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底色作文7篇

作文4.26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底色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底色作文7篇

關於底色作文1

如絲如縷的薄霧籠罩着人間煙火,攜着田野上莊稼豐收的氣息,像一條輕柔純白的溪流,緩緩淌向天邊的魚肚白。霧靄下的楓葉被氤氲着的桂花香染紅了滿山遍野,映襯着江南水鄉的白牆黑瓦,潺潺細流。

鄉下人家民風淳樸,清晨六點不到就升騰起炊煙,為了讓那些莊稼人用最好的狀態去迎接餘下的一天,待莊稼人吃飽後便下田農忙。南方多是水田,主要以水稻為食,所以一到秋天,田野裏便滿是打躬作揖的稻穀,每當風走過,田野裏便響起嘩嘩的聲音,在鄉下的秋天待過的人都知道,那是今年穰穰滿家的象徵,亦是明年衣食無憂的標誌,更是勞碌了數月的回報。

水稻在金秋是飽滿的金黃色,雖然農民沒有像畫家對色彩那般敏鋭,但是他們卻懂得這金黃色背後是由多少的汗水所調和而成的,正巧這一點是畫家無法參悟的。畫家可以繪出最生動的秋天,但他們卻無法描摹出那最淳樸的金黃色。

七月流火,裊裊的炊煙盤踞在天空中,那是當歸的信號,在田間的莊稼人則會聞着那再熟悉不過的味道向家走去,他們拖着疲憊的身體,只為在今天品味這數月的勞累。這醇厚的飯香飄出千家萬户,氤氲在一起,成了莊稼人夢裏的那一片金黃色,亦成了在外漂泊的遊子心中的故土。夢中的熱淚沾濕了枕頭,也温柔了漂泊的歲月,十年飲冰,難涼一腔熱血,長離故土,稻香縈繞心頭。

我從小是在鄉下長大的,自從要上學以後便來了這座城市,一待就是十幾年,所幸家鄉離這兒不遠,每年過年還可以回家一次,只是現在的家鄉早已與舊時的不同了,時間一久,早已就物是人非了。

小時候吃慣了外婆家的飯菜,也就覺得不過爾爾,只是用來果腹而已,但是現在卻倒是懷念得緊,覺得這再也熟悉不過的飯菜早已經成為了心中的佳餚。但令人歡喜的是,外婆時不時會寄來一些糧食,其中最多的就是米了。這些米是他們辛辛苦苦花了數月所種的水稻,仔細嗅嗅還仍有鄉下新鮮的空氣。這些糧食可能就是我鄉情的寄託了,每每聞到熟悉卻又陌生的飯香,總是會在夢中見到那一方晴空下的田野,裏面浮動着金黃色回憶。

思鄉久了,鄉情就變成了鄉愁。時隔多年再回到家鄉,看到稻田裏的那一片稻浪,是否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悸動湧上心頭?看到親人在夕陽下拖着疲倦的身軀走回家時,是否會感覺一下子回到了小時候?是否會感到心裏某一處地方突然間變得很温暖,很温柔,好像在這世界上所有的委屈霎時間煙消雲散?

你,是否看到了兒時牽着他的手在夕陽下緩緩地走回家?而身後,是一片金黃色的海洋。

關於底色作文2

懸指凝腕,忽然筆底生風,筆走龍蛇間,老樹盤曲,奔馬跳脱畫上。

爺爺慢下手中的筆,悠悠寫開一筆藤黃,擱下筆桿,笑着仰頭喝盡杯中酒。

“萬事易忘,未忘者銘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薄酒三杯。”爺爺平生所愛,一畫一酒;而平生所循,只有“淡”二字。

我問爺爺:“何為人生底色?”爺爺回答我的,便是這個“淡”字。見我不解,爺爺一指手中剛剛畫就的畫:“這便是人生底色。”我循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畫中正是《天淨沙秋思》的詩意圖。我亦是不解:“斷腸人在天涯,何以見淡?”爺爺呵呵一笑,抿了一口就不再説話了。

