待貴客的必備佳餚。

傳説,有一位漁民的妻子聽説丈夫在船上遇難後傷心欲絕,整天以淚洗面。突然有一天,丈夫歸來出現在她的面前,令她喜出望外。原來,在船快沉的那一刻,丈夫緊緊地抱着木板,幸運地被浪拍到了浪邊保住了性命,一路乞討回到家。再次相見的夫妻倆相擁而泣,丈夫非常高興決定做一碗沒有刺的魚肉面給妻子吃。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有了今天的魚滋面。

媽媽為了讓我寫好今天的魚滋面,一下班就去菜場買了一堆菜。她一到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她把洗淨的蔬菜和魚滋面“噔噔噔”地切成了絲條,然後放進鍋裏不停地翻炒,再加水燒開後,用鍋蓋燜了一會兒,接着用水澱粉勾芡,最後臨出鍋前撒上葱、淋上麻油,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魚滋面完成了。

整個做面的過程只需要10分鐘的時間。當媽媽把一碗熱騰騰的魚滋面端到桌子上時,我不禁被眼前的面迷住了。你瞧,那白色的魚滋面、金針菇、綠豆芽沉浸在濃濃的湯水中,感覺像躺在波光粼粼的湖水裏一樣舒服;那碧綠的娃娃菜、萵苣、葱花真像湖邊的小草和大樹上的綠葉;還有那金黃金黃的胡蘿蔔,真像小鴨子在水中盡情地玩耍。這哪裏是魚滋面呀,明明是一幅春日湖邊美景圖嘛,真是太漂亮了!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力地聞了一下,芝麻油的香味撲鼻而來,實在是太香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那魚的柔綿嫩滑和蔬菜的清香,真的是鮮美至極!這讓我不由地想到:此面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沒過一會兒,魚滋面早已被我消滅得只剩下半壁江山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家常美味魚滋面,沒有誰會不愛它哦。

家鄉的美食作文13

我的家鄉安徽省太湖縣有許多美食,胖頭魚、板栗燒雞、豆粑、豆乾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狀元糕了。

今天奶奶就來給我做狀元糕了,她一早就買回來了一大袋糯米粉,還有秈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摻好,放點白糖、水一起和好。接着就是將和好的粉放到方形模具當中,用尺子之類的東西將上面弄平整,然後再反扣在蒸籠裏,輕輕地將模具拿起來,留在蒸籠上的就是一個個整齊的立體梯形了。看着奶奶熟練的動作,輕釦、輕拿、一提,真是羨慕不已。我和妹妹調皮,還做了三角形的、愛心形的、笑臉的,不同形狀的狀元糕放在一起,好看極了!然後我們將狀元糕上面撒上白芝麻或黑芝麻。

要起火蒸了,我和妹妹真是等不及,常在鍋邊轉。不到半小時,香味就飄了出來,走近一點,香味更濃啦!聞着味,妹妹就口水流下三千尺了!奶奶看我像熱鍋上的螞蟻轉來轉去,説:“還有一會呢,別急!”等啊等,終於好啦!奶奶掀開籠蓋,白氣直衝屋頂,整個屋子香氣撲鼻。

媽媽用盤子裝好一盤放在桌上,我夾了一個笑臉形狀的放到碗裏,捧着碗看着裏面的糕,它正衝着我笑呢!似乎在説:“你快來吃我呀,我可好吃了!”吃到嘴裏又甜又滑,有米粉的香味,還有濃郁的芝麻香味,回味無窮,無與倫比,我吃得根本停不下來呢!都不記得當時吃了多少個了。

奶奶説以前過年的時候,哪家有從沒來過的親戚,特別是小孩子,人們就會做狀元糕送他,還在狀元糕的正上方用顏料點個小紅點,白糕紅點更是好看。

啊!我愛家鄉的狀元糕。

家鄉的美食作文14

説到家鄉的美食,我首先想到的是年糕。年糕美味爽口,讓我不得不提。

年糕是用米做成的,所以一切都要從米開始做起。不用説,首先當然是洗米、淘米了。淘洗過米的水像牛奶一樣純白,它源源不斷地流下來。“為什麼這水是白色的?”我好奇地問奶奶。奶奶做過很多次年糕,我想她應該會知道的。奶奶説:“因為米的種子皮被剝掉了,我們看到的只是白色的種肉,它含有很多澱粉,澱粉流進水中,所以水就變白了。”我心想:“真的有澱粉這種東西嗎?算了,待會回家問‘度娘’吧。”淘洗完了,把米放入一隻桶裏,用水浸泡。浸泡兩天兩夜是最佳的時間。還要在米中插一把刀。這又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又問奶奶:“為什麼要在上面插一把刀啊?”奶奶説,這樣做是為了不讓一種怪物把米搬走。我只依稀記得這一點,到底是什麼怪物,我也忘記了,反正是一種迷信吧。米浸完後,還要再洗一次。