爺爺早年頗受艱辛,九州大地的萬里長河,顛沛流離中也到過了十之八九。斑駁的歲月,與畫相依,與酒相伴,除去一頭白髮,倒是神情不改。其中那一份鑿金破鐵的大智慧,我自是難以領會了。

見我不斷搖頭,爺爺又道:“你看那遠遊人。”畫中的遠遊人牽着一匹嶙峋的老馬,由古道遠遠西來,卻不曾回頭遠望。

人生有味是清歡,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地相迎,淡淡地相處,淡淡地相送。你來,我不喜;你去,我不悲。也就是佛家的隨緣吧。那遠遊人正是擁有如此心境持一顆淡泊名利的心,心無旁騖地走向遠方。

清,是生命的本色。一杯淨水,可調百味人生。一張清冷底色的畫稿,隨意塗抹幾筆,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神來之韻。心明如鏡,可照塵世萬千悲喜。心如淨水,可映自然朗月清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了分明。

我又一次向畫中望去,從那遠遊人的身影中,我彷彿看到了曾經的爺爺。彷彿見到那個西風如鐵的傍晚,老樹飄落了一地的秋思,殘陽照着爺爺,小橋也弓背,歲月長滿青苔。偶鴉鳥飛過,驚起一鴻孤影。可爺爺卻沒有被如海的愁思壓倒,他彷彿拋卻了煩苦,堅定地走着,即使在殘破的歲月中,也沒有將一顆心走到荒蕪。

一本書,讀到無字。一杯茶,品到無味。淡淡的陽光,淡淡的風雨,淡淡的馨香,淡淡的心境。居高位而不嬌,居陋室而不卑,人生本空,都不過是百年過後的那一杯黃土,花開花謝本平常,人來人往尋常事。

用安詳恬靜的姿恣純粹着生活的基調,用清雅恬淡的芳香展現着人生的底色。

關於底色作文3

正如兒時玩的刮蠟紙,任何事物都有一層矇蔽真相的偽裝,當你小心翼翼揭開它時,你才能發現最後一層明晃晃的底色。

所謂勝者成王敗者寇,在戰爭中,沒有所謂的正義、道德,只有無盡的殺戮和底層百姓那微弱的呻吟。為何反覆無常三毀盟約的劉邦以欺騙奪得天下,在史書中卻是“漢高祖斬白蛇而起義”種種英勇高大的形象?為何同以奸詐為人所知的曹操卻遺臭萬年,受萬世詬病?

透過重重迷霧,我看見一個身着黃袍的帝王,站在層層疊疊如山巒的墳墓前,那些都曾是他的敵人,巨大的石碑上那些用刀劍刻出的文字不是墓誌銘,而是這樣寫着:“某年某月某日,吾皇斬此賊於馬下,其千餘黨羽皆梟首掛於城門,立不世之功……”帝王哈哈仰天一笑,從那帶着血腥味兒的龍袍中伸出手指着石碑道曰:“這就是歷史。”此後,史官記錄它,文人歌頌它,百姓仰慕它。那一張張跪倒在地虔誠而又盲目的臉龐擋住了我的視線,讓我看不清那石碑上,那石碑的傷痕累累、血跡斑斑,看不見後面的枯骨嶙峋。那些散落着的、堆積着的骸骨互相交雜着,那一枚枚頭骨用其特有的空洞的眼神靜靜注視着帝王,以及帝王身後大喊:“吾皇萬歲”的羣臣百姓。鏡頭漸行漸遠最後濃縮成一個光影,消散在歷史的洪流。

嗚呼,一將功成萬骨枯,這邊是歷史的底色嗎?

再來反看現實。

為什麼英、法、美能如此冠冕堂皇、光明正大地侵略利比亞?什麼為了正義、為了民主?只不過是一個讓自己的士兵死得其所得的理由和一個能讓自己放下愧疚、放下人性,以便更加無恥地掠奪利益的藉口!彷彿“祖國母親”振臂一呼“吾國兒郎隨吾殺敵衞國!”我們便得成羣不要命地奔向迎面而來的炮彈,説不定還沒見着炮彈,一個跌倒,便淹沒在身後瘋狂的人羣中……

沒有藉口!脱下你那五彩斑斕的外衣吧!讓你真正的底色暴露在陽光下,讓眾人看看!以任何名義為由挑起的戰爭都是邪惡的,無論你如何鼓脣弄舌、巧言令色,也掩蓋不了那血淋的底色。

關於底色作文4

《道德經》有一句話:剛強的人容易死,温柔的人永生。不妨以柔為底色,以天下為最柔,騎天下為最堅。

玉柔軟乾淨。正是以柔軟為底色,玉才能經受住如此高温的融化,才能轉化成潤澤和諧的外觀,才能被世人所保存,成為美麗高貴的象徵。玉是養人的,玉是專德的,玉是軟的,可以誇讚傳播。柔軟是一種用來貼合自然的智能柔韌性。

善如水,水無爭利萬物。流水將柔和的智慧與淡然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滋潤着世間萬物。穹頂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流水經過的痕跡,除了藍天,每一個生命都靠水而存在。水早就建立在柔軟的基礎上,以柔軟的形式與萬物完全相連,再也分不開。試想一下,如果地震來了,或者火山爆發了,還有一部分人可以逃脱,但是如果水離開了世界舞台,無論如何,沒有人能倖免。柔軟是向世界展示其重要性和亮點的巧妙手段。

過去,曲玲懷孕了,牽着手,思考着,高舉着;蘇軾笑赤壁,談古今;南山有陶淵明種豆,用蓮鋤;陶朱公有三個分散的家庭,在西湖划船;梭羅帶着他的斧頭進入森林,這是自然的。面對黑暗和不公平的世界,他們沒有用鋼鐵抵抗,而是用柔軟的姿態悄悄地寫道,逃離了世俗的喧囂。他們在示弱,卻以柔軟為背景,堅守一顆初心。在這樣的環境下,才子聖賢就像枝頭盛開的'花朵,這些温柔的人用那些枝頭綻放的顯眼卻又兇險的花朵,避開了流動的泥土和塵埃的命運。他們守着清亮的月亮之心,如淨荷的水,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在的廣漆。柔軟是明智的保存方法。

但目前,在巴赫金筆下這個喧囂的時代,加入冷嘲熱諷大軍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所謂的“以僵化為背景,以堅定為態度與生活抗爭”,其實只是暴躁和暴怒過早地染指了他們的歲月。他們所謂的“世界的荒涼”,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忘記了,柔軟才是生命的本真。為什麼不試着讓焦慮塵封的心放下,以柔和為底色,看三千的軟水?需要注意的是,過度的強硬有時候並不能彰顯你的英雄品質,反而會把你推向深淵。與其去戰鬥,去掠奪,去失去你的心,失去你的未來,甚至失去你的生命,不如以柔為底,去尋求同樣的初心,去保障你的生命,甚至以柔的姿態成為一個驚豔的強者。畢竟滴水可以穿石。

柔軟的靈魂會受到晨露的洗禮,受到晚霞的祝福,柔軟的背景一定會通向一個開放和平的新世界。

關於底色作文5

“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紅荷的底色是它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的底色是經霜彌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挺拔。

年少時都有過夢想。或許是“揮拆方遒”的豪氣,而如今己在現實的土壤中失去了方向,現實的殘酷與無奈有時會讓你在痛苦的旋渦中掙扎徘徊,於是心底便會滋生出淡淡的失落與憂傷。

可是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與挫折,我們都要堅守心底那一抹純真,永遠不變的。

院中臘梅開了,金黃的身姿,在陽光下着實閃耀。不由得我出了神。這時一個微胖的身影出現在我的視野中,叫喊着“季市特產,荷葉桂花茵糕。”我回過神,下了樓。

我看見她穿着深酒紅色的外衣,戴着一頂早已褪色的帽子。耳朵,鼻尖早已被風吹的通紅。陽光灑在她身上,似是鍍上了一層金邊。但是那桂花糕卻是散發的騰騰熱氣,還有那沁人心脾的香氣。