然後,就要把米運到做年糕的工廠裏。第一步,把米放進一個漏斗似的機器裏,下面的出口綁着一隻袋子,這個袋子很大,和麻袋差不多。從這個出口出來的已不再是米了,而是米磨成的粉,也就是米粉。“原來這是磨粉機,我還以為這是什麼東西呢。”我恍然大悟。第二步,把磨好的麪粉放入一個巨大的木盆裏。我想這應該是木盆中的“巨無霸”了吧。然後,按一定的比例放入一些水(不過這個比例不是很精確,只是看水和麪粉混合之後的乾濕程度,大概是估計的)。接着,就是把水和麪粉混合起來,再搓成小球,大的有鵪鶉蛋那麼大,小的跟螞蟻差不多大(這個同樣也沒有很標準的要求,不是全部搓成小球,只要一部分就行了)。第三步,把麪粉放進蒸籠裏蒸。這個蒸籠跟蒸糯米的蒸籠一樣,都是用木頭做的。據説,蒸好的麪粉和沒蒸過的麪粉顏色是有差異的。第四步,把糕花放入一個和之前差不多大的木盆裏,打散。蒸好的麪粉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糕花”。糕花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亂取的,它可是有原因的,是因為倒出來的麪粉是一個一個小球簇在一起,像朵花似的。之前沒有搓成小球的也都變成了小球。第五步,同時這也是最讓我好奇的一步。那裏的工作人員把糕花放進了木盆裏的一個正方形的小孔裏,然後就會發出一些聲音,像煙火“噼裏啪啦”的聲音。年糕就從另外一個方孔中鑽出來,再用刀把它斬成一段一段的,年糕就做好了。剛做好的年糕,白白的、熱熱的、軟軟的。可過了一段時間,它就會變硬。

家鄉的美食不僅有年糕,還有小籠包、榨面、陳氏燉鴨等等。好了,好了,不説了,再説我可要流口水了。

家鄉的美食作文15

我的家鄉是威海,那兒依山傍水,環境適宜。其美食他鄉亦有,可唯獨她做得最好。

她年過半百,滿頭銀絲。長滿皺紋的臉上,有着一雙大而有神的眼睛,和一張頗似瑪麗。蓮夢露的大嘴。她的手佈滿老繭,又粗又黑。那皮膚似乎與肌肉分離,垂了下來,像是雞的肉冠。可就是這雙手做出來的美食讓我留戀往返,愛不釋手。

她在麪食方面獨有研究。知道我總吃饅頭沒有熱情,就變着花樣地加入作料,包而食之。她烤的花生火燒外酥裏滑,香濃的花生碎和甜膩的紅糖稀結合在一起,簡直是天衣無縫,天生一對啊!不但有甜的,吃膩了,還有鹹的。他創新的把臘腸和肉纏在一起,即將細條的面如絲瓜蔓一般繞在臘腸上,咋一看就像只體態臃腫的毛毛蟲。一口咬下,鹹香的臘腸和香軟的饅頭融在一起,伴着臘腸咬破後油充斥口腔的滋滋生,要多美有多美。最妙的是她做的蒸糕,把Q彈細膩的糯米糕和麪片一層層疊在一起,蒸出來甜香撲鼻。糕晶瑩剔透,面白嫩鬆軟,看得我心花怒放,不禁兇相畢露,吃得不亦樂乎。

從小到大,我最愛吃的就是她做的那碗手擀麪。歲月的飛逝絲毫不影響她高超的切面技術一根根麪條細長均勻。我曾試過擀那面片,可加過鹼的面就是軟硬不吃,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受益甚小,待我吁吁氣喘時,卻又彈了回去。那面煮好後,再叫上祕製的湯滷子,紅的蝦仁,綠的小葱,黃的雞蛋,好似一輪火紅的太陽自草原升起,讓我感到暖意濃濃。吃上一口,豈是“美味”二字了得?

她在做這些時,吃力地一下一下彷彿是把一個長輩對晚輩全部的愛和期望擀了進去。美食雖輕,情重如山!家鄉的美是忘不了,家鄉的她亦忘不了!

標籤:美食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