我看着她熟練的動作,切分,裝袋。接過了袋子。看着她忙綠的身影,買桂花糕的人總是很多,她的手上很粗糙,還有凍瘡,通紅的手,一看便知她的艱苦,她的勤勞樸實。她臉上總是帶着笑容。

她雖然生活上略有拮据,可是她總是堅持做最好的,她做的桂花糕一直很受歡迎。她從來沒有偷工減料,人們在一天工作的疲勞後,那沁人心脾的桂花糕香總會緩解疲勞。每天在同一時間同一個地點,在陽光下,她那微胖的身影總是忙碌着,她對每個顧客都是微笑着。她總是那樣的温和,臉上總帶着慈祥的笑容。

曾經母親對我説過,她的兒子在大城市有了自己的生活,常年不回來,家裏也就她一個人,她一直靠賣桂花糕為生,儘管貧寒,儘管孤獨,但她卻一直樂觀堅強的面對,堅持底色,

牆頭的臘梅依舊挺立,傲立於枝頭。在陽光下,她忙綠的身影,沒有一天欠缺,臉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顯得那樣的温馨與美好。儘管貧寒,儘管孤獨,可她依然堅強樂觀的面對生活。

拋卻人世浮華,給心靈片刻的寧靜。每一個生命只是一道跨越天際的彩虹,短暫卻絢麗。悲情只是生命色彩中的一抹微藍,淺淺淡淡的塗抹着層生的憂傷。穿越生命的隧道,你才會更加懂得人生的真諦,走出灰色的記憶,生命才會多一份灑脱與飄逸。走出連綿的梅雨,才會更加深切體會到陽光的亮麗。

人生,幾多風雨?雨後,那一抹新綠,會帶給你無限的生機。只有經過“山窮水盡”的艱辛才能體會“柳暗花明”的愜意。

關於底色作文6

破舊的老屋前,只有兩樹白梨。

梨花樹下,坐着一對老夫妻。

這對老夫妻正如這低矮的老屋般,在歲月中飄搖。歷經風雨的洗禮。風一吹,似乎能聽見吱吱呀呀的歎息。但無論何時,總能看見他倆形影不離,如門前兩樹白梨。

此時時光正好,春風習習。陽光不偏不倚,穿過梨花的縫隙,灑下一地斑駁。兩人就這樣半躺在椅子上,呼吸着春天香甜的氣息。對坐無言,心中卻早已寫滿詩意。

這時,他直起身,拿起枴杖,準備進屋,卻被她輕輕拉住。他低下頭,只見她微微踮起腳尖,努力地直起佝僂的背。仔細打量着她,和自己一樣的蒼老,髮絲在陽光中閃爍,皺紋在枯黃的臉上肆意張揚。而她正一手扶着自己,另一隻手緩緩抬起,卻又止不住地顫抖。感覺發絲被輕輕觸動,恍惚間,看到她指尖的一瓣梨花和她美若梨花的微笑。

那一刻,他覺得彷彿連時光都靜止了,陽光正不偏不倚的佛在她的臉上。天地間彷彿只有那兩樹梨花,潔白無瑕,暗吐芬芳。她露出光溜溜的牙牀,深陷的眼窩中卻掬滿春光般的温柔。

一瞬間,他以為又回到了從前,那時她還存留着屬於自己的記憶,那時的她會每天和自己打趣鬥嘴,那時的她很愛管着自己,那時的她……那時……

接着他又想起自己當年娶她的情景,當時的她並未尊崇父母之命,一個富貴人家的女兒,愣是看上自己這個窮小子。那時的她,敢愛敢恨,耿直率真,從不計較什麼家世地位,金錢聲望。儘管婚後和自己過了不少苦日子,但嬌生慣養的她卻從未埋怨半分。

思緒跳轉到眼前人,他嘴角微揚。現在的她,更像是孩子般無助地依賴自己。雖然還是會偶爾懷念以前的她,但現在他也依然會陪在她身邊,照顧她。從前是深愛,現在是依賴。但不管你忘記多少,我都願陪你一點一點找回從前的記憶。他在心中暗暗承諾。

老伴,你還記得嗎?這兩樹梨花是我們當年親手種的,當年你説你喜歡梨花,因為你覺得它們潔白無瑕,老伴,你還記得嗎?當年你也可不是現在這樣,替我拿掉頭上的梨花瓣,而是“欺負”我,把花瓣撒在我的頭上。老伴,你還記得嗎?老伴……

潔白的梨花樹下,他早已泣不成聲,而她只是陌生的打量着他,驚恐的眼神有一絲心疼,像哄孩子般,替他擦掉了眼淚。

破舊的老屋前,兩樹白梨細密地織着陽光,成不了永恆,卻成為最難忘的瞬間。

兩樹梨花,白得耀眼,也許那就是愛情的底色。

關於底色作文7

就像是一塊潔白的畫布,每個人都是繪圖者,將人生勾勒成線,線又匯聚成圖,用最好的顏料着色,用特殊的材料裝裱。然而,任由表面再怎麼華麗繽紛,時間終會給它蒙上重重的陰影。我們只會懷念當初的那層底色,是多麼純淨樸實。

出門,雨一滴滴扣在臉上,涼絲絲的,令人不禁打起哆嗦。

意外地拐入這條街巷,才發現早已停滿了各色的小吃攤。一路走着,右邊的麻辣燙散出滾滾白氣撲面而來,左邊的香豆腐在鍋內被翻炒得“嗞嗞”響……但每個人的眼中都寫盡了沉默和麻木,彷彿是這場秋雨勾起了他們無聲的思索,澆熄了他們熱情的火焰,任由行人瀏覽式的在面前走過。

只有他不一樣,那個賣燒餅的人。一眼瞥到他,他正在將爐壁四面烤好的燒餅取出,動作迅速利落毫無片刻的猶豫。熱騰騰的燒餅帶着酥皮的脆香,他的眼中頓時溢滿了笑意與温和,原本黯淡無光的臉頰也浮現出了些許紅潤。

他抬頭望我,並沒有像平常的小販一樣立即大聲吆喝,只是含笑輕問:“小姑娘,吃塊燒餅暖暖嗎?”沙啞的聲音裏透着樸實厚重。我嚥了咽口水,並不好意思拒絕。他便從底下抽出塑料袋包了遞給我,還開玩笑似地説:“不好吃不要錢的。”我笑着盯着手裏的燒餅,一甜一鹹,一方一圓。

一口咬下去,外焦裏嫩,一股濃郁的麥香伴着熱氣撲鼻而來,中間的糖心隨之在嘴中絲絲縷縷地化開,內層更是香軟可口,嚼着嚼着,舌間染上了熱度,滿口的芝麻香,心裏也是暖乎乎的。兩個燒餅吃完後,我仍意猶未盡。賣燒餅的人手裏仍忙活着,擀麪、撒料、塗油、揉勻、入爐……他眼裏的暖意更濃了,連眼角的皺紋裏也溢滿了幸福和快活,揉麪時的勁道更不覺加重了幾分。望見他淡淡的笑容,這秋天的雨彷彿並不清冷了,反倒是增添了些許温馨和煙火氣。這小小的燒餅攤,讓我久久駐足不忍離去。

畫布本是平淡的,生活本身也是乏味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可這平平淡淡的燒餅攤,傷我親身感受到了樸實老百姓身上的底色。雖然他們的生活很普通,但卻總能盤活世間冷漠之人心中那一抹温暖的回憶。

底色即初心,縱使它並不華麗,並不出彩,可它是是我們原原本本所擁有的顏色,無論走到何處,再怎樣風塵僕僕,只要我心澄兩,依然一往直前。

標籤: